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

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

一、办学理念与治校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赛[1](2020)在《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似昙花一现,虽短暂却以其闪耀的光彩与美丽惊艳了世人。而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取得了令世人称赞的成功与辉煌,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时一批教育家名校长的艰辛努力与苦心经营。他们卓越的大学教育思想如绚烂耀眼的烟花,点缀、照亮了民国时期教育的绚丽夜空,指引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在黑暗中的前行。马君武与胡庶华就是这批教育家名校长中的坚定力量。二者在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卓有建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们为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乃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大学教育思想极具特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本研究通过梳理大量资料,发现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大致相同,家庭环境、人生经历等也是惊人的相似。这些都是影响他们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因素。在这些相同或相似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大学教育思想存在许多相同点。由于二者对中西文化和教育的取向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学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不同点。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作了详细论述,对本文的重要词语作了概念界定,对二者及其大学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详细整理与叙述,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也一一作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六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二章为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时代背景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剖析了家庭环境与留学背景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三、四章为第二部分,论述了因相同、相似因素的影响二者大学教育思想所存在的相同点,论述了因二者对中西文化和教育的理解与取向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学教育思想存在的不同点。第五章为第三部分,深入剖析了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的深层根源。该部分内容再次深入分析与论述了马君武与胡庶华的大学教育思想为何存在异同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第六章为第四部分,对二者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的异同点以及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的根源进行综合分析后,发掘二者大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吴艳君[2](2020)在《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研究》文中认为综观数千年的中国学习思想史,诸多学养深厚、学品端正的治学大家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躬身实践、积极探索总结,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和着述成果,由此汇聚成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的中国学习思想史大河。在共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学习经历、相似的职业志趣等因素的牵引下,以林砺儒、范源濂、经亨颐、成仿吾、鲁迅、朱剑凡、胡元倓、吴玉章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构成一个具有别样魅力的群体。从出身结构、专业结构、职业结构三个视角对该群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群体的出身结构呈现出聚集性,专业结构呈现出多元性,职业结构呈现出多变与稳定的双重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为该群体形成具有相似性、共通性的学习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现实可能。凭借传记、文集、日记、回忆录等史料,钩沉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对学习问题的相关看法,发现该群体形成了风格独特、系统完整的学习思想体系:“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学习目的论、“科学文化,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容论、“学问思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论、“学思结合,灵活多元”的学习方法论、“严谨自觉,务实虚心”的学习态度论、“优雅和谐,设施完备”的学习环境论。和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家群体相比,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的学习思想呈现出“救国图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性、“目的明确,学为革命”的深刻革命性、“中西会通,新旧杂糅”的独特包容性、“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彻底实践性等特征。可以说,正是特殊的学习经历和时代因素促使他们形成独特完整的学习思想,而他们的学习思想也反过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总结来看,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营造良好向学风气,助推基础教育普及;促进马列主义传播,助力中国革命运动;催生大批女性人才,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尽管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已然定格于距离我们一百年前的时空,但在人类历史文化的漫长星河中,该群体的学习思想依然闪烁着永不熄灭的耀眼光芒:从个人层面来看,为青年学习活动提供行动指南;从社会层面来看,为学习社会构建奠定理论基石;从国家层面来看,为找寻文化自信供给动力源泉。

杨凯良[3](2020)在《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一种场景模式的分析视角》文中指出在新旧文明交替、时局动荡混乱的民国时期,大学校长作为过渡时代的思想引领者,他们的高等教育思想从何而来?本文结合运用场景模式的分析视角,对作用于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场景及相关因素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清末民初的时代环境及教育近代化的开展为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萌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场景。西方现代性观念体系的西风东渐为他们高等教育思想的生发提供了思想来源和催化剂。儒家文化成为他们高等教育思想萌生的原生思想背景。所处具体地域文化场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高等教育性情和学术偏好,也为他们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铺设了个人思维层面的基底。教育文化场景中:虽然民国着名大学校长国内的知识结构上存在共性,然而留德和留美学人群的不同教育文化场景导致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大学校长所获取或感知的或显或隐的西方大学理念和古希腊哲学思想为他们回国后主持大学奠定了高等教育思想的来源基础。社会任职场景中:编译馆或杂志社任职为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炼化厂;在政府任职时期积累的人脉为他们日后执掌大学、保证大学正常运转提供了诸多方便;任职大学是最为关键的职业经历,可以加深他们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感知和体认,为他们提出颇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依据。教育文化场景和社会任职场景烘托下,高等教育思想呈现出衍生从属性、中西杂交性、理想性和前瞻性、公共性和批判性。场景的转换对于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认识和发展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期间伴随着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的冲突与磨合,偶有可能发生政域场和学域场之间高等教育沟通思维的调适。对学术场景的聚焦研究发现:杜威一脉学术师承秉承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和实验主义的方法,然而其中国弟子在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上与杜威相比发生了异变;北大同人的学术网络聚合性强,交互性佳,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同质性和细微分化。对大学实践场景考察发现:大学校长的人事变迁不一定会导致一所大学理念的断裂,职业场景变换却可能使大学校长教育理念发生微调或转变。对大学办学理念与大学教育理念相关核心文本的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思想内核的多元调和性与对立共生性。由于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产生和实践的场景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复杂性和多元性,联结性和交叉性这几种特性,因此从工具论角度出发截取他们的高等教育思想片段或者场景进行“神话”预制式的研究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不适切,亦可能遮蔽真实的高等教育历史。此外,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民国着名大学校长的高等教育思想并未上升到理论化层面。基于场景视角,论文总结了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形成特点,以此为参照,初步探讨了现代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场景状貌并尝试性提出了场景建设的路向。

李攀攀[4](2020)在《初中优秀女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管理适切性之研究 ——基于杭州市五位女校长的调查》文中认为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中女校长这一群体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已有研究表明,虽然在占据校长职位方面,女性没有充分的代表性,但是在成功的校长中,女性具有显着的代表性。成功女校长的领导经验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初中教育具有多重属性,担负着特殊功能。当下初中教育被称为基础教育的“洼地”,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因此,初中教育对校长的领导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办学实践中,一些初中优秀女校长的办学治校业绩突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初中优秀女校长具有哪些领导风格特征,而这些领导风格特征是否适应初中学校的管理需求呢?带着这些直觉和好奇,本研究以此为选题,期望通过研究能深入了解优秀初中女校长的领导风格特征,为优化初中学校管理提供更多的智慧经验,也为初中校长的选拔培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女性领导者和中学女校长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已有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回顾领导理论发展历程以及领导风格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五位优秀初中女校长为研究对象,通过个别访谈和质性分析等方法对她们展现的领导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概括,初步得出初中优秀女校长的领导风格特征为:合作共享、创新引领、善于沟通、注重细节、做事干练、全局意识。在简要分析初中学校管理三大现实难题的基础上,对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了阐释,即封闭办学、任务驱动、行政主导、刚性管控、粗放管理。从初中管理存在的不足可以推断出初中管理的内在需求。最后,对初中优秀女校长的领导风格与学校管理需求之间的适切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柳佳玉[5](2020)在《美国大学女校长办学理念及实践研究 ——以唐娜·沙拉拉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优良文化传统,自20世纪末期,一直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十年中,我国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2015年10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10月《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一步步推进我国的“双一流”建设,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我国必须正视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确定原因,在加快自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基础上,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成功经验,使我国高校尽快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而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一的美国,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出现过无数个闻名世界的大学校长,譬如,哈佛大学的德里克·博克(Derek Bok)校长,耶鲁大学的理查德·雷文(Richard Raven)校长,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Hutchins)校长等。而大学女校长却较少,事实上,大学女校长已经成为大学校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越发重要。唐娜·沙拉拉就是美国众多大学女校长中的一位。首先,对唐娜·沙拉拉的多重身份进行详细介绍,重点突出在女性不受重视、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沙拉拉是如何从一名女性移民后裔一步步成长为大学教师、大学校长、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克林顿基金会主席、并最终成功当选美国众议院成员。其次,从大学职能出发,结合三段校长经历中的具体实例,归纳总结沙拉拉对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所一贯秉承的办学理念,进而重点突出沙拉拉作为一名有着长达近五十年管理经验的教育者对管理大型公共组织的观点,以及为何在职业生涯中格外重视教育公平。再次,对沙拉拉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迈阿密大学担任校长期间的大学实践进行详细介绍,分别从制度、机构、人员和大学职能等角度出发,阐明如何积极应对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最终使三所大学始终位列一流大学前列。最后,总结归纳沙拉拉的三段大学校长实践。在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急剧变化的时代,作为一个具有移民、女性、学者、大学校长、政治家、经济社会活动者等多重身份的人,沙拉拉是如何深刻理解大学理念和实践,如何将思想落实到行动,如何使大学稳步前进而不被时代抛弃。对美国大学女校长唐娜·沙拉拉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所借鉴。

项璐[6](2019)在《高中校长办学理念的个案研究 ——以鹰潭一中校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末,“理念”一词广泛出现在教育领域,开初主要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后来逐渐传播到基础教育领域,诸如办学理念、治校理念、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等概念陆续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并被教育界普遍接受。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尤其是2001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启动和实施以来,受“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观念的影响,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愈来愈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感兴趣的焦点话题。受此研究热潮的感染,同时鉴于高中阶段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笔者选取了一位高中校长作为自己的研究个案,旨在通过深入考察和审视其办学理念及其对办学治校的影响,发现校长教育理念与办学治校间的关系,以便从这一个案研究中管窥当前我国高中校长自觉于办学理念指导办学治校的现状和水平,进而为中小学校长自觉于理念治校并注重提升办学理念的水平及其践行能力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本文在界定和辨析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收集并梳理了校长办学理念及其治校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情况,并在充分掌握和分析江西省鹰潭一中个案校长办学理念及其治校成效的相关资料基础上,通过对个案校长多次的深度访谈等研究手段,对其主张的核心办学理念进行了过程性追溯,对研究的主体内容进行了专门考察和分析,最后在对研究个案办学理念及其治校实践加以归纳、审视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获得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个案校长在办学治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尊重学生、助生成长”这一核心办学理念,并在办学实践中将这一核心办学理念体现在对“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四个具体的教育理念的守持。在此基础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个案校长的上述办学理念体现了四个积极性:一是其办学理念定位具有坚定的学生立场,二是其办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价值追求,三是其办学理念融合了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教育思想,四是其办学理念彰显了校长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感。同时其办学理念还存在四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其办学理念并未完全转化成全校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二是其办学理念主张与践行之间还不够统一,三是其办学理念践行的育人成效还有待提高,四是其办学理念的体系化、逻辑性有待改善。最后,本文从校长自身应作出的积极努力、校长培训机构应作出的主动回应、外部环境应作出的相应调整等三个层面讨论了高中校长办学理念水平提高的途径和建议。

何照娥[7](2019)在《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重视教育事业,以“教育强国”为共识,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其核心是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校长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主体,其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茂名市作为广东省欠发达城市,教育水平落后。面对着国家提出的教育现代化要求,茂名现在亟须一批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能够有效能地调用现有的资源,发展茂名教育事业。笔者曾在茂名从事多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发现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不佳。试图从提高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这一目的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中借鉴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启示。基于培训迁移理论,结合所收集的相关文献,对A学院历年来承办的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项目进行深入调查,选定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培训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茂名市滨海新区校长培训班为个案研究,全程跟踪,对参训校长、教育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及培训机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索出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现阶段面临着校长潜在学习驱动力不足、培训课程的设置精准度不够、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和校长落实培训迁移环境不佳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一些对策:1.完善校长培训政策制度,制定培训后期阶段需求政策制度;2.优化培训管理体制,重视校长培训考核机制;3.改进培训课程设置,关注校长个性发展需求;4.健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补充培训后期阶段的迁移结果检测评估;5.搭建落实培训迁移平台,做好校本培训。

俞婷婕[8](2017)在《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学理问题与实践逻辑摭探》文中指出大学文化之于大学组织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治校功能。文章在探讨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学理性问题即厘清大学文化与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内涵,以及分别从大学组织属性与大学功能的角度阐释大学文化治校功能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围绕大学文化影响大学治校要素所涉及的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发挥须遵循的实践逻辑。

王开宝[9](2017)在《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梅贻琦是我国近现代十分着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清华大学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坎坷曲折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长达四十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经验使他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教育理念,不仅带动了清华大学的崛起,也使得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大学逐渐走向世界。梅贻琦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受当时国内外背景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其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现如今我们研究梅贻琦先生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意义等,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深刻认识,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亦可以有深刻的领会和把握,同时对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可以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梅贻琦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学术意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深刻研究与思考。本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主要分五章,宏观上对梅贻琦先生“教授治校”和“通才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内容、启示与价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第一章主要是对梅贻琦与清华大学的简单介绍,一方面介绍了梅贻琦先生的祖籍,成长和求学历程,以及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等事迹;另一方面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再到后面的清华大学,最后到两岸的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第二章一方面主要对梅贻琦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进行阐述,主要研究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自觉接受当时我国和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影响的个体因素。另一方面本文也研究了梅贻琦高等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大致分成抗日战争时期前,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之后三个阶段。第三章一方面主要研究了梅贻琦“教授治校”思想的含义、渊源以及在中国的产生;另一方面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梅贻琦的“教授治校”思想的实践过程;最后还对他的“教授治校”思想进行了评价。“通才教育”思想是梅贻琦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本章一方面主要研究了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的含义、渊源以及在中国的产生;另一方面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最后还对他的“通才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第五章分别研究的是梅贻琦“教授治校”和“通才教育”思想对现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借鉴。总之,梅贻琦本人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以及他对清华大学的贡献,加之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成功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册上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杨健康,周新宏[10](2016)在《民国时期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探析——以1937~1948年主政湘雅期间为例》文中提出张孝骞是我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他在民国湘雅时期的治校实践中,传承了湘雅培养精英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传统,形成了开展国立运动和合作办学;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注重学术研究,倡导大学学术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支撑条件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大学教育思想。张孝骞为促进我国大学教育事业尤其是湘雅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和探讨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对于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办学理念与治校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办学理念与治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西学东渐
    1.4 研究综述
        1.4.1 有关马君武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
        1.4.2 有关胡庶华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比较研究法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创新点
        1.7.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2.1 家庭环境
    2.2 社会背景
    2.3 海外留学
第三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3.1 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3.2 办学目的体现地方化
    3.3 教育内容彰显科学性与系统性
        3.3.1 德育
        3.3.2 智育
        3.3.3 体育
        3.3.4 劳动教育
    3.4 办学注重务实性与实践性
        3.4.1 充实教学设施
        3.4.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4 组建过硬的教师队伍
        3.4.5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3.4.6 重视大学的文化建设
第四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4.1 二者的育人方针不同
        4.1.1 马君武倡导“四育并重”
        4.1.2 胡庶华倡导“五育并举”
    4.2 二者的办学模式不同
        4.2.1 马君武推崇“德国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
        4.2.2 胡庶华倡导“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办学模式
第五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存在异同点的根源
    5.1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存在相同点的根源
    5.2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存在不同点的根源
第六章 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现实反思
    6.1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
    6.2 大学应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
    6.3 大学要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
    6.4 大学应重视体育
    6.5 大学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价值
        2. 现实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教育家内涵的研究
        2. 关于教育家群体的研究
        3. 关于学习观的研究
    (四) 概念界定
        1. 留日教育家
        2. 学习观
    (五) 研究方案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六) 研究特色
一、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的结构图谱
    (一) 出身结构
    (二) 专业结构
    (三) 职业结构
二、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的成因分析
    (一) 时代缘:共同的时代背景
        1. 救国使命的牵引
        2. 向学风气的推动
    (二) 文化缘:相近的学习经历
        1. 私塾教育奠定传统文化根基
        2. 新式学堂初受西方文化熏陶
        3. 留学教育开启思想文化启蒙
    (三) 事业缘:相似的职业志趣
        1. 在办学活动中践履学习理念
        2. 在治校实践中完善学习思想
三、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的整体呈现
    (一) 学习目的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
    (二) 学习内容论:科学文化,政治理论
    (三) 学习过程论:学问思行,循序渐进
    (四) 学习方法论:学思结合,灵活多元
    (五) 学习态度论:严谨自觉,务实虚心
    (六) 学习环境论:优雅和谐,设施完备
四、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的总体评析
    (一)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的特点
        1. 时代性:救国图强,与时俱进
        2. 革命性:目的明确,学为革命
        3. 包容性:中西会通,新旧杂糅
        4. 实践性: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的贡献
        1. 营造良好向学风气,促进基础教育普及
        2. 促进马列主义传播,助力中国革命运动
        3. 涌现大批女性人才,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三)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的价值
        1. 为青年学习活动提供行动指南
        2. 为学习社会构建奠定理论基石
        3. 为找寻文化自信供给动力源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一种场景模式的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西方大学理念相关研究
        1.2.2 民国时期着名大学校长个体高等教育思想相关研究
        1.2.3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群体思想研究
        1.2.4 大学校长个性特质、能力及社会角色相关研究
        1.2.5 知识社会学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
        1.2.6 已有文献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着名大学校长
        1.3.2 高等教育思想
    1.4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4.1 场景:本义及多元衍生义
        1.4.2 分析框架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基础场景
    2.1 时代背景:清末民初国际国内政治社会演变
        2.1.1 洋务运动与器物之变
        2.1.2 变法运动与制度之替
        2.1.3 革命运动和思想之立
    2.2 因应时局的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展开
        2.2.1 洋务运动时期的早期教育近代化
        2.2.2 民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近代化
        2.2.3 近代教育及高等教育制度变革对现代大学的呼唤
    2.3 思想文化的鏖战: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取舍
        2.3.1 中国儒家文化的式微和演变
        2.3.2 西方现代性观念的涌入
        2.3.2.1 “进步”与“竞争”的人生趋向
        2.3.2.2 “自由”与“民主”的价值理念
        2.3.2.3 “科学”与“实用”的内容导向
        2.3.2.4 “社会改良”与“社会改造”的政治诉求
        2.3.3 思想文化环境:“无序的多元”
    2.4 时代和思潮影响下高等教育理想的型塑
        2.4.1 树立教育/科学救国的信仰
        2.4.2 树立创办现代一流大学的理念
    2.5 高等教育思想孕育的基础场景分析
        2.5.1 共时性:所处基础场景的特征
        2.5.2 教育/学术救国:所处基础场景的主题和灵魂
3 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产生的子场景分析
    3.1 地域文化场景及其影响:以吴越文化为例
    3.2 教育文化场景及其影响
        3.2.1 教育文化场景所形成知识结构的共性
        3.2.2 留学文化场景不同导致知识结构的差异
        3.2.2.1 留德学人群:庞杂且多元的知识结构
        3.2.2.2 留美学人群:术业有专攻的知识结构
        3.2.3 不同留学文化场景下思维模式的差异
        3.2.3.1 留德学人:思辨理性哲学传统的精神取向
        3.2.3.2 留美学人:经验(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科学取向
        3.2.4 教育文化场景的衍生:古希腊哲学思想及西方大学理念的灌溉
        3.2.4.1 对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涉猎
        3.2.4.2 对于西方大学理念直接或间接的感知
    3.3 社会组织任职场景分析
        3.3.1 编译馆/杂志社历练:教育思想交流的炼化厂
        3.3.2 政府部门任职: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3.3.3 大学任职:一旦投入便报以赤诚
    3.4 教育文化场景和社会任职场景作用下的高等教育思想特性
        3.4.1 “硕学鸿儒”的学术特质与高等教育思想的衍生从属性
        3.4.2 “学贯中西”的学术路径与高等教育思想的中西杂交性
        3.4.3 “大学校长”的社会角色与高等教育思想的理想性和前瞻性
        3.4.4 “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高等教育思想的公共性和批判性
    3.5 场景变换对高等教育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分析
        3.5.1 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之冲突与磨合
        3.5.2 借力政域场以成就学域场:高等教育管理思维的调适
    3.6 高等教育思想产生的子场景关系分析
        3.6.1 子场景之间的联结性
        3.6.2 子场景之间的交叉性
4 学术场景的聚焦:学术师承和学术网络维度
    4.1 学术谱系两维度解析
        4.1.1 师承关系维度
        4.1.2 学术网络维度
    4.2 学术师承:以杜威一脉为例
        4.2.1 治学方式:实验主义的方法
        4.2.2 治学理念: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4.2.3 杜威一脉师承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承继性和变异性
    4.3 学术网络:以北大相关的大学校长为例
        4.3.1 聚合性强的学术网络:师生之间的职业传承和学术交流
        4.3.2 交互性佳的学术网络:大学校长平辈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4.3.3 北大同人教育理念上的同质性和细微分化
    4.4 学术谱系观照下高等教育思想的引入和植根
5 大学实践场景的轮换:北大校长和科学社成员的高等教育思想流变分析
    5.1 大学校长更迭与高等教育思想的承继和发展——以北大为例
        5.1.1 蔡元培初掌北京大学时期:德国经典大学理念的实践
        5.1.2 蔡退蒋进:德国经典大学理念与美国现代大学理念渐融合
        5.1.3 蒋辞胡继:从关注单一大学发展到聚焦国家高等教育全局
    5.2 大学校长的社团交往、职业流动与高等教育理念的维系与转向
        5.2.1 缘起中国科学社:留美学生的科学教育梦想
        5.2.2 初露峥嵘:科学教育思想的早期萌芽
        5.2.3 职业沉浮间:科学教育观的维系或转向
        5.2.3.1 任鸿隽:一以贯之的科学教育提倡者
        5.2.3.2 竺可桢:从看重科学教育到科学人文教育并重
        5.2.3.3 胡先骕:教育观的天平从科学向人文偏移
    5.3 大学实践场景下高等教育思想的流变和延续
6 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内核及特点
    6.1 大学理念文本梳理
        6.1.1 关于大学的使命、功能、职能的认知演进
        6.1.2 关于大学理想和大学精神的认知推进
        6.1.3 关于具体大学理念的论述列举
    6.2 大学教育理念内核:科学与人文的拉锯与对峙
        6.2.1 古代社会人文教育的辉煌
        6.2.2 民国时期科学教育对于人文教育的冲击和压制
        6.2.3 群策群论:民国着名大学校长眼中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6.3 基于文本分析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多元共生性
        6.3.1 大学理念:使命、理想和精神的多元调和
        6.3.2 教育理念:理想追求与现实需要的对立共生
    6.4 共价值性:高等教育思想的文化价值观场景特点
7 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及研究的再反思
    7.1 民国时期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的社会时代影响和价值
        7.1.1 对于中西学术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贡献
        7.1.2 破除政教合一、争取教育独立和教育改造社会的尝试
        7.1.3 为现今的大学发展和大学校长掌校做参考
        7.1.3.1 大学校训的理念传承
        7.1.3.2 大学校长毕业演说词的寄托
        7.1.3.3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挈领
    7.2 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再反思
        7.2.1 民国大学校长研究的“神话”预制
        7.2.2 场景特质的呈现及“神话”的解构
        7.2.2.1 高等教育思想产生场景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
        7.2.2.2 高等教育思想产生和实践场景具有错综复杂性
        7.2.3 “神话”的内伤:高等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基于场景分析的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
        8.1.1 形成过程
        8.1.2 影响因素
        8.1.3 形成特点
    8.2 现代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场景状貌
        8.2.1 基础场景健全平稳却无法形成核心凝聚力
        8.2.2 教育文化场景宏大规整且“亚教育文化场景”开始出现
        8.2.3 社会任职场景中高等教育思想的实践面临着主客观挑战
    8.3 现代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场景建设的路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4)初中优秀女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管理适切性之研究 ——基于杭州市五位女校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领导风格
        二、校长领导风格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女性领导者的研究
        二、中学女校长的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领导理论回顾
        二、领导风格理论
第三章 初中优秀女校长领导风格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说明
    第二节 女校长及其领导的学校
        一、A校长的个人成长和治校实践
        二、B校长的个人成长和治校实践
        三、C校长的个人成长和治校实践
        四、D校长的个人成长和治校实践
        五、E校长的个人成长和治校实践
    第三节 优秀女校长的领导风格特征
        一、相关词频分析
        二、领导风格描述
        三、领导风格特征讨论
第四章 初中优秀女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管理的相关性讨论
    第一节 初中学校管理的现实难题
        一、学生管理难题
        二、教师管理难题
        三、学校发展难题
    第二节 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封闭办学
        二、任务驱动
        三、行政主导
        四、刚性管控
        五、粗放管理
    第三节 初中优秀女校长领导风格适应初中管理需求的可能性分析
        一、“创新引领”激发办学活力
        二、“全局意识”促进内涵发展
        三、“合作分享”实现授权赋能
        四、“善于沟通”彰显人文关怀
        五、“注重细节”推动精细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对象及学校资料汇总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美国大学女校长办学理念及实践研究 ——以唐娜·沙拉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理念
        2.大学理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美国大学校长的相关研究
        2.关于美国大学女校长的相关研究
        3.关于唐娜·沙拉拉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多重身份的美国大学女校长唐娜·沙拉拉
    (一)作为移民后裔和女性的唐娜·沙拉拉
        1.阿拉伯移民后裔
        2.父母影响
        3.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二)作为学者的唐娜·沙拉拉
        1.教育和实践经历
        2.学者经历
        3.思想经历
    (三)作为第二位研究型大学女校长的唐娜·沙拉拉
        1.1980-1988年任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院长
        2.1988-1993年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长
        3.2001-2015年任迈阿密大学校长
    (四)作为政治家的唐娜·沙拉拉
        1.初出茅庐:1977-1980年任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政策制定和研究助理部长
        2.脱颖而出:1993-2001年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
        3.闻名遐迩:2018年-至今任美国众议院议员
    (五)作为经济社会活动者的唐娜·沙拉拉
        1.1975年任纽约市市政援助公司董事和财务主管
        2.1977-2015年任多个社会及教育机构职位
        3.2015-2017年任克林顿基金会主席
二、唐娜·沙拉拉的大学办学理念
    (一)大学组织管理理念
        1.重视办学经费筹集,打造优美校园环境
        2.冷静处理罢工事件,恪守道德伦理服务
        3.坚决维护院长权益,树立大局利益观念
    (二)关于大学培养人才理念
        1.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引进“全面质量原则”
        2.追寻教育真正意义,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3.加强体育项目发展,带动人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大学发展科学研究理念
        1.不断改善科研环境,高度重视科学研究
        2.保护终身教职人员,极力抵制学术不端
    (四)关于大学服务社会理念
        1.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2.关注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国家医疗改革
        3.创立特色卫生体系,营造卫生保健文化
    (五)关于大学教育公平理念
        1.倡导性别平等
        2.倡导种族平等
三、唐娜·沙拉拉的大学实践研究
    (一)唐娜·沙拉拉作为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院长的实践研究
        1.追求公平的“人性化”战略
        2.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着重改善物质基础
    (二)唐娜·沙拉拉作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长的实践研究
        1.制度:实现多种族共同发展,营造多元校园环境
        2.机构:重视科学研究,开设多样化研究中心
        3.人员:关注学生发展,加强学校管理
    (三)唐娜·沙拉拉作为迈阿密大学校长的实践研究
        1.人才培养: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发展科学:坚持科学研究,积极开展筹资活动
        3.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高中校长办学理念的个案研究 ——以鹰潭一中校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理念
        (二)办学理念
        (三)教育理念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校长办学理念相关研究的总体情况
    二、不同层面校长办学理念的研究进展
    三、校长办学理念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第三章 个案校长办学理念形成的过程性追溯
    一、个案校长及其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个案校长成长经历及办学理念的形成
        (一)萌芽阶段
        (二)探索阶段
        (三)确立阶段
    三、个案校长办学理念的核心表达
第四章 个案校长办学理念主体内容的考察与分析
    一、以学生为本
        (一)理念主张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3.强调学生自主发展
        4.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5.崇尚校园文化建设
        (二)理念践行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理念主张
        1.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多样
        (二)理念践行
    三、鼓励学生追求卓越
        (一)理念主张
        1.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鼓励学生卓越发展
        (二)理念践行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理念主张
        1.强调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志愿者精神
        (二)理念践行
第五章 个案校长办学理念的整体审视与理性反思
    一、个案校长办学理念的整体审视
        (一)个案校长办学理念的可贵之处
        1.办学理念定位具有坚定的学生立场
        2.办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价值追求
        3.办学理念体现了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融合
        4.办学理念彰显校长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感
        (二)个案校长办学理念的局限之处
        1.办学理念并未转化成全体教职工的共识
        2.办学理念及其践行还不够统一
        3.办学理念践行的育人成效还有待提高
        4.办学理念的体系化、逻辑化程度不高
    二、关于提升校长办学理念及其实践成效的建议
        (一)校长应自觉于办学理念及其实践成效的提升
        (二)校长培训应专注于校长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外部环境应作出的相应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二、研究成果综述
        (一)关于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研究
        (三)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培训质量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历史演进
    二、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的分析
    三、影响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调查与分析——以A学院的校长培训项目为例
    一、A学院承办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基本信息
    二、A学院承办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
第四章 影响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参训校长潜在学习驱动力不足
    二、培训课程的设置精准度不够
    三、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四、校长落实培训迁移的环境不佳
第五章 提高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校长培训政策制度,制定培训后期阶段需求政策制度
    二、优化培训管理体制,重视校长培训考核机制
    三、改进培训课程设置,关注校长个性发展需求
    四、健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补充培训后期阶段的迁移结果检测评估
    五、搭建落实培训迁移平台,做好校本培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8)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学理问题与实践逻辑摭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文化与其治校功能的内涵
    1. 大学文化
    2. 大学文化治校功能
二、大学文化治校功能存在之合理性
    1. 大学组织特有属性使然
    2. 现代大学第四功能所致
三、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实践逻辑
    1. 大学使命与办学方向须切合大学文化本质
    2. 大学制度安排应以大学文化自觉为基本取向之一
    3. 大学校长要自觉借助大学文化整合作用实现文化治校
    4. 大学治校环境的营造有赖于大学文化及其建设

(9)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传承我国传统教育理念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内容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梅贻琦和清华大学
    一、梅贻琦生平简介
    二、清华大学发展历程简介
第二章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形成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一、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形成的背景
        (一)社会因素
        (二)个体因素
    二、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形成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1915 年入职清华学堂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二)第二阶段:1938 年西南联大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
        (三)第三阶段:1955 年新竹清华大学成立至1962年病逝
第三章 梅贻琦“教授治校”思想与实践
    一、“教授治校”的含义、渊源与在中国的产生
        (一)“教授治校”的含义
        (二)“教授治校”的渊源
    二、梅贻琦“教授治校”的思想及其实施
        (一)蔡元培“教授治校”思想的早期践行
        (二)梅贻琦“教授治校”思想的实践
    三、梅贻琦“教授治校”思想的评价
        (一)对梅贻琦“教授治校”理念的借鉴
        (二)梅贻琦“教授治校”理念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通才教育”思想概述
        (一)“通才教育”的含义
        (二)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溯源
    二、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实践
        (一)深化课程体制改革,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以及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养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越的治学环境
第五章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教授治校”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二)我国当前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三)建立高校治理委员会制度的设想
    二、“通才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创立良好的育人制度与环境
        (二)构建系统的通才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10)民国时期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探析——以1937~1948年主政湘雅期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承湘雅教育教学传统, 开展精英人才的培养
二、开展国立运动和合作办学
    1. 申办国立湘雅医学院
    2. 持续开展合作办学, 服务地方
三、注重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大学精神
    1. 修订湘雅医学院章程
    2. 制定校训、校歌
四、注重学术研究, 倡导大学学术化
    1. 以身示研, 开展学术研究
    2. 创办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
    3. 支持组织并亲自参加求真读书会
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支撑条件建设,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四、办学理念与治校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君武与胡庶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 张赛. 河北大学, 2020(08)
  • [2]中国近代留日教育家群体学习观研究[D]. 吴艳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民国着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一种场景模式的分析视角[D]. 杨凯良. 浙江大学, 2020(04)
  • [4]初中优秀女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管理适切性之研究 ——基于杭州市五位女校长的调查[D]. 李攀攀.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美国大学女校长办学理念及实践研究 ——以唐娜·沙拉拉为例[D]. 柳佳玉.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高中校长办学理念的个案研究 ——以鹰潭一中校长为例[D]. 项璐.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何照娥.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8]大学文化治校功能的学理问题与实践逻辑摭探[J]. 俞婷婕. 教育发展研究, 2017(23)
  • [9]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王开宝.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3)
  • [10]民国时期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探析——以1937~1948年主政湘雅期间为例[J]. 杨健康,周新宏.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6)

标签:;  ;  ;  ;  ;  

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