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知更鸟

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知更鸟

一、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鸲(论文文献综述)

田翠翠[1](2021)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社会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至关重要。脊椎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开展过一次综合考察后再未进行过全面的生物资源调查。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疫源疫病、地方经济建设等的影响,区内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分布及群落结构等尚不清楚,有必要对保护区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本研究于2018~2020年采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红外相机陷阱法、访问调查、查阅文献等对该保护区内的野生脊椎动物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脊椎动物名录较2002年增加了95种,共调查到陆生脊椎动物22目55科130属216种,其中兽类7目16科40属56种;鸟类13目33科83属150种;爬行类2目6科7属10种,保护区没有调查到鱼类和两栖类。其中鸟类的G-F指数最高,其次为兽类和爬行类,即鸟类科属间多样性较高,物种组成相对稳定。2.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特征为古北界成分占主导地位,其中,爬行类物种全为古北界;东洋界物种中,兽类仅有1种,鸟类有8种。3.安南坝保护区有Ⅰ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中国特有脊椎动物10种。其中野骆驼(Camelus ferus)和荒漠猫(Felis bieti)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CR)名录。4.安南坝啮齿动物群落主要包括2个,荒漠耐旱群落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各生境,耐旱-喜湿混合群落主要分布在芦苇群系和水柏枝群系生境。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为保护区的优势鼠种。野骆驼是安南坝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目前其栖息地恢复和饮水问题仍待解决。通过本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安南坝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的资源现状,可以为保护区后续开展保护工作和科研教育提供基础数据。

樊海德[2](2021)在《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法]于2019年7月(暖季)、11月(冷季)和2020年7月(暖季)、11月(冷季)采用系统抽样法对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在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功能区共设置12个样点,每个样点每次做三次重复,分冷暖两季,两年共计144次取样。[目的]探讨麦地卡湿地鸟类种类、群落组成特征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麦地卡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结果]1.麦地卡湿地全年记录到鸟类45种共13069只,隶属于12目,20科,33属。其中优势种4种,分别为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棕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棕颈雪雀(Pyrgilauda ruficollis);拥有3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分别为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和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种特有鸟类;1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鸟类;9种列入CITES中的鸟类。保护区留鸟20种,夏候鸟4种,冬候鸟12种,旅鸟6种,迷鸟3种;麦地卡湿地保护区鸟类中,43种为广布种,2种为古北界鸟类,没有东洋界鸟类物种。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在科及种数上占绝对的优势,雁形目(Anseriformes)鸟类个体数量最多。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全年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H)为1.97±0.32,年平均Simpson指数(C)是0.76±0.1,全年鸟类Pielou均匀性指数平均为0.63±0.09。全年的鸟类物种数与土壤湿度之间呈显着相关(F=5.721,p=0.0378,R2=0.3003)。2.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季记录到鸟类34种共4708只,隶属于11目,19科。雀形目鸟类在种数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共有7科15种,其次是雁形目和鸻形目;雁形目鸟类个体数量最多;暖季平均香浓多样性指数(H)为1.80±0.34,平均均匀度指数(E)是0.63±0.13,平均优势度指数(C)是0.73±0.12。麦地卡暖季土壤温度(ST)与鸟类多样性指数(H)(F=8.501,p=0.01542,R2=0.4054)、优势度指数(C)(F=5.927,p=0.03517,R2=0.3094)、均匀度指数(E)(F=7.317,p=0.02212,R2=0.3648)均呈显着正相关;土壤温度与鸟类的个体数量呈显着负相关(F=9.117,p=0.01291,R2=0.4246)。3.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季记录到鸟类34种,共4708只,隶属于8目,14科。雀形目鸟类在种数上占绝对优势,共有7科14种,其次是雁形目,共有1科7种,鹰形目共5种;冷季鸭科个体数量最多,共记录到3542只,第二是雀科,共2852只,其次是鸻形目共记录到1170只。麦地卡冷季鸟类平均香浓多样性指数(H)为1.66±0.30,平均均匀度指数(E)为0.63±0.10,平均优势度指数(C)为0.71±0.09;冷季海拔与鸟类个体数呈着性正相关(F=11.93,p=0.00619,R2=0.4983);冷季土壤湿度与鸟类物种数呈着性正相关(F=11.93,p=0.00619,R2=0.4983)。4.本研究在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和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的新分布记录。

马强[3](2021)在《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于2019年3月-10月、2020年12月,运用样线法及样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对调查样区内不同生境以及不同季节鸟类的数量及种类变化做了对比分析探讨。在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记录到野生鸟类151种,隶属于16目39科97属,包括非雀形目58种;雀形目Passeriformes93种。雀形目鸟类最多,鹰形目Accipitriformes次之;(?)(?)目Podicipediformes、鹃形目Cuculiformes、鹳形目Ciconiiformes、犀鸟目Bucerotiformes、鲣鸟目Suliformes这5个目均为单种目,只包含一种鸟类,隼形目Falconiformes、鸮形目Strig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仅包含2种鸟类。根据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对已记录的鸟类进行区系划分,森林公园内分布有古北种鸟类34种,无东洋种鸟类,其余117种为广布种鸟类。根据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对调查到的151种鸟类进行区分,属于鸣禽的鸟类有97种,占据最大类群,猛禽15种、游禽14种、陆禽12种,涉禽11种、攀禽8种。根据鸟类居留型区分,公园内分布有留鸟81种,夏候鸟46种,冬候鸟6种,旅鸟18种,未发现迷鸟。根据频率指数估计法对公园内记录到的鸟类进行数量等级分析,得到记录频率最高的优势种15种,频率较高的常见种56种,少见种42种,偶见种31种。森林公园内分布的所有鸟类中,为国家Ⅰ级保护物种的有5种,分别为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黑鹳(Ciconia nigra)、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列为国家Ⅱ级保护物种的有16种。分布有青海省级保护鸟类10种。共计分布国家级保护鸟类21种。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有《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的珍稀濒危鸟类18种,其中濒危(EN)鸟类1种,为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易危(VU)鸟类1种,为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近危(NT)鸟类5种。分布有国家“三有”野生保护鸟类83种。本次调查记录到中国鸟类特有种10种,为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蓝马鸡(Crossoptilon harmani)、白眉山雀(Poecile superciliosus)、甘肃柳莺(Phylloscopus kansuensis)、凤头雀莺(Leptopoecile elegans)、山噪鹛(Garrulax davidi)、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朱鹀(Urocynchramus pylzowi)。发现互助北山鸟类新纪录35种。根据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的植被类型,将保护区划分为7种生境类型,分别为河流湿地、森林、灌木、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山草甸与高山流石滩。此次调查记录到河流湿地生境鸟类8目12科24属,共36种;森林生境鸟类5目18科37属,共45种;灌木生境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于6目22科49属;高寒草原生境记录到鸟类31种,隶属于7目15科23属;高寒灌丛生境记录到鸟类35种,隶属于5目15科24属;高寒草甸生境鸟类5目10科17属,共21种;高山流石滩分布鸟类10种,隶属于4目5科9属。通过计算和分析7种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鸟类多样性最高的生境为灌木;高山流石滩生境的鸟类多样性指数为7种生境中最低;鸟类均匀度最高的生境为森林;鸟类均匀度最低的生境为高寒草原。通过对不同生境进行相似性对比,结果为森林、灌木两个生境间相似性指数最大,表明这两个生境鸟类物种组成高度相似;其次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境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与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滩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接近;河流湿地生境与其他几种生境的相似性系数均低,表明鸟类种类高度不相似。通过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3个三江源保护分区的鸟类组成比较发现,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鸟类的目、科、属数量、鸟类总数量、以及G-F科属指数均为最高,这说明森林公园的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根据鸟类的季节动态变化、不同季节鸟类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来分析探讨,春季鸟类种类数最多,达到117种,个体数量也以1980只居全年最多;冬季鸟类种类数与个体数量均最少,仅为45种,449只。对4个季节鸟类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进行计算,结果为春季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夏季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

王明元[4](2020)在《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及数字网络平台建设》文中提出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为自治区级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部,荒漠与草原交界处最大的湖泊湿地,是鸟类重要的迁徙驿站,栖息繁殖地。本文于2018-2019对保护区不同栖息地类型的鸟类采取样线法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基础上,收集整理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的调查数据,对保护区鸟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数字化保护区建设提供基本数据资料。本文共调查记录到鸟类18目40科157种,雀形目种数最多41种;其次鸻形目38种;再次雁形目25种。按区系分类,古北种种类最多103种,其次为广布种50种,东洋种4种。珍稀濒危鸟类11目15科4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0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有4种,易危物种(VU)有4种,近危物种(NT)有2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濒危物种有1种,易危物种有4种,近危物种有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的有3种,附录Ⅱ有25种。《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鸟类11种。春季考察记录到104种,夏季考察记录到81种,秋季考察记录到93种,冬季考察记录到52种。调查的10个区域所分布的鸟类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东南岸(鱼池、坝头-明口子、沙尖子)、东岸(十二分场-坝湾)、北岸(瓦窑滩、五工区)、东北岸(坝湾-两眼井)、西南岸(河口-渔场)、旅游景区树林和沙尖子沙枣林、西北岸(小海子、大王圪旦)及湖中心、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西边的农田和沙尖子农田、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坝湾村和二道沙居民区、阿尔齐嘎查南部的荒漠草原及山地,分别调查到分别为112种、72种、46种、44种、43种、35种、19种、18种、17种和10种。珍稀濒危鸟类的种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东南岸(鱼池、坝头-明口子、沙尖子)、东岸(十二分场-坝湾)、北岸(瓦窑滩、五工区)、东北岸(坝湾-两眼井)、旅游景区树林和沙枣林、西南岸(河口-渔场)、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西边的农田和沙尖子农田、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坝湾村和二道沙居民、阿尔齐嘎查南部的荒漠草原及山脚、西北岸(小海子、大王圪旦)及湖中心,分别调查到30种、16种、12种、9种、9种、8种、6种、6种、4种和1种。10个调查区域分为5种生境,分布鸟类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湿地、林地、农田、居民区、草原,分别调查到132种、35种、18种、17种和10种。本文初步对保护区鸟类建设物种档案,包括鸟类文字介绍、分布图和影像资料,收集整理127种鸟类的影像资料。本文中因所占篇幅限制而论文只展示保护区典型代表性的10种鸟类文字介绍和5种鸟类分布图。初步建设保护区微信公众号平台,介绍保护区概况、鸟类名录、鸟类档案及鸟类动态等内容,为数字化保护区建设提供基础研究结果。

贺俊生[5](2020)在《瓜州塘墩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野生脊椎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刚设立的塘墩湖保护区就缺乏有关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同时该保护区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和气候特点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独特性和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对该保护区内的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作者于2017年9月2019年12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样方法、直接计数法、文献查阅法及访谈法对该保护区内的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鱼类塘墩湖保护区有8种鱼类,隶属1目2科4属。2.两栖爬行类两栖爬行类共有11种,隶属2目8科9属,其中两栖类物种有1目2科2属2种,爬行类物种有1目6科7属9种;按区系成分划分,广布种有1种,古北界有10种;按分布型特征划分,2种两栖类均属东北—华北型,9种爬行类均为中亚型物种。对塘墩湖保护区湿地、草原、灌丛疏林和荒漠4种生境类型下的两栖爬行类做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生境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3.鸟类鸟类有120种,隶属15目34科80属;从区系成分划分,广布种有67种,古北界有53种;分布型包括不易归类型、东北—华北型、古北型、东洋型、高地型、全北型、东北型、中亚型和季风型等9种类型;从居留型划分,夏候鸟最多,其次是留鸟、旅鸟和冬候鸟。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组成分析:春季有58种,夏季有87种,秋季有68种,冬季最少,仅44种;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秋季>夏季>春季>冬季;Pielou均匀度指数(E):秋季>春季>夏季>冬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C):冬季>夏季>春季>秋季;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科、属水平多样性分析:夏季鸟类F指数、G指数、G-F指数均最高。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组成分析:湿地生境有鸟类11目24科68种,草原生境有10目21科56种,灌丛疏林生境有8目19科50种,荒漠生境有4目9科19种;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科、属水平多样性分析:湿地生境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均最高;而荒漠生境鸟类群落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均最低,说明荒漠生境鸟类多样性相对较低,在科、属级水平上分布相对单一,单种科较多。4.兽类兽类有29种,隶属6目13科26属,其中啮齿目最多有15种,食虫目最少仅有1种;按区系成分划分,古北界有19种,广布种有10种;分布型由全北型、中亚型、不易归类型、高地型、古北型和东洋型等6种类型组成。

夏万才,邵发亮,贾国清,崔鹏,周华明,杨陈,王杰[6](2020)在《贡嘎山鸟类的多样性、分布及区系》文中认为鸟类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开展鸟类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格局,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2011-2018年采用固定样线法并辅以红外相机拍摄法,对贡嘎山东坡和西坡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59种,隶属14目52科.其中非雀形目13目15科63种,雀形目37科19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中国特有鸟类15种.贡嘎山区域以留鸟为主,达179种(占69.1%),夏候鸟63种,冬候鸟9种,旅鸟8种;鸟类多样性整体上呈现中锋分布模式,即以中海拔带鸟类的多样性最为丰富.东西坡鸟类的多样性和区系差异较大,东坡鸟类多样性高于西坡,虽均以东洋界物种为主,但古北界鸟种在西坡所占的比例高于东坡.本研究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增加鸟类新纪录11种.(图1表4参28)

邱宝鸿,史国强,姜权,王卓聪,罗玉梅,郭艳双[7](2018)在《近30 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85年《长白山鸟类志》出版后,对长白山鸟类种数变化情况一直未再进行统计.通过文献查阅,全面总结了近30余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现行分类系统重新梳理长白山鸟类组成.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在长白山被先后记载或报道的鸟类新纪录达35种;长白山鸟类由原277种另11亚种,隶属18目48科,修订为313种另10亚种,隶属20目60科.

高敏[8](2018)在《内蒙古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保护管理》文中研究说明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乌梁素海湿地鸟类研究工作较多,但专论雀形目鸟类论文甚少。本文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样线法对乌梁素海湿地、林地、草原、农田和居民区五种生境14条样线中的雀形目鸟类种类组成、季节动态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已有文献数据比较分析其种类组成和居留型的年际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次调查记录到雀形目鸟类14科25属40种,其中乌梁素海新纪录种有沙?(Oenanthe isabellina)和巨嘴沙雀(Rhodospiza obsoleta);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组成以鹡鸰科(Motacillidae)、鸫科(Turdidae)、百灵科(Alaudidae)、鸦科(Corvidae)和鹀科(Emberizidae)为主。夏候鸟有17种,旅鸟有7种,留鸟有11种,冬候鸟有5种,居留型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占总种数的70.00%。区系组成以古北界为主,有32种,占总种数的80.00%。分布型由7个地理成分组成,古北型鸟类最多,有8种,中亚型、全北型、东北型各有6种、5种、4种。属于“国家三有动物”鸟类有28种,被列入“中-日保护协定”鸟类有17种,被列入“中-澳保护协定”鸟类有4种。春、夏、秋、冬分别记录到的鸟类种数为24种、22种、25种、20种,春、秋迁徙期间种数比夏季和冬季多2-5种,但不同季节期间的种类有较大变化。与1986年相比,1988年新增2科6属16种,减少4科9属16种;与1988年相比,1996年新增5科11属28种,减少1科1属6种;与1996年相比,2006年新增1属11种;与2006年相比,2011年新增2属2种;与2011年相比,2017年新增1属4种,减少6科17属46种,这主要与调查记录方式的不同和乌梁素海盐碱草地、灌丛、树林和草原等荒野生境逐年减少有关。部分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主要与气候变暖有关。乌梁素海湿地、林地、草原、农田和居民区5种生境中分别记录到雀形目鸟类24种、25种、5种、12种和9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0.00%、62.50%、12.50%、30.00%、22.50%。种类由多到少排序为:林地>湿地>农田>居民区>草原,林地和湿地中分布的鸟类种类最多,成为雀形目鸟类繁殖栖息的主要生境。在5种生境中,年均多样性指数湿地生境最高为1.1496,草原生境最低为0.7731;年均均匀度指数湿地生境最高为0.7302,农田生境最低为0.6266;年均优势度指数草原生境最高为0.5399,林地生境最低为0.4274。在6种湿地生境中,年均多样性指数鱼池最高为1.6537,年均均匀度指数小海子最高为0.9369,年均优势度指数坝头-明口子最高为0.5978;在3种林地生境中,年均多样性指数沙枣林样线最高为1.4424,年均均匀度指数沙枣林样线最高为0.6687,年均优势度指数杨树林样线最高为0.5276。

马存新[9](2018)在《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鸟类多样性及群落动态变化》文中研究表明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2016年58月、2017年58月先后4年对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仲-巴塘保护分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58月种类及数量的月份变化做了分析。通过样线法与样点法相结合,在保护分区先后记录到野生鸟类135种,隶属于15目42科91属。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最多,共87种,占到总数的64.444%,其次为隼形目Falconiformes,共13种,占到总数的9.630%,??目Podicipediformes、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鹃形目Cucul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戴胜目Upupiformes等5个目均为单种目,鸮形目Strigiformes和雨燕目Apodiformes仅有2种。按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划分,广布种85种,古北种46种,东洋种4种。按生态类群划分,其中有游禽11种,涉禽5种,陆禽9种,猛禽15种,攀禽13种和鸣禽82种。从居留型上看,保护分区内分布有留鸟69种,占总数的51.111%;旅鸟23种,占总数的17.037%;夏候鸟43种,占总数的31.852%。采用频率指数估计法对保护分区的鸟类进行数量等级划分,得出优势种16种,常见种21种,少见种64种,偶见种33种。东仲-巴塘分布有国家级保护鸟类共计20种,占保护分区鸟类总数的14.815%。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分别为黑鹳Ciconia nigra、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5种,分别为黑鸢Milvus migrans、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白尾鹞Circus cyaneus、雀鹰Accipiter nisus、普通鵟Buteo buteo、大鵟Buteo hemilasiu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红隼Falco tinnunculus、红脚隼Falco amurebsis、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猎隼Falco cherrug、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雕鸮Bubo bubo和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分布有青海省省级保护鸟类12种。东仲-巴塘保护分区分布有《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共计23种,占总数的17.037%。其中濒危(EN)1种,易危(VU)鸟类5种,近危(NT)鸟类17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共计77种,占总数的57.037%。分布有中国鸟类特有种10种,分别为:斑尾榛鸡、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大噪鹛Garrulax maximus、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中华雀鹛Alcippe striaticollis、凤头雀莺Leptopoecile elegans、白眉山雀Parus superciliosus、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约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13%。发现青海省鸟类新纪录2种,分别为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s和斑翅朱雀Carpodacus trifasciatus。发现三江源鸟类新纪录15种,占保护分区鸟类总数的11.111%。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本研究将东仲-巴塘保护分区分为河流湿地、森林、灌木、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山草甸与高山流石滩生境类型等7种生境类型。河流湿地生境记录鸟类25种,隶属于8目14科19属;森林生境记录鸟类51种,隶属于6目21科39属;灌木生境记录鸟类61种,隶属于6目23科43属;高寒草原生境记录鸟种40种,隶属于6目17科32属;高寒灌丛生境记录鸟种36种,隶属于6目15科30属;高寒草甸生境记录鸟种20种,隶属于4目10科17属;高山流石滩生境记录鸟种9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从不同生境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分析,灌木生境的多样性指数为3.197,为各生境最高;高寒灌丛生境的均匀度指数为0.439,为各生境最高。河流湿地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1.619和0.245,在7种生境中最低。森林与灌木生境的相似性系数为0.630,是鸟类种类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生境,其次为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相似性系数为0.537。河流湿地与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山流石滩相似性均为0,高度不相似。与临近的江西保护分区、通天河保护分区的鸟类组成比较发现,无论是种类数,还是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均以东仲-巴塘保护分区最高,说明该保护分区鸟类种类组成最为丰富。根据东仲-巴塘保护分区5、6、7、8每个月种类和数量的数据统计显示,鸟类种类以8月份103种最多,7月份71种最少;鸟类数量则以7月份最多,5月份最少。从2016和2017两年同期的数据比较得到,2017年的种类及数量均高于2016年。

李连山,林宝庆,刘蕾,利世锋,姜海波,何春光[10](2018)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文中研究表明1993—2016年,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戴菊(Regulus regulus)、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东方鸻(Charadrius veredus)、白眼潜鸭(Aythya nyroca)等17种鸟类新纪录种.目前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鸟类共计314种,隶属于18目52科152属.

二、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鸲(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多样性研究
    1.3 物种多样性研究
    1.4 脊椎动物物种编目
    1.5 野生动物监测技术和方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特征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3.1 野外调查方法
        2.3.2 查阅文献
        2.3.3 访问调查
        2.3.4 数据处理
        2.3.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区系地理及多样性分析
    3.1 兽类组成及多样性
        3.1.1 兽类物种组成
        3.1.2 区系成分及分布型
        3.1.3 兽类分布特征
    3.2 鸟类组成及特点
        3.2.1 鸟类物种组成
        3.2.2 鸟类区系成分及分布型
        3.2.3 鸟类留居型分析
        3.2.4 鸟类分布特征
    3.3 爬行类组成及特点
        3.3.1 爬行类物种组成
        3.3.2 爬行类区系特征
        3.3.3 爬行类分布特征
        3.3.4 科、属水平上多样性分析
    3.4 珍稀、濒危及保护动物
        3.4.1 中国特有动物
        3.4.2 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4.3 其他濒危野生动物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啮齿动物多样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地选择
        4.2.2 调查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啮齿动物物种组成
        4.3.2 群落特征
        4.3.3 群落划分
        4.3.4 空间分布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5.1 野骆驼保护
    5.2 保护区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2)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1.1 国内外鸟类研究现状
    1.2 青藏高原地区鸟类研究现状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保护区性质
    2.2 保护区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
    2.3 湿地类型
    2.4 地质地貌
    2.5 气候条件
    2.6 土壤类型
    2.7 水文条件
    2.8 动植物资源
研究方法
    3.1 样点设置
    3.2 取样方法
        3.2.1 样点法
        3.2.2 样线法
    3.3 环境因子的测量
    3.4 鸟类的分类鉴定
    3.5 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结果
    4.1 麦地卡湿地全年鸟类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
        4.1.1 麦地卡湿地全年环境因子
        4.1.2 全年鸟类群落特征
        4.1.2.1 物种组成
        4.1.2.2 特有鸟类及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资源组成
        4.1.2.3 鸟类居留类型
        4.1.2.4 区系成分
        (一)世界动物地理区划
        (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4.1.2.5 目、科及种的比列组成
        4.1.2.6 全年多样性指数
        4.1.2.7 全年鸟类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4.2 麦地卡湿地暖季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4.2.1 麦地卡湿地暖季环境因子
        4.2.2 麦地卡湿地暖季群落特征
        4.2.2.1 物种组成
        4.2.2.2 暖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
    4.3 麦地卡湿地冷季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4.3.1 麦地卡湿地冷季环境因子
        4.3.2 麦地卡湿地冷季鸟类群落特征
        4.3.2.1 物种组成
        4.3.2.2 冷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
        4.3.2.3 冷季鸟类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4.4 鸟类分布新记录
        4.4.1 灰椋鸟
        4.4.2 紫翅椋鸟
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建议
    5.1 保护区面临的问题
    5.2 保护建议
讨论
    6.1 全年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
    6.2 暖季鸟类群落特征与多样性
    6.3 冷季鸟类群落特征与多样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图版 鸟类照片及野外工作照片
资金来源
致谢

(3)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鸟类多样性研究概述
    1.2 青海省鸟类研究概述
    1.3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研究历史及现状
    1.4 国内外鸟类多样性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概况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水文特征
    2.5 土壤
    2.6 植物资源
    2.7 动物资源
第三章 研究时间和方法
    3.1 研究时间和区域
        3.1.1 基础资料的收集
        3.1.2 研究时间
        3.1.3 研究区域和样线
    3.2 研究方法
        3.2.1 样线法
        3.2.2 样点法
    3.3 鸟种鉴定及分类
    3.4 数据处理方法
        3.4.1 数量等级划分
        3.4.2 多样性计算
        3.4.3 均匀度计算
        3.4.4 相似性计算
        3.4.5 优势度指数
        3.4.6 G-F指数
第四章 结果
    4.1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组成
        4.1.1 物种组成
        4.1.2 区系
        4.1.3 生态类群
        4.1.4 居留型
        4.1.5 数量等级划分
        4.1.6 珍稀濒危鸟种
        4.1.7 中国鸟类特有种
        4.1.8 鸟类新记录
    4.2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4.2.1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组成
        4.2.2 不同生境中的鸟类多样性与均匀度
        4.2.3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的相似性
        4.2.4 北山森林公园与3 个保护分区的鸟类组成比较
    4.3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季节动态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区系特征及资源分析
        5.1.1 科属组成分析
        5.1.2 区系组成及生态类群分析
        5.1.3 居留型分析
        5.1.4 数量等级分析
        5.1.5 珍稀保护鸟类组成及特征分析
    5.2 鸟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及相似性分析
        5.2.1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组成分析
        5.2.2 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5.2.3 不同生境的相似性分析
    5.3 群落季节性动态变化分析
    5.4 结论
    5.5 保护建议
    5.6 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调查结果表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及数字网络平台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研究现状及意义
    1.2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数字网络平台建设现状和意义
    1.3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现状及数字网络平台建设意义
2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概况
    2.1 历史沿革及建设现状
    2.2 自然地理概况
    2.3 社会经济概况
    2.4 生物多样性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3.2 实地调查
        3.2.1 调查时间和区域
        3.2.2 调查内容及用具
        3.2.3 调查统计方法
    3.3 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
4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组成及区系分析
    4.1 种类组成
    4.2 区系分析
    4.3 珍稀濒危鸟类种类组成及区系分析
    4.4 分析讨论
5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时间分布特征及居留型分析
    5.1 季节分布特征
    5.2 居留型分析
    5.3 年际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
    5.4 讨论
6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空间分布特征
    6.1 空间分布特征
    6.2 生境分布特征
    6.3 珍稀濒危鸟类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6.4 讨论
7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档案建立
    7.1 文字介绍
    7.2 分布图
    7.3 影像资料
    7.4 分析讨论
8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
    8.1 微信公众号注册
    8.2 微信公众号结构设计
    8.3 微信公众号内容编写
    8.4 微信公众号建设实例
    8.5 分析讨论
9 结论及建议
    9.1 结论
    9.2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资助项目
附录 :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

(5)瓜州塘墩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1.1.1 生物多样性定义
        1.1.2 生物多样性内容
        1.1.3 生物多样性价值
        1.1.4 生物多样性现状
        1.1.5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
    1.2 瓜州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2.1 安西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2.2 塘墩湖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水文
    2.4 土壤
    2.5 植物资源
    2.6 生境类型划分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区的选择和样方法的布设
        3.1.2 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3.2 数据处理
        3.2.1 物种分类与鉴定
        3.2.2 物种多样性分析
        3.2.3 技术路线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鱼类资源物种组成及特点
        4.1.1 鱼类物种组成
        4.1.2 鱼类资源特点
    4.2 两栖爬行类资源物种组成及特点
        4.2.1 两栖爬行类物种组成
        4.2.2 两栖爬行类区系成分及分布型特征
        4.2.3 两栖爬行类不同生境多样性分析
    4.3 鸟类资源物种组成及特点
        4.3.1 鸟类物种组成
        4.3.2 鸟类区系成分及分布型特征
        4.3.3 鸟类居留型分析
        4.3.4 生态类群分析
        4.3.5 珍稀鸟类及保护等级
        4.3.6 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组成特征
        4.3.7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4.4 兽类资源物种组成及特点
        4.4.1 兽类物种组成
        4.4.2 兽类区系成分及分布型特征
        4.4.3 珍稀兽类及保护等级
第5章 讨论
    5.1 塘墩湖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
        5.1.1 鱼类资源现状
        5.1.2 两栖爬行类资源现状
        5.1.3 鸟类资源现状
        5.1.4 兽类资源现状
    5.2 塘墩湖保护区物种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5.2.1 气候变化
        5.2.2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5.2.3 过度放牧
        5.2.4 乱砍滥挖
        5.2.5 环境污染
    5.3 对策与建议
        5.3.1 加强水资源监测
        5.3.2 草原围栏禁牧
        5.3.3 病虫害防治
        5.3.4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
        5.3.5 加强保护区基础科研工作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瓜州塘墩湖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图

(6)贡嘎山鸟类的多样性、分布及区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调查方法及时间
    1.3 计算和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鸟类资源、居留型、区系及分布型
    2.2 鸟类的垂直分布
        2.2.1 常绿阔叶林区
        2.2.2 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山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区
        2.2.3 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2.2.4 山地温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区
        2.2.5 亚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区
        2.2.6 亚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及高山寒带流石滩区
    2.3 东西坡多样性及地理成分对比
3 讨论与结论
    3.1 贡嘎山鸟类资源的特征及威胁因素
    3.2 影响鸟类垂直分布的因素
    3.3 贡嘎山东西坡鸟类差异的影响因素
    3.4 总体评价及建议

(7)近30 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和方法
2 结果
    2.1 1985年以来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概述
    2.2 长白山鸟类种数修订
3 讨论
    3.1 关于鸟类新纪录的查阅整理
    3.2 鸟类新纪录种组成特点
    3.3 鸟类新纪录产生原因

(8)内蒙古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保护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综述
    1.1 国内雀形目鸟类研究现状
    1.2 内蒙古雀形目鸟类研究现状
    1.3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研究现状及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地区概况
    2.1 乌梁素海历史沿革
    2.2 乌梁素海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形地貌
        2.2.3 水文气象
    2.3 乌梁素海动植物资源
        2.3.1 动物资源
        2.3.2 植被及植物资源
    2.4 乌梁素海社会经济概况
        2.4.1 社区人口及交通
        2.4.2 社区经济活动
    2.5 乌梁素海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及比较
    3.2 实地调查
        3.2.1 调查地点及时间
        3.2.2 调查方法
    3.3 数据处理
4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区系组成
    4.1 种类组成
    4.2 居留型
    4.3 地理区系组成
    4.4 保护物种
    4.5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新纪录
    4.6 分析讨论
5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时间分布及动态变化
    5.1 季节分布动态
    5.2 年际分布动态
        5.2.1 种类组成年际动态变化
        5.2.2 居留型动态变化
        5.2.3 物种数量变化
    5.3 分析讨论
6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空间分布特征
    6.1 湿地生境分布特征
    6.2 林地生境分布特征
    6.3 草原生境分布特征
    6.4 农田生境分布特征
    6.5 居民区生境分布特征
    6.6 分析讨论
7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群落多样性
    7.1 五种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比较分析
        7.1.1 丰富度
        7.1.2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
    7.2 湿地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比较分析
        7.2.1 丰富度
        7.2.2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
    7.3 林地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比较分析
        7.3.1 丰富度
        7.3.2 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
    7.4 分析讨论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资助项目
附录1: 内蒙古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名录
附录2: 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拍摄图片

(9)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鸟类多样性及群落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鸟类研究简史
    1.2 青海省鸟类研究简史
    1.3 青海三江源地区鸟类研究历史及现状
    1.4 国内外鸟类多样性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2.2 东仲-巴塘保护分区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特征
        2.2.3 水文
        2.2.4 土壤类型
        2.2.5 植物资源
        2.2.6 动物资源
第三章 研究时间和方法
    3.1 研究时间和区域
        3.1.1 基础资料的收集
        3.1.2 研究时间
        3.1.3 研究区域
    3.2 研究方法
        3.2.1 样线法
        3.2.2 样点法
    3.3 鸟种鉴定
    3.4 统计分析方法
        3.4.1 数量等级划分
        3.4.2 多样性计算
        3.4.3 均匀度计算
        3.4.4 相似性计算
        3.4.5 G-F指数
第四章 结果
    4.1 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鸟类群落组成
        4.1.1 物种组成
        4.1.2 区系
        4.1.3 生态类群
        4.1.4 居留型
        4.1.5 数量等级划分
        4.1.6 珍稀濒危鸟种
        4.1.6.1 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
        4.1.6.2 红色物种名录鸟类
        4.1.6.3 “三有”保护鸟类
        4.1.7 中国鸟类特有种
        4.1.8 鸟类新纪录
        4.1.8.1 青海省鸟类新纪录
        4.1.8.2 三江源鸟类新纪录
    4.2 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4.2.1 鸟类群落组成
        4.2.1.1 河流湿地生境
        4.2.1.2 森林生境
        4.2.1.3 灌木生境
        4.2.1.4 高寒草原生境
        4.2.1.5 高寒灌丛生境
        4.2.1.6 高寒草甸生境
        4.2.1.7 高山流石滩生境
        4.2.2 不同生境中的鸟类多样性与均匀度
        4.2.3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的相似性
        4.2.4 东仲-巴塘与江西、通天河保护分区的鸟类组成比较
    4.3 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
        4.3.1 不同月份鸟类种类及数量变化
        4.3.2 不同年份鸟类种类及数量的变化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东仲-巴塘保护分区的鸟类区系特征及资源分析
        5.1.1 科属组成分析
        5.1.2 区系组成及生态类群分析
        5.1.3 居留型分析
        5.1.4 数量等级分析
        5.1.5 珍稀保护鸟类组成及特征分析
        5.1.6 鸟类新纪录的组成特征分析
        5.1.7 鸡形目鸟类资源
    5.2 鸟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及相似性分析
        5.2.1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组成分析
        5.2.2 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5.2.3 不同生境的相似性分析
    5.3 群落动态变化分析
        5.3.1 不同月份种类及数量变化分析
        5.3.2 不同年份种类及数量变化分析
    5.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野生鸟类调查结果表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概况和监测方法
2 保护区鸟类新纪录
3 讨论

四、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鸲(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D]. 田翠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樊海德. 西藏大学, 2021
  • [3]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D]. 马强.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及数字网络平台建设[D]. 王明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瓜州塘墩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D]. 贺俊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贡嘎山鸟类的多样性、分布及区系[J]. 夏万才,邵发亮,贾国清,崔鹏,周华明,杨陈,王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7]近30 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J]. 邱宝鸿,史国强,姜权,王卓聪,罗玉梅,郭艳双.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8]内蒙古乌梁素海雀形目鸟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保护管理[D]. 高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8)
  • [9]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仲—巴塘保护分区鸟类多样性及群落动态变化[D]. 马存新.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
  • [10]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J]. 李连山,林宝庆,刘蕾,利世锋,姜海波,何春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标签:;  ;  ;  ;  ;  

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知更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