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一、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静[1](2021)在《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光伏组件产品具有技术迭代快、开发周期长、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需不断完善新产品开发管理水平以保障其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对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项目设计及项目实施做出研究探讨。首先,通过对J公司新产品开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J公司现行的新产品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现有新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需求。其次,对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层次结构模型,以此为基础对系统功能及模块进行设计,对项目管理方法结合信息化平台管理的技术方案进行研究。最后,以异质结组件新产品开发为例,对项目管理方法结合系统信息化平台管理方案的实现应用进行介绍。系统运行实施效果通过新产品开发流程优化、新产品开发可靠性数据的有效管理、新产品开发效率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本文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应用在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及实施管理中,提高了项目全过程管控能力,同时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的开发有效解决了J公司新产品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J公司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睿[2](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屏蔽泵远程在线监测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屏蔽泵因其无泄漏、噪声低的显着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军工、航天等领域。为更好地满足屏蔽泵的智能化发展,本课题围绕实际需求,设计了基于屏蔽泵的多传感器融合物联网远程在线监测平台,主要功能涵盖屏蔽泵状态的远程在线监测、报警和控制,实现多参量、全过程的实时信息采集,引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全面监控屏蔽泵的运行状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屏蔽泵常见故障出发,分析平台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探讨平台架构,结合多种技术实现屏蔽泵的智能化。(2)选择神经网络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详细研究BP算法和LMBP算法的学习算法和学习过程,对比两种算法的预测结果,LMBP算法收敛速度快、拟合好、均方误差小,选定依托LMBP算法构建模型预测扬程,提升系统预判性。(3)从总体设计入手,合理选择开发平台,采用C/S模式,以STM32作为设备采集控制终端的主控制器,借助One NET为云服务平台,基于Qt开发远程监控终端,完成监控终端与云服务平台间的数据加密传输,保证数据完整性和通讯机密性。(4)开发并实现了远程监控终端。远程监控终端按照功能分为用户登录、实时监测、数据查询、信息管理、报警控制、系统设置六大模块,实现数据可视化,为检修提供可靠支撑。测试结果表明,终端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达到预期设计目标。本课题设计的平台,数据融合效果较好,能实时监控运行状态,确保设备平稳运行,保障安全生产,避免因小损坏造成大事故,对屏蔽泵的状态监控有重要意义。

王鑫[3](2021)在《车载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产热特性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磷酸铁锂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为170m Ah/g,因其高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低温下锂离子电导率较低,目前无法实现低温下对电动汽车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充电(T≤0℃)。温度对大容量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容量影响显着,因此,对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液冷热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研究了15Ah磷酸铁锂圆柱电池的电化学和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5~10℃和0~20℃温度范围内,充放电容量显着增加。比较了用量热法和质量平均法得到的比热容。计算的比热容比量热值小7.5%。用量热法研究了不同C率下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热行为,结果表明,1/3C充电时产生的热量为0.9 k J,比相同电流率下放电时产生的热量少。此外,在1/3C~2C、25~45℃的温度范围内,测试电池的能量效率均超过95%。另外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充放电容量均显着增加。(2)研究了几种冷却材料在被动热管理系统中用于维持较低的电池表面温度和较低的表面温度梯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PCM、水或水加泡沫铝作为冷却材料,即使在当前3C的速率下,表面平均升温不超过8℃,表面最高温差不超过16℃。对于使用PCM、水和水加泡沫铝冷却的电池表面平均温度较低的情况,电池的内部温度也会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另外,通过对主、被动温控方式对比分析,结合电池内阻及产热分析,选择液冷系统,可兼顾夏季制冷和冬季加热功能,可以应用于纯电动商用车大容量动力锂电池热管理。(3)基于国轩动力15Ah电芯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设计开发验证了大容量动力电池液冷系统。40℃高温冷却实验结果表明,0.75C充电最大温差为4℃,1C放电最大温差为6℃,0.5C放电最大温差为4℃,小于8℃,符合设计标准要求。-20℃低温加热过程中,电芯的温升速率为0.59℃/min,最大温差9.2℃,小于10℃,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液冷电池包内充入250k Pa压缩空气且保压150s后的泄露值,三次实验结果均<1.5m L/min,满足要求。外接管路压降在25℃进液温度,流量12L/min时的短接压降为10k Pa,流量12L/min,冷却液25℃,电池包管路压降37k Pa,小于45k Pa,满足要求。综上所述,该液冷系统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唐古拉[4](2020)在《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围绕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地阐述,为全国各地响应生态环境部号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统筹“油、路、车”,提升移动源环境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监管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可分为二个体系、五个层次,确保整个信息平台具有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特点,增强监管平台功能模块独立性、可扩展性,降低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度。2.从逻辑和功能上可将整个平台划分为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服务平台层和业务应用层。3.监管平台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柴油货车OBD监测、排污监控以及黑烟车尾气抓拍等系统的传感器数据接口对接,一体化紧密集成,可实现监管平台对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与交换。4.将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物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云服务模式和云架构建立共享资源池,形成可按需动态扩展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大容量存储环境,满足机动车尾气监管业务数据存储、高并发事务处理、信息共享和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接入平台的需要。5.通过Web Service接口服务支持外部业务对平台数据资源及功能服务的调用,业务和服务分离技术,所有应用依赖服务,而不直接读取数据,便于后期数据更新、更换和调整等不影响移动源管理具体的业务应用。6.移动源尾气的遥感监测方法利用分析吸收光谱法测量烟羽中的CO2、CO、NO和HC的排放浓度,利用光通过烟羽前后的强度变化测量不透光度,经程序反演后得到污染物排放浓度和烟度,是一种高效动态的尾气污染监控方法。

张明文[5](2020)在《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车身兼顾功能设计、性能设计以及造型设计,为汽车带来创新性、个性化和高性能,整车开发中车身设计非常重要。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有了显着提升,车身研究与智能化、科技化深度融合,自主研发技术逐渐突破,计算机辅助技术(CAX)广泛应用在车身开发流程,在汽车产业革新中,技术方法更精进,产品越来越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主断面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整车车身的刚度、强度、NVH等性能,对整车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至关重要,车身工程师依据设计经验初步设计主断面,在后期对车身和整车进行工艺验证、性能验证时需对断面结构进行反复修改。本文针对车身A柱主断面,着重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TIA的二次开发,基于VB语言,研究快速建模方法,并将设计后期有限元分析整合到结构设计过程中,有效评估断面。具体研究内容有:本文首先分析CAD软件的开发进展,掌握现有的开发方法方式,研究分析CATIA的二次开发方法,选择Automation API的开发方式,以VB为开发语言通过COM接口对CATIA内部对象访问实现对CATIA命令的调用。阐述CATIA的内部接口和API函数,研究开发原理。然后以车身A柱断面为研究对象,详细解读断面设计的控制要素与结构特点,分析并提取控制断面结构的几何约束、尺寸约束,以车身造型面为输入条件,采用VB语言获取Selection对象通过人机交互形式选取截取断面的造型面,研究参数化设计理论方法,手工建模与程序建模相结合实现参数驱动自动化建模。针对创建的断面模型,按照Application模型树中Working with Space Analysis的Object获取SPAWorkbench对象和Inertia对象测量断面的截面面积、材料面积、质心和惯性矩。同时基于断面程序建模生成A柱的部分实体模型,通过接口调用CATIA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求解计算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开发出系统的参数快速建模、测量、有限元分析的功能。接着对于断面的控制要素、几何约束、尺寸约束、测量参数、有限元求解结果等数据,采用VB的ADO数据控件访问连接Access数据库建立断面数据库,存储断面参数信息。最后,选择所有用户通用的应用程序安装运行方式完成系统的发布。并且以一个车身造型曲面实例验证系统的适用性、稳定性,结合数据库记录集对断面完成有效评估。

孙慧平[6](2020)在《基于B/S模式的新能源车辆后台监控管理系统研究及实现》文中认为车联网的概念源于物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得益于国家政策和汽车发展趋势,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车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车、路的融合互联。随着大数据计算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隐私安全技术、绿色节能技术也相继加入车联网发展大军中。在车联网系统里,信息全方位流通,通过对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来实现信息的融合处理及全面有效利用。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车联网相关产品对基于用户娱乐、定位导航、故障预警等,但车联网当前趋势已经向辅助驾驶迁移。当前以及未来,车辆网在交通安全、企业管理、智能物流以及UBI业务上发挥作用,这也使得互联网更加实用。车联网在交通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集中在对大数据分析算法上,无论是宏观上的交通调度研究等、还是微观上的驾驶行为研究等都在充分利用算法为交通安全做出贡献,其行为主体为服务于交通各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员。目前,在车辆后台监控管理系统的实现方面,大都将重点放在了监控方面,对数据的处理处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值得开心的是,车辆后台管理系统在试验研究方面开始面向大数据处理,并致力于将研究结果呈现在平台上、运用于实际车辆开发中、企业管理中为相关用户提供服务。本文在阐述课题背景、意义、现状基础上对新能源车辆后台管理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设计系统功能及需求、车载终端数据传输及相关数据库搭建、数据通信等,与以往类似监控系统将重心放在车辆与后台的数据等的交互上不同的是,本课题的重点在系统功能的实现上,即是减弱了系统对车辆采集信息的直接显示,而是加强通过算法对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显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算法以及将其耦合进系统程序是本课题的核心,主要包括对车辆行驶工况、驾驶行为分析、对驾驶人风格分类等。承载上述数据结果显示的为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在此模式上,通过计算机网络语言技术完成系统实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蒋波[9](2019)在《报废汽车拆解线的调度与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目前的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近二十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大,因此即将面临大规模的废旧汽车处理问题。针对废旧汽车的拆解研究,目前多集中单台车辆的汽车拆解设备和汽车零件的拆解工艺上,对汽车拆解线的研究较少。但考虑到未来汽车的大批量报废,拆解线被视为可能的拆解方式之一,部分企业也针对汽车拆解线的研发进行了一定的工作。因此,本文以现有的汽车拆解线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拆解过程中由于拆解需求不同导致的车辆等待问题,通过改进遗传算法对待拆解汽车排序以消除时间浪费,全盘考虑汽车拆解过程中的数据管理需求构建车间作业管理系统,并对拆解线的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进,使其和作业管理系统的对接成为可能。首先,针对单条汽车拆解线的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将其模型等效为置换流水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用于汽车拆解线的调度,改进算法主要针对局部搜索进行了优化,通过基于路径重连的FRB方法以实现算法改进,改进算法通过典型算例和其他算法进行对比,确认了算法的效率,通过汽车拆解数据进行测试,确定了算法在汽车拆解线调度中应用的有效性。其次,对汽车拆解作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作业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 C/S和B/S相结合的混合系统架构,参考较为成熟的MES管理系统和看板管理系统,构建了以调度管理、看板管理、零件入库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功能模块。在C/S端,利用matlab和C#的混编技术、RFID数据传输等技术,以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在B/S端,利用php、JavaScript等实现了电子看板的动态显示功能。C/S端和B/S端通过数据库建立联系,共同完成了汽车拆解线作业管理系统的构建。最后,针对现有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管理系统作业需要的问题,对拆解线的软硬件进行设计改造,利用组态王作为上位机监控软件对拆解线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并建立起PLC/组态王/数据库间的联系,使作业管理系统可以准确的将指令传达至拆解线各工位,完善了作业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加强了整体的管理。

饶三奇[10](2019)在《基于云技术的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先交通工具。但目前纯电动汽车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由于技术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使用纯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对其车载动力电池的控制不当引起的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车载动力电池的各项动态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以便对车载动力电池设计更好的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围绕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的车载终端和云端监控中心展开了研究与设计。首先,参照国内外车载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对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对远程监控系统车载终端软、硬件模块进行了设计与测试;然后,以阿里云服务器为平台,设计了远程监控系统云端监控中心;最后,通过搭建系统的实验平台,对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1)对车载终端系统进行设计与调试,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系统主要对主MCU进行选型和外围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软件系统主要对CAN通信程序、GPRS通信程序、GPS数据解析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和应用层通信协议的设计。除此之外,本文还为车载终端软件系统设计了更新引导程序BootLoader,其中对BootLoader程序以及BootLoader上位机程序进行了设计与调试。(2)云端监控中心设计与调试。采用C#编程语言对云端监控中心各部分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开发,包括前台程序开发、后台程序开发、数据库的设计、TCP/Socket通信程序设计,以及对阿里云服务器的网络IP和端口号进行配置。其中,前台程序主要是面对用户的,分为登录界面设计与监控界面设计。最后,介绍了百度地图API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方法。(3)搭建实验平台对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测试。除了测试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稳定性外,还对车载终端软件系统更新升级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本文中论述的各项功能模块都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二、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3.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3.2 J公司新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3.3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分析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设计研究
    4.1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分析系统设计目标
    4.2 光伏组件新产品管理全过程设计
    4.3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分析系统设计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开发研究
    5.1 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分析系统开发
    5.2 项目管理方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5.3 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物联网的屏蔽泵远程在线监测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屏蔽泵常见故障分析
        2.1.1 泵体温度过高
        2.1.2 屏蔽泵的噪声、振动变大
        2.1.3 屏蔽泵发生汽蚀
    2.2 C/S模式
    2.3 Qt跨平台开发技术
        2.3.1 Qt开发技术
        2.3.2 Qt优势
        2.3.3 Qt通信机制
    2.4 SQLite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3.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3.2 神经网络技术
    3.3 BP神经网络算法
        3.3.1 BP神经网络模型
        3.3.2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3.3.3 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
        3.3.4 BP神经网络缺点
    3.4 LMBP神经网络算法
        3.4.1 LM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3.4.2 LM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
    3.5 数据融合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线监测平台总体研究开发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功能性需求
        4.1.2 非功能性需求
    4.2 系统基本介绍
    4.3 系统结构设计
        4.3.1 系统结构划分
        4.3.2 设备采集控制终端
        4.3.3 云服务平台
        4.3.4 远程监控终端
    4.4 云服务平台通信实现
        4.4.1 MQTT通信传输协议
        4.4.2 JSON数据格式
        4.4.3 SSL协议数据加密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控终端开发研究
    5.1 监控终端软件设计基本方法
    5.2 软件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5.2.1 用户登录模块
        5.2.2 实时监测模块
        5.2.3 数据查询模块
        5.2.4 信息管理模块
        5.2.5 报警控制模块
        5.2.6 系统设置模块
    5.3 软件功能模块实现方式
        5.3.1 用户登录模块
        5.3.2 实时监测模块
        5.3.3 数据查询模块
        5.3.4 信息管理模块
        5.3.5 报警控制模块
        5.3.6 系统设置模块
    5.4 系统测试与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车载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产热特性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动汽车应用中电池技术的发展
    1.3 锂离子储能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机会
    1.4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介绍
        1.4.1 钴酸锂(LiCoO_2)
        1.4.2 锰酸锂(LiMn_2O_4)
        1.4.3 磷酸铁锂(LiFePO_4)
    1.5 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
        1.5.1 碳基电极
        1.5.2 钛酸锂
        1.5.3 硅基电极
    1.6 动力锂电池电解质材料介绍
        1.6.1 有机电解质
        1.6.2 聚合物电解质
    1.7 电动汽车中不同类型锂离子电池的比较
    1.8 温度对动力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1.9 不同主/被动冷却式散热系统研究现状
        1.9.1 空气冷却式
        1.9.2 液体冷却式
        1.9.3 相变冷却式
    1.10 小结
    1.11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动汽车用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热分析
    2.1 引言
    2.2 电池介绍
    2.3 标准测试条件
        2.3.1 单体电池充电
        2.3.2 单体电池放电
    2.4 与温度相关电气性能测试
        2.4.1 容量与温度的相关性
        2.4.2 SOC-OCV
        2.4.3 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放电电阻(DCR)
        2.4.4 不同温度和不同SOC充电电阻(DCR)
    2.5 温度循环测试
    2.6 温度对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2.7 用量热法进行热表征
        2.7.1 比热容的实验设置和测定
        2.7.2 生热性分析
    2.8 结论
第三章 不同被动式冷却材料和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比较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实验对象
        3.2.2 实验设置
        3.2.3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池表面的最大温差
        3.3.2 单体表面平均温度升高
    3.4 两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比较
    3.5 结论
第四章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设计开发及验证
    4.1 引言
    4.2 技术方案设计
        4.2.1 技术原理
        4.2.2 技术路线
    4.3 实验设计
        4.3.1 液冷电池系统检测标准
        4.3.2 电池液冷系统实验设备
        4.3.3 实验方法
        4.3.4 热管理评估
    4.4 仿真分析
        4.4.1 模型介绍
        4.4.2 流场仿真分析
        4.4.3 热场仿真分析
        4.4.4 加热仿真分析
    4.5 热管理实验
    4.6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1 高温冷却实验结果分析
        4.6.2 低温加热实验结果分析
        4.6.3 气密性实验结果分析
        4.6.4 流道压降实验结果分析
    4.7 结论
第五章 总结
    5.1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5.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移动源监管的背景
        1.1.1 我国机动车发展基本现状
        1.1.2 机动车尾气排污现状
    1.2 移动源监管信息化现状
    1.3 移动源监管平台建设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总体功能
    2.1 前言
    2.2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2.2.1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2.2.2 支持体系设计
    2.3 技术路线设计
3 物理感知层
    3.1 前言
    3.2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
        3.2.1 机动车尾气检测原理
        3.2.2 机动车尾气常用检测技术及运算方法
        3.2.3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组成
4 基础设施层
    4.1 前言
    4.2 云计算服务
        4.2.1 云计算基础设施与环境框架
        4.2.2 信息虚拟资源池构建模式
        4.2.3 统一资源池管理体系
        4.2.4 云计算设施服务中心
5 数据资源层
    5.1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依据
    5.2 数据库设计原则
    5.3 数据库建设的目标
    5.4 数据库结构
6 服务平台层
    6.1 前言
    6.2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层逻辑架构
    6.3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层标准与设计
        6.3.1 信息服务标准
        6.3.2 服务平台层设计
    6.4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栈
        6.4.1 微服务架构
        6.4.2 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
        6.4.3 平台层服务栈体系结构设计
    6.5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模式
        6.5.1 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和部署模式
        6.5.2 服务资源分配与应用激活策略
    6.6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目录管理
        6.6.1 信息服务注册机制
        6.6.2 服务层注册库设计
        6.6.3 服务平台目录组织方式
7 业务应用层
    7.1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
        7.1.1 站点信息管理
        7.1.2 实时数据
        7.1.3 历史数据
        7.1.4 通知管理
        7.1.5 白名单管理
        7.1.6 统计分析
    7.2 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
        7.2.1 非道路移动机械档案信息管理
        7.2.2 检测信息管理
        7.2.3 使用人和所有人管理
        7.2.4 使用情况跟踪
        7.2.5 环保标识管理
        7.2.6 电子标签管理
        7.2.7 老旧移动源淘汰管理
        7.2.8 移动执法管理
        7.2.9 在线监测与电子围栏管理
        7.2.10 进出工地管理
        7.2.11 数据分析
        7.2.12 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APP
    7.3 柴油货车在线管理
        7.3.1 车辆分布
        7.3.2 实时监测
        7.3.3 数据查询与统计
        7.3.4 违规查询
        7.3.5 报警管理
        7.3.6 网络连接情况
    7.4 机动车排污监控管理
        7.4.1 检测信息数据管理
        7.4.2 数据查询综合统计分析
        7.4.3 高排放车型统计
        7.4.4 防作弊数据预警管理
        7.4.5 转入车辆管理
        7.4.6 老旧车辆信息管理
        7.4.7 车辆黑名单管理
        7.4.8 路检抽检管理
        7.4.9 辅助管理
    7.5 排放检验与维修(I/N)监管
        7.5.1 I端功能设计
        7.5.2 M端功能设计
    7.6 冒黑烟尾气抓拍
        7.6.1 实时视频分析
        7.6.2 黑烟车抓拍记录
        7.6.3 点位信息管理
        7.6.4 设备管理
        7.6.5 人工审核
        7.6.6 地图展示
    7.7 电子围栏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个人简历
永久通信地址

(5)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1.2.2 车身设计软件功能开发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工程意义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断面建模方法和CATIA二次开发技术
    2.1 断面建模方法的研究
        2.1.1 参数化设计方法
        2.1.2 参数化设计思路及特点
        2.1.3 CATIA参数化建模及实现方法
    2.2 CATIA二次开发技术
        2.2.1 CATIA软件及其开发方法
        2.2.2 二次开发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2.2.3 VB对 CATIA的二次开发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A柱断面建模与测量分析功能开发
    3.1 车身主断面结构分析
        3.1.1 主断面的分布与选取
        3.1.2 断面设计控制要素
    3.2 基于VB快速建模功能的开发
        3.2.1 VB与 CATIA平台接口研究
        3.2.2 选择Selection对象创建剖切截面
        3.2.3 程序与参数化方法结合建模
    3.3 基于VB截面测量功能的开发
        3.3.1 A柱断面性能参数分析
        3.3.2 A柱断面性能参数测量
    3.4 A柱有限元分析功能的开发
        3.4.1 A柱结构模型创建功能的开发
        3.4.2 材料库的访问与选择
        3.4.3 A柱有限元分析功能开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断面数据库的研究
    4.1 数据库技术
    4.2 断面数据库管理工具研究
        4.2.1 A柱断面数据库需求研究
        4.2.2 VB与数据库接口问题研究
    4.3 断面数据库的建立
        4.3.1 基于ADO对象访问读取数据库
        4.3.2 基于ADO控件对参数的数据库存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速建模系统的发布与实例应用评估
    5.1 系统的整体结构
    5.2 系统界面设计
        5.2.1 系统界面布局
        5.2.2 系统的发布
    5.3 系统实例应用
        5.3.1 基于造型面建模应用
        5.3.2 断面测量功能应用
        5.3.3 有限元工具应用
        5.3.4 断面参数数据库应用
    5.4 A柱断面的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B/S模式的新能源车辆后台监控管理系统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能源车辆后台管理相关技术
    2.1 B/S模式
    2.2 socket网络套接字的非阻塞通信
    2.3 SSH框架
        2.3.1 表示层框架Struts
        2.3.2 业务逻辑层框架Spring
        2.3.3 数据持久层框架Hibernate
    2.4 MySQL数据库
        2.4.1 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2.4.2 MySQL表级约束
    2.5 Highcharts图表库
    2.6 java-Quartz定时执行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3.1 新能源汽车后台管理监控系统总方案
    3.2 系统通信结构设计
        3.2.1 数据传输服务器接收程序
    3.3 新能源汽车后台管理监控系统功能
    3.4 系统开发框架搭建
        3.4.1 SSH框架搭建
    3.5 功能设计说明及逻辑关系
        3.5.1 车主和车辆信息
        3.5.2 实时信息和历史行车信息
        3.5.3 功能页面间的逻辑关系
        3.5.4 综合挖掘分析模块
    3.6 创建数据表
        3.6.1 全部数据表图
        3.6.2 数据表间的制约关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模块实现
    4.1 数据挖掘
    4.2 K-Means聚类算法
    4.3 数据清洗
    4.4 驾驶工况识别
        4.4.1 驾驶工况识别子系统及其算法实现
    4.5 不良驾驶行为
        4.5.1 急转弯
        4.5.2 急减速
        4.5.3 急加速
        4.5.4 高速时长占比
    4.6 驾驶人风格分类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系统应用
    5.1 登录页面
    5.2 车辆实时信息
    5.3 车辆历史信息页面
    5.4 车辆综合分析页面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9)报废汽车拆解线的调度与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2 车间生产管理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课题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车拆解生产线车间调度研究
    2.1 汽车拆解线工作流程
    2.2 置换流水拆解线调度问题研究
        2.2.1 置换流水线特点
        2.2.2 PFSP问题研究现状
    2.3 PFSP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问题描述
        2.3.2 数学模型
    2.4 遗传算法求解PFSP问题
        2.4.1 遗传算法编码及构建初始解
        2.4.2 种群初始化
        2.4.3 遗传算子选择及处理
    2.5 基于路径连接的局部搜索方法
        2.5.1 路径连接应用现状
        2.5.2 路径连接原理
        2.5.3 启发式方法和FRB方法介绍
        2.5.4 PR—FRB局部搜索方法
        2.5.5 基于NEH和路径重连的遗传算法流程
    2.6 调度算法测试及分析
        2.6.1 测试环境及参数设置
        2.6.2 算例测试结果及分析
        2.6.3 拆解线数据测试及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拆解线作业管理系统研究
    3.1 汽车拆解线作业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3.2 汽车拆解线作业管理系统框架及功能结构设计
        3.2.1 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3.2.2 作业管理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3.2.3 系统运行环境
    3.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
        3.3.1 基于拉动式生产思想的电子看板
        3.3.2 基于RFID的数据采集
    3.4 基于C/S结构的作业管理系统
        3.4.1 开发环境及混编技术
        3.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4 系统功能的实现
    3.5 基于B/S结构的看板系统
        3.5.1 B/S结构的开发语言
        3.5.2 B/S结构的通讯过程
        3.5.3 看板系统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拆解线作业控制系统设计
    4.1 小型拆解线工作方式
    4.2 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4.2.1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4.2.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4.4 系统通讯实现
        4.4.1 PLC通讯配置
        4.4.2 组态王与数据库通讯实现
        4.4.3 无线通讯配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论着、论文
致谢

(10)基于云技术的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车载监控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车载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车载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全文框架
第2章 远程监控系统技术原理与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3 系统通信技术原理
        2.3.1 CAN通信技术
        2.3.2 GPRS通信技术
    2.4 服务器的构建及配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远程监控系统车载终端设计
    3.1 车载终端硬件设计
        3.1.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3.1.2 主芯片选取与外部电路设计
        3.1.3 CAN模块的设计
        3.1.4 GPRS模块的设计
    3.2 车载终端软件设计
        3.2.1 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2.2 CAN驱动程序设计
        3.2.3 GPRS通信程序设计
        3.2.4 GPS数据解析程序设计
        3.2.5 应用层程序设计
    3.3 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3.3.1 CAN通信协议设计
        3.3.2 GPRS通信协议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远程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4.1 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4.2 数据库模块设计
    4.3 TCP/Socket通信应用程序设计
        4.3.1 多线程机制
        4.3.2 通信模块设计
        4.3.3 数据解析模块设计
    4.4 Web网页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
        4.4.1 用户界面设计
        4.4.2 后台程序设计
        4.4.3 百度地图API
    4.5 监控中心程序在服务器上的应用与发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AN总线BootLoader设计
    5.1 基于CAN总线BootLoader原理
    5.2 BootLoader设计
        5.2.1 总体框架设计
        5.2.2 代码区间的划分
        5.2.3 功能程序设计
    5.3 基于CAN总线BootLoader上位机设计
        5.3.1 设计上位机的目的及意义
        5.3.2 上位机界面设计
        5.3.3 上位机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测试及分析
    6.1 系统测试平台搭建
    6.2 功能测试
        6.2.1 监控系统功能测试
        6.2.2 车载终端程序升级测试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光伏组件新产品可靠性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 郑静.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物联网的屏蔽泵远程在线监测平台开发[D]. 王睿.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车载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产热特性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 王鑫.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D]. 唐古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6)
  • [5]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D]. 张明文. 吉林大学, 2020(08)
  • [6]基于B/S模式的新能源车辆后台监控管理系统研究及实现[D]. 孙慧平.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报废汽车拆解线的调度与管理系统研究[D]. 蒋波.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基于云技术的车载动力电池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饶三奇.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汽车参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