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架阅读中报刊被盗的原因及对策

开架阅读中报刊被盗的原因及对策

一、试论报刊开架阅览中失窃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宋爽[1](2017)在《谈公共图书馆的期刊开放阅览》文中研究指明开架阅览就是方便读者,是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宗旨。不过有些图书馆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期刊实现开放阅览的同时,出现了撕页、乱架等现象,加大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难度,使图书馆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升。现阶段,必须要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才可以使开放期刊阅览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

陈莹[2](2015)在《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档案信息在人类进程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光辉与沧桑。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不再像古代那样仅仅供上层社会使用,而是变成了大众可利用的产物,逐渐揭开档案神秘的面纱。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信息化工作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档案信息公开的新平台,就是档案信息网站。目前随着不断的发展,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系统相对比较完善,而纵观我国全国几百个档案网站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我国档案网站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查找出我国哪些地方存在疏漏,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使得档案网站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此,本文对我国省级档案网站和市级档案网站进行了深入地调研,查找出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对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现状进行一个整体的调查,然后挑选出档案信息公开工作做得优秀的、良好的以及一般的三个档案网站进行具体的分析。其次,本文对我国优秀档案网站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做得差的档案网站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通过借鉴国外档案网站的优点,提出解决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上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张静[3](2013)在《浅议公共图书馆开架阅览的管理工作》文中研究说明开架阅览是图书馆实现人性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读者提供了自由便捷的服务,使馆藏文献得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分析了开架借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提高硬件水平、管理水平、读者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彭双五[4](2013)在《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环境下的着作权法与数字图书馆是近年来法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相应社会关系的改变,而调整传统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着作权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传统着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数字图书馆这一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衍生物,更是面临着重重困境。法律规定的空白、行业惯例的缺失,使目前社会上,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管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与管理者面临许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数字图书馆着作权保护问题的实质,在于数字技术全面地改变了作品创作、传播和利用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改变影响到了作为着作权制度基石的利益平衡机制。从微观上来看,作为智力成果的创作者,作者无法保证其应得利益不受到不法侵害,而作为智力成果的使用者,读者无法自由、便捷的获取其想要获得的信息;从宏观上来看,作者在无法保证其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明显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精神文明的匮乏,将会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由利益上的失衡,最终导致整个人类社会减缓发展的恶性循环。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继承了传统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身份,更肩负着为读者们提供信息、教育的重任,因此如何规制和保护数字图书馆,成为了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与着作权法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着作权法律问题,因此,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的研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第一章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性质、特征、法律地位入手,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为后文进行论述做出理论上的铺垫。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着作权法律体系当中应当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因为按照传统的着作权法理论,图书馆是作为作品的最终使用者而享有权利的,但实际上,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具有了一定的营利性,因此,其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作品的传播者而不是使用者。这种身份上的改变,也使得数字图书馆在着作权法体系当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二,由于数字图书馆不能再基于着作权的限制,对作品进行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的获权问题就十分值得研究。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数字图书馆主要有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模式、法定许可模式、创作共同模式、着作权代理模式、开放获取模式、补偿金支付模式以及数字版权模式。本章对这些模式的特点和优劣进行了评述,并且对近年来比较成功的Google图书馆模式进行了介绍。Google图书馆推行的opt-out模式,可以说是比较成功也比较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模式,但是其仍欠缺一定法律上的依据。第三章则是从数字图书馆的具体运营层面进行了介绍,在当前的社会中,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以及着作权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着作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复制行为和网络传播行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对作品的数字化及临时复制行为,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供用户使用和馆际互借行为,其性质又应当如何认定。合理使用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其是最能体现着作权法立法精神的一项制度。面对着网络环境下新权利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随着合理使用制度空间的逐渐萎缩,甚至有学者提出要取消合理使用制度。本章结合技术保护措施,探讨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并对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本文立足于我国,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模式,提出了依靠单一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只有进行模式整合,结合各种模式的优点,才能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法律保护。

王雪[5](2013)在《RFID技术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各类知识产品的数量随之增加,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量也急剧上升。因此,如何最有效的利用现有图书馆资源为读者服务,成为了当前图书馆,尤其是学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RFID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也开始炙手可热。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存在着很多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条形码和磁条的图书管理系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现在图书馆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基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讨论、分析、总结、规划现代学校图书馆中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对现有图书馆管理技术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合理地规划方案,以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服务。比较了RFID技术和当前其他图书管理技术,得出了RFID技术的优势所在;分析并比较了现有的RFID技术标准,给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其硬件拓扑结构;并根据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给出了经过优化的射频标签定位算法;值得一提的是,碰撞问题作为当前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技术壁垒在文中做出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几种可行的消除算法:ALOHA法和二进制搜索法以及它们二者结合的算法。最后,结合当前RFID技术和图书馆的发展对未来图书管理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有理有据的预测和展望。目前看来,在RFID技术的支撑下,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图书管理系统,给学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这些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大大提高了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赵展[6](2012)在《“超星”之路 ——超星公司成功经验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超星公司成立于1993年,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近19年的历史,一直专注于数字图书馆行业。在从事数字图书馆行业的企业中,超星公司属于开展数字资源业务较早的企业,数字图书馆规模最大,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多,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是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数字图书馆行业是一个竞争颇为激烈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有着最早从事于学术论文数字资源开发的重庆维普公司,有着出身于国家图书馆的“国字号”队伍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来源于股份制企业的有着北京大学技术支持的北大方正公司,也有着纯民营性质的公司如规模较大的超星公司、书生公司等等,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型数字资源企业。超星公司能够力挫群雄,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领头羊,其中成功之处值得人们挖掘和深思。本文主要探索了超星公司在数字图书馆行业的成功经验。第一章主要介绍超星公司的基本情况,努力使读者对超星公司有个全面的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超星公司的成功产品:超星数字图书馆和读秀学术搜索,从中可以看出超星公司是如何应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奠定自己庞大的数字资源规模的。第三章首先简要讨论了版权对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的重要影响,接着介绍超星公司成功应对版权问题的模式:超星模式,并就超星如何保护自身的版权做了简单的叙述。第四章详细介绍超星公司近年来推出的新产品,尽管这些内容并不属于超星公司的成功经验,但将其与前文内容结合起来更能从一个体系中看到超星公司的发展趋势,从一个高度去认识超星公司拥有的各种产品。超星公司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在中国互联网逐渐起步、发展、繁荣的历史时期内,超星公司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住数字图书馆行业中的两个关键点——资源和版权,牢牢把握住学术数字资源开发这条产品主线,以创新的思维、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解决数字资源建设和版权问题,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不断开发出创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对网络时代学术数字资源的需要。超星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的将高新科技技术与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它提示我们:任何一个文化企业一定要保护和发展好自己的核心文化资源。超星公司的经历表明,对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相关文化企业的生存程度。保护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使技术上的限制、法律上的保护和利用方式的不断开发创新。其次,它告诉我们:文化产业的目前的核心是版权问题。版权方面的法律,尤其是目前高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情况下,一定是滞后于当前的实际情况的。如何巧妙和正确利用法律的规定来保护版权和解决版权问题,是文化企业发展的关键。最后,超星公司由卖资源到卖服务再到卖平台的经历提示我们:一个文化企业的运作,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设身处地的替客户着想,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来安排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杨亮[7](2011)在《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场所环境探析 ——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文中认为从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兴起,从记录文字到保存文字载体,从旧时代的沦灭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图书馆建筑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做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图书馆的规模俨然成为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图书馆也在顺应时代的步伐,在管理、服务、技术和理念上不断改进。场所精神理论是通过对场所空间内容诸如建筑、街道、标识、环境等的形成、发展的研究以及人对它的感知和体验,赋予建筑空间灵魂和生命,探讨场所在文化上对人们的影响力,追求人在身体和精神上与场所高度契合的状态,并最终创造出令人产生依赖感和记忆力的环境意象。图书馆不是一座简单的藏书和供读者学习的建筑实体,而是一个内容丰富,有文化气息的空间系统,是能与读者产生行为上交互和心灵上共鸣的场所空间。作为读者学习和交流的空间,笔者将高校图书馆对读者在其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各方面支持统称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场所精神的研究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而空间服务又可以分为很多的方面和内容,所以本文就是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系统分析和论证。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类别,它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读者群体比较单一,但数量极其庞大。本文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区域作为一处典型的场所空间,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场所精神为理论支持,南京地区15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理论模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场所空间服务的现状,并结合作者本身及团队一段时间的工作体会和实证分析结果,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特有的读者行为现象,阐明了读者行为对高校图书馆场所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凯文·林奇场所精神理论为研究主线建立理论模型,从方向感的确立、认同感的深入和归属感的升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从美学的角度,分层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身体的感官到精神的升华,提出了设计建筑形式美、建设场所空间环境美、塑造场所空间文化美、促进行为交互和谐美以及营造“家”的氛围温馨美几点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陈骅[8](2011)在《城市老龄人群阅读现状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六城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终生学习已不再是个人的美好愿望,而是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统一要求,老龄人群也不例外。阅读是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关注并满足老龄人群的阅读需求,是社会管理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随着城市老龄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世界发达国家先后步入了老龄社会。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也在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面对日趋庞大的老龄人口,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为老龄人群提供健康丰富的文化资源及文化服务,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目前,老龄人群的阅读需求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一群体属于弱势群体。在各类图书馆的相关阅读推广服务中,着重关注了青少年的阅读状况,而忽视了日益增长的老龄读者群体。这与公共图书馆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的宗旨是相左的。因此,在当前老龄时代下,对城市老龄人群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公共图书馆改进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老龄人群阅读服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对老龄人群阅读现状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从城市老龄人需求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阅读现状,本文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根据最新的南京市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南京市城区人文特点,选取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鼓楼区、建邺区、下关区六大主城区作为调查范围,对分布在六大主城区的公园、图书馆、社区、高校、群众广场等老龄人聚集相对较多的场所的1000名老龄人进行了实地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老龄时代下城市老龄人的阅读诉求。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挖掘出城市老龄人的阅读活动的特征,阅读的需求,对数字化阅读的看法,以及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建议和要求等等。与此同时,笔者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公共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文献调查研究,从公共图书馆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立法、出版图书、社会保障制度几个方面,了解和总结国外公共图书馆针对老龄人群阅读的服务模式。根据调研数据,并参照国外公共图书馆老龄读者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笔者分别构建了适合我国老龄读者需要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布局模式、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老龄读者阅读的组织机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切实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龙头作用、繁荣阅读出版市场,提高社区老龄人阅读服务的质量,拓展阅读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建议,以便为政府管理部门更有效地完善老龄人阅读服务体系,为老龄人构建更优质的阅读环境提供参考。

周丽霞[9](2011)在《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数字技术有效地改变了作品创作、传播、利用的本来面貌,使得作为版权制度基石的利益平衡发生了相应变化,出现了利益失衡。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主要是来自作品版权的获取,那么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模式及相应法律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同数字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及社会立法环境关系密切,所以本文的主体部分用五章分别论述以下五方面问题。首先,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图书馆价值理论、版权法理论和大众传播理论,为本文观点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使之更具说服力。其次,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主要包括集体管理模式、授权要约模式、补偿金支付模式、法定许可模式、版权代理模式、开放获取模式、创作共用模式和数字版权管理(DRM)模式。这八种版权获取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目前还不能够很好地平衡版权人及利用者的利益关系,还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第三,介绍了中国知网、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阿帕比(Apabi)数字图书馆、博库中文网站等五家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模式的实践,对各种版权获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对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进行整合和优化,提出基于出版商代理下的开放获取模式和基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版权授权整合模式。随着技术和法制的不断健全,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获取模式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第四,以Google数字图书馆为例,论述数字图书馆和作者及出版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了Google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优势,结合我国版权法律制度,认为数字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版权法对版权的限制而把自身行为归结为合理使用,并建议我国版权法引入默示许可制度。第五,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法律重构。在这里,笔者强调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认为必须从知识传播和公众获取的角度来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就数字图书馆的性质而言,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质更加突出,其营利性是占次要位置的。(2)数字图书馆具有特殊价值。数字图书馆可以提升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效率,促进知识交流与传播,尊重人们获取知识的平等与自由,并以知识资源全社会共享为价值取向。(3)数字图书馆作为最终用户和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数字图书馆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网络传播者,符合邻接权人的构成要件,是用户权利与着作权利实现的居间人,所以数字图书馆应当享有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4)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可以实现博弈均衡。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是永远的对立关系,但通过博弈模型和矩阵分析,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是可以合作的,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出版商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出版商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5)数字图书馆和作者之间可以实现博弈均衡。从作者的角度看,如果作者与数字图书馆合作,那么他虽然损失了一些经济利益,但相应的得到了社会荣誉和声望,其学术观点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从而确立其学术地位,这一点远比获得经济回报重要。(6)数字图书馆在版权获取方面应具有特殊合理使用权和诉讼赔偿豁免权。

雷素芳[10](2009)在《高校报刊阅览室违规现象治理对策刍议——以怀化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高校报刊阅览室存在的一些主要违规现象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二、试论报刊开架阅览中失窃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报刊开架阅览中失窃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谈公共图书馆的期刊开放阅览(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共图书馆期刊开放阅览管理现状
    1. 期刊的完整性不能得到保障
    2. 期刊资料的订购不合理
    3. 期刊资料资金投入不够
二、提升公共图书馆期刊开放阅览管理的措施
    1. 服务人员与读者间建立良好关系
    2. 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 实现期刊管理的合理化
    4.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2)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档案信息公开概述
    第一节 档案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一、档案信息价值体现
        二、公众知情权的需要
        三、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二节 档案信息公开的主体和方式
        一、档案信息公开的主体
        二、档案信息的公开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档案网站的信息公开调研
    第一节 我国档案网站的基本概况调研
        一、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的基本情况
        二、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我国典型档案网站案例分析
        一、北京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分析
        二、黑龙江档案信息网的信息公开分析
        三、武汉档案网的档案信息公开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 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对策
        一、完善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二、丰富档案网站信息公开内容
        三、完善档案网站信息公开服务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浅议公共图书馆开架阅览的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架借阅中存在的问题
    1.1 文献错、乱架现象严重
    1.2 文献破损现象严重
    1.3 文献丢失现象严重
    1.4 读者管理问题
2 对开架借阅的科学管理
    2.1 提高开架阅览硬件水平
        2.1.1 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2.1.2 合理规划布局
        2.1.3 维护图书资源
        2.1.4 应用新技术
    2.2 提高管理水平
        2.2.1 提高馆员素质
        2.2.2 完善查询系统
        2.2.3 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2.3 加强读者教育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4)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三、研究的方法
1 数字图书馆的法律性质与法律特征
    1.1 数字图书馆释义
        1.1.1 数字图书馆设立背景
        1.1.2 数字图书馆概念
        1.1.3 数字图书馆特点
        1.1.4 数字图书馆缺陷
    1.2 数字图书馆性质
        1.2.1 公益性
        1.2.2 营利性
        1.2.3 网络性和数字性
        1.2.4 继承性
    1.3 数字图书馆价值和法律地位
        1.3.1 数字图书馆价值
        1.3.2 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
        1.3.3 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分析
        1.3.4 数字图书馆与邻接权
    1.4 本章小结
2 数字图书馆获权模式研究
    2.1 授权要约模式
        2.1.1 授权要约模式优势
        2.1.2 授权要约模式劣势
    2.2 集体管理模式
        2.2.1 集体管理模式优势
        2.2.2 集体管理模式劣势
    2.3 法定许可模式
        2.3.1 法定许可模式优势
        2.3.2 法定许可模式劣势
    2.4 创作共用模式
        2.4.1 创作共用模式优势
        2.4.2 创作共用模式劣势
    2.5 着作权代理模式
        2.5.1 着作权代理模式优势
        2.5.2 着作权代理模式劣势
    2.6 开放获取模式
        2.6.1 开放获取模式优势
        2.6.2 开放获取模式劣势
    2.7 补偿金支付模式
        2.7.1 补偿金支付模式优势
        2.7.2 补偿金支付模式劣势
    2.8 数字版权模式
    2.9 GOOGLE数字图书馆模式
        2.9.1 GOOGLE数字图书馆与出版商
        2.9.2 GOOGLE数字图书馆与作者
        2.9.3 GOOGLE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启示
    2.10 本章小结
3 数字图书馆复制及网络传播行为法律问题
    3.1 数字图书馆与着作权法
        3.1.1 网络环境对着作权法的挑战
        3.1.2 数字图书馆与着作权法的冲突
        3.1.3 变革中的着作权
    3.2 数字图书馆的复制行为
        3.2.1 馆藏作品的数字化
        3.2.2 临时复制
    3.3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3.3.1 用户使用
        3.3.2 馆际互借
    3.4 本章小结
4 数字图书馆与合理使用制度
    4.1 着作权的限制
        4.1.1 着作权限制理论
        4.1.2 着作权的限制与利益平衡
    4.2 数字图书馆与技术保护措施
        4.2.1 技术保护措施——超越着作权法的新保护
        4.2.2 数字图书馆如何克服技术保护措施的障碍
    4.3 合理使用制度
        4.3.1 着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合理使用空间的萎缩
        4.3.2 合理使用制度网络环境下的重构
        4.3.3 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数字图书馆着作权保护的完善
    5.1 中国视野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
        5.1.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况
        5.1.2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相关着作权问题
        5.1.3 数字图书馆相关着作权权限问题
    5.2 中国现有数字图书馆模式
        5.2.1 清华模式
        5.2.2 书生模式
        5.2.3 超星模式
        5.2.4 方正模式
        5.2.5 博库模式
    5.3 各模式的适用性及整合
        5.3.1 基于法律规定的授权模式
        5.3.2 基于组织结构的授权模式
        5.3.3 基于个人行为的授权模式
        5.3.4 数字图书馆获权问题的解决
    5.4 本章小结
6、结语
    6.1 结论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RFID技术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图书管理系统简介
        1.1.1 图书管理系统定义
        1.1.2 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
        1.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1.5 工程应用场合及特点
第2章 管理系统方案论证
    2.1 图书管理系统的技术分析
        2.1.1 条形码技术
        2.1.2 二维码技术
        2.1.3 RFID 技术
    2.2 图书管理系统的方案论证
        2.2.1 RFID 与条形码的综合比较
        2.2.2 RFID 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2.3 RFID 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3.1 频率选择
        2.3.2 RFID 无线射频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2.3.3 RFID 射频标签成本障碍问题
        2.3.4 RFID 技术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问题
        2.3.5 RFID 系统的安全问题
第3章 RFID 技术及其应用
    3.1 RFID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2 RFID 标准体系
        3.2.1 IEC/ISO 标准体系
        3.2.2 EPC Global 标准体系
        3.2.3 ISO/IEC18000、EPC Global、UID 标准体系的比较
    3.3 RFID 应用现状
        3.3.1 RFID 技术在图书馆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3.3.2 国内外 RFID 技术的应用现状
第4章 基于 RFID 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
    4.2 系统整体设计
        4.2.1 基础业务类
        4.2.2 设置信息类
        4.2.3 数据库连接类
    4.3 系统硬件结构
    4.4 系统重要算法设计
        4.4.1 图书定位跟踪算法设计
        4.4.2 RFID 数据加密算法
第5章 关于碰撞问题的分析
    5.1 什么是碰撞
    5.2 如何消除碰撞
        5.2.1 ALOHA 算法
        5.2.2 基于二进制搜索的防碰撞算法
        5.2.3 ALOHA 算法与 Binary Tree 算法的融合
        5.2.4 三种算法的比较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6)“超星”之路 ——超星公司成功经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
第一章 超星公司概况
    第一节 超星公司的创建和发展
    第二节 超星公司与数字图书馆
    第三节 超星公司在数字图书馆行业的产品
        一、超星电子书
        二、读秀学术搜索
        三、超星学术视频
        四、百链云图书馆
        五、移动图书书馆
        六、学习中心
        七、超星学习终端
    第四节 “超新星”——超星公司的影响
第二章 超星公司的成功产品:超星数字图书馆与读秀学术搜索
    第一节 超星数字图书馆建立前的准备
        一、超星公司的图书数字化技术
        二、超星阅读器的推出
        三、超星公司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第二节 超星数字图书馆
        一、超星数字图书馆简介
        二、超星数字图书馆使用方法
    第三节 读秀学术搜索
        一、读秀学术搜索简介
        二、读秀学术搜索使用方法
    第四节 学界对超星数字图书馆和读秀学术搜索的解读
第三章 超星公司解决版权的成功模式:超星模式
    第一节 版权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一、文献数字化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
    第二节 超星模式
        一、超星模式的背景
        二、超星模式的诞生
        三、超星模式的内容
    第三节 读秀学术搜索在版权方面的规避原理和措施
        一、合理利用制度
        二、读秀学术搜索对合理利用的使用
    第四节 超星公司的反盗版措施
        一、通过超星阅读器进行技术限制
        二、不断升级加密算法
        三、对侵犯版权的单位和个人积极进行法律维权
第四章 超星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第一节 超星数字图书馆和独秀学术搜索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超星公司的新产品及其机遇
        一、超星学术视频
        二、移动数字图书馆与超星学习本
    第三节 关于超星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版权
        二、内容
        三、产品类型
结语 超星公司的成功经验
附录一 超星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附录二 超星数字图书馆个人作品授权书
附录三 《超星学术视频挑选成熟视频的硬性规范》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7)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场所环境探析 ——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与不足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场所与场所精神
        2.1.1 国外场所精神理论概述
        2.1.2 国内场所精神理论概述
    2.2 图书馆建筑空间概述
        2.2.1 图书馆建筑发展及其消亡论
        2.2.2 现代图书馆建筑新理念
        2.2.3 小结
第三章 场所精神理论在图书馆空间应用
    3.1 高校图书馆宏观场所
        3.1.1 高校图书馆建筑选址
        3.1.2 高校图书馆建筑及外部环境
        3.1.2.1 高校图书馆建筑
        3.1.2.2 高校图书馆外部环境
    3.2 高校图书馆的内空间
        3.2.1 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满意度
        3.2.2 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不足分析
        3.2.3 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
        3.2.4 高校图书馆标识系统
    3.3 读者与高校图书馆的行为交互
        3.3.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读者的学习中心
        3.3.2 读者对图书馆活动的参与度调查
        3.3.3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调查
        3.3.4 图书馆读者行为意识调查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读者行为影响个案研究
    4.1 产生背景
    4.2 数据来源对象及方式
    4.3 问题汇总及热点问题分析
    4.4 高校图书馆中的特殊现象—占座之风
    4.5 高校图书馆中的读者行为干扰现象
        4.5.1 行走间的干扰
        4.5.2 情侣行为的干扰
        4.5.3 电子设备的干扰
        4.5.4 读者不雅行为的干扰
    4.6 从学生岗位看图书馆的变化
第五章 基于场所精神的理论模型建立及建议
    5.1 模型建立
    5.2 模型解析
        5.2.1 方向感确立
        5.2.2 认同感的深入
        5.2.3 归属感的升华
    5.3 建议
        5.3.1 设计建筑形式美
        5.3.2 建设场所空间环境美
        5.3.3 塑造场所空间文化美
        5.3.4 促进行为交互和谐美
        5.3.5 营造“家”的氛围温馨美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城市老龄人群阅读现状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六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外研究动态
    1.3 国内研究动态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城市老龄人群阅读问题的提出与现状调查路径设计
    2.1 调查研究思路
    2.2 调查方案设计
        2.2.1 调查对象的确定
        2.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 调查的实施
    2.4 数据处理方案
第三章 南京市老龄人群阅读状况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南京市老龄人群基本情况
        3.1.1 样本分布
        3.1.2 性别分布
        3.1.3 年龄分布
        3.1.4 文化程度分布
        3.1.5 职业分布
    3.2 南京市老龄人群基本阅读习惯
        3.2.1 阅读习惯
        3.2.2 阅读对象
        3.2.3 阅读频率
        3.2.4 阅读地点
        3.2.5 获取阅读资源的情况
        3.2.6 阅读的目的
        3.2.7 阅读的快乐感
        3.2.8 阅读的时间
        3.2.9 鼓励阅读的方式
        3.2.10 对读书活动的看法
    3.3 南京市老龄人群阅读需求
        3.3.1 常见困难
        3.3.2 阅读喜好
        3.3.3 老龄人对老年大学认知度
    3.4 南京市老龄人群对数字化阅读的认知情况
        3.4.1 数字化阅读认知度
        3.4.2 数字化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的认可度比较
        3.4.3 网络认知度
        3.4.4 手机阅读的认知度
        3.4.5 数字化阅读的需求度
    3.5 南京市老龄人群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情况
        3.5.1 公共图书馆到访情况
        3.5.2 公共图书馆到访目的
        3.5.3 借阅书籍类型
        3.5.4 阅读资源获取方式
        3.5.5 对公共图书馆的满意度
        3.5.6 对公共图书馆特殊服务举措的态度
    3.6 小结
第四章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老龄人群的制度和方式
    4.1 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老龄人群的制度和方式
        4.1.1 公共图书馆的布局
        4.1.2 用户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
        4.1.3 针对老龄人需求的杂志刊物
        4.1.4 完善的图书馆立法
        4.1.5 多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
    4.2 日本公共图书馆服务老龄人群的制度和方式
        4.2.1 终身教育的理念
        4.2.2 有特色的朗读服务
        4.2.3 与社区福利机构合作
        4.2.4 完备的图书馆法律体系
        4.2.5 丰富多彩的老龄人图书
        4.2.6 健全的老年福利政策
    4.3 小结
第五章 城市老龄人群阅读服务模式的构建
    5.1 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指导原则
        5.1.1 平等原则
        5.1.2 就近原则
        5.1.3 公益原则
        5.1.4 综合性服务原则
    5.2 基于国际图联标准的南京市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布局
        5.2.1 优化布局的设想
        5.2.2 不同层次的公共图书馆布局模式
        5.2.2.1 城市中心馆分馆制模式
        5.2.2.2 住宅社区分馆模式
        5.2.2.3 流动图书馆模式
    5.3 基于国际图联标准的南京市不同层次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
        5.3.1 个性化服务模式
        5.3.2 中心馆服务模式
        5.3.3 社区图书分馆服务模式
        5.3.4 流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5.3.5 其他老龄读者阅读服务模式
    5.4 老龄人群阅读服务的组织机制
    5.5 小结
        5.5.1 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在促进老龄读者阅读中的主导作用
        5.5.2 加强公共图书馆在促进老龄读者阅读中的龙头作用
        5.5.3 繁荣阅读市场,为老龄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
        5.5.4 提高社区老龄人阅读服务的质量,拓展阅读服务的内容
        5.5.5 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局限性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2.1 数字图书馆性质研究
    2.2 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研究
    2.3 数字图书馆价值研究
    2.4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研究
        2.4.1 集体管理模式
        2.4.2 授权要约模式
        2.4.3 开放获取模式
        2.4.4 补偿金支付模式
        2.4.5 法定许可模式
        2.4.6 创作共用模式
        2.4.7 数字版权模式
        2.4.8 着作权代理模式
    2.5 国际组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立场研究
    2.6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研究
    2.7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及出版商的博弈研究
    2.8 本章小节
第3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相关理论基础
    3.1 图书馆价值理论
        3.1.1 图书馆价值的多元性
        3.1.2 数字图书馆价值的特殊性
    3.2 版权法理论
        3.2.1 版权法的存在基础及私法性质
        3.2.2 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版权法律规定
    3.3 大众传播理论
        3.3.1 大众传播的要素及社会功能
        3.3.2 大众传播的模式及大众媒介的类型
        3.3.3 数字图书馆的传播者地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
    4.1 集体管理模式
        4.1.1 集体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4.1.2 集体管理模式的缺陷分析
    4.2 授权要约模式
        4.2.1 授权要约模式的优势分析
        4.2.2 授权要约模式的缺陷分析
    4.3 补偿金支付模式
        4.3.1 补偿金支付模式的优势分析
        4.3.2 补偿金支付模式的缺陷分析
    4.4 法定许可模式
        4.4.1 法定许可模式的优势
        4.4.2 法定许可模式的缺陷
    4.5 版权代理模式
        4.5.1 版权代理模式的优势
        4.5.2 版权代理模式的缺陷
    4.6 开放获取模式
        4.6.1 开放获取的协议及宣言
        4.6.2 开放获取的政策
        4.6.3 开放获取模式的优势
    4.7 创作共用模式
        4.7.1 创作共用协议的具体约定
        4.7.2 创作共用模式的优势
        4.7.3 创作共用模式的缺陷
    4.8 数字版权管理(DRM)模式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各种版权获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及优化整合
    5.1 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实践
        5.1.1 清华模式
        5.1.2 书生模式
        5.1.3 超星模式
        5.1.4 方正模式
        5.1.5 博库模式
    5.2 各种版权获取模式对数字图书馆的适用性
        5.2.1 基于法律行为授权模式试用性分析
        5.2.2 基于组织机构授权模式适用性分析
        5.2.3 基于个人行为授权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5.3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优化整合
        5.3.1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3.2 基于出版商代理下的开放获取模式
        5.3.3 基于数字图书馆平台的版权授权整合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案例
    6.1 Google 数字图书馆与出版商之间的博弈
        6.1.1 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的博弈基础
        6.1.2 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的博弈模型
        6.1.3 数字图书馆和出版商的博弈均衡
    6.2 Google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之间的博弈
        6.2.1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的博弈关系
        6.2.2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的博弈策略
        6.2.3 数字图书馆与作者利益均衡的解决对策
    6.3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3.1 Google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6.3.2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的独特模式
        6.3.3 Google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法律重构
    7.1 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分析
        7.1.1 数字图书馆作为最终用户
        7.1.2 数字图书馆作为普通ICP
        7.1.3 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传播媒体
        7.1.4 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
    7.2 传统规则与创立新论的论争
        7.2.1 国际组织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立场
        7.2.2 数字图书馆对版权法的挑战
    7.3 数字图书馆邻接权利探索
        7.3.1 数字时代的邻接权制度
        7.3.2 数字图书馆邻接权人的主体地位
        7.3.3 数字图书馆既有法定权限及其局限
        7.3.4 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权限分析
    7.4 基于豁免权的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法律重构
        7.4.1 给予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中的特殊合理使用权
        7.4.2 给予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特殊豁免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校报刊阅览室违规现象治理对策刍议——以怀化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报刊阅览室存在的主要违规现象
    1.乱架现象
    2.报刊丢失现象
    3.报刊污损现象
    4.衣衫不整现象
    5.其他的一些违规行为
二、治理阅览室违规现象的对策
    1.合理布局, 科学管理
    2.加强管理员的素质修养,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营造舒适的环境, 创造读者安心学习的阅览氛围
    4.强化监测措施, 确保馆藏报刊的安全
    5.加强人性化管理, 严肃校纪馆规
    6.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入馆教育
三、结语

四、试论报刊开架阅览中失窃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谈公共图书馆的期刊开放阅览[J]. 宋爽. 读书文摘, 2017(04)
  • [2]我国档案网站信息公开现状调查研究[D]. 陈莹. 黑龙江大学, 2015(06)
  • [3]浅议公共图书馆开架阅览的管理工作[J]. 张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10)
  • [4]数字图书馆的着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 彭双五. 武汉大学, 2013(05)
  • [5]RFID技术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应用[D]. 王雪.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6]“超星”之路 ——超星公司成功经验探索[D]. 赵展. 中央民族大学, 2012(01)
  • [7]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场所环境探析 ——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D]. 杨亮.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8]城市老龄人群阅读现状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六城区为例[D]. 陈骅.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9]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研究[D]. 周丽霞. 吉林大学, 2011(08)
  • [10]高校报刊阅览室违规现象治理对策刍议——以怀化学院图书馆为例[J]. 雷素芳. 怀化学院学报, 2009(07)

标签:;  ;  ;  ;  ;  

开架阅读中报刊被盗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