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诱导NB_4细胞凋亡的机制

姜黄素诱导NB_4细胞凋亡的机制

一、姜黄素对NB_4细胞的诱导凋亡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况林菊[1](2021)在《GSDMD增强姜黄素抗髓系白血病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Gasdermin D(GSDMD)作为细胞焦亡的主要效应分子可介导细胞焦亡的发生,通过激活细胞焦亡途径来增强耐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近来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国内外尚缺乏GSDMD与姜黄素抗白血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1、探究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炎性信号分子的改变,以及不同白血病细胞中GSDMD的表达水平。2、在K562/U937细胞系中分别过表达及敲低GSDMD,探究细胞系中不同表达水平的GSDMD在姜黄素抗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后细胞炎性分子表达情况及信号通路的改变;WB检测姜黄素处理不同白血病细胞系前后GSDMD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在K562/U937细胞系中分别过表达及抑制GSDMD;利用CCK-8、Annexin V/PI双染检测姜黄素处理前后对过表达及抑制GSDMD稳定转染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1、分析基因芯片结果,10μmol/L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24h后干扰素家族基因(如IFIT1、IFIT2、IFIT3、STAT2、IRF9等)及炎性小体IFIT16、AIM2、NLRC4表达明显上调,其中以AIM2上调最为明显。2、以不同浓度(0、5、10、20μmol/L)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与未处理组相比,炎性分子IFI16、AIM2、NLRC4、IL-18的表达明显增高,蛋白水平显示炎性分子IFI16、AIM2、NLRC4的表达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μmol/L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24、48、72h,结果显示ISGF3转录因子复合物(STAT1、STAT2、IRF9)以及炎性分子IFI16的表达均随姜黄素作用的时间而明显上调。3、以上述浓度姜黄素处理各白血病系细胞(U937、Kasumi、NB4、mv4-11、HL60、K562),结果显示前4种细胞中GSDMD表达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呈梯度下降,同时伴有GSDMD-NT的表达升高,而K562、HL-60细胞中均未检测到相关变化;用5μmol/L处理U937细胞24、48、72h后,活化的caspase-1随姜黄素作用时间的增加而表达上调。4、2μg/m L强力霉素处理K562细胞48h,与(0μg/m L)以及阴性对照组相比,GSDMD表达明显增高,且伴有GSDMD-NT表达;过表达GSDMD的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以低浓度的强力霉素处理K562细胞24、48h,结果显示0.5μg/m L强力霉素处理K562细胞24h可诱导GSDMD表达;与(0μg/ml)以及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SDMD的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有统计学意义(p<0.0001)。6、以不同浓度(0、2.5、5、10、20、4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过表达GSDMD的K56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姜黄素处理后K56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10μmol/L姜黄素处理过表达GSDMD的K562细胞24h,其凋亡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8、10μmol/L姜黄素处理通过sh RNA干扰技术抑制GSDMD表达的U937细胞,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研究结论:1、姜黄素可上调ISGF3转录因子复合物促进与细胞焦亡相关炎性分子的表达。2、不同白血病细胞系中GSDMD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其中U937、Kasumi、NB4、mv4-11细胞系高表达GSDMD,可被caspase-1剪切;而K562、HL-60细胞系不表达GSDMD。3、GSDMD可增强姜黄素抗髓系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曹娅,胡源晖,张丹,杨靖[2](2020)在《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活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植物中分离的天然化合物表现出显着的抗白血病细胞活性,相关分子机制涉及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分化、促进周期阻滞、逆转耐药等多个方面,可作为治疗药物或辅助制剂来提高常规化学药物和射线照射的疗效。本文广泛回顾了天然化合物在抗白血病活性方面的相关文献,基于不同的化学结构,分别综述不同类型的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效应的信号通路机制,为天然化合物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徐珩[3](2020)在《靶向肿瘤凋亡相关靶标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胞凋亡逃逸是肿瘤的六大特征之一,靶向肿瘤细胞凋亡治疗癌症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式之一。肿瘤细胞凋亡受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和内源小分子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其中,较早开始研究的是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如IAP家族蛋白,目前已有多个IAP小分子在进行临床I期和II期的研究。核受体是细胞凋亡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结合其内源性配体后,核受体被激活进而调控众多的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转录。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孤儿核受体Nur77。Nur77接受凋亡信号后从细胞核向线粒体转位,并通过直接的相互作用将抗凋亡蛋白BCL-2转变成促凋亡蛋白。研究发现活性氧(ROS)在细胞中的作用类似于第二信使,能调控众多蛋白和信号通路。靶向直接调控ROS的蛋白是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的新思路。来源于中草药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化学空间巨大,生物学活性广泛,其中很多都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表型。本文结合上述因素进行三方面的课题研究。第一个方面,是从小分子诱导cIAP1蛋白发生二聚化进而降解的现象入手,结合文献中cIAP1的氨基酸残基突变实验,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解释了在小分子诱导cIAP1二聚化降解过程中,关键残基E447与周围氨基酸残基的氢键网络、静电相互作用发挥的重要作用。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cIAP1的氨基酸残基D303与自发泛素化关键残基T612存在氢键作用,据此结果设计并表达纯化了cIAP1新突变体蛋白D303A,通过实验观察到D303A的自发二聚化。结果证明了在溶液状态下,关键残基的氢键相互作用对cIAP1二聚化降解的影响。为挖掘天然产物靶向cIAP1蛋白的潜力,我们针对天然产物小分子库,采用基于蛋白热稳定性筛选的方法,得到分子水平亲和力为163.5 nM的土木香内酯,亲和力为359.8 nM的6-姜烯酚,比阳性对照小分子BV6靶向cIAP1的亲和力(1.63μM)更强。cIAP1是这两个天然产物目前已有报导的结合活性最强的靶标,并且它们也是为数不多的靶向cIAP1的天然产物抑制剂。通过细胞水平相关实验,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土木香内酯和6-姜烯酚靶向cIAP1的在靶效应。综上,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实验结果都表明土木香内酯和6-姜烯酚是具有改造前景的靶向cIAP1的天然产物抑制剂。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比较Nur77已报道的炎症调控位点和凋亡调控位点。比较分析小分子结合在不同口袋对蛋白构象影响的差别。与此同时,我们靶向Nur77开展了基于蛋白热稳定性的天然产物筛选,发现了结合强度为1.81μM的去甲氧基姜黄素和3.07μM的宝霍苷I,而Nur77蛋白也是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目前已报道的亲和力最强的分子靶标。细胞水平实验也证明这两个小分子是活性较好的靶向Nur77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小分子。第三个方面,是利用共价对接结合酶活实验的策略,获得了靶向细胞氧化还原调控关键蛋白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PRDX1)的活性、选择性较好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P1-L02。P1-L02靶向PRDX1的酶活性抑制IC50为89.3 nM,在PRDX家族中也有较好的选择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结晶条件筛选的方式,我们解决了PRDX1晶体稳定性差的问题,获得了高分辨率的PRDX1蛋白晶体,进而成功解析了PRDX1和P1-L02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细胞水平实验证实了P1-L02的表型符合PRDX1的生物学功能,深入的解析具体分子机制发现P1-L02是通过靶向PRDX1-ASK1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促凋亡活性。P1-L02是目前报导的活性最强的PRDX1抑制剂,有望作为工具化合物,用于对PRDX1相关的进一步机制研究。P1-L02也为靶向PRDX1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羽菲[4](2020)在《黄芪甲苷对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肝癌HepG2细胞的放疗增敏效应和机制以及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新的肿瘤放疗增敏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用黄芪甲苷处理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辐照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辐照组。采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毒性作用,选出合适的黄芪甲苷浓度。给予0、2、4、6、8Gy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24、48、72小时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选出合适的辐照剂量。通过MTT实验检测黄芪甲苷对辐照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观察黄芪甲苷对辐照后HepG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生长曲线观察黄芪甲苷对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黄芪甲苷对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甲苷对辐照后HepG2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53、caspase-3、γ-H2AX、Chk2、DNA-PKcs、PI3K、AKT、ATM蛋白的表达;微核实验检测细胞DNA受损的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随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在作用48h和72h后,与0μg/ml浓度组相比,80μg/ml浓度组的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受照剂量的增大,辐照后时间的增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与0μg/ml相比,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细胞存活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0.05);与辐照组相比,黄芪甲苷+辐照组作用更强(P<0.05)。2.与0μg/ml相比,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细胞生长呈现抑制作用(P<0.05);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也能抑制细胞的生长,(P<0.05);且与辐照组相比,黄芪甲苷+辐照组抑制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更强(P<0.05)。3.与对照组相比,随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克隆存活分数逐渐降低(P<0.05);与0μg/ml相比,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的克隆形成逐渐减少,存活分数逐渐降低(P<0.05);与辐照组相比,黄芪甲苷+辐照组作用更强(P<0.05)。4.单纯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处理后,与0μg/ml相比,明显抑制了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随着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越强;辐照组以及黄芪甲苷+辐照组与0μg/ml相比也抑制了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黄芪甲苷+辐照组抑制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更强。5.与0μg/ml相比,随着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黄芪甲苷组、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的细胞微核率均明显增加(P<0.05);与辐照组相比,黄芪甲苷+辐照组的细胞微核率更高(P<0.05)。6.黄芪甲苷组、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随黄芪甲苷的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均有所增加(P<0.05);与辐照组相比,单纯药物组和IR+80μg/ml组细胞凋亡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0μg/ml比,20、80μg/ml浓度的黄芪甲苷组的细胞周期G2/M期阻滞4h开始逐渐增加,在8h达到最大值,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的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增加更明显,4h开始增加,峰值在12h达到最大值。8.与对照组相比,随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黄芪甲苷组、辐照组、黄芪甲苷+辐照组的细胞内γH2AX、p53、Chk2、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与辐照组相比,黄芪甲苷+辐照组的蛋白表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甲苷组的PI3K、AKT、ATM、DNA-PKcs蛋白表达随黄芪甲苷浓度的增加,蛋白表达逐渐降低(P<0.05);与辐照组相比,黄芪甲苷+辐照组的PI3K、AKT、ATM、DNA-PKcs蛋白表达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1.黄芪甲苷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存活率,使肝癌细胞活力、增殖和生长能力降低;可以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黄芪甲苷+辐照组作用更强。2.黄芪甲苷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G2/M期发生阻滞,可以使细胞微核率增加,且黄芪甲苷+辐照组的作用更强。3.黄芪甲苷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DNA损伤修复,从而发挥对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周思颖[5](2020)在《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对乳腺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紫草素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环状RNA circVAPA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30a-5p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以及紫草素在此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此为转移性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也为指导临床使用紫草素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CircVA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研究环状RNA circVAPA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调控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1)利用环状RNA高通量测序分析3例乳腺癌及邻近癌旁组织的冰冻标本中环状RNA的表达情况。(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29例乳腺癌及邻近癌旁组织的冰冻标本以及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检测circVAP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Sanger测序判断circVAPA的接头序列。(3)构建circVAPA过表达质粒(p-circVAPA),通过转染过表达质粒使低侵袭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过表达circVAPA后进行功能学实验,探索过表达circVAPA对MCF-7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在高侵袭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转染siRNA(specific interfering RNA)敲低circVAPA的表达后进行功能学实验,探索circVAPA低表达对MDA-MB-23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circVAP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结阴性组织相比,circVAPA在淋巴结阳性组织中高表达。(2)与低侵袭性的MCF-7细胞相比,circVAPA在高侵袭性的MDA-MB-231细胞中高表达。(3)过表达circVAPA的MCF-7细胞株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显着增强,而敲除circVAPA的MDA-MB-231细胞株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环状RNA circVAP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异常表达的circVAPA能够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第二部分紫草素在体内外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目的:在体外细胞株中研究紫草素(shikonin)对乳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在体内动物模型中探讨紫草素对乳腺癌的抑瘤作用。方法:(1)选择不同浓度的紫草素(1,2,4,8,16,32,64 μM)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利用MTT法测定紫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半数致死量(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紫草素处理MCF-7和MDA-MB-231细胞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确定紫草素在两株细胞中的无毒剂量。(2)利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紫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紫草素处理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变化。(3)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紫草素对裸鼠进行药物治疗,检测紫草素对裸鼠瘤体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1)紫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效应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2,4 μM浓度的紫草素能够显着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8μM浓度的紫草素能够显着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3)高剂量紫草素(15 mg/kg/d)对人乳腺癌细胞荷瘤裸鼠的瘤体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药单体紫草素不仅能够在体外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在体内依然可以显着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第三部分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促进乳腺癌侵袭迁移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目的:研究环状RNA circVAPA对乳腺癌侵袭迁移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并探讨紫草素在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中的干预作用。方法:(1)利用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判断 circVAPA 在细胞中的定位。(2)利用miRNA高通量测序分析3例乳腺癌及邻近癌旁组织的冰冻标本中miRNA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ircVAPA可能的下游miRNA,与mi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取交集。(3)利用RT-qPCR在29例乳腺癌及邻近癌旁组织的冰冻标本以及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检测miR-130a-5p的表达情况。(4)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ircVAPA与miR-130a-5p是否存在吸附关系。对MDA-MB-231细胞进行miR-130a-5p模拟物(mimics)的转染,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证实miR-130a-5p的功能。最后通过功能恢复实验,验证过表达circVAPA是否能抑制miR-130a-5p的生物学功能。(5)利用RT-qPCR在紫草素处理MDA-MB-231细胞前后检测miR-130a-5p的表达情况。对紫草素处理后的MDA-MB-231细胞进行miR-130a-5p抑制物(inhibitor)的转染,从反面证实紫草素在乳腺癌细胞中通过上调miR-130a-5p发挥功能。(6)利用RT-qPCR检测亲本基因VAPA在MCF-7和MDA-MB-231中的表达以及过表达和敲除circVAPA后VAPA的表达水平。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1764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数据。结果:(1)原位杂交技术证实circVAPA主要存在于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质中。(2)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30a-5p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淋巴结阴性组织相比,miR-130a-5p在淋巴结阳性组织中低表达。(3)与低侵袭性的MCF-7细胞相比,miR-130a-5p在高侵袭性的MDA-MB-231细胞中低表达。(4)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miR-130a-5p包含一个与circVAPA匹配的结合位点并且有很强的结合可能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提示circVAPA能够通过结合位点吸附miR-130a-5p。同时,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均表明miR-130a-5p能降低MDA-MB-231细胞株的侵袭迁移能力。由circVAPA和miR-130a-5p的相反的生物学功能,提示circVAPA可以竞争性结合miR-130a-5p抑制其在MDA-MB-231细胞中的抗侵袭和迁移能力。(5)RT-qPCR结果发现经紫草素处理后,miR-130a-5p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上调。同时,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均证实紫草素在乳腺癌细胞中通过上调miR-130a-5p恢复其抗侵袭和迁移能力。(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VAPA基因的低表达与较差的无病生存率(DFS)密切相关。上调或者下调circVAPA的表达不会影响VAP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结论:CircVAPA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30a-5p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紫草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干预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范冰冰[6](2020)在《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赤芍总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内毒素、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脏等作用。本课题对赤芍的有效组分赤芍总苷进行提取、纯化及药效筛选研究,采用UPLC-QTOF-MS等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赤芍总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H22荷瘤肝癌小鼠模型及体外Hep G2细胞模型,开展赤芍总苷抗肿瘤体内及体外药理、药效学研究,明确赤芍总苷是否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角度及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活性及基因水平的影响对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指标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是否引起大鼠肝脏毒性。本研究明确赤芍总苷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多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为赤芍总苷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赤芍总苷、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赤芍总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大孔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筛选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采用MTT法,通过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赤芍、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结合对照品、文献、相关数据库信息比对的办法,对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分子网络研究方法,构建赤芍总苷分子离子可视化网络图,结合质谱相关信息,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3.采用体外药效MTT法,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抑瘤率、脏器指数、瘤体病理切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ALT、AST、FAS、FASL、IL-2、IFN-γ、TNF-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开展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4.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靶点基因信息;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查找肝癌相关靶点,从而得到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采用STRING等数据库,得到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探讨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参与调控肝癌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进而利用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从大数据方面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5.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采用PI单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阐释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7.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3A4,CYP2D6,CYP2C9,CYP2E1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CYP1A2,CYP3A2,CYP2D1,CYP2C11,CYP2E1 m RNA水平的表达,考察赤芍总苷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的影响。8.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及γ-GT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及GSH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氧化损伤的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a+-K+-ATPase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果1.赤芍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HPD-7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生药浓度为0.1g/m L,树脂比上柱量为0.3g/m L(原药材/湿树脂),2BV水除杂,5BV 30%乙醇洗脱,即得赤芍总苷化学物质组分。赤芍、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66%、66.00%。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经正离子检测模式,经对照品、文献与相关数据库信息确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比对推测出芍药内酯苷异构体、毛蕊异黄酮苷、牡丹皮苷E、没食子酰芍药苷或异构体构建赤芍总苷的分子可视化网络,共找到5个分子网络成分簇,其中一个分子簇为芍药苷及其相关化合物。3.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挖掘出赤芍总苷成分共调控139个潜在靶蛋白。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共找到5727个癌症相关靶点。通过VENNY软件对赤芍总苷各成分靶蛋白与肝癌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共得到99个交集靶点,主要包含IL-2、Bcl-2、TNF、PTEN等。通过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明确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等;在细胞组成方面主要富集于线粒体、细胞外间隙、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等;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各种蛋白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84条通路参与到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MAPK、PI3K/Akt、VEGF、肿瘤坏死因子、癌症中心碳代谢等信号通路。4.体外药效实验结果显示,赤芍总苷1mg/m L给药浓度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24h,36h,48h的抑制率分别为66.00%、72.52%、74.10%,IC50值分别为0.71、0.57、0.52mg/m L;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环磷酰胺组、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1%、23.06%、36.64%、48.13%,除赤芍总苷低剂量组,肿瘤的抑制作用均超过30%(中药的瘤重抑制率>30%,评定药物具有抑瘤作用),符合相关要求。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AST、FAS、FASL的含量显着降低、IL-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赤芍总苷各剂量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1.7%、16.9%、22.9%;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中剂量组肝癌Hep G2细胞G2/M期的比例降低。7.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后,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细胞中Akt、Bcl-2、PI3K、MEK、ERK m 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TEN、Bax m RNA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活性显着增强,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E1活性没有显着性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 m RNA水平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2,CYP2D1,CYP2C11和CYP2E1 m RNA水平没有显着性变化。9.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γ-GT、SOD、MDA、GSH及Na+-K+-ATPase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1.本课题优化了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其工艺简单且操作方便,为赤芍总苷的后续药效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2.采用UHPLC-Q-TOF-MS技术、构建赤芍总苷化学成分网络,能够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并能呈现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其开发利用及药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3.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通过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分析、靶点调控通路分析等,实现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的快速、系统分析,发现赤芍总苷抗肝癌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4.赤芍总苷对Hep G2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降低G2/M期细胞的比例,扰乱细胞正常分裂状态达到抑制作用。5.赤芍总苷能够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调控PI3K/Akt及MEK/ERK信号通路有关。7.赤芍总苷可能通过诱导CYP450酶亚型CYPl A2的活性发挥抗肝肿瘤作用。8.赤芍总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及一定给药时间内,不影响肝脏的功能,没有肝毒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郝迎涛[7](2019)在《姜黄素对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源自胸膜间皮细胞的恶性侵袭性肿瘤,通常与石棉暴露有关,从石棉暴露到间皮瘤形成的潜伏期大约是40年。石棉由于价格低廉,曾被广泛用作防火、绝缘以及保温材料,长期石棉暴露所导致的恶性间皮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2005年起欧盟就已全面禁止一切石棉的使用,但间皮瘤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据估计,直到2020年左右,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MPM死亡率每年将以5-10%的速度增长。中国是温石棉的生产和使用大国,石棉安全以及由其诱发的恶性胸膜间皮瘤问题亟待引起重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预后差,采用单一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铂类药物联合培美曲塞,但化疗疗程短,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肿瘤细胞抵抗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恶性胸膜间皮瘤中抗凋亡的相关通路和机制、寻找抑制抗凋亡通路的相关药物是提高化疗成功率的重要方向。从姜科植物根茎中提取的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植物源性多酚类化合物,能够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外源性途径以及内源性途径诱导发生,外源性凋亡途径由细胞外死亡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凋亡受体作用介导,主要激活细胞内Caspase级联反应;内源性凋亡途径是由细胞内信号引发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并多种凋亡因子释放,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的中心事件是Caspase的激活以及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凋亡相关因子与多种信号通路在细胞内形成异常复杂并且互相影响的网络,调控凋亡的发生。在过去的30年里,PI3K/Akt/mTOR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下游通路,在维持细胞蛋白质合成、存活、生长、转移、抵抗凋亡以及血管生成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肿瘤学中重要通路之一。PI3K/Akt/mTOR通路内的突变经常发生的位置包括抑制基因PTEN和TSC1/2,以及癌基因PIK3CA、PIK3R1和Akt。PI3K/Akt/mTOR通路由于致癌基因突变以及肿瘤抑制因子失活导致通路功能异常活化,通过药物阻断或抑制该通路功能,是众多临床试验的目标。既往有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够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另有研究发现恶性胸膜间皮瘤标本中PI3K/Akt/mTOR通路处于活跃状态,有关姜黄素治疗MPM的研究报道较少,其作用机制、相关信号通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部分姜黄素对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姜黄素对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作用。实验方法:1.将RN5细胞与不同浓度姜黄素、顺铂溶液孵育72小时后,用SRB方法分析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效应浓度(EC50)。2.将RN5细胞接种在6孔板中,设置阴性对照DMSO组、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以及阳性对照顺铂组,药物孵育细胞24小时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3.建立RN5细胞荷瘤小鼠模型,移植瘤最大径达到6mm时,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溶剂对照组,低剂量姜黄素组,高剂量姜黄素组以及顺铂组,每5天给予腹腔内注射药物,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肿瘤体积,同时记录小鼠体重,待对照组肿瘤最大径达到15mm时处死小鼠,收集肿瘤标本并记录重量,评估姜黄素对小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作用。4.荷瘤小鼠肿瘤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CD31和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使用末端缺口原位标记(TUNEL)方法对肿瘤标本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通过半定量分析,评估姜黄素对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1.梯度浓度姜黄素以及顺铂作用RN5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药物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通过绘制细胞增殖曲线,求得姜黄素在72小时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为19.1±1.3μM,而顺铂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为7.09±1.14μlM。2.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以及顺铂作用RN5细胞24小时后,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多,对比阴性对照DMSO存在统计学差异;凋亡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以及顺铂作用之后,RN5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比例增多,对比阴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3.小鼠接种RN5细胞之后成瘤良好,姜黄素和顺铂组注射药物5次之后,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其中顺铂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处死动物后剥取肿瘤并称重,顺铂和姜黄素组肿瘤重量低于对照组,其中顺铂和高剂量姜黄素组肿瘤重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结束时姜黄素组的小鼠体重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而顺铂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4.肿瘤标本的Ki6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姜黄素组和顺铂组肿瘤Ki67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减少,采取H评分法进行半定量评估,顺铂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肿瘤标本Ki67染色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UNEL实验显示姜黄素组和顺铂组肿瘤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增多,其中高剂量姜黄素组和顺铂组的TUNEL染色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D31结果显示姜黄素组和顺铂组阳性染色面积减少,其中高剂量姜黄素组CD31阳性染色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姜黄素能够抑制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的增殖。2.姜黄素在可以体外诱导RN5细胞G2/M期细胞阻滞,并能诱导细胞凋亡。3.姜黄素在小鼠体内可以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且毒性作用不明显。4.姜黄素在动物体内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第二部分姜黄素诱导RN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姜黄素诱导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方法:1.将RN5细胞接种于培养皿,设置阴性对照DMSO组、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以及阳性对照顺铂组,不同药物孵育细胞24小时后,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cleaved Caspase-8、Caspase-9/cleaved Caspase-9、Bax、Bcl-xL、cleaved PARP 的细胞内水平,评估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凋亡途径在姜黄素诱导RN5细胞凋亡中的作用。2.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在细胞核内的蛋白水平,并利用免疫荧光观察AIF核转位情况,探讨AIF在姜黄素诱导RN5细胞凋亡中的作用。3.将RN5细胞接种于培养皿,设置阴性对照DMSO组以及不同浓度姜黄素组,药物孵育细胞24小时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 PI3K、Akt/p-Akt、mTOR/p-mTOR 以及 p70S6K/p-p70S6K 的细胞内水平,评估该通路在姜黄素诱导RN5细胞凋亡中的作用。4.将RN5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分别使用PI3K、Akt、mTOR抑制剂预处理2小时后,再给予姜黄素孵育24小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xL、cleaved PARP 以及 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 的细胞内水平,以期判断姜黄素作用PI3K/Akt/mTOR通路的可能靶点。结果:1.不同浓度姜黄素孵育RN5细胞之后,各组细胞内Caspase-3表达无明显变化,顺铂组作用之后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姜黄素组及阴性对照DMSO 组均未能检测到明显 cleaved Caspase-3;各组 Caspase-8、Caspase-9 表达大致相近,姜黄素组以及顺铂组均未能检测到明显的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 片段。姜黄素作用之后,RN5细胞内cleaved-PARP的水平升高,促凋亡蛋白Bax水平升高,而凋亡抑制蛋白Bcl-xL水平降低,对比阴性对照DMSO组,姜黄素各组cleaved-PARP、Bax、Bcl-xL蛋白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2.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之后RN5细胞核内AIF蛋白水平升高,对比阴性对照DMSO组,AIF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AIF核转位情况,结果提示AIF在细胞核内的免疫荧光强度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阴性对照DMSO组AIF 阳性免疫荧光主要聚集在细胞质内。3.不同浓度姜黄素孵育RN5细胞之后,姜黄素组细胞内PI3K、p-Akt、p-mTOR和p-p70S6K蛋白水平下调,对比阴性对照DMSO组,相关蛋白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Akt、mTOR、p70S6K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4.分别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Akt抑制剂MK 2206,以及mTOR的抑制剂Rapamycin预处理RN5细胞之后再次使用姜黄素孵育,结果发现LY294002和Rapamycin作用于RN5细胞后,没有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产生显着影响;Akt抑制剂MK 2206作用于RN5细胞后,p-Akt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并干扰了姜黄素对Bax、cleaved-PARP、Bcl-xL的作用。结论:1.姜黄素在RN5细胞内能够通过不依赖于Caspase,由AIF核转位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2.姜黄素能够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诱导凋亡作用。3.姜黄素通路作用的靶点可能是Akt,通过抑制Akt磷酸化而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

陈雅琳[8](2019)在《自噬抑制剂3-MA对姜黄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率在世界癌症总体发病率中位居第六。随着白血病治疗学的进展,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心脏毒副作用、耐药以及易复发等特点,需要探索出新的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姜黄素作为一种从植物姜黄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由于其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癌症细胞有抑制作用并且同时对正常细胞伤害较小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国内外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对卵巢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多种肿瘤产生抑制作用,但姜黄素对白血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增殖与凋亡关系的观察,在自噬与增殖,自噬与凋亡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就以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为研究对象,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作用后,用姜黄素与传统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单独作用或者两两联合诱导KG1a细胞,探索姜黄素和阿糖胞苷单独作用或联合使用对KG1a细胞自噬,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株,用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预处理处于对数期生长的KG1a细胞后,姜黄素和阿糖胞苷单独及两两联合作用KG1a细胞24h,应用(1)MTT法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增殖情况;(2)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KG1a细胞的凋亡率;(3)q RT-PCR检测KG1a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LC3-Ⅱ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KG1a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Ⅱ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5)吖啶橙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KG1a细胞自噬发生的情况。结果:(1)经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预处理KG1a细胞后,再以姜黄素和阿糖胞苷单独或者两两联合处理24h,结果显示与未预处理组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2)经3-MA预处理的各用药组比不加3-MA预处理的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3)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3-MA预处理后用药组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LC3-Ⅱ表达降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明显降低,与未加3-M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MA预处理后用药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Ⅱ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降低,与未加3-M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吖啶橙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促进了KG1a细胞包浆内自噬小体的产生,提示姜黄素能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自噬的发生,但是经3-MA处理后,姜黄素处理的KG1a细胞胞浆内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减少,抑制了KG1a细胞自噬的发生。结论:(1)姜黄素能明显降低KG1a细胞活力,并诱导其产生自噬。(2)3-甲基腺嘌呤能够抑制姜黄素和阿糖胞苷诱导KG1a细胞所产生的保护性自噬,抑制其增殖,提高其凋亡水平,增强KG1a细胞对姜黄素和阿糖胞苷的敏感性。

李伟锋,蒋建兰[9](2017)在《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姜黄属于姜科植物,是常用中药之一。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对姜黄素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旨在促进姜黄素的开发和利用。

张永鲁[10](2017)在《IFIT2在姜黄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IFIT2在姜黄素抗白血病中的作用,为姜黄素或联合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分别利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Annexin V/PI染色法、PI单染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姜黄素处理前后U937基因变化情况;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RNA及蛋白质的变化情况;慢病毒转染技术在细胞系中抑制和过表达IFIT2。研究结果:1、姜黄素处理白血病细胞系(NB4、NB4-R1、U937、K562、HL60)24h后,各细胞系IC50值如下:U937:8.63±2.34μmol/L;K562:27.67±2.72μmol/L;NB4:15.77±2.17μmol/L;NB4-R1:16.67±1.63μmol/L;HL60:27.86±2.45μmol/L。2、用浓度为0、5、10μmol/L的姜黄素对U937处理24h后,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4.2±1.44%、21.9±3.64%、33.4±4.74%;用浓度为0、5、10μmol/L的姜黄素对K562处理24h后,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8.2±2.2%、6.9±1.9%、8.8±2.1%。3、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U937处理24h后,与空白对照相比(0μmol/L),凋亡蛋白PARP、活化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浓度成正比,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K562处理24h后,与空白对照相比(0μmol/L),凋亡蛋白PARP、活化型caspase3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4、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24h后,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在G2/M期的比例则逐渐增高;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K562细胞24h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随着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略有升高。5、通过基因表达芯片分析姜黄素处理前后U937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发现IFIT家族基因IFIT1,IFIT2,IFIT3在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24h后明显升高,其中以IFIT2升高的最为明显,而K562中无此变化。6、10μmol/L姜黄素处理过表达IFIT2的K562细胞24h,其凋亡细胞所占比例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7、慢病毒转染抑制U937中IFIT2的表达,检测姜黄素诱导其凋亡的能力,其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低于阴性对照组。8、姜黄素(10μmol/L)联合干扰素(5000u/ml)处理K562细胞24h,空白组细胞凋亡比例为8.2±1.25%,单用姜黄素处理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12.1±1.32%,单用干扰素γ处理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18.1±1.42%,干扰素γ联合姜黄素处理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34.8±3.1%。研究结论:1、不同白血病细胞系对姜黄素敏感性不同,其中U937对姜黄素最敏感,NB4、NB4-R1次之,K562、HL60最差。2、姜黄素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3、姜黄素可将细胞阻滞在G2/M期;4、IFIT2可增强姜黄素诱导的凋亡作用。5、干扰素与姜黄素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二、姜黄素对NB_4细胞的诱导凋亡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姜黄素对NB_4细胞的诱导凋亡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GSDMD增强姜黄素抗髓系白血病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用质粒、细胞株
        2.1.2 实验试剂及来源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4 实验药物配制
        2.1.5 实验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基因芯片检测姜黄素处理U937细胞炎性分子的改变
        2.2.3 RT-qPCR
        2.2.4 重组慢病毒过表达及抑制GSDMD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2.5 细胞转染
        2.2.6 慢病毒感染细胞与稳定转染细胞株的筛选
        2.2.7 CCK-8检测细胞增殖
        2.2.8 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2.2.9 Western Blot
        2.2.10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分析基因芯片结果探讨姜黄素抗白血病可能作用的靶点
    3.2 姜黄素上调ISGF3转录因子
    3.3 姜黄素诱导GSDMD剪切
    3.4 构建可诱导表达GSDMD的K562稳定表达细胞系
    3.5 过表达GSDMD逆转K562细胞对姜黄素耐药作用
    3.6 抑制GSDMD的表达减弱姜黄素对U937凋亡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细胞焦亡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活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醌类化合物
    1.1 萘醌类
    1.2 蒽醌类
2 苯丙素类化合物
    2.1 简单香豆素类
    2.2 呋喃香豆素类
    2.3 木脂素类
3 黄酮类化合物
    3.1 黄酮类
    3.2 黄酮醇类
    3.3 二氢黄酮醇类
    3.4 异黄酮类
    3.5 查尔酮类
4 萜类化合物
    4.1 单萜类
    4.2 倍半萜类
    4.3 二萜类
    4.4 三萜类
5 甾体类化合物
6 生物碱类
    6.1 赖氨酸系生物碱
    6.2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
    6.3 色氨酸系生物碱
    6.4 萜类生物碱
    6.5 甾体类生物碱
7 含硫有机化合物
8 酸性多酚类
9 结语

(3)靶向肿瘤凋亡相关靶标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靶向细胞凋亡相关靶标蛋白及药物研发进展
    1.1 引言
        1.1.1 细胞凋亡的两种基本途径
        1.1.1.1 外部途径:死亡受体途径
        1.1.1.2 内部途径:线粒体途径
        1.1.1.3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1.1.2 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2 调控肿瘤凋亡信号通路的重要靶标:BCL-2和IAP家族蛋白
        1.2.1 BCL-2 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1.2.1.1 BCL-2 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2.1.2 BCL-2 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1.2.2 IAP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1.2.2.1 IAP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2.2.2 靶向IAP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
    1.3 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孤儿核受体:以Nur77 为例
        1.3.1 Nur77 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
        1.3.2 靶向Nur77 诱导凋亡的小分子
    1.4 调控肿瘤细胞凋亡新思路:直接靶向活性氧含量变化相关蛋白
    1.5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的构象变化及天然产物抑制剂发现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型cIAP1 蛋白和E447K突变型cIAP1 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轨迹分析
        2.2.3 野型cIAP1及D303A突变型cIAP1 蛋白的质粒构建与表达纯化
        2.2.4 非变性凝胶电泳实验
        2.2.5 小分子诱导蛋白热迁移变化的高通量筛选
        2.2.6 微量热泳动检测小分子与cIAP1 蛋白的结合强度
        2.2.7 细胞增殖实验
        2.2.8 高内涵细胞凋亡形态检测
        2.2.9 流式细胞凋亡检测与分析
        2.2.10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野型cIAP1 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2.3.2 E447K突变型cIAP1 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3.3 野型cIAP1及E447K突变型cIAP1 蛋白构象变化的机理分析
        2.3.4 野型cIAP1及E447K突变型cIAP1 蛋白构象变化最显着区域的动态二级结构分析
        2.3.5 新型D303A突变型cIAP1 蛋白的设计和非变性凝胶实验分析
        2.3.6 靶向cIAP1 的天然产物小分子筛选
        2.3.7 MST检测苗头天然产物小分子与cIAP1 的结合亲和力
        2.3.8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2.3.9 流式细胞凋亡分析
        2.3.10 凋亡的细胞核形态分析
        2.3.11 细胞水平诱导cIAP1 降解及凋亡相关蛋白调控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ur77 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天然产物小分子发现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Nur77 蛋白及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2.2 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的数据分析及作图
        3.2.3 Nur77 质粒构建、蛋白表达及纯化
        3.2.4 小分子作用于Nur77 的蛋白热迁移实验
        3.2.5 小分子作用于Nur77 的微量热泳动分析
        3.2.6 小分子作用于Nur77 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
        3.2.7 细胞增殖实验
        3.2.8 高内涵细胞凋亡形态检测
        3.2.9 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分析
        3.2.10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和线粒体活性氧检测
        3.2.11 转录组学样品准备及数据的采集分析
        3.2.12 定量蛋白组学样品准备及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ur77 蛋白及复合物三组体系分子动力学轨迹RMSD分析
        3.3.2 Nur77 蛋白及复合物三组体系分子动力学轨迹RMSF分析
        3.3.3 Nur77 蛋白及复合物三组体系的DSSP分析
        3.3.4 Nur77 蛋白及复合物三组分子动力学模拟体系的结构聚类分析
        3.3.5 靶向Nur77 的天然产物小分子筛选
        3.3.6 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靶向Nur77 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结合分析
        3.3.7 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作用于Nur77 的微量热泳动结合分析
        3.3.8 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常见肿瘤细胞系增殖抑制分析
        3.3.9 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细胞凋亡的流式分析
        3.3.10 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诱导细胞核形态变化分析
        3.3.11 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活性氧检测与分析
        3.3.12 转录组学差异表达基因及KEGG通路分析
        3.3.13 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宝霍苷I的差异蛋白组学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性氧调控关键蛋白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的先导化合物发现与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PRDX1 蛋白的表达纯化
        4.2.2 新型PRDX1 抑制剂的共价虚拟筛选及活性确证
        4.2.3 PRDX1 蛋白结晶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4.2.4 PRDX1 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
        4.2.5 SPR和 MST实验检测小分子的结合强度检测
        4.2.6 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检测
        4.2.7 流式分化检测
        4.2.8 细胞活性氧检测
        4.2.9 转录组学测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4.2.10 细胞凋亡调控通路分析
        4.2.11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新型PRDX1 抑制剂的发现及活性检测
        4.3.2 PRDX1 蛋白结晶条件优化和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
        4.3.3 新型PRDX1 抑制剂的结合强度检测
        4.3.4 小分子的细胞增殖抑制
        4.3.5 NB4 细胞分化流式分析
        4.3.6 细胞凋亡和活性氧检测
        4.3.7 细胞凋亡通路和机制探索
        4.3.8 小分子作用的转录组学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黄芪甲苷对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来源及对细胞的培养、传代、冻存、复苏
        2.1.2 实验药物的配制及分组
        2.1.3 辐照参数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1.6 主要所用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MTT检测细胞存活率
        2.2.2 细胞生长曲线实验
        2.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2.2.4 细胞划痕实验
        2.2.5 细胞微核试验
        2.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2.2.8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蛋白的表达
        2.2.9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黄芪甲苷与电离辐射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 黄芪甲苷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3 黄芪甲苷对HepG2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3.4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3.5 细胞微核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
    3.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3.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3.8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蛋白的表达
第4章 讨论
    4.1 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4.2 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3 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内微核的影响
    4.4 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4.5 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4.6 黄芪甲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对乳腺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紫草素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进展
    (一) 环状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1 环状RNA的发展历史和生物起源
        1.2 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
        1.3 环状RNA与乳腺癌
        1.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二) 紫草素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2.1 紫草素抗肿瘤作用的理论依据
        2.2 紫草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2.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ircVA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标本
        2.2 细胞株
        2.3 材料
        2.4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乳腺癌组织环状RNA-seq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
        3.2 环状RNA circVAPA在乳腺癌中的特性
        3.3 环状RNA circVAPA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紫草素在体内外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来源
        2.2 材料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紫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3.2 紫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内实验研究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标本
        2.2 细胞株
        2.3 材料
        2.4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乳腺癌组织miRNA-seq中差异表达的miRNA
        3.2 环状RNA circVAPA靶向吸附miR-130a-5p
        3.3 环状RNA circVAPA可竞争性结合miR-130a-5p抑制其功能
        3.4 紫草素通过上调miR-130a-5p的表达恢复其对乳腺癌侵袭迁移的抑制功能
        3.5 环状RNA circVAPA对其亲本基因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赤芍本草考证及赤芍研究进展
    第一节 赤芍本草考证
    第二节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赤芍总苷抗肝癌疗效研究
第二章 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及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纯化工艺研究
    第三节 赤芍、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第四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五节 基于分子网络的赤芍总苷化学成分可视化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赤芍总苷体内、外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赤芍总苷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总苷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四节 赤芍总苷介导MEK/ERK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赤芍总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及肝毒性评价
    第一节 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的活性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分析讨论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历
致谢

(7)姜黄素对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姜黄素对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一、背景与目的
    二、材料与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第二部分: 姜黄素诱导RN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一、背景与目的
    二、材料与仪器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问题与展望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姜黄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Paper in English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自噬抑制剂3-MA对姜黄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细胞株培养
        2.2 实验分组
        2.3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的细胞形态变化
        2.4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2.6 qRT-PCR检测不同实验组诱导的KG1a细胞内目的基因表达水平
        2.7 Western blot检测抑制KG1a细胞内目的蛋白的表达
        2.8 吖啶橙染色观察姜黄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自噬的发生
        2.9 透射电镜观察姜黄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自噬的发生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各实验组KG1a细胞的形态变化
    2 MTT法检测3-MA对姜黄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
    3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实验组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
    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抑制自噬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5 Western blot检测抑制自噬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6 吖啶橙(AO)检测不同给药方式诱导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自噬
    7 透射电镜观察KG1a的自噬与凋亡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姜黄素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肿瘤作用
    1.1 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1.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
    1.3 促进癌细胞自我凋亡
    1.4 增强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2 抗炎作用及机制
    2.1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2.2 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3 抗氧化作用
4 其他药理作用
    4.1 抗病毒作用
    4.2 神经保护作用
    4.3 抗纤维化作用
5 讨论

(10)IFIT2在姜黄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实验主要仪器
        2.1.4 实验药物配制
        2.1.5 蛋白裂解液配方
    2.2 实验方法
        2.2.1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2.2.2 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2.2.3 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
        2.2.4 RT-qPCR
        2.2.5 Western blot
        2.2.6 细胞转染
        2.2.7 重组慢病毒的制备
        2.2.8 慢病毒感染细胞
        2.2.9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姜黄素对白血病细胞周期的影响
    3.4 基于基因芯片分析姜黄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3.5 过表达IFIT2对K562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3.6 抑制U937中IFIT2的表达对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3.7 干扰素γ与姜黄素联用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姜黄素对NB_4细胞的诱导凋亡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GSDMD增强姜黄素抗髓系白血病作用的机制研究[D]. 况林菊. 南昌大学, 2021(01)
  • [2]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活性的研究进展[J]. 曹娅,胡源晖,张丹,杨靖.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3]靶向肿瘤凋亡相关靶标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D]. 徐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20(07)
  • [4]黄芪甲苷对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 刘羽菲. 南华大学, 2020
  • [5]CircVAPA/miR-130a-5p调节轴对乳腺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紫草素干预作用的研究[D]. 周思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D]. 范冰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姜黄素对恶性胸膜间皮瘤RN5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机制研究[D]. 郝迎涛. 山东大学, 2019(02)
  • [8]自噬抑制剂3-MA对姜黄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 陈雅琳.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 李伟锋,蒋建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10)
  • [10]IFIT2在姜黄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 张永鲁. 南昌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姜黄素诱导NB_4细胞凋亡的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