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胚芽油的应用与开发

大米胚芽油的应用与开发

一、米胚芽油的应用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李京[1](2019)在《高蛋白速溶营养米粉关键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米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资源,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0.6%-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优质营养食物来源。大米是谷类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容易消化吸收。大米蛋白是唯一可以免于过敏实验谷物蛋白,具有低抗原性,不含任何的抗营养因子,并且具有适宜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组成。由于大米蛋白独特的低抗原性,大米加工制品的工艺及品质研究备受瞩目。速溶米粉作为大米加工制品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大米蛋白独特的低过敏性,且营养丰富、速溶、易于调制、方便即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母乳替代品或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或其它辅食营养补充品的主要原辅料或重要基质。我国每年有近2000万婴儿出生,6月龄后断奶期婴幼儿需要大量主辅食品供应,因此,对于高蛋白速溶营养米粉的需求成为一种刚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行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其产量和细分品种不断增加。但由于受到生产技术、配方技术、基础原料工业生产供应等制约,国内米粉产品大多存在理化指标超标、营养强化不足和产品溶解性差等方面的问题。国内速溶米粉加工主要是辊筒干燥法和挤压膨化法,这两种加工方法由于淀粉含量高,冲调性差,冲调后的米糊易出现结团等问题,不利于婴幼儿食用。上述产品缺陷的改进和优化迫在眉睫,而酶解法能在不降低米粉能量和营养价值的前提下,降低淀粉含量,使改善米粉的冲调性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米粉的消化吸收,因而成为一个新的主流开发方向。本研究针对上述背景,主要对高蛋白速溶营养米粉的关键生产工艺展开了系列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择适宜的大米预处理工艺条件可以有效提高米粉的溶解度和冲调性,该技术对于速溶米粉产品的综合品质提高是有益的。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大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热处理温度75℃,浸泡时间90min,料液比1:8(g/mL),如此可使米粉溶解度在 78.7g/100g。(2)以米浆DE值为指标,采用α-淀粉酶、β-淀粉酶对米浆复合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设计实验优化,确定了速溶米粉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比1:3、复合酶添加量0.52%、酶解温度66.4℃、酶解时间90.7min条件下,米浆的DE值可达29.53%,溶解度(g/100g)平均可达91.5%。(3)利用大米最佳酶解产物为主要基质,辅以高蛋白速溶豆粉,参考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特别是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国家标准要求,强化必需的钙、铁、锌营养素等,以米粉溶解度、分散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工艺配方组成为:大米酶解物50%,速溶豆粉15%,碳酸钙0.75%,营养素铁、锌含量稳定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沈婷,谢骏琦,陈宇洁[2](2017)在《大米胚芽的产品开发前景概述》文中研究指明大米胚芽是大米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副产物,营养价值丰富。当前我国对米胚芽的开发利用较为有限,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从米胚芽营养价值、处理技术和利用现状等方面阐述了大米胚芽产品的开发前景。

赵丹,尹洁[3](2014)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简介》文中提出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超临界流体的性质、选择原则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烟草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环境科学、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权美平[4](2013)在《稻谷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认为结合当前稻谷深加工的基本现状,尤其是米糠多被废弃,其中的米糠多糖、米糠蛋白、米糠油等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却有着很大开发潜力这一特点,阐述稻谷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并对其作为新资源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及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聂留俊,王晓晓[5](2013)在《粉末油脂的研究状况及在饲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主要介绍了粉末油脂的研究状况,粉末油脂作为能量添加剂用于饲料中的优点以及粉末油脂在动物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油脂能够有效地促进动物的生长。

王倩[6](2013)在《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白芝麻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分别以出油率和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为指标,确定各自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所得芝麻毛油的理化性质。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对芝麻油制取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5次,料液比1:3.3。在此条件下,芝麻油的出油率为50.15%,芝麻油萃取率为96.52%,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为8.75mg/g。以所得油中木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2℃,萃取次数5次,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为8.86mg/g,木脂素萃取率为93.35%,芝麻油出油率为48.56%。对亚临界萃取法制取的芝麻毛油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其结果为:酸值1.2mgKOH/g,过氧化值3.1mmol/Kg,溶剂残留量20mg/Kg,均符合芝麻原油的国家标准。与六号溶剂浸出法相比,亚临界萃取法制取的芝麻毛油的品质较佳,且出油率较高;与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相比,亚临界萃取法在出油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杨嘉伟[7](2013)在《玉米酒糟浸出脱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玉米酒糟(DistillersDriedGrainwithSolubles,DDGS)的产量正在逐年增加,已部分取代豆粕用作饲料原料,但由于其脂肪和黄色素含量偏高,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和储藏期间易于氧化酸败而造成品质劣化,并影响禽畜肉风味、色泽,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在调查分析现有玉米DDGS品质和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其脂肪含量基础上,采用正己烷浸出工艺脱除其中油脂和色素,提高其品质和油脂利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调查分析了国内玉米酒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地区12个工厂50个批次玉米酒糟的成分,结果表明,玉米酒糟的脂肪含量为5.21%-15.40%,变异系数为10.11%,粗蛋白含量为25.21%-29.87%,粗灰分为4.04%-11.28%,水分为8.07%-15.8%,玉米酒糟可溶物(DDS)为25.46%-38.59%。亮度L值为42.83-53.05,红色度a值为5.59-8.39,黄色度b值为15.41-22.96。相关性分析表明,灰分与DDS含量呈显着相关(P<0.05),脂肪含量与b值呈极显着相关(p<0.01)。研究了玉米酒糟中脂肪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模型,用StandardMSC+Detrend散射处理DDGS的近红外光谱,并经2,4,4,1数学处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用10个已知粗脂肪含量的玉米酒糟样品检验,该模型的定标决定系数(RSQ)=0.92>0.9,相对标准差(RSD)=5.92%<10%,相对分析误差(RPD)=4.37>3,说明模型精确度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玉米酒糟脂肪含量的准确快速测量。以残油率为指标,研究玉米酒糟的正己烷浸出工艺,单因素试验表明,料液比1:2(m:v),浸出次数3次,浸出温度55℃,搅拌速率50r/min时,残油率0.98%。其浸出毛油的脂肪伴随物丰富,生育酚、植物甾醇、玉米黄色素、谷维素分别达到1475.7μg/g,14.50mg/g,239.5μg/g,814.05μg/g,分别是玉米胚芽毛油的1.26、1.29、6.78、12.09倍,40℃和25℃储藏实验结果显示,玉米酒糟中油脂的过氧化值分别在开始的6d和6wk保持稳定,比玉米胚芽毛油的4d及5wk长,氧化稳定性好。分析测定了浸出脱脂前后玉米酒糟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脱脂样品的脂肪含量、蛋白含量、黄色度b值与未脱脂样品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0),脱脂使样品的脂肪含量从9.21%降低到1.03%,蛋白质含量从26.11%提高到28.45%,体外蛋白消化率从64.71%提高到68.80%,b值从18.51降低到8.32,水分活度由0.71降至0.61,植酸磷/总磷(P/PP)的值并未发生显着性差异(P=0.896)。浸出脱脂样品的风味大为改善,GC/MS分析表明,脱脂前后样品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变化较大,2,4-葵二烯醛相对含量从15.94%降到4.84%,小分子醛、酮、醇类物质相对含量较未脱脂样品增加,其中1-3-丁二醇增加最多,从10.53%增加到19.12%。可见,正己烷浸出脱脂提高了玉米酒糟的蛋白含量,改善了玉米酒糟色泽、风味,提高了饲用品质,也为有益脂肪伴随物丰富的玉米酒糟油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高婷婷[8](2012)在《牡丹籽油成分分析及储藏条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牡丹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牡丹籽可制成牡丹籽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2011年卫生部发布第9号公告,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可见牡丹籽油的储藏亟待研究。本文研究对比了牡丹籽油与常见的食用植物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油茶籽油、玉米胚芽油之间理化性质的差异,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牡丹籽油的成分,并采用气象色谱法对比分析了牡丹籽油和上述四种食用油脂肪酸的差异性。结果显示牡丹籽油中亚麻酸的含量在41-46%之间、亚油酸的含量在19-27%之间、油酸的含量在15-23%之间。牡丹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最高,而其他的四种常见食用植物油的亚麻酸含量均小于1%。同时通过在不同温度、光照等储藏条件下的过氧化值和酸值的测定得出牡丹籽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在避光、低温2℃时能够达到变化幅度相对较低,并且较其他四种食用植物油适于长期储藏。通过测定牡丹籽油及其他四种食用油的紫外吸光度,得出牡丹籽油能够吸收UVB和UVA,可作为基底油添加到防晒护肤品中。本研究为进一步找到牡丹籽油的最佳储藏条件和研究其保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为牡丹籽油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孙艳辉,张宜凤,梁军[9](2012)在《粉末油脂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粉末油脂的开发现状、原料、生产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我国粉末油脂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王艳萍[10](2009)在《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对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工业上常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做了概述,着重评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二、米胚芽油的应用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胚芽油的应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高蛋白速溶营养米粉关键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稻米简介
    1.2 稻米主要营养成分
    1.3 稻米加工概况
        1.3.1 稻米的初加工
        1.3.2 稻米的深加工
    1.4 速溶营养米粉发展现状
        1.4.1 国外发展状况
        1.4.2 国内发展状况
    1.5 速溶米粉加工方法及特点
        1.5.1 辊筒干燥法
        1.5.2 挤压膨化法
        1.5.3 冷冻干燥
        1.5.4 喷雾干燥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论文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速溶米粉制备工艺流程
        2.2.2 速溶米粉工艺操作要点
        2.2.3 大米浸泡、热处理优化条件的确定
        2.2.4 酶解工艺优化
        (1) 复合酶配比对DE值的影响
        (2) 酶添加量对DE值的影响
        (3) 酶解温度对DE值的影响
        (4) 酶解时间对DE值的影响
        (5)响应面设计实验
        2.2.5 高蛋白速溶营养强化米粉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2.2.6 DE值测定
        2.2.7 溶解度测定
        2.2.8 分散性测定
        2.2.9 冲调性的评价
        2.2.10 相关指标的检测
        2.2.11 感官评价
        2.2.12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
    3.2 大米浸泡与热处理对米浆溶解性的影响
    3.3 酶解工艺优化结果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1) 复合酶配比对DE值的影响
        (2) 酶添加量对DE值的影响
        (3) 酶解温度对DE值的影响
        (4) 酶解时间对DE值的影响
        3.3.2 响应面优化试验
        (1) 模型与显着性分析
        (2) 响应面优化与分析
    3.4 高蛋白高钙质营养强化对米粉速溶性的影响
        3.4.1 营养强化剂对米粉溶解度的影响
        3.4.2 营养强化剂对米粉分散性的影响
        3.4.3 优方案的选取
        3.4.4 冲调性的评价
        3.4.5 营养强化米粉营养素测定
        3.4.6 感官评价
4 总结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大米胚芽的产品开发前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米胚芽的营养价值
2 米胚芽的处理技术
3 大米胚芽开发利用现状
    3.1 国内大米胚芽利用现状
    3.2 国外大米胚芽利用现状
4 大米胚芽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4.1 大米胚芽功能食品
    4.2 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开发
5 结语

(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
2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2.1 超临界流体的溶剂特性
    2.2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
    2.3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原则
    2.4 夹带剂的研究
3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因素
    3.1 物料的预处理方式
    3.2 萃取压力
    3.3 萃取温度
    3.4 CO2流量
    3.5 萃取时间
    3.6 夹带剂
    3.7 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
4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现状简介
    4.1 国外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现状
    4.2 国内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现状
    4.3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化前景
5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5.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
        5.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烟草中的烟碱。
        5.1.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烟草中的茄尼醇。
        5.1.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烟草精油及香料。
        5.1.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分析方法联用用于烟草成分分析。
        5.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烟草中的农药残留。
    5.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5.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5.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5.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5.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色素中的应用
    5.7 超临界流体萃取金属离子在环境分析上的应用
    5.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6 结语

(4)稻谷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米淀粉产品的研究现状
2 米胚的研究现状
3 米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米糠蛋白
    3.2 米糠多糖
    3.3 米糠油
4 稻壳的开发与利用

(5)粉末油脂的研究状况及在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粉末油脂的研究现状
2 粉末油脂在饲料中的应用
3 结论

(6)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1.1 芝麻及其应用
        1.1.1 概况
        1.1.2 芝麻的主要成分
        1.1.3 芝麻的应用
    1.2 芝麻油及其应用
        1.2.1 芝麻油的分类
        1.2.2 芝麻油的功能性物质及其活性
        1.2.3 芝麻油的应用
    1.3 芝麻油的制取技术
        1.3.1 冷榨法
        1.3.2 六号溶剂浸出法
        1.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3.4 水酶法
        1.3.5 其他制油技术
        1.3.6 芝麻油制取技术的比较
    1.4 亚临界萃取技术
        1.4.1 定义
        1.4.2 基本原理
        1.4.3 工艺流程
        1.4.4 影响出油率的因素
        1.4.5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
        1.4.6 开发应用前景
2 引言
    2.1 课题提出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2.1.1 依据
        2.1.2 研究意义
    2.2 课题研究内容
        2.2.1 研究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油萃取的影响
        2.2.2 优化萃取工艺
    2.3 课题研究目标
        2.3.1 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出油率的影响
        2.3.2 确定高油率的工数
        2.3.3 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2.3.4 确定高木脂素含量的工艺参数 133 材料与方法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验试剂
        3.1.3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3.2 试验技术路线
    3.3 试验内容及方法
        3.3.1 常规检测
        3.3.2 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的测定
        3.3.3 亚临界流体萃取设备的操作步骤
        3.3.4 亚临界流体萃取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
        3.3.5 亚临界萃取的工艺条件对芝麻油出油率的影响
        3.3.6 出油率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
        3.3.7 亚临界萃取的工艺条件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3.3.8 芝麻木脂素含量的亚临界萃取工艺优化
4 结果与分析
    4.1 原料的主要组成成分
    4.2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出油率的影响
        4.2.1 萃取温度对出油率的影响
        4.2.2 萃取次数对出油率的影响
        4.2.3 每次萃取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
        4.2.4 料液比对出油率的影响
    4.3 出油率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4.3.2 回归拟合及方差分析
        4.3.3 萃取温度与萃取次数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3.4 萃取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3.5 萃取次数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3.6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
        4.3.7 验证试验与结果分析
    4.4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1 萃取温度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2 萃取次数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3 每次萃取时间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4.4 料液比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4.5 芝麻木脂素含量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4.5.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4.5.2 结果的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
        4.5.3 萃取温度与萃取次数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5.4 萃取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5.5 萃取次数与料液比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4.5.6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
        4.5.7 验证试验与结果分析
    4.6 两个指标所得最佳工艺的比较
    4.7 所得芝麻毛油理化指标分析
    4.8 芝麻油不同制取技术的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5.1 芝麻油出油率单因素试验
        5.1.1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油出油率的影响
        5.1.2 单因素实验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及较优值
    5.2 芝麻油出油率响应面试验及验证实验
        5.2.1 亚临界萃取工艺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
        5.2.2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5.3 芝麻木脂素含量单因素试验
        5.3.1 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5.3.2 单因素实验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及较优值
    5.4 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响应面试验及验证实验
        5.4.1 亚临界萃取工艺因素对芝麻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5.4.2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5.5 两个指标所得最佳工艺的比较
    5.6 所得芝麻毛油理化指标分析及不同芝麻油制取技术的比较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1 在国内首次将亚临界萃取技术应用于芝麻油的制取
    6.2 建立亚临界萃取芝麻油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ABSTRACT

(7)玉米酒糟浸出脱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玉米酒糟简介
        1.1.1 玉米酒糟定义
        1.1.2 玉米酒糟营养特点
        1.1.3 玉米酒糟的应用
        1.1.4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原理
        1.1.5 影响酒糟质量的因素
    1.2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2.1 立题意义
        1.2.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玉米酒糟中组成成分检测法
        2.2.2 近红外光谱脂肪模型建立
        2.2.3 玉米酒糟中油脂浸出提取工艺
        2.2.4 玉米酒糟油与玉米胚芽毛油成分分析
        2.2.5 玉米酒糟蛋白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2.2.6 色泽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我国玉米酒糟的成分分析
        3.1.1 我国玉米酒糟的成分含量分析
        3.1.2 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玉米酒糟脂肪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3.2.1 散射校正方法的选择
        3.2.2 数学处理方法的选择
        3.2.3 不同回归方法的选择
        3.2.4 玉米酒糟脂肪模型的检验
    3.3 玉米酒糟脱脂工艺研究
        3.3.1 浸出次数对于玉米酒糟的残油率的影响
        3.3.2 浸出温度对于玉米酒糟中残油率的影响
        3.3.3 搅拌速率对于玉米酒糟中残油的影响
        3.3.4 验证实验
    3.4 玉米酒糟毛油脂肪伴随物的分析
        3.4.1 脂肪酸组成
        3.4.2 过氧化值
        3.4.3 酸值
        3.4.4 维生素E组成及含量
        3.4.5 甾醇组成及含量
        3.4.6 谷维素及玉米黄色素的含量
    3.5 玉米酒糟毛油与玉米玉米胚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
        3.5.1 氧化稳定指数(ISO)
        3.5.2 加速储藏研究
        3.5.3 室温储藏研究
    3.6 脱脂前后玉米酒糟品质的变化
        3.6.1 脱脂前后主要成分含量变化
        3.6.2 脱脂前后微量成分磷的变化
        3.6.3 脱脂前后色泽的变化
        3.6.4 脱脂前后蛋白质的变化
        3.6.5 脱脂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
主要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附图及附表

(8)牡丹籽油成分分析及储藏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油脂植物及其油脂的研究应用概况
        1.1.1 我国油脂植物研究应用历史
        1.1.2 植物油脂应用于食用油
        1.1.3 我国油脂植物的分布
        1.1.4 植物油脂及油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2 油脂植物牡丹的研究应用概况
        1.2.1 牡丹的栽培应用现状
        1.2.2 牡丹的成分及功能简介
        1.2.3 牡丹的科学研究现状
    1.3 植物油脂概述
        1.3.1 植物油脂简介
        1.3.2 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
        1.3.3 植物油脂的分类
        1.3.4 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指标
        1.3.5 植物油脂的理化特性及其意义
        1.3.6 实验选取的四种食用植物油脂
    1.4 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1.4.1 亚油酸的生理生化功能
        1.4.2 γ-亚麻酸的生理生化功能
        1.4.3 α-亚麻酸的生理生化功能
    1.5 油脂中脂肪酸的检测方法
    1.6 油脂的储藏及抗氧化
        1.6.1 自由基
        1.6.2 抗氧化活性的检测
    1.7 立题依据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油脂的主要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2.2.2 气质联用分析方法
        2.2.3 气相色谱法分析方法
        2.2.4 原料处理条件
        2.2.5 油脂的紫外吸收效果的评价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结果与分析
        3.1.1 牡丹籽油及四种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指标的判定
        3.1.2 牡丹籽油及四种植物油脂的理化性质的测定
        3.1.3 通过气质联用分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
        3.1.4 气相色谱法分析并对比牡丹籽油与四种食用植物油脂差异性
        3.1.5 过氧化值(POV)及酸值(AV)的测定
        3.1.6 油脂的紫外吸光度测定
    3.2 讨论
4 结论
    4.1 对牡丹籽油及四种常见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评价
    4.2 对牡丹籽油及四种常见植物油脂的理化性质对比
    4.3 气相色谱方法和气质联用方法共同分析牡丹籽油的成分及其与四种食用植物油脂的对比
    4.4 牡丹籽油储藏条件的选择
    4.5 牡丹籽油紫外吸光度的测定
    4.6 对于牡丹籽油批量化生产的建议
    4.7 试验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粉末油脂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粉末油脂的原料
    1.1 油脂
    1.2 壁材
    1.3 乳化剂
2 粉末油脂的生产工艺
3 粉末油脂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3.1 粉末油脂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
    3.2 粉末油脂在烘焙产品中的应用
    3.3 粉末油脂在方便食品中的应用
    3.4 粉末油脂在固体饮料中的应用
    3.5 粉末油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3.6 粉末油脂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3.7 粉末油脂在面食中的应用
    3.8 粉末油脂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4 结论

(10)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超临界萃取原理
2 超临界CO2萃取
3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4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5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 结束语

四、米胚芽油的应用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蛋白速溶营养米粉关键工艺技术研究[D]. 李京.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3)
  • [2]大米胚芽的产品开发前景概述[J]. 沈婷,谢骏琦,陈宇洁. 粮食加工, 2017(05)
  • [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简介[J]. 赵丹,尹洁.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5)
  • [4]稻谷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J]. 权美平.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3(04)
  • [5]粉末油脂的研究状况及在饲料中的应用[J]. 聂留俊,王晓晓. 饲料工业, 2013(22)
  • [6]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D]. 王倩. 河南农业大学, 2013(04)
  • [7]玉米酒糟浸出脱脂研究[D]. 杨嘉伟. 江南大学, 2013(02)
  • [8]牡丹籽油成分分析及储藏条件研究[D]. 高婷婷.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1)
  • [9]粉末油脂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孙艳辉,张宜凤,梁军. 农业机械, 2012(09)
  • [10]谈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J]. 王艳萍.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大米胚芽油的应用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