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实践导向

实验教学实践导向

一、实验教学实践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卢榕[1](2021)在《虚拟实验室环境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钦雯[2](2021)在《微距技术实验素材的开发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实验教学作为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承载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造就终生学习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注重实验教学对整体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索引”。自201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下要建立与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结合学科扩展更新的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上也要求融入最新技术手段与前沿科技知识去呈现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基于此背景,本研究以微距技术实验素材的开发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新兴实验技术与传统实验的改革融合,以理念归纳、素材开发、教学和效能评价的流程形成研究主线,探讨微距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与育人功能,以期总结其适用性和应用情况,推广更先进的教育经验。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微距技术”、“微型实验”、“微距”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调研,确立本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流程,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为理论集成部分,将微距实验作为一种新兴实验类型,对其原则、种类、效果、实现方法做原创性阐述归纳,形成该课题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实验素材开发研究,从教育功能入手,挑选并设计制作有代表性的素材案例:基于知识点学习理解的、基于问题发现的和基于实践活动的微距实验素材开发,将典例有组织的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去。第四部分即是展开实证研究,建立起实验类型对应下的表征模式,分别以教育性原则下的学科表现能力表征、启发性原则下的教学案例表征、基于活动和兴趣的问卷反馈表征测查微距实验素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每一章节的案例及评价形成结论:在教育功能上,微距素材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陌生信息处理能力,但对信息调用的直观性要求较高;在素养建立上,学生对于微距实验素材导向下的讲授课程接受度高,能够通过细节建构发展核心素养,在实施情况上,微距理念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间接影响择科依据,II、III类学校对该模式下的教学效力响应程度最高。

王思源[3](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指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4](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完成了首批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紧接着成为第二批试点省市,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进行了首次考试。在新高考改革试点进行、逐步推广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比较高,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时代性。正确把握新高考的能力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发展。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学科教学支撑学生能力的提升。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应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新高考相关国家政策、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凝练出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要点,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项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高中物理教学调查结果,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综合运用提出的能力培养策略,选取高中物理中《向心力》和《质点与参考系》两个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探索了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对新高考试点省市高中物理一线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帮助,对全国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市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黄恭福,邹海龙[5](2021)在《化学科学探究教学表征研究概述》文中指出科学探究教学表征是将科学探究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和具象形态,表现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从传统的注重科学知识、方法的科学探究教学发展到"素养为本",既是中国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国际理科探究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表征"。学科理解、核心观念、实践取向、论证教学是"中国化表征"的内核。

周丽威[6](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提出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周龙成[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几次重要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变革就是在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变化中逐渐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基础教育的变革,是对“当前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需要哪些品格和能力才能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思考。每一阶段都颁布有适应这一阶段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和评价各不相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都强调了学科素养的重要,并且对学科素养都有一定的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实验知识对于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化学实验这一专题不论是对于高中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还是高二高三学生,他们都会觉得比较难。针对在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的实验教学,本文从老师“教”的角度探索了高三阶段实验专题的复习备考策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死记硬背了很多实验基础知识,但遇到一些创新探究、综合实验问题的分析就无从下手,主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真反思近几年的教学,查阅文献,研究近五年全国卷实验高考题,总结高考题所考查的学科必备知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听课研讨,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从教材出发,总结概括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选修五课本上的一些重点实验,针对重点实验的教学给了一些参考。最后笔者总结了高三阶段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的一些策略:重视课本实验,重视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重视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设计与评价中来,研读考纲和课标,研究热点考点预测考试方向。同时,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本研究所提出策略在笔者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在课前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得知学生在一些基本的实验问题上不在有担心恐惧心理,分析平时的考试成绩,实验题的得分也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高三化学实验专题的复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进[9](2020)在《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实验研究 ——基于生物科学史教学》文中指出本世纪以来,科学探究一直是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为落实党对“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又一次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是生物教师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生物科学史是记录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科学史资料。通过生物科学史重现科学探究的实际情境,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科学探究的情境中,体会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促进其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基于生物科学史的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科学史的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以郑州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科学探究素养内涵进行分析,科学探究素养主要由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认知和相关情感意志组成。科学探究能力又可以分为观察与提出问题能力、做出假设与预测能力、制定计划能力、实施计划与收集证据能力、得出结论能力和评价交流与反思能力。研究采用科学探究能力测试卷和科学探究素养问卷对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筛选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四节课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生物科学史教学和常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级的科学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运用生物科学史教学的班级科学探究能力的得分显着高于常规教学的班级。对两个班级的问卷成绩进行对比,两个班级的科学探究素养存在显着差异,说明生物科学史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田俊霖[10](2020)在《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从甄别、选拔的功能转变为激励、导向的功能。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转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唯分数”现象严重,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而过程性评价正好能弥补传统实验教学评价的弊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国内关于过程性评价在初中化学学科的实践研究较少。这篇文章中以初中化学必做实验为例,将过程性评价融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了过程性评价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1.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梳理了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开封市M中学初三学生和不同地域的化学教师为对象,调查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现状。数据显示:有67.58%的学生认为实验教学中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很少进行自评和互评;只有35.94%的教师明确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有63.35%的教师认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缺乏客观性、39.41%的教师认为过程性评价工作量较大,故教学评价中很少使用档案袋和评价量表;但有60%以上的教师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现状不太理想,但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认可度较高。根据调查现状提出了具体建议。2.以初中化学必做实验为例,根据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定义,结合课程标准的建议和要求,将8个必做实验分为了7个探究性实验和1个验证性实验,确定了评价量表的维度,制定了评价的标准,确定了不同类型实验的评价侧重点和量表格式,构建了过程性评价的操作模式。3.选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这两个实验,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评价内容,结合河南省中招化学实验考试的评分细则编制了具体的评价量表;结合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案例。4.以M中学1班和2班为研究对象,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为例,开展对比教学,从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三方面分析了过程性评价融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1)通过给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应用过程性评价后学生的实验态度。数据显示:有70%以上的学生喜欢过程性评价,认为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优化学习方式。(2)实验技能方面,首先通过实验操作测试,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操作能力的差异。数据显示:实验班实验操作测试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用SPSS 25.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操作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班实验操作测试成绩存在显着差异。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的各等级人数变化。数据显示:与前测调查结果相比,对照班在这四方面的各等级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而实验班在这四方面优秀和良好的总人数占比增加。(3)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知识掌握的差异。数据显示:实验班随堂测试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用SPSS 25.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随堂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班随堂测试成绩存在显着差异。实践结果表明,过程性评价融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较好,应用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实验态度,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希望本文能为关注过程性评价在初中化学学科实践研究的教师提供参考。

二、实验教学实践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教学实践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2)微距技术实验素材的开发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实验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性
        二、基于学科扩展更新的需要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新高考“选科”模式下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微型和微距化学实验的研究
        一、关于“微型实验”的研究
        二、关于“微距摄影”的研究
        三、“微距”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直观教学法
        二、信息加工理论
        三、信息传播理论
        四、STEAM理念
第三章 基于微距技术的实验素材设计
    第一节 化学微距摄影实验设计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微型化原则
        四、客观性和艺术性统一原则
    第二节 微距实验类型及其适用条件归纳
        一、知识点服务类的“验证型”实验
        二、问题发现式的“细致型”实验
        三、学习兴趣主导的“多样型”实验
        四、实践操作下的“活动型”实验
    第三节 基于微距技术的实验设计过程
第四章 微距技术实验素材的典例开发
    第一节 基于知识点服务类的“验证型”微距摄影实验
        一、关于该案例的出发点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三、教育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基于问题发现的“溶解结晶平衡”微距摄影实验
        一、关于该案例的出发点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三、教育功能与价值
    第三节 基于实践操作的“活动型”微距摄影实验
        一、微距技术的学习体验
        二、小组制定的探究活动
        三、科学摄影的艺术创作
        四、教育功能与价值
第五章 教学实践与评价
    第一节 基于教育性微距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实践研究设计
        二、研究内容与数据分析
    第二节 基于启发性微距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一、案例设计与预想
        二、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
        三、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分析
        四、案例总结
    第三节 基于活动性微距化学实验的反馈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调查总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铁及其化合物相关试题
    附录 B 溶解平衡相关试题
    附录 C 微距化学实验教学的反馈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力取向更加显着
        (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加德纳的理解教育理论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章 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一、新高考相关政策及其能力要点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政策分析
        (二)政策中的能力核心要点整合与凝练
    二、《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分析
        (一)《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分析
        (二)《考试说明》能力要点凝练
    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
    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五、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核心要点凝练与内涵分析
        (一)能力要求核心要点凝练
        (二)能力要点内涵分析
第四章 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卷设计
        (一)教师问卷
        (二)学生问卷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的分析
        (二)学生问卷的分析
    四、调查结论
        (一)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
        (二)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
        (五)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
        (一)有效介入能力目标
        (二)分解能力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二)加强思维训练,增强论证意识,提升推理论证能力
        (三)增强简化意识,善于抽象类比,培养模型建构能力
        (四)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散思维,推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第六章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一、《向心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评析
    二、《质点与参考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评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5)化学科学探究教学表征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探究教学发展概述
    1.1 国际科学探究教学的发展
    1.2 中国化学科学探究教学简要历程
2 中国化学科学探究教学表征典例与反思
    2.1 新课程改革准备期(1996年—2001年):“课堂教学六模式”和“实验教学六结构”
    2.2 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2001年—2014年):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全面实践
    2.3 中国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实践反思与引领
3“素养为本”——科学探究教学的时代表征
    3.1“素养为本”化学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
    3.2“素养为本”科学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

(6)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实验题考点分析和与北京卷考法对比
    2.1 近五年全国卷实验选择题考点统计分析
    2.2 近五年全国卷实验非选择题考点统计分析
    2.3 全国卷实验题特点分析
    2.4 全国卷实验题与北京卷考法对比
第3章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高考实验考题中的体现
    3.1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2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3.3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课堂与高考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4.1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概要
    4.2 高考题中课本之外的化学实验
    4.3 访谈与课例分析情况简述
    4.4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
    4.5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建议
    4.6 核心素养下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总结与反思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师访谈问题设计
致谢

(9)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实验研究 ——基于生物科学史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综述
        1.生物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发展
        2.生物科学探究素养研究现状
二、生物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科学探究素养
        2.科学史
        3.生物科学史
    (二)科学探究素养组成要素解析
    (三)运用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依据
        1.生物科学史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物科学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3.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内容分析
    (四)研究理论基础
三、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实验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工具
    (五)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流程
    (六)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1.《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案例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案例
        3.《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案例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案例
四、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实验结果分析
    (一)前测结果分析
        1.生物入班成绩分析
        2.科学探究能力前测分析
    (二)后测结果分析
        1.生物期末成绩分析
        2.科学探究能力后测分析
    (三)调查问卷分析
        1.两个班级对科学探究认知情况分析
        2.两个班级对科学探究相关情感分析
        3.两个班级对科学探究能力自我认知分析
    (四)实验结论
    (五)生物科学史教学启示
五、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1.生物科学史教学有利于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2.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需要多元化教学策略
    (二)建议
        1.教师教学相关建议
        2.高中生物教材编制相关建议
        3.学生学习相关建议
    (三)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
    二、外文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情况调查
附录 B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项测试(一)
附录 C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项测试(二)
致谢

(10)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2 课程改革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1.1.3 传统实验教学评价的弊端
        1.1.4 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过程性评价
        2.1.2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 调查结果的分析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3.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3.4 调查结果的总结
    3.5 过程性评价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
        3.5.1 提升初中化学教师的评价素养
        3.5.2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3.5.3 加强实验教学
4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4.1 初中化学必做实验的分类
        4.1.1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目的的区别
        4.1.2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区别
    4.2 过程性评价量表的设计
        4.2.1 评价维度的确定
        4.2.2 评价标准的制定
        4.2.3 评价量表的编制
    4.3 过程性评价操作模式的构建
        4.3.1 课前,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4.3.2 课中,注重将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3.3 课后,注重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
    4.4 案例设计
        4.4.1 探究性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4.4.2 验证型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5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5.1 研究对象的确立及调查
    5.2 实践数据的分析
        5.2.1 实验态度研究数据的分析
        5.2.2 实验技能研究数据的分析
        5.2.3 实验知识研究数据的分析
    5.3 实践结果的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过程性评价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B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过程性评价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C 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D 化学期中考试成绩
附录 E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实施效果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实验教学实践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虚拟实验室环境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 卢榕.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微距技术实验素材的开发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钦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 喀什大学, 2021(07)
  • [5]化学科学探究教学表征研究概述[J]. 黄恭福,邹海龙.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1(01)
  • [6]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研究[D]. 周龙成. 西南大学, 2020(05)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实验研究 ——基于生物科学史教学[D]. 张进.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 田俊霖.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实验教学实践导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