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内胚窦瘤一例

纵隔内胚窦瘤一例

一、纵隔内胚窦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羡,黄庆文,郑顺勇,吴采华[1](2019)在《纵膈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纵膈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5例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25例中,良性生殖细胞瘤15例,其中囊性肿块9例,囊实性肿块6例;恶性10例,其中未成熟畸胎瘤1例,畸胎瘤恶变1例,精原细胞瘤4例,内胚窦瘤2例,混合性恶性生殖细胞瘤2例。良性畸胎瘤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包膜完整,囊壁较厚,病灶内含有脂肪、钙化、脂肪/液体平面;恶性肿瘤表现为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结论:良性畸胎瘤根据CT影像特征能做出准确诊断,恶性纵隔生殖细胞瘤,部分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其它恶性肿瘤相鉴别。

付芳芳,刘冬,张继良,王梅云,朱绍成,史大鹏[2](2017)在《原发性性腺外内胚窦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内胚窦瘤(EST)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性腺外ES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CT及MRI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前纵隔5例,腹膜后1例,骶尾部8例,颅脑3例。男7例,女10例。CT及MRI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及信号不均匀,13例为实性肿块,4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高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0例瘤体内可见走行迂曲的线状或条状血管影。17例行血清学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组织形态多样,间质排列成疏松的网状结构,其内可见S-D小体,嗜酸性小体。结论原发性性腺外ES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AFP检查等资料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陈爱萍,丁宁,李海,俞同福[3](2016)在《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3例临床病例分析与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3例肿块均位于前纵隔,肿瘤横断面最大长径及短径的平均值分别为(13.0±4.2)、(8.2±1.3)cm。两例血清AFP检测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CT和MRI扫描示巨大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分隔及实性部分轻度至中度强化。3例均取得手术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表达AFP(+),PLAP部分(+),CK-pan(+),CK-L(+),Ki-67约70%95%(+)。结论: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术前综合分析和评估很重要,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学特征可以指导其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测预后。

熊诗俊,黄大钡,袁国奇,刘海明,刘迪斯,吴文秀[4](2016)在《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CT表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对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前纵隔单发实性肿块,最大直径为7.517.7cm,CT显示肿瘤均为类圆形,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央见坏死无强化区,4例动脉期可见自周边向中心的不规则条状及网状血管影,5例周边部呈不规则厚壁环状明显强化;7例侵犯邻近胸膜,2例侵犯前胸壁;4例合并中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心包积液;2例见肺内转移,1例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

白剑,杜振宗,王海永,张雪,宋剑非[5](2015)在《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3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primary mediastinale endodermal sinus tumor,PMEST)又称纵隔卵黄囊瘤,临床极为少见[1]。国内文献报道甚少,主要以个案为主。本院自2007年至今共收治4例,有详细临床资料3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文献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75例中,3例为本院患者,72例为文献报道患

朱文涛[6](2014)在《纵隔生殖细胞瘤55例临床报道》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原发纵隔生殖细胞瘤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现该病常引起的各种症状、体征,研究其治疗方法,使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方法回顾性统计了从2004-2013十年中胸外科收治的55例纵隔原发的生殖细胞肿瘤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共病例55例,其中男性30例,平均年龄为26.5岁,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30.12岁。其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畸胎瘤的病例47例,约占全部病人的85.45%,病理证实为未成熟畸胎瘤的病例2例。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的病例1例,病理中含有精原细胞瘤和胚细胞癌成分的病例1例,病理证实为胚细胞癌的病例1例,病理证实为内胚窦瘤的病例2例,病理中含有畸胎瘤和内胚窦瘤成分的病例1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为男性。肿瘤都位于前纵隔。外科治疗:手术入口为前外侧切口的病例24例,胸骨正中切口的病例23例,后外侧切口的病例3例,行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的病例3例,2例病例未行手术。行单纯肿瘤摘除术的病例43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受侵肺叶楔形切除术的病例9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的病例1例。结论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年龄较轻,15-40岁居多,肿瘤大多发现位于前纵隔。病理类型大多为良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患者男女均有,病程较长,无性别差异。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病例较少,患者多为男性,病程较短。现在临床上,该病诊断方法主要是胸部X线和CT检查。目前手术切除是良性生殖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后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疗效较好,切除率高,但要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预后比较好,恶性生殖细胞瘤由于少见,样本较少,切除率低,预后很差,无法证明手术疗效好于放化疗。

陈明东,邓东,吕顽,莫鸿忠[7](2013)在《纵隔生殖细胞瘤34例的CT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纵隔生殖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对照,重点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比较畸胎类与非畸胎类以及良恶性肿瘤影像特征。结果 34例中,良性生殖细胞瘤23例,其中囊性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16例,5例发生自发性破裂;恶性11例,其中未成熟畸胎瘤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精原细胞瘤5例,卵黄囊瘤或内胚窦瘤3例。典型良性畸胎瘤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包膜完整,厚囊壁,边缘清晰,病灶内有钙化、脂肪及脂肪/液体平面,对周围组织压迫、推移;恶性肿瘤表现为实质性肿块,边缘分叶状、外形不规则,瘤内一般无钙化、脂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结论良性生殖细胞瘤根据CT影像特征能做出准确诊断,恶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难以与纵隔其他恶性肿瘤相区别。

张岳,张金娥,赵振军,刘再毅,吴政光,梁长虹[8](2013)在《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PMEST)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PMEST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MEST临床、病理及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病例年龄11~38岁,平均19岁,其中男∶女=8∶2。结果:10例PMEST病灶均局限于前纵隔,居中4例,偏右/左侧6例;最大径为6.9~15.0cm,平均10.7cm;局部边界不清,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呈"蜂窝状"低密度为主,CT呈低密度区,组织学检查,镜下见大片粘液和坏死;CT呈等/稍高密度间隔和实质部分,镜下见大量纤维增生。1例病灶内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间隔和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其中4例行延迟扫描可见间隔和蜂窝轻微延迟强化,组织学检查镜下见蜂窝内富含粘液样基质以及黏液样变性。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纵隔大血管及心脏均不同程度受压、推移。上腔静脉受侵2例,左头臂静脉受侵2例;7例合并心包积液,4例合并胸腔积液。所有病例AFP均显着升高(>1000ng/ml)。结论: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巨大肿块,CT平扫及增强呈"蜂窝状"改变,延迟扫描间隔和蜂窝延迟强化,结合AFP明显升高应考虑PMEST的诊断。

周涛,潘爱珍,高强,雍眆[9](2012)在《纵隔内胚窦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mediast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ME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的MSCT表现。结果 7例病例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前上纵隔4例,前中上纵隔3例;CT平扫显示肿块均为实性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6例密度不均匀,5例肿块内部可见坏死囊变,2例可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肿块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1例较大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结论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根据CT表现可以提示诊断并帮助确定手术方案和推测预后,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

韦菊临,梁桂录[10](2012)在《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CT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均表现为纵隔内实性肿块,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较均匀。10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二、纵隔内胚窦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纵隔内胚窦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纵膈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
    2.2 CT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及病理特征
    3.2 CT表现
    3.3 鉴别诊断

(2)原发性性腺外内胚窦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病灶的发生部位
    2.2 影像学表现
    2.3 病理学特点
    2.4 随访
3 讨论
    3.1 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
    3.2 影像学特征
    3.3 性腺外EST的鉴别诊断
    3.4 性腺外EST的转移、复发情况

(3)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3例临床病例分析与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
    2.2 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2.3 随访观察
3 讨论

(4)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CT表现
    2.2病理及免疫组化
3 讨论

(5)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3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6)纵隔生殖细胞瘤55例临床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纵隔生殖细胞瘤34例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生殖细胞瘤的概述
    3.2 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
    3.3 纵隔生殖细胞瘤鉴别诊断

四、纵隔内胚窦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纵膈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J]. 吴志羡,黄庆文,郑顺勇,吴采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0)
  • [2]原发性性腺外内胚窦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J]. 付芳芳,刘冬,张继良,王梅云,朱绍成,史大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09)
  • [3]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3例临床病例分析与文献复习[J]. 陈爱萍,丁宁,李海,俞同福.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10)
  • [4]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CT表现[J]. 熊诗俊,黄大钡,袁国奇,刘海明,刘迪斯,吴文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6(03)
  • [5]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3例并文献复习[J]. 白剑,杜振宗,王海永,张雪,宋剑非. 重庆医学, 2015(26)
  • [6]纵隔生殖细胞瘤55例临床报道[D]. 朱文涛. 山东大学, 2014(11)
  • [7]纵隔生殖细胞瘤34例的CT表现[J]. 陈明东,邓东,吕顽,莫鸿忠. 海南医学, 2013(19)
  • [8]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张岳,张金娥,赵振军,刘再毅,吴政光,梁长虹. 放射学实践, 2013(06)
  • [9]纵隔内胚窦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J]. 周涛,潘爱珍,高强,雍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06)
  • [10]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CT诊断[J]. 韦菊临,梁桂录. 放射学实践, 2012(03)

标签:;  ;  ;  ;  ;  

纵隔内胚窦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