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

中学化学实验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

一、中学化学实验中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1](2021)在《基于高中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当下贯彻“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为了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以2019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有机化学基础》中“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内容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了解了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的理论研究现状,其次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访谈法,了解了该主题内容的教学现状以及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落实现状,提出以下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合理推测;提供有效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注重实验探究,引导科学论证;及时点评追问,外显思维过程;挖掘教学内容,建构认知模型。再次采用对照实验法,运用基于策略设计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最后采用纸笔测验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四个水平维度进行了后测调查,发现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整体水平上有提升,且在水平二和水平三上提升明显。说明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

陈爱丽[2](2021)在《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各国都致力于开展素养导向的教育实践研究,已有研究表明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基于真实情境和多样化的测评。然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在陌生情境中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课堂,为教师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策略,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梳理真实情境和“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现状的文献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和“教、学、评”一体化的现状。结合现状及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分析出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即情境性原则、交流性原则、反思性原则。制定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即分析课标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策划教学活动;对照评价任务,选择评价策略;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素养评价;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手段。构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基本流程。为了检验所提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选择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23班和27班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即时诊断评价、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单元测验等方式,诊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化学学习兴趣及学生成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在诊断和发展学生素养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由于实践时间比较短、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实验范围小等原因,本课题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以及所得结论,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宋月[3](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时代对高素质领域专业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深度学习应需而生。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是深度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并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因此,发现当前初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就成为摆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的综述发现,目前对于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结合角度的较少,缺少学生角度以及单元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角度的研究。据此,细化了本研究的题目,初步确定了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基础,并对教学单元、深度学习以及单元教学设计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是对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度学习的理论以及本文核心概念确定了深度学习的特征:学习的态度与动机,主动的知识建构,批判性思维,知识的联想与整合,知识的本质理解与迁移。对初三化学学生与教师进行了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化学学习仍处于浅层学习阶段,但是具备深度学习的潜力。而教师角度则表现为当前的化学教师存在传统教育观念深根固柢问题。第四部分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融合了DELC和单元深度学习核心环节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一般流程,对于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明晰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挖掘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联系核心知识与学科、生产生活。从而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基于学生情况与内容规划来确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觉知,分析综合,应用,同化的深度加工的原则去设计单元学习活动;通过具有导向性,发展性,多元性的原则进行持续性的评价;从而实现在教学设计中对深度学习的渗透。第五部分基于本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流程,对溶液单元进行了整体的教学设计。最后应用本文提出的渗透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以及所构建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杨静芸[4](202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能力》文中指出2017版普高《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主旨,因此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教育教学的研究领域。实验教学能提供详实的实验事实,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与巩固,同时也是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化学实验为载体,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了解现状并进行分析,拟定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有效促进“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真正落地。本论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等理论为基础,以泉州市某中学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多层次了解我国化学实验现状以及“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素养的真实水平。本研究基于对实践班级的调查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实验教学策略,并构建了一个有效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能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模式。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后测及教学访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实验教学策略,实现学生深度思维;(2)基于真实情境进行科学探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和实验教学实践模式具有有效性,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钟凤君[5](2021)在《NOBOOK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地向实验教学方向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已不仅仅只是作为认知基础以及教学辅助的手段,而是要将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实验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够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体系,掌握利用实验探究化学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科学文化素养。但是在乡镇以及农村地区,由于教师本身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学校实验器材基础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地区的中学实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与新课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对于目前农村地区的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然后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将虚拟仿真实验室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然后运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而能够有效地弥补目前农村偏远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本文的主要研究以会同县三所农村地区的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从调查看,目前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化学实验药品不足、化学实验室设备器材较少、化学实验课程开展有一定的困难。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根据相关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在NOBOOK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教学。然后观察记录虚拟实验教学时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等相关信息,分析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教学是有效的。其能够使得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并且还能够解决以往理论教学不能及时进行实验教学的问题。仿真虚拟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对仿真虚拟实验技术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为今后在农村中学进行虚拟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丽翠[6](2021)在《高中化学单元复习的结构化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化学内容的结构化是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注重化学知识的结构化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化水平。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是帮助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学科能力的转化的关键。在传统的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以及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将结构化教学应用于单元复习中,让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分析相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促进素养的提升。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学科结构理论和图式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实践研究法,设计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单元复习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旨在凝练出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提升结构化水平、促进素养发展的单元复习教学方法,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对目前高一化学单元复习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主要存在学生知识掌握零散、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薄弱以及教师结构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单元复习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并制定教学设计的要求和策略。选取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中“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进行单元复习的结构化设计。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首先分析了新课标对“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所能承载的核心素养。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与学业质量水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和评价目标。最后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计了合理的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检测学生素养水平的达成。教学实施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本案例中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评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反思,使得教学设计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更加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培养。教学研究发现,结构化形式的单元复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还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对所学知识形成条理化和清晰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积累更多教学素材、丰富教学经验、夯实理论基础,也能拓宽教学设计思路,克服传统复习教学的弊端,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表明,基于结构化的单元复习教学能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帮助学生提升化学核心素养。本研究对促进素养发展的复习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艳琼[7](2021)在《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这要求教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查,促使知识为本转向素养为本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学习情况。学情诊断是研究和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进行学情诊断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性。如何科学的进行学情诊断,将诊断结果清晰的呈现尤为重要,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课题并开展实践研究,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学情诊断内容及方法的参考。本文分析了学情、教学手段可视化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学情、学情诊断、可视化等概念进行界定,以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视觉思维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对高中化学学情诊断的依据、内容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对学情诊断内容进行论述,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已有的关于化学学科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相关的知识构建了学情诊断内容框架,研究将诊断结果可视化呈现的方式,提出基于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发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教学策略:(1)以可视化的诊断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2)以可视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3)以已学内容测试结果为导向,及时调整监控机制。为检验研究所提出的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和基于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桂林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采用纸笔测验法分析教学效果与不足,重点分析知识、能力、素养维度以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将诊断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可以帮助教师直观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水平的达成情况,加深教师对学情诊断结果的印象,准确了解学生的疑点和盲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设计,促使教学高效进行。(2)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不同教学内容知识、能力、素养发展的维度有所差异,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内容表现在概念理解能力、符号表征能力、定量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实验班成绩整体优于对照班。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中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局限性,本研究提出的学情诊断的内容、诊断结果可视化呈现的方式、教学策略仍有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空间,所得的结论仍需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于美爱[8](2021)在《基于“证据推理”的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促进探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基于证据推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展开探索,旨在通过设计新的探究教学环节,多方面渗透推理思想,将证据推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新课标颁布后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探究性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证据推理”的产生、发展以及相关的教学应用,了解国内外有关“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现状以及现阶段较为流行的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同时,以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五步探究式教学法等作为本课题的教学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教材在内容编制上的侧重与删减,从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化合物知识中选取“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探究”、“再探弱电解质的电离”三个案例进行设计并展开实施。教学实践之前,发放前测试题,了解教学班级学生的推理探究水平现状。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寻找证据、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推导结论,构建推理思维。教学实践之后,进行后测检验,并利用SPSS 26分析前后测数据。之后,利用课堂实录,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活动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并发放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兴趣态度、实验操作熟练度、推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教学实践效果。针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研究表明,基于证据推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推理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探究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够更为有效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蒋军泽[9](2021)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教育部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强调完善和创新实验教学,倡导“教·学·评”一体化,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化学核心观念。笔者研究大量教学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教师讲授化学实验、学生学习时,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对实验缺乏深度思考,化学实验课程未起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深度学习”视野下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基于实验的化学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课堂观察与实践法、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实验,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在双流中学2016级、2019级进行实践,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教学模型。研究过程及结果从以下七个方面呈现。第一章,前言。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深度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情况,对深度学习进行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的深度学习是指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深度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达到高阶化学学科能力的学习过程,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厘清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介绍项目式学习方式、活动元设计思路、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等相关理论,指导实际教学。第三章,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进行分析。整理统计了教材正文、实验探究、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等板块出现的化学实验。依据实验目的分为七类:(1)物质性质实验;(2)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3)物质制备实验;(4)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5)物质检验实验;(6)反应原理实验;(7)基本操作实验。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及其与实验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第四章,编制《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和《中学化学教师关于深度学习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对双流中学、永安中学、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学段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测查,分析深度学习的现状。第五章,思考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教学实际,依据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八个要素进行分析,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第六章,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建构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模型,主要从以下六个类别进行课例展示。1)在性质类实验教学中,以“氮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将教材中氮元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实验为载体,基于“教·学·评”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性质类实验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2)在制备类实验中,以“海带中碘的提取”为例,介绍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3)在反应原理实验中,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分别从“情境线”、“学生活动线”、“核心素养线”三线设计教学流程,总结定量实验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4)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依据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设计活动元,介绍此类实验的教学策略。5)在探究性实验中,以问题链的形式,探究“金属的腐蚀”,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凝练探究性实验中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追问策略。6)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耗时长的实验,比如“浓硫酸的性质”、“氯气的性质”等,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实验教学情境、实验目标、实验操作、实验演示、有待解决的实验问题、实验结果、教师点评等做成系列微视频,结合学情,将微课合理的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象化。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本文以凸显思维方法、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载体,采用三重表征、思维导图、创新实验、真实情景、概念转变、微课等方式,结合教材、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建构了性质类实验、制备类实验、反应原理实验、基础操作实验、探究性实验、不易操作实验六类教学模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长的过程,化学实验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探索,学生获取、加工、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笔者会不懈地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凝练和完善更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田金虹[10](2021)在《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展教学创新,是教师因应多智时代教育生态重构需要的重要措施。当前,一线中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薄弱,学者们对教学创新研究开展较少。开展教师教学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必须突破的研究课题。因此,论文以中学化学课堂实录为研究对象,开展质性研究,提取教师教学创新行为,凝析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论文选取济宁市初、高中教学能手展评活动中分别获得前3名的课堂实录视频作为研究资料。首先,研究者带领某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的13名化学教育硕士,对6个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分析,提取6名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提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初步凝析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要素。然后,从初步凝析出的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片段,编制教师创新情况访谈提纲,以6位课堂视频执教教师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查教师教学创新的思路、过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转录访谈资料,结合访谈提纲和研究需要处理访谈文字资料,使用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人工浏览编码,补充、精致、结构化初步凝析出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厘定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结构。研究显示:(1)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一种包含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等能力要素的综合能力;(2)构成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各种能力要素之间具有结构性关系。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实践出发,系统运用基于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质性研究方法,开展自下而上的探索性分析,提取能力结构要素的方法具有新颖性。(2)提出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为今后培养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供了新依据。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化学实验中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中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新课程改革对素养培养的要求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价值
        三、“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二、化学核心素养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终身教育理论
        三、认知负荷理论
        四、发展性教学理论
第三章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研究
    第一节 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问卷试题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第二节 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二、教师访谈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分析
        一、教材中对“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内容安排
        二、新课标中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要求
    第二节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合理预测
        二、提供有效证据,进行分析推理
        三、开展实验探究,引导科学论证
        四、及时点评追问,推动思维进程
        五、挖掘教学内容,建构认知模型
    第三节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乙炔》教学设计
        二、《卤代烃》教学设计
        三、《乙醛》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实践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一、前测结果分析
        二、后测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教育发展态势
        1.1.2 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
        1.1.3 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中外“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1.2.2 情境教学国内外的现状
        1.2.3 真实情境与“教、学、评”一体化的融合研究现状
        1.2.4 真实情境和化学“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的研究
        1.2.5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真实情境
        2.1.2 “教、学、评”一体化
        2.1.3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3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课堂教与学现状调查研究
    3.1 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实施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2 调查结果和分析
        3.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3.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3.3 问卷调查分析小结
4 高中化学课堂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培养策略
    4.1 新课标中真实情境和“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内容解读
        4.1.1 真实情境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4.1.2 “教、学、评”一体化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4.2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
        4.2.1 情境性原则
        4.2.2 交流性原则
        4.2.3 反思性原则
    4.3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4.3.1 分析课标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4.3.2 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
        4.3.3 设计学习任务,策划教学活动
        4.3.4 对照评价任务,选择评价策略
        4.3.5 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素养评价
        4.3.6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手段
    4.4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5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实践对象及实践时间
    5.3 变量控制
        5.3.1 自变量
        5.3.2 因变量
        5.3.3 变量控制
    5.4 研究假设
    5.5 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5.5.1 研究方法
        5.5.2 研究过程
    5.6 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案例
        5.6.1 教学案例1——《物质的分类》
        5.6.2 教学案例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5.7 实施效果与分析
        5.7.1 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7.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化学成绩统计与分析
        5.7.3 访谈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深化课改: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时代回应: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
        (三)教学对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单元
        (二)深度学习
        (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认知发现学习论
        (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四)知能结构分类
        (五)元认知理论
第三章 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设计
        (二)研究的实施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分析
        (二)教师访谈分析
    三、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
        (一)学习态度与动机较高
        (二)具备联系性学习能力
        (三)初步具备批判性思维
        (四)知识建构主动性与整合性不高
        (五)知识本质的理解与迁移不敷
    四、调查结论
        (一)学生具备深度学习的潜力
        (二)学生仍处于浅层学习阶段
        (三)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深根固柢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
    一、融合DELC(深度学习路线)模型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设计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二)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三)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四)持续性的评价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第五章 深度学习下初中化学“溶液”单元教学设计
    一、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一)明晰“溶液”单元核心知识,整理知识结构图
        (二)核心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间的关联
        (三)联系核心知识与学科及生产生活关系确定主题
    二、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生基础情况分析
        (二)学习内容的规划
        (三)溶液单元学习目标
    三、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一)觉知
        (二)分析综合
        (三)应用
        (四)同化
    四、持续性评价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时1:溶液的性质
        (二)课时2: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三)课时3: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四)课时4:溶质的质量分数
    六、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二)案例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教师访谈实录
    附录4:学生访谈实录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4)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深化教育改革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1.1.2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1.2 “科学探究”研究现状
        2.1.3 “证据推理”研究现状
        2.1.4 化学实验教学
    2.2 相关概念
        2.2.1 “科学探究”的涵义
        2.2.2 “证据推理”的涵义
    2.3 研究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2.3.3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3.1 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访谈提纲
        3.1.2 访谈对象
        3.1.3 访谈时间
        3.1.4 访谈结果
    3.2 “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方法和对象
        3.2.3 调查问卷设计
        3.2.4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实验教学实践模型建构
    4.1 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4.1.1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策略
        4.1.2 重点提示策略
        4.1.3 开放式策略
        4.1.4 分组实验策略
        4.1.5 针对性引导策略
    4.2 实验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
第5章 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5.1 教学案例研究展示
    5.2 教学实践研究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目的
        5.2.3 实践后两个班化学成绩对比
        5.2.4 课后访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运用实验教学策略,实现学生深度思维
        6.1.2 基于真实情境进行科学探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NOBOOK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1.1.2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概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1.2 认知学习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关于NOBOOK的概述
        2.2.1 NOBOOK简介
        2.2.2 NOBOOK与其它仿真实验的区别
        2.2.3 NOBOOK仿真实验的安装及操作说明
        2.2.4 器材使用说明
3 农村中学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3.1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
        3.1.1 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
        3.1.2 化学实验课课时情况
        3.1.3 化学实验课授课形式
        3.1.4 是否寻求教师帮助
    3.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以及期望
        3.2.1 对化学实验危险的担忧
        3.2.2 对独立操作实验的期望
    3.3 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调查
    3.4 师生对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的态度
        3.4.1 对化学仿真虚拟实验室的关注
        3.4.2 选择虚拟实验室软件来进行实验操作
        3.4.3 对引入仿真虚拟实验软件的观点
    3.5 本章小结
4 教学设计及实践
    4.1 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师生互动原则
        4.1.3 虚实结合原则
        4.1.4 学科发展性原则
    4.2 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策略
        4.2.1 转变教学理念,解决实际问题
        4.2.2 虚实结合,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4.2.3 组织虚拟实验,可视化实验探究过程
    4.3 NOBOOK平台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4.3.1 虚拟实验平台辅助实验教学内容
        4.3.2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4.4 基于NOBOOK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研究
        4.4.1 教学实施的过程
        4.4.2 研究材料
        4.4.3 研究对象
        4.4.4 研究实验设计及变量
        4.4.5 研究过程
    4.5 实验数据分析
        4.5.1 教学设计“浓硫酸的性质”实践调查分析
        4.5.2 教学设计“氢氧化亚铁制备与性质探究”实践调查分析
        4.5.3 教师访谈
        4.5.4 教学案例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附录2 实验记录自评表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高中化学单元复习的结构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结构化及结构化教学
        2.1.2 单元复习及单元复习的结构化
        2.1.3 单元复习的结构化与传统单元复习的区别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学科结构理论
        2.2.3 图式理论
第3章 高一化学单元复习的教学现状
    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2 调查设计的思路
        3.2.1 问卷调查
        3.2.2 教师访谈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
        3.3.2 教师访谈结果
        3.3.3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高中化学单元复习结构化教学设计及实践
    4.1 教学设计思路
        4.1.1 结构化方式
        4.1.2 知识结构化的表征
        4.1.3 实施过程
    4.2 教学设计要求
        4.2.1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2.2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2.3 精设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4.2.4 关联新旧知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4.3 单元复习的结构化设计策略
        4.3.1 明确划分依据,确定单元主题
        4.3.2 设计学习任务,承载素养发展
        4.3.3 制定教—学—评目标,检测素养达成水平
        4.3.4 构建结构框架,整体掌握知识
    4.4 高中化学单元复习结构化教学案例
        4.4.1 确定单元主题—“钠及其化合物”
        4.4.2 分析课标,确定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
        4.4.3 分析教材,确定核心素养与教学要求
        4.4.4 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4.5 结合学业质量水平,确定评价目标
        4.4.6 选取教学素材,创设学习任务及评价任务
        4.4.7 构建结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4.8 “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的结构化教学过程
        4.4.9 教学反思
    4.5 单元复习结构化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4.5.1 教学实践过程
        4.5.2 教学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2 思考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钠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后测)
附录4:学生期中与单元测试成绩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1.1.2 课堂教学实践的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学情研究现状
        1.2.2 教学手段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情
        2.1.2 学情诊断
        2.1.3 可视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有效教学理论
        2.2.3 视觉思维理论
3 学情诊断的设计
    3.1 学情诊断的依据
        3.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3.1.2 教材内容的安排
        3.1.3 学生发展的需求
    3.2 学情诊断的内容
        3.2.1 学习新内容应掌握的知识
        3.2.2 学习新内容应具备的能力
        3.2.3 学习新内容应具有的素养
        3.2.4 学情诊断内容框架
    3.3 学情诊断的方法
    3.4 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
    3.5 基于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3.5.1 以可视化的诊断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3.5.2 以可视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3.5.3 以已学内容测试结果为导向,及时调整监控机制
4 教学实践研究
    4.1 实践目的
    4.2 实践时间与对象
    4.3 实验变量及控制
    4.4 学情诊断及教学实施
        4.4.1 离子反应
        4.4.2 氧化还原反应
    4.5 实施效果与分析
        4.5.1 知识、能力、素养发展情况分析
        4.5.2 教学实践前后成绩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学情诊断内容框架
    附录 2 前测试题
    附录 3 离子反应诊断题
    附录 4 离子反应测试题
    附录 5 氧化还原反应诊断题
    附录 6 氧化还原反应测试题
    附录 7
    附录 8
致谢

(8)基于“证据推理”的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理论依据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相关概念
第三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教学设计原则
    3.2 教学设计流程
    3.3 案例设计与实施
        3.3.1 案例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
        3.3.2 案例二: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探究
        3.3.3 案例三:再探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四章 教学效果测量与评价
    4.1 前后测成绩数据统计分析
    4.2 课堂实施效果分析
    4.3 问卷调查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前测试题
附录B 后测试题
附录C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问卷调查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9)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实施
        1.1.2 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过程
        1.1.3 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1.4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1.1.5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实验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1.3.2 实验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1.3.3 实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4 构建实验教学模型,有助于指导教学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文献查阅情况
        1.4.2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4.3 化学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4.4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1.4.5 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1.4.6 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
        1.4.7 小结
    1.5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法
        1.7.2 调查访谈法
        1.7.3 课堂观察与实践法
        1.7.4 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1.7.5 归纳总结法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2 深度学习
        2.1.3 化学实验
        2.1.4 教·学·评一体化
        2.1.5 大单元教学设计
        2.1.6 项目式学习
        2.1.7 活动元教学
        2.1.8 问题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自主学习理论
        2.2.2 探究式学习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2.5 行动主义理论
    2.3 本研究中的概念界定
3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分析
    3.1 新课标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3.2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3.2.1 必修1
        3.2.2 必修2
        3.2.3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3.2.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3.2.5 小结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3.3.1 物质性质实验
        3.3.2 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
        3.3.3 物质制备实验
        3.3.4 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
        3.3.5 物质检验实验
        3.3.6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
        3.3.7 基本操作实验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征
        3.4.1 探究性
        3.4.2 严谨性
        3.4.3 自主性
        3.4.4 开放性
        3.4.5 趣味性
        3.4.6 综合性
4 问卷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问卷调查内容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调查概况
        4.3.2 各题频次统计
        4.3.3 相关性分析
        4.3.4 交叉分析
    4.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1 调查概况
        4.4.2 各题频次统计
        4.4.3 相关性分析
5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5.1 实验中的“想当然”
    5.2 某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5.3 实验活动的开展缺乏效率
    5.4 实验问题缺乏挑战性
    5.5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5.6 缺乏反馈评价意识
6 策略与课例
    6.1 性质类实验教学
        6.1.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1.2 教学案例——氮及其化合物
    6.2 制备类实验教学
        6.2.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2.2 教学案例——海带中碘的提取
    6.3 反应原理实验教学
        6.3.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3.2 教学案例——酸碱中和滴定
    6.4 基本操作类实验教学
        6.4.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4.2 教学案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5 探究性实验教学
        6.5.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5.2 教学案例——金属的腐蚀
    6.6 其他实验教学策略模型
        6.6.1 课堂中难以操作的实验教学
        6.6.2 物质组成结构实验
        6.6.3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
        6.6.4 物质检验实验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1 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学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1-4 课时
附录4 《金属的腐蚀》学案设计

(10)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创新
        1.2.2 能力结构构建的方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2.1.2 扎根理论
    2.2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流程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3.3.2 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
    3.4 研究实施
    3.5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3.5.1 信度检验
        3.5.2 效度检验
    3.6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4章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4.1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的凝析
        4.1.1 教师教学创新片段的处理
        4.1.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内容的提取
    4.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补充丰富
        4.2.1 建立项目
        4.2.2 建立节点
        4.2.3 确定编码
        4.2.4 探索分析
第5章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结构
    5.1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的构建
    5.2 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第6章 研究反思
    6.1 研究局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附录十 一
    附录十 二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学化学实验中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中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 李颖.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D]. 陈爱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宋月.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4]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的能力[D]. 杨静芸.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5]NOBOOK等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应用的研究[D]. 钟凤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6]高中化学单元复习的结构化教学研究[D]. 王丽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D]. 周艳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证据推理”的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D]. 于美爱. 合肥师范学院, 2021(10)
  • [9]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 蒋军泽. 西南大学, 2021(01)
  • [10]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D]. 田金虹.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中学化学实验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