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能给学生“桎梏”

德育不能给学生“桎梏”

一、德育不能给学生套上“枷锁”(论文文献综述)

夏菁,郑静磊,陈欣[1](2022)在《关注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下的旁观者群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着眼于当前的舆论焦点: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多高发于中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和关系欺凌。从人格尊严出发,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从道德角度出发,欺凌行为作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日益发展下去会使得学生道德价值观发生扭曲。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阶段,及时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迫在眉睫。关于如何防治校园欺凌,本研究以校园欺凌下的旁观者群体作为关注对象。旁观者群体分为欺凌的跟随者、被欺凌者的保护者和默默观战者。本研究重点在于剖析默默观战者消极作为背后的影响因素,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评价这一群体,尊重其角色选择和行为选择,给予一定宽容与理解。因此,本研究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扬人文主义关怀精神,通过鼓励而非命令的方式引导默默观战者向保护者角色转变,给予多种方式与措施使其能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希望能够在保障其人身安全和各项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鼓励他们积极作为,使其成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手段。

马清太[2](2021)在《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德育的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施德育的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情感交流和情景交融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融入德育内容,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用情感触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内在转化,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素养高的综合型人才。

王铜[3](2021)在《白山市HQ小学中高年段语文“1+X”阅读教学模式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越[4](2021)在《故事家刘合升及其故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松蓉[5](2021)在《校服文化的日常呈现与符号阐释 ——基于G小学校服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

陈南[6](2021)在《教育生活中的身体呈现 ——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社会学考察》文中认为

孙祎[7](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小学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高的道德素养培养责任,也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沁润和实践体验等具体方式,有效实现德育渗透,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实现德育与课程教学的协同发展,进而构建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一、小学语文德育的必要性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

陈晓文[8](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有效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初中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时期,是学生知识技能和精神品质的成长奠基时期。因此,在初中这一重要过渡阶段也应该有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未来高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鲁迅作品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宝贵的语文教学资源。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学生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阅读鲁迅、走近鲁迅、理解鲁迅,汲取鲁迅精神营养的重大任命。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阐述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选情况,反思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初中一线教师能带领学生能通过“语言建构、思维培养、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的坦途大路走进鲁迅作品的艺术世界中,感受鲁迅先生真实的人生,感悟鲁迅先生在每一个文字中蕴含的文学魅力和人文精神,实现阅读再现,唤醒“民族精神基因”,涵养“民族魂”。本篇论文的正文内容主要包括教材选篇、素养价值、调查现状与策教学略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情况。部编版语文教材总计选入七篇鲁迅作品,涵盖散文、小说、杂文三种文体。鲁迅作品的助读系统完整,吸收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意蕴深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主要包含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插图分析、课后注释和课后资料五大部分。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语文教学价值,结合具体的课文案例,分别从语言价值、思维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三部分,展示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的结果,并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鲁迅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文的优化策略分析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根据发现的问题,在第二部分价值分析的指导下,提出以“语言感受”为依托,品读作品韵味;以“思维形成”为线索,优化课堂组织;以“审美创造”为方向,灵活处理教材;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拓展学习广度的观点,从课内课外角度具体论述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成玉秀[9](2021)在《数学与德育的并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微探》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是学好其他理科的前提,在众多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加大学生的德育,不仅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如何开展德育,使数学与德育并行,实现学生道德素养和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赵红爱[10](2021)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探析》文中指出素质教育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去要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习惯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养成其良好思想品德习惯的策略。

二、德育不能给学生套上“枷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育不能给学生套上“枷锁”(论文提纲范文)

(1)关注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下的旁观者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下的旁观者群体
    (一)研究背景
        1. 当前校园欺凌现状分析
        2. 关于校园欺凌下的旁观者现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切入点
    (四)核心思想
二、调查策划
    (一)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2. 调查内容
        3. 调查精度
    (二)初步数据处理及描述性分析
        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第1~2题)
        2. 对校园欺凌的认知程度(第3~11题)
        3. 对旁观者角色的选择(第12~14题)
        4. 对旁观者的道德思考(第15~18题)
        5. 假设情境中的临场反应(第19~27题)
        (1)对他人临场反应的评价(第20-23题)
        (2)自己的临场反应
三、数据综合性分析
    (一)可信度
    (二)对校园欺凌认识程度总结
    (三)以中小学生旁观者群体中的默默观战者为对象进行分析
    (四)校园欺凌下旁观者效应模型的分析
四、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默默观战者
    (一)默默观战者消极作为的道德思考
    (二)多元角度辨析默默观战者的作为
    (三)人文关怀
    (四)对策与建议
五、结语

(2)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德育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数学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二、高中数学实施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针对性不强
    (二)教师教学手段陈旧
    (三)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缺乏对德育的认识
三、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大对数学课本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力度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四)以学生为本,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结语

(7)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语文德育的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现路径
    (一)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二)在班级贴上名人标语,洋溢德育氛围
    (三)加大对课本中德育素材挖掘,进行道德品质沁润
    (四)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的思想不会出现偏差
    (五)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将德育“根植”于学生心中
    (六)开展丰富多样的诵读活动,提升德育实效性

(8)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2.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四)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2.语文核心素养
        3.部编版教材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选情况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统计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分布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分析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助读系统
        1.单元提示
        2.预习提示
        3.文章插图
        4.课下注释和补充资料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鲁迅作品的语文教学价值
    (一)鲁迅作品的语言教学价值
        1.文约意丰的语言
        2.生动形象的修辞
        3.意味深长的结语
    (二)初中鲁迅作品的思维教学价值
        1.严谨的逻辑性思维
        2.深刻的批评性思维
        3.独特的创新性思维
    (三)初中鲁迅作品的审美教学价值
        1.精巧的结构
        2.深邃的精神
    (四)初中鲁迅作品的文化教学价值
        1.反思与扬弃传统文化
        2.呼唤与建设新文化
三、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一)以“语言感受”为依托,品读作品韵味
        1.美读心悟,品复杂情思
        2.师法经典,我手写我心
    (二)以“思维形成”为线索,优化课堂组织
        1.教学情境化,体悟世情百态,培养批评性思维
        2.评价多元化,鼓励个性化解读,培养创新性思维
    (三)以“审美创造”为方向,灵活处理教材
        1.立足教材,助读系统促进理解
        2.资源整合,联读文本深化体验
    (四)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拓展学习广度
        1.知人论世,走近鲁迅,学习传统文化基因
        2.文化活动,课外延伸,传承时代文化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版)核心素养视野下鲁迅作品学习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版)核心素养视域下鲁迅作品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3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案例《孔乙己》
致谢

(9)数学与德育的并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微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针对性不强
    (二)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德育的认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增强学生的感悟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四)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习惯的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习惯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习惯的策略
    (一)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二)加大对课本中品德素材挖掘,让学生身心受到感染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
    (四)开展多样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身心受到熏陶

四、德育不能给学生套上“枷锁”(论文参考文献)

  • [1]关注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下的旁观者群体[J]. 夏菁,郑静磊,陈欣. 公关世界, 2022(02)
  • [2]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德育的实施[J]. 马清太. 求知导刊, 2021(29)
  • [3]白山市HQ小学中高年段语文“1+X”阅读教学模式现状调查与研究[D]. 王铜. 延边大学, 2021
  • [4]故事家刘合升及其故事研究[D]. 刘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校服文化的日常呈现与符号阐释 ——基于G小学校服的个案研究[D]. 李松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6]教育生活中的身体呈现 ——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社会学考察[D]. 陈南.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 孙祎. 吉林教育, 2021(16)
  • [8]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 陈晓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数学与德育的并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微探[J]. 成玉秀. 吉林教育, 2021(10)
  • [1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探析[J]. 赵红爱. 吉林教育, 2021(10)

标签:;  ;  ;  ;  ;  

德育不能给学生“桎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