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

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

一、用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严武平[1](2018)在《海南野生鹧鸪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鹧鸪茶[Mallotus obongifolius(Miq.)Muell-Arg]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消炎、利胆、解油腻、助消化、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镇痛等功效,是一种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和药用植物,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开发利用鹧鸪茶资源,本论文利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鹧鸪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鹧鸪茶总DNA,可获得高质量的DNA。通过对鹧鸪茶ISSR和SRAP分析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确立了这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研究时的最适宜反应条件。其中SRAP的最适宜反应条件为:在 20 μL体系中,1O×PCR buffer 2 μL,Taq DNA 聚合酶 3 U,dNTPs 0.15 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和模板DNA40ng。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1 min,35℃退火1 min,72℃延伸1 min,进行5个循环;之后94℃变性1 min,484℃退火1min,72℃延伸1min,跑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鹧鸪茶ISSR-PCR的最适宜反应条件为:在20 μL体系中,1O×PCR buffer 2μL,Taq DNA聚合酶 1.5 U,dNTPs 0.3 mmol/L,引物浓度 0.6 μmol/L 和模板 DNA 80 ng。PCR 扩增程序: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0s,52℃退火45s(视引物而定),72℃延伸2 min,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在上述条件下可得到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PCR扩增结果。(2)本研究选用14条SRAP引物系统的研究鹧鸪茶20个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共扩增出197条谱带,其中164条为多态性条带,PPB为83.24%。供试居群间的相似系数0.7825-0.9751,平均GS值为0.8791。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702,Nei’s基因多样性H=0.336,Shannon信息指数Ⅰ=0.5057;假设居群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条件下,各供试居群的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957-0.2796,平均值为0.243635;Shannon’s信息指数(Ⅰ)变化范围为0.2855-0.4117,平均值为0.36174;多态性百分率(P)为49.24%-79.19%,平均值为67.31%。其居群等位基因数(Na)在1.4924-1.7919之间,平均值为1.673095;而其中有效等位基因(ne)的变化范围为1.3415-1.4865,平均值为1.42155。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性,信息指数Ⅰ以及多态率明显高于居群内的,即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显着高于居群水平。(3)利用10条ISSR引物扩增20个居群共371份鹧鸪茶材料,共扩增出141个位点,位点分子量在150-15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24个,PPB为87.94%。供试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0.8014-0.9832,平均GS值为0.8911。假设居群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条件下,各供试居群的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529-0.2903,平均值为 0.222785;Shannon’s 信息指数(Ⅰ)变化范围为0.2236-0.4303,平均值为0.33383;多态性百分率(P)为39.01%-80.85%,平均值为65.14%。其居群等位基因数(Na)在1.3901-1.8085之间,平均值为1.65142;而其中有效等位基因(ne)的变化范围为1.2714-1.5012,平均值为1.38099。每种指数在居群间的变化幅度很小,即各居群存在相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其na、ne、h、I和P分别为2、1.5186、0.3068、0.4657和87.94%,均比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略高,这与SRAP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RAP和ISSR能够清晰地区分开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表明不同居群间的鹧鸪茶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鹧鸪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弱,20个供试居群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将近27%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ISSR的Gst=0.2709,SRAP的Gst=2764)。鹧鸪茶居群的基因流为1.346(ISSR)与1.3092(SRAP),说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强,可以防止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基于Structure分析的20个鹧鸪茶居群的遗传结构图中各个颜色有所交织,也表明了各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抑制了鹧鸪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所以鹧鸪茶居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5)鹧鸪茶居群间的遗传结构按照生境类型分化,聚类分析图可明显的表现出该分化模式。在ISSR和SRAP聚类图中所有供试居群均按照它们各自的生境类型聚在一起(包括小溪两岸水源充足和腐殖土丰富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居群和生长于山坡上有大量光、水源相对稀缺的居群);Structure分析的结果也支持这种生境特化遗传聚类模式,K=2时,生长在小溪边居群的个体大多数分配到Cluster 1,生长于山坡上有大量光、水源相对稀缺居群的个体大多数分配到Cluster 2。(6)综合分析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SRA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均可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及居群遗传结构分析。Mantel检测表明,在居群水平上,这两种标记的分析结果均呈极显着的相关性,r=0.7891。由此可见,应用这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鹧鸪茶的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但ISSR能揭示更多的多态性,具有更强的分辨力。

马鑫,谭松林,邢虎成,廖少波[2](2017)在《苎麻实时定量PCR体系的建立》文中提出荧光定量PCR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但是RNA质量、反转录效率、扩增效率和内参基因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准确性。研究以3个苎麻品种为材料,采用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利用2个苎麻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的RNA可以满足RT-qPCR技术的要求,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都符合实验要求,actin基因可以作为内参进行苎麻相对定量分析研究。相对定量分析表明,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可以应用于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该研究为实时定量PCR在苎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陈杰[3](2017)在《苎麻纤维发育相关转录组测序及expansin家族功能分析》文中认为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是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开花植物。苎麻主要采用传统育种方法进行育种,由于种植面积大幅萎缩、科研人员不足以及研究基础薄弱等原因,其新品种的育种进程一直比较缓慢,需要尽快引入分子育种手段加快其育种进程。本研究对苎麻纤维发育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对expansin家族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进一步优化了苎麻不同样品总RNA提取技术,并使用该基于异硫氰酸胍作为主要裂解成分的提取技术,成功从苎麻不同部位茎皮材料分别提取得到高质量总RNA,以用于转录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分别使用黑杆前期苎麻不同部位茎皮材料代表韧皮纤维不同发育时期,连接不同接头之后使用罗氏454 FLX+平台进行混样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030057个reads,平均读长457 bp。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后,共得到58369条unigene,序列长度范围为90 bp到7641 bp,其中51025条(占87.42%)序列长度大于200 bp,8025条(占13.75%)序列长度大于1000 bp。最后,58369条unigene(13386条contig和44983条isotig)中有25071条unigene(7065条contig和18006条isotig)得到了有效的注释,共对应于6283条GO条目和3076条KO条目。通过对差异性表达基因、GO条目富集情况等分析表明茎皮上部样品在所有的样品中更为特殊,其所对应的苎麻纤维发育早期可能更容易受分子调控影响,从而影响苎麻纤维发育状况。在这之中,属于纤维素合酶基因家族的isotig0151477、isotig0691978、isotig0694325和isotig0715419,属于expansin基因家族的isotig1034523、isotig012516和isotig0205418,以及属于XTH基因家族的HRX1MBH01BLWDW9、isotig0061025、isotig0166322、isotig046608、isotig0977310和contig0490219在该样品相对于其余三个样品均为上调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苎麻茎皮上部样品中针对纤维发育的相关调控路径。2.使用同源序列克隆的方法,获得了五条苎麻expansin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对表达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本实验室的三个转录组测序信息,克隆得到的expansin基因扩充至16个(12个属于α-亚族,分别命名为BnEXPA1-BnEXPA12;4个属于β-亚族,命名为BnEXPB1-BnEXPB4),共有22条(其中6个expansin基因在基因组中均有两个序列相异的克隆,分别命名为-1和-2)全长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Y748166-KY748187)。序列分析表明,其外显子长度跨度较小(107 bp-485 bp)而内含子长度跨度较大(86 bp-1540 bp),cDNA全长分布为732 bp-831 bp,而DNA全长跨度为1040 bp-4259 bp。在随后对所克隆得到的expansin基因进行表达分析中,BnEXPA2、BnEXPA3、BnEXPA5和BnEXPA6在六个样品(茎尖、幼叶、成熟叶、茎皮上中下部)中的整体表达量和其它基因相比较高,BnEXPA12在这六个样品中表达量差异性最大,BnEXPA3、BnEXPA5、BnEXPA10和BnEXPB2在苎麻三季麻(头麻、二麻和三麻)不同时期(苗期、快速生长期、纤维成熟前期和后期)茎皮不同部位(苗期下部茎皮、快速生长期上部和下部茎皮、纤维成熟期上部、中部和下部茎皮)样品中的表达量和其它基因相比较高,BnEXPA11在上述所有样品以及三种胁迫处理(氯化钠、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表达量均极低。最后,BnEXPA1在不同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均显着上升,也是所有苎麻expansin基因中唯一一个在三种胁迫条件下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升的基因。与之相反,BnEXPA4、BnEXPA5、BnEXPA12、BnEXPB1和BnEXPB3在三种胁迫条件下其表达量均显着下降。这些在表达量研究过程中呈现一定表达规律的基因都可作为候选基因在后续实验中优先得到进一步的详细研究。综上,本项研究主要亮点如下:1.优化了苎麻RNA提取技术,并用于转录组测序中;2.转录组测序取样方法为苎麻中首创,与纤维发育状态对应;3.首次对苎麻茎皮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纤维发育分子机理;4.使用同源序列克隆方法得到五条苎麻expansin基因序列;5.整合多个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苎麻expansin家族基因克隆;6.得到一批可能参与苎麻抗逆以及纤维发育相关通路的expansin基因。以上结果既对苎麻纤维发育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也为后续苎麻基因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范式和平台数据。

马鑫[4](2017)在《苎麻花发育相关AP2/ERF类基因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苎麻是多年生的植物,目前苎麻的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产量,纤维品质,加工品质,抗逆性,饲用品质等方面,而开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8月份以后生长苎麻的产量与品质。根据现有的生长周期,苎麻的开花,不利于三麻时期的营养生长,三麻期大量的开花结实,会导致苎麻的纤维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想通过对不同品种苎麻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转录因子的表达,找到含AP2/ERF结构域与开花相关的转录因子,克隆出开花调控相关的基因,为后续苎麻开花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通过实验室前期的转录组数据,找到可信度比较高的七个转录因子,同时利用ExPASy,NCBI,Smart等生物信息学的网站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氨基酸翻译以及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搜索,对转录因子6896,18197,17478,15426N,15247n,9156,16687共七个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18197,17478,15247,6896,9156都含有AP2结构域,同时选取的七个转录因子,亲缘关系较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方向。(2)本研究以3个苎麻品种为材料,采用actin作为内参基因,利用2个苎麻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的RNA可以满足RT-qPCR技术的要求,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都符合实验要求,actin基因可以作为内参进行苎麻相对定量分析研究。相对定量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可以应用于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3)通过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苎麻黑皮蔸MS5,黑皮蔸MS9,大叶绿MS1,黄小叶,弯子苎麻,圆青5号,泸县青皮,梁平青麻,1313,1394共10个品种的非开花时期的7个可能基因的研究,发现在大部分苎麻品种中,转录因子9156,6896,17478,15426N,15247n和16687都有较明显的表达,其中9156,6896,17478含有AP2结构域。从部位来看,苎麻08品种雄花中9156,15247n,15426N,17478和09号品种的雌花部位的9156基因,表达量都较高,其中特别是9156非常显着,而苎麻08号是雌雄同株(GBN08),苎麻09号是全雌株(GBN09),都是从不育系的后代中选择而来,9156的高表达从某个方面证实可能与开花相关。(4)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出苎麻9156基因的CDS序列,其全长编码区为1302 bp,可以编码433个氨基酸,后续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9156蛋白的分子质量为47.05359 Kdu,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小,有利于后续的原核表达或模式植物研究,此蛋白的理论PI(等电点)为9.04,属于碱性蛋白质。

刘亚令,宋美玲,侯俊玲,刘春生,青梅,王文全[5](2017)在《药用甘草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引物筛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有效地确定甘草SSR-PCR反应体系,进一步筛选具有多态性的甘草SSR引物。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L16(45)结果建立了适合甘草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2.0μl 10×Buffer,Mg2+浓度为1.0 mmol/L,模板DNA浓度30 ng/20μl,d NTPs浓度为0.15 mmol/L,引物浓为0.3μ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0 U/20μl。利用优化体系对69对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共筛选出33对在4种药用甘草中均能有效扩增且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结论该研究为利用SSR标记对甘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指纹图谱构建和物种鉴定及野生资源保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保琦蓓,傅科杰,冯云,陈吉刚,任清庆,杨力生[6](2016)在《分子标记鉴定法鉴别3种麻类韧皮纤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开发了一种利用特异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进行分子标记的辅助方法,以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的韧皮纤维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收集的汉麻、苎麻、亚麻3种麻类植物的9个亚种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建库与筛选得到能用于鉴定3种麻类韧皮纤维种类的3组特异性PCR引物组。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试验验证证明设计的引物组能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韧皮纤维种类的定性鉴定;使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可获得高质量的麻类韧皮纤维DNA样品用于后续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董志雪[7](2016)在《不同生殖型悬铃叶苎麻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文中认为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性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雄花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赤霉素在无融合生殖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拟根据已收集的悬铃叶苎麻种质作为研究材料,首先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染色体倍性并分析生殖类型。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倍性的悬铃叶苎麻中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由此探讨赤霉素对花发育和无融合生殖的影响,为悬铃叶苎麻无融合生殖遗传基础的研究和分子机理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流式细胞术检测悬铃叶苎麻染色体倍性水平及生殖类型的研究表明:悬铃叶苎麻种子的最适细胞核解离液是Galbraith解离液,在悬铃叶苎麻中存在二倍体、三倍体以及四倍体;其中二倍体具有有性生殖和兼性无融合生殖两种类型,三倍体是专性无融合生殖,四倍体是兼性无融合生殖。研究首次检测到了四倍体的悬铃叶苎麻并确定了其生殖方式。在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中,本文首先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了悬铃叶苎麻叶片及花序的总RNA,并逆转录成c DNA。然后根据悬铃叶苎麻转录组的注释信息找到了19条与赤霉素代谢相关的Unigene(包括6个BtGA2ox基因、2个BtGA20ox基因、3个BtGA3ox基因、3个BtDELLA基因、3个BtGASA基因、2个Bt GID1基因)并依据它们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生殖型悬铃叶苎麻的叶和花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时期,与其它3种种质材料不同,无花悬铃叶苎麻植株中Bt GA2ox基因、BtDELLA基因高表达而BtGA20ox基因、Bt GA3ox基因、BtGID1基因相对低表达量使得活性赤霉素的量严重减少,由此可能导致了悬铃叶苎麻的矮化,花器官不分化。2.在无融合生殖植株的花序中,Bt GA2ox-1基因、BtGA3ox基因的表达量在花蕾I期开始明显升高,而且BtGID1-1基因的表达量也相应升高,表明GA合成的上升和信号传导的加强,从而促进无融合植株中二倍体孢子生殖的发育。3.在无融合生殖植株中,Bt GASA-2、BtGASA-3基因在花序中各个时期的相对表达量都较高,但在叶中各个时期的相对表达量都较低,而在有性生殖二倍体的叶和花序中Bt GASA基因在各个时期的相对表达量都较低。以上结果表明BtGASA-2、BtGASA-3基因很可能与无融合生殖的发育有关。

保琦蓓,尤建武,钱丹,任清庆,傅科杰[8](2016)在《PCR鉴定麻类纤维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以汉麻原麻韧皮纤维与汉麻纤维两组特殊样品为材料,比较了传统的CTAB法、试剂盒粗提法及磁珠纯化精提法DNA提取方法对提取此类样品的适宜性。结果表明,采用试剂盒粗提法可从汉麻原麻纤维中提取高品质的可用于下一步PCR检测的DNA样本,而麻类纤维的处理工艺对其DNA的影响很大,随着麻类纤维从原麻被加工为精干麻、纱线与织物的过程中,已很难提出高品质DNA样品,虽然存在一定量的DNA,但通过完整性检测发现这类DNA样品已无法满足下一步的PCR鉴定检测的要求。

董志雪,唐蜻,程超华,信鹏飞,高春生,李育君,臧巩固,赵立宁[9](2015)在《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文中认为悬铃叶苎麻(Boehmeria tricuspis(Hance)Makino)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较多的多酚、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这些次生代谢物质能够与基因组DNA结合从而影响其DNA的提取。本文以悬铃叶苎麻幼嫩叶片为试材,采用6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比较其提取效果,以期寻找到正确的、快速的、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的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仪、SSR-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方法检测不同方法提取的全基因组D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显示:采用方法 1(Tian Gen试剂盒)提取的溶液中含有杂质,DNA含量较少;方法 2(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含有较多杂质;方法 3(硅胶-CTAB法)和方法 4(酚抽提-CTAB法)没有提取到DNA;方法 5(高盐预先去杂-CTAB法)得到的基因组DNA溶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盐;方法 6(葡萄糖预先去杂-CTAB法)是唯一能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能够满足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分子实验对DNA的要求。本研究找到了一种通用、简单易行,成本低且安全的去除植物DNA提取过程中多糖等杂质的方法,为悬铃叶苎麻后续的其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平,夏东升,蔡亚君,曾庆福,王军[10](2014)在《多种方法提取苎麻组织基因组DNA的质量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的纤维成熟期韧皮组织、种子和根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SDS法和尿素法提取苎麻基因组DNA。3种DNA提取方法比较,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优于其他两种方法;3种试验材料比较,韧皮组织提取的DNA质量最好,其次是种子和根组织。种子提取的DNA浓度最高。设计梯度试验分析不同研磨时间对韧皮组织和种子总D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韧皮组织研磨4 min、种子研磨6 min提取的总DNA质量较好。

二、用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野生鹧鸪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鹧鸪茶的研究进展
        1.1.1 植物形态学特征
        1.1.2 鹧鸪茶的地理分布与生态分布
        1.1.3 功能成分分析及提取方法
        1.1.4 鹧鸪茶的利胆作用和毒性方面研究
        1.1.5 鹧鸪茶的抗氧化作用和保健作用
        1.1.6 鹧鸪茶的分子遗传研究
        1.1.7 鹧鸪茶开发加工现状
    1.2 鹧鸪茶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
        1.3.1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
        1.3.2 SRAP和ISSR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课题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鹧鸪茶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和检测
        2.2.2 鹧鸪茶SRAP-PCR实验程序
        2.2.3 鹧鸪茶ISSR-PCR实验程序
        2.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2.5 相关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
    3.2 鹧鸪茶种质资源SRAP分析
        3.2.1 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
        3.2.2 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鹧鸪茶ISSR结果与分析
        3.3.1 ISSR反应体系优化
        3.3.2 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ISSR和SRAP分子标记Mantel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DNA提取
    4.2 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
    4.3 鹧鸪茶居群遗传多样性
    4.4 种群遗传结构评价
    4.5 SRAP和ISSR分析结果的相关性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致谢

(2)苎麻实时定量PCR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RNA提取
    1.3 RNA纯度、产率和完整性检测
    1.4 反转录及real-time PCR体系的建立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提取率
    2.2 RNA的纯度和完整性
    2.3 实时定量PCR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
    2.4 实时定量PCR相对表达量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3)苎麻纤维发育相关转录组测序及expansin家族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苎麻
        1.1.1 苎麻纤维生产
        1.1.2 苎麻育种
        1.1.3 分子生物学手段在苎麻中的应用
    1.2 细胞壁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1.3 Expansin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苎麻纤维发育相关转录组测序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RNA提取方法优化
        2.2.2 苎麻纤维发育相关转录组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RNA提取方法优化
        2.3.2 苎麻纤维发育相关转录组分析
    2.4 讨论
        2.4.1 苎麻总RNA提取
        2.4.2 苎麻转录组样品制备
        2.4.3 与苎麻纤维发育相关的三个基因家族
        2.4.4 在苎麻茎皮上部样品中具有全上调表达特性基因的qRT-PCR结果
        2.4.5 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的其它数据
3 Expansin家族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基于同源序列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
        3.2.2 基于转录组测序信息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基于同源序列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
        3.3.2 基于转录组测序信息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
    3.4 讨论
        3.4.1 使用简并引物进行基因克隆
        3.4.2 使用UFW方法克隆侧翼序列
        3.4.3 苎麻expansin基因全长克隆
        3.4.4 对苎麻expansin家族基因进行表达分析
4 小结与展望
    4.1 苎麻分子生物学研究
    4.2 苎麻纤维发育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I 无意义注释结果unigene重新生成 15条注释说明(随机选取 10条unigene)
附录II 人工筛选更改前后unigene注释(随机选取40条unigene)
附录III 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具有差异表达特性基因详情
附录IV 转录组测序结果中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
附录V 拟南芥和水稻expansin家族氨基酸序列
附录VI 改进后的UFW操作步骤
附录VII 使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苎麻expansin家族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引物
附录VIII 苎麻expansin基因在三季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茎皮部位样品中的相对表达量
发表文章
致谢

(4)苎麻花发育相关AP2/ERF类基因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苎麻概述
    1.2 AP2/ERF转录因子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苎麻转录组来源的AP2/ER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ORF的分析
        2.2.2 AP2/ERF结构域分析
        2.2.3 转录因子聚类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苎麻荧光定量实时PCR体系建立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NA提取率
        3.2.2 RNA的纯度和完整性
        3.2.3 实时定量PCR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
        3.2.4 实时定量PCR相对表达量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4章 苎麻AP2/ERF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取材
        4.1.3 实验方法
    4.2 荧光定量PCR结果
        4.2.1 不同苎麻品种中骨,茎尖,皮,叶部位的表达
    4.3 讨论
第5章 苎麻花发育相关AP2/ERF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基因克隆
        5.2.2 苎麻9156基因序列
        5.2.3 苎麻9156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5.2.4 苎麻9156聚类分析
        5.2.5 苎麻9156蛋白的三维结构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
参考文献
缩写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生殖型悬铃叶苎麻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悬铃叶苎麻与无融合生殖研究概况
        1.1.1 悬铃叶苎麻的分布和特征
        1.1.2 无融合生殖概述
        1.1.3 悬铃叶苎麻的研究现状
    1.2 赤霉素简述
        1.2.1 赤霉素的发现
        1.2.2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2.3 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
        1.2.4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1.2.5 赤霉素与无融合生殖的联系
    1.3 流式细胞术简述
        1.3.1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
        1.3.2 流式细胞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3.4 流式细胞术分析植物的生殖类型
    1.4 基因的表达分析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悬铃叶苎麻的倍性分析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细胞核解离液的配制
        2.2.2 细胞核悬液的制备
        2.2.3 核DNA特异性染色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流式细胞仪检测拟南芥幼苗的结果
        2.3.2 流式细胞术筛选适合悬铃叶苎麻种子的细胞核解离液
        2.3.3 流式细胞术分析悬铃叶苎麻的生殖类型
    2.4 讨论
        2.4.1 流式细胞术的运用
        2.4.2 流式细胞术筛选适合悬铃叶苎麻种子的细胞核解离液
        2.4.3 悬铃叶苎麻倍性及生殖类型的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主要试剂及器材
        3.2.1 试验试剂
        3.2.2 实验器材
    3.3 试验方法
        3.3.1 悬铃叶苎麻叶片及花序总RNA的提取
        3.3.2 DNase I消化处理提取的总RNA
        3.3.3 RNA反转录合成第一条c DNA
        3.3.4 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引物设计
        3.3.5 基因表达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总RNA提取的结果
        3.4.2 不同生长发育期叶中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3.4.3 不同发育期花序中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3.5 讨论
        3.5.1 无花突变株的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3.5.2 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在叶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3.5.3 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在花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3.5.4 GA代谢关键基因在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PCR鉴定麻类纤维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提取试验方法
    1.3 提取结果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提取方法下DNA产量、浓度与完整性
    2.2 提取DNA的PCR鉴定检测
3 结论

(9)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材料
    1. 2主要仪器和提取试剂
    1. 3试验方法
        1. 3. 1方法1( Tian Gen试剂盒)
        1. 3. 2方法2( 常规CTAB法)
        1. 3. 3方法3( 硅胶- CTAB法)
        1. 3. 4方法4( 酚抽提- CTAB法)
        1. 3. 5方法5( 高盐预先去杂- CTAB法)
        1. 3. 6方法6( 葡萄糖预先去杂- CTAB法)
        1. 3. 7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 2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2. 3 PCR扩增
    2. 4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检测
3讨论

(10)多种方法提取苎麻组织基因组DNA的质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配方
        1.2.1 CTAB提取液
        1.2.2 SDS提取液
        1.2.3 尿素提取液
    1.3 苎麻DNA的提取
        1.3.1 试验设计方案
        1.3.2 CTAB法
        1.3.3 SDS法
        1.3.4 尿素法
    1.4 不同研磨时间对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1.5 提取DNA的质量检测
        1.5.1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1.5.2 紫外分光光度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对苎麻组织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2.2 不同研磨时间对组织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四、用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野生鹧鸪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研究[D]. 严武平. 海南大学, 2018(08)
  • [2]苎麻实时定量PCR体系的建立[J]. 马鑫,谭松林,邢虎成,廖少波. 中国麻业科学, 2017(03)
  • [3]苎麻纤维发育相关转录组测序及expansin家族功能分析[D]. 陈杰. 华中农业大学, 2017(12)
  • [4]苎麻花发育相关AP2/ERF类基因的初步研究[D]. 马鑫.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5]药用甘草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引物筛选[J]. 刘亚令,宋美玲,侯俊玲,刘春生,青梅,王文全.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3)
  • [6]分子标记鉴定法鉴别3种麻类韧皮纤维的研究[J]. 保琦蓓,傅科杰,冯云,陈吉刚,任清庆,杨力生. 针织工业, 2016(05)
  • [7]不同生殖型悬铃叶苎麻赤霉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D]. 董志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2)
  • [8]PCR鉴定麻类纤维基因组DNA提取方法[J]. 保琦蓓,尤建武,钱丹,任清庆,傅科杰.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6(01)
  • [9]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J]. 董志雪,唐蜻,程超华,信鹏飞,高春生,李育君,臧巩固,赵立宁. 中国麻业科学, 2015(05)
  • [10]多种方法提取苎麻组织基因组DNA的质量比较[J]. 张平,夏东升,蔡亚君,曾庆福,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1)

标签:;  ;  ;  ;  ;  

CTAB法提取苎麻总DNA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