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半门三杰——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

《汉书》半门三杰——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

一、班门三杰 着《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论文文献综述)

张芝鸣[1](2017)在《《女诫》的女性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女性——作为社会群体的“半边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而对女性伦理道德观念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要树立正确的女性伦理观,传统女性伦理思想仍然极具借鉴价值。班昭所着《女诫》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女性劝诫要籍,虽然全文不足两千字,但对我们了解、分析传统女性伦理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以《女诫》为切入点,通过追溯东汉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以及班昭个人的生活经历来了解《女诫》的成文背景,同时,对阴阳尊卑、“三纲五常”及刘向所着的《列女传》等思想内容的分析确立了《女诫》的思想来源。笔者在掌握了《女诫》成文背景和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分为女性的自我认知观、女性自身的修养追求和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处事原则三部分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充分挖掘文中所包含的传统女性伦理思想。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女诫》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寻求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当代价值。固然,《女诫》作为封建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后人对其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一切脱离了当时社会环境和背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无意义的,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况加以分析才能得出客观的、历史的、有效的结论。今天,我们对《女诫》的理论研究依然是极具意义的,它有利于当代女性树立正确的德行观念,有利于当今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颜莉[2](2014)在《《女诫》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男性一直占据着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女性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在几千年中国的文化史中留下倩影的女性寥若晨星,但班昭却是个例外,即使是参与了《汉书》的修订,也比不上《女诫》给她带来的声望。关于班昭和《女诫》向来都是舆论的焦点,得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古代封建社会,由于男尊女卑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班昭和《女诫》都具有较高的赞扬,受到了众人的膜拜;五四运动前后对班昭和《女诫》一般都是持否定或批判的态度;时至今日,虽然《女诫》中的大部分对女子的教育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了,但任何作品都有其时代必然性和偶然性,对待历史人物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只有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研究,才能还原真实的班昭和《女诫》,才能从这本儒家经典女性伦理读本中找到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五四运动以来,很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但从伦理学视角进行的却很少,尤其是以《女诫》为切入点对我国女性伦理进行梳理的几乎是空白。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1、通过从梳理男尊女卑思想源头,来呈现《女诫》成文的政治思想环境;2、将《女诫》原文分为五部分(女性的地位观、家庭观、贞节观、修养观、人格观)进行分析研究;3、将《女诫》中一些合理的、积极的、对当今社会有借鉴意义的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试图寻找一条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女性伦理的路径。4、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论述上,而是展示了动态的女性伦理形象,从而使静态的理论和动态的形象相结合,彰显社会主义女性新形象。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汉代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思想环境两个方面出发来阐述《女诫》成文的客观因素。其次从班氏家族特殊的社会历史地位和班昭特殊的个人经历出发,还原《女诫》成文的主观因素。第二部分:1、开篇部分便确立了文章的主旨——卑弱下人的地位观,虽然《女诫》全文分七个部分进行论述,但这七篇中的任何一篇从头到尾都流露着“卑下”这一中心思想。2、在委曲求全的家庭观中分别论述了三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叔妹关系的相处之道,从篇名便可判断,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形成在班昭看来非常简单,只要女性能够做到委曲求全即可。3、女性单向的贞节观是一种对女性单向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的具体表现是: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只能从一而终。4、四德俱全修养观可以说是《女诫》中最积极的思想,它对古代社会鲜少有机会受教育的女性来说也可以算的上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升。5、以柔为美的人格观就其本质上来看其实是对卑弱下人的地位观的进一步升华,为的是使这种不公平的地位观成为女性意识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男性对女性的进一步的统治。第三部分: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论述《女诫》对后世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是提取了家庭观和修养观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以及《女诫》对女性教育的特殊的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从地位观和贞节观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叙述的。第四部分:《女诫》的当代思考。主要分为女性家庭内部角色定位的启示和女性外部成长之道的启示两部分内容。

商戈[3](2011)在《班氏文学家族研究》文中认为文学家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象。汉代文学家族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班氏文学家族横跨两汉,产生了班婕妤、班彪、班固、班昭诸位文学大家,更值得我们重点审视。本文从史料出发,考察班氏文学家族兴起、发展和衰落的流变过程,分析班氏文学的特征与其思想和社会的关系,并对个别作品进行考论。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考察班氏文学家族的演变过程。主要从积累期、产生发展兴盛期和式微期三个阶段来对班氏文学家族的流变进行整体观照。在考察各个阶段的时候,注重从社会大环境和家族自身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及其各阶段的特征。第二章主要从文学作品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首先对班氏文学作粗线条的概述,然后对班婕妤《怨歌行》和班固《两都赋》所存在的学界分歧进行考证和推理,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班氏文学创新之处,则主要对文体内容和形式结构的创新进行分析。第三章分析班氏文学的主要特征与思想和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从班氏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儒道结合思想和崇汉思想两方面来论述,这两种思想特征与时代风气、社会思潮和家族传统有密切关系。

王宇鑫[4](2010)在《对班昭与《女诫》的重新剖析》文中认为东汉才女班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典型而杰出的代表人物。其“才”主要体现在史学、政治、文学与教育等诸多领域,显名于当时。在史学领域,班昭继承父兄的遗愿,续修《汉书》,并在完成后将之传播开来;在政治领域,她因续修史书而进入宫廷,参与到东汉复杂的政治生活之中,给当政者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在文学领域,她创作的汉赋引领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展现出其非凡的文学才华;在教育领域,她以宫廷女教师的身份大力提倡发展汉代的教育事业,同时重视对女子的教育问题。班昭的代表作《女诫》一书,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女性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经典之作。短短的一千七百余字,在肯定“男尊女卑”观念的前提下,明确规定了女子应具备的言行举止和品德操守。这些要求和标准将女子严格地束缚在家庭之内,扮演好“家庭主妇”的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对《女诫》一文形成的思想渊源进行挖掘,全面解读文本,继而做到客观、辩证地看待此书。本文主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结合当今女性发展的趋势,提出合理建议,尽量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此题的目的及意义,并且概括总结目前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同时,将思想史和文化史有机结合,试图全面客观地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力争做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东汉才女班昭的家庭身世及其杰出成就。以其显赫的家庭身世作为切入点,从浓厚的家学传统的角度认识这位才女,说明班昭在史学、政治、文学、教育等领域表现出来的才干和智慧,是与她的家庭出身与教育密不可分的。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女诫》这部女教经典作品。它的问世,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和背景,是主观与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继而展开对其文本的解读,揭示各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第四部分辩证地剖析《女诫》一书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用客观而冷静的态度,主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予以论述和评价,肯定其中合情合理的部分,摒弃其中陈腐过时的成分。此外,结合当今女性发展的趋势,阐述其现实意义。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语。指出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和视角来苛求班昭;同时,《女诫》作为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珍惜对待,理智地予以分析和评价。

李云朵[5](2009)在《班氏家族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人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班兰台集》的题词中说:“孟坚文章领着作,仲升武节威西域。天下之奇,在其一门,汉世无比。”确实如此,在整个汉代,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出其右。班氏家族既是簪缨世家,又是书香门第;既有文臣策士,又有骁勇军功;既有史学巨着,又有文坛奇葩。涌现出如班婕妤、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班勇等杰出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军事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汉代班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班氏成员的各种文体创作,论述其创作的具体情况及成就,并以此窥探整个家族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正文分四部分展开: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并梳理研究现状。第二章:追本溯源,介绍班氏家族的家世渊源及在汉代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史料了解班氏家族形成的家族精神;分析班氏家族生存的时代背景。第三章:分别从辞赋、诗歌、散文、文学理论等方面具体分析班氏家族成员的各种文体创作。第四章:分析班氏家族成员文学创作的成就及整体风貌。主要从其回归文学抒情言志之路及题材的大胆创新方面探讨其成就;从浓郁的儒家文化色彩、潜藏的道家思想暗流、典雅含蓄的语言风格、夺胎换骨的摹拟之风四个方面分析班氏家族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赵海霞[6](2008)在《对班昭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班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她博学高才,是唯一一位参与史书着述的女性,她的《女诫》位居“女四书”之首,对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对班昭的研究愈来愈多,本文想就班昭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对班昭家世和班昭的个性的分析,班氏先祖以边疆豪强的身份兴起,世代为宦,以儒传家,因此豪强出身、官宦世家和儒家理论的影响造就了班昭勇敢自信、谨慎谦恭而恪守儒家规范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班昭在史学、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出色表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一部分先是对班昭最重要的作品——《女诫》的产生背景和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做了简要的分析。着重将它与汉代另外一部女教着作——刘向《列女传》加以比较,指明了它们在写作目的、才智观和贞节观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李雪莲[7](2008)在《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考论》文中研究说明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汉代的家族文化也十分发达,至迟在西汉武帝时期,世家大族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东汉明帝建初年间韦彪上书说:“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世族大姓已经形成一股势力。虽然世族制度受到攻击,但不能否认,雄厚的经济基础,家中大量的藏书,确实使世家大族中涌现了一批引领当时时代先风的博学之士。如两汉着名的大族京、张、王、刘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物。文章对贯穿两汉的扶风班氏家族进行探讨分析,试图发掘出两汉扶风班氏家族的内在精神,这对两汉时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两汉扶风班氏家族的剔爬梳理,从扶风班氏家族的渊源开始挖掘,仔细考察了两汉扶风班氏家族的家族特征及家学家风,并通过其思想传承方式及特征,选取了两汉扶风班氏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进行文学活动上的分析,就总体来说,两汉扶风班氏的文学创作缺乏灵动飞扬的气氛,厚重有余而灵气不足,不过,汉初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战国时代流行于齐地的仙道思想,儒道互补,特别是又受楚辞的影响,使得两汉扶风班氏的文学创作呈现出纷繁多姿,绚丽多彩的一面,两汉扶风班氏又表现出了浪漫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文章最后对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活动中颇具争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考订,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关于班固的《咏史诗》“质木无文”问题、班婕妤《团扇诗》真伪问题及文学史上对两汉扶风班氏赋作的评价都进行了探讨分析。文章认为两汉扶风班氏家族个性突出,旗帜鲜明,他们的文学色彩鲜明,在赋、诗、史传文学等到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珍[8](2007)在《东汉班氏三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汉班氏家族不仅是一个簪缨世家,也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出现了如班婕妤、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等多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本文通过介绍班氏一门三杰的家学家风和历史环境,研究班彪一家的经历和成就,全面分析他们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史学成就与思想、文学成就与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发展,阐述他们的家学家风和精神传承,指出他们的爱国精神以及文化世家形成的原因,再者,分析他们文化特色的基本精神,肯定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以小见大,探讨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原因。本文拟以六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班氏三杰的家学家风和历史背景进行阐述,因为班氏三杰不可能脱离其家学和所处的历史背景而孤立存在。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班氏三杰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阐述班固、班昭对班彪的政治观、民族观的继承和发扬,肯定他们的爱国思想。第三部分阐述班氏三杰的史学成就与思想,在两代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史学巨着——《汉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文学成就与思想进行研究,阐明班氏三杰之间文化的延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第五部分阐述体现班氏三杰文化特色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是班氏三杰的主导思想,同时他们对其他学说也有所兼容,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论述对班氏三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赵会英[9](2006)在《班昭与《女诫》》文中研究指明班昭是东汉时期着名的女性史学家、教育家。她出身名门,后因书史传家的家学渊源被诏续汉史,继而为后宫师,并参与东汉的政治活动。她在晚年写出的《女诫》一书,汇聚了她对女性地位、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的主要观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劝诫要籍。历史上对班昭的评价往往与《女诫》一线相牵,其人其书都颇具争议性。本文利用传世文献与部分出土文献对班昭及其《女诫》一书进行了重新解读。论述了班昭的家庭渊源、人生经历和重要的史学成就;《女诫》中阳尊阴卑、男尊女卑影响下的女性观,敬顺为特点的妇行观和“委曲求全”的家庭观。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我们应该肯定它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历史意义和维护家庭稳定的现实作用,她所提倡的一些内容并非完全如一些学者所说“是套在妇女脖子上的枷锁”。当然,她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是封建宗法式的,有局限性和落后性,但是考察当今社会,无疑其中某些一以贯之的中华妇女道德传统有其难能可贵之处,而且至今仍不失其感召力。需要注意的是,《女诫》对后世的影响部分源于时代的取舍,而非其内容本身的合理或不合理。

秦草[10](2000)在《班门三杰 着《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文中认为

二、班门三杰 着《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门三杰 着《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论文提纲范文)

(1)《女诫》的女性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女诫》的成文背景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女诫》的成文背景
        一、东汉社会的经济状况
        二、党派纷争的政治环境
        三、班昭个人的生活经历
    第二节 《女诫》的思想来源
        一、阴阳尊卑观的影响
        二、“三纲”思想的影响
        三、刘向《列女传》的影响
第二章 《女诫》女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女性的自我认知观
        一、女性地位论
        二、女性的角色责任
    第二节 女性自身的修养追求
        一、德行兼修
        二、忠贞守节
    第三节 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处事原则
        一、敬慎夫君
        二、曲从舅姑
        三、亲和叔妹
第三章 《女诫》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女诫》产生的历史影响
        一、《女诫》的积极影响
        二、《女诫》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女诫》女性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一、对当代女性德行观念的引导价值
        二、对当代家庭关系处理的启示作用
        三、对当代两性和谐共处的促进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女诫》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女诫》的成文原因
    2.1 《女诫》成文的时代背景
    2.2 班氏家族及班昭
第三章 《女诫》的主要内容评述
    3.1 卑弱下人的地位观
    3.2 委屈求全的家庭观
    3.3 女性单向的贞节观
    3.4 四德俱全的修养观
    3.5 以柔为美的人格观
第四章 《女诫》伦理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4.1 积极影响
    4.2 消极影响
第五章 《女诫》伦理思想的当代思考
    5.1 《女诫》对构建社会主义女性伦理的启示
    5.2 《女诫》对社会主义女性的伦理启示
第六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班氏文学家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班氏文学家族的演变
    第一节 班氏文学家族积累期
        一、班氏之先
        二、边地"素封"
        三、世宦之家
        四、班氏家族向"文"转变之必然性
    第二节 班氏文学家族产生发展兴盛期
        一、班氏文学家族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班氏文学兴盛的内因浅论
    第三节 文学家族班氏之式微
第二章 班氏文学考论
    第一节 班氏文学概述
    第二节 《两都赋》的创作时间与创新
    第三节 《怨歌行》考论
    第四节 班固《咏史》浅论
第三章 班氏思想与文学
    第一节 班氏儒、道思想与文学
        一、班氏家族的儒道思想
        二、班氏儒道思想的文学表达
    第二节 班氏崇汉思想与颂汉文学
        一、班氏文学崇汉颂汉之表现
        二、颂汉文学的背景、渊源与实质
        三、班氏颂汉文学的时代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对班昭与《女诫》的重新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目的
    二、研究现状及成果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东汉班氏才女——班昭
    第一节 显赫的家庭身世
        一、家庭背景
        二、个人经历
    第二节 杰出的成就表现
        一、深厚的史学造诣
        二、独道的政治眼光
        三、超凡的文学才华
        四、先进的教育理论
第二章 女教经典之作——《女诫》
    第一节 《女诫》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东汉社会经济的反映
        二、东汉外戚纷争的教训
        三、东汉经学之风的盛行
        四、班氏儒学家教的熏陶
        五、班婕妤人生经历的启示
        六、刘向《列女传》的影响
    第二节 《女诫》的全文解读
        一、全文概况
        二、全文解读
第三章 《女诫》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节 积极影响
        一、追求家庭和睦
        二、倡导女德修养
        三、促进女子教育
    第二节 消极影响
        一、牺牲女子的主体意识
        二、限制女子的行动自由
    第三节 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班氏家族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2 研究状况概述
第二章 班氏家族的家世家风及时代背景
    2.1 家世渊源
        2.1.1 班氏远祖
        2.1.2 边地大家
        2.1.3 显赫外戚
        2.1.4 群星璀璨
        2.1.5 后继乏人
    2.2 家族精神
        2.2.1 儒家思想
        2.2.2 保身之道
        2.2.3 任侠精神
    2.3 时代背景
第三章 班氏家族文学作品研究
    3.1 班氏家族作品概况
    3.2 辞赋创作
        3.2.1 班婕好赋—中正平和的宫庭怨曲
        3.2.2 班彪赋—生逢乱离的儒者悲音
        3.2.3 班固赋—正统文人的高歌低吟
        3.2.4 班昭赋—一代女史的细腻心语
    3.3 诗歌创作
        3.3.1 班婕好诗
        3.3.2 班固诗
    3.4 散文创作
        3.4.1 力促统一、稳定政局
        3.4.2 增进民族团结
    3.5 文学理论
第四章 班氏家族文学创作的成就及整体风貌
    4.1 班氏家族文学创作的成就
        4.1.1 回归抒情言志之路
        4.1.2 大胆创新题材
    4.2 班氏家族成员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4.2.1 浓郁的儒家文化色彩
        4.2.2 潜藏的道家思想暗流
        4.2.3 典雅含蓄的语言特色
        4.2.4 夺胎换骨的摹拟之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对班昭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班昭家世及班昭性格特征
    第一节 班昭家世追溯
    第二节 班氏家族性格及其对班昭个性的影响
第二章 班昭的杰出才能
    第一节 史学才能和观点
    第二节 敏锐的政治眼光
    第三节 开明的教育观念
    第四节 文学才华
第三章 《女诫》与《列女传》的比较
    第一节 《女诫》简介
    第二节 《女诫》与《列女传》写作目的的区别
    第三节 《女诫》与《列女传》才智观的区别
    第四节 《女诫》与《列女传》贞节观的区别
参考文献
后记

(7)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撰写本论文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扶风班氏家族之渊源与传承
    2.1 扶风班氏先祖的传说与记载
        2.1.1 扶风班氏的远祖
        2.1.2 两汉扶风班氏的近祖
    2.2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主干的传承和扶风班氏家族的构成
第三章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的家族特征与家风家学
    3.1 家族特征
        3.1.1 传承方式
        3.1.2 基本特征
        3.1.3 家族精神
        3.1.4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人才辈出、文武兼备的原因
    3.2 家学家风
        3.2.1 外儒内道的思想传承
        3.2.2 文武兼备的家风
        3.2.3 文史并重的家学
第四章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代表人物的文学活动与成就
    4.1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活动的大背景和总体特征
    4.2 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群体的共同特征与个性特点
        4.2.1 班婕妤
        4.2.2 班彪
        4.2.3 班固
        4.2.4 班超、班勇
        4.2.5 班昭
第五章 有关扶风班氏家族文学成就评价问题辩证
    5.1 关于班固《咏史诗》是否成熟问题
        5.1.1 文学史上对班固《咏史诗》成熟与否的看法
        5.1.2 笔者对班固《咏史诗》成熟与否的观点
    5.2 关于班婕妤《团扇诗》的真伪
        5.2.1 文学史上关于班婕妤《团扇诗》真伪的观点
        5.2.2 笔者对班婕妤《团扇诗》真伪的考订
    5.3 关于班氏赋的评价
        5.3.1 前人对班氏赋的评价
        5.3.2 笔者对班氏赋作与前人评价的看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8)东汉班氏三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 研究前史概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与难点
一、班氏三杰的家学家风与历史背景
    (一) 家学家风
    (二) 历史背景
二、班氏三杰的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思想
    (一) 维护国家统一
    (二) 增强民族团结
三、班氏三杰的史学成就与思想
    (一) 两代三人的心血之作——《汉书》
    (二) 维护封建正统的史学观
四、班氏三杰的文学成就与思想
    (一) 汉赋题材的创新
    (二) 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三) 作品中的儒家色彩
五、体现班氏三杰文化特色的基本精神
    (一) 文化上的兼容并蓄
    (二) 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班昭与《女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班昭其人
    一、家世渊源
    二、从幼年失怙、中年丧夫到续修汉史
    三、为后宫师参与东汉政治
第二章 《女诫》评述
    一、男尊女卑的女性观
    二、阴阳殊性的妇行观
    三、委曲求全的家庭观
第三章 关于班昭及其《女诫》的几点认识
    一、班昭与《女诫》的历史评价问题
    二、《女诫》部分观点论说
余论
附表
    (一) 班氏家族简谱
    (二) 女教书辑录(义理、综合类)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古代文献
    (二) 着作
    (三) 论文

四、班门三杰 着《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论文参考文献)

  • [1]《女诫》的女性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D]. 张芝鸣.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2]《女诫》伦理思想研究[D]. 颜莉. 安徽大学, 2014(08)
  • [3]班氏文学家族研究[D]. 商戈. 郑州大学, 2011(04)
  • [4]对班昭与《女诫》的重新剖析[D]. 王宇鑫. 陕西师范大学, 2010(03)
  • [5]班氏家族文学研究[D]. 李云朵. 西北大学, 2009(08)
  • [6]对班昭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D]. 赵海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1)
  • [7]两汉扶风班氏家族文学考论[D]. 李雪莲. 湘潭大学, 2008(05)
  • [8]东汉班氏三杰研究[D]. 王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9]班昭与《女诫》[D]. 赵会英.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10]班门三杰 着《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J]. 秦草.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标签:;  ;  ;  ;  ;  

《汉书》半门三杰——东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