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地区进入冬季禁渔期

鄱阳湖地区进入冬季禁渔期

一、鄱阳湖区进入冬季禁港休渔期(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强[1](2019)在《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文中认为钱塘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605千米,全江大致分为3个江段,梅城以上为上游;梅城至富阳为中游;富阳以下为下游。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源出古徽州休宁县起算;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南、北源至梅城交汇注入富春江七里泷峡谷,流至钱塘江,经杭州湾入东海,全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底质特点显示,兰溪县以上、新安江上游以石块和卵石为主;富春江水库两岸多卵石,中间峡谷多淤泥;坝下至桐庐段多卵石及沙底;至富阳、闻堰多沙泥;杭州江段多为细沙。本次于2016年7月25至8月3日对自下游至上游的8个沿岸区域的渔业资源进行走访调查,其结果共调查到5纲13目28科70属96种渔获物,其中鱼类8目19科57属83种,鲤科鱼类47种,洄游性鱼类77种,海淡水鱼类6种。与前期相比,鲤科鱼类减少了十几种,其洄游性鱼类的数量大大减少,之前有调查显示鲢、鳙、鲤、细鳞斜颌鲴、三角鲂等是钱塘江的主要经济鱼类。统计显示50%以上的鱼类都为小型鱼类,而大型鱼类鲢、鳙、草鱼等数量不到10%。由于大型经济鱼类的栖息、繁殖环境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为小型野杂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和生存空间,捕捞强度过大,起捕鱼类的个体逐渐变小,使生殖群体补充不足。渔获量超过其种群的再生能力,导致该水域经济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且渔获物的体长、体重数据也显示,小型鱼类数量逐年增多的趋势,数据显示50%以上的鱼类都为小型鱼类,而大型鱼类鲢、鳙、草鱼等数量不到10%。七里泷大坝点位鱼类数量最多,其后一直降低,重量百分比显示正好相反,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中部桐庐、富阳重量贡献较低,下游鱼类数量少,反而重量贡献高,可能跟下游捕获较多的大型鱼类有关,另外可以发现,七里泷处鱼类数量多,而重量贡献却较低,可能在此处捕获较多的小型鱼类,可以看出,大坝上、下游鱼类有一定差别,表明大坝的阻隔降低了富阳段水域的生态多样性。统计显示,春季的物种数、丰富度数、优势度指数稍高,夏、秋两季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较高,说明春季物种较为丰富,优势鱼类比较明显,夏、秋两季的鱼类群落稳定性较好,群落间的鱼类组成更为均匀。对不同江段而言,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有明显的差异,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一般上游较高,重要次之,下游最低,而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则相反,中游段的鱼类群落优势鱼类比较明显。说明不同断面间的鱼类群落有较明显的不同,在进行鱼类保护和增殖放流时应根据实际断面的实际情况而定。

陈胜东,李凤琴,周丙娟[2](2018)在《新时代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思考》文中认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江西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努力抓住时代契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在生产总量、绿色产品质量、产业经营化水平、农业面源污染、集约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产业规模、现代化程度、生态环境、生产质量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要在新时代促进江西省农业的绿色永续发展,必须从扩大发展规模、提升现代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着力。

明莉[3](2018)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的南部,是鄱阳湖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具有河、湖双重特征,其内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珍稀水鸟资源、植被等资源,是世界闻名的珍稀鸟类栖息地,也是我国着名的渔场。南矶湿地拥有全球同纬度地区保存完好的通过河流泛滥作用形成的淡水、浅水草型湖泊群,是唯一的大型内陆入湖河口三角洲天然湿地,其生态系统典型性及所发挥的功能在流域内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江西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南矶湿地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破坏,水质、空气、土壤等生态因素都在面临侵害,导致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考验。这些破坏主要因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引起,如围湖造田、围堰堑湖、捕杀鸟类、“农家乐”项目、开展旅游等。而这些不良现象的背后是制度的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正面临着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法律问题,分别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如缺乏全国性湿地保护立法、现有法规保护范围不明确、法律制度不完善、司法体制不健全、行政执法队伍不完善等等。本文在全面了解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不良现象后分析原因,并探求国外成功的保护经验和管理模式,科学分析,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相互结合,构建起一个相对科学、系统的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从而能真正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湿地法治保护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木概况以及现状分析;第三部分对该区域湿地法治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对湿地法律保护方面国外比较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第五部分解决问题,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完善湿地保护立法体系到健全司法保护制度、执法体系等三大方面为框架进行研究、分析,即构建起立法、执法、司法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滕玲[4](2018)在《鄱阳湖:湖长制为中国最大淡水湖“解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和历史上着名的鱼米之乡,多年以来,鄱阳湖也和内地众多湖河一样,面临着巨大且多样的生态环保压力。"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对于鄱阳湖来说,可谓一记标本兼治的"猛药",其"治疗过程"和"疗效",也成为全国其他各个湖泊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样板。

唐国华[5](2017)在《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大型浅水湖泊。认识鄱阳湖演变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科学规律,特别是深入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与湖泊水文、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对策建议,对保障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论文首先分析河漫湖(洪泛湖)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收集、分析了东汉至民国时期的鄱阳湖流域发生的435年水旱灾害历史记录和江西北部和中部138次地震记录,为鄱阳湖历史演变和湿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背景资料。利用保存至今的史料和历代诗词考证了鄱阳湖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门山以南形成辽阔的大水面是在北宋前期形成并快速扩展,到南宋时期全面形成,自然因素是这一时期鄱阳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明清时代,鄱阳湖演变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进一步扩展。新中国建立以后,鄱阳湖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并堤加固、围湖造田等活动,阻止了鄱阳湖自然扩展的趋势。然后从现代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近些年湖水位低枯现象及原因、入湖泥沙变化及湖盆冲淤情况、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及水环境演变过程。以生态水文关系为主线,从鄱阳湖浮游生物及其时空分布、湿地植被演变、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分布与变化、越冬候鸟动态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位的响应等方面研究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机理。最后根据鄱阳湖历史演变的线索和水文、水环境现状,已揭示的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内在联系和动态演变机制,采用类比法预测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的可能前景;论证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维护鄱阳湖湿地健康的有关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根据鄱阳湖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记录进行了科学分级并赋予了相应湿润指数,改进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将鄱阳湖历史干湿阶段统计参数序列化。(2)利用地理、水旱灾害、地震、气候变化等历史文献和历代诗词,论证了鄱阳湖南部湖域大水面北宋前期形成并快速扩展、北宋后期全面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明清以前自然因素是鄱阳湖扩大的主要原因,1949年以后人类活动主导了鄱阳湖演变。(3)利用2010年以来在湖区进行的7次网格式定点定位、流场—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分析研究,揭示了鄱阳湖区氮磷污染物分布、转移、扩散和消减特征,对于鄱阳湖污染防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4)应用生态水文学知识,剖析了湿地生态系统与湖泊水文、水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机理。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文提出的鄱阳湖管理对策建议,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赵丹丹,刘俊国[6](2015)在《鄱阳湖湖滨地区渔业产量与结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时间序列以及产业结构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库兹涅茨产业结构变动幅度、产业结构变动速率分析1996—2008年间鄱阳湖湖滨地区的渔业产量和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地区的渔业总产量以每年6%的增长率稳定增加,其中养殖产量为增长的主动力,天然捕捞量稳中有降。受自然条件影响,湖滨地区渔业产量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县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渔业产量居各县市之首,占到鄱阳湖湖滨地区总产量1/6以上。整个研究阶段,湖滨地区总体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和速率均处于加快阶段,且高于同期江西省。不同县市产业结构变动幅度与速率差异明显,2000年前,新建县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据各县市之首,产业结构变动幅度达到6.2,e值达到4.1°,2001年后,该地位被鄱阳县取代。各县市产业结构变动幅度与产业结构变动速率的差异性从侧面反应了各区域渔业政策的和自然条件的独特性。为维持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农渔部门应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湖泊养鱼和农渔两用田规模,并减少人工饵料和有机肥料的使用,为鱼类生长创造健康的水生环境,实现鄱阳湖地区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吴赘[7](2014)在《鄱阳湖区渔业生产与渔民生活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渔业是鄱阳湖区的传统产业。从微观视角考察明显的农进渔退之前鄱阳湖区的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鄱阳湖区渔业的发展状况。场面壮观的禁港开港是鄱阳湖区重要的渔业生产活动,也是鄱阳湖渔业经济发达的缩影。鄱阳湖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其发达的鱼苗业,鄱阳湖鱼苗业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独具特色的渔俗是鄱阳湖区渔民生活的再现,浓郁"渔业"特征的地方文化已渗透到湖区民众生活之中。

潘辛菱[8](2014)在《贯彻落实条例:政府作为大“晒台”》文中指出《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全省各级政府在保护湿地上的责任。现将省人民政府及其主要有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履行职责所作的工作,作一概括性陈述。

邹节新,汪雁,钟永亮,朱春潮,张小燕,石林波,徐武杰,张萌,李述,葛刚,周文斌,周宪民[9](2014)在《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分布现状及其群体外部形态聚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已构成严重威胁为国内外学者所共识。有鉴于此,本项目通过对环鄱阳湖湖盆地域9县(市)计12个调查点进行样本采集,并对其多个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和数据聚类分析,以探讨克氏原螯虾在该地域的地理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鄱阳湖湖盆地域已占据一定的生态地位,并呈现全湖广泛分布及泛滥孳生趋势,已形成对其他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潜在威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外部形态上分为两个类群,即星子县、永修县、共青城市群体为一类,鄱阳县、新建县、余干县群体聚成一类,两类群似不存在地域上的交叉,但尚不能说明这两类群为完全不同的群体。同时,提出了防控克氏原螯虾的可行性建议。

徐峰,夏晓波[10](2013)在《加速渔业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渔业强省——访江西省渔业局局长唐建华》文中研究指明渔业的发展关系到我省渔业生产者(如渔民、渔企等)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渔区(如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等)的稳定和繁荣,关系到我省渔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渔业的建设,是推进江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主要动力之一。自《江西省渔业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全省渔业部门坚持"控制捕捞、发展养殖、主攻加工、搞活流通、确保安全、拓宽功能"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现代渔业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预计2013年全省水产品省内销量为118万吨、省外销售量为112万吨、加工企业消耗原料鱼63万吨,全省水产品流通业增加产值为125亿元。为进一步了解我省打造渔业"升级版"的现状、经验做法和发展规划等,《江西农业》特别策划关注江西现代渔业建设情况。

二、鄱阳湖区进入冬季禁港休渔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鄱阳湖区进入冬季禁港休渔期(论文提纲范文)

(1)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钱塘江水系概况
        1.1.1 水系结构
        1.1.2 水文特征
        1.1.3 流域经济文化
    1.2 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
        1.2.1 调查史略
        1.2.2 渔业资源现状
    1.3 禁渔制度的发展
        1.3.1 禁渔制度的意义
        1.3.1.1 社会学意义
        1.3.1.2 政治学意义
        1.3.1.3 经济学意义
        1.3.1.4 生物学意义
        1.3.2 海洋水域禁渔制度的发展
        1.3.3 内陆水域禁渔制度的发展
        1.3.4 流域性禁渔措施
    1.4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2.1 渔具调查
        2.1.2.2 市场走访调查
        2.1.2.3 调查断面
        2.1.3 调查时间
        2.1.4 多样性评价方法
        2.1.4.1 鱼类多样性指数
        2.1.4.2 群落结构指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渔获物组成
        2.2.2 渔获物优势种
        2.2.3 鱼类区系及生态类型
        2.2.4 渔获物季节组成
        2.2.5 渔获物空间组成
        2.2.6 鱼类多样性特征变化
    2.3 讨论
        2.3.1 钱塘江2015-2016年度鱼类群落结构
        2.3.2 钱塘江2016年度鱼类群落时空变化
        2.3.3 钱塘江2016年度鱼类多样性变化
第三章 钱塘江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内容
        3.1.2 调查时间
        3.1.3 调查地点
        3.1.4 调查方案
        3.1.5 调查目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钱塘江渔业研究进展
        3.2.2 鱼类种类组成
        3.2.3 渔业管理单位调查情况
        3.2.3.1 单位管理水域
        3.2.3.2 管理单位组成
        3.2.4 捕捞调查情况
        3.2.4.1 捕捞渔民组成情况
        3.2.4.2 捕捞渔船组成情况
        3.2.4.3 捕捞渔船柴油补贴情况
        3.2.4.4 渔民转业安置情况
    3.3 讨论
        3.3.1 渔获物组成
        3.3.2 渔政单位管理情况
        3.3.3 渔民生产生活情况
第四章 钱塘江渔业资源管理对策
    4.1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4.1.1 渔船改造工作
        4.1.2 执法力量弱
        4.1.3 增殖放流问题
        4.1.4 渔民转业补贴问题
        4.1.5 水域管理问题
        4.1.6 捕捞渔具使用问题
        4.1.7 外来种监管问题
    4.2 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
        4.2.1 持续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工作
        4.2.2 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4.2.3 合理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4.2.4 合理的渔具使用
        4.2.5 适当开展外来物种的调查
        4.2.6 渔业资源保护思考
        4.2.6.1 开展渔业资源本底调查工作
        4.2.6.2 加大渔业资源保护的认知宣传
        4.2.6.3 加强渔业执法工作
        4.2.6.4 加强渔业资源综合管理
        4.2.6.5 合理的增殖放流
        4.2.6.6 加强外来种监测力度
        4.2.6.7 研究渔民转业安置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致谢

(2)新时代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江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一) 江西省农业生产总量不断增长
    (二)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得到改善
    (三) 江西省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四) 江西省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五) 江西省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六) 江西省农业集约节约化程度持续增强
三、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 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不大
    (二) 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三) 农业产业生态环境相对严峻
    4.农业生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新时代构建江西农业绿色发展路径
    (一) 坚持多领域发展扩大江西农业产业规模
    (二) 通过多种路径提升江西农业绿色发展产业现代化水平
    (三) 实行多措并举改善江西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
    (四) 完善各项机制提高江西农业绿色发展产品质量

(3)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
2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概述
    2.1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2.1.1 自然资源
        2.1.2 生态、文化价值
    2.2 保护区现状调查
        2.2.1 生态污染状况
        2.2.2 保护区的人为影响情况
        2.2.3 保护区法律适用情况
    2.3 保护区工作取得的成绩
        2.3.1 保护区知名度得到有效提升
        2.3.2 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成果
        2.3.3 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有效防治
    2.4 保护区存在的不良现象
        2.4.1 “堑秋湖”现象严重
        2.4.2 围湖造田现象严重
        2.4.3 猎鸟盗鸟现象严重
        2.4.4 经营行为破坏严重
        2.4.5 旅游管理缺失
        2.4.6 湿地承包制度存在弊端
    2.5 本章小结
3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3.1 立法中存在的缺陷
        3.1.1 缺乏全国性湿地保护立法
        3.1.2 地方性湿地保护立法不完善
        3.1.3 湿地交叉管理部分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
    3.2 司法中存在的缺陷
        3.2.1 缺少对南矶湿地时效性的考量
        3.2.2 环境诉讼范围局限
        3.2.3 司法程序不严格
        3.2.4 司法监督体系不完善
    3.3 执法中存在的缺陷
        3.3.1 保护区缺少专门执法队伍
        3.3.2 保护区管理者无执法权限
        3.3.3 保护区执法监督不到位
    3.4 本章小结
4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国内外湿地保护的借鉴
    4.1 国外自然保护区的借鉴
        4.1.1 美国旧金山湾滨海湿地保护的借鉴
        4.1.2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保护的借鉴
    4.2 国内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借鉴
        4.2.1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借鉴
        4.2.2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借鉴
    4.3 国内外湿地保护经验对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启示
        4.3.1 对保护区进行生态可持续保护
        4.3.2 借鉴社区共管模式
        4.3.3 随时调整管理权力及手段
        4.3.4 设立专门的协调监督机构
        4.3.5 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4.3.6 注重游客教育宣传
    4.4 本章小结
5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法律措施的完善
    5.1 完善相关立法
        5.1.1 制定全国性湿地保护立法
        5.1.2 完善地方性湿地保护立法
        5.1.3 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5.1.4 强化《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的处罚效果
    5.2 完善司法环节
        5.2.1 加强对南矶湿地时效性的考量
        5.2.2 扩大环境诉讼范围
        5.2.3 严格司法程序
        5.2.4 完善司法监督体系
    5.3 完善执法环节
        5.3.1 授予保护区管理局执法权限
        5.3.2 在保护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机构
        5.3.3 设立专门保护区执法监督部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鄱阳湖与鄱阳湖流域
        1.1.1 鄱阳湖简介
        1.1.2 鄱阳湖流域
        1.1.3 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2 鄱阳湖研究文献综述
        1.2.1 鄱阳湖历史演变
        1.2.2 鄱阳湖水文特性研究
        1.2.3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研究
        1.2.4 鄱阳湖水生态研究
        1.2.5 研究成果述评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2章 湖泊演变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鄱阳湖的成因
        2.1.1 湖泊成因分类
        2.1.2 鄱阳湖成因分析
        2.1.3 河漫成湖的主要因素
    2.2 鄱阳湖地区地形地质结构
        2.2.1 鄱阳湖地区的地质状况
        2.2.2 鄱阳湖地区的地形地貌状况
        2.2.3 鄱阳湖地区的地貌成因分析
    2.3 形成鄱阳湖的河流及其演变
        2.3.1 汉代及其以前的长江中下游河段演变
        2.3.2 鄱阳湖水系的演变
    2.4 鄱阳湖入湖水量与湖盆蓄水面积、容积关系分析
        2.4.1 鄱阳湖水位和水面面积、蓄水量关系
        2.4.2 季节性水文节律
        2.4.3 鄱阳湖流域径流量与湖盆蓄水的关系
        2.4.4 小结
    2.5 长江水文条件与鄱阳湖蓄水关系——江湖水文关系
        2.5.1 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及其条件
        2.5.2 湖口站流量倒灌分析
        2.5.3 长江低水位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
        2.5.4 湖口梅家洲对鄱阳湖蓄水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序列参数化
    3.1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
        3.1.1 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国际背景
        3.1.2 历史气候的定义与内涵
        3.1.3 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
    3.2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记录分级及其代表性分析
        3.2.1 水旱灾害属性
        3.2.2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纪录
        3.2.3 鄱阳湖流域历史旱涝灾害等级化
        3.2.4 历史水旱灾害系列的代表性分析
    3.3 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推求历史阶段干湿统计参数
        3.3.1 湿润指数
        3.3.2 水文统计的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
        3.3.3 基于历史湿润指数推求统计参数的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
    3.4 鄱阳湖流域湿润指数系列化
        3.4.1 鄱阳湖流域气候水文特征
        3.4.2 两宋时期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3 元朝至明初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4 明清时期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5 两宋至民国各干湿时期湿润指数系列参数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鄱阳湖的历史演变
    4.1 前言
    4.2 北宋时期鄱阳湖南部大水面形成
        4.2.1 彭蠡泽的变迁
        4.2.2 鄡阳平原的沉陷
        4.2.3 鄱阳湖南部大水面形成时间
        4.2.4 鄱阳湖南部湖区扩展的原因
        4.2.5 小结
    4.3 明清时期人与自然抗争中鄱阳湖继续扩展
        4.3.1 明清时期鄱阳湖继续扩展
        4.3.2 明清时期鄱阳湖流域堤防建设与维护造田
        4.3.3 碟形湖的形成与堑湖捕鱼
        4.3.4 结束语
    4.4 现代湖区围垦、开发过度和退田还湖
        4.4.1 新中国建立后鄱阳湖区大规模的圩堤建设
        4.4.2 围湖垦殖的效益与问题
        4.4.3 鄱阳湖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干堤加固
        4.4.4 结束语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鄱阳湖水文与水环境现状
    5.1 鄱阳湖的生态服务功能
        5.1.1 鄱阳湖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5.1.2 有关鄱阳湖的几个地理概念
        5.1.3 近60年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
    5.2 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
        5.2.1 流域降水
        5.2.2 鄱阳湖进出湖流量分析
        5.2.3 入湖出湖流量变化原因剖析
        5.2.4 森林植被改善增加河道湖泊基流
        5.2.5 小结
    5.3 近十多年鄱阳湖低枯水位现象
        5.3.1 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5.3.2 低枯水位发生的原因分析
    5.4 鄱阳湖入湖泥沙变化及湖盆冲淤情况
        5.4.1 第一次鄱阳湖科考关于泥沙与沉积情况
        5.4.2 入湖泥沙过程
        5.4.3 最近15年冲淤变化
        5.4.4 入江水道冲刷对湖口出流的影响
    5.5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
        5.5.1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结果
        5.5.2 入湖污染负荷
        5.5.3 湖区水流特征
        5.5.4 鄱阳湖区污染物运动、消减特征
        5.5.5 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
    6.1 生态水文学与系统生态学
        6.1.1 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6.1.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
    6.2 浮游生物及其时空分布
        6.2.1 上世纪 80、90 年代鄱阳湖浮游生物状况
        6.2.2 鄱阳湖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密度的现状
        6.2.3 鄱阳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时空变化
        6.2.4 水文过程变化对鄱阳湖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
        6.2.5 鄱阳湖蓝藻水华种类、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6.3 鄱阳湖湿地植被动态变化
        6.3.1 上世纪 80、90 年代的植被概况
        6.3.2 鄱阳湖湿地植被现状
        6.3.3 湿地植被鄱阳湖水文要素的响应
        6.3.4 人类活动对湿地植被的影响
        6.3.5 鄱阳湖湿地植被呈现退化趋势
    6.4 大型底栖动物动态演变
        6.4.1 三十年来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动态变化
        6.4.2 水文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6.4.3 鄱阳湖钉螺分布与特性
    6.5 鄱阳湖鱼类资源的动态演变
        6.5.1 三十年来鄱阳湖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6.5.2 水文要素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和鱼类响应
    6.6 越冬候鸟动态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位的响应
        6.6.1 鄱阳湖越冬候鸟的监测
        6.6.2 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的食性功能群
        6.6.3 越冬候鸟空间分布特征
        6.6.4 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6.7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6.7.1 碟形湖的形成、特征与分布
        6.7.2 碟形湖湿地生态的系统特征
        6.7.3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意义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及其对策建议
    7.1 国内外湖泊湿地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7.1.1 北美五大湖治理和保护的实践与经验
        7.1.2 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的保护和治理
        7.1.3 云南洱海的保护和治理
        7.1.4 国内外湖泊保护和管理的主要经验
    7.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趋势
        7.2.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动力机制
        7.2.2 鄱阳湖水体形态和水环境演变趋势预测
        7.2.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衰退
        7.2.4 湖泊萎缩和人类活动加剧叠加,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丧失
    7.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7.3.1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7.3.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7.3.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原则
        7.3.4 关于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问题
    7.4 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永保“一湖清水”
        7.4.1 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7.4.2 加强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管理
        7.4.3 因地制宜处理湖区周边农业污染和面源污染
        7.4.4 鄱阳湖湖汊和碟形湖中的水产养殖禁止投放肥料饲料
    7.5 休养生息,把湖区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
        7.5.1 坚决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天然水产资源
        7.5.2 有序采砂,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
        7.5.3 保护候鸟,人鸟和谐相处
        7.5.4 封洲轮牧,巩固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
    7.6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保障机制
        7.6.1 改革完善鄱阳湖湿地管理体制
        7.6.2 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流域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鄱阳湖湖滨地区渔业产量与结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内容、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1 产业结构变动幅度
    2.2 Moore结构变化值
3 渔业产量变化
    3.1 渔业产量时间变化
    3.2 渔业产量空间变化
    3.3 渔业产业结构变化
        3.3.1 产业结构变动幅度分析
        3.3.2 产业结构变动速率分析
4 驱动力分析
    4.1 江西省《关于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增殖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命令》初见成效
    4.2 大水面养殖逐步放开,养殖产量逐年提高
    4.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养殖品种日趋合理化、产业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7)鄱阳湖区渔业生产与渔民生活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渔业生产盛况:禁港与开港
二、特色产业:鱼苗业
三、渔俗:渔民生活的再现

(9)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分布现状及其群体外部形态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布现状调查与采样
        1.1.1 调查方法
        1.1.2 采样点设置
        1.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1.2 形态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
        1.2.1 测量方法
        1.2.2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克氏原螯虾在鄱阳湖的分布现状
    2.2 聚类分析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四、鄱阳湖区进入冬季禁港休渔期(论文参考文献)

  • [1]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D]. 刘晓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新时代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思考[J]. 陈胜东,李凤琴,周丙娟. 鄱阳湖学刊, 2018(05)
  • [3]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法律问题研究[D]. 明莉.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2)
  • [4]鄱阳湖:湖长制为中国最大淡水湖“解压”[J]. 滕玲. 地球, 2018(02)
  • [5]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D]. 唐国华. 南昌大学, 2017(12)
  • [6]鄱阳湖湖滨地区渔业产量与结构变化研究[J]. 赵丹丹,刘俊国. 水产科学, 2015(06)
  • [7]鄱阳湖区渔业生产与渔民生活的历史考察[J]. 吴赘.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4(05)
  • [8]贯彻落实条例:政府作为大“晒台”[J]. 潘辛菱. 时代主人, 2014(07)
  • [9]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分布现状及其群体外部形态聚类分析[J]. 邹节新,汪雁,钟永亮,朱春潮,张小燕,石林波,徐武杰,张萌,李述,葛刚,周文斌,周宪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3)
  • [10]加速渔业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渔业强省——访江西省渔业局局长唐建华[J]. 徐峰,夏晓波. 江西农业, 2013(06)

标签:;  ;  ;  ;  ;  

鄱阳湖地区进入冬季禁渔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