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冠心病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冠心病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黄酮类药物抗氧化作用治疗冠心病机理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文[1](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在高糖状态下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心脏并发症之一。糖心平胶囊(tangxinping capsule,TXPC)是用于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药制剂,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课题“十病十药研发-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新药糖心平胶囊成药性研究”,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和验证TXPC药效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并评价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究。研究方法1、方法一:本研究通过TCMSP、ETCM、TCMID、BATMAN中药材化学信息数据库挖掘TXPC组方中的活性成分化合物;通过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筛选出组方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XPC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Network Analyze插件分析筛选出TXPC组方中的核心成分;通过OMIM、Disgenet和Genecards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DCM靶点合集;通过R Studio软件映射出TXPC靶点及DCM靶点交集;利用String在线蛋白功能分析网站构建TXPC-DCM-靶点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构建PPI网络,通过Network Analyze分析筛选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通过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通过Matescape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得到核心靶点的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及富集通路分析结果。2、方法二: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DCM大鼠模型。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予35mg/kg STZ腹腔注射,STZ注射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高脂喂养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糖心平高(TXPG)、中(TXPZ)、低剂量(TXPD)组及二甲双胍组(Met),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组后连续给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1ml/100g灌胃;糖心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使用0.21g/kg、0.42g/kg、0.84g/kg TXPC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每日0.15g/kg二甲双胍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时于第2、4、6周测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生化测大鼠TC、TG、LDL-C、HDL-C、INs水平,计算HOMA-IR 值;ELISA 检测大鼠血清 CKMB、CRP、BNP、6-KPG、ET-1、TXB2、MDA水平,并通过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以明确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利用舌下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TXPC治疗后大鼠心电图ST-T段位移;进一步组织学检测DCM大鼠心肌组织 TNF-α、IL-1β、SOD、ATP、ADP、ATP/ADP 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 NF-κBp65、GLUT4、TGF-β1、PI3KP85、P-AKT、P-GSK3 β 蛋白及 PI3KP85mRNA、P-AKT mRNA、P-GSK3βmRNA、NF-κBp65 mRNA、GLUT4 mRNA转录水平,以探究TXPC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方法一结果:糖心平组方中活性有效成分共10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共得到对应靶点192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AKT1、EGFR、SRC等;通过模块分析共聚类出4个功能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所包含靶点数目较多,对糖心平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富集到生物过程961个;分子功能75个;细胞组成60个;信号通路218条,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方法二结果:①TXPC能够改善DCM大鼠的FPG,降低大鼠TG、T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减轻心肌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得作用;②TXPC能够降低心肌损伤指标CRP、BNP、CKMB水平,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损伤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发挥心肌保护效应;③TXPC能够降低血清ET-I及TXB2,同时升高6-KPG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微血管病变;④TXPC能够降低血清MDA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损伤;⑤TXPC能降低DCM大鼠LVIDs水平,升高LVIDD、SV、FS及EF水平,维持心脏结构及形态的稳定,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⑥TXPC能抵抗加压素所引起的ST-T抬高,提高心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抵抗能力,从而发挥心脏保护的作用。⑦TXPC能提高DCM大鼠的ATP及ATP/ADP水平,促进GLUT4蛋白及GLUT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GLUT4信号通路,调节DCM大鼠能量代谢;⑧TXPC能降低DCM大鼠TNF-α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1β水平,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及NF-κBmRNA转录,通过激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⑨TXPC能降低DCM大鼠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大鼠大TGF-β1及SOD水平,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抑制GSK-3β蛋白及GSK-3βmRNA转录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TXPC能促进PI3K/AKT通路上靶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及表达,同时能促进PI3KP85mRNA、p-AKT mRNA的转录水平的提高,提示TXPC对DCM治疗效应的发挥,与PI3K/AKT通路有关。研究结论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XPC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TXPC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作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脏保护的作用;3、TXPC药效的发挥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PI3K/AKT/GLUT4、PI3K/AKT/GSK-3β及PI3K/AKT/NF-κB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

孙拉娣[2](2021)在《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使用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患者,观察并评价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以养心平脉汤作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益气养阴方药的配伍及其证治规律,希冀为治疗此病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扩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是口服常规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组,每天2次,12.5mg/次。治疗组是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养心平脉汤组,两组均是7天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12导心电图、24 h心电图监测结果,中医证候评分表、西雅图量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疾病病程、心律失常的类型、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2.中医治疗总疗效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6.667%;对照的显效率是20.00%,总有效率是60.00%,治疗后发现两组中医证候相比治疗前,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而言,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h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是66.67%,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显效率是13.33%,总有效率是46.67%。发现治疗后两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房早、室早、房颤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相比治疗前,SDNN均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SDNN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西雅图心绞痛五项评分相比治疗前,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2导心电图疗效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显效率是36.667%,总有效率是76.667%;对照组显效率是13.333%,总有效率是5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QTd相比治疗前,QTd均明显减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QTd减低情况更胜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病情均比较平稳,安全性良好,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严重副作用等。结论:养心平脉汤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作用。养心平脉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临床效果显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汪戎锦[3](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的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危害着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并以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凝结的血栓或栓子阻塞在脑动脉中使大脑供血受限从而引起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不足。刺五加叶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因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作用与刺五加根相似,被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本实验室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筛选并制备了刺五加叶的主要活性组分,并采用药效学研究证明了刺五加叶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损伤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然而,刺五加叶的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内作用于多个靶点,致使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目前缺乏系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刺五加叶的开发及应用。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能够对内源性小分子的整体变化进行系统分析,逐渐成为揭示病机复杂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多成分、多靶点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因此,本研究围绕脂质异常、神经损伤以及菌群失调等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病理环节,采用基于质谱技术的多样本(血清、粪便、尿液、脑组织)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对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阐明其科学内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清脂质组学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首先对刺五加叶的主要活性组分进行基于UPLC方法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叶的主要活性组分含有有机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糖苷。其次,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并给予刺五加叶治疗四周。由于脂质异常、神经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四个主要方面,本文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脂质组学方法,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大鼠血清脂质的代谢紊乱,以及刺五加叶的调节作用。利用UPLC-Q-TOF/MS采集刺五加叶给药四周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样本的脂质代谢轮廓,结合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包括多元统计学分析、潜在脂质标记物鉴定以及通路分析在内的数据处理。共鉴定出27种脂质组学生物标记物,包括PC,PE,SM和TG类脂质,分布在各种脂质代谢途径中,包括甘油磷脂、亚油酸、α-亚麻酸、甘油脂、鞘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刺五加叶能够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脂质代谢紊乱。其次,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的神经损伤过程,采用UPLC-TQ/MS对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10种神经递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能够导致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等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产生神经毒性,还能够增加γ-氨基丁酸(GAB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以及牛磺酸(Tau)的含量,并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ly)以及神经炎症调节剂乙酰胆碱(Ach)的含量。而给予刺五加叶治疗后,能够使以上神经递质在脑组织和血清中的水平均向正常水平调节,说明其能够通过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递质含量发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最后,通过MDA和SOD的定量分析,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氧化应激程度,通过TNF-α,IL-6和IL-10的定量分析,检测炎症反应程度。结果表明,刺五加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对机体的损伤。从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神经损伤、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揭示了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2.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粪便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对微生物-肠-脑轴的影响微生物-肠-脑轴双向通讯系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作用近年来逐渐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基于UPLC-TQ/MS的粪便胆汁酸靶向代谢组学方法,以及16S r RNA粪便菌群测序,研究了刺五加叶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微生物-肠-脑轴的平衡作用。首先,利用UPLC-Q-TOF/MS采集刺五加叶治疗四周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粪便样本的代谢轮廓,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具有显着差异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并进行通路分析,共鉴定出40个潜在的差异性生物标记物,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胆汁酸的生物合成途径、鞘脂代谢通路等。以上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具有显着的变化,而刺五加叶可以调节其含量以恢复正常状态。其次,基于UPLC-TQ/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13种胆汁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大鼠粪便胆汁酸发生代谢紊乱,刺五加叶能够调节多种胆汁酸的含量,使其更加趋近于正常水平。最后,16S r RNA菌群测序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大鼠肠道内病原体富集,益生菌水平大幅降低,而刺五加叶能够使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体内病原体含量降低,同时增加益生菌水平。上述结果揭示了刺五加叶具有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微生物-肠-脑轴的调节作用,为阐明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3.刺五加叶通过对益生菌的调节作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验证选择能够被刺五加叶调节的益生菌给药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验证给药刺五加叶后,益生菌水平的升高是发挥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培养罗伊氏乳酸杆菌以及丁酸梭菌并制备菌液,分别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以上两种菌液。经四周给药后,检测大鼠粪便的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给药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粪便中菌群组成与含量产生较大变化,并与对照组大鼠粪便菌群组成更为相似。其次,采用基于UPLC-TQ/MS的定量方法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经益生菌给药后,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给予两种益生菌后,具有神经毒性的神经递质含量降低,而具有神经调节作用的神经递质含量显着升高,更加趋近于健康大鼠。最后,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多种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的含量和脑组织中MDA、SOD、COX-2、MAO的含量。结果表明,当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大鼠体内IL-1β、IL-6、TNF-α、MDA、COX-2和MAO含量显着升高,而IL-10和SOD含量显着降低。给予两种益生菌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体内以上指标的含量均能够被调节至正常水平,推测两种益生菌均能够通过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验证了刺五加叶能够通过影响微生物-肠-脑轴的代谢,增加体内益生菌丰度,调节卒中引起的神经损伤、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起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4.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尿液样本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机体的代谢变化,为代谢组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生物样本。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非靶向尿液代谢组学方法对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验证。采用UPLC-Q-TOF/MS采集大鼠尿液样本的代谢轮廓,结合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并鉴定潜在生物标记物,构建基因-酶-生物标记物代谢网络。本研究共筛选出42种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进程中具有显着变化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经刺五加叶治疗后,38种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变化能够被显着调节,涉及体内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途径、色氨酸代谢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和嘧啶代谢途径等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作用。最后,选择3种与以上通路相关的关键酶COX-2,NOS和MAO作为刺五加叶治疗的靶点酶,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大鼠经刺五加叶治疗后血清和脑组织中三种酶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似,证明了刺五加叶可以通过调节以上三种酶的含量发挥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并为刺五加叶的潜在治疗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5.基于高效同位素标记衍生化的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尿液代谢组学研究高效化学同位素标记(CIL)衍生化结合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是使用靶向特定官能团的试剂标记生物样本,使所有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代谢物生成相应的衍生代谢物,在提高总体代谢组学覆盖率的同时,将同位素引入标记代谢物中,使重同位素试剂衍生的代谢产物作为轻同位素试剂衍生代谢物产物的内标,从而提高代谢产物的定性及定量精度。本研究采用基于CIL LC-MS的刺五加叶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分别对胺/酚类亚代谢组和羧酸类亚代谢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叶能够通过体内多种通路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代谢紊乱,与传统尿液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相比,CIL LC-MS法筛选出了更多潜在生物标记物,并覆盖更多体内代谢通路,得到了覆盖率更广、定量更精准的代谢组学结果。同时,在每条通路中匹配到更多的具有显着差异的代谢产物,明确通路中上游化合物及下游产物的显着变化及机制,使针对各通路的研究更加全面。最终,从神经保护、调节能量代谢、抑制炎症损伤、拮抗氧化应激的角度对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阐述。进而为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依据。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基于大鼠血清、粪便、尿液以及脑组织多种生物样本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刺五加叶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将尿液和粪便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与血清脂质、脑组织神经递质以及粪便胆汁酸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相结合,明确刺五加叶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体内多种代谢通路的调节作用,对脂质紊乱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其次,通过对大鼠粪便的菌群分析和验证实验,阐述刺五加叶可能通过调节微生物-肠-脑轴双向通讯系统发挥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推测刺五加叶增加肠道益生菌含量是其发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并采用基于高效同位素标记结合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体内胺/酚类亚代谢组及羧酸类亚代谢组进行全面分析,从神经保护、调节能量代谢、抑制炎症损伤、拮抗氧化应激的角度系统阐述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合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为阐明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路线。

范安安[4](2021)在《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干预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疗效与差异,同时通过中西医治疗,提高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及胸科医院内四科住院,且符合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的患者,根据纳排标准纳入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人。西医常规治疗:停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加用短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类药物选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原则上不加药不加量。对患者情绪进行疏导,告诫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让患者了解认识自身病情,能积极配合治疗。试验组给予通脉养心丸,40丸/次,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通脉养心丸模拟剂,40丸/次,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统计分析两组基线资料,通过通脉养心丸治疗前后西雅图SAQ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综合疗效、心绞痛症状评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以生命体征、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评价通脉养心丸对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并观察安全性指标治疗后有无异常。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记录,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1.基础资料:对两组在性别、年龄、BMI、生命体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Grac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2.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比较:患者经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通脉养心丸组总有效率为87.5%,模拟剂组治总有效率为55.9%,且P<0.05,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别,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显效以及有效人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无效人数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单一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胸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口干口渴、自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拟剂组治疗前后在中医次症失眠多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医证候单一症状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胸痛、气短、倦怠懒言、口干口渴、失眠多梦等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心悸、自汗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绞痛症状积分及疗效比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患者心绞痛积分,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对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得出两组在显效与有效人数上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无效人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通脉养心丸组总有效率为81.25%,模拟剂组总有效率为58.82%(P<0.05),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差别,结果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4个单一维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于疾病认知程度上,两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6.安全性分析:通脉养心丸无毒副作用,治疗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研究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方通脉养心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田盼盼[5](2021)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导师李军教授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饮食、外感、情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乃本虚标实之证。临床治疗冠心病应首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气血为纲进行辨证,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心绞痛发作期,往往是由于正气大虚或邪实加重,故以补益正气或祛邪疏通为要,针对性地采用温阳宣痹、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散寒通脉、通腑降浊等治法,在心绞痛缓解或稳定的阶段,则以益气、温阳、滋阴等治本之法为主,兼以祛邪。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导师处方时注重整体观念,采用病、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从气机升降、脏腑相关等多个角度考虑处方用药。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导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医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整理,将其诊疗经验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思路及分型、常用治法方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验证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低、中危的UA痰瘀互结证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发作频次及每次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血脂水平、凝血指标等。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为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绞痛疗效:经4周治疗,两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试验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0.0%,对照组的停减率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治疗后,试验组SAQ的各项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的PL、AS、AF、DP四项积分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其中试验组的PL、AS、AF、TS积分值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脂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的LDL-C和TC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7)凝血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纤维蛋白原(Fib)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的PT值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研究期间,受试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UA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改善凝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于博馨[6](2021)在《鸦葱总黄酮保护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人口老龄化速率的增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心血管疾病已经对人民的健康和经济造成极大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长时间堵塞引起的冠脉血流量下降,相应心肌组织缺血的一类临床疾病。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静脉溶栓治疗、冠脉血管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等技术的成熟,有效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存活率。但是急性心肌梗死打击后的心肌细胞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极易伴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不良事件。目前临床尚无有效药物可以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因此寻找可以保护受损心肌细胞的药物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在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损伤、心功能保护及延缓心力衰竭进展等方面,中医药的作用举足轻重,更好的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鸦葱(Scorzonera austriaca Wild)作为传统中药,分布广泛,主要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随着药理学的深入探究,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是鸦葱的主要活性成分,鸦葱总黄酮(Flavonoids of S.austriaca,FSA)以其具有改善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近年来已经广泛投用于冠心病、肿瘤、脑供血不足等临床疾病的治疗。目的:利用结扎雌性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鸦葱提取物总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25)、模型组(Model,n=25)、鸦葱小剂量组(Low-dose,100mg/kg,n=25)、鸦葱大剂量组(High-dose,400mg/kg,n=25)。鸦葱100mg/kg、400mg/kg组给予鸦葱总黄酮10m L/kg/d灌胃;Sham组和Model组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0m L/kg/d,所有组大鼠均连续给药5天。本实验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NBT染色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Myocardial infarct size,MIS),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心脏组织匀浆中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ST)、乳散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各组部分心脏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相关特异性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实验结果:(1)与Sham组比较,Model组(100,400mg/kg)大鼠的急性心肌梗死面积(34.08±8.04%)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CK,AST,LDH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或P<0.05),说明大鼠心肌梗死造模成功;经鸦葱总黄酮干预后的两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其中High-dose组心肌梗死面积(20.07±2.70)较Sham组减小明显(P<0.01),血清中CK、AST、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2)与Sham组相比,Model组中的SOD和MDA活性下降明显(P<0.01);鸦葱总黄酮干预的两组大鼠与Sham组相比血清中的MDA活性下降,SOD活性上升,其中High-dose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鸦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体内SOD的活力,抑制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减少MDA生成;(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的心肌纤维形态上排列整齐、红染,心肌细胞核大而椭圆,深蓝染。Model组大鼠的局部大量心肌可见纤维排列松散,形状不规整扭曲断裂,粗细不均,颜色深浅不一,心肌纤维间间距增宽,纤维见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和漏出的红细胞。High-dose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略松散,梗死范围局限呈小灶状,间质水肿及出血不明显,心肌纤维间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Low-dose组大鼠中缺血性心肌纤维未见明显改善状态;(4)与Sham组比较,Model组的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Bcl-2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经鸦葱总黄酮干预后,大鼠心肌细胞中的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的表达水平均有增加,其中High-dose组作用效果较其他组明显(P<0.01或P<0.05)。说明鸦葱总黄酮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有效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保护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5)鸦葱总黄酮能明显上调PI3K/Akt通路和Nrf-2/HO-1通路的表达,提示了鸦葱总黄酮起到保护心肌梗死作用可能与激活两个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鸦葱提取物总黄酮可以明显减少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LDH、AST、CK的活性,改善心肌组织损伤的病理学变化,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I3K/Akt通路和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了氧化应激作用并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梗死受损面积。

李丹[7](2021)在《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性物质比较分析与效应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栝楼是中国本地起源种,其种植史最早可追溯于《神农本草经》。近年来的研究不仅扩充了栝楼传统的药用价值,其食用和观赏价值也在不断被发现,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最具潜力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品种多为从野生型品种简单驯化或选育而来,尚处于原始的育种阶段。市场主流商品来源品系为河北安国地区的“海市瓜蒌”及安徽产的“皖瓜系列”。20世纪50年代,大别山地区将瓜蒌子作为待客茶点副食食用。逐渐形成了食用为主,兼顾药用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市场上药用全瓜蒌以河北安国产的“海市栝楼”为主,籽用栝楼取籽后获得的瓜蒌皮供药用。据调查,安徽产“皖瓜系列”主要以采收栝楼种子,生产食用的蒌瓜子产生经济效益,取籽产生的果皮做瓜蒌皮供药用,河北安国地区的“海市瓜蒌”主要做全瓜蒌药用。以籽用为主的“皖瓜”系列在品种选育上以优质(籽大)、高产(籽产量大)、高抗(植株抗病性强)为基本目标,其果皮是否具有与传统药用品系“海市瓜蒌”果皮同等功效,尚缺乏系统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为研究对象,基于瓜蒌皮清热化痰和利气宽胸传统功效,对其资源性物质进行比较分析及效应评价,为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价值发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一、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瓜蒌皮的使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植物栽培现状进行总结。同时对瓜蒌皮清热化痰和利气宽胸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主要包括瓜蒌皮在肺部疾病应用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进展,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及代谢组学在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本章研究为整体论文的设计和系统研究奠定基础。二、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栽培品系的瓜蒌皮进行多元资源性物质分析,以糖类、黄酮和三萜类、氨基酸和核苷类成分为评价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以全面评价不同栽培品系瓜蒌皮的质量。三、采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LPS)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对籽用(皖蒌9号)与药用(海市栝楼)瓜蒌皮清热化痰功效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对瓜蒌皮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药效指标同多类型化学成分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关联分析,以发现并揭示与瓜蒌皮清热化痰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四、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和苯肼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对籽用(皖蒌9号)与药用(海市栝楼)瓜蒌皮利气宽胸功效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代谢组学探讨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小鼠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对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药效指标同多类型化学成分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关联分析,以发现并揭示与瓜蒌皮利气宽胸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一、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的各类成分组成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明显,传统药用栝楼产区的不同栽培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相比其他产区的栽培品系较高,其中氨基酸类和黄酮类药效成分含量差异显着。二、COPD模型小鼠实验结束后收集小鼠血液、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分别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组织病理学分析及代谢组学分析。1.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切片也显示模型组小鼠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药物干预后,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炎症因子水平向空白对照组小鼠回调,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籽用瓜蒌皮相比,药用瓜蒌皮能够显着降低COPD模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和IL-8因子水平(P<0.05),籽用较药用瓜蒌皮可以显着降低COPD模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因子水平(P<0.05)。2.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获得81条有显着性差异的KEGG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sa0415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hsa04668)显着富集,靶点富集数目最多的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且以上通路均涉及IL-6基因。结果提示瓜蒌皮可能通过抑菌抗炎、免疫调节等途径起到干预COPD的作用。3.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和肺组织样本中共鉴定出LysoPC(18:1(9Z)/0:0)、LysoPC(0:0/16:0)、15(S)-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 等 43 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清31个,肺组织12个)。涉及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视黄醇代谢,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被认为是瓜蒌皮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最重要的途径,其影响值为0.41。经过药物调节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对(4E)-1-(3,4-dihydroxyphenyl)tetradec-4-en-3-one、LysoPC(0:0/16:0)、LysoPC(18:1(9Z)/0:0)、15(S)-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等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差异较大。4.对瓜蒌皮清热化痰效应-成分进行关联分析,发现籽用瓜蒌皮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血清IL-6、IL-8及TNF-α指标与黄酮类成分(木犀草苷、槲皮素、芦丁、异槲皮素等)及氨基酸类成分(瓜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相关系数较高,表明黄酮类成分及氨基酸类成分摄入增加时,籽用瓜蒌皮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越好。药用瓜蒌皮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血清IL-6、IL-8及TNF-α指标主要与氨基酸类成分相关系数较高,如苯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等,表明氨基酸类成分摄入增加时,药用瓜蒌皮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越好。PM25(LysoPC(22:6(4Z,7Z,10Z,13Z,16Z,19Z)/0:0))、PM5(LysoPE(0:0/24:6(6Z,9Z,12Z,15Z,18Z,21Z)))、PM36(Arachidonic acid)、PM32(LysoPC(17:0/0:0))、PM26(LysoPE(0:0/20:1(11Z)))、PM19(LysoPC(15:0/0:0))与氨基酸类成分(精氨酸、腺苷-3’,5’-环单磷酸、苏氨酸等)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氨基酸类成分可以影响小鼠体内的溶血磷脂含量,从而起到减轻COPD模型小鼠肺部损伤的作用。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均能较好地干预COPD模型小鼠的治疗,能较好地保护肺组织,影响两者效应区别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和氨基酸类成分,其中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主要是苯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等,这些成分可能是引起籽用和药用瓜蒌皮效应区别的最主要的原因。三、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实验结束后收集小鼠的血液和心脏组织,分别进行常规指标、生化指标测定、组织病理学分析及代谢组学分析。1.瓜蒌皮进行给药干预,造模后发现小鼠的体重在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但是心脏大体外观及心脏指数有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心脏与体重比值即心脏指数升高,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均能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心脏指数,改善小鼠心脏水肿程度(P<0.05)。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切片也显示模型组小鼠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治疗后小鼠血清和心脏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向空白组小鼠回调,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其中药用瓜蒌皮较籽用瓜蒌皮能显着性降低心肌损伤酶,能较好地保护心肌缺血组织(P<0.05)。2.通过苯肼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探讨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对血栓的保护作用,观察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对斑马鱼血栓模型心脏红细胞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籽用与药用瓜蒌皮的治疗效果分别为25.94%、36.80%,EC50分别为0.761 mg/g、0.587 mg/g,且药用较籽用瓜蒌皮能显着增加斑马鱼幼鱼心脏红细胞强度(P<0.05),表明药用较籽用瓜蒌皮有较好地抗血栓作用。3.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和心脏组织样本中共鉴定出LysoPC(18:2(9Z,12Z)/0:0)、LysoPC(0:0/16:0)、16-Hydroxyhexadecanoic acid 等 44 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清21个,肺组织23个)。涉及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苯丙氨酸的代谢、乙型丙氨酸代谢等。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被认为是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最重要的途径,其影响值为1.00。经过药物调节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对LysoPC(18:2(9Z,12Z)/0:0)、LysoPC(0:0/16:0)、PC(16:0/18:1(11Z))等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差异较大。4.对瓜蒌皮利气宽胸效应-成分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药用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心脏质量指数指标主要与胸苷、尿苷、黄嘌呤、胸腺嘧啶等核苷类成分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核苷类成分摄入增加时,药用瓜蒌皮对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心脏质量改善作用越好。药用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血清心肌酶指标主要与酪氨酸、缬氨酸为主的氨基酸类成分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氨基酸类成分摄入增加时,药用瓜蒌皮对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心脏损伤改善作用越好。PM30(LysoPE(20:0/0:0))、PM26(LysoPE(20:1(11Z)/0:0))、PM29(LysoPC(18:0/0:0))、PM44(12-Hydroxystearic acid)与核苷类成分(胸苷、尿苷、黄嘌呤、鸟苷、胸腺嘧啶等)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氨基酸类成分可以影响小鼠体内的溶血磷脂含量,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发现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均能较好地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治疗,能较好地保护心肌组织。药用瓜蒌皮较籽用瓜蒌皮有较好地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作用可能与药用瓜蒌皮中含有的氨基酸类成分含量较高有关。结论一、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所含多类型资源性物质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栝楼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品系较高,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二、基于瓜蒌皮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功效,采用COPD小鼠模型、斑马鱼血栓模型及心肌缺血模型对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进行抗炎、抗血栓效应评价,明确籽用栝楼果皮在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功效上与传统药用品系栝楼果皮有共同的趋势。(1)在能够体现清热化痰功效的COPD小鼠模型上,籽用栝楼果皮的效应相当于0.87倍《中国药典》用量(6~10 g)药用栝楼果皮的效应;(2)在能够体现利气宽胸功效的心肌缺血小鼠模型上,籽用栝楼果皮的效应相当于0.67倍《中国药典》用量(6~10 g)药用栝楼果皮的效应,该研究结果为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价值发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汪杰[8](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瓜蒌薤白半夏汤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药物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Uniprot数据库筛除药物的非人类靶点并校正为官方名称。通过TTD数据、Gene Cards数据库、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的Cyto NCA插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核心活性成分。在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蛋白的高置信度交互作用关系,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 NCA插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核心靶点。从PDB数据库获取靶点蛋白的结构,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并将结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Up_Tissue组织分布的富集分析,并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结果1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TCMSP平台共筛选到满足OB>30%、DL>0.18同时有预测靶点的活性成分33种。瓜蒌含有10种活性成分,薤白含有11种活性成分,半夏含有13种活性成分,其中β-谷甾醇(MOL000358)在薤白和半夏中均有分布。在TCMSP平台上共收集到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137个,瓜蒌的活性成分有30个作用靶点,薤白的活性成分有119个作用靶点,半夏的活性成分有83个作用靶点。2 冠心病相关靶点和交集靶点:基于TTD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和Dis Ge NET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共1221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共有68个。3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基于Cytoscape软件构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网络共含有105个节点和390条边,包括了1个疾病节点,3个药物节点,33个活性成分节点,68个靶点节点。Cyto NCA插件的拓扑学分析结果显示,度值Degree中位数为6,介度中心数BC中位数为24.706522,紧密中心数CC中位数为0.37313432,共有6个活性成分满足核心活性成分的筛选条件,分别为槲皮素(MOL000098)、β-谷甾醇(MOL000358)、胞嘧啶核苷(MOL002670)、豆甾醇(MOL000449)、柚皮素(MOL004328)、黄芩苷(MOL002714)。4 靶点蛋白PPI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反馈的交集靶点蛋白的高置信度交互作用信息,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靶点蛋白PPI网络。去除与其他靶点蛋白没有相互作用的靶点后,网络共有67个节点、244条边。节点的直径越大、颜色越深代表节点Degree值越高、与之相互作用的靶点蛋白越多,边越粗、颜色越深代表两靶点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越强。Cyto NCA插件的拓扑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度值Degree中位数为5,介度中心数BC中位数为17.139444,紧密中心数CC中位数为0.15456675,共有16个靶点满足核心靶点的筛选条件,IL6、MAPK1、VEGFA、TP53、IL1B、PTGS2、CCL2、EGF、EGFR、HMOX1、NOS3、MAPK14、ESR1、MMP2、CAT、AR。5 分子对接模拟验证:从PDB数据库获取靶点蛋白的信息。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计算的靶点蛋白与活性成分间的最低结合能,所有的最低结合能结果均小于-5k J?mol-1,说明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具有结合活性,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构象。核心活性成分与受体蛋白的最低结合能大部分大于阿司匹林分子与受体蛋白的最低结合能,验证了靶点蛋白受体及配体选择的合理性。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活性成分分子与周围分子通过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形成较为稳定的构象。6 富集分析结果:通过David数据库获取部分富集分析结果。GO生物学富集分析共富集到307个GO条目,包括219个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es,BP)条目、36个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和52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涉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nitric oxide biosynthetic process)、对缺氧的反应(response to hypoxia)、MAPK活性的激活(activation of MAPK activity)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30条通路,涉及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组织分布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0个条目,主要涉及纤维母细胞、肝、血小板、心、外周血、白细胞、血等部位。7 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共有122个节点和437条边,涉及3种药物、33种活性成分、56个潜在靶点、30条KEGG通路,体现了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有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结论:(1)通过数据库检索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多种化合物成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其中槲皮素、柚皮素、黄芩素、黄芩苷等可能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核心成分(2)通过活性成分的靶点预测筛选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活性成分可作用于多个靶点,瓜蒌薤白半夏汤主要通过IL6(白细胞介素-6)、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TP53(细胞肿瘤抗原p53)、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1β)、PTGS2(前列腺素G/H合酶2)、CCL2(C-C基序趋化因子2)、EGF(表皮生长因子)、HMOX1(血红素加氧酶1)、NOS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等靶点作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核心靶点(3)通过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主要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positive regulation of nitric oxide biosynthetic process)、抗缺氧(response to hypoxia)、血红素结合(heme binding)、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舒张阳性调节(positive regulation of vasodilation)等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了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钙信号通路(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

刘岩松[9](2020)在《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文中认为目的:院内制剂舒心生脉丹,是三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经验方,在治疗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课题通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探索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运用实验数据评价舒心生脉丹的疗效,为舒心生脉丹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物应用以及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7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模型组、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2.中药预处理:适应性饲养5天后,分组给药。给药剂量:根据动物与人之间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系数表计算,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为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与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分别为2倍剂量与0.5倍剂量,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按照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给药。预给药7天,每日给药1次,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7天后禁食进行造模,空白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只进行穿线,不予结扎。其余各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取心脏组织。3.监测并记录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4.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MI/RI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干预效果。5.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IHC法检测中药舒心生脉丹对SIRT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影响。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SIRT1/p53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调控。结果:1.心电图: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心电图均有明显ST段改变,肢体导联出现ST段抬高,并有出现T波倒置改变;再灌注30min后各组大鼠心电图提示ST段不同程度回落改变,提示MI/RI大鼠造模成功。2.血流动力学: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舒心生脉丹组改善更为明显。3.HE染色:M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欠完整,形态排列紊乱,细胞间质水肿明显,细胞核出现固缩。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舒心生脉丹各治疗组结构相对完整,形态排列较规则,层次较清晰,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其中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4.电镜观察:模型组肌纤维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排列呈不规则形态,部分线粒体嵴不完整,出现空泡。中药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药组线粒体可见轻度肿胀变形,多数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大致整齐,程度较模型组减轻。5.qRT-PCR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Bcl-2、Bax、Caspase-9的基因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上调SIRT1、Bcl-2的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ax、Caspase-9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检测提示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降低p53、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论:1.舒心生脉丹对能改善大鼠MI/RI后的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舒心生脉丹能调控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保护作用与细胞凋亡机制相关。

阿曼古丽·杰木斯[10](2020)在《复方新塔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利用两种不同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研究复方新塔花(由芳香新塔花、神香草、牛至三种中草药组成传统方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和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1)采用高脂乳剂联合注射维生素D3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导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74只SD大鼠分为六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新塔花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各试验组每日上午给予高脂乳剂灌胃(8m L/kg/d),高脂灌胃1周后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70U/kg,第3周开始给予复方新塔花低剂量组(6.25g/kg)、中剂量组(12.5g/kg)和高剂量组(25g/kg)、阳性药为辛伐他汀(0.45mg/kg)连续给药14周后,采血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四项血脂水平,检测细胞因子(L-1β、TNF-α、IL-6、IL-10)水平,血浆血栓素PGE2和TXB2水平。HE染色观察心脏和冠状动脉组织形态。(2)建立垂体后叶素(Pit)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丁阳性药组(0.45mg/kg)、复方新塔花低剂量组(6.25g/kg)、复方新塔花中量组(12.5g/kg)、复方新塔花高剂组(25g/kg),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和肌钙蛋白(c Tn1)含量,并观察心脏组织病理。结果:慢性心肌缺血实验结果:(1)B超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冠状动脉内壁有明显的粗糙,可见斑块及血管狭窄,说明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大鼠动脉内壁局部增粗减少,未见明显的斑块。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新塔花各剂量组颈动脉B超声结果均有改善,高剂量组大鼠动脉壁未见明显的斑块,但是可见不规则血管增粗,中剂量组大鼠动脉内壁可见少量斑块,血管管壁内膜有增厚,复方新塔花低剂量组大鼠动脉内壁有斑点状粥样结构。(2)血脂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新塔花三个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中TC、TG及LDL含量明显降低,HDL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大鼠血浆TXB2及PGE2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浆中TXB2及PGE2水平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复方新塔花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血浆中TXB2及PGE2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4)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而IL-10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5)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血管内膜光滑平整,未见病理性变化。模型组内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有斑块形成,可见血管狭窄,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内膜的脂纹形成,可见少许条状增粗,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新塔花三个剂量组内膜增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见少量粥样斑块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但是较模型组有减少。高剂量组血管增粗和脂纹改善更明显,提示复方新塔花可能具有减少血管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急性心肌缺血实验结果:(1)各组大鼠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心电图有P、Q、RST等波形;模型组大鼠快速注射垂体后叶素30~90s后心电图出现了ST段抬高>0.1mv或ST段下移>0.1mv等变化,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尤其在30s时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新塔花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均可改善ST段变化,心电图ST段变化<0.1mv,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大鼠心率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注射Pit 30~90s后大鼠出现心率加快,模型组各时间点心率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心率变慢,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及各给药组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血清CK-MB,LDHA及c Tn1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CK-MB,LDHA的水平及含量明显升高(P<0.01),c Tn1水平及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新塔花低、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K-MB,LDH活力及含量明显降低(P<0.05),c Tn1水平及含量降低(P<0.05)。(4)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成束,细胞核为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被染为蓝色,心肌细胞整齐,胞质染色均匀,组织结构清晰。模型组大量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心肌细胞溶解消失。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新塔花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大部分心肌纤维结构正常,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其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学改变相对轻微,改善更明显,提示复方新塔花可能具有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结论:复方新塔花三个剂量组均可调节血脂,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血栓素的含量,改善B超和HE染色显示的内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斑块形成等病理变化,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复方新塔花三个剂量组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ST段偏移,降低血清CK-MB,LDHA水平及c Tn1含量;改善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新塔花对急慢性心肌缺血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说明复方新塔花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二、黄酮类药物抗氧化作用治疗冠心病机理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酮类药物抗氧化作用治疗冠心病机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1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名
        2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因
        3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机
        4 糖尿病心肌病治则
        5 糖尿病心肌病论治
        6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糖尿病心肌病现代研究进展
        1 糖尿病心肌病流行现状
        2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特征
        3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
        4 糖尿病心肌病诊断策略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干预策略
        6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糖心平胶囊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糖心平胶囊对DCM的保护作用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糖心平干预后大鼠心功能及对抗急性心肌缺血能力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糖心平胶囊药效机制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一般资料
    3.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入选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标准
        3.5 脱落标准
        3.6 脱落病例处理
研究方法
    1.分组
    2.治疗方案
    3.疗效评价指标
    4.疗效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1.西医学的认识
    2.中医学的认识
    3.养心平脉汤用药分析
    4.临床疗效分析
    5.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表 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代谢组学的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缺血性脑卒中
        1.1.1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1.1.2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主要病理环节
        1.1.3 缺血性脑卒中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1.4 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药物
    1.2 刺五加叶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2.1 刺五加叶概述
        1.2.2 刺五加叶主要化学成分
        1.2.3 刺五加叶主要药理作用
    1.3 代谢组学
        1.3.1 代谢组学概述
        1.3.2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1.3.3 脂质组学研究方法
        1.3.4 代谢组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1.3.5 基于高效同位素标记衍生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清脂质组学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2.1.2 刺五加叶主要活性组分的制备及成分分析
        2.1.3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立
        2.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1.5 组织病理学检查
        2.1.6 血清脂质代谢轮廓采集
        2.1.7 数据分析
        2.1.8 基于UPLC-TQ/MS的神经递质定量分析
        2.1.9 基于UPLC-TQ/MS的神经递质定量分析方法学考察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刺五加叶主要活性组分成分分析
        2.2.2 组织病理学检查
        2.2.3 血清脂质组学代谢轮廓分析
        2.2.4 血清脂质组学潜在的生物标记物鉴定
        2.2.5 血清脂质组学通路分析
        2.2.6 神经递质定量研究
        2.2.7 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研究
    2.3 小结
第3 章 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粪便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对微生物-肠-脑轴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3.1.2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立
        3.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3.1.4 粪便代谢轮廓采集
        3.1.5 数据分析
        3.1.6 基于UPLC-TQ/MS的大鼠粪便胆汁酸定量分析
        3.1.7 粪便菌群的16S r RNA测序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代谢轮廓分析
        3.2.2 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潜在的生物标记物鉴定
        3.2.3 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路分析
        3.2.4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大鼠粪便胆汁酸的定量研究
        3.2.5 刺五加叶对大鼠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刺五加叶通过对益生菌的调节作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验证
    4.1 实验部分
        4.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4.1.2 菌群培养及菌液制备
        4.1.3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立
        4.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4.1.5 粪便菌群的16S r RNA测序
        4.1.6 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
        4.1.7 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等生化指标检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益生菌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
        4.2.2 益生菌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4.2.3 益生菌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5.1.2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立
        5.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5.1.4 尿液代谢轮廓采集
        5.1.5 数据分析
        5.1.6 ELISA法对通路分析进行验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代谢轮廓分析
        5.2.2 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潜在的生物标记物鉴定
        5.2.3 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路分析
        5.2.4 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体内代谢通路的影响验证
    5.3 小结
第6章 基于高效同位素标记衍生化的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药品、试剂及仪器
        6.1.2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立
        6.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6.1.4 尿液样本同位素标记衍生化
        6.1.5 尿液代谢轮廓采集
        6.1.6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尿液高效同位素标记衍生化代谢组学代谢轮廓分析
        6.2.2 尿液高效同位素标记衍生化代谢组学潜在的生物标记物鉴定
        6.2.3 尿液高效同位素标记衍生化代谢组学结果的科学解释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能效检验
        2.3 随机分组方法
        2.4 盲法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纳入病例基本资料的比较及描述
        3.3 纳入病例疗效对比及描述
        3.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古今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认识
        1.3 传统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2.通脉养心丸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
    3.通脉养心丸中各中药有效成分的现代研究及理论基础
        3.1 生地黄(君药)
        3.2 甘草(君药)
        3.3 麦冬(臣药)
        3.4 党参(臣药)
        3.5 制何首乌(臣药)
        3.6 五味子(臣药)
        3.7 鸡血藤(佐药)
        3.8 阿胶(佐药)
        3.9 龟甲(佐药)
        3.10 桂枝(使药)
        3.11 大枣(使药)
    4.结果讨论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心绞痛症状积分表
    附录二: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录三:样本量能效检验依据
    附录四:Grace评分
    附录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综述 从五脏论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各脏腑与心的相关性
    2.从肝论治
    3.从脾论治
    4.从肺论治
    5.从肾论治
    6.“五运六气”学说以及中医整体观
    7.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化痰活血法干预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 理论基础
        2 临床应用
        3 作用机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1 发病机制
        2 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辨证思路及分型
        2.1 辨轻重缓急
        2.2 辨病在气分或血分
        2.3 辨病所在脏腑
    3 常用治法方药
        3.1 行气化痰宣痹法
        3.2 益气温阳宣痹法
        3.3 理气活血法
        3.4 散寒活血法
        3.5 清热解毒,滋阴通脉法
    4 医案举隅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1.6 医学伦理及注册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样本量计算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指标
        3.3 安全指标
    4 讨论
        4.1 UA的中西医认识
        4.2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3 研究结果
        4.4 不足与展望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鸦葱总黄酮保护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鸦葱提取物总黄酮对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2.1 鸦葱的特征及分布
    2.2 鸦葱的药理作用
        2.2.1 抗炎作用
        2.2.2 抗氧化作用
        2.2.3 降糖作用
        2.2.4 降脂作用
        2.2.5 抗应激作用
        2.2.6 抗抑郁作用
    2.3 鸦葱提取物总黄酮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2.4 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1.3 实验仪器
        3.1.4 主要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3.2.2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3.2.3 指标检测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鸦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4.2 鸦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4.3 鸦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梗死AST、CK、LDH活性的影响
    4.4 鸦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5 鸦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6 鸦葱总黄酮对各组大鼠PI3K/Akt、P-PI3K/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
    4.7 鸦葱总黄酮对各组大鼠Nrf-2/HO-1 氧化应激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性物质比较分析与效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瓜蒌皮的使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植物栽培现状
        一、瓜蒌皮的使用历史沿革
        二、瓜蒌皮基源植物的栽培现状
    第二节 瓜蒌皮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一、瓜蒌皮清化热痰功效物质的研究进展
        二、瓜蒌皮利气宽胸功效物质的研究进展
        小结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清热化痰功效的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性物质比较与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不同栽培品系瓜蒌皮化学成分比较分析与效应评价
        一、不同栽培品系瓜蒌果皮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二、籽用与药用瓜蒌果皮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的生物效应比较分析
    第二节 基于COPD小鼠模型的瓜蒌果皮清热化痰功效与化学物质关联性分析
        一、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的瓜蒌果皮干预COPD的作用机制研究
        二、基于多元统计的瓜蒌皮清热化痰效应-成分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利气宽胸功效的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性物质比较与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不同栽培品系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的模式生物的效应比较分析
        一、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干预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效应评价
        二、籽用与药用瓜蒌皮干预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效应比较分析
    第二节 基于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瓜蒌皮利气宽胸功效与化学物质关联性分析
        一、基于代谢组学的瓜蒌皮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二、基于多元统计的瓜蒌皮利气宽胸效应-成分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理论研究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1.1 疾病的命名和历史沿革
        1.1.2 病因病机
        1.1.3 治疗
        1.1.4 小结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2.1 病因
        1.2.2 病理生理
        1.2.3 发病机制
        1.2.4 诊断标准
        1.2.5 治疗
        1.2.6 小结
    1.3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1 单味药研究
        1.3.2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复方研究
        1.3.3 小结
第二章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1 研究一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活性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小结
    2.2 研究二冠心病靶点的筛选和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2.1 冠心病靶点
        2.2.2.2 Venn 图及潜在作用靶点
        2.2.2.3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
        2.2.3 小结
    2.3 研究三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小结
    2.4 研究四潜在作用靶点的分子对接模拟验证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
        2.4.3 小结
    2.5 研究五潜在作用靶点的生物功能富集分析
        2.5.1 数据库和软件
        2.5.2 方法
        2.5.3 结果
        2.5.4 小结
    2.6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PI3K/AKT 信号通路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常见损伤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1.3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2 中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源流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二SIRT1 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MI/RI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心功能指标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主要试剂、器械、仪器与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MI/RI大鼠模型建立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MI/RI大鼠心电图改变
        3.2 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实验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石蜡病理切片的制备
        2.2 HE染色法
        2.3 透射电镜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HE染色实验结果
        3.2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q RT-PCR检测法
        2.2 Western blot检测法
        2.3 IHC检测法
        3 实验结果
        3.1 q RT-PCR实验结果
        3.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3 IHC 化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讨论
    1 舒心生脉丹的创立和意义
    2 MI/RI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
    3 实验指标分析
        3.1 舒心生脉丹对心电图影响
        3.2 舒心生脉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3 舒心生脉丹对心肌组织形态学影响
        3.4 对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4.实验总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复方新塔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复方新塔花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料
        1.2 实验仪器
        1.3 药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复方新塔花的提取及制作
        2.2 高脂乳剂配制
        2.3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
        2.4 颈动脉超声检测
        2.5 生化指标检测
        2.6 病理学检测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复方新塔花对大鼠慢性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复方新塔花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料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
        2.2 心电图检测
        2.3 生化指标检测
        2.4 病理学检测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复方新塔花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3.2 复方新塔花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的影响
        3.3 复方新塔花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3.4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缺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黄酮类药物抗氧化作用治疗冠心病机理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D]. 李晓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孙拉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代谢组学的刺五加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D]. 汪戎锦. 吉林大学, 2021(01)
  • [4]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D]. 范安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田盼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鸦葱总黄酮保护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D]. 于博馨. 吉林大学, 2021(01)
  • [7]不同栽培品系栝楼果皮资源性物质比较分析与效应评价[D]. 李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8]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汪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D]. 刘岩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复方新塔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D]. 阿曼古丽·杰木斯.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黄酮类化合物治疗冠心病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