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一、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皎皎[1](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邢英[2](2021)在《GLP-1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及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NAFLD的疗效、炎症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探讨GLP-1在体外细胞模型水平、肠道微生态上对NAFLD的作用机制。为NAFLD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121例NAFLD患者与121例正常人群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比较,分析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NAFLD患者在利拉鲁肽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改善情况,及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从公共数据库即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脂肪肝芯片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查找差异靶基因和通路。以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经游离脂肪酸(FFA)和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h,通MTT测定细胞活性,结合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测定,确定NAFLD体外模型的建立。模型确立后给予不同浓度GLP-1干预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并反转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差异基因相关通路脂联素(APN)、脂联素受体(Adipo R)、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ren Blot)检测APN,Adipo R、AMPK、PPARα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内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分析GLP-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第三部分: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比30例NAFLD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功能的差异。进一步将60例NAFLD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深入探究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共变化机制,并通过功能预测评价和验证利拉鲁肽的治疗效果。结果:第一部分:(1)本研究中NAFLD患者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BMI)、血压、腰臀比(WHR))、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均显着高于健康人群,但高密度脂蛋白C(HDL-C)显着低于健康人群(P<0.05)。对比分析发现,NAFLD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胰岛素(FINS)、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极显着高于健康人群(P<0.05),IL-6、TNF-α均与HOMA-IR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01)。(2)利拉鲁肽治疗NAFLD患者前后诸多指标变化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对患者一般资料(BMI、WHR、DBP、SBP)、胰岛β细胞功能(FPG、2hPG、FINS、HbA1c、HOMA-IR)、炎症相关指标(IL-6、TNF-α和APN)、脂代谢(TC、TG、LDL-C)、肝功能(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脂肪衰减值(CAP)均产生极显着影响(P<0.001),对HDL-C、LSM影响不显着(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与炎症因子下降、APN升高呈正相关。第二部分:(1)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NAFLD差异基因富集的AMPK、过氧PPARα信号通路为APN及Adipo R下游通路。(2)通过油红O染色、TG的测定及结合MTT结果显示:(油酸)造模液浓度为1mM,造模时间为24h时,对细胞活性无显着影响,且细胞内TG显着升高,细胞内脂滴蓄积明显,是诱导细胞脂肪变性的最佳条件。(3)TG含量测定:不同浓度GLP-1处理组与模型组细胞比较,TG含量显着下降,并且与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4)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LP-1处理48h,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蓄积的脂滴,尤其1000nM效果明显。(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GLP-1处理48h后,脂代谢基因APN、Adipo R、AMPK、PPAR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6)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GLP-1处理48h后,脂代谢基因APN、Adipo R、AMPK、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第三部分:(1)NAFLD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明显。NAFLD患者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典型优势有益菌的丰度均低于健康人群,同时包含多种机会性致病菌的变形菌门的丰度显着高于健康人群。(2)利拉鲁肽对NAFLD的治疗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且利拉鲁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小。利拉鲁肽治疗后,肠道细菌丰度变化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脂代谢、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脂肪沉积等多项指标密切相关。此外,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肠道中多个基因丰度存在显着差异,包括胆汁酸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显着减弱,丙酸代谢、丁酸代谢显着增强等(P<0.05)。结论:(1)NAFLD患者存血压、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并有炎症指标偏高及胰岛素抵抗。故NAFLD患者应全面评估并对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即控制糖脂等代谢紊乱、合理降压等,GLP-1可显着改善NAFLD患者临床指标,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对脂肪肝治疗效果显着。(2)脂肪肝存在APN基因及下游通路基因的差异表达。1Mm FFA培养HepG2细胞24h,可诱导细胞脂肪变,可作为脂肪肝细胞模型;GLP-1通过激活脂代谢基因APN、Adipo R、AMPK、PPARα的表达,从而缓解HepG2细胞脂肪变,减少细胞内脂滴,因此GLP-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有一定缓解作用。(3)利拉鲁肽对NAFLD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对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相对较小,肠道菌群与炎症指标相关,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组学可能是其改善脂肪肝重要突破口。

李良云[3](2021)在《TMEM88调节酒精性脂肪肝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文中提出目的: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常常伴随着炎症因子表达升高的情况。研究表明,AFLD的形成机制与Kupffer细胞内细胞因子与细胞信号通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在AFLD中大量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氧化活性物质等由肝脏Kupffer细胞中分泌,使肝脏实质性细胞损伤和进一步坏死。所以,以Kupffer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为主要研究对象是进一步探究AFLD的发生机制的先决条件。跨膜蛋白88(TMEM88)是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新型膜蛋白,目前关于TMEM88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了解是有限的,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正在逐渐被关注。最近研究发现,TMEM88可与Wnt信号通路细胞效应分子蓬乱蛋白(Dishevelled-1,DVL)的PDZ结构域结合,通过阻断其与Frrizle和LRP5/6蛋白的结合,细胞质中的β-catenin被GSK3β的磷酸化位点识别的过程被抑制,从而抑制了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近来研究表明,TMEM88在肝纤维化中抑制胶原的积累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在肝脏疾病中,TMEM88与AFLD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探讨了TMEM88对AFLD中Kupffer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酒精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YAP信号通路在酒精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的功能。方法:在体内,使用高斌造模法构建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AFLD)后检测TMEM88在小鼠AFLD巨噬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之后检测TMEM88在AFLD中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向C57BL/6J小鼠中注射了具有沉默效应的TMEM88腺病毒(ADV-TMEM88)及其对照,原位灌流技术提取原代Kupffer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RT-q PCR分别检测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在体外,用酒精(Et OH)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p EGFP-C1-TMEM88和TMEM88 si RNA分别用来过表达和沉默TMEM88,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 PCR分别检测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流式检测TMEM88对Et OH诱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的影响;Edu染色检测TMEM88对Et OH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最后观察TMEM88对AFLD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本研究发现TMEM88在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升高,TMEM88的过表达导致IL-6,TNF-α和IL-1β分泌增加,表明TMEM88可能与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沉默TMEM88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的分泌。此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过表达TMEM88促进酒精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凋亡,沉默TMEM88显示相反的结果。Edu染色结果发现,过表达TMEM88抑制酒精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沉默TMEM88促进酒精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最后我们证明了TMEM88可能通过YAP/P-YAP信号通路调控AFLD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论:这些实验结果表明TMEM88可能通过YAP信号通路对酒精诱导RAW264.7细胞中发挥促炎作用。

刘文婷[4](2020)在《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特别高发,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肝癌是一种炎症相关肿瘤,慢性炎症贯穿肝癌发生发展始终,许多慢性病毒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肝都可能会发展成肝癌。肝癌多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慢性肝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是慢性炎症引起机体对于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若损伤因素长期存在,肝纤维化则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而将近三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肝癌。因此,研究慢性炎症诱发肝纤维化以及肝纤维化如何演变成肝癌对于肝癌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肌成纤维细胞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其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最新的研究表明肝前体细胞(hepatic progenitor cells,HPCs)也可以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HPCs是一类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未成熟细胞,其在生理条件下可通过肝向和胆向分化参与肝脏慢性损伤的修复过程。而在病理条件下也被认为是肿瘤起始细胞的重要来源,参与肝癌的发生。然而,慢性炎症微环境中,HPCs参与肝癌发生的机制以及影响HPCs异常分化的因素目前尚不够明确。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慢性肝损伤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死亡后的胞壁崩解自溶释放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生理条件下,由肠道细菌产生的LPS通过肠粘膜进入毛细血管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被解毒清除。慢性肝损伤过程中,由于门脉高压及胆汁代谢异常引起肠道的渗透性增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使肠道中更多的LPS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导致LPS在“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所谓“肝癌三部曲”中持续升高。LPS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可以促进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s,IFNs)),转化生子因子(tran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产生。因此,LPS在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然而LPS对HPCs功能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探索LPS及HPCs对肝癌发生的作用并研究LPS对HPCs功能的影响及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肿瘤微环境中炎症与HPCs的相互作用对肝癌发生的影响,还可为进一步的微环境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我们首先利用肝癌临床标本和大鼠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观察了HPCs的激活、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癌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发现HPCs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及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在DEN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中通过外源性输注HPCs,研究HPCs对肝癌发生的影响,发现外源性HPCs的输注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及肝癌的发生,LPS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实验结果提示LPS并不能直接诱导HPCs形成肿瘤,而是诱导HPC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在此基础上肌成纤维细胞可进一步诱导HPCs形成肿瘤。相关机制研究发现,LPS诱导的HPCs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IL-6和TNF-α,进一步诱导HPCs中Ras信号通路的激活和p53信号通路的失活从而最终促进HPCs的增殖和异常转化。此外,通过将肝癌临床样本中IL-6和TNF-α表达水平与激活的HPCs、肝纤维化水平及肝癌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IL-6和TNF-α与上述指标都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肝癌微环境中的肌成纤维细胞和肝癌细胞均可能来源于HPCs。HPCs源性肌成纤维细胞参与构成肿瘤微环境,促进HPCs的增殖和异常转化。LPS不仅参与诱导了肝脏慢性炎症微环境形成,同时也在调控HPCs可塑性进而促进肝癌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部分:肝前体细胞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首先,我们利用大鼠DEN原发性肝癌模型及肝癌临床组织标本,观察诱癌不同时期肝脏组织纤维化水平与HPCs激活的相关性,并观察肝癌临床标本的癌旁组织中纤维化水平与HPCs激活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发现在诱癌过程中,HPCs激活数量越多,纤维化水平越高,并且HPCs激活与纤维化水平存在相关性。此外,在肝脏癌旁组织中,同样存在这一现象,并且纤维化水平及HPCs激活数量都与患者生存期存在相关性,HPCs激活数量越多,肝癌患者预后越差。为了进一步明确HPCs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大鼠DEN原发性肝癌模型,通过外源输注HPCs,观察其对肝癌发生、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HPCs输注促进了肝脏肿瘤的发生,肝损伤加剧,同时生存期缩短。进一步病理组织检测发现,HPCs输注促进肝脏纤维化水平,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及α-SMA表达升高。为了探讨外源HPCs输注后在肝脏部位的分布,我们利用GFP标记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PCs细胞,再将GFP标记的HPCs输注到诱癌大鼠体内。结果发现,GFP阳性的HPCs多趋化至肝脏间质部位,并呈现α-SMA表达阳性。上述结果提示:肝癌发生过程中HPCs的数量与肝纤维化水平存在相关性。在肝癌发生中,HPCs可以促进肝脏纤维化及肿瘤的发生,并有可能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第二部分: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作用肝癌发生过程中,外周血LPS浓度持续升高,那么LPS是否参与HPCs对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作用?我们利用大鼠DEN原发性肝癌模型,通过四联抗生素清除LPS,再观察外源HPCs输注对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发现,清除LPS后,大鼠肝癌发生被抑制,肝功能好转,同时肝癌大鼠的生存期延长。进一步组织病理检测发现,抑制LPS后,肝纤维化水平也随之降低。为了进一步明确LPS对HPCs功能的影响,我们利用LPS处理HPCs细胞系,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LPS对HPCs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被上调,而LPS对HPCs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我们输注到诱癌大鼠体内的GFP标记的HPCs分选出来,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GFP阳性细胞中肌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这一结果证实了第一部分研究中提出的HPCs可能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假设。此部分结果提示LPS可诱导HP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第三部分: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前两部分研究证实了HPCs参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LPS在诱导HPCs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HPCs源性的肌成纤维细胞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我们将LPS处理后的HPCs与正常HPCs混合后接种裸鼠皮下,结果发现有肿瘤形成,而作为对照组的正常HPCs接种组和LPS预处理HPCs接种组并未见肿瘤形成。这一结果表明HPCs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了肝癌发生相关微环境的构成,导致了HPCs的异常分化,促进了肝癌发生。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中,我们分别利用正常HPCs及LPS处理后的HPCs条件培养上清去处理HPCs,细胞增殖实验显示LPS处理后的HPCs条件培养上清可较对照组明显促进正常HPCs的增殖。我们通过Bioplex细胞因子芯片检测,发现LPS处理HPCs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之后,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表达升高。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发现,LPS诱导的HPCs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上清激活了HPCs中肿瘤相关信号通路Ras的表达,同时抑制了抑癌信号通路p53的表达。该结果提示,HPCs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分泌了大量IL-6及TNF-α,而IL-6和TNF-α进一步诱导HPCs中Ras和p53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促进HPCs异常分化从而导致肝癌发生。最后,通过将肝癌临床样本中IL-6和TNF-α表达水平与HPCs的激活、肝纤维化水平及肝癌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IL-6和TNF-α与上述指标均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证实,LPS在肝脏炎症损伤过程中持续升高并可诱导HPCs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而LPS诱导的HPCs来源的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IL-6和TNF-α诱导HPCs中Ras和p53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最终通过HPCs的恶性增殖及转化导致了肝癌的发生。

张松[5](2020)在《肝硬化患者血中TNF-α、瘦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肝硬化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住院肝硬化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5-68岁,体重指数(BMI)(22.51±3.77)kg/m2,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5例,酒精性肝硬化15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将肝硬化组分为A组、B组及C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56岁,体重指数(BMI)(22.66±4.08)kg/m2。收集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空腹状态下,生化及凝血功能指标,以及通过腹部彩超或螺旋CT及电子胃镜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及是否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LISA法测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瘦素(Leptin)指标变化。根据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测得各组间指标对比结果,TNF-α、血清瘦素与各指标及其相互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肝硬化组TNF-α和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Child-Pugh分级C级肝硬化患者血中TNF-α水平高于Child-Pugh B级(P<0.05);Child-Pugh B级高于Child-Pugh A级(P<0.05);Child-Pugh分级C级肝硬化患者血中瘦素水平高于Child-Pugh B级(P<0.05);Child-Pugh B级高于Child-Pugh A级(P<0.05)。(3)在肝硬化组中,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性肝硬化相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酒精性肝硬化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乙肝性肝硬化(P<0.05)。(4)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较无静脉曲张者TNF-α及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5)TNF-α、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呈显着正相关(P<0.05);TNF-α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1.在肝硬化患者血中,TNF-α和瘦素水平升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中瘦素水平显着高于乙肝性肝硬化患者。2.TNF-α和血清瘦素水平与肝脏受损程度有关,肝脏受损程度越严重,TNF-α和血清瘦素水平越高。3.TNF-α、血清瘦素呈显着正相关。

李璐茜[6](2020)在《基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探讨屏边三七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文中认为屏边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的根及根茎,具有“消炎定痛,保肝抗癌”之功效,含有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苷成分,民间对于治疗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屏边三七是一种待开发的、具有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前期研究发现屏边三七皂苷具有保肝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考察了屏边三七皂苷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利用经典炎症细胞模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探究屏边三七皂苷对NF-κB通路上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及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体外体内探讨了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本次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屏边三七总皂苷(PS)、屏边三七皂苷R1(PS-R1)和屏边三七皂苷R2(PS-R2)对LPS诱导的RAW246.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1.1屏边三七皂苷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PS在浓度为0.02~1 mg/mL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抑制作用;PS-R1和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抑制作用,而PS-R1和PS-R2在浓度达到50μmol/L时,细胞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1.2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作用。PS在浓度为0.02~0.5 mg/mL时可显着降低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含量(p<0.05,p<0.01,p<0.001),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S-R1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均可显着降低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含量(p<0.05,p<0.01),而PS-R2无抑制作用。1.3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PS在浓度为0.1~0.5 mg/mL时、PS-R1和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均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有下调作用(p<0.05,p<0.01)。1.4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IL-1βmRNA水平的影响。PS(0.5 mg/mL)抑制了IL-1β的mRNA表达(p<0.001),而对NF-κB无明显抑制作用;PS-R1(30μmol/L)和PS-R2(30μmol/L)显着抑制了细胞中NF-κB和IL-1β的mRNA表达(p<0.01)。1.5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PS对Raw264.7巨噬细胞中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对浓度有依赖性。当浓度达到0.5 mg/mL时,其抑制效果最显着。PS-R1和PS-R2对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抑制作用不显着。2.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2.1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PS在浓度为0.02~1 mg/mL时对HSC-T6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S-R1在浓度为0.5~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50μmol/L时,对HSC-T6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S-R2在浓度为1~100μmol/L时对HSC-T6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2.2屏边三七皂苷对HSC-T6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平滑肌蛋白(α-SMA)、Smad3和Smad4 mRNA水平的影响。PS在浓度为0.1~0.5 mg/mL时,对HSC-T6细胞中α-SMA、Smad3和Smad4的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p<0.01,p<0.001)。PS在浓度0.5 mg/mL时,对TGF-β1 mRNA表达有显着抑制作用(p<0.001),而在低浓度时无影响。PS-R1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中α-SMA mRNA水平均有显着下调作用(p<0.01,p<0.001)。在高浓度30μmol/L时,PS-R1对TGF-β1、Smad3及Smad4水平有显着下调作用(p<0.05,p<0.001)。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中α-SMA mRNA水平有显着的下调作用(p<0.01,p<0.001),而对TGF-β1 mRNA水平无显着影响。在高浓度30μmol/L时,PS-R2显着抑制了HSC-T6细胞中Smad3、Smad4 mRNA水平(p<0.05,p<0.01)。2.3屏边三七皂苷对HSC-T6细胞中α-SMA、Smad3、Smad4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S在浓度为0.1~0.5 mg/mL时,对HSC-T6细胞中Smad3、α-SMA、NF-κ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其对Smad4蛋白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PS-R1和PS-R2在浓度为1~30μmol/L时,对HSC-T6细胞中Smad3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S-R1和PS-R2对α-SMA和Smad4在HSC-T6细胞内的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4屏边三七皂苷与蛋白Smad3、Smad4的分子对接情况。结果表明,PS-R2与Smad3蛋白结合效果最好,亲和度最高。PS-R2结合到Smad3蛋白活性位点,与活性位点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匹配,切合活性位点的Gln386、Val 385、Asn400、Thr 246、Ser 235、Tyr 237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促进了小分子稳定结合到蛋白活性位点从而发挥生物活性。3.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3.1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给药组PS(100、150、200 mg/kg)显着降低ALT、AST含量(p<0.05,p<0.01,p<0.001)。PS-R2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30 mg/kg)显着降低ALT、AST含量(p<0.01,p<0.001),其中低剂量组无显着差异。3.2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影响。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分析表明,空白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未见纤维沉积,无病理性改变;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坏死明显,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明显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PS、PS-R2低剂量组(100、1mg/kg)的大鼠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略微减轻;PS中、高剂量组(150、200 mg/kg)及PS-R2中、高剂量组(10、30 mg/kg)中大鼠肝脏汇管区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高剂量肝损伤程度较轻于阳性组。3.3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NF-κB信号通路上NF-κB和p-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与模型组相比,PS在浓度为100~200mg/kg时,对肝组织中NF-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PS-R2在浓度为1~30 mg/kg时,对肝组织中NF-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3.4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Smad3和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PS和PS-R2在浓度分别为100~200 mg/kg、1~30 mg/kg时,对肝组织中Smad3和Smad4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的下调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5屏边三七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3和Smad4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GF-β1、Smad3/4蛋白水平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给药PS高剂量组(200 mg/kg)显着下调TGF-β1、Smad3/4蛋白水平,而PS-R2抑制作用不显着。综上所述,屏边三七总皂苷及其单体皂苷对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相关。

曾奕玮[7](2020)在《潜阳软肝汤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钟森教授经验方潜阳软肝汤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门静脉内径值、Child-pugh评分变化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客观评价其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51例患者,按照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钟森教授经验方潜阳软肝汤,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疗程共90天。疗效指标包括经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检测肝脏硬度(LSM)值、经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PVD)、Child-pugh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查肝脏硬度值、门静脉内径、HBV-DNA及肾功能,计算中医证候积分,并记录数据;于治疗开始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肝功能,并记录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肝脏硬度测量(LSM)值: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均能够改善肝脏硬度值(p<0.05),试验组改善LSM值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内径: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均能够降低门静脉内径(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pugh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Child-pugh评分无明显影响。中医症候疗效:试验组总体有效率88%,对照组总体有效率56%,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于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试验组治疗后LSM值与门静脉内径值间存在线性正相关(r=0.460),肝脏硬度值的改善有助于降低门静脉内径。安全性评价: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对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无明显影响(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对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无明显影响(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潜阳软肝汤及恩替卡韦胶囊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肝脏硬度值,缓解部分临床症状。两者合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表明潜阳软肝汤具有抗肝硬化效用。(2)潜阳软肝汤联用恩替卡韦胶囊对于降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有疗效,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无明显差异。但肝脏硬度值(LSM)改善有助于降低门静脉内径,尚可认为两者联用相较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门静脉内径。(3)潜阳软肝汤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继续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均消失。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影响。潜阳软肝汤用于治疗肝功能正常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但其长期服用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王彩娥[8](2020)在《STAT4基因多态性通过调控CYP2E1参与肝癌发生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HCC的发病除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致癌物质和代谢性疾病等外在因素有关外,还与基因多态性这一内在因素有关,其中基因多态性可参与介导HCC的发生发展。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4,STAT4),可被IL-12激活,调控T细胞和NK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在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分化、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参与炎症、免疫和肿瘤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尽管有文献报道STAT4 rs7574865基因多态性与HCC的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缺乏STAT4基因多态性影响HCC发生发展机制及预后的研究。CYP2E1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不仅参与约6%临床药物的代谢和前致癌物的代谢,还与炎症反应有关,有研究报道,CYP2E1参与肝纤维化、肝癌和其他肿瘤的发生发展。本室前期研究已证实CYP2E1的先天活性增高与大鼠肝癌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另有研究显示,STAT1、STAT3可调控CYP2E1的表达、转录和翻译后的修饰,但STAT4是否可以通过调节CYP2E1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楚。蛋白质是生物体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直接影响机体的生理变化。蛋白质组学是以全部蛋白质为对象,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因此,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和发现参与调节肝癌发生过程的蛋白和通路。本研究以STAT4、CYP2E1为研究对象,拟阐明STAT4基因多态性通过调控CYP2E1参与引起HCC相关蛋白质组学改变及可能的分子机制。STAT4基因多态性对HCC易感性及预后影响的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Meta分析结果发现,STAT4 rs7574865位点突变与HBV感染的HCC易感性有明显相关性;STAT4在肺癌、胃腺癌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与STAT4的表达密切相关。尽管有文献报道STAT4 rs7574865基因多态性与HCC的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STAT4基因多态性对HCC易感性机制及预后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收集了500例HBV-HCC住院患者(HCC组)与500例健康人(Con组)的血液标本,通过Sequenom Mass Array法对STAT4 rs7574865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型,证实STAT4位点rs7574865基因多态性(T>G)与HBV-HCC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GG基因型会增加HBV-HCC的患病风险;我们又检测了血液标本中STAT4的量,发现在HCC组中STAT4含量高于Con组(P<0.05),携带GG基因型的STAT4含量明显高于携带GT、TT和GT+TT基因型(P<0.05),而对照组中,各基因型之间STAT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这提示了STAT4基因多态性仅影响HCC中STAT4的含量,不影响健康人群中STAT4的含量。影响HCC患者预后因素不仅与肿瘤自身的特点(如肿瘤数量、大小、周围是否浸润和转移)、临床指标和病理分级等有关,还与基因位点突变有关。至于STAT4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HCC的预后。我们又通过电话和门诊等方式随访了314名HBV-HC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历时42-56个月,进一步研究了STAT4基因多态性与HBV-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发现,携带GG基因型且STAT4含量高的HCC患者生存时间也明显缩短(Plog-rank<0.05),预后差。这也提示STAT4基因多态性影响外周血中STAT4的量进而影响HCC患者的预后。总之,STAT4基因多态性可能引起HCC患者外周血中STAT4量的改变从而影响HCC的发生发展,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具有一定意义。STAT4通过调控CYP2E1参与HCC中发生发展的初步机制探讨本研究收集了人正常肝组织标本和肝癌肝纤维化组织标本各42例,再次在人肝组织进行证实,发现携带GG基因型的HCC组中STAT4含量高,死亡风险增加,预后差(P<0.05),提示人肝组织中STAT4 rs7574865 GG型可能影响HCC的预后,这和人血清的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发现,STAT4高组的CYP2E1酶动力学参数(Vmax和Clint)明显高于STAT4低组,提示STAT4与CYP2E1的活性呈正相关。通过一系列细胞实验证实,STAT4沉默可促进细胞的凋亡,使G1/0期和G2/M期细胞含量显着升高,而S期细胞含量显着降低,抑制了细胞的侵袭迁移;q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STAT4沉默时STAT4和CYP2E1表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STAT4可能调节CYP2E1启动子区域影响转录后翻译的功能。因此,STAT4可能通过调控CYP2E1的启动子区域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这为寻找HCC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肝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蛋白质组学探究STAT4调控CYP2E1参与肝癌发生发展蛋白质是生物体活动的基础,主要参与基因调节、细胞代谢和信号传导等过程。蛋白质组是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的飞速发展,从整体、动态、全面角度分析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和表达水平等,进而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蛋白质组学方法有助于阐明STAT4基因多态性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及可能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前期用label-free法鉴定分析出1360个差异蛋白,选取了34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42例HCC患者肝纤维化组织标本,采用Label-free定量进行鉴定。将STAT4蛋白表达中位数分为高低两组,鉴定筛选出差异蛋白273个,其中上调蛋白175个,下调蛋白98个。以差异显着程度为标准,P<0.01、0.01≤P<0.03和0.03≤P<0.05的差异蛋白数量分别为63、115和95个。筛选与STAT4表达有直接关联的差异蛋白。HCC组差异蛋白与STAT4表达亚组筛选的差异蛋白相交,交集蛋白共104个。按照功能归类,有18个差异蛋白纳入。STAT4高表达亚组中为上调蛋白,从中筛选出同时满足与CYP2E1活性相关且具有促癌作用的差异蛋白1个,即纤维介素(FGL2)蛋白。与STAT4相关的这273个差异蛋白,通过差异蛋白的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等探索其所涉及到的细胞组分、分子特征以及生物学过程;此外,还通过KEGG通路富集探究肝癌肝纤维化组织蛋白质组的通路调节,发现其主要与免疫、CYP450药物代谢和炎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为进一步分析CYP2E1和FGL2的关系,我们通过人肝组织和动物模型探究CYP2E1影响FGL2表达,以及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蛋白质组学数据显示,以人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肝癌肝纤维化组织中FGL2表达增加(P<0.0001),且该结果也通过Western blot进行了验证(P<0.05)。提示FGL2升高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在肝癌肝纤维化组织中,以STAT4蛋白表达量中位数为界点,分为高低两组,STAT4高表达组FGL2表达增加(P=0.0004),提示FGL2表达增加可能与HCC中STAT4高表达有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FGL2高表达组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预后差(Plog-rank=0.009),提示FGL2可能影响肝癌患者的预后,促进肝癌的发展。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P<0.0001),提示该蛋白可能具有一定HCC诊断的临床预测价值。在肝癌肝纤维化组中,分别以CYP2E1酶动力学参数Vmax和Clint中位数为界点分为高低两组,蛋白质组学数据显示,与Vmax和Clint低组相比,Vmax和Clint高组FGL2高表达(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显示,Vmax和Clint高时肝癌肝纤维化组FGL2表达增加(P<0.05),提示CYP2E1的活性与FGL2表达呈正相关。我们构建了H22细胞肝脏原位抑制瘤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22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组)和CYP2E1特异性抑制剂SMI 12(干预组),去探讨使用CYP2E1抑制剂后FGL2的变化。结果发现FGL2在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CYP2E1活性高FGL2表达增加;构建cyp2e1基因敲除鼠模型,结果发现cyp2e1-/-纯合型(KO)大鼠FGL2表达降低,提示CYP2E1可能上调FGL2的表达。因此,探究STAT4基因多态性通过调控CYP2E1引起HCC相关蛋白质组学改变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这为HCC早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作用靶点和基础理论支持。结论1.STAT4基因多态性可引起STAT4含量改变从而影响HCC发生发展。2.STAT4通过调节CYP2E1参与HCC发生发展。3.CYP2E1调节肝癌患者FGL2的表达,且FGL2高表达患者预后差,死亡风险增加。4.STAT4基因多态性影响HCC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4调控CYP2E1进而影响FGL2的表达有关。

柯迎妹[9](2020)在《兰坪虫草多糖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兰坪虫草(Ophiocordyceps lanpingensis)是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发现的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真菌,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使用兰坪虫草治疗肝脏疾病,效果良好,但药理机制不明确。前期研究表明兰坪虫草多糖(O.lanpingensis polysaccharides,OLP)可能为兰坪虫草的重要活性成分。鉴于天然产物多糖对改善脏器纤维化的有益影响,本研究基于兰坪虫草的传统用法,探讨了兰坪虫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药理机制,为明确兰坪虫草作为民族药开发的潜力和可行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兰坪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分分析兰坪虫草菌粉经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溶液,通过Savage法除去蛋白,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获得的多糖溶液经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冷冻干燥后得到用于后续研究的兰坪虫草多糖。进一步分析兰坪虫草多糖的分子量、单糖组分以及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兰坪虫草多糖的平均分子量约为3.2×105 Da,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3.38:5.31:81.31;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兰坪虫草多糖具备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其糖环构型可能为吡喃环,是含有α-半乳糖、α-甘露糖和糖醛酸的酸性多糖。2.兰坪虫草多糖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效果选取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兰坪虫草多糖低剂量组(OLPL组)、兰坪虫草多糖中剂量组(OLPM组)、兰坪虫草多糖高剂量组(OLPH组),共5组,每组10只。使用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造模成功后,每天给OLPL、OLPM、OLPH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剂量的兰坪虫草多糖(0.3 g/kg、0.5 g/kg、1.0 g/kg)。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中HYP、SOD、GSH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兰坪虫草多糖能够明显缓解小鼠肝纤维化症状,有效恢复小鼠肝脏的正常形态,逆转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指数和脾指数上升,减少肝脏中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增生的情况。此外,兰坪虫草多糖提高了小鼠肝脏中GSH含量、SOD活力;降低了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以及肝脏中HYP和MDA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证明,兰坪虫草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确实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兰坪虫草多糖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炎症信号通路相关因子TLR2、TLR4、My D88、NF-κB、TNF-α、IL-1β、MCP-1、IL-6和IL-10的m 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与纤维化形成直接相关的TGF-β1、Col-1、α-SMA和Smad3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肝脏中TGF-β1、Col-1蛋白表达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蛋白TLR2、TLR4、My D88、NF-κB的蛋白表达量,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 3、Active-Caspase 3、Caspase 9的表达量;用TUNEL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兰坪虫草多糖显着降低了纤维化肝脏中TLR2、TLR4、My D88、NF-κB、TNF-α、IL-1β、MCP-1、IL-6、TGF-β1、Col-1、α-SMA以及Smad3的m RNA表达水平,提高了IL-10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抑制了肝脏中TLR2、TLR4、My D88、NF-κB、TGF-β1、Col-1的蛋白表达。说明兰坪虫草多糖可有效改善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状态。此外,兰坪虫草多糖显着减少了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TUNEL阳性细胞,降低了Bax、Caspase 3、Active-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量,提高了Bcl-2蛋白表达量,表明兰坪虫草多糖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影响肝细胞凋亡,从而缓解肝纤维化的发展。综合上述,本研究发现兰坪虫草多糖可以有效改善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肝纤维化,其可能的药理机制包括兰坪虫草多糖缓解了肝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反应,抑制了细胞纤维化过程和细胞凋亡,进而实现肝纤维化状态的逆转,逐步恢复正常。

甘国林[10](2019)在《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前期已证实巴菟补肾益肝颗粒联合ETV抗病毒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和评估巴菟补肾益肝颗粒联合ETV控制CHB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疗效,初步形成疗效确切且可供推广应用的CHB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00例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的CHB经ETV治疗观察1年,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兼有湿热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巴菟补肾益肝颗粒联合ETV,对照组单纯予ETV。两组均继续观察治疗24月。在入组前(0月)和治疗6月、12月、18月、24月检测并计算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AFP、Fibroscan等,在入组前(0月)和24月检查肝脏MRI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组ALT、AST水平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HBV-DNA转阴率76.92%,HBe Ag血清转阴率40.90%(9/22),HBe Ag/HBe Ab转换率30.43%(7/22),对照组HBV-DNA转阴率62.5%,HBe Ag血清转阴率26.08%(6/23),HBe Ag/HBe Ab转换率17.39%(4/23)。治疗组HBs Ag下降更明显(P<0.05),但两组HBs Ag下降幅度上差异不明显(P>0.05)。3.两组HA、LN、PCⅢ、ⅣC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Fibroscan值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B超积分值整体明显下降,对照组B超积分值整体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01)。本试验中完成MRI检查的共61例,观察患者中发生肝硬化的共10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7例)。对照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5.治疗组APRI指数、FIB-4指数、GPR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组AFP、AFU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更大(P<0.05)。7.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显着(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4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8.本试验和前期试验具有一定连续性,部分病例在前期治疗及本试验观察期间未发现ETV耐药者,且为期24月治疗中90例患者均未见血常规、肾功能等损害,亦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巴菟补肾益肝颗粒联合ETV治疗肝肾不足兼湿热证CHB患者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e抗原转阴率和转换率,降低HBs Ag水平和HBV DNA滴度,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胁痛、纳差、乏力、耳鸣、腰膝酸软、口苦等症状,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逆转和延缓肝纤维化进程,能够明显控制CHB的疾病进展。

二、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操作流程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SF-36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GLP-1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及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利拉鲁肽对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1 IL-6、TNF-α在NAFLD的水平变化及与HOMA-IR相关关系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利拉鲁肽治疗前后NAFLD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GLP-1对Hep G2 细胞脂肪肝模型的影响
    1 生信分析及细胞试验
        1.1 数据来源与差异分析
        1.2 GO富集分析
        1.3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1.4 细胞培养
        1.5 实验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GLP-1对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试验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利拉鲁肽对NAFLD患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TMEM88调节酒精性脂肪肝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动物实验
    2.2 细胞实验
    2.3 药品与试剂
    2.4 仪器与设备
    2.5 基因序列
    2.6 图像分析软件
3 实验方法
    3.1 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3.2 TMEM88 腺病毒尾静脉注射
    3.3 灌流提取原代Kupffer细胞
    3.4 肝脏组织H&E染色
    3.5 肝脏免疫组化
    3.6 血清ALT,AST测定
        3.6.1 眼球采血
        3.6.2 分离血清
        3.6.3 检测血清ALT、AST含量
    3.7 细胞培养
    3.8 Western blotting
        3.8.1 细胞蛋白提取
        3.8.2 蛋白质电泳
        3.8.3 电转移
        3.8.4 免疫印迹
    3.9 实时定量PCR
        3.9.1 细胞总RNA提取
        3.9.2 逆转录
        3.9.3 RT-qPCR
    3.10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3.11 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
    3.12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
    3.13 细胞凋亡检测
    3.14 细胞因子测定(ELISA)
    3.15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小鼠AFLD模型的成功构建。
    4.2 小鼠AFLD模型中TMEM88 与巨噬细胞共定位。
    4.3 TMEM88 在小鼠AFLD模型的Kupffer细胞中表达升高。
    4.4 促炎因子在小鼠AFLD模型的Kupffer细胞中表达升高。
    4.5 小鼠AFLD模型中ADV-TMEM88 显着下调TMEM88 的表达。
    4.6 小鼠AFLD模型中ADV-TMEM88 可以减轻肝脏病理变化。
    4.7 小鼠 AFLD 模型中ADV-TMEM88 可以降低小鼠 AFLD 模型中促炎因子的表达。
    4.8 体外酒精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TMEM88 的表达升高。
    4.9 TMEM88 过表达或敲低模型的成功构建。
    4.10 过表达TMEM88 促进酒精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的分泌。
    4.11 沉默TMEM88 抑制酒精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IL-6,TNF-α和 IL-1β的分泌。
    4.12 过表达TMEM88 抑制酒精诱导的RAW264.7 细胞的增殖。
    4.13 过表达TMEM88 促进了酒精诱导的RAW264.7 细胞的凋亡。
    4.14 TMEM88 通过YAP/P-YAP信号通路调节酒精肝中炎症因子的分泌。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TMEM88 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4)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肝前体细胞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作用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机制研究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1 Toll 样受体 4 在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2 The role of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in liver diseases
    References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肝硬化患者血中TNF-α、瘦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6)基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探讨屏边三七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1.1.1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1.1.2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1.3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治疗肝病上的应用
    1.2 肝纤维化与TGF-β1/Smad及 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1.2.1 Smads家族分类
        1.2.2 TGF-β1 介导Smad2/3 磷酸化与肝纤维化
        1.2.3 NF-κB通路与肝纤维化
    1.3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创新性
第二章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46.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用细胞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复苏
        2.3.3 细胞传代
        2.3.4 细胞换液
        2.3.5 细胞冻存
        2.3.6 细胞计数
        2.3.7 铺板(以96孔板为例)
        2.3.8 细胞加样和收样
        2.3.9 培养基的配置
        2.3.10 CCK8细胞活性试验
        2.3.11 炎症因子检测实验
        2.3.12 荧光定量实验
        2.3.13 Western-blot实验
        2.3.14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3.15 实验样品的制备
        2.3.16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屏边三七皂苷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4.2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变化的影响
        2.4.3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
        2.4.4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
        2.4.5 屏边三七皂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用细胞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复苏
        3.3.3 细胞传代
        3.3.4 细胞换液
        3.3.5 细胞冻存
        3.3.6 细胞计数
        3.3.7 铺板(以6孔板为例)
        3.3.8 细胞加样和收样
        3.3.9 培养基的配置
        3.3.10 CCK8细胞活性实验
        3.3.11 荧光定量实验
        3.3.1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3.3.13 Western-blot实验
        3.3.14 分子对接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屏边三七皂苷对HSC-T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4.2 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mRNA水平的影响
        3.4.3 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4.4 屏边三七皂苷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化合物分子对接情况的检测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屏边三七皂苷通过TGF-β1/Smad及 NF-κB双信号通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器材
    4.3 实验方法
        4.3.1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4.3.2 大鼠血清因子(ALT、AST)的检测
        4.3.3 蛋白质浓度测定
        4.3.4 Western-blot实验
        4.3.5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
        4.3.6 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判定标准
        4.4.2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影响
        4.4.3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影响
        4.4.4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内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5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内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6 屏边三七皂苷对大鼠肝脏组织内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潜阳软肝汤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样本量计算
    3.病例来源及分组
    4.治疗方案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观察指标分析
    3.疗效比较
    4.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1.中医对于肝硬化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
    3.治疗研究进展
    4.钟森教授对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认识
    5.本试验所用药物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
    附录3 中医症候量化积分评分表
    附录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STAT4基因多态性通过调控CYP2E1参与肝癌发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STAT4 基因多态性对HCC易感性及预后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研究对象
        2.3 标本采集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STAT4 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感性研究
        3.2 STAT4 基因多态性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
        3.3 STAT4 基因多态性联合预后风险因素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
        3.4 STAT4 基因多态性对亚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TAT4 调控CYP2E1 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初步探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肝组织标本的收集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STAT4 含量与CYP2E1 之间的关系研究
        3.2 STAT4 si RNA时 L02、Hep G2 细胞的转染率
        3.3 STAT4、CYP2E1在L02和Hep G2 细胞的表达
        3.4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
        3.5 细胞的凋亡
        3.6 细胞生长周期
        3.7 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及侵袭
        3.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TAT4 调节CYP2E1 启动子区域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究STAT4 调控CYP2E1 参与肝癌发生发展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STAT4与HCC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3.2 FGL2与CYP2E1 代谢活性的相关性
        3.3 FGL2在H22细胞原位移植瘤肝组织的表达
        3.4 cyp2e1 基因敲除鼠PCR鉴定
        3.5 CYP2E1 调节FGL2 的表达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炎症
    2 免疫
    3 基因多态性
    4 细胞信号与转录激活因子
    5 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
    6 微环境
    7 其他代谢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兰坪虫草多糖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
        1.1.1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1.1.2 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1.2 具有保护肝脏的多糖研究概况
        1.2.1 多糖的来源
        1.2.2 保肝天然多糖的结构与活性
    1.3 兰坪虫草的概述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兰坪虫草多糖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样本制备
        2.3.2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兰坪虫草多糖的分子量
        2.3.3 气质联用法分析兰坪虫草多糖的单糖组分与含量
        2.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兰坪虫草多糖的官能团结构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兰坪虫草多糖的分子量
        2.4.2 兰坪虫草多糖的单糖组分与含量
        2.4.3 兰坪虫草多糖的官能团结构
    2.5 讨论
第3章 兰坪虫草多糖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动物材料
        3.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3.2.3 主要实验仪器
        3.2.4 主要溶液的配置
        3.2.5 兰坪虫草多糖的制备与纯化
        3.2.6 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方法
        3.2.7 实验动物的分组和给药
        3.2.8 实验动物的处理及标本的采集
    3.3 检测指标
        3.3.1 小鼠生活状态
        3.3.2 肝指数和脾指数的测定
        3.3.3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3.3.4 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的测定(微板法)
        3.3.5 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的测定(微板法)
        3.3.6 小鼠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碱水解法)
        3.3.7 小鼠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测定(羟胺法)
        3.3.8 小鼠肝脏组织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3.3.9 小鼠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TBA法)
    3.4 统计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兰坪虫草多糖对肝纤维化小鼠生活状态的影响
        3.5.2 兰坪虫草多糖对肝纤维化小鼠肝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
        3.5.3 兰坪虫草多糖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3.5.4 兰坪虫草多糖逆转了肝纤维化小鼠的肝脏病理改变
        3.5.5 兰坪虫草多糖显着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
        3.5.6 兰坪虫草多糖显着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
        3.5.7 兰坪虫草多糖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
        3.5.8 兰坪虫草多糖改善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氧化应激状态
    3.6 讨论
第4章 兰坪虫草多糖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动物材料
        4.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4.2.3 主要实验仪器
        4.2.4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4.2.5 实验动物的处理及标本的采集
    4.3 实验方法及步骤
        4.3.1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4.3.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4.3.4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
        4.3.5 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
    4.4 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兰坪虫草多糖对TLR2/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5.2 兰坪虫草多糖可有效缓解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炎症状态
        4.5.3 兰坪虫草多糖对TGF-β1/Smad3 信号通路的影响
        4.5.4 兰坪虫草多糖可显着减少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肝细胞凋亡
    4.6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试验设计
        1.1 试验分组
        1.2 试验对照
        1.3 样本量估算
    2.研究对象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2.6 中止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临床分组、治疗和疗程
    4.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4.1 疗效指标及观察时间
        4.2 中医临床症候标准评分
        4.3 疾病进展控制的标准
    5.统计方法
    6.技术路线
二.结果
    1.基线水平比较
    2.血清学指标
        2.1 血常规
        2.2 肝功能
        2.3 血清 HBV-DNA 转阴率比较
        2.4 HBsAg 血清学水平的比较
        2.5 血清 HBeAg 转阴率、HBe Ag/HBeAb 转换率
        2.6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2.7 肿瘤相关指标
    3.影像学观察指标
        3.1 Fibroscan值
        3.2 肝纤维化、肝硬化B超积分
        3.3 MRI检查观察肝硬化、肝癌发生率
    4.肝纤维化模型指标
        4.1 APRI指数
        4.2 FIB-4指数
        4.3 GPR指数
    5.中医症候积分
    6.安全指标
        6.1 血常规
        6.2 肾功能
三.讨论
    1.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发展和转归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及其转归的认识
    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认识
    4.巴菟补肾益肝颗粒组方及药物分析
    5.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疗效分析
        5.1 肝功能指标分析
        5.2 HBV-DNA滴度、HBeAg转换及HBsAg水平分析
        5.3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分析
        5.4 肿瘤相关指标分析
        5.5 影像学观察分析
        5.6 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指标分析
        5.7 中医症候积分分析
        5.8 安全性观察分析
    6.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四.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2]GLP-1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及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D]. 邢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TMEM88调节酒精性脂肪肝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D]. 李良云.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脂多糖诱导肝前体细胞异常分化参与肝癌微环境形成的机制研究[D]. 刘文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5]肝硬化患者血中TNF-α、瘦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 张松. 佳木斯大学, 2020(03)
  • [6]基于TGF-β1/Smad及NF-κB双信号途径探讨屏边三七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D]. 李璐茜.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7]潜阳软肝汤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D]. 曾奕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STAT4基因多态性通过调控CYP2E1参与肝癌发生发展[D]. 王彩娥. 郑州大学, 2020(02)
  • [9]兰坪虫草多糖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研究[D]. 柯迎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临床研究[D]. 甘国林.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病毒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