地理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杨瑜[1](202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淑鸣[2](2021)在《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文中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提出,使环境教育迈入新的阶段;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纳入立德树人范围,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成为促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优化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建立为融合提供了实践基地。研究首先分析现行课标与教材,从人地协调观的四级分级水平入手,通过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呈现当前高中地理教育模式下,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现状。研究发现,现行教材中多处从生态环境教育的环保知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三大角度融合,现行新课标的顶层设计关注生态文明的培养。整体而言,教师的融合认可度较高,但由于对生态环境教育理解的不全面、融合多源于感性自发性认知,同时受到应试背景影响及考核机制、时间、空间、经费的多重限制,使得出现融合方式单一、差异度较大、内容局限,仅作为课堂延伸与拓展内容等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认知,接受度较高,但对自然环境的认知程度高于人文政策,对抽象逻辑的认知高于具体事实,且基础概念不扎实;学校能够提供一定的融合支持。针对现状,探索出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三大策略。第一,从核心素养落实、课标与教材分析两方面,紧跟课改发展,依托新课标与教材实施融合,提高教师的融合理解、确保系统的融合设计。第二,从课程体系、校园环境、交流合作三个角度,借助校级平台,优化利用校内外资源实施融合,突破时间、空间与经费限制。第三,从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三个维度,躬耕日常课堂,采用多样教学理论方法实施融合,协调培育抽象逻辑与具体事实认知。其中,重点关注情境认知理论,提出分类知识内容,教学因课制宜;抓住时事热点,塑造真实情境;提供实际数据,培养分析能力;抽象知识落地,触发情感共鸣三条具体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与表现性评价。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背景资源,以太浦河流域为例,使用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串联教学活动,探索生态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刘玥[3](2021)在《新课标下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地理教学的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剧烈,人地关系越发紧张,人口问题仍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人口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地理问题,关心我国人口国情,强化学生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基本观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时代所要求地理教育应该具备的重大使命。本研究依托地理课程改革,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对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中存在问题。对新实施的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必修“地理2”教材中人口地理内容进行梳理,明确知识内容及其所体现地理核心素养,并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最后,研究提出人口地理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本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对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和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生对人口地理相关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一般;高中地理教师与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均衡,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没有清晰的认知;大多数师生都能认识到人口地理教学中进行人口国情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人口国情教育仅停留于浅层的知识性内容学习。第二,基于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解读,结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地理内容梳理分析和相应教学目标的明确,提出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在人口地理教学中应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为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人口国情教育,提出了以下人口地理教学策略:完善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人口地理知识,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立足人口地理知识教学,渗透人口国情教育。第三,为将教学策略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中,本论文对人教版必修“地理2”《人口》一章进行教学设计,希望为一线教师进行人口地理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人口地理教学现状、梳理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内容,提出行之有效的人口地理教学原则和策略。在人口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和人口国情教育,提高师生对人口知识的重视,关注人口问题,强化人地协调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王彬彬[4](2021)在《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文中提出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关注当代地方、国家和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学生与生活相联系,时事热点以其时效性与综合性成为地理学科常学常新、永葆活力的内在动力,也不断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应用价值。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是审视时事热点应用视角和效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探寻高中地理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联系性以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如何发挥其内在优势成为主要问题。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教学专着和课程标准等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教学中时事热点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为研究内容,遴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分析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并在分析18个教学案例和设计5个教学案例以及实施1个教学案例过程中获得启发。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选择性必修2为例,结合课程标准9条内容要求和教材11节内容,从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视角分析得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表和基于教材的时事热点体现表以及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表。二是设计5个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教学案例,分别是“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三是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分别是立足课程标准选定时事热点主题、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和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分别是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和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黄彩蝶[5](2021)在《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强调,要用家国情怀与世界的眼光去审视地理问题。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诠释,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诸多内容蕴含着家国情怀的教育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家国认同感和责任感。本文以家国情怀的角度切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积极影响。在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家国情怀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给予解读后,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家国情怀的教育,主要存在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培养手段不够多样、实践活动缺失、家校共建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提出了如下策略:第一,要深挖教材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地理课程家国情怀内容分析,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元素;第二,要借助多媒体方式,开展情境教学,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家国情怀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家国情怀体验,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实际认知;第三,要家校合作,协同培养家国情怀,要引导家长成为家国情怀教育的参与者,要组织家庭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活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家国情怀教育教学设计,分别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新授课教学《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地理专题教学《适度开采矿产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地理实践活动《滹沱河野外考察活动》教学入手,设计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给一线同仁以借鉴共讨。

吴凯伦[6](2021)在《价值澄清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我国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首次引入了“生态文明”的科学概念;2015年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详细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和关键措施。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素材,探究并开发地理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素材,有利于丰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提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本研究主要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素材,运用价值澄清模式探索在实际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思路与方法进行论述,了解国内外关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现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内容梳理,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维度和内容体系;然后,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教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认同度高但实现程度不理想;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拥有积极心态,对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渴望度较高,在价值选择上略显混乱。最后,基于文献综述和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确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策略:结合乡土地理和时事热点,深挖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行合一;转变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重视学生主体性;实现课程思政和学科育人的结合,促进价值澄清。并结合生态文明教育设计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案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中学教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从而提升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李佩瑶[7](2021)在《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乡土地理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知识内涵、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也是拓展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4F模式作为一种以引导反思为主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死板、学生参与少、被动学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使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创造了一种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有温度的教学环境,也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乡土地理的可观察性也决定了4F模式的可行性,为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该模式的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本文以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研究,二是策略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高中地理内容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包头市哪些地理资源可作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如何设计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五种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并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共六大类9个主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城市、经济环境、交通和资源环境问题。第二,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个。分别是以包头市工业区位和布局为主题的“大气多彩,草原钢城”;以包头市的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为主题的“万亩青绿,城中草原”;以包头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为主题的“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以包头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为主题的“塞外通衢,九原文化”;以包头市的水循环为主题的“旖旎石门风景,壮美昆都仑河”五个案例。第三,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包括:(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特日格勒[8](2021)在《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并提出开发建设丰富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强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GI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创设最直观、最生动的“生活中的地理课堂”,对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讨将GIS技术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问题。本文以鄂尔多斯乡土地理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行动研究、合作研讨法,对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选择的10个典型教学案例展开探究,从而分析并遴选出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由此,设计了4个运用GIS软件辅助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同时将设计的1个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并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从而遴选出适宜GIS辅助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教学的三大类33个教学资源主题;第二,设计了四个基于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别包含教案和学案,主题分别地貌、工业、生态和河流,即案例一“鄂尔多斯地貌的探索”;案例二“鄂尔多斯工业的转变”;案例三“鄂尔多斯生态的挑战”;案例四“鄂尔多斯河流的流淌”,同时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实施。第三,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案例和实施案例,总结提炼出了五条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分别是:创设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创设GIS图像环境,培养析图能力;教师操作GIS软件为主,学生操作GIS软件为辅策略;“一案一理、一案多理、多案一理、多案多理”策略;探究乡土案例,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等。

王思源[9](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娜布其[10](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研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如何编写基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以及对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提供课程资源。本文以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教材专题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主题,研究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对人地协调观的维度进行划分,即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等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微观分析,得出每一章节中关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得到的启示与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研究关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典型案例,得到相关案例设计启示,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现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提炼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三大策略:一,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三,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并依据上述案例分析启示与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四节教学设计。

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2)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
        1.1.2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科发展需求
        1.1.3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地方发展机遇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4 技术路线与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生态环境教育的概念界定
        2.1.1 环境教育
        2.1.2 生态环境教育
    2.2 地理教学中体现生态环境教育的已有研究
    2.3 相关教学理论与方法
        2.3.1 情境认知理论
        2.3.2 支架式教学
        2.3.3 表现性评价法
第3章 当前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途径
    3.1 当前高中地理现行教材与新课标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3.1.1 现行教材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内容
        3.1.2 现行新课标关注生态文明培养的顶层设计
    3.2 当前高中学校及地理教师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
        3.2.1 针对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人的访谈设计
        3.2.2 基于访谈的当前生态环境教育融合途径分析
        3.2.3 基于访谈的当前高中学校与教师实施融合的问题分析
第4章 当前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效果
    4.1 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高中生生态环境认知问卷设计
    4.2 基于调查的当前生态环境教育融合效果分析
        4.2.1 普遍听说过“生态环境”,地理学科是重要认知途径
        4.2.2 日常生产和生活情境中,对生态环境关注较少,认知在自然环境表现较优
        4.2.3 给定的简单地理事物和现象下,对生态环境各要素间关联的分析停留在表面,认知在自然环境表现较优
        4.2.4 给定的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下,缺乏基于客观事实的生态环境认知,易忽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强度
        4.2.5 现实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中,对生态环境的因果逻辑认知较为薄弱
        4.2.6 基本认同在地理等各学科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对多样的形式与内容期望较高
    4.3 基于调查的当前高中生体现出的融合效果问题分析
        4.3.1 对生态环境的抽象逻辑认知高于具体事实认知
        4.3.2 缺少主观能动性,具体事实认知程度受等级考影响显着
第5章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策略探索
    5.1 紧跟课改发展,依托新课标与教材实施融合
        5.1.1 落实核心素养,明确融合育人价值,提高教师的融合理解
        5.1.2 分析课标教材,梳理可融合内容,确保系统性融合设计
    5.2 借助校级平台,优化利用校内外资源实施融合
        5.2.1 搭建课程体系,基础拓展结合,突破时间限制
        5.2.2 打造校内外平台,培育生态文化,突破空间限制
        5.2.3 促进交流合作,提高教师能力,突破经费限制
    5.3 躬耕日常课堂,采用多样教学理论方法实施融合
        5.3.1 采用情境认知理论,突破时空限制,自然融入日常教学设计
        5.3.2 借助“脚手架”搭建,关注分析过程,使融合可迁移可应用
        5.3.3 选取表现性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挂钩考核与拓展内容
第6章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策略实践
    6.1 对标课标要求的课程重构
        6.1.1 滞后于课改与新课标要求的现有教学方式
        6.1.2 基于融合系统性梳理的教学目标与流程设计
    6.2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背景下的案例选取
        6.2.1 结合时事政策的内容选取
        6.2.2 增加学生代入感的区域选取
    6.3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情境创设
    6.4 搭好“脚手架”的教学活动设计
    6.5 关注四级分级水平的表现性评价尝试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B 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高中生生态环境认知问卷
附录C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策略实践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新课标下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颁布对人口地理教学提出新要求
        2.人口发展不断变化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人口地理研究概况
        2.我国中学人口地理教学研究概况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附图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人口地理概念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4.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5.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高中人口地理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设计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口地理内容梳理分析
        1.地理2教材中人口地理教学内容梳理
        2.教材内容分析
    (二)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人口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2.《人口分布》教学目标设计
        3.《人口迁移》教学目标设计
        4.《人口容量》教学目标设计
四、高中人口地理教学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内容设计与调查实施
        1.内容设计
        2.调查实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2.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四)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五、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原则与策略设计
    (一)高中人口地理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3.与时俱进原则
    (二)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策略设计
        1.深入研究人口地理知识,聚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2.立足人口地理教学,渗透人口国情教育
        3.完善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三)人口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设计案例
        2.案例:《人口分布》
        3.案例:《人口迁移》
        4.案例:《人口容量》
        5.反思与不足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口地理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2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口地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致谢

(4)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二)概念界定
二、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一)时事热点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分析
    (二)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分析
    (三)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三、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与遴选
        2.案例分析的目的
        3.案例分析的视角
        4.案例分析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过程
        1.案例来源说明
        2.案例分析过程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2.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视角
        3.时事热点与地理活动的结合方式
        4.时事热点与教学评价的联结手段
四、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
        2.依据时事热点的特性
        3.依据BOPPPS教学模型
    (三)案例设计的呈现
        1.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3.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4.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
    (四)案例设计的分析
        1.案例中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2.案例中时事热点选择分析
        3.案例中时事热点应用分析
        4.案例中课堂总结设计分析
五、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评价
    (二)案例实施启示
        1.丰富融合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手段
        2.设计结合时事热点与内容线索的学案
        3.充分预设时事热点中开放问题的生成
        4.注重挖掘时事热点中深层思想的体现
六、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
        1.立足课标选定时事热点主题
        2.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
        3.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4.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
    (二)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
        1.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
        2.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
        3.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
        4.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分析得出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
        2.设计5 个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3.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2020 年上半年主要时事热点汇总表
附录2 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联系性分析
附录3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4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致谢

(5)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1.2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需要
        1.1.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挖掘家国情怀的育人价值
        1.2.2 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家国情怀
        2.1.2 地理核心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2.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2.3 社会学习理论
3 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调查
    3.1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开展现状
        3.1.1 学生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认知及接受意向
        3.1.2 教师群体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认知及接受意向
        3.1.3 学校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认知及接受意向
    3.2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教师对家国情怀的认识
        3.2.2 家国素养的教学方式
        3.2.3 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及配合
4 高中地理课程中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建议
    4.1 分析教学内容,挖掘家国情怀教育的知识载体
        4.1.1 深挖教材资源,加强地理课程家国情怀内容分析
        4.1.2 拓展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元素
    4.2 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地理学科家国情怀教学吸引力
        4.2.1 借助多媒体,丰富家国情怀教学方式
        4.2.2 开展情境教学,丰富学生家国情怀体验
        4.2.3 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实际认知
    4.3 家校合作,协同培养家国情怀
        4.3.1 引导家长成为家国情怀教育的参与者
        4.3.2 组织家庭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活动
5 家国情怀教育教学设计
    5.1 地理新授课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设计
        5.1.1 教学设计
        5.1.2 课堂教学流程
    5.2 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地理专题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5.2.1 教学设计
        5.2.2 教学过程
    5.3 地理实践活动中融合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设计
        5.3.1 教学目的
        5.3.2 教材及教学资源分析
        5.3.3 学情分析
        5.3.4 教学方式
        5.3.5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5.3.6 教学过程
        5.3.7 教学评价
        5.3.8 教学反思
6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地理学科家国情怀教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地理学科家国情怀教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6)价值澄清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梳理
    3.1 生态文明教育维度构建
    3.2 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4.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4.1 现状调查
    4.2 调查结果分析
    4.3 调查结果显示
5.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研究
    5.1 主要存在问题
    5.2 融入策略的研究
    5.3 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
6.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乡土地理
        2.教学案例
        3.教学模式
一、4F教学模式理论
    (一)4F教学模式基本组成
    (二)4F教学模式应用程序
    (三)4F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1.F1(Fact)环节注意事项
        2.F2(Feel)环节注意事项
        3.F3(Find)环节注意事项
        4.F4(Future)环节注意事项
二、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一)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2.依据教材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3.依据4F模式确定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1.遴选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2.基于4F模式的包头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与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
        1.自然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人文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1.围绕课标教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运用乡土地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
        3.通过“观察—感受—学习—应用”模式增能提智
        4.教师引导观察思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5.采取问题链组织乡土地理情境创设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2.依据高中生特点
        3.依据4F模式教学特性
        4.依据乡土地理特征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组成
    (三)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1.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2.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呈现
        3.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启示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
        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
        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
        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
        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五、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二)评价与反思
    (三)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2.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 个
        3.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二: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附录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一览表
附录四: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五: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六: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七: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8)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乡土地理
        2.地理信息系统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情境教学理论
        3.信息加工理论
二、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GIS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1.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确定GIS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2.依据地理教材确定GIS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二)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特征
        1.三面黄河,一面长城
        2.地形复杂,四季分明
        3.羊煤土气,资源禀赋
        4.三角经济,四通八达
        5.鄂尔多斯,历史文化
    (三)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组成
        1.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资源选择依据
        2.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基于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的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启示
        1.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操作主体多元化
        2.GIS结合土地理,教学内容多样化
        3.利用GIS功能,教学策略多角度化
        4.构建图像系统,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
四、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
        2.依据高中地理教材
        3.依据学生水平
        4.依据GIS功能
        5.依据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
    (二)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1.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2.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展示
        3.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启示
    (三)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策略
        1.利用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2.创设GIS图像环境,培养读图能力
        3.教师操作 GIS 软件为主,学生操作 GIS 软件为辅
        4.“一案一理、一案多理、多案一理、多案多理”分析策略
        5.探究乡土案例,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五、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3.评价与反思
    (二)案例实施启示
        1.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2.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案例
        3.强化教师操作GIS软件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2.设计了GIS辅助鄂尔多斯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四个
        3.提出了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二: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目录
附录三: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四: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五: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9)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人地协调观国际研究背景
        2.人地协调观国内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人地协调观研究
        2.国内人地协调观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人地协调观
        2.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地协调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二、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人地协调观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对应分析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分析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分析
        3.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分析
        4.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分析
    (二)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三)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逐章内容分析
        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启示
        1.目标突出人地协调观,兼顾其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选择最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内化人地协调观
        3.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表达要准确
        4.依据课标设计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水平
        5.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组成
        1.课标分析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方法与策略
        6.教学过程
        7.教学反思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示
        1.教学案例选择依据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3.《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3.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教学案例实施记录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二)教学案列实施反思与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汇总表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3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D]. 杨瑜.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D]. 朱淑鸣.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新课标下高中人口地理教学研究[D]. 刘玥.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D]. 王彬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家国情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 黄彩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价值澄清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策略的研究[D]. 吴凯伦.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D]. 李佩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为例[D]. 特日格勒.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9]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D]. 娜布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地理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