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担保贷款:中国与西方的比较研究

抵押担保贷款:中国与西方的比较研究

一、抵押担保贷款:中西方比较研究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丽群[1](2021)在《农业信用担保制度有效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宁夏西吉县和江苏阜宁县农户为例》文中认为

周俊银[2](2020)在《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许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应用,大量中小微企业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出来。然而,传统商业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高、手续复杂,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因“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而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导致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需求,传统金融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各大银行纷纷谋求转型发展,以求能够适应新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传统银行转型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持续拓展的背景下,社区银行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我国各地迅速推进。当然在现阶段我国社区银行还处于初级发展,各家银行设立的社区银行,大多是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建立并运行的,还不太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实际上,我国的社区银行在经过早期的遍地开花,野蛮生长后,逐渐凋零,许多银行采取了逐步关闭社区银行的做法。B银行N分行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的社区银行,发展的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如何走出困境?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影响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社区银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增多的背景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是当前应当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比较国内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取其精华,分析影响社区银行的内外部因素,并聚焦B银行N分行,分析B银行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B银行社区银行(N分行)的发展策略,即找准目标市场,选址多样化;明确市场定位,打造特色社区支行;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金融生态圈等。

时晶[3](2020)在《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农业人口较多,农村经济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同时关乎社会大局的稳定。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脚步加快,经济飞速发展,但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障碍之一——农村和农民生产经营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农民投融资、贷款难等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增收,放缓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调查表明,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有效的抵押品是造成农户“抵押难”、“贷款难”重要原因之一。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消解贷款难瓶颈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优化合理配资农业资源,对农村、农业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此,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就是一项重要、可操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农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入手,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推广慢”“推广难”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抽选了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六个县开展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卷调查,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农户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继续耕种意愿、土地面积、贷款资金帮助和政策满意程度均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着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农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虽然强烈,但政策存在缺憾,农户也由于贷款手续麻烦、成本过高等因素而不愿贷款。基于这些结论,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期望促进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

马池春[4](2020)在《秩序再造:资本下乡的实践图景 ——以育村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资本下乡日趋活跃和频繁,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潜在推动着乡村社会的秩序变革。当前,围绕资本下乡议题学界争论不断,既有资本下乡的坚定支持者,也有资本下乡的强烈反对者,争论双方的核心关切是资本下乡究竟促进还是损害农民利益?本文以粤东北地区的育村为研究个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采用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等理论分析框架,详细考察了资本下乡在个案村的具体实践过程。资本下乡中的村庄秩序形态变革是本研究所关注的核心内容。资本下乡能否促进农民利益根本上取决于多元主体间利益秩序均衡与否,关键在于资本下乡良性机制的建构。而资本下乡良性机制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下乡中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的过程,是农民利益发展与利益保护的均衡过程,也是村庄秩序再造和乡村社会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研究聚焦资本下乡中的政府、企业与农民,深入分析资本下乡中的利益主体行为,全景展现资本下乡中村庄秩序再造的过程及其结果,并试图揭示资本下乡良性机制建构的内在逻辑机理。本文主要由导论、正文、结论与讨论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回答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并进行简要评述,介绍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案例概况及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正文部分共由五个章节构成,围绕资本下乡中的政府、企业与农民,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脉络,论述和呈现资本下乡对村庄秩序的再造过程和结果,揭示和分析村庄秩序再造的逻辑进路、治理效应及其限度。第一章主要从政府、企业和村集体三个层面分析资本下乡中的利益主体行为逻辑,研究认为政府的治理逻辑、村庄的发展逻辑与企业的生存逻辑具有内在契合性,推动了资本下乡中利益主体行动路径的适应性耦合,实现了乡村关系、政企关系和村企关系的再造,形塑了资本下乡中的动态“三角平衡”格局。第二章主要呈现资本下乡中政府和企业对村治精英的双重吸纳过程,分析认为村治精英在资本下乡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加速了资本下乡中利益主体间的信任建构进程。企业的“需求—回应”机制和政府的体制压力传导是资本下乡中精英吸纳的主要动力来源。资本下乡中政府与企业对村治精英的双重吸纳实现了对村治精英的再造,引致村治精英“政治化”。第三章主要展现资本下乡中企业主导的现代规则与乡土规则的碰撞过程,分析认为资本下乡为重塑和再造乡村社会的规则体系提供了契机。资本下乡中乡村社会基于共同需要具有规则再造的内在动力,而政府的强制性矫正则为乡土规则再造提供了外部辅助。同时,资本下乡中企业理性与农民理性的耦合过程也内涵着企业对乡土规则的再造。第四章主要分析资本下乡中农民再组织化的动因,呈现农民再组织化过程。资本下乡中企业基于生产成本控制需要,具有吸纳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而企业基于交易成本控制需要,则将分散化的农民参与推向了再组织化。研究认为资本下乡中的农民再组织化有助于乡村社会自主性“集体”建构。农民再组织化搭建了农民组织化利益表达新秩序,重塑了农村政治经济格局,拓展了乡村精英成长空间,推动了村社集体再造。第五章主要分析资本下乡中村庄秩序再造的逻辑进路、治理效应及其限度。研究认为资本下乡中村庄秩序再造遵循内在多重逻辑进路,具有积极治理效应,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助推作用。同时,现代性与地方性知识的潜在冲突、政企关系诱变、间接信任背景下的松散型村企关系使得资本下乡中的村庄秩序再造有其限度。基于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围绕如何建构和完善资本下乡良性机制,推动资本下乡秩序均衡,促进农民利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资本下乡中利益主体间的信任建构是基础;新型政企关系是资本下乡可持续的保障;有效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是稳定村企关系的关键;村治精英是资本下乡中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打造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是资本下乡进程中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方向。

包晶艳[5](2020)在《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个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一般组织而言相对较低,因此增加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同时,当下银行内部管理和社会外部诚信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个人信贷的风险程度。基于以上原因,在银行开展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以及个人贷款不信任案件出现多发频发,都说明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缺陷,要求银行应该考虑加强个人贷款风险管理。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类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在个人信贷业务方面也存在较大风险。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形势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探索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持续增强自身安全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内外银行业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六个方面对浦发银行青岛分行风险防控改进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分析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基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个人贷款业务防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随后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评估结果,提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

张迁[6](2020)在《什邡农商银行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用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使得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赖以生存的可耕种土地不断减少,对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既无法享受普通农民应有的优惠政策与补贴,又无法很好的享受城市公共资源。虽然在这过程中失地农民能得到一笔补偿费,但对这笔补偿款大部分失地农民没有有效的整合利用,多数失地农民在“坐吃山空”,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在如何使失地农民响应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保障自身的正常生活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农商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从金融供给的层面给予失地农民一定的帮助。本文将什邡农商银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同时,将政府与什邡农商银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现有的失地农民金融供给体系当中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理强[7](2019)在《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集团作为我国一种重要且广泛存在的企业组织形态,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发生的资本配置行为便形成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魏明海和万良勇,2006)。目前,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已经认同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王化成等,2011),部分学者还进一步发现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同时,鲜有文献给出关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的直接机制检验。正如王化成等(2011)指出,内部资本市场本身并不能直接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起作用的应该是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和机理,例如关联交易、资金调拨、相互担保等。因此,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和创新的直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我国独特的集团财务公司制度为分析上述机制影响提供了一个视角。一方面,集团财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平台(王化成等,2011);另一方面,我国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上市公司关联资金交易的披露,使得本文能够清晰地划分集团财务公司对成员上市公司的影响方式,并为本文分析集团财务公司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创新的影响提供一个可能。同时,作为我国特殊的制度安排,我国学者关于集团财务公司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开始。其中,吴秋生和黄贤环(2016、2017b)证明了集团财务公司同其他内部资本市场一样,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王超恩等(2016)证明了高效率的集团财务公司能够缓解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不足,未考虑两者之间是否实质性地发生金融关联。对于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上市公司,主要的关联资金交易是存款和信贷。鉴于关联存款交易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窦欢和陆正飞,2016、2017),以及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在缓解成员单位资金压力方面的作用(陈志敏,2013)。因此,本文进一步区分存款和信贷业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信贷交易为切入点,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集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平台,其对成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融资成本有何影响?(2)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能够为成员上市公司的借款带来便利性和低成本性,缓解融资约束,那么,是否会影响企业创新?在制度分析、文献梳理、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在手工收集集团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关联关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公司固定效应、分组变量、平行趋势、动态分析、首次信贷分析、倾向得分配对分析、多样本分析(全样本和仅有集团财务公司信贷的样本)等在内的检验。研究发现:(1)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提高了成员上市公司借款的便捷性,表现为短期信用借款规模的扩大;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降低了成员上市公司借款融资成本。由于借款的便捷性和低成本,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使得成员上市公司的借款总额扩大,其中,主要是短期借款;从现金流视角,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提高企业借款现金流入,并减少企业对发行债券的现金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是互补作用,共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扩大;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贷交易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表现为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减弱、信贷紧缩环境下的融资促进、资本结构偏离下的融资调整。(2)由于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的便捷性和低成本,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交易促进了成员上市公司的实质性创新,体现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多。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流动负债的增加是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影响企业创新的部分中介。进一步分析发现,集团财务公司信贷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表现为在融资约束高的行业、信贷紧缩时期、以及期初目标资本结构大于实际资本结构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着。最后,通过对企业专利授权的分析表明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促进了企业有效的创新产出。本文可能的主要研究贡献包括:(l)在研究问题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集团财务公司信贷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借款成本、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现有文献提供了直接的实证依据。(2)在度量指标方面,本文对比以往研究的指标发现,集团财务公司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是否发生关联信贷交易,而非是发生其他关联交易或具备集团财务公司,进一步明确了集团财务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影响的运作方式。除此之外,本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上与已有研究也有所区别。最后,本文也存在研究局限,例如由于数据不足,未能分析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咨询等方式间接帮助上市公司融资的金额情况;未能计算并判断每家集团财务公司运行效率和效果的高低,并进行对比等。上述的局限和不足都是本文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湛栩鶠[8](2019)在《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土地储备是指为了增强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统一规范土地出让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划、城乡规划的落实,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土地储备机构对依法取得的土地进行统一前期开发、熟化平整后,将开发成熟的土地控制、储存、管理以备对外供应的行为。土地储备中的征收补偿、拆迁安置补偿、前期开发整理、多通一平等工作有着大量的资金需求,充裕的资金是土地储备活动得以顺利运转的基础,因此土地储备融资活动在土地储备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自2001年土地储备制度在全国各地推广建立以来,实践中运用过的土储融资方式有财政拨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经营收入、银行贷款、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托计划等,这些融资手段为土地储备筹得大量资金,大大缓解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压力,保证土地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功运行。然而,由于缺乏较高强制性、统一性、效力性、稳定性、普遍性的法律位阶级别的规范性文件的约束规制,我国土地储备融资各地实践操作的弹性空间较大,任意性较强,存在以下问题:各地立法政策标准不统一、融资手段与流程触犯现行法律规定、现行制度规定存在较大缺陷不足、政府行为朝令暮改、法律文件规定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果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规范合法的的土储融资方式的进一步推广运用,不利于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活动的统一开展。本文介绍了各地土储融资实践的具体方式,归纳了不同土储融资方式的违反现行相关民商事法律与中央政策的理由;分析了我国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实践的四种模式的利弊,提炼了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活动的主要法律缺陷。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与对策,即根据法理逻辑与民商事法律原则为前提,界定储备土地的权利属性,奠定土地储备对外融资的物权法律基础;以中央出台的有关土储融资规范性文件为指引,强化、完善现有的土储融资方式;以批判吸收的态度承认实践中各地探索的新型土储融资方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扬长期短的思维吸纳各地土储融资实践的合法、有益、实操性较强的部分,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制度体系;待条件成熟,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可以上升国务院行政法规级别以上立法,形成融合、规范、稳定、普遍的土地储备融资法律法规,统一规制我国各地方政府的土储融资行为,增强土地储备对外融资的强制约束力,促进土地储备融资多元化,扩大土地储备融资规模。

汤磊[9](2019)在《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认为中小型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存在问题会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停滞,所以我们应重点关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市场体制改革存在的融资问题,而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就商业银行贷款,因此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给中小企业提供足够资金支持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有感于此,笔者想从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长沙分行的层面来探讨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本篇论文中通过对邮储银行长沙分行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信贷服务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层次的解析;然后依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对原有的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加以改进,希望能够利用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体系的方法来改进与完善银行在进行信贷服务时所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最后对改进后的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建立起系统体系并不会导致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减少,相反一旦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消除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缓解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将大大提高银行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的信贷关系的进展程度,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对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与重构是商业银行降低运行风险的必由之路。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建立管理体系,能够缓解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服务时所存在的风险预防,降低银行可能遭受的资产损失,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从银行层面的融资渠道,同时帮助银行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同时也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并拓宽与扩大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有利于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运作。本文的研究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层面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但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影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体系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予以推广。

徐锦熹[10](2018)在《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这一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中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在艺术金融发展进程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加以分析,以求为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以及全球艺术金融的融合交流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成果。综上,本文的研究首先在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架构与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对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同时对艺术金融与艺术产业、金融产业的关系,以及产业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艺术金融特征分析等研究范围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比较研究方法的特征要素以及中西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本文的正文部分首先通过对中西方艺术金融视角下的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中西方艺术金融的发展主体构成,以及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历史路径研究,分析了中西方艺术金融历史路径下的发展体系特征。其次,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支撑体系的差异化研究,分别对艺术基金、艺术银行、艺术保险、艺术证券,以及“平台+互联网”下的艺术金融模式等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创新动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后,本文基于发展动力分析所得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艺术金融不同主体的案例比较研究,以运营机制为基础,以图表对比为依据,分析了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差异化运营特征。最后,有关中西方艺术金融的管理体制比较研究部分,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艺术金融的财政、税收支持等外部政策性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了现阶段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对西方以往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总结,以求从经验差异中寻求未来发展启示。

二、抵押担保贷款:中西方比较研究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抵押担保贷款:中西方比较研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2)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金融发展理论
        1.2.2 社区银行发展模式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银行发展的三大趋势
        2.1.1 市场化
        2.1.2 多元化
        2.1.3 国际化
    2.2 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
        2.2.1 社区银行的内涵界定
        2.2.2 社区银行的主要特点
        2.2.3 社区银行的典型模式
    2.3 社区银行的相关理论
        2.3.1 金融共生理论
        2.3.2 普惠金融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1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1.1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1.2 美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2 德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2.1 德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2.2 德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3 孟加拉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3.1 孟加拉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3.2 孟加拉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4 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4.1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4.2 中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5 国内外社区银行的经验启示
        3.5.1 国外社区银行的经验启示
        3.5.2 我国社区银行的经验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环境分析
    4.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宏观环境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竞争环境
        4.2.1 同业竞争分析
        4.2.2 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分析
        4.2.3 替代品的竞争分析
        4.2.4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内部环境分析
        4.3.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人力分析
        4.3.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财力分析
        4.3.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物力分析
    4.4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SWOT分析
        4.4.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优势分析
        4.4.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劣势分析
        4.4.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机会分析
        4.4.4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威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发展策略
    5.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的总体目标
    5.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的具体策略
        5.2.1 找准目标市场,确定选址多样化
        5.2.2 明确市场定位,打造特色社区银行
        5.2.3 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金融生态圈
        5.2.4 充分融入社区,完善客户关系
        5.2.5 推出特色产品,完善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业务体系
        5.2.6 精准服务,制定B银行社区银行专属的考核体系
        5.2.7 关注老年市场,发展老年金融
    5.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的保障措施
        5.3.1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
        5.3.2 强化风险意识,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进一步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户土地经营权
        2.1.2 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2.1.3 农户借贷意愿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地租地价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第三章 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概况
    3.1 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
    3.2 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政策
    3.3 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问题
        3.3.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制度不完善
        3.3.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存在金融风险
        3.3.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3.3.4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功能不完善
        3.3.5 市场化服务机构暂时缺位
第四章 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参与意愿及认知分析
    4.1 样本分布及基本信息统计
        4.1.1 农户基本情况
        4.1.2 不同地区农户家庭耕地及收入情况
    4.2 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认知及参与意愿
        4.2.1 不同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用途和途径
        4.2.2 农户土地耕种意愿及土地流转情况
        4.2.3 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了解程度及参与贷款意愿情况
第五章 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3 实证分析结果
        5.3.1 户主年龄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5.3.2 户主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
        5.3.3 土地面积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5.3.4 农户继续耕种的意愿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
        5.3.5 贷款资金对家庭帮助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5.3.6 农户对抵押贷款政策的满意程度对参与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
        5.3.7 户主性别、家庭人口、土地种植类型、收入水平、借款用途、借款来源、土地是否已经流转、贷款方式等8个指标对农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未体现出显着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提升认识
        6.2.2 创新完善土地流转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6.2.3 修订完善农地抵押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立法和地方规范文件双管齐下
        6.2.4 逐渐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土地社会保障金制度
        6.2.5 科学评估农地流转价格,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4)秩序再造:资本下乡的实践图景 ——以育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资本下乡研究综述
        (二)乡村治理研究综述
        (三)政企关系研究综述
        (四)村企关系研究综述
        (五)农民组织化研究综述
        (六)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三、关键词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案例概况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案例概况
    五、分析框架与结构安排
        (一)论文分析框架
        (二)论文结构安排
    六、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利益主体行为逻辑及其关系再造
    1.1 引资入村:政府的治理逻辑
        1.1.1 以资引资:国家资源下乡的策略
        1.1.2 政府入股:政治资源的隐性配置
        1.1.3 政府的市场观与市场化中的政府
    1.2 乡村争资:村治逻辑转换与权力内嵌
        1.2.1 产业振兴:村集体的富民兴村策略
        1.2.2 社会资本获取:工商资本的政治表达
        1.2.3 竞争捷径:主动谋求政府支持
    1.3 选村投资:政府干预下的资本下乡
        1.3.1 情感偏好:资本下乡中的政府意志
        1.3.2 企业配合:寻求政策倾斜与扶持
        1.3.3 村企共谋:强化获取政府资源的能力
    1.4 资本下乡中的利益主体关系再造
        1.4.1 企业参与下的乡村关系再造
        1.4.2 村庄参与下的政企关系再造
        1.4.3 政府参与下的村企关系再造
        1.4.4 资本下乡中的动态“三角平衡”格局
    1.5 小结
第二章 村治精英吸纳与乡村精英再造
    2.1 经济精英主导下的村庄治理
        2.1.1 做企业家:从“草根”到经济能人
        2.1.2 张榜竞选:从经济能人到村治精英
        2.1.3 精英的困局:村庄治理内生性缺失
    2.2 资本下乡中企业对村治精英的吸纳
        2.2.1 情感俘获:私人关系的公共性拓展
        2.2.2 需求对接:对村治精英破局构想的回应
        2.2.3 信任建构:企业股权结构的社会效应
    2.3 资本下乡中政府对村治精英的吸纳
        2.3.1 先建后补:政府对村治精英的承诺
        2.3.2 垫资建厂:村治精英对政府承诺的回应
        2.3.3 褒奖与荣誉:政府对村治精英的反馈
    2.4 精英吸纳的动力来源及其再造结果
        2.4.1 可信承诺:企业的政治关联效应
        2.4.2 “三强四带”:政党能力建设机制
        2.4.3 “联乡兴村”:政府权力下沉机制
        2.4.4 再造结果:村治精英“政治化”
    2.5 小结
第三章 现代规则下乡与乡土规则再造
    3.1 资本下乡中的现代规则下乡
        3.1.1 股份合作:企业的利益联结策略
        3.1.2 市场排斥:村集体反对股份合作制
        3.1.3 按价收租:村集体的确定性追求
    3.2 乡土规则运行下的秩序冲突
        3.2.1 宗族认同:乡土规则的生成机理
        3.2.2 规则碰撞:产权与收益单位的分合
        3.2.3 祖宗与神明:分配失序下的暴力抗争
        3.2.4 资本逃离:地方性知识的挤压
    3.3 政府参与下的乡土规则再造
        3.3.1 寻找土地:选定新址与产权重构
        3.3.2 利益均沾:秩序建构的均衡过程
        3.3.3 程序再造:权力渗透与强制性矫正
        3.3.4 资本回流:乡土规则再造的效应
    3.4 企业参与下的乡土规则再造
        3.4.1 拒绝签约:农民的理性选择策略
        3.4.2 寻找中间人:企业的行动逻辑
        3.4.3 推举代理人:农民的行动逻辑
    3.5 小结
第四章 农民再组织化与村社集体再造
    4.1 农民再组织化:企业的治理逻辑
        4.1.1 企业成本控制:农民再组织化缘起
        4.1.2 向政府说好话:重新俘获中间人
        4.1.3 为政府造亮点:寻求政府支持
    4.2 “四社协同”:农民再组织化的过程
        4.2.1 劳务合作社:闲散劳动力组织化
        4.2.2 产业合作社:产业过程组织化
        4.2.3 资金合作社:农民分散资金集聚化
        4.2.4 土地合作社:土地碎片化及其整合
    4.3 组织化利益表达:农民的集体行动
        4.3.1 表达梯度:从中间人到代理人
        4.3.2 理性抗争:利益再表达的过程
        4.3.3 “新中间人”的诞生:政府
    4.4 集体再造:农民再组织化的效应分析
        4.4.1 权力渗透:经济过程中的政治表达
        4.4.2 政经分离:农村政治经济格局重塑
        4.4.3 精英塑造:农民的“新代理人”
    4.5 小结
第五章 秩序再造的逻辑进路、治理效应及其限度
    5.1 村庄秩序再造的逻辑进路
        5.1.1 利益主体关系:从失衡到均衡
        5.1.2 制度建设:从碎片化到体系化
        5.1.3 组织建设:从失序到有序
        5.1.4 农民能力建设:从单一到全面
        5.1.5 农民认知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
    5.2 村庄秩序再造下的乡村治理
        5.2.1 秩序再造下的乡村治理体系
        5.2.2 秩序再造下的乡村治理能力
        5.2.3 资本下乡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5.3 资本下乡中村庄秩序再造的限度
        5.3.1 现代性与地方性知识的碰撞冲突
        5.3.2 政企关系的诱变及其风险
        5.3.3 间接信任背景下的松散型村企关系
    5.4 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一)资本下乡中利益主体间信任建构是基础
        (二)村治精英是资本下乡的主要桥梁和纽带
        (三)新型政企关系是资本下乡可持续性的保障
        (四)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稳定村企关系的关键
        (五)资本下乡中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是根本
    二、进一步讨论
        (一)如何完善资本下乡中的企业治理
        (二)如何构筑更为合理的利益增长分享机制
        (三)如何实现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现代性转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风险管理理论
3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简介
    3.2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现状
    3.3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分析
4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
    4.1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框架
    4.2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
    4.3 研究结果分析
5 浦发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改进对策
    5.1 总体思路和原则
    5.2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改进对策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所存在风险的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什邡农商银行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框架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点
2.理论基础与农商行的公共属性
    2.1 相关概念
        2.1.1 失地农民
        2.1.2 金融支持
    2.2 相关理论
        2.2.1 普惠金融理论
        2.2.2 平等的公共服务理论
        2.2.3 金融扶贫理论
        2.2.4 可持续生计理论
    2.3 农商行的公共属性
        2.3.1 农商行的发展历程
        2.3.2 农商行的合作性质与政策性功能
        2.3.3 新时期农商行的责任与使命
3.什邡失地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3.1 什邡市失地农民再就业压力大,创业资金有需求
        3.1.1 什邡市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分析
        3.1.2 调查对象中创业需求及资金需求情况
    3.2 什邡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资金去向与理财投资需求
        3.2.1 银行存款比例较大,理财有需求
        3.2.2 消费信贷有需求
        3.2.3 私人借贷活动频繁
        3.2.4 投资需求
        3.2.5 其他
4.什邡农商银行对失地农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什邡农商银行为失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贷款难、贷款额度小
        4.1.2 对失地农民贷款利率缺乏优惠政策
        4.1.3 缺乏创新产品
    4.2 原因分析
        4.2.1 失地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4.2.3 失地农民金融服务配套措施没有跟上
5.优化什邡农商银行对失地农民金融服务对策
    5.1 进一步增强什邡农商银行公共服务意识
    5.2 完善信贷服务机制
    5.3 积极拓展中间业务途径
    5.4 加强与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的联合和协同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介绍
        (一) 内部资本市场
        (二)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
        (三) 债务融资
        (四) 企业创新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贡献
        (一) 理论意义与贡献
        (二) 实践意义与贡献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制度背景分析
    一、我国集团财务公司制度分析
        (一)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发展历程
        (二)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分析
        (三)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的特色模式分析
        (四)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与成员上市公司关联关系分析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环境分析
        (一)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现状
        (二) 上市公司的金融机构借款现状
        (三) 银行信贷的数量与利率管制
        (四) 货币政策与企业信贷融资环境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回顾
    一、理论基础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交易费用理论
        (三) 其他相关理论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
        (二) 集团财务公司研究
第四章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与企业债务融资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 文献回顾与述评
        (二) 假设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二) 变量选择
        (三) 实证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四) 内生性问题讨论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相关性与单变量分组检验
        (三) 多元回归分析
        (四) 内生性问题
        (五) 其他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一) 内外部融资分析
        (二) 企业融资约束分析
        (三) 信贷环境的影响
        (四) 资本结构偏离与企业融资分析
        (五) 稳健性检验
    六、小结
第五章 集团财务公司信贷与企业创新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二) 主要变量选择与定义
        (三) 实证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四) 内生性问题讨论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二) 单变量分组检验
        (三) 多元回归分析
        (四) 其他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一) 信贷增量与企业创新
        (二) 考虑融资约束
        (三) 考虑信贷环境
        (四) 资本结构偏离的影响
        (五) 有效创新数的分析
        (六) 稳健性检验
    六、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政策启示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 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8)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创新与不足
        1.2.1 文献综述
        1.2.2 创新与不足
        1.2.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2.2.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内容
    2.1 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2.2 储备土地的权利性质
第三章 土地储备的资金需求与前期开发
    3.1 土地储备的资金用途
    3.2 储备土地传统一级开发模式
        3.2.1 政府垄断模式
        3.2.2 市场运作模式
        3.2.3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合作开发模式
    3.3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
        3.3.1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
        3.3.2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土地储备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与法律制度变迁
    4.1 实践中土地储备的具体融资方式
        4.1.1 财政拨款
        4.1.2 银行贷款
        4.1.3 土地经营收入
        4.1.4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4.1.5 PPP融资模式
        4.1.5.1 BT模式
        4.1.5.2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4.1.5.3 重庆土储的股权合作模式
        4.1.5.4 “轨道+土地”模式
        4.1.5.5 土地收益补偿模式
        4.1.6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模式
        4.1.6.1 土地开发资金信托
        4.1.6.2 土地储备资金信托
    4.2 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制度变迁与未来发展方向
        4.2.1 我国土储融资的法律制度变迁
        4.2.2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 现行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5.1 土地储备融资实践操作问题
        5.1.1 各地土储融资实践不一致,违反法律规定或触犯规章政策红线
        5.1.2 土储前期开发收益分配的各地实践不一致,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5.1.3 靠不断征地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的问题,引发多重隐患
    5.2 土地储备融资制度现有规定的缺陷
        5.2.1 储备土地权利性质不明,对外融资缺乏物权法律基础
        5.2.2 法律规章规定的土储融资渠道单一,难以弥补土储项目资金缺口
        5.2.3 土储融资监管的法律约束缺位,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5.2.4 缺乏统一规范、较高效力的土储融资的法律文件,各地土储融资规定混乱不一
        5.2.5 土地储备融资的中央、地方政策缺乏稳定性、连贯性,打击社会资本积极性
第六章 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6.1 完善现有土储融资模式,强化现有土储融资功能
        6.1.1 完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融资制度
        6.1.2 采用土地出让溢价分成收益分配模式,加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吸引力
    6.2 完善土储融资现有法律政策的规定,填补土储融资规范内容的不足
        6.2.1 立法明确储备土地权属性质,奠定土储融资的法律基础
        6.2.2 立法加强土地储备融资监管,规范土地储备融资流程
    6.3 推广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方式,拓展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6.3.1 采用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方式的必要性
        6.3.1.1 设立土储PPP项目公司的必要性
        6.3.1.2 采用金融资产担保融资的必要性
        6.3.2 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的具体方式
        6.3.2.1 土地储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3.2.2 土地储备PPP项目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6.4 土地储备融资制度上升立法,提高土地储备融资制度的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现状
    2.1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概况
        2.1.1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简介
        2.1.2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2.1.3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2.2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中小企业贷前调查体系存在的问题
        2.2.2 中小企业贷中审查体系存在的问题
        2.2.3 中小企业贷后监控检查体系存在的问题
    2.3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3.1 内部原因分析
        2.3.2 外部原因分析
第3章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
    3.1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的目标与思路
        3.1.1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改进的目标
        3.1.2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思路
    3.2 中小企业贷款贷前调查体系改进设计
        3.2.1 中小企业贷款准入情况分析
        3.2.2 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3.2.3 创新中小企业信贷评级体系
    3.3 中小企业贷款贷中审查体系改进设计
        3.3.1 改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授信方案
        3.3.2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方式
        3.3.3 准确评估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品的变现值
        3.3.4 标准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
        3.3.5 扎实审查中小企业贷款用途
    3.4 中小企业贷款贷后监控管理和检查体系改进设计
        3.4.1 日常管理和专项监测检查
        3.4.2 专项隔期检查
        3.4.3 贷款发放监督
        3.4.4 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3.4.5 加强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建设
第4章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及预期效果
    4.1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施
        4.1.1 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4.1.2 充实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4.1.3 营造成熟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4.2 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预期效果
        4.2.1 实现经营目标更为稳健
        4.2.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更为标准化和高效化
        4.2.3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更为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架构与创新点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阐释
    五、研究范围及相关问题说明
    六、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历史路径下的发展体系研究
    第一节 艺术金融视角下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带动艺术金融领域创新
        二、西方艺术品市场繁荣促使艺术品财富管理备受关注
    第二节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下的发展主体构成
        一、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体系的构建
        二、主要发达国家(地区)艺术金融发展体系的演变
    第三节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历史路径研究
        一、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基金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以民间艺术租赁业务为依托的中国艺术银行发展历史
        三、以私人银行业务为基础的中国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发展脉络
        四、以传统财险公司为核心的中国艺术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以文交所为主要载体的中国艺术产业证券化发展探索
        六、国内“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发展创新路径
    第四节 西方艺术金融发展路径的差异化分析
        一、欧美主要国家艺术基金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西方艺术银行以及银行机构艺术金融发展历史
        三、以安盛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保险服务的发展进程
        四、欧美主要国家艺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溯源
        五、美国“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创新轨迹
    第五节 不同历史路径下的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
        一、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构成的相似性特征
        二、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构成的差异化表现
        三、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运营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
    第一节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多元化支撑体系分析
        一、政府财政支持体系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主要支撑
        二、艺术品融资担保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次要支撑
        三、企业资本上市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艺术品市场指数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指明未来趋势
        五、艺术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第二节 西方艺术金融支撑体系的差异化分析
        一、以市场化导向为主的美国艺术金融发展现状
        二、以财政和税收扶持为主的英国艺术金融发展导向
        三、以“文化例外”原则为基础的法国艺术金融管理模式
        四、UCC、SBA为美国艺术金融抵押贷款筑牢制度保障
        五、市场指数分析为西方艺术金融价值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第三节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支撑体系比较
        一、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支撑体系的相似特征
        二、中西方艺术金融支撑体系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表现
第三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动力的差异化研究
    第一节 中西方艺术基金发展的动力机制区别
        一、中西方艺术类基金的组成类别异同
        二、中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架构与运作流程
        三、中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营机制
    第二节 中西方艺术银行发展动力的比较
        一、西方艺术银行的运营主体、业务类别与运营模式规范
        二、中国艺术银行运营主体对于西方模式的借鉴吸收
    第三节 中西方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的不同探索
        一、中西方银行艺术金融业务运营模式之间的差别
        二、中西方银行机构开展的艺术赞助活动的运营模式区别
    第四节 中西方艺术保险发展动力的差异化走向
        一、以财险公司为依托的中国艺术保险评估方式与类别划分
        二、中国艺术保险的保价机制、风险管控与运营手段
        三、西方艺术保险针对不同投保人的评估特点与理赔原则
        四、西方艺术保险发展动力不同于中国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节 中西方艺术证券发展的差别性机制
        一、西方艺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创新动力
        二、中国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的独特性
        三、中国文化产权类证券交易模式的原创性
    第六节 中西方“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创新发展
        一、中国“平台+互联网”下艺术众筹的发展体系构成
        二、中国艺术众筹发展现有运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P2P网贷模式的中国艺术网贷运营现状
        四、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艺术众筹的运营模式差异
        五、美国艺术众筹在运营机制与监管模式方面的优势所在
第四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案例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中西方艺术基金发展的案例比较
        一、中国营利性艺术基金的案例研究——“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
        二、西方营利性艺术基金案例研究——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PF)
        三、中西方营利性艺术基金管理架构与投资模式分析
        四、中国非营利性艺术基金案例研究——中国国家艺术基金
        五、西方非营利性艺术基金案例研究——美国国家艺术捐赠基金(NEA)
        六、中、美非营利性艺术基金之间的异同之处
    第二节 中西方艺术银行发展案例的同异性
        一、西方艺术银行案例研究——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艺术银行
        二、中国艺术银行案例研究——台湾艺术银行
        三、中西方艺术银行典型性案例的主体差别性
    第三节 中西方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的实例分析
        一、西方银行艺术金融业务案例研究——美国花旗银行艺术金融业务
        二、中国银行艺术金融业务案例研究——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
        三、基于个案对比下的中西方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异同
    第四节 中西方艺术保险发展的个案研究
        一、中国艺术保险案例研究—国泰产险、平安财险
        二、西方艺术保险案例研究——法国安盛公司(AXA)
        三、中西方艺术保险业务发展的关联性案例分析
    第五节 中西方艺术证券发展的案例对比分析
        一、中国艺术品证券化案例研究——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二、西方艺术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美国电影版权证券化融资
        三、中西方艺术资产证券化个案发展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
    第六节 中西方“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创新案例
        一、中国艺术众筹案例研究——众筹网
        二、西方艺术众筹的案例研究——美国Kickstarter网站
        三、中西方艺术众筹个案研究下的差异性创新比对
        四、中国艺术网贷发展的案例研究——艺金所、艺融网
        五、西方艺术网贷运营的案例研究——英国Borro公司
        六、基于国内外艺术网贷案例对比基础上的特征分析
第五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发展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西方艺术金融的政策支持比较
        一、中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回顾
        二、西方主要国家金融支持艺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与产业特征
        三、中国艺术金融政策支持的共性与差异性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体制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
        二、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产业准入制度受到限制
        三、经济支持政策不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四、产业法制保障体系不完善,法律效力层次偏低
    第三节 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的创新性经验总结
        一、通过间接与直接财税优惠政策,促进艺术金融发展
        二、通过FCPA限制艺术品犯罪行为
        三、依靠BATG的交易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市场利益各方和谐发展
        四、欧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艺术家追续权的维护
    第四节 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对于中国的启示意义
        一、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优化艺术金融投融资环境
        二、完善艺术金融税收体系,增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
        三、为中国艺术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扶持
        四、建立面向艺术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
        五、改革现有教学体制,健全复合型艺术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花旗银行全球艺术银行业务访谈整理
致谢

四、抵押担保贷款:中西方比较研究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信用担保制度有效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宁夏西吉县和江苏阜宁县农户为例[D]. 潘丽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 周俊银.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时晶.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4]秩序再造:资本下乡的实践图景 ——以育村为例[D]. 马池春. 山西大学, 2020(07)
  • [5]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D]. 包晶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6]什邡农商银行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D]. 张迁. 西南财经大学, 2020(12)
  • [7]内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集团财务公司的研究[D]. 杨理强. 厦门大学, 2019(08)
  • [8]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D]. 湛栩鶠. 广西大学, 2019(01)
  • [9]邮储银行长沙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汤磊. 湖南大学, 2019(07)
  • [10]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D]. 徐锦熹. 上海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抵押担保贷款:中国与西方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