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顿地区发现大量银和锡矿床

在伊顿地区发现大量银和锡矿床

一、义敦地区发现大型银矿和锡矿(论文文献综述)

回凯旋,秦克章,韩日,赵俊兴,王乐,高燊,张夏楠[1](2021)在《岩浆热液型银矿床、银矿省及形成的控制因素》文中研究表明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指与岩浆热液作用相关的独立银矿床和共生银矿床(Ag平均品位一般大于100g/t),它是银最重要的来源。本文对全球80多个典型的大型-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银矿床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其主要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低硫型、中硫型和高硫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和五元素型四种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占主导,斑岩型和矽卡型数量较少。全球大型-超大型的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俯冲带和中亚造山带东段,这些银矿床均位于陆壳基底之上。按照发育地区不同可分为六大银成矿省,即中国兴蒙银成矿省、美国西部盆岭银成矿省、墨西哥西北银成矿省、秘鲁中部银多金属成矿省、玻利维亚银锡成矿省和俄罗斯远东银锡成矿省。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这些银成矿省与大规模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包括发育大量酸性熔结凝灰岩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或者富锡流纹岩、黄玉流纹岩和石英斑岩等高演化岩浆岩。这些大规模岩浆热液银成矿作用通常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转换相关,比如从挤压到伸展或者伸展到挤压。相对富银的含水大陆下地壳源区、大规模高分异的岩浆作用、银对熔体中共存硫化物和磁铁矿相对弱的相容性、高盐度的流体、成矿流体集中运移的通道和高效的沉淀机制是银大规模成矿的有利控制因素。银矿床的研究工作相对于铜、金矿床远远落后,银成矿省和酸性大火成岩省的内在联系、控制斑岩钼-银/锡-银两种银成矿系统的机制、岩浆演化对银成矿的控制、银矿潜力区的勘查找矿等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

卢映祥,施玉北,孙涛,曾妍,李蓉,曹晓民,程胜辉[2](2021)在《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文中认为云南地处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将铅、锌、铜、锡、钨、金、银、磷、钛、稀土金属(16种)、稀有金属(9种)和分散元素(8种)列为云南优势关键矿产,总结其资源特征,并针对这些矿产开展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省共可划分出8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其中与以上优势关键矿产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48个,共118个矿床式;以成矿省为单元,华南(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6个矿床式;上扬子(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6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35个矿床式;三江(造山带)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9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57个矿床式;腾冲(造山带)成矿省有5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0个矿床式。按成矿时代,新生代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16个、中生代12个、古生代12个、前寒武纪5个和跨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矿强度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

詹小飞[3](2021)在《三江北段玉树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文中指出研究区位于青海玉树地区,处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构造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金沙江和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与古特提斯演化关系密切。有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本文以该区区内发育的岩浆岩和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以长期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托,对镁铁质岩石、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铜多金属矿床进行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探讨成岩成矿背景和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并指明找矿方向。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研究区内的岩浆岩主要由基性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组成。对这些岩浆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查涌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3±3Ma,多彩块状辉长岩为252±2Ma,龙墨沟辉绿岩脉254±4Ma,龙墨沟东辉绿岩脉为248±2Ma,中酸性侵入岩征毛涌石英闪长岩为233±2Ma,日啊日曲石英闪长岩体、格仁涌花岗闪长岩体、当江荣花岗闪长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年龄分别为218±1Ma、217±2Ma、221±1Ma和222±1Ma,那日正长斑岩为170±3Ma。基性火山岩查涌枕状玄武岩235±3Ma,龙墨沟枕状玄武岩249±2Ma,米扎纳能杏仁状安山岩237±3Ma,撒纳龙哇玄武岩221±3Ma,中酸性火山岩中,南部的多日茸层状英安岩和龙墨沟南层状英安岩分别为228±1Ma和227±2Ma,尕龙格玛东西矿区的英安岩和英安斑岩分别为223±2Ma和221±1Ma。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大都形成于晚三叠世,而多彩-查涌蛇绿混杂岩带的年龄分布从早二叠世到中三叠世都有分布,而基性火山岩主要集中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期。治多混杂岩中镁铁质岩石可能来自不同地幔源的部分熔融。查涌辉长岩来自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多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可能来自被污染或改造的尖晶石+石榴石地幔源区。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证据表明,西金沙江-甘孜-理塘古特提斯体系的持续时间很长,指示了了一个成熟的大洋。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相对连续的成分变化趋势,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板片流体或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产生的岩浆(基性端元)与古老下地壳熔体(酸性端元)的混合,后期岩浆上升时分离结晶和化学扩散也影响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形成与弧环境,与西金沙江-甘孜-理塘洋向西南俯冲有关。北羌塘治多中酸性巴塘群火山岩是由新生地壳源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来自于晚三叠世石榴石角闪岩岩浆源区高温低压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岩年龄具有东北年轻化趋势,指示了一个南向俯冲和回撤的模式二叠纪-晚三叠世治多混杂岩(283-235 Ma)和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222-217Ma)和火山岩(228-221Ma)以及其他岩石表明它们金沙西至甘孜地区理塘古特提斯洋存在一个完整的海底扩张、洋板块俯冲和弧后扩张过程,结合松潘-甘孜陆块的研究,认为西金沙江-甘孜-理塘洋可能存在双向俯冲和后撤。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低温(120℃~160℃)、中低盐度(6.0~12.4%Na Cl.eqv)、中低密度(0.95~1.03 g/cm3);H-O同位素推测成矿流体来自海水与岩浆水混合。成矿物质具有岩浆硫(δ34S为-4.3‰~1.7‰,)特征,Pb同位素预示可能来自晚三叠世深部岩浆活动。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本论文认为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为VMS型矿床。查涌矿床脉状辉钼矿矿石和稠密浸染状铜铅锌矿石为流体包裹体显示为中高温(224.5~365.8℃)、中低盐度(4~5 wt%Na Cl)、中低密度(0.62~0.96 g/cm3)的成矿流体,两类矿石成矿流体来源相似,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入大气降水。S、Pb同位素推断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综合前人成矿年代学结果,认为查涌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24Ma),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羌塘碰撞背景有关,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矿床,表现为浅部热液脉型Cu-Pb-Zn和深部斑岩型Cu-Mo矿化的斑岩型成矿系统。多日茸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90~170℃,盐度集中在2~11%,显密度介于0.89~1.08 g/cm3,属于低温、中高盐度、低密度流体。多日茸矿床主成矿期的方解石δ13CV-PDB值变化范围为-2.0~0.9‰,方解石δ18OV-SMOW值变化范围为13.8~18.8‰,方解石δ18OV-PDB值变化范围-16.6~-11.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溶解围岩中的碳酸盐岩而获得了流体中的碳。多日茸矿床中黄铁矿δ34SV-CDT值介于-35.5~0.5‰,主要集中于0±3‰,方铅矿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在18.477~18.615之间;207Pb/204Pb值在15.693~15.770之间;208Pb/204Pb值在38.768~39.010之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结合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内成岩成矿构造背景的指示,玉树地区存在与古特提斯演化、中特提斯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相关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具有火山活动相关岩浆热液矿床、碰撞型斑岩型矿床、MVT型矿床和后期热液叠加等成因类型。矿床分布整体呈现北西成带、北东成串、局部成群的规律。当前在治多火山岩带寻找VMS型矿床和治多缝合带及深大断裂附近寻找斑岩型矿床是主要的找矿方向。综合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划分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尕龙格玛-撒拉龙哇火山岩带,主要寻找与古特提斯火山作用有关的VMS型铜铅锌矿床;查涌-西确涌-当江深大构造-岩浆岩带,主要寻找与斑岩型成矿相关的铜钼-铅锌-金银热液矿床;龙墨沟-多日茸火山沉积岩带,主要寻找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杂多-米扎纳能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主要寻找与新生代陆陆碰撞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与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的盆地卤水MVT型铅锌矿床。

李红梅,李艳军[4](2020)在《三江中北段夏塞Ag-Pb-Zn矿床红锑镍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文中提出夏塞Ag-Pb-Zn矿床为三江中北段义敦地区一个典型的大型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本次研究首次发现了镍矿物。银铅锌矿床中发育镍矿物的报道甚少,且含镍流体来源也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镍矿物进行电子探针成分测试及元素面扫描分析,探讨了Ni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这些矿物主要由Ni和Sb组成,少量矿物含较低含量的Fe和S。矿物名称为红锑镍矿(NiSb),主要以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或以微细矿物与磁黄铁矿伴生。结合前期矿床学研究成果,表明夏塞Ag-Pb-Zn矿床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晚期壳幔混合成因的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

李聪[5](2020)在《中国锡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锡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锡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也是我国关键新兴战略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价值。多年的开采和利用,使得我国的锡矿资源面临危机,从锡矿主要出口国变成依赖进口的国家。因此加大找矿力度,寻找新的锡矿资源,保持我国锡矿资源量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多年来对于锡矿床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资料,但资料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总结。本论文搜集了各类文献中有关我国重要锡矿床的分析资料,建立了我国锡矿矿产地数据库、成矿年代数据库、锡矿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库,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锡矿床研究程度的提高、进一步锡矿的找矿勘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主要取得的以下进展:(1)厘定出我国与锡矿床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22个,与锡矿有关的成矿区带有44个,重要矿集区15个。(2)重要锡矿成矿时代数据成果的总结显示,中国锡矿的成矿时代有前寒武纪、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以燕山期的160~130Ma和100~80Ma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喜山期;不同成矿时代的锡矿床的具有集中分布特征,其中前寒武纪锡矿主要分布在川西及桂北矿集区;加里东期锡矿主要分布在祁漫塔格矿集区;海西期锡矿主要分布在东准与星星峡矿集区;燕山期锡矿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桂北、滇东南、湘南、林西-锡林浩特等矿集区;喜山期锡矿主要分布在三江矿集区。在锡矿时空规律总结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锡矿成矿谱系。(3)以重要矿集区为单元,全面搜集了我国典型锡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包括硫、铅、氢氧、碳氧、铷锶、钐钕、铪同位素),并进行了汇总和总结。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锡矿的硫源主要有两种:(1)岩浆来源;(2)岩浆为主,有地层的混合;氢氧同位素表明锡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来自于岩浆水以及岩浆水为主、有大气降水的混合;铅同位素显示不同锡矿床铅的来源较为复杂,主要为上地壳铅和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总体上,我国与锡矿床有关的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以及地壳为主、少量幔源混合。(4)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燕山早期—晚期、大兴安岭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有关锡矿的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江彪,张通,王登红,陈毓川,张大权,黄崇轲,白鸽,王成辉,黄凡[6](2020)在《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文中提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对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控制特点和规律:银矿赋矿地层以泥盆系最多,其次是中元古界、石炭系等,按赋矿岩性则以碳酸盐岩最多,变质岩次之;古老地块边缘裂陷槽和增生带、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汇聚部位及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海相火山岩、陆相火山岩、侵入岩控制着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银矿产出。分析了我国大型、超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提出川西义敦岛弧带、川滇黔接壤地区和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大型、超大型银矿的重要找矿区,继续加强我国陆相火山岩型大型、超大型银矿的寻找和研究;重视在萤石矿床分布区、黑色岩系分布区找银矿及火山岩地区找银锰型矿床;充分利用银矿找钨、锡等其他矿种。

高雪[7](2018)在《义敦地体晚白垩世与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义敦地体东、西分别以甘孜-理塘和金沙江缝合带为界,夹持于松潘-甘孜地体和羌塘地体之间;北起赠科,南抵中甸,南北延伸约500km,以28°30’N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带。北义敦地体发育约100Ma高分异花岗岩与岩浆热液脉型Sn-Pb-Zn-Ag矿床,南义敦地体出露约80Ma隐伏-半隐伏花岗斑岩体与斑岩-矽卡岩型Cu-Mo-W矿床;然而目前有关该区晚白垩世区域成矿多样性的成因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论文在系统研究义敦地体晚白垩世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的基础上,以北段夏塞超大型Ag多金属矿床和南段铜厂沟大型斑岩-矽卡岩型Mo-Cu矿床为重点,甄别成矿岩体,对比不同矿化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其造岩矿物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揭示出晚白垩世成矿母岩浆的源区差异是导致花岗岩类成矿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北义敦地体含Sn-Pb-Zn花岗岩为高分异的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并有少量变质沉积物质的混入,母岩浆于浅部地壳发生强烈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基本不发育角闪石,岩浆体系含水量较低;南义敦地体含Cu-Mo花岗斑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石榴角闪岩相中下地壳或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均较高;而南义敦地体北端含Cu-Mo-W花岗斑岩比其南端含Cu-Mo花岗斑岩所经历的分离结晶程度要高,比北义敦地体花岗岩浆分异程度稍低,但仍然显示I型花岗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其岩浆来源于含少量石榴石角闪岩相的部分熔融,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均较低。由北向南,义敦地体晚白垩世成矿岩体Sr/Y和La/Yb比值逐渐增大,源区原岩由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含少量石榴石)→石榴石角闪岩相,表明成矿母岩浆源区的熔融深度逐渐增大。区域三叠纪岩浆岩Hf-Nd同位素填图揭示北义敦地体具有富集的Hf-Nd同位素特征(?Hf(t)=-20.6+0.4,?Nd(t)=-11.3-2.0),而南义敦地体具有相对亏损的Hf-Nd同位素特征(?Hf(t)=-6.0+7.0,?Nd(t)=-4.9+0.7)。这表明三叠纪甘孜-理塘洋俯冲过程中,北义敦地体可能比南义敦地体更拉张,导致正常岛弧地幔楔熔体在北义敦地体与老的、基性-中性岩浆型或变沉积型中下地壳发生了充分的相互作用;而南义敦地体岩浆源区可能有大量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导致南、北两段晚三叠世分别产出VMS型Pb-Zn多金属和斑岩型Cu矿床。晚白垩世含矿岩浆源区熔融深度的差异性也可能与北义敦地体持续保持相对张性而南义敦地体保持相对压性状态有关。南义敦地体晚白垩世花岗斑岩继承了晚三叠世弧岩浆的特征,且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有215Ma新生岛弧地壳物质的加入,这表明三叠纪岛弧新生地壳中残留硫化物相的重熔可能为晚白垩世含矿斑岩岩浆提供了Cu和S等成矿物质。

赵一鸣,丰成友,李大新[8](2017)在《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新进展和时空分布规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取得了很大的新进展: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十余个大中型矽卡岩铜、金多金属矿床;在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不少铁多金属矽卡岩矿床;在东部地区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隐伏的矽卡岩矿床,如河北白涧铁矿床、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湖南锡田锡钨矿床、福建上房钨矿床等。在新疆西天山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中)型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铁矿床。另外,在新疆发现白干湖、沙沟等大型钨矿床,在甘肃也发现和探明了大型钨矿床。学者们对上述矿床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中国主要矽卡岩矿床最新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矽卡岩矿床的生成时代从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但最重要的成岩成矿期是中生代的燕山期。在空间分布上,赵一鸣等(1990)曾划分出14个重要的矽卡岩成矿带,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在西藏、新疆和青海等省(区)找矿工作的重大进展,又新增4个矽卡岩成矿带,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和新疆西天山成矿带。

龚雪婧[9](2017)在《大陆环境斑岩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以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广泛分布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陆缘弧和与俯冲无关的大陆环境。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性质和来源密切相关,但斑岩-岩浆-热液系统能否形成大型铅锌矿床,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次工作选择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与江西冷水坑铅锌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室内的实验分析研究,对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岩成矿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和探讨。综合归纳发现,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在含矿岩浆起源演化、成矿物质来源与富集机制、深部过程与动力学背景诸方面存在一致性。纳如松多及冷水坑矿区内均发育有两期岩浆活动,挤压环境及后期应力松弛,是纳如松多与冷水坑矿区两期岩浆活动的主导动力学机制。两矿床成矿斑岩不具有埃达克岩的亲和性,但具有高硅、贫钠、富钾的特征,岩浆分异程度高,成矿斑岩岩浆起源于中上地壳。纳如松多和冷水坑矿床均包含有多种矿化样式,纳如松多矿床产出有隐爆角砾岩型、矽卡岩型、脉状、层状矿体,冷水坑矿床产出有斑岩型矿体与层状矿体。对两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闪锌矿LA-ICP-MS微区成分分析显示,两矿床中闪锌矿成矿物质的沉淀均具有岩浆热液作用的特征。两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均形成于中低温、低盐度环境,成矿热液来自岩浆热液,后期大气水不断加入。矿床形成深度相似,约2.02.8km,断裂或隐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诱因和成矿空间。纳如松多矿区石英闪长岩形成时代早于矿区内成矿斑岩,锆石Ce(Ⅳ)/Ce(Ⅲ)比值大多低于100,δEu>0.4,推断石英闪长岩还原性的岩浆岩特征可能是其未能具有与花岗岩斑岩相似的成矿能力的原因之一。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与冷水坑铅锌矿床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构造成矿带,但它们的总体特征既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性。对这两个大型铅锌矿床进行矿床成因研究,有助于揭示出大陆环境斑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过程,并完善大陆环境铅锌成矿系统普适性模型。

邹光富,毛英,毛琼,夏彤[10](2017)在《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西南三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自早古生代以来,区内曾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属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区内已发现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的矿床约200处;其中,超大型矿床12处,大型矿床60余处,各种金属矿床(点)2 000余处。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从东到西可划分出九个大地构造单元:巴颜喀拉-扬子陆块、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德格-中甸陆块、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昌都-思茅陆块、澜沦江板块结合带、左贡-保山陆块、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波密-腾冲陆块;可划分为与此对应的9个成矿带。论述了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西南三江地区造山带自寒武纪以来主要经历了8个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发展演化阶段。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在区内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种矿床成因类型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本区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层控型多金属矿床、浊积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岩浆期后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剪切带型金矿床等,为该区金属矿床研究与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

二、义敦地区发现大型银矿和锡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义敦地区发现大型银矿和锡矿(论文提纲范文)

(1)岩浆热液型银矿床、银矿省及形成的控制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类型及特征
    1.1 浅成低温热液型
    1.2 斑岩型
    1.3 矽卡岩型
    1.4 五元素型
    1.5 岩浆热液型银矿的特点
2 世界六大岩浆热液银矿省
    2.1 中国兴蒙银成矿省
    2.2 美国西部盆岭银成矿省
    2.3 墨西哥西北银成矿省
    2.4 秘鲁中部银多金属成矿省
    2.5 玻利维亚银锡成矿省
    2.6 俄罗斯远东银锡成矿省
    2.7 其它地区
3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及银矿省的控制因素
    3.1 银的地球化学行为
    3.2 富银基底和演化的岩浆
    3.3 银的运移
    3.4 银的沉淀
    3.5 次生富集
    3.6 成矿环境和控矿构造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2)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关键矿产基本特征
    1.1 铅锌矿产基本特征
    1.2 铜钼矿产基本特征
    1.3 锡钨矿产基本特征
    1.4 金银矿产基本特征
    1.5 钛矿产基本特征
    1.6 磷矿产基本特征
    1.7 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基本特征
2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
3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基本特征
    3.1 滇东南地区与燕山期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锡、钨、铅锌、银、铜、金、铟、铍、脉石英、祖母绿、水晶矿矿床成矿系列(Mz-y-1)
    3.2 新平-元谋地区与古元古代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铁矿床成矿系列(Pt-y-5)
    3.3 滇中地区与中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铜、铁矿床成矿系列(Pt-y-4)
    3.4 滇中-滇东北地区与寒武纪沉积作用有关的磷块岩、稀土金属、岩盐、石膏、钒、钼、镍、页岩气矿床成矿系列(Pz-c-7)
    3.5 昭通-会泽地区与印支期-燕山期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金、重晶石、萤石矿床成矿系列(Mz-h-4)
    3.6 滇中地区与白垩纪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红层砂页岩型铜矿床成矿系列(Mz-h-3)
    3.7 扬子陆块西缘与古近纪“富碱斑岩”有关的金、银、铜、钼、铅锌、铁矿床成矿系列(Cz-y-5)
    3.8 扬子陆块西缘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铁矿、钛铁矿、稀土及稀有金属、磷、高岭土、陶瓷土、重晶石、砂锡、砂金、水晶、玛瑙、碧石等宝玉石矿床成矿系列(Cz-f-2)
    3.9 三江(造山带)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镍、锰、高岭土、稀土及稀有金属、玛瑙、菱锌矿、石英质玉、砂金矿矿床成矿系列(Cz-f-6)
    3.1 0 兰坪-普洱盆地与古近纪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铜、钴、金、锑、砷、汞、锶(天青石)矿矿床成矿系列(Cz-h-11)
    3.11三江(造山带)之剪切带与喜马拉雅期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金矿成矿亚系列(Cz-h-10a)
    3.12三江(造山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铅、锌、银、钼、铜、金、锑矿床成矿系列(Cz-y-9)
    3.13香格里拉(陆块)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铅锌、银、铁矿矿床成矿系列(Mz-y-6)及香格里拉休瓦促-热林-铜厂沟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钨、钼、铜、铅、锌、锑、铁矿床成矿系列(Mz-y-5)
    3.14三江(造山带)与印支期-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铜、钨、锡、铁、铅、锌、银、铜、锑、汞、金、脉石英、宝石、白云母、稀土、稀有金属、石英质玉、绿柱石矿矿床成矿系列(Mz-y-7)
    3.15腾冲-陇川地区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稀土及稀有金属、高岭土、锰、砂锡矿矿床成矿系列(Cz-f-12)
    3.16腾冲-贡山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铅、锌、铁、铜、金、银、硫铁矿、硅灰石、红柱石、萤石、宝石、云母、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Mz-y-9)
4 结语

(3)三江北段玉树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青藏高原中东部古特提斯演化的研究现状
        1.2.2 三江成矿带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地质勘查程度及存在问题
    1.3 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实际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2.3.1 重力异常特征
        2.3.2 航磁异常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岩浆岩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3.1 岩浆岩地质特征
        3.1.1 时空分布
        3.1.2 侵入岩
        3.1.3 火山岩
    3.2 样品分析方法
        3.2.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同位素
        3.2.2 全岩地球化学测试
    3.3 锆石U-Pb年代学
        3.3.1 侵入岩
        3.3.2 火山岩
    3.4 全岩主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3.4.1 治多镁铁质岩石
        3.4.2 中酸性侵入岩
        3.4.3 火山岩
    3.5 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
        3.5.1 治多镁铁质岩石
        3.5.2 中酸性侵入岩
        3.5.3 火山岩
    3.6 讨论
        3.6.1 对西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演化的指示
        3.6.2 三江北段玉树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特征
第四章 典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及成矿作用特征
    4.1 区域铜多金属矿床(点)概况
    4.2 撒拉龙哇铜多金属矿床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2.3 成矿物质来源
        4.2.4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4.3 查涌铜多金属矿床
        4.3.1 矿床地质特征
        4.3.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3.3 成矿物质来源
        4.3.4 成矿年代学讨论
        4.3.5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4.4 多日茸铜多金属矿床
        4.4.1 矿床地质特征
        4.4.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4.4.3 成矿物质来源
        4.4.4 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第五章 成岩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5.1 成矿作用探讨
        5.1.1 成矿年代
        5.1.2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
        5.1.3 成因类型探讨
    5.2 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关系
    5.3 对找矿勘查的指示意义
        5.3.1 矿床时空分布与物化探信息
        5.3.2 找矿方向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及认识
        6.1.1 区内岩浆岩年代学特征
        6.1.2 典型岩浆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6.1.3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
        6.1.4 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6.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测试结果表

(4)三江中北段夏塞Ag-Pb-Zn矿床红锑镍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3 矿化特征及成矿阶段
4 测试方法
5 结果及讨论
6 结论

(5)中国锡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锡矿的研究现状
        1.2.1 中国锡矿的矿床类型划分
        1.2.2 在锡矿物学上研究的进展
        1.2.3 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现状
        1.2.4 锡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现状
        1.2.5 锡石测年的研究现状
        1.2.6 我国锡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的目标任务
        1.3.2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取得的认识和成果
第二章 锡的地球化学性质和锡资源概况
    2.1 锡的地球化学特征
    2.2 锡资源概况
        2.2.1 世界锡资源分布
        2.2.2 中国锡资源概况
第三章 我国锡矿床成矿系列厘定和成矿区带划分
    3.1 成矿系列的概念
    3.2 有关锡矿成矿系列的厘定
        3.2.1 以往划分方案
        3.2.2 成矿系列的厘定
    3.3 论文采用划分方案
        3.3.1 与锡矿有关的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3.3.2 锡矿矿集区划分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锡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4.1 中国锡矿的时间分布规律
        4.1.1 前寒武纪锡矿
        4.1.2 加里东期锡矿
        4.1.3 海西期锡矿
        4.1.4 印支期锡矿
        4.1.5 燕山期锡矿
        4.1.6 喜山期锡矿
    4.2 中国锡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4.3 中国锡矿的成矿谱系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锡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硫同位素
    5.2 铅同位素
        5.2.1 林西-锡林浩特矿集区铅同位素特征
        5.2.2 三江矿集区铅同位素特征
        5.2.3 湘南矿集区铅同位素特征
        5.2.4 滇东南矿集区铅同位素特征
        5.2.5 桂北矿集区铅同位素特征
        5.2.6 粤东矿集区铅同位素特征
        5.2.7 我国锡矿主要成矿时代铅同位素特征
    5.3 碳氧同位素
    5.4 氢氧同位素
    5.5 钐钕同位素
    5.6 铷锶同位素
    5.7 铪同位素
    5.8 小结
第六章 有关锡矿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认识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和岩性控矿特点和规律
2 构造控矿特点和规律
    2.1 古老地块边缘裂陷槽和增生带控矿
    2.2 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汇聚部位控矿
    2.3 陆相断陷盆地控矿
3 岩浆岩控矿特点和规律
    3.1 海相火山岩控矿
    3.2 陆相火山岩控矿
    3.3 侵入岩控矿
4 大型、超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
5 几个重要银矿类型和地区
6 充分利用银矿找其他矿种
    6.1 以银找锡
    6.2 以银找钨
7 结论

(7)义敦地体晚白垩世与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现状与科学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案
    1.3 研究性质
    1.4 研究目的任务
    1.5 完成工作量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构造单元划分
        2.1.3 区域岩浆活动
    2.2 三叠纪构造-岩浆格架
        2.2.1 同位素填图
        2.2.2 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空间变化
        2.2.3 锆石?Hf(t)和全岩?Nd(t)值的空间变化
        2.2.4 讨论
    2.3 晚白垩世成矿动力学背景
    2.4 小结
3 南义敦地体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Mo-Cu(W)多金属成矿作用
    3.1 概述
    3.2 典型矿床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矽卡岩特征
        3.2.3 样品及分析测试方法
        3.2.4 结果
        3.2.5 讨论
    3.3 金属来源及富集
        3.3.1 Pb同位素
        3.3.2 Cu同位素
    3.4 小结
4 北义敦地体晚白垩世岩浆热液型Sn-Pb-Zn-Ag多金属成矿作用
    4.1 概述
    4.2 典型矿床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与稳定同位素特征
        4.2.3 石英CL与微量元素特征
    4.3 讨论
        4.3.1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4.3.2 金属来源及富集
    4.4 小结
5 义敦地体晚白垩世成矿多样性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5.1.1 样品采集及数据源
        5.1.2 全岩主微量分析
        5.1.3 锆石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
    5.2 含矿岩体岩相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5.2.1 北义敦地体含Sn-Pb-Zn-Ag花岗岩
        5.2.2 南义敦地体含Cu-Mo-W花岗斑岩
        5.2.3 南义敦地体含Cu-Mo花岗斑岩
    5.3 含矿岩浆氧逸度
        5.3.1 北义敦地体含Sn-Pb-Zn-Ag岩浆氧逸度
        5.3.2 南义敦地体含Cu-Mo-W岩浆氧逸度
        5.3.3 南义敦地体含Cu-Mo岩浆氧逸度
    5.4 成矿母岩浆源区
        5.4.1 北义敦地体含Sn-Pb-Zn-Ag岩浆源区
        5.4.2 南义敦地体含Cu-Mo-W岩浆源区
        5.4.3 南义敦地体含Cu-Mo岩浆源区
    5.5 岩浆含水性
        5.5.1 角闪石
        5.5.2 斜长石
    5.6 岩浆侵位深度
        5.6.1 角闪石压力计
        5.6.2 黑云母压力计
    5.7 讨论
        5.7.1 源区熔融深度:南北应力状态不同?
        5.7.2 金属元素组合:晚三叠世成矿事件有无贡献?
    5.8 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认识
        6.1.1 义敦地体南北两段分带
        6.1.2 南义敦地体Cu-Mo-W多金属成矿作用
        6.1.3 北义敦地体Sn-Pb-Zn-Ag多金属成矿作用
        6.1.4 义敦地体晚白垩世成矿多样性
    6.2 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6.2.1 构造与地球物理证据约束南北分带
        6.2.2 锡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时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新进展和时空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十余年来矽卡岩矿床找矿新进展
    1.1 西藏冈底斯Cu多金属成矿带和班公湖Fe、Cu、Au多金属成矿带的发现和勘查
    1.2青海西部祁漫塔格铁多金属矽卡岩成矿带的发现和勘探
    1.3新疆西天山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 (中) 型与海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铁矿床
    1.4新疆白干湖大型钨 (锡) 矿床和沙东大型钨矿床的发现和勘查
    1.5 中国东部地区矽卡岩矿床找矿的重要进展
2 矽卡岩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演化
3 空间分布规律
4 讨论
5 结论

(9)大陆环境斑岩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以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斑岩型铅锌矿床
        1.1.2 大陆环境斑岩相关铅锌矿床
    1.2 选题意义和项目依托
    1.3 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分析测试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5.1 分析测试方法
        1.5.2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及矿区地质背景
    2.1 冈底斯成矿带及纳如松多矿区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侵入岩
        2.1.6 区域矿产分布和成矿规律
    2.2 北武夷地区及冷水坑矿区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活动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1.4 矿区围岩蚀变
        3.1.5 矿化特征
    3.2 冷水坑铅锌矿床
        3.2.1 矿区地层
        3.2.2 矿区构造
        3.2.3 矿区岩浆岩
        3.2.4 矿区围岩蚀变
        3.2.5 矿化特征
    3.3 小结
4 岩浆岩
    4.1 纳如松多矿区火山岩与侵入岩
        4.1.1 年代学
        4.1.2 岩石地球化学
        4.1.3 同位素地球化学
        4.1.4 岩石成因
        4.1.5 晚白垩世侵入岩成矿潜力分析
    4.2 冷水坑矿区火山岩与侵入岩
        4.2.1 年代学
        4.2.2 岩石地球化学
        4.2.3 同位素地球化学
        4.2.4 岩石成因
    4.3 小结
5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纳如松多矿床
        5.1.1 成矿时代
        5.1.2 成矿物质来源
        5.1.3 成矿流体特征
    5.2 冷水坑矿床
        5.2.1 成矿时代
        5.2.2 成矿物质来源
        5.2.3 成矿流体特征
    5.3 闪锌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3.1 成矿温度指示
        5.3.2 成矿类型指示
    5.4 小结
6 成矿作用与动力学背景分析
    6.1 纳如松多矿床
    6.2 冷水坑矿床
    6.3 大陆环境斑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初探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与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1.1 巴颜喀拉-扬子陆块(Ⅰ)
    1.2 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Ⅱ)
    1.3 德格-中甸陆块(Ⅲ)
        (1)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Ⅲ1)
        (2)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弧后盆地带(Ⅲ2)
        (3)中咱地块(Ⅲ3)
    1.4 金沙江-哀牢山板块结合带(Ⅳ)
    1.5 昌都-思茅陆块(Ⅴ)
        (1)江达-维西-绿春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Ⅴ1)
        (2)昌都-思茅中生代坳陷带(Ⅴ2)
        (3)杂多-德钦-景洪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带(Ⅴ3)
    1.6 澜沦江板块结合带(Ⅵ)
    1.7 左贡-保山陆块(Ⅶ)
        (1)类乌齐-耿马被动边缘褶冲带(Ⅶ1)
        (2)保山地块(Ⅶ2)
    1.8 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Ⅷ)
    1.9 波密-腾冲陆块(Ⅸ)
2 三江地区成矿带的划分
    2.1 巴颜喀拉-扬子陆块西南缘成矿带
    2.2 甘孜-理塘成矿带
    2.3 德格-中甸成矿带
    2.4 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
    2.5 昌都-思茅成矿带
    2.6 澜沦江成矿带
    2.7 左贡-保山成矿带
    2.8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2.9 波密-腾冲成矿带
3 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4 找矿方向
5 结论

四、义敦地区发现大型银矿和锡矿(论文参考文献)

  • [1]岩浆热液型银矿床、银矿省及形成的控制因素[J]. 回凯旋,秦克章,韩日,赵俊兴,王乐,高燊,张夏楠. 岩石学报, 2021(08)
  • [2]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J]. 卢映祥,施玉北,孙涛,曾妍,李蓉,曹晓民,程胜辉. 地质与勘探, 2021(04)
  • [3]三江北段玉树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D]. 詹小飞.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4]三江中北段夏塞Ag-Pb-Zn矿床红锑镍矿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 李红梅,李艳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0(03)
  • [5]中国锡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李聪. 长安大学, 2020(06)
  • [6]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J]. 江彪,张通,王登红,陈毓川,张大权,黄崇轲,白鸽,王成辉,黄凡. 地质学报, 2020(01)
  • [7]义敦地体晚白垩世与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D]. 高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8]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新进展和时空分布规律[J]. 赵一鸣,丰成友,李大新. 矿床地质, 2017(03)
  • [9]大陆环境斑岩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以西藏纳如松多矿床与江西冷水坑矿床为例[D]. 龚雪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5)
  • [10]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J]. 邹光富,毛英,毛琼,夏彤. 矿物岩石, 2017(01)

标签:;  ;  ;  ;  ;  

在伊顿地区发现大量银和锡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