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广播宣传效能

论加强广播宣传效能

一、试论增强对台广播宣传的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兰炜[1](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然而,也正是进入新时代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在国际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现有国际秩序开始受到冲击,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同时,美国转变对华政策,大打“台湾牌”,台湾从幕后走向台前,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方都希望台海局势保持和平稳定,这为和平统一提供了最大的外部条件。在国内,随着中国综合国显着增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备了更多更充分的条件。同时,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现实转变,这也要求回应人民诉求,将祖国统一事业推向新的层次。在台湾岛内,新旧因素也交织存在,其中既有历史地缘因素导致的认同差异逐渐强化,又有岛内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台湾对大陆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两岸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又有台湾社情民意变化带来的挑战。基于以上历史和现实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和继承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理论的核心要义,又与时俱进,深刻洞悉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新论述,这集中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广泛而深刻对台工作实践,在复杂局势中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保持了台海局势稳定,将两岸关系推向了新的更高层次,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理论发展和实践深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待两岸和平统一,在复杂形势下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凸显了极强的全局观念和战略意识,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成果,又防范化解了台海重大风险,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更在新时代探索和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使得祖国统一事业迈向了新的更高层次。

陈若萱[2](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提出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王洪亮[3](2018)在《浅析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将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促进祖国统一的政策,更有效地对台湾同胞进行宣传,一直是对台广播有效性提升需要破解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对台广播节目受众变化、传播环境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改进对台广播政策类节目话语表达的务实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台广播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

刘凌斌[4](2018)在《两岸关系新态势下做好对台宣传工作的思考》文中提出近年来,大陆在对台宣传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宣传效果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与瓶颈。民进党上台后岛内政局的诡谲多变以及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变局,既给对台宣传提出了新课题,也给对台宣传带来了新挑战。在当前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做好对台宣传工作,必须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对台宣传工作机制;改进策略方法,着力提升对台宣传效果;重视入岛宣传,打造为我发声的舆论平台;创新管理方式,争夺涉台网络舆论话语权。

刘典[5](2017)在《对台军事广播中的军人形象塑造和传播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并呈现出新特点,对台军事广播要着力塑造好军人的形象,表现出军人健康阳光、有责任担当等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并通过打造对台"媒体矩阵"、整合传播资源、讲好两岸故事,将涉军信息准确传递给受众,以正视听。

林兴华[6](2016)在《大陆传媒对台传播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对台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对台节目现状基础上,系统梳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造成目前对台节目发展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对台节目重要意义入手,提出创新对台传播渠道、理念,打造对台传播品牌,加强两岸媒体产业合作等建议,希望能对大陆对台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黄守明[7](2015)在《新形势下对台“有效传播”——以青年传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青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台传播作为两岸在特殊历史形势下存在的一种特殊传播,受两岸双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需求导向等差异的影响,传播效果一直不尽如意。而台湾现阶段20岁到40岁的青年人将成为未来各阶层中坚力量,对台传播如何争取这一广大受众群体,提升传播有效性,从而完成对台广播服务祖国统一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阶段台湾青年心理特征、社会价值分析入手,进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结合作者所在的广播电台及对台广播采访的实例,提出实现对台青年传播有效性的四个重要手段,形成理论成果。

谢清果[8](2015)在《对台宣传受众定位的七大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台宣传受众定位是事关宣传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对台宣传的总方针应当是淡化政治分歧,强化民族认同。具体而言,应加强对舆论领袖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台湾的舆情监测,加强对台湾中南部的宣传,树立"大宣传"观念,硬宣传与软宣传并举,寓政治宣传于经济活动工作之中,加强受众调查,掌握受众传媒接触习惯。

邹志伟[9](2014)在《新形势下增强对台军事报道有效性探析》文中认为对台军事报道目前面临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媒介融合两种新形势。增强对台军事报道的有效性,应紧贴形势任务和使命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对台军事报道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全媒体传播路径。注重从台湾受众的视角出发,从传播理念、渠道建设、内容创新、叙事模式等方面,探索军事报道有效传播的方法路径。

乐艳艳[10](2014)在《海峡传播: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中心关于“海峡传播”的学术笔谈》文中指出乐艳艳(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对台广播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入岛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然而,优势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媒体优势正在丧失;两岸进入全民传播时代,民众需要直接交流情感与思想,广泛参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对台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传播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台湾岛内民众一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岛内媒体竞争激烈,而岛内意识形

二、试论增强对台广播宣传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增强对台广播宣传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台湾问题产生的历史由来
        (一)1895年前台湾的历史沿革
        (二)1895——1945年日据台湾与“皇民化”
        (三)1945——1949年台湾回归祖国
        (四)1949年蒋介石集团兵败退据台湾
    二、党的十八大以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历史沿革
        (一)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初步探索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基本成型时期
        (三)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持续巩固时期
        (四)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稳步深化时期
    三、党的十八大以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的重大历史成就
        (一)形成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
        (二)确立了“九二共识”并不断巩固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三)开启了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
        (四)取得了一系列反“台独”及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现实背景
    一、国际方面: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一)风险与挑战增多,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二)美国转变对华政策,大打“台湾牌”
    二、大陆方面: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一)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台湾方面:新旧因素交织存在
        (一)历史原因及地缘因素导致长期的认同差异日益强化
        (二)岛内政治力量发生逆转,两岸关系发展再次面临阻碍
        (三)岛内社情民意发生转变,青年政治认同“去中国化”明显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发展及实践深化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发展
        (一)提出“民族复兴论”
        (二)提出“大陆发展决定论”
        (三)提出“融合发展论”
        (四)提出“心灵契合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实践深化
        (一)以“惠台三十一条”为蓝本的惠台政策全面落地
        (二)以文化交流为重要抓手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谋划工作
        (四)福建先行先试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总体评价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人民中心:把人民利益作为对台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待两岸和平统一
        (三)战略意识:在复杂形势下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时代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成果
        (二)防范和化解了台海重大风险,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
        (三)探索和推动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
        (四)争取和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统一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1.3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框架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梳理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后记

(3)浅析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基本样式
    (一)开宗明义,立场鲜明
    (二)深入具体,服务到位
    (三)真诚贴近,直抵人心
二、当前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面临的新情况
    (一)台湾地区受众对大陆的陌生感有所改变,好感度增强,给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提出了新要求
    (二)台湾媒体关注大陆的不少,但能客观、正面报道的还不是很多,给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提出新任务
    (三)台湾地区广播媒体也在经历融媒体转型,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广播影响力提升不明显,给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提出新课题[2]
    (四)互联网为对台入岛宣传开辟了新空间,但互动反馈机制还需要健全,给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提出新挑战
三、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的改进策略
    (一)要以增进针对性为基础,提升话语表达张力
        1. 在语言选择上,普通话与方言要相互助力
        2. 在表达语态上,理性与感性要相互融合
        3. 在技巧运用上,传播与回应要相互支撑
    (二)要以扩大传播力为要求,完善话语表达形式
        1. 要有“在地”思维,改进话语表达形式
        2. 要有“跨界”思维,丰富话语表达形式
        3. 要有“融合”思维,开拓话语表达形式
    (三)要以提高有效性为前提,运用话语表达方式
        1. 不能因为话语表达方式的变化,造成政策本意的曲解
        2. 不能因为话语表达渠道的丰富,造成政策内容的缺失
        3. 不能因为话语表达手段的改进,造成政策影响的弱化

(4)两岸关系新态势下做好对台宣传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台宣传的理论内涵
二、两岸关系新态势下对台宣传面临的新挑战
    (一) 对台宣传的重点必须转变为以“反独”为主
    (二) 对台宣传面临的岛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三) 对台宣传面临更多的政策制约
    (四) 对台宣传面临澄清误解、化解疑虑、消除偏见的难题
    (五) 对台宣传面临引导舆论, 避免两岸极端民意对抗的新课题
三、大陆对台宣传工作的现状———以福建对台宣传为例
    (一) 注重宣传载体建设, 加大对台宣传力度
    (二) 以闽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为纽带推进对台宣传工作
    (三) 通过深化闽台媒体交流合作提升对台宣传效果
    (四) 配合赴台交流活动的举办提升入岛宣传效果
四、大陆对台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一) 对台宣传覆盖面不广, 入岛宣传渠道有限
    (二) 对台宣传的信息来源过于单一, 流于宣传的被动套路
    (三) 对台宣传的内容比较刻板教条, 形式较为单一
    (四) 对台宣传的宏观视角过多, 微观视角较少
    (五) “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对台宣传模式不能满足台湾民众的需求
    (六) 未能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对台宣传中的作用
五、进一步做好大陆对台宣传工作的策略思考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对台宣传工作机制
    (二) 改进策略方法, 着力提升对台宣传效果
    (三) 重视入岛宣传, 打造为我发声的舆论平台
    (四) 创新管理方式, 争夺涉台网络舆论话语权

(5)对台军事广播中的军人形象塑造和传播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台军事广播军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二、对台军事广播中军人形象塑造的着力点
    (一) 爱军精武的优秀品质
    (二) 健康阳光的偶像气质
    (三) 海外任务的责任担当
    (四) 危急关头的人文关怀
三、全媒体时期的形象塑造传播策略
    (一) 加速媒体融合, 打造对台“媒体矩阵”
    (二) 整合传播资源, 创新转型升级
    (三) 讲好两岸故事, 谋求心灵契合
    (四) 善于锁定受众, 提升精准抵达
四、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6)大陆传媒对台传播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陆传媒对台传播的现状
    (一)大陆电视媒体无法直接大范围在台湾岛内落地
    (二)大陆对台广播以中短波覆盖为主,存在局限性
    (三)大陆报刊出版物无法直接在台湾发行
    (四)台湾民众对大陆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二、大陆对台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对台湾受众缺乏细分
    (二)“宣传味”过浓,缺乏感染力
    (三)传播策略过于简单
    (四)对受众心理缺乏研究,内容缺乏针对性
    (五)节目表现形式过于呆板
三、大陆对台传播的发展对策
    (一)创新传播载体,拓展对台传播渠道
        1. 推动对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2. 发挥大陆电视盒子的作用
        3. 加强与台湾电信业合作
        4. 加强与台湾数字电视频道合作
        5. 推动两岸电视频道互惠交流
    (二)创新节目理念,增强对台实效性
        1.紧扣时代脉搏,改“宣传”为“服务”
        2.“我供事实,你做结论”
        3.既要求“稳”,更要求“快”
        4.创建台湾受众参与互动的平台
        5.减少负面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
        6.传播风格贴近“台味”
    (三)打造媒体品牌,提升对台传播力影响力
        1.品牌栏目
        2.品牌活动
        3.品牌主持人
    (四)加强两岸媒体产业合作,携手赢世界
        1.两岸媒体产业合作存在互补性
        2.两岸媒体产业合作意义深远

(7)新形势下对台“有效传播”——以青年传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青年人特征分析
    (一)台湾青年心里特征、价值观形成
    (二)台湾青年更倾向使用新媒体现状分析
二、对台传播现状分析
三、提升对台青年传播有效性的四个手段
    (一)广泛运用新媒体方便台湾青年受众参与互动
    (二)对台传播媒体应设置服务台湾青年的节目
    (三)对台青年传播应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吸引台湾青年 “登陆”
    (四)注重青年受众反馈,不断调整对台传播机制

(8)对台宣传受众定位的七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对舆论领袖的宣传工作
二、加强对台湾舆情的监测工作
三、加强对台湾民众尤其是中南部地区民众的宣传工作
四、加大宣传范围, 树立“大宣传”观
五、软宣传与硬宣传并重
六、寓政治宣传于经济宣传
七、注重受众调查, 顺应台湾民众的传媒接触习惯

(9)新形势下增强对台军事报道有效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下对台军事报道的机遇与挑战
    (一) 传播渠道多元并未解决信息流动失衡的问题
    (二) 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创新宣传观念
    (三) 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强化受众本位思想
二、增强对台军事报道有效性的传播策略
    (一) 提升新形势下军事报道内容的针对性
        1. 紧贴形势任务“精准发力”
        2. 瞄准认知逆差“定向调控”
    (二) 探索对台军事报道的全媒体传播路径
        1. 健全媒体平台, 提高军事报道的到达率
        2. 紧贴受众需求, 提高军事报道的精准度
        3. 凝聚内外合力, 提高军事报道的亲近感
三、创新对台军事报道的叙事模式
    (一) 讲“好故事”, 也要“讲好”故事
    (二) 讲道理, 也要讲感情
    (三) 讲不同, 也要讲共同

四、试论增强对台广播宣传的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D]. 刘兰炜. 武汉大学, 2020(05)
  • [2]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3]浅析对台广播政策宣传类节目话语表达策略[J]. 王洪亮. 东南传播, 2018(04)
  • [4]两岸关系新态势下做好对台宣传工作的思考[J]. 刘凌斌.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1)
  • [5]对台军事广播中的军人形象塑造和传播策略[J]. 刘典. 中国广播, 2017(08)
  • [6]大陆传媒对台传播现状与发展对策[J]. 林兴华. 东南传播, 2016(04)
  • [7]新形势下对台“有效传播”——以青年传播为例[J]. 黄守明. 东南传播, 2015(12)
  • [8]对台宣传受众定位的七大策略[J]. 谢清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9]新形势下增强对台军事报道有效性探析[J]. 邹志伟. 东南传播, 2014(12)
  • [10]海峡传播: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中心关于“海峡传播”的学术笔谈[J]. 乐艳艳. 东南传播, 2014(05)

标签:;  ;  ;  ;  ;  

论加强广播宣传效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