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

一、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甲灶[1](2011)在《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信息经济席卷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运营模式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服务、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移动信息时代。移动电子商务正是凭借其服务对象的移动性、服务要求的即时性、服务终端的私人性和服务方式的方便性等新颖的特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移动终端设备屏幕狭小、文本输入方式单一、输入不便、电池寿命短、存储与计算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以及所处无线网络环境的带宽有限或不稳等限制,使得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还很难保持长期稳定的连接,对移动用户开展一些关键商务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对于目前大量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用户需要频繁地访问服务去获取交易的机会,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海量的商品或服务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与现有的电子商务一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繁琐复杂的商务活动(商品、服务查询或浏览,选择、协商、选购、支付、运输、售后服务等)仍缺乏一种自动化的流程,仍需要用户积极参与每个步骤的商务活动。因此,目前在移动环境下缺乏一个高效开展繁琐商务活动的平台。本文结合移动代理、Web服务、上下文感知计算以及工作流等新颖技术,构建了一个CUB (Call U Back)个性化的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首先,充分利用了Web服务和多代理系统的优势,并参考了WSDL与OWL-S对服务的描述方法,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的CUB服务描述框架,使其能充分地表达服务的功能和行为的能力。我们也提出了一个CUB服务质量模型,对服务的非功能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的描述。最主要的是在本文中提出了抽象服务概念,其对一系列功能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服务类型的高层抽象描述,用来屏蔽分布式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服务(A-service与E-service)异构性与多样性问题;我们通过对抽象服务的编排进而组合成了一个抽象商务流程逻辑模型ABPL,为繁琐的多步骤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实现更加强大更加完整的商业增值服务。其次,根据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上下文以及服务信息领域知识信息的种类繁多、数据表达方式各异,采用本体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支持逻辑推理、便于知识共享,具有明确语义信息和指向性的上下文模型,包括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用户本体CUBUSERONT和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服务本体CUBSERVICEONT.再次,提出了一个基于上下文能适应移动用户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首先,我们主要设计了一个扩展UDDI标准规范的CUB服务发布中心CUBUDDI,其能集成与发布Agent与Web服务两类服务,并增加了语义解析与语义扩展能力;其次,针对分布式网络的不稳定性以及服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等因素,提出了基于用户上下文信息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SDSA方法和基于上下文的复合工作流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CWSDSM方法。其中CUBSDSA方法首先根据请求用户与服务发布信息中的上下文的相似性,选择与用户当时情境相近的并能完成用户商务活动的功能服务,然后根据这些候选功能服务的QoS属性选择最优的;CUBCWSDSM方法首先在局部流程服务发现阶段根据请求用户与服务发布信息中的上下文信息的相似性,为每个步骤的抽象服务选择与用户相关的能完成任务的功能候选服务,在全局服务选择过程根据局部最优原理,从而产生了全局最佳的工作流执行计划。最后,根据A-Service与E-Service的不同调用方式,提出了CUB服务调用模型,根据发现的服务具体描述激活具体的目标服务。最后,我们构建了一个通过移动代理和Web服务交互模式的多层系统框架,使得消费者和商家可以从繁琐的交易环节中解脱出来,降低网上商务活动的网络通信代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个移动商务原型系统,验证以及优化上述提出的方法与模型,从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展智能商务活动模式,为更加广泛的推广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打好基础。

蔡林峰[2](2008)在《基于工作流的智能网上商城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传统营销渠道竞争的白炽化、网上购物环境的成熟,网上购物市场规模正在飞速增长。网络分销渠道已经成为众多传统企业整体营销渠道战略部署中的一粒重要的棋子。传统企业进军B2C电子商务是基于现有业务模式的一个延伸,有线下业务、品牌、渠道、顾客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这是一种十分稳健的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的B2C电子商务运作中,70%以上的业务工作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员工共同参与协作来完成的,这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以及活动按照一定规则的变化过程就构成了业务流程。在企业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中,能否最快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在市场需求变化时对商务流程做出及时的调整,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通过过程建模和过程管理技术开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能迅速实现企业业务重组,使电子商务活动以信息流为基础,全面提高协作能力,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除了提供过硬的产品质量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也是一个吸引顾客的营销手段。传统网上购物只是简单的陈列商品,缺乏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不能吸引众多的潜在客户;随着网络交易量的日益增大,如何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使网上交易带有更多的智能性,也是网上购物面临的问题,而Agent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工作流技术、模型驱动开发技术以及智能Agent技术进行了研究。2)给出了一种基于ECO模型驱动的工作流实现方法,阐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并实现了该方法在B2C网上商城系统中的应用。3)研究了面向Agent软件开发的形式化语言,并且将面向服务的概念应用于Agent的架构上来。4)针对现有购物系统的缺陷,研究设计了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网上购物系统,对各个Agent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做出了说明。5)用.NET平台来开发基于ASP.NET的B/S系统的应用,实现了B2C网上商城系统的项目开发,论证了本文工作的可行性。

陈志圣[3](2008)在《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Internet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平台,传统的供应链也已经向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发展,供应链的协同已经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Internet上主机大量增加但利用率不高的状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将其四个超级计算中心构筑成一个元计算机,由此诞生了网格的思想。网格被誉为“下一代的Internet”,它不是Internet和Web的替代者,而是它们的发展。网格是把整个Internet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目前,网格的建设已经成为IT领域的热点,欧美以及中国每年在其上的投资都数以亿计。Internet对于供应链的协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其发展产物的网格也将在供应链的协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Gartner的预测,在2006年底之前网格运算对盈利企业的主要用途会是用来处理计算密集的工作负荷,例如复杂的商业和财务分析。之后,网格将会跨越企业边界支持企业之间的协作,并最终将全面支持公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网格环境下供应链的IT环境将会得到怎样发展,如何利用网格来促进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如何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课题。现有的研究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可以指导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信息系统来实现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本文将从网格的商业应用趋势、应用策略、系统模型、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的角度对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并利用其进行协同管理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网格理论以及网格在供应链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网格对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协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第三部分研究了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以及具体系统模型;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交互;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技术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协调所产生的影响。在第一部分中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格作为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产物将会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信息协调产生的促进作用。接着对供应链管理、网格理论、网格在商业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分析了供应链中各种活动的协调机制,然后着重分析了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的发展和作用,最后分析了网格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的商务环境,并且描绘了网格在商业应用中的整个发展蓝图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第三部分首先研究了当前网格技术最新的标准——OGSA、WSRF,这些标准是网格得以在商业环境中进行应用的关键所在,它也是本文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三层虚拟化策略(第4章),并依据该策略设计了基于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模型。然后,分析了该模型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层的设计、安全性、QoS、可行性等问题(第5章)。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如何通过工作流管理对应用层的Web服务进行组合与控制,实现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并且针对网格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两层的工作流控制系统。同时,还分析了如何利用网格信息系统模型中应用层的Web服务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B2B的数据交换,并提出了基于时间Petri网的分析方法(第6章)。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在信息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孤岛的整合,通过对VMI、CPFR的支持来弱化牛鞭效应,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柔性的支持等(第7章)。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并且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伍池宏[4](2008)在《智能电子商务系统中Agent协商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给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随着Agent技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Agent技术和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环境,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智能业务处理。因此,建立高效、快捷、智能化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结合Agent技术,提出基于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体系结构;针对电子商务中的协商过程,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运用遗传算法,提出基于智能电子商务的Agent协商模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智能电子商务的Agent协商系统。本文在研究Agent技术、电子商务理论以及商务流程的基础上,使用工作流技术实现商务过程的自动化,使用本体解决电子商务中知识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在研究了Agent的概念,多Agent系统结构及通信语言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智能电子商务中的协商过程,构建了智能电子商务中Agent协商模型。运用Agent技术解决交易中协商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问题,充分发挥Agent的自主性、灵活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等特点,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研究了支持自动协商的关键技术问题,即协商内容的知识共享问题以及协商策略。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协商策略,引入遗传算法学习协商对手的偏好以及效用函数,在不完备信息条件下使客户与供应商之间达到双赢。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Agent协商系统,并定义了系统中各Agent功能以及系统工作流程。最后,采用Agent开发平台JADE构建了Agent协商系统,实现了协商过程中的协商自动处理流程,统计分析了各项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协商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富忠[5](2007)在《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的竞争不只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必然会产生企业供应链物流间的竞争,其中敏捷物流将是21世纪竞争的主题。从目前文献中发现对敏捷物流作专门阐述的很少,事实上,企业也对敏捷物流非常渴望,希望得到有效、专门而系统的敏捷物流理论指导。因而本文研究选择敏捷物流作为课题,从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一体化控制、运作层面上进行分析和探讨。本研究由绪论、相关研究成果回顾、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系统建模研究、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敏捷调运一体化控制研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敏捷物流的运作研究及总结与展望六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对物流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与国内外敏捷物流的研究不足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背景。第二章从物流运作模式与敏捷性理论、多Agent理论与基于多Agent的物流管理研究、递阶控制理论与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管理研究、数据仓库技术与知识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可以发现,敏捷物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领域。第三章对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系统建模进行了研究。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考察了多Agent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范围的理性定位。根据现有物流系统中已引入Agent技术并有了一些成功应用作为依托,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应该引入多Agent系统,并以现代物流的敏捷管理为设计理念,研究了如何构建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管理系统。以敏捷物流企业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为例,基于多Agent建模思想,对基于多Agent敏捷物流战略性合作伙伴选择过程的建模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应用背景,运用本章提出的建模方法对该项目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第四章对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敏捷调运一体化控制进行了研究。根据物流调运实际工作者和物流调运优化应用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三类关于物流调运的“敏捷性准则”,通过建立相应的基础数据库并设计了配送需求多维变量表和支持快速优化运算决策支持数据库,按敏捷性优先准则,提出了物流调运的总体工作逻辑。借鉴适度递阶控制的思想,构建了针对确定交货期和确定路径调运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相结合的求解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的子课题《调运优化DSS》的研制,运用本章提出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取得成功的实践效果。第五章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运作进行了研究。在对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架构的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运作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运作过程的三个过程。最后以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为背景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基于ebXML的国际茧丝绸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系统及示范应用》为应用背景,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商务平台与现代物流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两类敏捷调运方式。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框架下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崔京朋[6](2006)在《基于网络化制造的协同商务及其集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传统的制造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现代制造业必须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先进管理理念,才能谋求长足的发展。基于这一背景,网络化制造技术应运而生。网络化制造是指制造企业基于网络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技术,产品协同商务是网络化制造的一种重要模式。产品协同商务的内涵是全球范围内的协同,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所有组织和个人协同地处理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出现的设计、生产、销售、维护和使用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对于制造企业,产品协同商务平台充分地把供应商、销售商、项目管理、B2B交易场、B2C交易场、可视化协同设计、工程数据配置、CAD/CAPP/CAM/CAE和ERP/SCM/CRM/PDM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全球制造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产品协同商务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在产品协同商务的三层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A集团进行了功能细化;研究了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模式,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产品协同商务的多Agent模型;通过对流程型企业的分析研究,对于产品协同商务中的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创造性的把逐步回归分析法引入到流程型项目的分析管理中;通过图形的直观反映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可以在少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性能实验;研究了产品协同商务环境下CPC平台与ERP系统的集成问题,提出基于中间件和XML的CPC平台与ERP系统的集成模型;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江苏省A集团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产品协同商务原型系统。本研究完成的基于网络化制造的产品协同商务系统在江苏省A集团进行了应用实施,达到规定的要求,很好地满足了该企业的实际需求,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宋绍成[7](2006)在《智能企业门户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门户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近年来企业知识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主题。本论文以企业门户建设实践活动的(EIP→EKP→IEP)渐进和跃变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首先对国内外企业门户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纳总结了企业门户渐进和跃变过程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及其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企业门户建设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体现信息技术在企业门户建设中应用价值的视角,构建了智能企业门户体系结构的概念模型、知识框架、门户的业务、门户的控制块、实施块、开发块以及门户信息集成、门户信息中介等智能企业门户平台的子模块,并详细阐释了各子模块的功能。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智能企业门户平台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宏观和微观运行机制模型,并从门户信息中介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安全机制、导航机制、公共接口、知识组织机制几个方面分析了智能企业门户的微观运行机制。并且,通过阐述构建智能企业门户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探讨了智能企业门户评价的技术和效益指标及指标要素,将一个完整的智能企业门户评价指标体系展示出来。最后,对企业门户平台进行了实证分析。

汪勇[8](2005)在《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完成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交易行为,从而大大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费用。但是这种以供应商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模式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信息过载带来的效率低问题。由人来负责信息搜索并完成交易将越来越困难,客户饱受信息泛滥之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交易成本较高。基于第三方注册机制的动态电子商务虽然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过载问题,但随着注册规模的增大,高昂的维护费用、很大的系统开销和可能的行业垄断都会增加交易成本;第三,系统功能单一。现行的电子商务系统只提供了商品信息发布、浏览、选择和交易等简单功能,在电子谈判、电子签名和业务智能等方面无能为力;此外,还存在安全性不够、移动性欠缺、接入手段单一和政策法律不健全等问题。 Agent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使电子商务走向智能化。本研究旨在于探讨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试图解决电子商务的效率、成本和业务智能问题。将移动Agent技术和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环境,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智能业务处理。 智能电子商务系统IEBS(Intelligence E-Business Systern)是一个Multi-Agent系统,它由不同功能的Agent担任电子商务的主体,协作完成商务活动。IEBS的智能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拟人类行为的Agent作为商务活动的主体;二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业务处理智能化。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Agent与IEBS的关系、IEBS的框架体系、主要业务的智能处理和IEBS中的电子谈判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Agent概念和特性,设计了他的形式化理论模型(HSA模型)、Multi-Agent系统组织结构、Agent资源分配与任务调度及Agent迁移策略;研究了IEBS的框架模型,包括他的概念模型、工作模型和系统结构,分析了他的业务流程。运用进化计算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研究了IEBS中的主要业务处理问题,包括供应商资源发现与供应商信用评价、基于多目标进化规划的采购方案优化算法和智能交易支付协议;最后,设计了一个面向多问题并行遗传谈判模型、电子谈判协议和电子谈判系统。

陈岚[9](2004)在《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建立新型的业务模式,以适应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的要求。针对现有电子商务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用工作流来实现交易过程自动化,引入分布式对象Agent技术实现客户和商家的直接交流,利于负载平衡,并且实现工作流的柔性。

陆剑江[10](2004)在《支持工作流系统动态变化的柔性及适应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工作流管理技术是最近几年来在计算机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几种新技术之一,并且已经成为当前IT 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代企业实现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企业的经营过程提供了从模型分析、建立、管理到运行的完整框架。然而,随着工作流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很多工作流产品无法支持业务需求的动态变更,即工作流系统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如何实现工作流的动态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柔性和适应性已经成为工作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该领域的一个难点。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如何实现支持动态变化的工作流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工作流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建模阶段和运行阶段。对于建模阶段而言,工作流模型是对业务过程的抽象表示,工作流建模是工作流技术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本文首先从工作流的动态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支持动态变化的工作流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过程动态建模技术、组织动态建模技术和资源动态建模技术;然后从工作流的柔性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基于超媒体的建模技术、基于黑盒子的建模技术以及基于Agent 的建模技术,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方法。对于运行阶段而言,本文循序渐进地讨论了动态性,柔性和适应性的实现方法。首先,在分析了工作流动态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工作流流转状态的动态控制方法,对如何动态修改工作流流程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其次,在动态工作流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使其具有柔性特征,分别给出了基于黑盒子和基于Agent 的柔性实现方法,同时给出了评价工作流是否具有柔性的一般标准,并对文中讨论的几种柔性建模技术进行了比较。进而,在对动态性和柔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无线网络应用现状
        1.1.2 移动计算环境及其应用现状
        1.1.3 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动机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开展的假定条件
    1.5 本文的主要成果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方法
    2.1. 本体与本体论
        2.1.1. 本体的基本概念
        2.1.2. 本体的构建过程
    2.2. 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方法
        2.2.1. 多Agent技术
        2.2.2. Web服务技术
        2.2.3. 语义Web服务
        2.2.3.1. 语义Web
        2.2.3.2. 语义Web服务
        2.2.4. 上下文与上下文感知计算
        2.2.4.1. 上下文与上下文模型
        2.2.4.2. 上下文感知计算
        2.2.5. 工作流技术
        2.2.6. 个性化服务相关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
    3.1 CUB系统多层架构
    3.2 CUB系统的代理角色
    3.3 CUB服务框架模型
        3.3.1 CUB服务描述模型
        3.3.2 CUB服务质量模型
        3.3.2.1 CUB服务QoS的多维度量参数
        3.3.2.2 CUB服务的QoS的描述模型
    3.4 抽象服务与抽象逻辑工作流服务描述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B上下文模型
    4.1 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用户本体CUB_USER_ONT
    4.2 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服务本体CUB_SERVICE_ONT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上下文的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
    5.1 CUB服务发布模型
        5.1.1 现有的UDDI数据结构
        5.1.2 CUB服务发布框架CUB UDDI
    5.2 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模型
        5.2.1 上下文感知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SDSA模型
        5.2.2 上下文感知的复合工作流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DSM
        5.2.2.1 多层工作流管理框架模型
        5.2.2.2 上下文感知的复合工作流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DSM
    5.3 CUB服务调用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UB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
    6.1 CUB个性智能化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性
    6.2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流程
    6.3 CUB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1 系统开发环境
        6.3.2 原型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先决条件
        6.3.3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
        6.3.4 系统性能评估
        6.3.5 实例场景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CUB商务系统的相关本体信息
    附录B CUB系统中相关的消息描述清单
        B-1 用户上下文描述文档实例
        B-2 用户商务活动请求清单实例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工作流的智能网上商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开发背景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1.4 本文结构和组织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技术
    2.1 工作流技术
        2.1.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2.1.2 工作流管理系统
        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2.2 模型驱动架构
        2.2.1 模型驱动架构的概念
        2.2.2 模型驱动开发框架
        2.2.3 ECO技术和ECO框架
    2.3 Agent技术
        2.3.1 Agent的概念
        2.3.2 Agent分类
        2.3.3 Multi-Agent系统
        2.3.4 Agent通信机制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工作流的智能网上商城系统分析
    3.1 系统需求
    3.2 基于工作流的系统内部业务流程分析
        3.2.1 内部业务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3.2.2 基于工作流的系统内部业务流程分析
    3.3 基于Multi-Agent的网上智能购物功能分析
        3.3.1 网上购物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3.2 基于Multi-Agent的网上智能购物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工作流的智能网上商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ECO模型驱动的系统工作流设计
        4.1.1 基于ECO模型驱动的工作流实现技术
        4.1.2 建立ECO静态类图
        4.1.3 建立ECO状态机模型
        4.1.4 执行ECO模型
        4.1.5 订单审批流程举例分析
    4.2 基于Multi-Agent的网上智能购物系统设计
        4.2.1 智能购物系统的基本需求
        4.2.2 基于Multi-Agent的购物系统设计
        4.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4 智能Agent购物系统程序设计
        4.2.5 基于SOAP的Multi-Agent间的通信
    4.3 网上商城系统的软件实现结构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3)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1.1.2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武器
    1.2 问题的提出
        1.2.1 供应链中信息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2.2 供应链信息系统在网格环境下的新阶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2.1.2 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2.2 网格理论研究综述
        2.2.1 网格理论概述
        2.2.2 网格的基本架构
        2.2.3 网格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网格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2.3.1 网格计算的基础架构——Oracle 10g
        2.3.2 IBM网格计算策略
        2.3.3 网格在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格对于供应链跨组织协调的影响及其前景分析
    3.1 引言
    3.2 供应链活动的协调机制
        3.2.1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模式
        3.2.2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决定因素
        3.2.3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成本因素
        3.2.4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环境因素
    3.3 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
        3.3.1 供应链中信息协调的发展过程
        3.3.2 供应链信息系统在组织间协调的作用
        3.3.3 供应链信息协调的价值分析
    3.4 网格技术对于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影响
        3.4.1 网格环境中的商务协同
        3.4.2 网格技术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3.4.3 网格技术对供应链信息协调的支持
        3.4.4 网格技术在信息协调中的应用趋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格技术及其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OGSA)
        4.2.1 OGSA的基本思想
        4.2.2 OGSA的框架结构
    4.3 开放网格服务基础设施(Open Grid Service Instrument,OGSI)
        4.3.1 OGSI的层次结构
        4.3.2 OGSI中网格服务的交互模型
        4.3.3 OGSI存在的缺陷
    4.4 Web服务资源框架与Web服务通知
        4.4.1 Web Services
        4.4.2 WS-Resource与隐式模式
        4.4.3 WSRF的概念和结构
        4.4.4 WS-Resource的生命周期
        4.4.5 WS-Notification
        4.4.6 OGSI与WSRF以及WS-Notification比较
        4.4.7 WSRF与OGSA的关系
    4.5 网格与SOA
        4.5.1 网格对SOA的影响
        4.5.2 SOA对网格的影响
    4.6 网格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6.1 设计网格应用程序时考虑的因素
        4.6.2 基于网格的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
        4.6.3 网格对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框架
    5.1 引言
    5.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5.3 网格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
        5.3.1 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因素
        5.3.2 信息基础设施的虚拟化结构
        5.3.3 基于OCSA-DAI的数据虚拟化实现
    5.4 Web服务资源的交互模式
        5.4.1 Web服务资源的创建以及操作
        5.4.2 Web服务资源通知机制的实现
    5.5 应用层的基本结构设计
        5.5.1 利用ESB实现Web Service的封装
        5.5.2 利用ESB与BSC的结合来实现业务流程
    5.6 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5.7 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QoS)保证
        5.7.1 网格QoS的基本要求
        5.7.2 网格QoS控制模型
        5.7.3 网格QoS关键技术
    5.8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5.8.1 实现技术可行性
        5.8.2 功能适用性
        5.8.3 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处理可行性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间的交互
    6.1 引言
    6.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结构
        6.2.1 网格技术在信息系统集成中的优势
        6.2.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基本结构
        6.2.3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特性
        6.2.4 网格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层次结构
    6.3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系统的工作流管理
        6.3.1 工作流概述
        6.3.2 供应链中的跨组织工作流
        6.3.3 基于网格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特性
        6.3.4 应用层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6.3.5 网格中间件层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6.4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B2B合作的数据支持
        6.4.1 B2B合作的信息基础——EDI
        6.4.2 网格环境中EDI的替代者——RosettaNet
        6.4.3 基于RosettaNet的Web Service实现
    6.5 网格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水平分析
        6.5.1 时间Petri网及其对于供应链的建模
        6.5.2 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传递速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协调的支持
    7.1 引言
    7.2 基于网格的企业应用集成的实现
        7.2.1 信息孤岛与应用系统整合
        7.2.2 基于网格与SOA的EAI实现
    7.3 基于网格的信息系统对于牛鞭效应的弱化
        7.3.1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概述
        7.3.2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VMI的支持
        7.3.3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CPFR的支持
    7.4 基于网格信息系统的供应链柔性分析
        7.4.1 SCM的柔性及信息系统的柔性
        7.4.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柔性
        7.4.3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于SCM柔性的支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智能电子商务系统中Agent协商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智能电子商务
        2.1.1 电子商务概述
        2.1.2 目前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2.1.3 智能电子商务
    2.2 Agent基本理论
        2.2.1 Agent定义
        2.2.2 Agent特性
        2.2.3 多Agent系统
    2.3 基于 Agent的协商理论
        2.3.1 协商概述
        2.3.2 博弈论协商
        2.3.3 启发式协商
        2.3.4 基于机器学习的协商模型
    2.4 基于 Agent的协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现状
    2.5 本章总结
3. 基于 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3.1 智能电子商务流程
        3.1.1 客户采购业务流程
        3.1.2 供应商销售业务流程
    3.2 商务流程自动化技术
    3.3 电子商务中知识共享问题
    3.4 智能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3.5 本章总结
4 基于电子商务的 Agent协商模型研究
    4.1 协商信息模型
    4.2 协商内容
    4.3 协商协议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协商策略
        4.4.1 遗传算法概述
        4.4.2 参数编码
        4.4.3 适应度函数确定
        4.4.4 初始群体生成
        4.4.5 新一轮报价的产生
        4.4.6 Agent意图变迁
        4.4.7 终止规则
    4.5 协商流程描述
    4.6 仿真实验
    4.7 本章总结
5 基于电子商务的Agent协商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目标
    5.2 系统架构设计
    5.3 各 Agent功能定义
    5.4 系统工作流程
    5.5 代码设计
    5.6 本章总结
6 基于电子商务的Agent协商系统原型实现
    6.1 Agent开发平台
        6.1.1 Agent平台比较
        6.1.2 JADE平台简介
    6.2 Agent之间的通信
        6.2.1 通信方式
        6.2.2 通信语言
    6.3 系统运行实例
    6.4 本章总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物流管理理论的演变和供应链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1.1.2 实践背景: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2 问题提出
        1.2.1 现代敏捷物流管理的现实意义
        1.2.2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1.2.3 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体系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体系结构
2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2.1 物流运作模式与敏捷性理论
    2.2 多Agent理论与基于多Agent的物流管理研究
    2.3 递阶控制理论与基于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管理研究
    2.4 数据仓库技术与知识管理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系统建模研究
    3.1 引言
    3.2 构建基于多Agent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思想的提出
    3.3 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管理系统建模研究
        3.3.1 基于角色的多Agent敏捷物流业务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
        3.3.2 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3.3.3 基于角色的多Agent敏捷物流平台工作流阐述
        3.3.4 基于多Agent敏捷物流管理系统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3.3.5 基于多Agent敏捷物流供应链战略性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建模研究
        3.3.6 基于博弈论的敏捷物流多Agent招投标过程研究
    3.4 基于多Agent的敏捷物流管理系统建模应用研究
        3.4.1 义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
        3.4.2 基于多Agent的义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4.3 基于多Agent的义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层次体系结构
        3.4.4 基于多Agent的义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逻辑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递阶控制机制的物流敏捷调运一体化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敏捷性准则物流敏捷调运递阶控制架构的研究
        4.2.1 物流调运“敏捷性准则”的研究
        4.2.2 敏捷调运总体控制模型
        4.2.3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4.2.4 基于“敏捷性准则”物流调运总体工作逻辑
    4.3 针对确定交货期和确定路径调运优化模型的构建及递阶分解
        4.3.1 针对确定交货期和确定路径的总体调运优化模型(NP)
        4.3.2 基于(NP)递阶分解出确定路径j上针对确定配送地的调运优化模型(NP)_h
        4.3.3 基于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相结合的(NP)_h的求解
        4.3.4 敏捷调运优化DSS模型库与方法库简介
        4.3.5 算法有效性检验
    4.4 基于适度递阶控制机制实现物流敏捷调运一体化控制应用研究
        4.4.1 义乌现代物流敏捷调运优化的要素和支持机制的构建
        4.4.2 敏捷调运优化基本数学模型(NP)
        4.4.3 基于(NP)的车辆配置优化模型(P1)
        4.4.4 敏捷调运优化的求解算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敏捷物流的运作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敏捷物流运作模式构建思想的提出
    5.3 基于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架构的研究
        5.3.1 基于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架构的构建
        5.3.2 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5.4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为协调中心的敏捷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5.5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现代敏捷物流运作过程研究
        5.5.1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组织模式阐述
        5.5.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合作伙伴选择方法阐述
        5.5.3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敏捷物流平台的构建研究
        5.5.4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敏捷物流战略运作协同实现的若干阐述
    5.6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的运作的应用研究
        5.6.1 基于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与现代物流系统构建思想的提出
        5.6.2 “金茧网”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物流敏捷调运的实现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1.1 论文主要内容
        6.1.2 论文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网络化制造的协同商务及其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工作流的产品协同商务的体系结构分析
    2.1 企业动态联盟模型的建模
        2.1.1 产品协同商务环境的建立
        2.1.2 企业动态联盟模型建模
    2.2 产品协同商务中的工作流管理
        2.2.1 工作流管理
        2.2.2 基于工作流的产品协同商务的多Agent建模技术
    2.3 基于工作流的产品协同商务的体系结构分析
第三章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流程型企业
    3.1 项目管理
    3.2 流程型企业项目管理的功能分析
        3.2.1 流程型企业
        3.2.2 流程型企业项目管理的功能分析
    3.3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流程型企业项目管理
        3.3.1 逐步回归法概念
        3.3.2 逐步回归法在流程型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章 产品协同商务与ERP的集成技术研究
    4.1 产品协同商务环境下ERP的局限性
    4.2 基于网络化制造的CPC与ERP集成技术研究
        4.2.1 CPC与ERP的数据库集成技术
        4.2.2 中间件、XML与SAX技术
        4.2.3 基于中间件与XML的CPC与ERP集成技术的研究
第五章 基于网络化制造的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系统的开发
    5.1 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的总体设计
        5.1.1 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的体系结构
        5.1.2 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的功能
    5.2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5.2.1 系统的开发环境
        5.2.2 系统的开发工具
    5.3 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系统的实现
    5.4 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系统部分功能展示
    5.5 产品协同商务平台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智能企业门户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门户
        1.1.2 企业信息门户
        1.1.3 企业知识门户
        1.1.4 智能企业门户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
    1.6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企业门户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2.1 国外企业门户的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2.1.1 国外企业门户的含义的研究综述
        2.1.2 国外企业门户研究的进展情况
    2.2 国内企业门户的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2.2.1 国内企业门户的含义的研究综述
        2.2.2 国内企业门户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企业门户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智能企业门户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3.1 智能企业门户的相关理论
        3.1.1 信息构建
        3.1.2 信息资源集成
        3.1.3 知识管理
    3.2 智能企业门户的关键技术
        3.2.1 商业智能
        3.2.2 Agent 技术
        3.2.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3.2.4 语义Web 技术
    3.3 本章小结
4 智能企业门户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4.1 传统企业门户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4.1.1 传统企业门户的体系结构
        4.1.2 传统企业门户的功能
        4.1.3 传统企业门户的核心技术
        4.1.4 传统企业门户的不足
    4.2 智能企业门户的概念模型
    4.3 构建智能企业门户体系结构
        4.3.1 智能企业门户的知识层
        4.3.2 智能企业门户的应用层
        4.3.2.1 智能企业门户的控制子层
        4.3.2.2 智能企业门户的实施子层
        4.3.2.3 智能企业门户的开发子层
        4.3.2.4 基于语义Web 的企业信息集成
        4.3.2.5 可扩展的门户信息中介系统
    4.4 智能企业门户的体系结构
    4.5 智能企业门户的主要功能
    4.6 本章小结
5 智能企业门户运行机制研究
    5.1 智能企业门户系统宏观运行机制
    5.2 智能企业门户系统微观运行机制
        5.2.1 门户信息中介系统
        5.2.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5.2.3 智能企业门户安全机制
        5.2.4 导航机制
        5.2.5 公共接口
        5.2.6 智能企业门户知识组织机制
    5.3 本章小结
6 智能企业门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 智能企业门户评价的意义及其基本原则
        6.1.1 智能企业门户评价的意义
        6.1.2 智能企业门户评价的基本原则
    6.2 智能企业门户技术评价
        6.2.1 智能企业门户技术评价模型
        6.2.2 智能企业门户评价标准
    6.3 智能企业门户效益评价
        6.3.1 智能企业门户效益评价模型
        6.3.2 智能企业门户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4 本章小结
7 企业门户平台实证分析研究
    7.1 企业门户平台简介
    7.2 企业门户平台体系结构
        7.2.1 Microsoft SharePoint Portal
        7.2.2 Oracle Portal 体系结构
        7.2.3 IBM WebSphere Portal 体系结构
        7.2.4 BEA WebLogic Portal
        7.2.5 BEA AquaLogic Portal 体系结构
    7.3 企业门户平台功能与应用
        7.3.1 应用平台
        7.3.2 功能介绍
    7.4 企业门户平台特点分析
        7.4.1 BEA WebLogic Platform
        7.4.2 SharePoint Portal
        7.4.3 OracleAS Portal
        7.4.4 IBM WebSphere Portal
        7.4.5 BEA AquaLogic Portal
    7.5 本章小结
8 结语与展望
    8.1 本文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摘要
ABSTRACT
致谢

(8)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工作
第2章 现代电子商务
    2.1 电子商务概述
        2.1.1 电子商务定义
        2.1.2 电子商务产生的基础
        2.1.3 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2.1.4 全球电子商务现状
    2.2 目前电子商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2.3 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2.3.1 现代电子商务的特征
        2.3.2 智能电子商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gent结构的形式化描述
    3.1 软件Agent
        3.1.1 Agent起源
        3.1.2 Agent概念
        3.1.3 移动Agent的特性
    3.2 Agent形式化结构模型
        3.2.1 几种常见的模型
        3.2.2 存在的问题
    3.3 HSA模型
        3.3.1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3.3.2 HSA模型的工作过程
        3.3.3 执行Agent结构
    3.4 移动Agent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gent任务调度与迁移策略研究
    4.1 Multi-Agent系统
        4.1.1 概念解析
        4.1.2 研究现状
        4.1.3 Agent管理模型
        4.1.4 典型的Multi-Agent系统
    4.2 基于组织的动态资源分配
        4.2.1 资源描述
        4.2.2 动态资源分配策略
    4.3 基于EP算法的Agent任务调度
        4.3.1 调度方法概述
        4.3.2 EP算法
        4.3.3 Agent任务调度
        4.3.4 Matlab实现的调度实例
    4.4 移动Agent迁移
        4.4.1 迁移机制分析
        4.4.2 基于Java的动态迁移机制
        4.4.3 基于SAGA算法的Agent迁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IEBS框架体系设计
    5.1 Agent功能与协作
        5.1.1 Agent功能分类
        5.1.2 协同电子商务
    5.2 IEBS框架模型
        5.2.1 概念模型
        5.3.2 基于TTAS的工作模型
        5.3.3 IEBS体系结构
    5.3 IEBS业务流程分析
        5.3.1 基于有向图的业务过程模型
        5.3.2 客户采购业务流程
        5.3.3 商家销售业务流程
        5.3.4 合作企业业务流程
    5.4 基于MA的分布式业务流程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IEBS中主要业务的智能处理
    6.1 智能业务处理
    6.2 供应商资源发现
        6.2.1 智能搜索引擎
        6.2.2 供应商资源发现方法
        6.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应商信用评价
    6.3 采购方案优化
        6.3.1 “MtoM”采购
        6.3.2 基于MOEP算法的方案选择
        6.3.3 有效方案与最优方案
    6.4 智能交易支付协议
        6.4.1 电子商务协议研究现状
        6.4.2 智能交易支付协议设计
        6.4.3 协议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E-Negotiation系统设计
    7.1 多问题并行遗传谈判模型
        7.1.1 Agent谈判模型比较
        7.1.2 模型描述
        7.1.3 谈判收益分析
    7.2 电子谈判协议设计
    7.3 谈判策略
        7.3.1 策略分类
        7.3.2 E-Negotiation策略设计
        7.3.3 策略存储
    7.4 动态问题权重的遗传谈判算法设计
        7.4.1 谈判业务流程
        7.4.2 问题设计与实数编码
        7.4.3 谈判方案确定
    7.5 E-Negotiation系统设计
        7.5.1 系统设计目标
        7.5.2 体系结构与开发环境
        7.5.3 谈判过程
        7.5.4 ENS主要功能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束语
    8.1 论文总结
    8.2 展望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基于MOEP算法的Agent任务调度部分计算程序
    附录2 Agent最短迁移路径的SAGA部分计算程序
    附录3 供应商信用评价的BP神经网络部分计算程序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及发表的论文

(9)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2 基于agent工作流的关键技术
    1 工作流技术
    2 移动agent技术
3 系统的基本构成框架

(10)支持工作流系统动态变化的柔性及适应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1.3 CSCW 在工作流中的应用
    1.4 工作流的发展及应用
        1.4.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1.4.2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
        1.4.3 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1.5 柔性和适应性工作流的提出
        1.5.1 柔性工作流的提出
        1.5.2 适应性工作流的提出
        1.5.3 国内研究情况
        1.5.4 国外研究情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1.7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综述
    2.1 引言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概念
    2.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2.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类
    2.5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2.6 各种外部接口定义
    2.7 工作流执行服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工作流模型及实现技术分析
    3.1 引言
    3.2 过程定义的动态性分析
    3.3 流程执行的动态性分析
        3.3.1 节点动态性关系
        3.3.2 路径动态性关系
        3.3.3 组织及角色动态性关系
        3.3.4 资源动态性关系
    3.4 支持动态变化的工作流模型
    3.5 动态工作流的建模技术分析
        3.5.1 过程动态建模
        3.5.2 组织动态建模
        3.5.3 资源动态建模
    3.6 基于状态的动态访问控制
        3.6.1 状态的表现形式
        3.6.2 动态访问控制
    3.7 工作流流程的动态修改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工作流及实现技术分析
    4.1 引言
    4.2 工作流柔性的分类
        4.2.1 静态柔性
        4.2.2 动态柔性
    4.3 柔性工作流的建模
        4.3.1 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4.3.2 超媒体建模技术
        4.3.3 黑盒子建模技术
        4.3.4 基于Agent 的建模技术
    4.4 基于黑盒子技术的实现
    4.5 基于Agent 技术的实现
        4.5.1 移动计算中的数据库支持
        4.5.2 柔性工作流的组织及运行
    4.6 工作流模型的柔性评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工作流的自适应技术分析
    5.1 引言
    5.2 动态工作流的适应性分析
        5.2.1 组织模型更改的适应性
        5.2.2 资源使用冲突的适应性
        5.2.3 流程定义修改的适应性
    5.3 基于规则库的动态适应性工作流
        5.3.1 自适应规则库的定义
        5.3.2 自适应规则库的设计
        5.3.3 基于自适应规则库的工作流
    5.4 基于异常检测和处理的动态适应性工作流
        5.4.1 工作流异常的原因及分类
        5.4.2 工作流异常的描述
        5.4.3 基于异常处理的工作流运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实例:动态工作流平台的实现
    6.1 引言
    6.2 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6.3 系统框架结构
    6.4 系统数据组织模式
        6.4.1 用户公文数据库
        6.4.2 存档公文数据库
        6.4.3 用户管理数据库
    6.5 动态流转体系结构
        6.5.1 公文流转模型
        6.5.2 公文流转机制的设计
        6.5.3 公文流转机制的实现
        6.5.4 公文流转中的动态工作流设计
    6.6 数据检索及整合策略研究
    6.7 数据浏览策略研究
    6.8 系统安全策略研究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 林甲灶. 兰州大学, 2011(06)
  • [2]基于工作流的智能网上商城系统研究[D]. 蔡林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3]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D]. 陈志圣. 同济大学, 2008(10)
  • [4]智能电子商务系统中Agent协商模型研究[D]. 伍池宏.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5]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D]. 王富忠. 浙江大学, 2007(03)
  • [6]基于网络化制造的协同商务及其集成技术研究[D]. 崔京朋. 江苏大学, 2006(05)
  • [7]智能企业门户构建研究[D]. 宋绍成. 吉林大学, 2006(10)
  • [8]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系统研究[D]. 汪勇.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8)
  • [9]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 陈岚. 孝感学院学报, 2004(06)
  • [10]支持工作流系统动态变化的柔性及适应性技术研究[D]. 陆剑江. 苏州大学, 2004(11)

标签:;  ;  ;  ;  ;  

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