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测试的可靠性

论语言测试的可靠性

一、浅论语言测试的信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琪[1](2021)在《新汉语水平考试与新韩国语能力考试客观题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静[2](2021)在《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效果研究 ——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近年来快速发展,旨在选拔和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办)在考试选拔后对志愿者储备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岗位胜任能力。泰国作为汉办目前志愿者派出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接收大批汉语志愿者。其原因是泰国汉语学习需求大但当地汉语教师匮乏,这也显现出岗前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新冠疫情突然爆发,2020年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首次采用了线上培训模式。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等方法,对本次培训的大纲、课程、模式、考核和参训人员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四个层级为框架,对线上岗前培训的效果进行逐层递进式评估,旨在通过调查与分析评估线上培训实际效果和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和微信平台访谈展开,并使用SPSSAU20.0进行信度效度检测与数据分析。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等方面进行前情分析;第二部分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及其适用性,概述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相关理论,分析该模型与研究主体的适配性;第三部分介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基本情况和特点,梳理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项目、线上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总结线上培训的主要特点;第四部分针对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效果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参训志愿者和教师的看法,并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框架分析培训效果;第五部分是对线上培训的反思与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分析线上培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发展的建议;第六部分结语,回顾和总结整个研究的过程,并反思研究的局限性。

王文蕊[3](2021)在《培养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决定着其它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它是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高中数学概念形成课和同化课为研究载体,牡丹江地区高一学生为测试对象,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文献法、测试法和访谈法展开研究,测试从两个角度展开,第一个角度为《课标(2017版)》中抽象素养的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的四个维度,第二个角度是概念同化能力,编制了测试学生抽象素养水平的测试卷,将测试数据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对数学教师的访谈结果,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数学抽象素养各维度水平发展不均衡;(2)学生应用数学抽象素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3)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更待丰富。最后,依据测试结果,就如何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提出五个教学策略:(1)合理创设丰富情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2)构建本节思维导图,形成逻辑思维能力;(3)组织活动反思交流,训练数学语言能力;(4)迁移知识构建体系,提高概念同化能力,并设计具体教学设计说明。

姜秀娟[4](2021)在《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中的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是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正在研发的“英语教师证书考试”的一部分,拟测量职前中学英语教师用于理解与赏析英语故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素养。本研究旨在验证该测试任务的效度,以确保其开发质量。基于论证的模式是当今语言测试效度验证的前沿模式,能够较好地保证效度验证结论的说服力。但现有效度论证框架均用以指导整项测试效度验证,不适合直接用于开发阶段测试任务效度验证。因此,本研究以Bachman&Palmer(2010)的AUA框架为理论指导,立足测试任务开发阶段构念界定、任务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三大核心环节,聚焦分数解释有意义性、概括性和评分一致性,构建语言测试任务开发与效度论证框架。根据该框架中测试任务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推理证据收集的需要,确定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探究性次序式混合研究设计,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效度证据。质性研究方面,分析6名专家参与的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探究测试内容的相关性、取样的充分性以及任务特征的恰当性;分析59名试测对象的作答文本,判断测试任务充分考查拟测文学素养以及试测对象的作答反映评分标准各等级关键特征的程度;分析5名评分员的反馈信息,考察评分标准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量化研究方面,对5名评分员评阅出的30份答卷的分数进行多面Rasch模型分析,判断测试任务的区分性、评分标准等级划分的恰当性以及评分一致性;就上述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检验评分员间的一致性;将5名评分员对不同水平组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打出的分数进行K多个独立样本检验,验证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与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测试任务具有代表性和区分性,说明测试任务设计恰当;评分标准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各等级难度设置恰当、区分性较好,评分员自身以及评分员之间的一致性达到理想水平,不同水平组试测对象的测试表现与其分数之间存在显着高度正相关关系,说明评分标准制定得当。上述证据均用于支撑效度论证框架内的相应主张及其理由,形成自上而下从“测试任务构念界定”到“分数”、自下而上从“分数”到“分数解释有意义性”的双向闭合推理链,测试任务效度得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语言测试任务开发与效度论证框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效度验证框架的不足,为开发阶段的语言测试任务效度论证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采用读、写、说相结合的综合型测试任务形式,全面考查职前中学英语教师理解与赏析英语故事类文学作品应具备的文学素养,对我国现行英语教师资格考试设计的完善以及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中相关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邢慧卿[5](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 ——以高中Python课程为例》文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课程,其教学内容的变化与教学方法的更迭可谓日新月异。VB程序设计课程方兴未艾,Python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悄然占有一席之地。在技术不断更迭的信息时代,如何抓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之魂,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一直是广大教师与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聚焦于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以STEAM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展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教学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研究了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梳理了与计算思维的概念、教学研究成果以及测量与评估方法有关的研究现状和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等进行简述。然后,以理论研究的内容为基础,剖析了STEAM教育理念和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流程,使用该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本研究进行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以评价本研究的效果。笔者以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级的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并且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所构建的教学流程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流程在算法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维度都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本研究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本研究在探究以学生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高中Python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高中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吴琪燕[6](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数学综合题作为初中阶段解题学习和解题教学的重难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考试中具有区分和选拔学生的功能。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由于数学综合题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不理想,因此,研究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波利亚解题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借助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首先,测试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解答情况,调查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其次,根据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并将该表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1)初中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动机信念较强,但解题情况不理想。在综合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拟定计划环节制定不出解题方案,实施计划环节不善于监控解答状态,回顾环节不进行解题反思。(2)使用“怎样解题表”的提示语,对解题过程进行表述有助于学生解题,但是对七年级学生的作用并不显着。鉴于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本文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用此表设计出一个教学案例。并给出三条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希望这项研究能为一线教师综合题的教学提供参考,另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综合题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应用。

孙佳[7](2021)在《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人们普遍强调重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而忽略对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而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变成了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比较热门的课题。目前我国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水平究竟如何,影响其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的,该如何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进行评价和培养,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阐述了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选取230名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数量(原始数量、有效数量、异质数量、流畅数量)和质量(创新性、灵活性、复杂性)两个层面,共七个维度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水平现状以及不同性别之间问题提出水平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同时将数学学业成绩、数学学习动机、成长型思维、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概念五个因素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学生愿意尝试提出问题且所提的数学问题有效,但学生提出问题的异质数量和流畅数量下降明显,满足异质性的问题大多满足流畅性。2、学生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维度高分段学生人数很少,大部分学生的得分集中在6-10分之间。灵活性维度平均每个学生能提出4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得分在3-5分的学生人数最多。复杂性维度高分段学生人数很少,学生之间分数差异很大。学生在创新性、灵活性、复杂性三个维度上的问题提出水平均有待提升。3、男女生在问题提出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女生问题提出水平明显高于男生。4、数学学业成绩对问题提出水平的各个维度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数学学习动机仅对问题提出水平的异质数量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成长型思维对问题提出水平的有效数量、灵活性、复杂性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数学焦虑和数学自我概念对问题提出水平各维度均不产生显着的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异质性和质量的培养。2、关注不同性别学生在问题提出水平上的差异。3、重视数学学业成绩对问题提出的积极作用。4、重视数学学习动机对问题提出的积极作用。5、重视成长型思维对问题提出的积极作用。

李琪[8](2021)在《线上汉语教学的多通道互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汉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推动了汉语教学形式的变革与创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线上教学更是突显出其跨时空的优势。然而由于大部分教学单位属于“仓促上阵”的被动状态,因而线上汉语教学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的效果,课堂互动问题就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研究的。在梳理和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手段,运用spssau与改进型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等统计分析工具,了解和掌握线上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以问题为导向,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探索互动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本篇论文共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对线上汉语教学和互动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说明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依据;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本文第一章线上汉语教学平台互动功能的考察。主要对直播类、录播类、信息交流类的线上教学平台进行了互动功能的考察与对比,为下文的调查以及解决策略的提出做铺垫。第三部分是本文第二章线上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的形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最后提出本研究对于线上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的结论。第四部分是本文第三章线上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根据调查的结论,发现目前线上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本文第四章多通道互动模式的构建及其对互动教学的优化作用。主要阐述了多通道互动模式的基本结构与课堂呈现,并详细论述其对互动教学的优化。第六部分是本文第五章以汉语综合课为例的线上互动教学设计。基于线上汉语教学的多通道互动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实施后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研究结果表明,线上汉语教学的多通道互动模式是具体可操的,并且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完善互动教学的系统,还能够提升互动教学的效果。

尚小奇[9](2018)在《口译学能测试预测效度研究 ——以目的语复述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口译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会议口译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口译培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口译学能测试作为筛选合格口译学员的“守门人”,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口译学能指的是能够有效预测口译培训取得成功的能力、技能和个人特质。关于口译学能的测试形式以及其信度和效度,在口译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歧。有学者认为口译学能测试考核的是受试者的“口译相关能力”、“口译员的必备潜质”和“可塑性”;也有学者认为口译学能测试应直接考核受试者的“已习得技能”。Setton&Dawrant(2016)指出,目的语复述测试是目前国际上知名口译培训机构普遍采用的口译学能测试形式,它可以有效考核受试者的语言、记忆、认知和交际能力。然而,根据邢星(2015)对国内20所高校翻译专业硕士(MTI)项目学能测试形式的调查,交替传译测试仍然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口译学能测试形式,而使用目的语复述测试作为口译学能测试形式的学校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4.5%。当前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中国,口译培训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高端的口译人才却供不应求,选择有效的口译学能测试,以筛选出合格的口译学员,已经不仅成为一个“现实需要”,而且成为了一个“伦理需求”。鉴于口译研究者和实践者针对于口译学能测试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和争议,本研究以国内四所大学的翻译专业硕士(MTI)项目口译方向的新入学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历时一年的实证研究,对目的语复述测试的预测效度进行探讨。本研究旨在回答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目的语复述测试主要考核受试者的哪些能力?(2)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和受试者未来的口译成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3)目的语复述测试各个维度的成绩分别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受试者未来的口译成绩?为了解决如上研究问题一,本论文首先通过梳理和整合口译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并借鉴语言测试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对国际知名口译研究学者和从业者的半结构专家访谈,对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构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目的语复述测试可以考核受试者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知识图式、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的语复述测试的认知过程模型,并制定了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探索性的评分标准。为解决如上研究问题二,本论文以国内四所大学的新入学学生为受试对象,分别在学年初和学年末开展了目的语复述测试和口译测试,对受试者的目的语复述能力和口译能力进行考核。本研究首先运用语言测试领域的多维度Rasch模型,确保了评分员间和评分员内部评分的一致性,然后利用统计工具对受试者的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和口译成绩做了相关分析,以探讨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和受试者的口译成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对于汉英方向,信息、语言、连贯和表述各维度的成绩与口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p依次为p1=0.548,p2=0.604,p3=0.600,p4=0.643。对于英汉方向,信息、语言、连贯和表述各维度的成绩与口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p1=0.459,p2=0.425,p3=0.436,p4=0.446。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汉英还是英汉方向而言,目的语复述测试的信息、语言、连贯和表述四个维度的平均成绩和口译的平均成绩之间均存在较显着的相关性。为解决研究问题三,本研究基于研究问题二所得到的数据,利用统计工具对受试者的目的语复述测试的各维度成绩和口译成绩做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于汉英方向还是英汉方向而言,受试者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成绩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口译成绩均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具体而言,对于汉英方向,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可以解释口译成绩44.5%的变异;对于英汉方向,目的语复述测试成绩可以解释口译成绩33.6%的变异。对于汉英方向而言,目的语复述各维度中语言的回归系数β1为0.45,信息的回归系数β2为0.30;对于英汉方向而言,目的语复述各维度中信息的回归系数β1为0.44,语言的回归系数β2为0.30。本研究最后根据目的语复述测试各个维度的成绩对口译成绩的不同预测程度,通过合理分配其在评分中所占的不同权重,制定了针对于汉英和英汉不同语言方向的目的语复述评分标准。本研究通过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目的语复述这一口译学能测试的预测效度进行探讨,旨在为口译学能测试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和口译培训的课程设置以及口译测试的评估提供更多现实依据和理论思考。

刘亮[10](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二、浅论语言测试的信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语言测试的信度(论文提纲范文)

(2)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效果研究 ——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2章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及其适用性
    2.1 培训效果评估
        2.1.1 培训效果评估概述
        2.1.2 培训效果评估主要模型
    2.2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及其特点
        2.2.1 反应层评估及其特点
        2.2.2 学习层评估及其特点
        2.2.3 行为层评估及其特点
        2.2.4 结果层评估及其特点
    2.3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适用性
        2.3.1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优点
        2.3.2 柯氏四级与志愿者线上培训的适配性
第3章 赴泰汉语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基本情况与特点分析
    3.1 岗前培训现状
        3.1.1 培训项目现状
        3.1.2 吉林大学线上培训现状
    3.2 岗前培训大纲
        3.2.1 大纲内容
        3.2.2 大纲特点
    3.3 线上岗前培训课程
        3.3.1 线上培训课程内容
        3.3.2 线上培训课程特点
    3.4 线上培训管理模式和教学环境
        3.4.1 管理模式
        3.4.2 教学环境
第4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效果调查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目的
    4.2 调查内容与设计
        4.2.1 调查内容
        4.2.2 问卷设计与信度效度分析
        4.2.3 访谈设计与实施
    4.3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4.3.1 受训者基本信息
        4.3.2 培训者基本信息
    4.4 调查结果分析与效果评估
        4.4.1 基于反应层的培训效果评估
        4.4.2 基于学习层的培训效果评估
        4.4.3 基于行为层的培训效果评估
        4.4.4 基于结果层的培训效果评估
第5章 反思与建议
    5.1 对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的反思
        5.1.1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的优势
        5.1.2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的不足
    5.2 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发展的建议
        5.2.1 转变培训模式
        5.2.2 调整培训课程内容
        5.2.3 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效果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培训教师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培养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文献综述
        1.5.1 数学抽象的相关研究
        1.5.2 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1.5.3 基于数学概念课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研究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数学抽象及数学抽象素养
        2.1.2 数学概念及数学概念教学
    2.2 基本理论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宾斯基APOS理论
        2.2.3 知识迁移理论
第3章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水平与教学现状的调查
    3.1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分布
        3.1.1 测试研究过程
        3.1.2 测试结果的整体分析
        3.1.3 基于“情境与问题”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3.1.4 基于“知识与技能”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3.1.5 基于“思维与表达”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3.1.6 基于“交流与反思”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3.1.7 基于“概念同化”维度高中生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3.2 数学概念课教学环节的访谈研究
        3.2.1 访谈概况
        3.2.2 访谈实录
        3.2.3 访谈结果分析
    3.3 调研结论
        3.3.1 数学抽象素养各维度水平发展不均衡
        3.3.2 学生应用数学抽象素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3.3.3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更待丰富
第4章 基于概念课培养高中生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4.1 基于概念课培养和提高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
        4.1.1 合理创设丰富情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4.1.2 构建本节思维导图,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4.1.3 组织活动反思交流,训练数学语言能力
        4.1.4 迁移知识构建体系,提高概念同化能力
    4.2 概念形成课与概念同化课教学设计
        4.2.1 指数函数的概念
        4.2.2 平面向量的减法运算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提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学英语教师的典型文学素养
        2.1.1 文学素养
        2.1.2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界定及其内涵
        2.1.3 中学英语教师典型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2.2 文学素养测试
        2.2.1 文学科目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2.2.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中的文学素养测试
    2.3 综合型测试任务研究
    2.4 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
    2.5 效度及效度验证框架
        2.5.1 效度及其内涵的演变
        2.5.2 效度验证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
        3.1.2 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评分标准
    3.2 研究设计
        3.2.1 混合研究法
        3.2.2 探究性次序式设计
    3.3 研究参与者
        3.3.1 受访专家
        3.3.2 试测对象
        3.3.3 评分员
    3.4 研究工具
        3.4.1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3.4.2 评分记录表
        3.4.3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3.5.1 专家意见和建议
        3.5.2 试测对象测试表现
        3.5.3 评分结果和评分员反馈信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质性分析
        4.1.1 测试任务的代表性
        4.1.2 试测对象对拟测文学素养的运用
        4.1.3 评分标准的可靠性
    4.2 测试任务及其评分标准有效性的量化分析
        4.2.1 多面Rasch模型分析
        4.2.2 评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4.2.3 评分结果与试测对象测试表现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测试任务效度论证
        5.1.1 测试任务测量拟测能力的充分性
        5.1.2 测试任务的区分性
    5.2 评分标准效度论证
        5.2.1 评分标准对测量目标的体现
        5.2.2 评分标准的区分性
        5.2.3 评分结果的可靠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发现
    6.2 研究贡献
    6.3 研究启示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引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外文学素养测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附录2 测试样题
    附录3 各等级试测对象作答文本示例
    附录4 样题(初稿)试测调查问卷
    附录5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附录6 焦点小组访谈录音转写文本示例
    附录7 评分标准
    附录8 评分员培训材料
    附录9 评分记录表
    附录10 评分员反馈信息记录表
    附录11 FACETS软件数据分析指令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 ——以高中Python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STEAM教育理念的发展符合我国人才培养需求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
        (二)STEAM教育的内涵研究
        (三)STEAM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
        (一)计算思维的概念研究
        (二)计算思维的教学研究
        (三)计算思维的测量与评估研究
    三、国内外关于Python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Python语言的教育价值研究
        (二)Python语言的教学方法研究
    四、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做中学”教学理论
        (三)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
第三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流程的构建
    一、构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流程的依据
        (一)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
        (二)Python语言的特征
    二、STEAM教育理念与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关系
        (一)计算思维的构成要素
        (二)STEAM教育理念与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关系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流程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流程构建
第四章 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一、教学实践设计
        (一)教学实践目的
        (二)教学实践对象
        (三)教学实践内容
        (四)测量工具
    二、教学实施
        (一)准备阶段
        (二)前测的实施
        (三)教学实施
        (三)后测的实施
    三、实施效果分析
        (一)计算思维评价量表数据分析
        (二)访谈结果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计算思维评价量表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与说明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学综合题的研究现状
        2.2.2 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教材分析和理论基础
    3.1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材分析
        3.1.1 初中数学综合题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3.1.2 从教材习题到综合题试题的演变
        3.1.3 初中数学综合题分类
        3.1.4 小结
    3.2 理论基础
        3.2.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介绍
        3.2.2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心理学探析
        3.2.3 波利亚解题思想探析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法
        4.2.2 测验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3 研究对象的选取
    4.4 研究工具的设计
        4.4.1 测试卷设计
        4.4.2 调查问卷设计
    4.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5.1 数据的收集
        4.5.2 数据的整理
    4.6 研究伦理
第5章 初中生综合题测查结果分析
    5.1 测试卷测查分析
        5.1.1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描述性结果
        5.1.2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差异性分析
        5.1.3 解题四个步骤的表述情况分析
        5.1.4 波利亚解题理论对初中生数学综合题解答的影响分析
        5.1.5 小结
    5.2 问卷结果分析
        5.2.1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2.2 学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影响因素认知分析
        5.2.3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学习方式分析
        5.2.4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四个步骤情况分析
        5.2.5 小结
    5.3 小结
第6章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综合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6.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提出
        6.1.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6.1.2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6.2“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教学设计案例
    6.3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
        6.3.1 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
        6.3.2 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6.3.3 潜移默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反思
    7.4 研究展望
    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无提示语)
附录B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有提示语)
附录C 初中生数学综合题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与价值
        二、现实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数学问题
        二、问题提出
        三、问题提出水平
    第二节 数学问题提出研究的相关动态
        一、数学问题提出的题目设置
        二、数学问题提出的评价标准
        三、数学问题提出的评价结果
    第三节 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动态
        一、性别对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
        二、数学学业成绩对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
        三、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
        四、成长型思维对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
        五、数学焦虑对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
        六、数学自我概念对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一、数学问题提出的相关研究
        二、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工具
        一、数学问题提出测试卷
        二、学生调查问卷
    第三节 数学学业成绩的收集
    第四节 数据分析
        一、问题提出水平的编码框架
        二、编码一致性检验
        三、问题提出水平的现状分析
        四、问题提出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五、研究假设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学生问题提出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问题提出水平在数量上的现状分析
        二、问题提出水平在质量上的现状分析
        三、问题提出水平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各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一、数学学业成绩的结果分析
        二、数学学习动机的结果分析
        三、成长型思维的结果分析
        四、数学焦虑的结果分析
        五、数学自我概念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学生问题提出水平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一、问题提出水平与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二、问题提出水平对各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学生问题提出的数量情况
        二、学生问题提出的质量情况
        三、问题提出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情况
        四、数学学业成绩对问题提出水平的影响情况
        五、数学学习动机对问题提出水平的影响情况
        六、成长型思维对问题提出水平的影响情况
        七、数学焦虑、数学自我概念对问题提出水平的影响情况
    第二节 针对性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异质性和质量的培养
        二、关注不同性别学生在问题提出水平上的差异
        三、重视数学学业成绩对问题提出的积极作用
        四、重视数学学习动机对问题提出的积极作用
        五、重视成长型思维对问题提出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8)线上汉语教学的多通道互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线上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互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内容
        (二)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线上教学平台互动功能考察
    第一节 直播类平台
    第二节 录播类平台
    第三节 信息交流类平台
第二章 线上汉语课堂互动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课堂观察的安排与实施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
        一、汉语学习者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二、线上汉语课堂观察结果统计
        三、调查结论
第三章 线上汉语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的丰富性问题
        二、互动内容与互动形式的适配性问题
        三、教师互动语言的控制问题
        四、互动效果的问题
    第二节 互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平台互动功能存在差异
        二、教师线上授课技能水平不一
        三、学生缺少真实的课堂环境与氛围
        四、汉语线上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第四章 多通道互动模式的构建及其对互动教学的优化作用
    第一节 多通道互动模式的构建
        一、多通道互动模式的基本结构
        二、多通道互动模式的课堂呈现
    第二节 多通道互动模式对互动教学的优化作用
        一、有助于完善互动系统
        二、有助于提升互动效果
第五章 多通道互动模式的实施与教学反思
    第一节 多通道互动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的前端分析
        二、教学的总体设计
        三、教学的基本流程
    第二节 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二、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口译学能测试预测效度研究 ——以目的语复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理论思考
        1.1.2 现实观察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能
        2.1.2 口译学能
        2.1.3 目的语复述
        2.1.4 预测效度
    2.2 语言学能研究
        2.2.1 语言学能的构念
        2.2.2 语言学能的测试工具
        2.2.3 语言学能的理论模式
    2.3 口译学能研究
        2.3.1 口译学能的构成
        2.3.2 口译学能的测试形式
        2.3.3 口译学能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2.4 复述研究
        2.4.1 外语教学领域的复述研究
        2.4.2 口译研究领域的复述研究
    2.5 Kintsch的认知心理学“建构一整合模型
    2.6 学习动机研究
    2.7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实验流程
    3.4 数据收集
    3.5 数据分析
    3.6 实验信度和效度
    3.7 实验伦理考量
    3.8 小结
第四章 目的语复述测试的构念研究
    4.1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整合”模型
    4.2 专家访谈
    4.3 目的语复述测试构念及认知过程模型
    4.4 目的语复述评估标准
    4.5 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
    5.1 复述评分信度
        5.1.1 复述预评分信度
        5.1.2 复述正式评分信度
    5.2 口译评分信度
        5.2.1 口译预评分信度
        5.2.2 口译正式评分信度
    5.3 复述成绩和口译成绩的相关分析
    5.4 复述测试各维度成绩和口译成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4.1 汉英复述成绩与汉英口译成绩回归分析
        5.4.2 英汉复述成绩与英汉口译成绩回归分析
    5.5 学习动机与口译成绩相关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研究假设验证
        6.1.1 复述测试的构念
        6.1.2 复述测试成绩与口译测试成绩的相关性
        6.1.3 复述测试各维度成绩对口译成绩的预测性
    6.2 评分信度和效度
        6.2.1 对测试的“定锚”
        6.2.2 定期评分员培训和回溯性访谈
        6.2.3 本研究在评分方面的方法论意义
    6.3 B语言在口译学能测试、口译培训和口译测试中的作用
        6.3.1 口译学能测试中的B语言
        6.3.2 口译培训中的B语言
        6.3.3 口译学能测试—目的语复述评分维度的制定
    6.4 关于本研究中混淆变量的考察
        6.4.1 生源质量
        6.4.2 课程设置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7.3 研究局限
    7.4 未来的研究方向
    7.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汉英目的语复述测试文本
    附录二: 英汉目的语复述测试文本
    附录三: 汉英口译测试文本
    附录四: 汉英口译测试参考译文
    附录五: 英汉口译测试文本
    附录六: 英汉口译测试参考译文
    附录七: 汉英复述评分表
    附录八: 英汉复述评分表
    附录九: 复述评分等级描述语
    附录十: 汉英口译评分表
    附录十一: 英汉口译评分表
    附录十二: 口译评分等级描述语
    附录十三: 目的语复述测后效度问卷
    附录十四: 口译测后效度问卷
    附录十五: 半结构专家访谈问题
    附录十六: 口译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10)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浅论语言测试的信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汉语水平考试与新韩国语能力考试客观题的对比研究[D]. 李梦琪. 鲁东大学, 2021
  • [2]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效果研究 ——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分析[D]. 王静. 沈阳大学, 2021(10)
  • [3]培养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D]. 王文蕊.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4]英语教师证书考试文学素养测试任务效度研究[D]. 姜秀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5]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 ——以高中Python课程为例[D]. 邢慧卿.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D]. 吴琪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孙佳.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8]线上汉语教学的多通道互动模式研究[D]. 李琪.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9]口译学能测试预测效度研究 ——以目的语复述为例[D]. 尚小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2)
  • [10]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论语言测试的可靠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