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树种研究与发展综述

相思树种研究与发展综述

一、相思树种研究发展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莫宝盈[1](2021)在《我国相思类树种扦插繁殖研究进展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我国近年来相思类树种扦插繁殖在树种遗传性状、穗条选择、基质种类、扦插季节、激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影响相思类树种扦插繁殖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刘建峰[2](2021)在《我国常见树种通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建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自然与社会影响日益加剧,如何减缓气候变化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碳循环的主体,其在维持全球气候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量是森林重要的基础属性,快速准确地估算与评估森林生物量,对于提升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能力及提高森林管理水平,揭示全球森林的碳储量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搜集和整理1980~2019年间正式刊载及发表的我国(不包括我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485篇常见树种的生物量文献,获得10科113个树种、5573条记录,并按照植被信息将我国常见树种划分为不同科/属、不同植被功能型,结合大区域生物量方程常用的基本建模方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方法和哑变量模型3种生物量建模方法,分别以基本模型和LSSVM模型研建我国常见树种不同科/属的生物量方程系统,以基本模型、LSSVM模型和哑变量模型3种模型分别研建不同树木功能型的通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并结合不同的生物量评价方法对所建方程进行方程模拟效果检验。主要结果如下:(1)对我国常见树种不同科/属和3种不同植物功能型研建的生物量方程大多较好,能保证较高的预估精度和决定系数及相对较低的总体误差和个体误差,因此,以科/属或植物功能型建立通用生物量方程总体上是可行的。(2)通过3种建模方法对比发现,3种模型总体上是以基本模型为基础,但其效果各有差异:基本模型保证较小的整体误差,但可能导致较大的个体误差,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LSSVM模型以机器学习为基础,优化基本模型参数,提升了个体的模拟效果,进而保证方程的预估精度;哑变量模型通过引入环境指标等哑变量,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影响生物量差异的因素,降低了非测树因子等因素对生物量的影响,提高模型适用性。(3)通过不同科/属的生物量建模比较发现,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LSSVM模拟大多是优于基本模型的,其和基本模拟的不同点在于能够保证相对较小的个体误差,而基本模拟则保证较小的整体误差。LSSVM模型对于生物量变异较大的树种适应性更好。由于不同林分起源、不同生境下的落叶阔叶树种生物量变异较大,增加树高自变量对于提升其方程模拟效果较为明显;而由于部分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间生物量差异较大,对于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的模拟效果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更多受同一树种生物量的变异影响较大。(4)通过3种不同植物功能型的建模发现,与基本模型和LSSVM模型相比,哑变量模型加入环境因子后,大都降低了模拟误差,提升了模拟精度,说明分布区域和林分起源对生物量存在显着作用,增加环境变量有助于提升方程模拟效果。落叶阔叶树种受纬度影响较大,生物量由南向北递增,林分起源对于其影响也较大;而常绿阔叶树种生物量大多表现出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的现象,可能受湿润度条件的影响较大;针叶树种则未明显表现出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我国常见树种不同科/属、不同植物功能型的通用生物量方程模拟效果较好,可运用于实际生物量估算中;而且,增加树高变量有助于提升生物量差异较大的树种的模拟效果;森林起源和分布区域对生物量也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小区域分布、生物量变异较小的树种选择基本模型即可保证模拟效果,而大区域分布、生物量变异较大的树种则可选择LSSVM模型和哑变量模型,并可根据数据获取难易程度使用其中一种建模方法。但总体来说,现有的生物量建模方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需要将不同的建模方法融入到生物量方程研建中,以提升大尺度生物量方程的评估精度,降低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误差,为森林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等提供参考依据。

陈微[3](2017)在《基于应力波技术对海南人工海防林替代树种抗风性能的评价》文中提出海南岛的沿海防护林系统具有防台风危害的功能,保护海南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目前对于海南海防林和沿海地区森林的抗风能力调查的研究很少见。本项目主要是结合调查和实验的方法,首先对台风过后海防林被破坏的程度进行调查,评价目前海防林抵御台风的能力;再在海南多地沿海,应用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对现有人工海防林树种木麻黄和一些乡土树种进行应力波检测,评价各因素与其应力波之间的关系和各个树种的抗风能力,可以作为筛选可供海南人工海防林混交的乡土树种的参考资料,有利于形成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多数中海防林,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应力波传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同一棵树的四个方位测量其应力波值发现应力波传播时间与其测量的方位都不存在显着差异,可认为同一棵树各个方向抗风能力相当。木麻黄胸径的不同径级与应力波传播时间差异显着,胸径越大,应力波传播时间越短。木麻黄生存在不同地区,应力波传播时间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抗风能力不相同,认为昌江的木麻黄最抗风,琼海的木麻黄抗风性最弱。不同年龄林分的木麻黄抗风能力也存在差异,昌江地区木麻黄中龄林的应力波传播时间显着小于成熟林,三亚则相反。基于应力波技术对海南现有海防林主要树种和沿海本土树种抗风性评价调查的7个树种间应力波传播时间也存在差异,认为木麻黄的应力波传播时间最短,抗风性能最好,相思树和桉树次之。在人工海防林中,根据弹性模量来评价,抗风能力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木麻黄﹥桉树﹥相思树﹥椰子树。在沿海本土树种中,根据弹性模量来评价,抗风能力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榄仁树﹥海杧果﹥对叶榕。将7个树种以弹性模量评价抗风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木麻黄﹥桉树﹥相思树﹥榄仁树﹥椰子树﹥海杧果﹥对叶榕。所以可以考虑采用榄仁树这个海南常见树种作为人工海防林的替代筛选树种。威马逊台风对海防林的影响调查木麻黄在遭受台风后受风害程度比相思树受风害情况轻。木麻黄和相思树受风害程度与其生长地距离海岸远近有关,距离海岸越近,受风害程度越高。木麻黄和相思树胸径越大越容易受到风害,可能是受林分年龄、树干强度等原因的影响。树木的种植密度对其抗风性没有影响,可能是因为本次实验样本数量不足够多有关。木麻黄成熟林受风害率高达82.61%,远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是因为调查地的木麻黄海防林栽种时间久远,已经出现生长状态减弱,病虫害严重等情况,影响其抗风性能。综上所述,树木抗风性能的评价需要考虑树木自身力学特性,生长状态,年龄,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本次调查结论可以为筛选新的海防林更新树种提供理论的参考,但调查范围不够广泛,分析不够深入,还待对海南海防林抗风性能的评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詹妮,黄烈健[4](2015)在《我国相思类树种研究进展综述》文中认为相思类树种适应性广、抗性强、具根瘤、生长快、生物量大,用途广泛,是目前较具发展前景的树种之一。我国相思树种主要从国外引进,现已在华南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大面积造林,成为’南方用材、燃料、肥料、道路绿化和混交的良好树种。文中从相思类树种化学成分、木材性能、病虫害防治、育种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黄烈健,詹妮[5](2015)在《我国相思类树种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中国知网统计的源期刊为依据,参考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65年3月—2014年10月间有关相思类树种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发表时间、研究内容、发文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综述我国相思类树种研究现状,指出薄弱学科以及今后研究重点。

黄斌龙[6](2015)在《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及生理过程的影响》文中提出卷荚相思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常绿乔木树种,对其轻型基质容器苗的研究的扩大及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泥炭土、锯屑、珍珠岩和稻壳炭为基本因子材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方法,设计了不同的14种轻基质配比并以半轻型育苗基质和常规育苗基质为两个对照组,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方对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生理生化以及营养元素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筛选出适宜的卷荚相思容器苗基质配方,为卷荚相思树种的栽培推广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各理化性质指标为:轻型基质的容重为0.23-0.38 g·cm-3,均小于两个对照组(CK1为0.85 g·cm-3和CK2为0.47g·cm-3);总孔隙度为23.66%-77.46%,其中K3(20%泥炭土+80%锯屑)、K13(46%泥炭土+27%锯屑+27%稻壳炭)总孔隙度小于两个对照组;pH值为5.29-6.28,其中K8(20%泥炭土+40%珍珠岩+40%锯屑)、K13(46%泥炭土+27%锯屑+27%稻壳炭)的pH值小于5.5;EC值为0.47-1.03 mS·cm-1,K9(20%泥炭土+40%珍珠岩+40%稻壳炭)的EC值小于0.5 mS·cm-1;碱解氮1.04-3.34 g·kg-1;速效钾0.27-1.44 g·kg-1;速效磷0.08-1.14 g·kg-1。综合得出K1(100%泥炭土)、K6(60%泥炭土+40%锯屑)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表现优良。2.育苗基质对卷荚相思生长期内苗高和地径研究结果表明,K1(100%泥炭土)、K6(60%泥炭土+40%锯屑)、K11(46%泥炭土+27%珍珠岩+27%锯屑)、K13(46%泥炭土+27%锯屑+27%稻壳炭)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在整个生长期内表现良好,总体上都优于对照组(CK1(10%松表土+70%黄心土+10%肥土+10%火烧土)和CK2(34%营养土+33%锯屑+33%稻壳炭)),是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促进型的轻型基质配方。K2(20%泥炭土+80%珍珠岩)、K4(20%泥炭土+80%稻壳炭)、K8(20%泥炭土+40%珍珠岩+40%锯屑)、K9(20%泥炭土+40%珍珠岩+40%稻壳炭)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表现较差,且均低于对照组,是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抑制型轻型基质配方。经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基质配方对卷积相思容器苗苗高、地径两两之间大部分差异显着。3.基质配比对卷荚相思营养元素的研究得出,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容器苗体内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对于卷荚相思叶片和根N、P、K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卷荚相思容器苗K元素的含量分布叶片大于根,并且都比栽培基质中K的含量高。而N、P元素的含量分布叶片小于根,并且都比栽培基质中N、P的含量少;K5(60%泥炭土+40%珍珠岩)、K6(60%泥炭土+40%锯屑)、CKl(10%松表土+70%黄心土+10%肥土+10%火烧土)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的N、P、K元素的含量较高,说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抗逆性等方面表现良好,而K2(20%泥炭土+80%珍珠岩)、K14(20%泥炭土+27%珍珠岩+27%锯屑+26%稻壳炭)的表现较差。不同配比基质对其他元素的影响较小。4.通过育苗基质对卷荚相思形态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质量指数和根系构型指标等差异显着。从生长指标和苗木质量指标来看,K1(100%泥炭土)、K6(60%泥炭土+40%锯屑)、K13(46%泥炭土+27%锯屑+27%稻壳炭)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表现良好,苗木质量较高,且均高与两个对照组(CKl(10%松表土+70%黄心土+10%肥土+10%火烧土)和CK2(34%营养土+33%锯屑+33%稻壳炭)),是促进型卷荚相思容器苗轻型基质配方。K2(20%泥炭土+80%珍珠岩)、K4(20%泥炭土+80%稻壳炭)、K9(20%泥炭土+40%珍珠岩+40%稻壳炭)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表现较差,苗木质量较低,是抑制型卷荚相思容器苗轻型基质配方。5.对卷荚相思容器苗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得出生长指标苗高、地径、质量指数等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其他各指标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理指标根系活力、SOD活性、CAT活性、Fv/Fm、可溶性糖之间呈现极显着相关性;矿质元素中Ca、Mg、Fe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说明三种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而P与Ca、Mg、Fe之间呈负相关,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矿质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活力、Fv/Fm、SOD活性、N、K、Ca、Mg可以作为评价卷荚相思容器苗的主要指标,得出K1(100%泥炭土)、K6(60%泥炭土+40%锯屑)及K13(46%泥炭土+27%锯屑+27%稻壳炭)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苗木质量较好,而K2(20%泥炭土+80%珍珠岩)、K4(20%泥炭土+80%稻壳炭)、K9(20%泥炭土+40%珍珠岩+40%稻壳炭)及K12(46%泥炭土+27%珍珠岩+27%稻壳炭)基质配方的卷荚相思容器苗苗木质量较差。

沈四通[7](2014)在《海岸沙地5个造林树种幼林的养分与能量特征》文中指出沿海防护林是海岸带的重要生态屏障,在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当家树种,具有速生、抗风性强、抗沙埋、耐盐碱、抗干旱、轮伐期短等优点,但长期多代连续栽植出现了生长势下降、保存率降低和二代更新难等问题,由于树种单一造成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和病虫害严重等状况,因此筛选适合海岸带恶劣生境的树种,改变木麻黄单一树种经营,探索一个多树种混交的沿海防护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福建省惠安赤湖林场的5个造林树种(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白千层Melaleuca quinquenervia、短枝木麻黄亚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variation、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5年生幼林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单株碳含量和林分碳贮量,树种营养元素含量和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树种的养分利用效率与热值,比较并分析了五个树种在生物量、碳贮量和养分及能量利用方面的差异,旨在对沿海防护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幼林的单株及林分生物量、净第一生产力大小为短枝木麻黄>厚荚相思>短枝木麻黄亚种>大叶相思>白千层。5个造林树种根系发达,占整株生物量的比例在8.03%-18.72%,其中白千层单株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短枝木麻黄最小。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主根部分,所占比例为63.23%~83.53%。各组分的生产力以树干最大,树叶次之,中根最小。2.各造林树种的平均碳含量大小趋势为白千层(47.31%)>大叶相思(46.69%)>短枝木麻黄亚种(46.11%)>厚荚相思(46%)>短枝木麻黄(45.94%)。各树种碳含量差异不显着。树种碳贮量的大小排序为短枝木麻黄(52.33t/hm2)>厚荚相思(47.92t/hm2)>短枝木麻黄亚种(25.99t/hm2)>大叶相思(9.82t/hm2)>白千层(8.34t/hm2)。3.不同树种幼林各组分中树叶、细根的大量元素含量比其他组分高;细根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分;除白千层树干以外,各树种树干的微量元素明显低于其它组分。地上部分大量元素含量高于地下部分;地下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N含量高于其它树种。大叶相思树叶的含N、P、K量最高;短枝木麻黄细根的Ca含量最高。白千层各组分Mn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树种;细根中Fe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分,地下部分各组分Fe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Zn元素主要分布在树叶和细根中;Cu元素在细根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大量元素在五个树种中的含量大小趋势均为N>Ca>K>Na>Mg>P,微量元素为Fe>Mn>Cu>Zn,;五个树种的养分含量大小趋势为大叶相思>白千层>短枝木麻黄亚种>厚荚相思>短枝木麻黄。4.各树种幼林养分积累总量大小趋势为厚荚相思(1458.75kg/hm2)>短枝木麻黄(1367.34kg/hm2)>短枝木麻黄亚种(897.1kg/hm2)>大叶相思(443.34kg/hm2)>白千层(314.15kg/hm2)。各树种受P限制明显。不同树种养分利用效率高低排序为短枝木麻黄>厚荚相思>短枝木麻黄亚种>白千层>大叶相思。短枝木麻黄的N, P、Na, K, Mg、Zn元素的利用效率最高;厚荚相思的Ca、Mn元素利用效率最高。5.不同树种幼林的能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短枝木麻黄(1628.15GJ-hm-2)>厚荚相思(1482.45GJ-hm-2)>短枝木麻黄亚种(828.88GJ-hm-2)>大叶相思(316.56GJ-hm-2)>白千层(309.41GJ-hm-2),最大值短枝木麻黄的能量是最小值白千层的5.26倍。树干所占的比例最大,在48.19%~56.21%之间。从幼林的试验结果来看,短枝木麻黄、厚荚相思、短枝木麻黄亚种的保存率高,生物量高,在林分生产力、碳贮量、养分积累特性以及能量特征方面优势明显,说明短枝木麻黄和厚荚相思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对恶劣的海岸带沙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是海岸带沙地造林较为适宜的材料。

陈启恩[8](2013)在《福建东南部黑木相思优良家系中期评价》文中认为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南部,为相思类最高人乔木之一。黑木相思属强阳性树种,喜光、耐干旱、耐瘠薄、寿命长,能耐低温,其根部具有固氮根瘤,枯落物丰富,改土性能好,是荒山、“四旁”、园林、公路的优良绿化树种。另外,黑木相思因其木纹美丽、材质好,在家具及贴面板材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课题组2005年按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在福清灵石山林场、漳浦中西林场、霞浦杨梅岭林场、泉州罗溪林场及闽候桐口林场建立了7个黑木相思家系测定林。本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在连续调查5个试验地的7个黑木相思家系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基础上,采集土样并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通过收集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不同试验地黑木相思的生长与立地因子、生长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从理论上分析黑木相思的生长与立地因子、生长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评价筛选出适合于福建立地及气象条件的优良家系,从而为黑木相思优良家系的推广提供材料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这7个黑木相思家系和5个黑木相思生长试验区的评优得出:7个黑木相思家系中表现最优的为家系M4,家系M2次之,家系M7位于第三,即家系M4在2007至2011年的平均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1386m3,比总体平均值高4.1%,家系M2在2007至2011年的平均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1380m3,比总体平均值高3.62%,家系M4在2007至2011年的平均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1368m3,比总体平均值高2.7%;(2)5个试验地的中,黑木相思总体表现最优的为漳州试验地,宁德试验地次之,福清试验地位于第三,即漳州试验地在2007至2011年的平均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2237m3,比总体平均值高2.7%,宁德试验地在2007至2011年的平均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1276m3,比总体平均值高1.52%,福清试验地在2007至2011年的平均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1117m3,比总体平均值高1.21%。(3)黑木相思的胸径与土层0-10cm、10-20cm和20-40cm的土壤立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出:3个土层C/N与胸径的生长呈正相关性,3个土层最大持水量与胸径的的生长呈负相关性。黑木相思的树高与土层0-10cm、10-20cm和20-40cm的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土壤中N含量与树高的生长呈正相关性,土壤pH值和C/N与树高的生长呈负相关性。(4)在对黑木相思的胸径和树高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年降水量与黑木相思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呈正相关性,年平均风速、年最高气温和年相对湿度与黑木相思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呈负相关性。

贺韶华[9](2013)在《滨海沙地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贮量分配及生物循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改造着自身的生存环境。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上升,已引起全球变暖、降水格局改变和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问题,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国际社会对碳源、碳汇评价的客观需要,碳循环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论文对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纹荚相思人工林进行碳、氮贮量分配及其生物循环规律的研究,旨在掌握纹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及其碳、氮分配格局,了解凋落物碳、氮的归还规律及其对沙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能力,调节和改善各种限制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因素,同时评估纹荚相思人工林的碳汇能力,为我国在未来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基础数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纹荚相思各器官生理生态学的差异决定着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差异。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干>枝>皮>根>根桩>叶>根瘤。纹荚相思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纹荚相思乔木层的总碳、氮贮量分别为31324.80kg·hm-2、531.93kg·hm-2,其中地上部分碳、氮贮量分别为24751.37kg·hm-2、406.56kg·hm-2,分别占总碳、氮贮量的79.02%、76.43%,地下部分碳、氮贮量分别为6573.43kg·hm-2、125.37kg·hm-2,分别占总碳、氮贮量的20.98%、23.57%。纹荚相思各器官的碳贮量大小排列顺序为干>枝>皮>根>叶>根桩>根瘤;其中干的碳贮量为10360.86kg·hm-2,占乔木层碳贮量的33.08%;枝的碳贮量为6155.83kg·hm-2,所占百分比为19.65%,而枝的碳贮量多集中在2cm径级以下的枝中,枯枝及>2cm枝的碳贮量较小;皮与叶的碳贮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7.44%和8.85%;根桩的碳贮量为2680.77kg·hm-2,所占百分比为8.56%;根的总碳贮量为3890.38kg·hm-2,其中根的碳贮量多集中在>0.2cm的根中,<0.2cm的根中的碳贮量仅占乔木层总碳贮量的0.78%。而纹荚相思各器官氮含量差异较大,其氮贮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枝>叶>根>皮>干>根桩>根瘤;枝的总氮贮量为150.40kg·hm-2,占乔木层氮贮量的28.27%;叶的氮贮量为115.43kg·hm-2,其氮贮量比例为21.70%;根的总氮贮量为89.81kg·hm-2,其氮贮量的百分比为16.88%;因为干和皮中氮含量较低,其氮贮量分别为68.25kg·hm-2、72.48kg·hm-2;根桩的氮贮量为35.4kg·hm-2,其氮贮量的百分比为6.65%。纹荚相思人工林枯落层的生物量为14.37t·hm-2,其中各分拣部分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半分解>未分解>枝,半分解的生物量为11.89t·hm-2,占凋落层生物量的82.7%,而枝、未分解的生物量分别为0.16t·hm-2、1.87t·hm-2,仅分别占枯落层生物量的4.3%、13.0%。纹荚相思凋落物层的碳贮量为6.16t·hm-2,氮贮量为0.27t·hm-2,其中各组分碳、氮贮量的大小顺序与其生物量一致,同为半分解>未分解>枝,但所占的百分比有所差异,半分解的碳、氮贮量分别为5.03t·hm-2、0.23t·hm-2,所占枯落层总碳、氮贮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1.7%、85.6%;未分解的碳、氮贮量分别为0.85t·hm-2、0.03t·hm-2,所占枯落层总碳、氮贮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3.8%、10.9%;枝的碳、氮贮量分别为0.28t·hm-2、0.01t·hm-2,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5%、3.5%。纹荚相思土壤各层次碳、氮贮量的大小状况均为:0-10cm>40-60cm>20-40cm>10-20cm,即表层与深层的土壤碳、氮贮量较大,中间层的土壤碳、氮贮量较小,其中土壤总碳贮量为7.55t·hm-2,氮贮量为0.75t·hm-2。0-10cm土层的碳贮量为3.12t·hm-2,占0-60cm土壤层碳贮量的41.35%;40-60cm土层的碳贮量为2.36t·hm-2,其所占百分比为31.23%;而10-20cm的碳贮量与20-40cm差异较小,其值分别为1.01t·hm-2、1.06t·hm-2,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3.41%、14.01%。氮贮量状况为,0-10cm与40-60cm的氮贮量较高,其值相同为0.25t·hm-2;10-40cm的氮贮量相对较低,10-20cm为0.10t·hm-2,其仅占0-60cm氮贮量的13.64%,20-40cm为0.15t·hm-2。2.纹荚相思年凋落总量为5350.22kg·hm-2,各组分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叶>枝>杂叶>虫粪尸>碎屑>杂果>果>花>杂枝>杂皮,从各组分生物量的重量来看,凋落物的主要由叶、枝、杂叶和虫粪尸这四组分构成,这四组分的年凋落量分别占凋落物年总量的67%、13%、8%、5%。纹荚相思一年内凋落物的碳、氮量分别为2701.86kg·hm-2、80.22kg·hm-2,其各组分的碳、氮量与其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一致。叶在所有器官中的碳、氮量最大,分别为1842.82kg·hm-2、56.73kg·hm-2,枝的碳、氮量分别为331.83kg·hm-2、7.62kg·hm-2,杂叶的碳、氮量分别为201.74kg·hm-2、5.50kg·hm-2,虫粪尸的碳、氮量分别为126.98kg·hm-2、4.49kg·hm-2。3.纹荚相思凋落物的碳、氮年归还量分别为2701.86kg·hm-2、80.22kg·hm-2,细根的碳、氮年归还量分别为2736.43kg·hm-2、104.92kg·hm-2,纹荚相思总的碳、氮年归还量分别为5438.29kg·hm-2、185.14kg·hm-2。纹荚相思人工林的碳贮存量为31324.80kg·hm-2,年吸收量为8918.82kg·hm-2·a-1,年存留量为3480.53kg·hm-2·a-1;氮贮存量为531.93kg·hm-2,年吸收量为244.24kg·hm-2·a-1,年存留量为59.10kg·hm-2·a-1,碳、氮元素的利用系数分别为0.28、0.46,碳、氮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61、0.76,碳、氮的周转时间分别为5.76年、2.87年。4.纹荚相思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对滨海沙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决定了其较强的耐旱能力;其乔木层的碳贮量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主体,所以在滨海地区我们应做好造林工作,以增强沿海地区的固碳能力;纹荚相思具根瘤,且其凋落物具有较高的氮含量,在能够满足自身对氮养分的需求量的同时又能对滨海沙地土壤肥力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李周坤[10](2012)在《福建东南沿海滨海沙地4年生相思类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及树种选择》文中指出对福建省长乐市大鹤国有林场的4年生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的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的总生物量最大,而卷荚相思的总生物量低于其他相思树种。5个相思树种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率: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和卷荚相思的根部分配率较高,其中纹荚相思的根系生物量分配率最高,达46.69%,其次为肯氏相思,达44.59%;而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枝叶鲜重和生物量分配率较高,其中厚荚相思枝叶生物量最高,达76.71%,大叶相思达75.05%。从构件生物量的角度来看,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更适宜作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

二、相思树种研究发展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相思树种研究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相思类树种扦插繁殖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1 树种遗传性状对扦插的影响
    1.2 穗条对扦插的影响
        1.2.1 母树年龄
        1.2.2 穗条部位
        1.2.3 插穗长度
    1.3 不同基质对扦插的影响
    1.4 季节对扦插的影响
    1.5 不同激素对扦插的影响
    1.6 环境因子对扦插的影响
2 问题与建议
    2.1 树种遗传性状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2 穗条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3 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4 季节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5 激素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6 环境因子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3 展望

(2)我国常见树种通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生物量
        1.2.2 生物量方程研究进展
        1.2.3 大尺度生物量研究进展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提取
        2.1.1 文献查找
        2.1.2 文献筛选
    2.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2.2.1 数据收集
        2.2.2 生物量数据预处理
    2.3 生物量方程研建
        2.3.1 植被类群划分
        2.3.2 基本模型
        2.3.3 LSSVM模型
        2.3.4 哑变量模型
    2.4 生物量方程检验
    2.5 数据分析
3 我国常见森林树种的生物量及其方程研究概述
    3.1 文献信息汇总
    3.2 林分信息概述
4 基于树种科属的生物量方程研建
    4.1 落叶阔叶树
        4.1.1 杨属
        4.1.2 桦木属-桤木属
        4.1.3 刺槐属
        4.1.4 壳斗科落叶树种
    4.2 常绿阔叶树
        4.2.1 桉属
        4.2.2 木荷属
        4.2.3 相思树属
        4.2.4 楠属
        4.2.5 樟属
        4.2.6 壳斗科常绿植物
    4.3 针叶树
        4.3.1 油松
        4.3.2 落叶松属
        4.3.3 马尾松
        4.3.4 红松
        4.3.5 云杉属-冷杉属
        4.3.6 杉木
    4.4 小结与讨论
5 主要植物功能型生物量方程研建
    5.1 不同方程参数及回归曲线
    5.2 不同方程检验结果
        5.2.1 落叶阔叶树
        5.2.2 常绿阔叶树
        5.2.3 针叶树
    5.3 小结与讨论
6 讨论与展望
    6.1 讨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应力波技术对海南人工海防林替代树种抗风性能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进展概述
        1.1.1 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1.2 海防林主要树种研究进展
        1.1.3 台风的危害
        1.1.4 海防林树种抗风性研究进展
    1.2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3 研究内容
    1.3 切入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应力波传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备
        2.2.2 样地及实验树种的选择
        2.2.3 数据测量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树木不同方位对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的影响
        2.3.2 木麻黄不同径级对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的影响
        2.3.3 海南岛不同地区木麻黄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的比较
        2.3.4 同地区,木麻黄不同年龄林分的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比较
    2.4 结论与讨论
        2.4.1 树木不同方位对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的影响
        2.4.2 木麻黄不同径级对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的影响
        2.4.3 海南岛不同地区木麻黄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的比较
        2.4.4 同地区不同年龄林分的应力波平均传播时间比较
第三章 基于应力波技术对海南现有海防林主要树种和沿海本土树种抗风性能分析与评价
    3.1 样地及实验树种的选择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树种应力波传播时间比较
        3.2.2 弹性模量对树木抗风性能的评价
    3.3 结论与讨论
        3.3.1 不同树种应力波传播时间比较
        3.3.2 对人工海防林主要树种的评价
第四章 “威马逊”超级台风对木麻黄海防林造成的风害特征
    4.1 调查地区与方法
        4.1.1 调查区域的选取
        4.1.2 调查方法及测量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台风对相思树与木麻黄的风害程度比较
        4.2.2 树木距海岸距离远近受风害程度比较
        4.2.3 树木遭受风害与其胸径大小的关系
        4.2.4 树木受风害程度与林木栽植密度的关系
        4.2.5 木麻黄不同年龄林分受伤害程度比较
    4.3 结论与讨论
        4.3.1 台风对相思树与木麻黄的风害程度比较
        4.3.2 树木距海岸距离远近受风害程度比较
        4.3.3 树木遭受风害与其胸径大小的关系
        4.3.4 树木受风害程度与林木栽植密度的关系
        4.3.5 木麻黄不同年龄林分受伤害程度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我国相思类树种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相思类树种化学成分
    1.1 单宁及栲胶
    1.2 其他成分
2 相思类树种木材质地及制浆性能
3 相思类树种病虫害及其治理措施
    3.1 主要病害
    3.2 主要虫害
4 相思类树种育种研究进展
    4.1 相思类树种种源、家系选择
    4.2 相思类树种无性系选育
    4.3 相思类树种无性繁殖技术
        4.3.1 相思类树种扦插研究
        4.3.2 相思类树种组织培养研究
    4.4 相思类树种基因工程研究
5 讨论

(6)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及生理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卷荚相思研究概况
    1.2 容器苗研究进展
    1.3 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1.3.1 苗木质量评价和质量定义
        1.3.2 苗木质量评价方法及发展状况
    1.4 育苗基质概况
        1.4.1 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1.4.2 基质的分类及筛选
    1.5 混料设计研究概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准备
    2.3 试验设计
    2.4 指标测定
        2.4.1 基质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4.2 卷荚相思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
        3.1.1 不同基质配方的物理性质
        3.1.2 不同基质配方的化学性质
    3.2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苗高的影响
        3.2.2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地径的影响
        3.2.3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生物量的影响
        3.2.5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根系的影响
    3.3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酶活的影响
        3.3.1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SOD活性的影响
        3.3.2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POD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CAT活性的影响
        3.3.4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MDA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4.1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初始荧光F0的影响
        3.4.2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最大荧光产量Fm的影响
        3.4.3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可变荧光Fv的影响
        3.4.4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3.5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养分元素吸收的影响
        3.5.1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K含量的影响
        3.5.2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Fe含量的影响
        3.5.3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Ca含量的影响
        3.5.4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Mg含量的影响
        3.5.5 不同基质对卷英相思Al含量的影响
        3.5.6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N含量的影响
        3.5.7 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P含量的影响
    3.6 相关性分析
        3.6.1 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指标之间相关性
        3.6.2 卷荚相思容器苗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
        3.6.3 卷荚相思容器苗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
    3.7 主成分分析
        3.7.1 各生长特性指标主成分分析
        3.7.2 各生理特性指标主成分分析
        3.7.3 各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
        3.7.4 综合主成分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海岸沙地5个造林树种幼林的养分与能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沿海防护林树种特性及其应用概况
    1.3 森林生物量测定
    1.4 森林碳贮量
    1.5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研究
        1.5.1 养分元素含量测定
        1.5.2 养分的积累与分布
        1.5.3 森林土壤养分测定
    1.6 森林生态系统热值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地概况
    2.3 研究方法
        2.3.1 林分生长特征及生物量
        2.3.2 碳含量的测定
        2.3.3 森林土壤养分特性
        2.3.4 植物样品养分元素的测定
        2.3.5 植物热值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参试树种幼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
        3.1.1 幼林生长量
        3.1.2 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3.2 各树种幼林生物量
        3.2.1 幼树单株生物量
        3.2.2 幼树单株根系生物量
        3.2.3 幼林生物量及其分配
        3.2.4 幼林生产力及其分配
    3.3 不同造林树种幼林的碳贮量
        3.3.1 幼林的碳含量
        3.3.2 幼林碳贮量及分配
    3.4 不同树种幼林养分含量
        3.4.1 幼林树干养分含量
        3.4.2 幼林树枝养分含量
        3.4.3 幼林的树叶养分含量
        3.4.4 幼林的主根养分含量
        3.4.5 幼林的中根养分含量
        3.4.6 幼林的细根养分含量
        3.4.7 幼林营养元素含量
    3.5 幼林的养分积累及养分利用效率
        3.5.1 幼林的大量元素积累
        3.5.2 幼林的微量元素积累
        3.5.3 五个树种营养元素积累
        3.5.4 树种的养分利用效率
    3.6 不同树种幼林的能量特征
        3.6.1 幼林各组分热值
        3.6.2 幼林的能量及其分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与建议
        4.2.1 讨论
        4.2.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福建东南部黑木相思优良家系中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主要相思类树种简介及其引种概况
        1.2.1 我国主要相思类树种简介
        1.2.2 我国主要相思类树种引种概况
        1.2.3 福建省主要相思类树种引种概况
    1.3 国内外主要相思类树种研究概况
        1.3.1 相思类树种生理生化研究
        1.3.2 相思类树种生态研究
        1.3.3 相思类树种培育研究
        1.3.4 相思类树种综合利用研究
        1.3.5 黑木相思景观生态价值
        1.3.6 黑木相思经济价值
    1.4 土壤理化因子与林木生长相关性研究
        1.4.1 土壤物理因子与林木生长相关性研究
        1.4.2 土壤化学因子与林木生长相关性研究
    1.5 地形因子与林木生长相关性研究
    1.6 气象因子与林木生长相关性研究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林的建立及抚育管理(有针对性)
    2.4 研究方法
        2.4.1 林地基本调查
        2.4.2 土样采集和处理
        2.4.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2.4.4 数据分析方法
        2.4.5 数据分析工具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木相思家系选优和试验地选优
        3.1.1 黑木相思家系选优分析
        3.1.2 黑木相思试验地差异分析
    3.2 黑木相思2011年连年生长量与各土层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3.2.1 黑木相思2011年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各土层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3.2.2 黑木相思2011年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各土层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3.3 黑木相思2011年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3.3.1 黑木相思2011年胸径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多元回归分析
        3.3.2 黑木相思2011年胸径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通径分析
        3.3.3 黑木相思2011年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多元回归分析
        3.3.4 黑木相思2011年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通径分析
4 总结和讨论
    4.1 黑木相思家系选优和试验地差异评价
    4.2 2011年黑木相思连年生长量与各土层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4.2.1 2011年黑木相思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各土层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4.2.2 2011年黑木相思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各土层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4.3 2011年黑木相思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4.3.1 2011年黑木相思胸径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4.3.2 2011年黑木相思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9)滨海沙地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贮量分配及生物循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福建省滨海防护林建设概况
    1.2 相思类树种的研究概述
    1.3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贮量的研究进展
        1.3.1 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研究
        1.3.2 森林生态系统氮贮量的研究
    1.4 森林凋落物的研究进展
        1.4.1 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的研究
        1.4.2 凋落物养分动态研究
        1.4.3 凋落物分解研究
        1.4.4 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
    1.5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生物循环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展望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及实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实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标准地的设置
        2.2.2 生长量的调查及计算
        2.2.3 生物量的测定及计算
        2.2.4 凋落物的收集与处理
        2.2.5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6 实验样品的测定
    2.3 数据计算与分析
        2.3.1 植物碳氮贮量计算
        2.3.2 土壤碳氮贮量计算
        2.3.3 碳氮循环特征
        2.3.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纹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的碳氮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3.1.1 纹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林分生长量及其特征
        3.1.2 纹荚相思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3.1.3 纹荚相思各器官碳氮含量
        3.1.4 纹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碳氮贮量及其分配
    3.2 纹荚相思人工林枯落层碳氮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3.2.1 纹荚相思人工林枯落层生物量
        3.2.2 纹荚相思人工林枯落层碳氮含量
        3.2.3 纹荚相思人工林枯落层碳氮贮量
    3.3 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其碳氮贮量
        3.3.1 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层的物理性质
        3.3.2 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层的化学性质
        3.3.3 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理化特征相关性分析
        3.3.4 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层碳氮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3.5 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研究
        3.5.1 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的组成
        3.5.2 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
        3.5.3 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的碳氮含量及其碳氮量
        3.5.4 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
    3.6 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生物循环
        3.6.1 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归还量
        3.6.2 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生物循环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贮量及其分配
        4.1.1 纹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碳氮贮量及其分配
        4.1.2 纹荚相思人工林枯落层碳氮贮量及其分配
        4.1.3 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层碳氮贮量及其分配
        4.1.4 纹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贮量及其分配
    4.2 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
    4.3 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生物循环
    4.4 结论
    4.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福建东南沿海滨海沙地4年生相思类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及树种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乔木层生物量测定
        1.2.2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相思树种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2.2 5种相思树种不同构件鲜重和生物量分配格局
    2.3 5种相思树种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型
3 结论与讨论

四、相思树种研究发展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相思类树种扦插繁殖研究进展综述[J]. 莫宝盈. 林业科技通讯, 2021(05)
  • [2]我国常见树种通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建模研究[D]. 刘建峰.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应力波技术对海南人工海防林替代树种抗风性能的评价[D]. 陈微. 海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我国相思类树种研究进展综述[J]. 詹妮,黄烈健. 热带林业, 2015(03)
  • [5]我国相思类树种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黄烈健,詹妮. 广东林业科技, 2015(03)
  • [6]不同基质对卷荚相思容器苗生长及生理过程的影响[D]. 黄斌龙.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7]海岸沙地5个造林树种幼林的养分与能量特征[D]. 沈四通.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1)
  • [8]福建东南部黑木相思优良家系中期评价[D]. 陈启恩.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3)
  • [9]滨海沙地纹荚相思人工林碳氮贮量分配及生物循环[D]. 贺韶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10]福建东南沿海滨海沙地4年生相思类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及树种选择[J]. 李周坤. 福建林业科技, 2012(03)

标签:;  ;  ;  ;  ;  

相思树种研究与发展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