肼燃料与环境污染

肼燃料与环境污染

一、肼类燃料与环境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苗春存,于文,陶兆飞[1](2021)在《移动肼站肼-70燃料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肼类燃料废水处理方法和移动肼站中和、滴漏废水水质,根据移动肼站肼-70燃料保障过程中废水处理的实际需求,采用紫外催化湿式氧化工艺开发了一套反应条件温和、处理速度快、无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的废水处理系统,设计了废水处理系统和紫外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器结构,利用系统联调联试掌握了中和、滴漏废水紫外催化湿式氧化降解最佳参数。该系统能够消除移动肼站肼-70燃料保障过程中废水存储、处理和排放的安全隐患,对提高移动肼站伴随保障能力和保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产生良好的军事和环境效益。

杨宇杰[2](2020)在《SMBBR组合工艺处理偏二甲肼废水的中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不断增加的偏二甲肼废水量,使得社会对偏二甲肼废水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同时,在偏二甲肼生产、运输、贮存及使用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很大危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且高效的偏二甲肼废水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SMBBR组合工艺对偏二甲肼废水进行处理,以期达到国家对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与分析方法》(GB14374-93)),在稳定运行阶段,SMBBR组合工艺对偏二甲肼废水中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偏二甲肼等废水指标都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10d、填料填充率45%、初始浓度在50mg/L左右、温度20-25℃之间及碳源投加量100mg/L的工况下,SMBBR组合工艺对偏二甲肼废水中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偏二甲肼的去除率最终保持在99%、96%、95%、99%以上,达到了国家对偏二甲肼废水排放的标准。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实验中不同反应器中的生物膜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表明:微生物多样性随着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逐渐增大,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最大,该种菌群通过不同新陈代谢方式,改善了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样品优势种属集中在假诺卡菌属、Millisia、红球菌属,此外,norank-f-Saprospiraceae和AAP99对系统中偏二甲肼的降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生物膜上微生物的培养和筛选过程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测得该株菌株的最高耐受值为100mg/L,因此,采用SMBBR组合工艺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浓度低于100mg/L的偏二甲肼污废水的处理,这为该工艺在处理偏二甲肼废水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且,该中试实验的成功,也说明采用SMBBR及其组合工艺对偏二甲肼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新途径。

兰树仁[3](2020)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硝酸肼和无水肼》文中研究说明推进剂是火箭发动机的能源,是宇航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推进剂废料的处理一直影响着航天领域的绿色化以及无害化进程。一般化学推进剂均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在研制、生产、加工、运输和贮存使用的过程中,均存在环境污染风险,选择有效快速的处理方法,有助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在间歇式超临界设备中,对推进剂废液(主要成分是硝酸肼和无水肼)进行降解。研究了温度、过氧系数、压力以及停留时间对出水CODCr和NH3-N影响;针对NH3-N的难降解,引入了催化剂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降解硝酸肼和无水肼的一阶动力学方程。(1)通过正交试验可知,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硝酸肼和无水肼,各试验参数对CODCr降解率的影响顺序为:过氧系数>压力>温度>停留时间。各试验参数对NH3-N降解率影响顺序为:过氧系数>温度>压力>停留时间。(2)温度和过氧系数是影响CODCr和NH3-N的重要因素,但NH3-N对温度的依赖性更强,温度过低时,NH3-N不发生降解。温度和停留时间一定时,氧化剂过量可以较大幅度的提升NH3-N降解率,但对CODCr的影响比较小。低温下,压力对CODCr的降解比较显着。停留时间大于120 s时,CODCr降解率基本都到达了 98%以上。综合考虑各个条件对CODCr和NH3-N的影响,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温度550℃,压力23MPa,反应时间2min,过氧系数6,该条件下CODCr降解率为98.6%,出水NH3-N为113 mg/L。(3)根据 CODCr 降解效果,催化性能顺序是 Al2O3>MnO2>CeO2>CuO>Fe2O3>TiO2。Al2O3、MnO2和CeO2对CODCr降解有明显的作用,加入Al2O3后,CODCr降解率从98.6%提升到99.7%。在NH3-N的降解中,催化性能顺序是CeO2>CuO>MnO2>Fe2O3>Al2O3>TiO2。催化剂Al2O3、MnO2和CeO2使CODCr的降解率均达到99.6%以上。其中在NH3-N的降解中,CeO2催化效果与非催化相比降解效果提升了 74%,通过观察反应后催化的XRD,CeO2性质稳定,反应后不会生成新产物。(4)没有催化剂时,超临界水氧化硝酸肼和无水肼的一阶动力学方程为:(?)加入催化剂氧化铈,超临界水氧化硝酸肼和无水肼的一阶动力学方程为:(?)在超临界水氧化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中,无水肼和硝酸肼的反应级数都接近1,催化剂对硝酸肼和无水肼的降解有显着的效果,使反应活化能显着下降。

陈帆,牛晓辙,佘彩青,李鹏,杨岸龙[4](2019)在《航天推进剂废气废液燃烧处理实验》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航天生产试验现场有毒推进剂废气废液的无害化处理,设计了一种火箭煤油/空气燃烧处理装置,通过富燃/富氧高温燃气处理硝基类氧化剂/肼类燃料的废气废液。基于该燃烧处理装置,分别进行了燃烧器性能调试以及N2O4与甲基肼的废气与废液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燃烧装置在两种基本工作模态下,燃气温度小于1 200℃,燃烧高效、稳定;N2O4在处理流量0~20 g/s时,排放物中NOx浓度最高为25 ppm,燃气温度小于1 200℃;在甲基肼处理流量<6 g/s时,排放物中VOC浓度小于0.05 ppm,NOx浓度小于2.0 ppm,其中燃气最高温度随甲基肼流量增加不断增大,最高达1 300℃。该燃烧处理装置可实现对有毒航天推进剂高效、彻底的处理,废气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翁欣妍[5](2019)在《自燃型离子液体推进剂液相点火及混合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燃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无需点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卫星、导弹及其他航天器的动力系统。传统自燃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用MMH(甲基肼),UDMH(不对称二甲基肼)等肼类燃料,具有高毒性及存储安全风险的特点,因而近年来各航天大国均开展了肼类燃料绿色替代计划。论文针对新型自燃含能离子液体推进剂的液相混合及起燃过程开展起燃过程液相流动及自点火机理,推进剂组合优选及对碰射流数值仿真研究,取得的主要学术创新点如下:1)发现了新的液体自燃推进剂点火现象。设计并搭建了离子液体与氧化剂的自点火实验研究平台,实现了不同速度离子液体液滴与氧化剂碰撞自点火过程液面混合的微观图像及火焰形貌的宏观图像的同步采集。结果表明不同含能离子液体与氧化剂液相对碰后出现了三种自点火的模式,即碰撞后(a)产生大量飞溅二次液滴的微爆点火模式,(b)形成Leidenfrost层的中间产物气层点火模式,以及(c)液滴液池聚合后的浸没点火模式。其中对于某些(c)类型点火模式观察到的超快库仑爆炸点火现象,在国际自燃推进剂研究领域未有文献报道;2)优选出了两种具有潜力的绿色含能离子液体。定量获得了多种不同含能离子液体的点火性能参数,如库仑爆炸延迟时间、微爆延迟时间、点火延迟时间、火焰面积等。发现了库伦爆炸延迟时间与离子液体阳离子侧链长度的依赖关系及阳离子不饱和度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阐明了离子液体突破瑞利不稳定性极限并实现库伦爆炸的机理。评估了离子液体-氧化剂组合的自点火及有无固体产物表现,优选出两种性能最佳的推进剂组合,有望用于替代传统高毒性肼类燃料;3)探索了对称双股对碰射流混合及破碎过程液膜、液带及液滴的形成过程。基于Fluent进行双股射流对碰的仿真计算,采用VOF耦合Level Set的方法,计算2ms内的瞬态过程。观察到液膜、液带及破碎液滴的形成,发现当碰撞角为80°时,射流雾化效果更好,为后续实际不对称物性的自燃离子液体推进剂射流对碰实验和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田甜[6](2018)在《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能量密度含能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对提高火炸药的能量、密度等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武器弹药射程、威力以及在火箭中的应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含能材料作为军用产品在火箭中的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被其他能源所替代。但是传统含能材料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有些爆炸后生成的产物严重污染环境,部分含能材料如黑火药等能量较低,阻碍了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制出新的高能量密度含能材料来替代传统含能材料,如新型绿色含能离子液体就是一种选择。富氮型含能离子液体作为新型含能材料在高能炸药、推进剂和燃料等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唑类衍生物中的五元氮杂环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高能C-N和N-N键,种类丰富,包括咪唑类、三唑类、四唑类和五唑类等。其中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生成焓高,热稳定性及安全性好,合成方法简单、条件可控等优点。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又分为1,2,4-三唑类和1,2,3-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1,2,4-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具有生成焓高、密度高、热稳定性好、感度低、可设计性等优点,使其有望替代传统推进剂、炸药以及燃料等应用在航天工业及军事领域等。本论文以设计、合成性能优异的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为研究目标,从分子设计出发,采用Gaussian09软件,结合B3LYP/6-311+G(d,p)及B3LYP/LANL2DZ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得到重要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参数,设计了多系列新型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并计算其生成焓、燃烧热、密度、晶格能、摩尔热容等,系统研究了分子微观结构与其物化性质、热力学性质及燃烧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对指导含能离子液体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1-烷基-4-氨基-1,2,4-三唑、1-酯基-4-氨基-1,2,4-三唑为阳离子,以无机盐离子、硝基唑类盐离子以及金属配合物离子为阴离子,通过有机合成、离子交换方法合成性能优异的[BATZ]NO3、[PATZ]NO3、[HATZ]NO3、[DATZ]NO3、[EaATZ]NO3、[EpATZ]NO3、[BATZ]ClO4、[BATZ]N(CN)2、[BATZ][2,4,5-TNI]、[BATZ][3,5-DNTZ]、[BATZ]3[Co(NO2)6]、[BATZ]3[Co(CN)6]、[BATZ]3[Fe(CN)6]和[BATZ]2[Co(NCS)4]含能离子液体。应用DFT研究了[RATZ]Br离子液体的烷基化反应机理以及上述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复分解反应机理。采用1H NMR、元素分析、FT-IR、UV-Vis和Raman光谱等结构表征方法分析了该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结构,表明成功合成了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且分离纯化好,纯度高。以DFT/B3LYP/LANL2DZ理论方法优化了金属配合物阴离子的结构,得到[Co(NO2)6]3-、[Co(CN)6]3-和[Fe(CN)6]3-的稳定构型为正八面体结构,[Co(NCS)4]2-的稳定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得到的金属配合物阴离子的动态振动模式分析了阴离子[Co(NO2)6]3-、[Co(CN)6]3-、[Fe(CN)6]3-和[Co(NCS)4]2-的理论振动光谱,与FT-IR光谱和Raman光谱的分析一致,为金属配合物阴离子的FT-IR和Raman光谱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以[BATZ]NO3、[PATZ]NO3、[HATZ]NO3、[DATZ]NO3、[EaATZ]NO3、[EpATZ]NO3、[BATZ]ClO4、[BATZ]N(CN)2、[BATZ][2,4,5-TNI]、[BATZ][3,5-DNTZ]、[BATZ]3[Co(NO2)6]、[BATZ]3[Co(CN)6]、[BATZ]3[Fe(CN)6]和[BATZ]2[Co(NCS)4]含能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分子结构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温度对上述含能离子液体密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密度、标准摩尔生成焓、摩尔热容的理论值与实验值,验证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的精度和准确性,并基于含能离子液体的摩尔热容,研究了其在303-353 K时的热力学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等热力学性质,为含能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为了研究含能材料的重要特性,基于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结合生成焓和密度实验值,应用Kamlet-Jacobs方程等方法分别计算了爆热、爆压、爆速、爆容、爆温等爆轰性能参数,探讨了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结构对爆轰性能的影响。此外,氧平衡是衡量含能材料爆轰性能的重要参数(指标),本文研究了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氧平衡及CO平衡。研究结果显示,含能离子液体中含氧原子数越多,生成大量水,释放热量越多,水蒸气释放大量热,比其裂解吸收的热量大,爆热越大;含H元素越多,生成气体越多,则其爆容越大。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速比RDX(8.98 km·s-1)和HMX(9.35 km·s-1)大;1-酯基-4-氨基-1,2,4-三唑硝酸盐和1-丁基-4-氨基-1,2,4-三唑金属配合物含能离子液体的爆压比RDX(35.13 GPa)和HMX(38.24 GPa)的爆压大,其余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压均大于24 GPa,说明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速和爆压均较大,有望替代传统高能炸药。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含能材料中的常用引发键预测了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感度,系统研究了电子结构、氧平衡指数、氧原子数目、芳香性、活性指数等参数对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冲击波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BATZ]NO3、[PATZ]NO3、[HATZ]NO3、[DATZ]NO3、[EaATZ]NO3、[EpATZ]NO3、[BATZ]ClO4、[BATZ]N(CN)2、[BATZ][2,4,5-TNI]、[BATZ][3,5-DNTZ]、[BATZ]3[Co(NO2)6]、[BATZ]3[Co(CN)6]、[BATZ]3[Fe(CN)6]和[BATZ]2[Co(NCS)4]含能离子液体的h50值较大,撞击感度较小,对机械撞击不敏感,安全性能提高。此外,本文合成的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摩擦感度和冲击波感度也较低。采用NASA的CEA软件计算了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比冲、特征速度、燃烧室温度、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平均分子量等能量特性,深入研究了含能离子液体分子组成对其能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比冲均在2800 Ns·kg-1左右,燃烧室温度在2900 K左右;其中,[DATZ]NO3的比冲值最大,接近1-甲基咪唑硼烷和偏二甲肼,满足液体发动机的需求。通过研究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燃烧性能,证明了这种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密度、较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含能性质、良好的燃烧性能等,是一类可替代传统燃料的新型含能材料,有望将其应用于推进剂、炸药以及新能源燃料等领域。

张文全[7](2018)在《新型自点火绿色推进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新概念的绿色推进剂,与传统的分子肼类燃料相比,离子液体推进剂具有典型的低温离子化合物特点,即不易挥发、可操作的液态区间宽、无毒或低毒、无腐蚀、低的溶胀作用等。此外,离子液体推进剂对外界刺激如撞击、摩擦、静电、冲击波等的敏感度很低,安全性高。更特别的是,由于组成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搭配具有成千上万种可能,极大地拓展了离子液体推进剂材料的开发空间。目前的研究表明,离子液体推进剂既可以用作单组元推进剂也可以用作双组元推进剂,如用于推进剂的弹道调

姚旭,张光友,王煊军,王力,慕晓刚[8](2018)在《环境中肼类燃料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1994-2016年环境中肼类燃料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直读法、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并对环境中肼类燃料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王亚东,魏晓斌,谢千东[9](2016)在《基于ISM和AHP方法的肼燃料库事故致因研究》文中提出针对航空肼燃料库的高风险性特点,分析了肼燃料库的工作流程以及安全影响因素。以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小事故损失为出发点,建立肼燃料库事故模型。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各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明确因素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对事故致因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在众多肼燃料库事故致因中空调系统故障影响力最大,对于控制肼燃料库的正常运行、避免事故发生十分关键。同时还找出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最关键因素,可为肼燃料库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汪沣[10](2016)在《偏二甲肼废水处理研究》文中指出偏二甲肼(UDMH)目前仍是我国航天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之一,其本身及其自然降解产物都具有很高的毒性,对水体的污染尤其难以消除,自1968年我国自主生产以来,尽管有许多废水的处理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成功的进行航天发射场偏二甲肼废水的工业化处理。随着航天发射活动的进一步增加,废水的处理量和污染也进一步加剧,研究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方案变得愈发重要。本文采用催化氧化法在处理偏二甲肼废水,以CuO/Al2O3作为催化剂,氧气作为氧化剂,使用微型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偏二甲肼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实验的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温度为380℃,催化剂质量为10 g,氧气流速为3 L/h,废液进料速率为0.3 mL/min时偏二甲肼的处理效果最佳。6‰的偏二甲肼废液在此条件下经过处理,除甲醛外多项指标可以达到国家航天工业的排放标准。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处理要求,对废液量500 L/h,浓度为6‰的偏二甲肼废水使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进行了换热量,流体状态等工艺设计参数的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工业设计,对主要的工艺设备——反应器及换热器进行了参数计算和设计选型。

二、肼类燃料与环境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肼类燃料与环境污染(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肼站肼-70燃料废水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肼类燃料废水处理方法
2 工艺设计
    2.1 废水分析及出水指标
    2.2 紫外催化氧化原理及工艺设计
    2.3 废水处理系统结构设计
3 系统调试
4 结论

(2)SMBBR组合工艺处理偏二甲肼废水的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研究进展
        1.1.1 偏二甲肼废水的危害
        1.1.2 偏二甲肼处理方法的现状
    1.2 MBBR工艺
        1.2.1 MBBR工艺简介
        1.2.2 MBBR的研究现状
        1.2.3 去除有机物机理
    1.3 SMBBR组合工艺简介
        1.3.1 SMBBR好氧技术
        1.3.2 AMBBR厌氧技术
        1.3.3 厌氧生物滤池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1.4.1 废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4.2 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1.4.3 高通量测序的优势
    1.5 立题依据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意义
        1.6.4 技术路线
2 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
        2.1.1 进水水质
        2.1.2 实验装置参数
        2.1.3 常规检测仪器
        2.1.4 微生物筛选的仪器及材料
    2.2 方法
        2.2.1 出水水质
        2.2.2 实验流程
        2.2.3 实验过程及方法
        2.2.4 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
        2.2.5 高通量数据处理
        2.2.6 高效菌株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工艺去除效果的分析
        3.1.1 对COD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3.1.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3.1.3 对BOD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3.1.4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3.1.5 对全氮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3.1.6 对偏二甲肼的去除效果的研究
        3.1.7 本节小结
    3.2 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 水力停留时间对偏二甲肼去除效果的影响
        3.2.2 温度对偏二甲肼去除效果的影响
        3.2.3 碳源投加量对偏二甲肼去除效果的影响
        3.2.4 填料填充率对偏二甲肼去除效果的影响
        3.2.5 初始浓度对偏二甲肼去除效果的影响
        3.2.6 本节小结
    3.3 微生物学分析
        3.3.1 高通量测序数据统计
        3.3.2 多样性分析
        3.3.3 微生物群落结构
        3.3.4 高效菌株的确定及耐受值
        3.3.5 本节小结
结论
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硝酸肼和无水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肼类推进剂处理的概述
        1.2.1 肼类推进剂的来源
        1.2.2 肼类推进剂的危害
        1.2.3 推进剂废水的处理技术
    1.3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1.3.1 氢键
        1.3.2 密度
        1.3.3 介电常数
        1.3.4 离子积
        1.3.5 扩散系数
        1.3.6 溶解度
        1.3.7 粘度
    1.4 超临界水氧化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1.4.4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用材料
        2.1.1 实验水样水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步骤及实验参数的操控
        2.3.1 实验步骤
        2.3.2 实验参数的控制
    2.4 正交试验设计
    2.5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实验
    2.6 分析方法
        2.6.1 化学需要量的测定
        2.6.2 NH_3~-N的测定
        2.6.3 XRD的测定
    2.7 数据处理
3 硝酸肼和无水肼的超临界水氧化
    3.1 实验结果
        3.1.1 正交试验
        3.1.2 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
    3.2 单因素分析
        3.2.1 温度对出水COD_(Cr)和 NH_3~-N的影响
        3.2.2 过氧系数对出水COD_(Cr)和 NH_3~-N的影响
        3.2.3 停留时间和压力对出水COD_(Cr)和 NH_3~-N的影响
    3.3 催化剂对出水的影响
        3.3.1 均相催化剂对出水的影响
        3.3.2 非均相催化剂对出水的影响
        3.3.3 催化剂的稳定性
        3.3.4 催化机理的探讨
    3.4 本章小结
4 动力学方程的研究
    4.1 反应动力学探讨
    4.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动力学研究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工业化应用的探讨
    5.1 经济成本分析
    5.2 超临界水氧化的工程问题
        5.2.1 腐蚀
        5.2.2 盐沉积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航天推进剂废气废液燃烧处理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燃烧处理装置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5)自燃型离子液体推进剂液相点火及混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自燃液体推进剂研究现状
        1.2.2 含能离子液体合成研究现状
        1.2.3 离子液体推进剂燃烧研究现状
        1.2.4 射流对碰研究现状
    1.3 论文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2 实验装置及方法
    2.1 功能需求与实验装置设计思路
        2.1.1 实验装置的所需功能
        2.1.2 实验系统综述
        2.1.3 实验装置的设计
    2.2 实验装置系统
        2.2.1 位移台
        2.2.2 自点火反应系统
        2.2.3 物像捕捉系统
        2.2.4 图像处理方法
    2.3 实验操作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二氰胺基离子液体与氧化剂的自点火实验研究
    3.1 离子液体与水池碰撞的实验现象
    3.2 二氰胺基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
    3.3 二氰胺基离子液体推进剂的自点火实验现象
        3.3.1 [EMIm][DCA]推进剂的自点火实验现象
        3.3.2 [BMIm][DCA]推进剂的自点火实验现象
    3.4 氧化剂对二氰胺基离子液体的自点火影响
    3.5 韦伯数对微爆延迟时间和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3.6 比冲计算
    3.7 本章小结
4 硼氢基离子液体与氧化剂的自点火实验研究
    4.1 硼氢基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
    4.2 硼氢基离子液体与WFNA的库仑爆炸现象
        4.2.1 初期库仑爆炸现象及机理解释
        4.2.2 库仑爆炸延迟时间
    4.3 硼氢基离子液体与WFNA的自点火现象
        4.3.1 硼氢基离子液体与WFNA的自点火过程
        4.3.2 点火延迟时间
    4.4 阳离子结构对硼氢基离子液体自点火过程的影响
        4.4.1 杂环对自点火过程的影响
        4.4.2 侧链对自点火过程的影响
    4.5 氧化剂对硼氢基离子液体自点火过程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Fluent的双股射流对碰数值研究
    5.1 数值计算方法
        5.1.1 多相流模型
        5.1.2 湍流模型
        5.1.3 离散方法
    5.2 双股射流对碰的计算与结果分析
        5.2.1 物理模型
        5.2.2 网格剖分
        5.2.3 边界条件
        5.2.4 液膜形成过程分析
        5.2.5 流动状态分析
        5.2.6 液相体积分布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含能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1.1 含能材料的研究背景
    1.2 含能离子液体概述
    1.3 含能离子液体的研究现状
    1.4 含能离子液体的研究趋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含能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及其性能的理论计算与预测
    2.1 引言
    2.2 新型含能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
        2.2.1 含能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优化
        2.2.2 含能离子液体的电荷分布分析
        2.2.3 含能离子液体的离子间作用能
        2.2.4 含能离子液体的偶极矩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2.2.5 含能离子液体的电子结构分析
    2.3 新型含能离子液体性能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及预测
        2.3.1 含能离子液体密度的理论计算及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2.3.2 含能离子液体标准摩尔生成焓的理论计算及其分析
        2.3.3 含能离子液体晶格能的计算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2.3.4 含能离子液摩尔热容的理论计算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式建立
        2.3.5 含能离子液体标准摩尔生成焓、熵与温度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1-烷基/酯基-4-氨基-1,2,4-三唑卤中间体的合成
        3.2.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合成
    3.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合成机理
        3.3.1 1-烷基-4-氨基-1,2,4-三唑溴中间体的合成机理
        3.3.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合成机理
    3.4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结构分析
        3.4.1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1H NMR分析
        3.4.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元素分析
        3.4.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FT-IR光谱分析
        3.4.4 金属配合物阴离子的结构优化及其理论振动光谱分析
        3.4.5 1-丁基-4-氨基-1,2,4-三唑金属配合物的Raman光谱
        3.4.6 1-丁基-4-氨基-1,2,4-三唑金属配合物的 UV-Vis 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性质测定
        4.2.1 主要仪器
        4.2.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性质测定
    4.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4.3.1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密度及其热膨胀系数
        4.3.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
        4.3.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溶解度
        4.3.4 [RATZ]NO_3 的饱和蒸汽压
    4.4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4.4.1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生成焓及燃烧热
        4.4.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摩尔热容
        4.4.3 热力学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燃烧性能
    5.1 引言
    5.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氧平衡及CO平衡
    5.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轰性能研究
        5.3.1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热
        5.3.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压与爆速
        5.3.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炸反应方程及其爆容
        5.3.4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爆温
    5.4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感度预测及完全性分析
        5.4.1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撞击感度及其安全性分析
        5.4.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摩擦感度及其安全性分析
        5.4.3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冲击波感度及其安全性分析
    5.5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能量特性
        5.5.1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能量特性
        5.5.2 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分子组成对其能量特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6.1 论文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环境中肼类燃料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比色直读法
2 色谱法
3 光谱法
    3.1 荧光光谱法
    3.2 分光光度法
    3.3 化学发光法
    3.4 拉曼光谱法
4 电化学法
5 展望

(9)基于ISM和AHP方法的肼燃料库事故致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肼燃料库作业分析
    1.1 肼燃料库保障作业流程
        1.1.1 肼燃料运输阶段
        1.1.2 肼燃料储存阶段
        1.1.3 肼燃料化验阶段
        1.1.4 肼燃料加注 (转注) 阶段
        1.1.5 肼燃料废料处理阶段
    1.2 肼燃料库安全影响因素
2 肼燃料库事故致因分析
    2.1 建立事故致因解释结构模型
    2.2 建立AHP模型并确定影响因素权重
    2.3 因素影响力分析
3结论

(10)偏二甲肼废水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航天推进剂
    1.3 偏二甲肼的处理
        1.3.1 性质
        1.3.2 偏二甲肼的处理方式
    1.4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偏二甲肼处理的实验室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分析方法
        2.2.3 催化剂的制备
        2.2.4 催化剂载体选择
        2.2.5 催化剂表征及活性测定
        2.2.6 实验装置
        2.2.7 正交实验设计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正交实验结果
        2.3.2 反应活化能计算
        2.3.3 UDMH废水处理结果分析
    2.4 章节小结
第三章 化工模拟
    3.1 引言
    3.2 化工模拟软件
        3.2.1 化工模拟软件简介
        3.2.2 Aspen plus
    3.3 模拟流程图
    3.4 模块介绍
    3.5 模拟数据输入
    3.6 模拟结果分析
    3.7 章节总结
第四章 工业设计
    4.1 技术指标
    4.2 反应器设计
        4.2.1 反应器选择
        4.2.2 反应器床层压降计算
    4.3 加热器
    4.4 换热器
        4.4.1 特征数据计算:
    4.5 泵的选择
    4.6 管道选择
    4.7 装置设计图
        4.7.1 反应器设计图
        4.7.2 换热器设计图
    4.8 带控制点的流程图
    4.9 车间布置图
    4.10 章节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肼类燃料与环境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肼站肼-70燃料废水处理系统设计[J]. 苗春存,于文,陶兆飞. 山东化工, 2021(01)
  • [2]SMBBR组合工艺处理偏二甲肼废水的中试研究[D]. 杨宇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12)
  • [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硝酸肼和无水肼[D]. 兰树仁. 中北大学, 2020(09)
  • [4]航天推进剂废气废液燃烧处理实验[J]. 陈帆,牛晓辙,佘彩青,李鹏,杨岸龙. 火箭推进, 2019(05)
  • [5]自燃型离子液体推进剂液相点火及混合机理研究[D]. 翁欣妍. 西安交通大学, 2019(01)
  • [6]富氮型三唑类含能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 田甜.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7]新型自点火绿色推进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A]. 张文全. 2017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 2018
  • [8]环境中肼类燃料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姚旭,张光友,王煊军,王力,慕晓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8(01)
  • [9]基于ISM和AHP方法的肼燃料库事故致因研究[J]. 王亚东,魏晓斌,谢千东.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6(06)
  • [10]偏二甲肼废水处理研究[D]. 汪沣. 兰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肼燃料与环境污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