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配剂提高铜硫选择指标的研究

新型复配剂提高铜硫选择指标的研究

一、应用新型组合药剂提高铜、硫选别指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含蓄,童雄,谢贤,华中宝,杜云鹏[1](2020)在《锡石浮选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锡矿资源丰富,但随着资源的开发,锡矿呈贫、细、杂等特点,导致锡石选矿的富集与回收难度较大。为了促进微细粒锡石选矿技术的进步,系统地总结了锡石浮选工艺和药剂。浮选工艺方面介绍了常规浮选、絮凝浮选、载体浮选、溶气浮选以及电解浮选,浮选药剂概括了捕收剂、活化剂以及抑制剂。指出了新工艺、新药剂对于未来微细粒锡石浮选的重要性。

王周全[2](2017)在《莱芜谷家台铁矿中铜矿物选矿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莱芜谷家台铁矿为原料,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试验研究了铁矿中伴生铜矿物进行综合回收的工艺流程和关键的工艺参数,并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接触角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药剂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铜综合品位为0.1391%,铜矿物既含有黄铜矿和辉铜矿等硫化铜矿物,又含有孔雀石等氧化铜矿物,其中硫化铜占有率为65.89%,氧化铜占有率为34.11%。矿石中主要含铜硫化物与磁铁矿和黄铁矿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脉石矿物连生关系密切。黄铜矿多以不规则粒状,浸染状分布,以微细粒嵌布为主,嵌布粒度主要分布在0.1-0.01mm之间,其中嵌布粒度+0.1mm的约占9.2%,0.05-0.1mm之间的占 13.1%,0.05mm-0.01mm 之间的占 45.5%,-0.01mm 的黄铜矿约占 32.3%。辉铜矿含量小于1%,多以不规则他形粒状,浸染状、团窝状分布,以微细粒嵌布为主,嵌布粒度主要分布在0.08mm-0.01 mm之间,其中嵌布粒度+0.08mm的约占 10%, 0.05-0.08mm 之间的约占 12.2%,0.05mm-0.01mm 之间的占 45.6%,-0.01mm 的占 32.2%。黄铁矿多以半自形-他形粒状、浸染状分布,以中细粒嵌布为主,嵌布粒度主要分布在0.1-0.0lmm之间,其中+0.1mm的占34.5%,0.lmm-0.038mm之间的占 38.0%; 0.01-0.038mm 之间的占 18%左右,-0.01mm 的占 9.5%。采用异步分选工艺流程,对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采用不同的药剂制度分别浮选;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硫化铜粗选:磨矿细度-200目占75.21%、pH值为11.5、正丁基钠黄药用量为26g/t;硫化铜精选:磨矿细度-200目占90%、pH值为12、丁胺黑药用量为10g/t、CMC用量为10g/t、水玻璃用量为200g/t;氧化铜粗选采用硫化浮选法,最佳活化剂为硫化钠30g/t和硫酸铵30g/t组合用药,水玻璃用量为250g/t,六偏磷酸铵用量200g/t,捕收剂为正丁基钠黄药3.5g/t和乙硫氮3.5g/t组合使用;氧化铜精选:捕收剂正丁基钠黄药+乙硫氮4g/t,水玻璃用量为90g/t,六偏磷酸铵用量为70g/t;全流程浮选精矿综合铜品位12.96%,铜回收率为62.43%,其中硫化铜精矿铜品位为18.0052%,铜回收率为50.48%,取得较好的分选指标。由单矿物试验和矿物表面润湿性试验研究表明:在硫化铜矿物浮选过程中,正丁基钠黄药与原矿是化学吸附,捕收性优于丁胺黑药,适合硫化铜混合浮选阶段,丁胺黑药较正丁基钠黄药有更好的选择性,可用于黄铜矿和黄铁矿的分离浮选阶段;由吸附量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氧化铜矿物浮选过程中,硫酸铵和硫化钠组合使用可以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于孔雀石表面,可以强化捕收剂的捕收效果,改善浮选效果。

黄真瑞[3](2014)在《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制备及其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文中提出摘要: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DTPINa)是一种高效的硫化矿浮选捕收剂,广泛应用于硫化铜矿、硫化铅矿以及稀贵金属矿物的浮选回收。本文采用格氏试剂法合成了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通过单矿物和实际矿石浮选实验研究了其浮选性能,并对其与硫化矿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实验以氯代异丁烷、镁粉、三氯硫磷、升华硫和硫化钠为主要反应原料,采用格氏试剂法制备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最优反应条件为:体积比V(无水乙醚):V(iso-C4H9Cl)=1:4、物质的量n(iso-C4H9Cl):n(Mg)=1:1,在25℃下反应制备格氏试剂;按照物质的量n(iso-C4H9Cl):n(SPCl3)=1:7的比例制备出四异丁基二硫联膦溶液;按照n(C16H36PS2):n(S):n(Na2S-9H2O)=1:1:1的比例将反应原料在110℃下反应8h,可以制备出收率为80.20%的DTPINa粗产品。考察了DTPINa对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DTPINa对铜、铅硫化矿具有很强的浮选能力和选择性。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其浮选性能优于丁基黄药和Z-200,可以在pH=8、用量为12mg/L时取得黄铜矿回收率96.2%,黄铁矿回收率只有13.5%,可以实现铜硫分离;对于方铅矿和闪锌矿,其浮选性能优于丁胺黑药和乙硫氮,在pH=11、用量为50mg/L时,方铅矿回收率为91.7%,闪锌矿回收率仅有16.9%。对硫化铜矿和硫化铅矿实际矿石进行了浮选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浮选效果。采用吸附量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对DTPINa与硫化矿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TPINa以化学吸附的形式作用于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表面,且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捕收能力。

王宏[4](2013)在《铁山垅钨矿伴生硫化矿综合回收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以赣州铁山垅钨矿山杨坑山选厂的-0.25mm重选粗精矿为研究对象,试样主要含黑钨矿,并伴有多种有价元素,例如铜、锌、钼、铋、锡等,试验对黑钨矿伴有的多金属硫化矿进行研究。由于试样中黄铜矿的可浮性好,难以抑制,在硫化矿综合回收中,选厂多处添加了氰化钠作为抑制剂,并且获得的铜精矿中含铋高,通常采用摇床进一步进行铋铜分离,对钨伴生硫化矿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本课题重点研究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浮选抑制剂,并对比不同种类的组合抑制剂作用于各回收元素的分选效果,确定最佳的药剂制度,最终采用无氰工艺综合回收钨伴有的硫化矿。通过对黄铜矿、辉铋矿以及闪锌矿三种纯矿物进行的浮选试验,表明矿浆pH值对辉铋矿、闪锌矿的可浮性影响大,对黄铜矿影响小。组合抑制剂硫酸锌+碳酸钠+硫代硫酸铵对闪锌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辉铋矿以及黄铜矿均没有抑制作用,可以在浮选铋铜矿物时作为闪锌矿的抑制剂。另外,试验研究发现新型药剂LJ+硫酸锌+亚硫酸钠的组合抑制剂对辉铋矿以及闪锌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不仅不起抑制作用,反而当组合药剂用量适当时,黄铜矿的回收率还有小幅度的增加。针对所取原矿性质,本次试验采用“优先浮钼—混浮其它硫化矿—再抑锌浮铜、铋—铜、铋分离—最后浮锌”的工艺流程对实际矿石进行了综合回收利用的研究,选用硫酸锌+碳酸钠+硫代硫酸铵作为闪锌矿的抑制剂,硫酸锌+亚硫酸钠+LJ作为辉铋矿抑制剂,最终获得了钼精矿含钼47.51%、回收率为88.23%,铋精矿含铋16.40%、回收率为61.01%,铜精矿含铜24.29%、回收率为81.53%,锌精矿含锌43.13%,回收率为65.34%的理想指标。通过红外光谱表明,硫酸锌+碳酸钠+硫代硫酸铵组合药剂在矿浆中生成Zn(OH)2、HZnO--2、ZnO22和碱式碳酸锌[ZnCO3·3Zn(OH)2]的溶胶吸附在闪锌矿表面,使其表面亲水,硫代硫酸根能能降低矿浆电位,使得矿浆中的高价阳离子失去活化作用。硫酸锌+亚硫酸钠+LJ的组合抑制剂除在矿浆中生成Zn(OH)2、HZnO--2、ZnO22吸附在矿物表面外,还通过SO2-3清洗矿物表面以及LJ在铋锌矿物表面形成亲水的络合物,较强烈地抑制了铋锌矿物。

刘有才[5](2013)在《斑岩型铜钼矿的浮选新药剂与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铜钼资源中大部分属于多金属复杂矿,依靠现有浮选药剂和浮选工艺,往往不能实现多金属铜钼矿资源的综合高效回收,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新型捕收剂和浮选工艺的研究与开发。论文以正己酰氯为原料合成了N,N-二正烷基-N’-烷基酰基硫脲(简称DU),合成条件为:正己酰氯:KSCN:仲胺:PEG-400(摩尔比)=1:1.08:1.10:0.03,取代反应时间为4h,加成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20℃,产品为固体,产率为96.94%,纯度为91.10%,收率为88.31%。以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N-(烷氧基丙基)-N’-苯甲酰基硫脲(简称MU),合成条件为:苯甲酰氯:KSCN:胺:PEG-400(摩尔比)=1:1.50:1.10:0.03,取代反应时间1h,加成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为20℃,产品为固体,产率为80.13%,纯度为83.28%,收率为76.73%。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酰基硫脲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酰基硫脲产品与金属离子的作用;采用紫外光谱分析考察了溶液pH值、捕收剂初始浓度等因素对DU在不同粒级黄铜矿表面吸附的影响。通过无捕收剂、中性油和非极性离子等浮选研究,从Pearson软硬酸碱理论、量子化学计算、分子轨道理论、红外光谱、界面化学性能参数、接触角、表面能、界面作用、矿物浮选行为,以及工艺流程与药剂试验研究等方面着手,从捕收剂复配的角度,以合成的DU和MU为基本原料,合成了CSU-300复配捕收剂。德兴斑岩型铜钼矿等可浮研究表明:在一段磨矿条件下铜钼的等可浮选,粗选的磨矿细度为-0.074mm为65%,粗选石灰用量1000g/t(pH=9.0),捕收剂CSU-300的用量为64g/t,获得含钼0.294%,含铜15.32%的钼铜粗精矿,钼的回收率达79.43%,铜的回收率为83.23%。铜钼混合精矿精选试验表明:硫化钠用量为300g/t,硫化钠精选铜钼分离工艺比空白精选铜钼分离工艺能更好地实现一段磨矿钼的等可浮选,获得含钼为1.22%和铜25.92%的铜钼粗精矿,钼回收率为83.85%,钼富集比高达142倍。硫化钠精选铜钼分离工艺选钼能大幅增加钼的选别指标,其铜和金的选别指标也优于混合浮选和快速浮选两种现场生产工艺流程。与混合浮选和快速浮选相比,钼回收率增加23.68%和14.72%,钼的富集比增加3.3~2.8倍。铜的总回收率提高1.56%和2.5%;金的回收率提高3.11%和3.96%。等可浮选钼新工艺的工业试验表明:对于含铜0.381%、含钼0.0064%的原矿,获得了含铜25.47%、含钼0.655%钼粗精矿,钼回收率为77.06%,钼一段富集比为101.72;铜一段总回收率为87.56%,硫一段总回收率为76.35%。与同期磨1工段0~1#系统对比,铜、硫、金的一段浮选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同期磨2和磨3工段选钼指标对比,钼回收率提高了24.35个百分点,钼富集比提高了62.83。对等可浮选钼新工艺产生的钼粗精矿进行了铜钼分离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SU-300捕收剂等可浮选钼工艺,由于钼粗精矿品位较高,并且未受黄药等强力捕收剂的作用,铜钼分离比较容易。在硫化钠总用量为18.5kg/t,水玻璃用量1.2kg/t,煤油130g/t的药剂条件下,可以获得钼品位48.83%、含铜0.83%的钼精矿,钼回收率90.55%;铜精矿品位27.08%,铜回收率99.96%。对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在粗磨情况下,采用钼铜等可浮,合适的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mm(-200目)占68%左右;捕收剂CSU-300用量为30~4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14g/t;抑制剂石灰用量为1.5kg/t;兼顾中矿返回对浮选过程的影响,在等可浮选作业中,捕收剂、起泡剂匹配关系是CSU-300:35g/t,2#油:14g/t。强化选铜合适的再磨细度是-0.045mm(-325目)为96%,采用丁基黄药与丁胺黑药(3:1)为捕收剂,铜钼等可浮选-强化选铜试验方案,获得铜28.77%、钼0.80%的铜钼混合精矿,钼回收率达90.71%以上;得到了铜的品位为15.88%,回收率9.77%的铜精矿,铜精矿合并后,铜品位达26.36%,回收率达86.76%。铜钼分离试验表明:合适的再磨细度为-0.045mm(-325目)占98%,适宜的硫化钠用量在1000g/t,适宜的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50g/t(50×5)。采用摇床进行精选后,钼精矿品位为48.63%,其中含铜为0.73%,钼的回收率为87.40%;得到了含碳为18.6%、钼为3.31%、铜为1.30%的碳钼中矿,相对于原矿而言,该部分碳钼中矿产率小(0.036%)。扩大连选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推荐流程与药剂制度下,铜品位28.26%、钼品位0.13%、金品位8.38g/t和银品位102.52g/t的铜精矿,铜、金和银回收率分别为92.60%、78.31%和63.58%;以及含钼为48.55%、铜为0.78%的钼精矿,钼综合回收率可达70.65%以上;另外获得产率较低的含碳为19.25%、钼为5.19%和铜为1.93%的碳钼中矿。10t/d规模的半工业试验研究表明:在推荐流程与药剂制度下,得到含铜为24.33%、钼为0.19%、金为8.91g/t和银为150.56g/t的铜精矿,其中铜、金和银回收率分别为72.79%、65.55%和60.11%;含钼为47.14%和铜为0.88%的钼精矿,钼综合回收率可达71.52%,钼的富矿比达到4000倍;产率相对低的含碳为18.76%、钼为4.93%和铜为2.98%的碳钼中矿。

汤玉和,汪泰,胡真[6](2012)在《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重点叙述了近些年来铜硫分离的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研究成果.指出高效的硫化铜矿捕收剂以及有效的黄铁矿抑制剂是铜硫分离成功的关键,同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周海欢[7](2012)在《青海某难选铜矿浮选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青海某铜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浮铜抑硫工艺回收铜矿物。该矿以硫化矿为主,属于高硫难选铜矿石,伴生多种有用元素,其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试验以使用高效新药剂为目标,侧重浮铜过程中捕收剂的选择和提高铜回收率的详细研究。经试验筛选,最终以PLQ为捕收剂,石灰为矿浆pH调整剂,2号油为起泡剂作用于浮选,达到了铜硫有效分离的良好效果。实际矿石试验进行了捕收剂种类试验,药剂为PLQ、MOS-2与MA-1的组合药剂以及D325,三种药剂中PLQ选别效果最佳,选矿指标最好,验证了PLQ对铜矿物具有强选择性。闭路选用优先浮铜原则流程,以中矿循序返回和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工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再磨工艺的闭路铜回收率更高。闭路最佳方案中,铜精矿中铜品位达20.88%,铜回收率93.82%,突破回收率九十大关,达到要求。针对纯矿物黄铜矿和黄铁矿的单矿物进行了可浮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3~12范围时,PLQ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黄铜矿单矿物的上浮量大,而黄铁矿的上浮量不佳,特别是在碱性矿浆中。在PLQ用量较低时,黄铁矿可浮性极差,但PLQ用量过大时,药剂的选择性减弱,黄铁矿的上浮量呈增加趋势。通过红外检测,确定了新型捕收剂PLQ的组份及相关官能团的存在形式,从中了解PLQ与铜矿物结合的各种反应机理。试验对被PLQ作用前后的黄铜矿单矿物进行检测分析,得出PLQ捕收铜矿物机理为:除物理吸附外,PLQ通过两个二硫代羧基产生共轭效应,增加PLQ对铜的捕收能力。

谢贤[8](2011)在《难选铁闪锌矿多金属矿石的浮选试验与机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课题得到了2008年度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难选锌锡铜铟多金属硫化矿综合回收共伴生金属的选矿关键技术”项目的资助,目的是高效回收铜、锌以及共伴生的铟、银和镉等稀贵金属。我国含铁闪锌矿的复杂、难选多金属矿石资源十分丰富,仅云南文山都龙矿区就蕴藏金属:锌240万吨、铟3779吨、锡26万吨、铜7.8万吨,其中铟和锡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锌储量居云南第三位,锌、铟、锡、铜金属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100亿元;矿石中的铜矿物、锌矿物、锡石和硫化铁等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密切,而且锌矿物为高铁或者超高铁闪锌矿,铁含量达到20%左右,该多金属矿曾经一度被判为不能经济有效利用的“呆”矿。由于铜、锌、硫矿物嵌布紧密,导致铜-锌分离困难、铜精矿中金属互含严重;此外,锌矿物由于铁含量高,容易被氧化,导致其可浮性差,选别难度大。采用常规活化剂硫酸铜和高碱浮选工艺,锌精矿品位低、回收率不高,特别是共伴生在锌矿物中的稀贵金属铟、银和镉等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对这类复杂难处理多金属矿石中有价金属的分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价值。目前,这类难处理多金属矿石的利用,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①铜锌矿物嵌布粒度细,铜-锌不能实现有效地分离,特别是铜精矿中锌含量高达10-18%,严重影响了铜精矿的质量,也造成了锌矿物的损失;②常规活化剂硫酸铜不能有效选择性活化高铁闪锌矿,导致锌精矿中硫化铁矿物含量高,锌品位低,仅有41%-45%;③高碱条件下锌-硫分离,不仅抑制硫化铁矿物,锌等主金属以及共伴生的稀贵金属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回收率不高;此外,高碱条件也非常不利于后续酸性环境下的脱硫作业,影响硫-锡、铁-硫的高效分离,严重影响锡、铁的回收。本论文以文山都龙含铁闪锌矿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原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进行了实际矿石的铜-锌和锌-硫分离的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考察了超高铁闪锌矿、高铁闪锌矿、低铁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纯矿物在不同药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研究了X-41对铁闪锌矿纯矿物的选择性活化和对磁黄铁矿纯矿物的选择性抑制,验证了X-41对实际矿石中铁闪锌矿的活化,进行了高铁闪锌矿相关的吸附量和动电位测试,探讨了X-41选择性活化与抑制的机理,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铁闪锌矿纯矿物浮选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超高铁闪锌矿、高铁闪锌矿还是低铁闪锌矿,活化剂的活化效果顺序均为X-41>CuSO4>PbNO3>NH4Cl。(2)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工艺-药剂制度的闭路试验指标明显优于原有的现场工艺-药剂制度的指标。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7.93和11.92个百分点,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118g/t和7.47个百分点;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4.56和3.26个百分点,铟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4.9g/t和4.2个百分点。(3)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X-41的闭路试验指标明显优于硫酸铜的指标,低碱即pH=9左右的条件下,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2.12和10.29个百分点,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59.3g/t和8.32个百分点;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1.16和2.35个百分点,铟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9.2g/t和2.6个百分点,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2.84g/t和4.69个百分点,镉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50g/t和3.25个百分点,每年的综合经济效益为5205.25万元。

彭玉林[9](2010)在《高效铜捕收剂在永平铜矿铜硫分离应用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永平铜矿是一个高硫伴生金银钨钼的大型复杂矽卡岩铜矿。在投产初期,矿物分选效果差,工艺流程不畅通,浮选操作难度较大。后经过几代选矿工作者的努力,主要选别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设计指标相比,仍然有一定的提高空间。为了解决铜回收率偏低的问题,根据科研院校的研究成果,结合永平铜矿矿石性质、铜硫及伴生金银综合回收的特点和生产实践经验,需要采用优先浮铜的流程使浮游性差、上浮速度慢的铜矿物得到充分上浮,同时配合高效捕收剂,提高对铜矿物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在浮选过程中按照早收多收的原则,减少中矿循环,提高浮选效率。本文主要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以及捕收剂吸附量的测定三种手段,研究了不同pH值以及捕收剂用量条件下,高效铜捕收剂EP、PAC对永平铜矿铜硫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使用丁基黄药、乙基黄药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P、PAC与丁基黄药、乙基黄药相比,对铜的捕收能力强,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于以上四种捕收剂,黄铜矿在较宽的pH范围内都可以浮选,而黄铁矿在较低的pH条件下可浮性较好,当pH值大于10以后,黄铁矿可浮性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当pH值大于12以后,黄铁矿受到了强烈的抑制,可浮性差;捕收剂EP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对铜的捕收能力强,当EP用量10mg/L时,黄铜矿与黄铁矿的回收率差值最大,为29.44%,说明其选择性较好。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AC对提高铜精矿品位有一定优势,EP对提高铜回收率有一定优势,而且EP更加适合在低碱环境下的铜硫分离,有利于综合回收银矿物,EP使用量比PAC也要少5克/吨,更能体现经济效益。因此,捕收剂EP更适合作为永平铜矿铜硫分离的铜捕收剂。在该矿石的浮选分离试验中,捕收剂EP的合适用量为15g/t,浮选矿浆pH值为8.5左右(石灰用量为1500g/t)最合适。

吴多吉[10](2010)在《云南羊拉难选铜矿浮选试验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的铜矿资源主要以贫矿为主,大型铜矿比较少,矿产资源日趋贫、细、杂,选别作业难度加大,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品质的矿产原料和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供需矛盾也日益增加。如何才能提高铜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供需矛盾,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技术创新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我国铜矿资源的特点,加大低品位铜矿资源深度开发,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缓解我国铜工业面临的供需矛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课题以国内新近发现的大型铜矿之一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的羊拉铜矿为研究对象。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铜矿石中主要的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石英、长石、普通辉石等组成。其中,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元素分析表明,原矿中铜的品位为1.26%,铁的品位为22.16%。铜矿物相分析表明,矿样中硫化铜分布率为93.44%,因此该矿样属于硫化铜矿石。黄铜矿的嵌布状态十分复杂,黄铜矿和磁黄铁矿连生密切,并且由于磁黄铁矿次生变化为白铁矿,黄铜矿和白铁矿之间也具有非常复杂的连生关系,使得分选黄铜矿的难度相当大,黄铜矿的嵌布粒度极细,部分黄铜矿呈填隙结构充填于纤维状、叶片状脉石的缝隙中,粒度极微细,使得部分黄铜矿不易从脉石中解离出来。因此,该矿石属于难解离难分选型矿石。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终浮选工艺流程,即磁浮联合-优先浮选-中矿再磨浮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YBX-21较YL-1+黄药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相差不大,但是回收率提高3-5个百分点,而且金、银的品位和回收率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处理单位矿石使用的药剂成本,YBX-21较YL-1+黄药组合药剂成本低。综合来看,浮选药剂选用YBX-21较优。另外,课题探讨了混合捕收剂的作用机理,通过研究药剂间协同效应,研制出一种药剂成本较低的混合捕收剂,该药剂能选择性捕收目的矿物,提高了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二、应用新型组合药剂提高铜、硫选别指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新型组合药剂提高铜、硫选别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锡石浮选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锡石浮选工艺
    1.1 常规浮选
    1.2 载体浮选
    1.3 絮凝浮选
    1.4 溶气浮选
    1.5 电解浮选
2 锡石浮选药剂
    2.1 锡石浮选捕收剂
        2.1.1 脂肪酸类捕收剂
        2.1.2 胂酸类捕收剂
        2.1.3 膦酸类捕收剂
        2.1.4 烷基羟肟酸类捕收剂
        2.1.5 烷基磺化琥珀酸类捕收剂
        2.1.6 新型捕收剂
        2.1.7 组合捕收剂
    2.2 锡石浮选调整剂
        2.2.1 活化剂
        2.2.2 抑制剂
3 总结与展望

(2)莱芜谷家台铁矿中铜矿物选矿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原料、试剂、仪器设备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料来源
    2.2 矿样制备
    2.3 试验药剂与仪器
    2.4 研究方法
3 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
    3.1 原矿性质
    3.2 主要有用元素的物相组成
    3.3 矿石的结构构造
    3.4 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铜选矿试验
    4.1 流程结构确定实验
    4.2 硫化铜浮选实验研究
    4.3 氧化铜浮选实验研究
    4.4 推荐流程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药剂性能及其与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研究
    5.1 药剂性能研究(单矿物试验)
    5.2 捕收剂对黄铜矿、黄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3 硫酸铵对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
    5.4 药剂与矿物的红外光谱图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制备及其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硫化矿资源概况
    1.2 硫化矿浮选技术
        1.2.1 全浮选工艺
        1.2.2 优先浮选工艺
        1.2.3 部分优先-混合浮选工艺
        1.2.4 等可浮浮选工艺
    1.3 硫化矿浮选捕收剂研究进展
        1.3.1 黄药类捕收剂
        1.3.2 黑药类捕收剂
        1.3.3 硫氮类捕收剂
        1.3.4 硫醇化合物
        1.3.5 其它硫化矿捕收剂
    1.4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制备及其在浮选中的应用
        1.4.1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制备方法
        1.4.2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在浮选中的应用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试剂、矿样、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矿样
        2.2.1 单矿物
        2.2.2 实际矿石
    2.3 仪器设备
    2.4 捕收剂的制备与表征
        2.4.1 合成原理与步骤
        2.4.2 产品的提纯
        2.4.3 产品含量的测定
        2.4.4 产品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2.5 捕收剂浮选性能与机理研究
        2.5.1 单矿物浮选实验
        2.5.2 实际矿石浮选实验
        2.5.3 吸附量测定
        2.5.4 紫外光谱分析
        2.5.5 红外光谱分析
第3章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合成与表征
    3.1 四异丁基二硫联膦的合成
        3.1.1 反应溶剂对收率的影响
        3.1.2 物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
        3.1.3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3.1.4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3.2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合成
        3.2.1 反应溶剂对收率的影响
        3.2.2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3.2.3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3.3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表征
        3.3.1 核磁共振分析
        3.3.2 质谱分析
        3.3.3 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3.3.4 红外光谱分析
        3.3.5 紫外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浮选性能研究
    4.1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
        4.1.1 pH对浮选性能的影响
        4.1.2 捕收剂浓度对浮选性能的影响
    4.2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对方铅矿和闪锌矿的浮选性能
        4.2.1 pH对浮选性能的影响
        4.2.2 捕收剂浓度对浮选性能的影响
    4.3 实际矿石实验
        4.3.1 硫化铜矿实际矿石实验
        4.3.2 硫化铅锌矿实际矿石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与硫化矿的作用机理研究
    5.1 与黄铜矿和黄铁矿的作用机理
        5.1.1 pH对吸附量的影响
        5.1.2 捕收剂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5.1.3 紫外光谱分析
        5.1.4 红外光谱分析
    5.2 与方铅矿和闪锌矿的作用机理
        5.2.1 pH对吸附量的影响
        5.2.2 捕收剂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5.2.3 紫外光谱分析
        5.2.4 红外光谱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铁山垅钨矿伴生硫化矿综合回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钨资源概况
        1.1.1 钨资源概况
        1.1.2 铁山垅钨矿概况
    1.2 多金属硫化矿物在钨矿中的赋存状态
    1.3 钨伴生的主要硫化矿物性质及用途
        1.3.1 辉钼矿的性质及用途
        1.3.2 辉铋矿的性质及用途
        1.3.3 黄铜矿的性质及用途
        1.3.4 闪锌矿的性质及用途
    1.4 钨伴生硫化矿的回收工艺研究现状
        1.4.1 黑钨矿与伴生金属硫化矿的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1.4.2 多金属硫化矿回收工艺研究现状
    1.5 铋铜锌硫化矿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5.1 铜捕收剂研究现状
        1.5.2 铋铜锌抑制剂研究现状
    1.6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论文的选题意义
        1.6.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的来源与制备
        2.1.1 纯矿物试样
        2.1.2 实际矿物试样
    2.2 试验试剂及设备
        2.2.1 试验试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纯矿物浮选试验
        2.3.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2.3.3 红外光谱分析
第三章 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
    3.1 丁基黄药对闪锌矿的捕收作用
        3.1.1 丁基黄药用量与闪锌矿可浮性的关系
        3.1.2 介质 pH 与闪锌矿可浮性的关系
    3.2 Z-200 对辉铋矿和黄铜矿的捕收作用
        3.2.1 Z-200 用量与铋铜矿物可浮性的关系
        3.2.2 介质 pH 与铋铜矿物可浮性的关系
    3.3 Na2S+LJ 组合抑制剂对铋铜锌硫化矿可浮性的影响
    3.4 硫酸锌+碳酸钠+硫代硫酸铵组合药剂对铋铜锌硫化矿可浮性的影响
    3.5 硫酸锌+亚硫酸钠+LJ 组合抑制剂对铋铜锌硫化矿可浮性的影响
    3.6 人工混合矿样的浮选分离试验
        3.6.1 黄铜矿与闪锌矿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
        3.6.2 黄铜矿与辉铋矿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
        3.6.3 黄铜矿、辉铋矿和闪锌矿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4.1 试验研究方案
    4.2 优先浮钼条件试验
        4.2.1 石灰用量对钼粗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2.2 水玻璃用量对钼粗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2.3 抑制剂用量对钼粗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2.4 煤油用量对钼粗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2.5 LJ 用量对钼精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3 铋铜锌硫混浮条件试验
        4.3.1 石灰用量对混合浮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3.2 捕收剂用量对混合浮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4 铋铜混浮条件试验
        4.4.1 石灰用量对铋铜混浮影响的条件试验
        4.4.2 抑制剂用量对铋铜混浮影响的条件试验
        4.4.3 捕收剂用量对铋铜混浮影响的条件试验
        4.4.4 磨矿细度试验
    4.5 铋铜分离条件试验
        4.5.1 脱药对铋铜分离影响的条件试验
        4.5.2 捕收剂种类对铋铜分离影响的条件试验
        4.5.3 抑制剂种类对铋铜分离影响的条件试验
        4.5.4 石灰用量对铋铜分离影响的条件试验
        4.5.5 抑制剂用量对铋铜分离影响的条件试验
        4.5.6 Z-200 用量对铋铜分离影响的条件试验
    4.6 选锌条件试验
        4.6.1 石灰用量对闪锌矿浮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6.2 硫酸铜用量对闪锌矿浮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6.3 丁基黄药用量对闪锌矿浮选影响的条件试验
    4.7 硫化矿开路试验
    4.8 硫化矿实验室闭路试验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理分析
    5.1 闪锌矿红外光谱分析
    5.2 黄铜矿红外光谱分析
    5.3 辉铋矿红外光谱分析
    5.4 硫酸锌+碳酸钠+硫代硫酸铵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机理
    5.5 硫酸锌+亚硫酸钠+LJ 对辉铋矿和黄铜矿的抑制作用机理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5)斑岩型铜钼矿的浮选新药剂与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铜、钼矿的资源现状
        1.1.1 铜矿资源
        1.1.2 钼矿资源
        1.1.3 斑岩型铜钼矿矿石的性质
    1.2 铜、钼矿的选矿技术
        1.2.1 硫化铜矿选矿现状
        1.2.2 辉钼矿选矿现状
        1.2.3 铜、钼矿的综合回收技术
    1.3 铜、钼矿的浮选捕收剂
        1.3.1 常见硫化矿捕收剂
        1.3.2 新型硫化矿捕收剂
        1.3.3 捕收剂的组合用药
    1.5 论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新型浮选捕收剂酰基硫脲的研究
    2.1 酰基硫脲的合成
        2.1.1 合成原理
        2.1.2 合成步骤
    2.2 酰基硫脲的结构表征
        2.2.1 物理性质
        2.2.2 紫外光谱分析
        2.2.3 外光谱分析
        2.2.4 核磁共振分析
    2.3 酰基硫脲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
        2.3.1 紫外光谱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4 酰基硫脲在纯矿物表面的吸附
        2.4.1 溶液pH对纯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2.4.2 捕收剂初始浓度对纯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酰基硫脲捕收剂对德兴斑岩型铜钼矿的浮选性能
    3.1 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3.1.1 化学成分分析
        3.1.2 物相分析
        3.1.3 工艺矿物学特征
    3.2 铜钼等可浮药剂研究
        3.2.1 酰基硫脲捕收剂的复配与基本性能
        3.2.2 捕收剂优化试验研究
        3.2.3 粗选条件试验研究
        3.2.4 钼粗精矿精选药剂方案
    3.3 铜钼矿浮选工艺流程研究
        3.3.1 铜钼等可浮空白精选试验流程
        3.3.2 铜钼等可浮硫化钠精选试验流程
        3.3.3 现场工艺流程试验
        3.3.4 工艺方案比较
        3.3.5 现场溢流样验证试验研究
    3.4 等可浮工艺的工业试验
        3.4.1 工业试验研究的调试
        3.4.2 工业试验结果
        3.4.3 钼粗精矿铜钼分离试验
        3.4.4 药剂成本和效益概算
    3.5 本章小结
4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等可浮试验研究
    4.1 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4.1.1 化学成分分析
        4.1.2 物相分析
        4.1.3 矿物组成
        4.1.4 主要元素赋存状态
        4.1.5 主要矿物及嵌布特征
        4.1.6 矿石的显微结构
        4.1.7 矿石物理性质
        4.1.8 原矿粒度组成
        4.1.9 原矿单体解离度
    4.2 铜钼等可浮工艺研究
        4.2.1 等可浮粗选条件试验
        4.2.2 等可浮精选试验研究
        4.2.3 强化选铜试验
        4.2.4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
        4.2.5 全工艺流程闭路试验
    4.3 铜钼等可浮扩大连选试验
        4.3.1 试验工艺流程
        4.3.2 试验药剂制度
        4.3.3 扩大连选试验结果
    4.4 半工业试验
        4.4.1 半工业试验工艺流程
        4.4.2 半工业试验产品指标
    4.5 推荐药剂制度及成本估算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化铜矿捕收剂研究概述
    1.1 常规捕收剂
    1.2 新型捕收剂
    1.3 组合捕收剂
2 硫化铁矿抑制剂研究现状
    2.1 无机抑制剂
    2.2 有机抑制剂
3 铜硫分离作用机理的研究
    3.1 电化学机理研究
    3.2 有机抑制剂作用机理研究
4 结语

(7)青海某难选铜矿浮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铜资源现状
        1.1.1 世界资源概况
        1.1.2 国内资源现状
    1.2 硫化矿浮选理论的研究进程
    1.3 硫化铜矿浮选慨况
        1.3.1 硫化铜矿浮选工艺
        1.3.2 浮选中矿的处理
        1.3.3 铜硫分离的研究方向
    1.4 铜矿浮选的药剂研究进展
        1.4.1 铜矿捕收剂现状
        1.4.2 黄铜矿抑制剂的发展
    1.5 铜硫分离的难点
    1.6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药剂、仪器及方法
    2.1 试验药剂与仪器
    2.2 试验研究方法
        2.2.1 矿样性质的研究方法
        2.2.2 试验方法及指标评价
        2.2.3 机理研究方法
第3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试样来源
    3.2 试样来源与制备
    3.3 试样的性质
        3.3.1 试样的地质资料
        3.3.2 试样的性质分析
    3.4 试样的显微镜下鉴定
    3.5 小结
第4章 矿样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的确定
    4.2 磨矿试验
        4.2.1 磨矿曲线
        4.2.2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4.3 粗选条件试验
        4.3.1 粗选矿浆pH条件试验
        4.3.2 粗选捕收剂条件试验
        4.3.3 粗选开路试验
    4.4 精选条件试验
    4.5 中矿选择性再磨试验
        4.5.1 中矿选择性再磨的特点
        4.5.2 中矿再磨方案
        4.5.3 再磨效果试验
        4.5.4 再磨前后的各粒级分布
    4.6 闭路试验
        4.6.1 闭路浮选试验
        4.6.2 闭路的中矿解离度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PLQ对铜硫矿的捕收性能及机理研究
    5.1 纯矿物的试验方法及判据
    5.2 纯矿物的制备
        5.2.1 物理方法除杂提纯
        5.2.2 纯矿物的粒级选择
    5.3 影响PLQ捕收性能的因素
        5.3.1 矿浆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试验
        5.3.2 PLQ用量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试验
        5.3.3 多因素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试验
    5.4 混合矿样的铜硫分离试验
    5.5 机理研究
        5.5.1 PLQ的红外分析
        5.5.2 PLQ的捕收机理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难选铁闪锌矿多金属矿石的浮选试验与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铁闪锌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1.2 主要硫化矿性质
        1.2.1 铁闪锌矿性质
        1.2.2 黄铁矿性质
        1.2.3 磁黄铁矿性质
    1.3 铁闪锌矿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1.4 铁闪锌矿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1.4.1 捕收剂研究概况
        1.4.2 活化剂研究概况
        1.4.3 抑制剂研究概况
        1.4.4 其它浮选药剂研究概况
        1.4.5 矿浆pH值对铁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1.5 磁黄铁矿的研究概况
        1.5.1 磁黄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1.5.2 铁闪锌矿浮选过程中(磁)黄铁矿的抑制概况
    1.6 含铁闪锌矿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机理探讨进展
        1.6.1 铁闪锌矿与乙黄药的作用机理
        1.6.2 铁闪锌矿与丁黄药的作用机理
        1.6.3 Cu2+活化(铁)闪锌矿的研究
    1.7 难处理含铁闪锌矿多金属硫化矿高效回收
第二章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2.1 论文选题的依据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目标
    2.4 研究内容
第三章 试样、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3.1 矿样的采集与制备
        3.1.1 铁闪锌矿纯矿物
        3.1.2 磁黄铁矿纯矿物
        3.1.3 含铁闪锌矿多金属硫化矿原矿石
        3.1.4 闭路验证试验矿石
    3.2 试验仪器设备与化学药剂
        3.2.1 试验药剂
        3.2.2 仪器设备
    3.3 测试分析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3.2 吸附量测定方法
        3.3.3 Zeta电位测量
    3.4 研究方法
        3.4.1 纯矿物浮选方法(单泡管试验)
        3.4.2 挂槽浮选机浮选方法
        3.4.3 实际矿物浮选方法
第四章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4.1 矿石结构分析
        4.1.1 矿石的构造
        4.1.2 矿石的结构
    4.2 矿石主要物理性质
        4.2.1 密度
        4.2.2 硬度
        4.2.3 磁性
    4.3 矿物组成
        4.3.1 试样的光谱分析
        4.3.2 试样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4.3.3 试样的矿物种类组成分析
        4.3.4 试样中铜、锌、铁的化学物相分析
    4.4 试样中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4.4.1 硫化物
        4.4.2 氧化物
        4.4.3 硅酸盐
        4.4.4 碳酸盐
        4.4.5 卤化物
    4.5 稀贵金属铟、银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特征
        4.5.1 铟的赋存状态
        4.5.2 银的赋存状态
        4.5.3 银的嵌布特征
    4.6 本章小结与建议
        4.6.1 本章小结
        4.6.2 建议
第五章 实际矿石的浮选分离研究
    5.1 低品位铜矿物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5.1.1 铜捕收剂优化试验
        5.1.2 铜捕收剂用量试验
        5.1.3 铜粗精矿再磨试验
        5.1.4 铜精选优化试验
        5.1.5 选铜闭路试验
    5.2 铁闪锌矿的优化浮选试验研究
        5.2.1 铁闪锌矿的活化剂种类试验
        5.2.2 X-41用量试验
        5.2.3 铁闪锌矿捕收剂种类试验
        5.2.4 铁闪锌矿的混合捕收剂用量试验
        5.2.5 开路对比试验
        5.2.6 闭路对比试验
    5.3 铁闪锌矿的优化浮选闭路验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试验结果与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6.1 低品位铜矿物浮选的工业试验研究
    6.2 X-41工业试验研究
    6.3 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纯矿物浮选试验与机理探讨
    7.1 超高铁闪锌矿纯矿物的浮选试验研究
        7.1.1 天然可浮性试验
        7.1.2 丁黄药用量试验
        7.1.3 活化剂试验
    7.2 高铁闪锌矿纯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7.2.1 天然可浮性研究
        7.2.2 丁黄药用量试验
        7.2.3 活化剂试验
    7.3 低铁闪锌矿纯矿物的浮选试验研究
        7.3.1 天然可浮性研究
        7.3.2 丁黄药用量试验
        7.3.3 活化试验
    7.4 不同活化剂对铁含量不同的闪锌矿活化的规律研究
    7.5 磁黄铁矿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与机理探讨
        7.5.1 磁黄铁矿的天然可浮性试验
        7.5.2 丁黄药用量试验
        7.5.3 锌矿物活化剂对磁黄铁矿回收的影响
    7.6 高铁闪锌矿表面ZETA电位的测定与机理探讨
    7.7 吸附量测定与机理探讨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特色创新
    8.1 主要结论
    8.2 特色与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效铜捕收剂在永平铜矿铜硫分离应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硫分离研究现状
        1.1.1 铜金属应用
        1.1.2 铜资源
        1.1.3 铜硫浮选分离现状
        1.1.4 永平铜矿铜硫浮选分离的难度
        1.1.4.1 黄铁矿可浮性变化的影响
        1.1.4.2 被抑制黄铁矿的活化问题
        1.1.4.3 浮选工艺的操作难度问题
        1.1.4.4 兼顾伴生金银回收问题
第二章 永平铜矿铜硫分离工艺与技术进展
    2.1 矿石性质
        2.1.1 铜矿物性质和可浮性
        2.1.2 黄铁矿的性质和可浮性
    2.2 铜硫分离工艺沿革
    2.3 浮选设备改造
    2.4 铜捕收剂主要类型
        2.4.1 黄药
        2.4.2 黑药
        2.4.3 酯类捕收剂
        2.4.4 硫氮类捕收剂
        2.4.5 螯合捕收剂
    2.5 高效铜捕收剂在永平铜矿的应用
第三章 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3.1 试验样品及制备
        3.1.1 纯矿物试验矿样
        3.1.2 实际矿石试验矿样
        3.1.3 铜选择性捕收剂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3.2 研究方法
        3.2.1 纯矿物浮选试验
        3.2.2 实验室实际矿石试验
    3.3 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
        3.3.1 EP 浮选性能试验
        3.3.1.1 EP 用量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1.2 pH 值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2 PAC 浮选性能试验
        3.3.2.1 PAC 用量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2.2 pH 值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3 丁黄药浮选性能试验
        3.3.3.1 丁黄药用量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3.2 pH 值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4 乙黄药浮选性能试验
        3.3.4.1 乙黄药用量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4.2 pH 值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3.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4.1 实际矿样的矿石性质研究
        4.1.1 矿物组成
        4.1.2 矿石多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
        4.1.3 金属矿物嵌布特性和粒度组成
    4.2 选矿方案
    4.3 试验及结果
        4.3.1 磨矿细度试验
        4.3.2 EP 药剂试验
        4.3.2.1 碱性条件试验
        4.3.2.2 捕收剂用量试验
        4.3.2.3 EP 捕收剂浮选速度试验
        4.3.2.4 EP 闭路流程试验
        4.3.3 PAC 药剂试验
        4.3.3.1 碱性条件试验
        4.3.3.2 PAC 用量试验
        4.3.3.3 PAC 捕收剂浮选速度试验
        4.3.3.4 PAC 闭路流程试验
        4.3.4 小结
第五章 EP 工业应用
    5.1 工业应用生产指标对比
    5.2 原矿性质
    5.3 磨浮技术操作条件
    5.4 流程考查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机理分析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云南羊拉难选铜矿浮选试验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铜矿资源及其特点
        1.2.1 铜的主要工业矿物及其特征
        1.2.2 铜矿资源现状
        1.2.3 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征
        1.2.4 铜矿资源主要特点
    1.3 铜矿选矿工艺研究进展
    1.4 铜矿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1.4.1 捕收剂
        1.4.2 抑制剂
    1.5 论文提出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论文提出的依据及意义
        1.5.2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样与试验方法
    2.1 矿样来源
    2.2 矿样制备
    2.3 仪器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矿样矿物工艺学研究
    3.1 矿石性质
        3.1.1 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
        3.1.2 原矿铜物相分析
        3.1.3 金属矿物
        3.1.4 脉石矿物
    3.2 影响选矿的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及结果与讨论
    4.1 粗磨细度试验研究
    4.2 石灰用量试验
    4.3 浮选药剂试验研究
        4.3.1 捕收剂种类试验研究
        4.3.2 捕收剂用量试验研究
        4.3.3 活化剂试验研究
    4.4 中矿再磨磨矿细度试验
    4.5 流程研究
        4.5.1 浮磁联合流程
        4.5.2 磁浮联合流程
    4.6 全流程开路试验
    4.7 闭路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合捕收剂的研究
    5.1 混合型捕收剂的应用研究
        5.1.1 同型同类捕收剂组合
        5.1.2 同型异类捕收剂组合
        5.1.3 异型捕收剂组合
    5.2 混合型捕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5.2.1 共吸附机理
        5.2.2 鳌合机理
        5.2.3 电荷补偿机理
        5.2.4 功能互补机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应用新型组合药剂提高铜、硫选别指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锡石浮选研究综述[J]. 杨含蓄,童雄,谢贤,华中宝,杜云鹏.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0(06)
  • [2]莱芜谷家台铁矿中铜矿物选矿工艺优化研究[D]. 王周全. 山东科技大学, 2017(03)
  • [3]二异丁基二硫代次膦酸钠的制备及其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D]. 黄真瑞. 中南大学, 2014(03)
  • [4]铁山垅钨矿伴生硫化矿综合回收工艺研究[D]. 王宏.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4)
  • [5]斑岩型铜钼矿的浮选新药剂与新工艺研究[D]. 刘有才. 中南大学, 2013(02)
  • [6]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J]. 汤玉和,汪泰,胡真.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2(02)
  • [7]青海某难选铜矿浮选试验研究[D]. 周海欢.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8]难选铁闪锌矿多金属矿石的浮选试验与机理探讨[D]. 谢贤.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9]高效铜捕收剂在永平铜矿铜硫分离应用试验研究[D]. 彭玉林.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2)
  • [10]云南羊拉难选铜矿浮选试验与机理研究[D]. 吴多吉.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新型复配剂提高铜硫选择指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