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汝[1](2021)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创新都提供了新的方向,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过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的工具只有粉笔和黑板,在这样的条件下所创建的教学模式显得刻板严肃,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首先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兴趣。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佳[2](2021)在《试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阅读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文中研究指明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全球化,是我国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表现之一。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就结合当前的高校之外合作办学,探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希望对教师有所帮助。

杜清媛[3](2021)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茶文化的融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而作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已成为我国人民了解、学习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对英语的教育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与精神内涵,将其融入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对此,高校可以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三方面入手,将茶文化巧妙融入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的英语人才。

杜小双[4](2021)在《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理解并促进有效教师学习,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理论视角不断演变,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解教师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三名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开展研究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研究,收集了访谈、观察、反思日志、实物资料等多种数据资料,追踪描摹教师学习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分析、阐释了这一过程的复杂动态特征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三位案例教师通过专业学习不同程度地改进了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她们的认知系统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三位教师的认知系统受到多次“扰动”,并发生自组织变化;其中两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历了调整和重组的过程,最后呈现质变的趋势;另一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过调整后趋于稳固,未见质变的趋势。(2)教师认知系统受到“扰动”,并因此产生认知冲突或失衡,是教师学习和发生改变的主要动因。她们经历的典型“扰动”事件包括撰写和修改研究报告、与指导教师交流、接受专家点评与反馈等。(3)教师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取决于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之间的互动。随着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及其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系统内、系统间各要素的互动和组合对教师学习构成支持或限制。比如,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的消极影响、知识基础的匮乏、机构文化的限制可能阻滞学习的发生;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师反思的交互或将促进学习的发生;“扰动”的力度和密度则极大地影响教师学习发生的可能性。(4)教师主观能动性(包括专业发展动机、身份、反思性等)参与系统互动,直接影响认知系统的变化。本研究对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交互关系解释复杂动态的教师学习现象,加深了对教师学习本质的理解;第二,推动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比如扰动、涌现等)的具体化,增强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度和操作性;第三,本研究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用于研究国内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学习过程,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本研究也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重要启示。为了创造有效教师学习发生的条件,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的交互性。教师培训项目应确保多元主体参与,利用系统间、多主体间的交互创造学习机会。第二,尽可能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教师学习活动应具备高阶性、挑战性和转化性的特点,教育教育者(或培训者)应充当促进者、批判者或“扰动者”,帮助教师打破认知与实践惯性。第三,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确保教师在“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实现非线性的认知和实践转变;第四,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教师成长成为自觉、自主、批判的学习者。

沈舒方[5](2021)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实践运用》文中指出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语言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容易地掌握英语的应用技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高校要重视英语阅读教学,运用语言学的教学方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本文笔者阐述了语言学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丁瑾[6](2021)在《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也在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利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高校英语阅读是每个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英语水平,高校逐渐开始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阅读交互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强高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使高校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英语知识。

王云云[7](2021)在《高校英语阅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该文简要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内容,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提出有效策略,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云云[8](2021)在《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高校阶段的英语教学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动,高校英语也开始逐步渗透学科与理论应用。虽然传统的高校英语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应用教学,对于综合性知识教学则没有太高关注度。但新时期的高校英语则开始改变这一状态,加强了对语篇分析的运用,全面推动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也生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主要对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王小莉[9](2021)在《多模态在高校英语阅读课上的运用探究》文中认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开始出现越来多的留学生,因此,以出国留学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以及英语教师的关注。这类英语教学往往更加倾向于对学生英语语言的教授以及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技能的提升。目前,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以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感官要求,以此来吸引学生积极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投入到对英语原生语言的最大化掌握和表达中,进而有效提升日常英语表达能力。

姜秀娟[10](2021)在《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中的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是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正在研发的“英语教师证书考试”的一部分,拟测量职前中学英语教师用于理解与赏析英语故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素养。本研究旨在验证该测试任务的效度,以确保其开发质量。基于论证的模式是当今语言测试效度验证的前沿模式,能够较好地保证效度验证结论的说服力。但现有效度论证框架均用以指导整项测试效度验证,不适合直接用于开发阶段测试任务效度验证。因此,本研究以Bachman&Palmer(2010)的AUA框架为理论指导,立足测试任务开发阶段构念界定、任务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三大核心环节,聚焦分数解释有意义性、概括性和评分一致性,构建语言测试任务开发与效度论证框架。根据该框架中测试任务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推理证据收集的需要,确定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探究性次序式混合研究设计,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效度证据。质性研究方面,分析6名专家参与的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探究测试内容的相关性、取样的充分性以及任务特征的恰当性;分析59名试测对象的作答文本,判断测试任务充分考查拟测文学素养以及试测对象的作答反映评分标准各等级关键特征的程度;分析5名评分员的反馈信息,考察评分标准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量化研究方面,对5名评分员评阅出的30份答卷的分数进行多面Rasch模型分析,判断测试任务的区分性、评分标准等级划分的恰当性以及评分一致性;就上述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检验评分员间的一致性;将5名评分员对不同水平组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打出的分数进行K多个独立样本检验,验证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与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测试任务具有代表性和区分性,说明测试任务设计恰当;评分标准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各等级难度设置恰当、区分性较好,评分员自身以及评分员之间的一致性达到理想水平,不同水平组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与其分数之间存在显着高度正相关关系,说明评分标准制定得当。上述证据均用于支撑效度论证框架内的相应主张及其理由,形成自上而下从“测试任务构念界定”到“分数”、自下而上从“分数”到“分数解释有意义性”的双向闭合推理链,测试任务效度得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语言测试任务开发与效度论证框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效度验证框架的不足,为开发阶段的语言测试任务效度论证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采用读、写、说相结合的综合型测试任务形式,全面考查职前中学英语教师理解与赏析英语故事类文学作品应具备的文学素养,对我国现行英语教师资格考试设计的完善以及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中相关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忽视对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的改变
    (一)教学创新思路更多
    (二)交互式学习模式得以构建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微课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三)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四)以互联网时代的标准建立教学评价机制

(2)试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阅读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
2 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2 推进素质教育
3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4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4.1 采用多元化方法讲解文化知识
    4.2 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4.3 设置阅读环节,了解文化内容
5 总结

(3)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茶文化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将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阅读教育的必要性
    1.1 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1.2 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3 促进学生英语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2 当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理念固化
    2.2 教学模式单一
3 将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阅读的实践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
    3.2 完善教学模式
    3.3 加强师资建设

(4)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1.1.2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师学习理论与实践
        2.1.1 教师学习的定义
        2.1.2 外语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沿革
        2.1.3 外语教师学习实证研究综述
        2.1.4 批判与反思
    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2.2.1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转向
        2.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关键概念及其含义
        2.2.3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学习相关研究
        2.2.4 本节小结
    2.3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及相关研究
        2.3.1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渊源
        2.3.2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2.3.3 本节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3.1.1 研究问题
        3.1.2 分析框架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1 教师教育研究的质性研究范式
        3.2.2 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的合理性
    3.3 研究场域
        3.3.1 H项目和F大学培养基地
        3.3.2 H项目概述
        3.3.3 学员视角的H项目
        3.3.4 依托H项目开展的研究活动
    3.4 研究对象
        3.4.1 进入现场和初步接触研究对象
        3.4.2 研究对象背景信息
    3.5 数据收集过程
        3.5.1 访谈
        3.5.2 观察
        3.5.3 反思日志
        3.5.4 实物资料
        3.5.5 研究日志
    3.6 数据分析
        3.6.1 数据存储、转写与整理
        3.6.2 数据分析
    3.7 研究的可靠性与伦理
第四章 枫叶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4.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4.1.1 开展研究之前:小说教学理念与实践
        4.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
    4.2 调整期:检视并发现实践问题
        4.2.1 扰动事件1:授课专家传递不同观点
        4.2.2 扰动事件2:导师反馈冲击固有思维
        4.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3 稳固期:理念与实践保持不变
        4.3.1 扰动事件3:行动方案“搁浅”
        4.3.2 扰动事件4:专家意见“冷处理”
        4.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4 调整期:根据情境变化调整教学实践
        4.4.1 扰动事件5:“文学圈”学生不配合
        4.4.2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4.3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5 重组期:破除旧观念践行新身份
        4.5.1 扰动事件6:报告遭到导师团队批驳
        4.5.2 扰动事件7:学术导师深度介入指导
        4.5.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5.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6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1 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2 与认知系统关联的其他系统及其要素的变化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梧桐的学习和认知系统变化
    5.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5.1.1 开展研究之前:读写教学理念与实践
        5.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失衡态
    5.2 调整期:辨析并确认实践问题
        5.2.1 扰动事件1:导师反馈推动理性思考
        5.2.2 扰动事件2:专家点评促进个人理解
        5.2.3 扰动事件3:导师面谈指向学习原理
        5.2.4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2.5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3 调整期:在行动中重构实践
        5.3.1 扰动事件4:导师现场观课指导
        5.3.2 扰动事件5:多方角色参与磨课
        5.3.3 教师认知系变化的涌现
        5.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4 重组期:持续深化理念和优化实践
        5.4.1 扰动事件6:中期汇报加强抽象思维
        5.4.2 扰动事件7:研究课继续优化教学操作
        5.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恢复平衡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杏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6.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6.1.1 开展研究之前:文化教学理念与实践
        6.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平衡态
    6.2 调整期:问题的形成与论证
        6.2.1 扰动事件1: 课标带动教师反思和行动
        6.2.2 扰动事件2: 选题受到导师团队质疑
        6.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3 调整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
        6.3.1 扰动事件3:语篇教学实践初体验
        6.3.2 扰动事件4:中期汇报获专家指导
        6.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4 稳固期:实践转化未见成效
        6.4.1 扰动事件5:研究课未关注行动目标
        6.4.2 扰动事件6:撰写报告再获专家点评
        6.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未发生质变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教师认知变化的复杂动态系统特征
        7.1.1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轨迹
        7.1.2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特点
    7.2 教师学习过程的复杂动态系统分析
        7.2.1 枫叶的学习过程
        7.2.2 梧桐的学习过程
        7.2.3 银杏的学习过程
        7.2.4 系统内、系统间互动对教师学习过程的影响
    7.3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机制
        7.3.1 教师认知系统的“扰动”
        7.3.2 系统各要素在多个层级之间发生联动
        7.3.3 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重要作用
        7.3.4 教师认知的渐进式或突变式发展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8.3 本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启示
        8.3.1 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
        8.3.2 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
        8.3.3 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
        8.3.4 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体力量
    8.4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背景访谈提纲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枫叶为例)
附录三 课堂观察笔记样例
附录四 教师反思日志样例
附录五 教师学习活动现场观察笔记(以银杏的开题答辩为例)

(5)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实践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学概述
二、语言学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 教师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 教学中忽视了能力培养。
    4. 学生阅读量不足。
四、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实践运用分析
    1.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 引导学生推测阅读材料内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分析文章结构,抓住阅读重点。
    4. 把握文章主题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五、结语

(6)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二、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的实践准备
    1. 了解学生英语阅读状态。
    2. 促进学生理解英语基础知识。
    3. 创造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氛围。
三、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的实施
    1. 做好英语阅读交互教学课前预习。
    2.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3. 分组进行英语交流讨论。
    4. 交流英语交互教学学习的成果。
四、结语

(7)高校英语阅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批判性思维概述
    1.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1.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内容
2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2.1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2 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2.3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外界信息
3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3.1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3.2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缺失的原因
    3.3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4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4.1 选取适当的英语阅读课程材料
    4.2 打造民主的师生关系
    4.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4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8)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语篇分析概念及与高校英语阅读之间的联系
    1.1 语篇
    1.2 语篇分析与高校英语阅读之间的联系
2 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向
    2.1 以语篇分析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思考与联想
    2.2 以语篇分析来推动语法、词汇的有机结合
    2.3 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3 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分析英语文章结构,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3.2 分析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加深阅读印象
    3.3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4 结束语

(9)多模态在高校英语阅读课上的运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背景
三、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四、多模态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1. 教学方式灵活。
    2. 教学内容直观。
    3. 教学效果高效。
五、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互动教学模式
    1. 教师之间的互动。
    2. 师生之间的互动。
    3. 学生之间的互动。
六、结语

(10)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提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学英语教师的典型文学素养
        2.1.1 文学素养
        2.1.2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界定及其内涵
        2.1.3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2.2 文学素养测试
        2.2.1 文学科目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2.2.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2.3 综合型测试任务研究
    2.4 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
    2.5 效度及效度验证框架
        2.5.1 效度及其内涵的演变
        2.5.2 效度验证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
        3.1.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评分标准
    3.2 研究设计
        3.2.1 混合研究法
        3.2.2 探究性次序式设计
    3.3 研究参与者
        3.3.1 受访专家
        3.3.2 试测对象
        3.3.3 评分员
    3.4 研究工具
        3.4.1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3.4.2 评分记录表
        3.4.3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3.5.1 专家意见和建议
        3.5.2 试测对象测试表现
        3.5.3 评分结果和评分员反馈信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质性分析
        4.1.1 测试任务的代表性
        4.1.2 试测对象对拟测文学素养的运用
        4.1.3 评分标准的可靠性
    4.2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量化分析
        4.2.1 多面Rasch模型分析
        4.2.2 评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4.2.3 评分结果与试测对象测试表现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测试任务效度论证
        5.1.1 测试任务测量拟测能力的充分性
        5.1.2 测试任务的区分性
    5.2 评分标准效度论证
        5.2.1 评分标准对测量目标的体现
        5.2.2 评分标准的区分性
        5.2.3 评分结果的可靠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发现
    6.2 研究贡献
    6.3 研究启示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引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外文学素养测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附录2 测试样题
    附录3 各等级试测对象作答文本示例
    附录4 样题(初稿)试测调查问卷
    附录5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附录6 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示例
    附录7 评分标准
    附录8 评分员培训材料
    附录9 评分记录表
    附录10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附录11 FACETS软件数据分析指令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刘俊汝. 快乐阅读, 2021(24)
  • [2]试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阅读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J]. 李佳. 海外英语, 2021(23)
  • [3]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茶文化的融合[J]. 杜清媛. 福建茶叶, 2021(12)
  • [4]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D]. 杜小双.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5]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实践运用[J]. 沈舒方. 校园英语, 2021(46)
  • [6]英语阅读交互教学模式分析[J]. 丁瑾. 校园英语, 2021(42)
  • [7]高校英语阅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 王云云. 海外英语, 2021(14)
  • [8]语篇分析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王云云. 海外英语, 2021(12)
  • [9]多模态在高校英语阅读课上的运用探究[J]. 王小莉. 校园英语, 2021(22)
  • [10]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D]. 姜秀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阅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