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一、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玉环[1](2020)在《《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以下简称《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是由山口大学大学院东亚研究科成员编着的国际经营管理类书籍,于2018年3月23日由日本中央经济社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国际视角出发,分三部分共14个章节阐述了以东亚国家为主的医疗福利制度的构建及医疗经营现状,主要介绍了东亚各国医疗制度基本情况、医疗经营及地区医疗福利状况。其中,第一部分“东亚各国医疗制度简介”主要从六个视角介绍了日本、韩国、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时介绍了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与之进行比较;第二部分“医疗经营”主要从三个视角分别介绍了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影响护士离职的因素、老后所需资金的推测分析;第三部分“地区医疗养老”则从五个视角分析了日本各地区预防医疗的动向、医疗地域变迁及其可持续性、地区全民医疗的公私协作及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必要医疗合作。本书属于企业管理专业类书籍,其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医疗·福利系统的构建与相关设施的有效经营。以日本为首,从经营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东亚医疗与养老的可持续性方案。本翻译报告通过分析原文,将专业术语和长句分为经济、医疗、护理3类。文中专业词汇表述严谨、准确,需要准确充分的把握原文信息,避免漏译、错译。为此,有必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中文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例如直译、变译、加注解释法等。此外,由于中日语言上的差异,且日语文章的逻辑性与汉语不同,因此翻译时语言的逻辑转换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文的逻辑性如果直接套用在译文上,原文的本意可能会有所偏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翻译时需要通过逻辑补充、逻辑转换、逻辑重构等翻译方法来保障译文的逻辑性。此外,该文本由不同作者共同编着而成,所以各章节之间的语言表达存在差异,所以本翻译报告在保证译文内容准确的前提下,尽力还原作者的语境语气及写作风格?只有把握医疗、养老类书籍的文体特征,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其语言结构特色,并做到有的放矢,翻译出更为地道、专业的译文文本?本翻译实践报告参考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所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文本中所出现的专有名词、复杂长句等翻译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对原文要遵守“信”,对译文要保证“达”,对译文表达要追求“雅”。原文主要是以医疗为研究目的的着作,在本次翻译中对“信、达、雅”的理解为:“信”是对原文的理解;“达”是译文与原文的契合度;“雅”是译文表述的可接受度。在实际进行翻译工作时,针对专业词汇采用了直译、变译及加注解释的翻译方法;针对文本翻译采用了逻辑增补、逻辑转换与逻辑重组的翻译策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保证行文流畅,处理好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结合上下文语境探究文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进而翻译出译文读者所能接受的文本。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对笔者所选文本的执笔机关、文本特点及在翻译过程中所参考的翻译理论进行简单介绍;第二章:主要从词语和句子两个方面结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进行分析,简析医疗经营类文本的翻译特点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第三章: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及感想。随着现代医疗、福利制度的快速发展,为促进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完善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医疗、福利制度相关书籍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翻译报告的目的是了解东亚各国的医疗及福利制度,分析原文语言的特征和表达的逻辑性。在此基础上,以编写专业且易懂的译文为目标。

张庆玲[2](2020)在《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差异所产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健康运行是社会公平性的体现,是居民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的保障,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政策制度。201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基本制度政策,截至2018年底已有897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同时也作为我国的战略强省,自2014年开始试点、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医疗服务经办机构、医保基金及资源配置等方面运行效率不够高,这就使得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保障水平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对于现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对完善山东省乃至整个医保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描述性分析与实证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价。首先,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按照时间顺序,把山东省的医保体系自建国至今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山东省现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描述性的分析方式为本文对于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分析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确定了运行效率评价所需的实证研究模型,并构建了多投入、多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通过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Malmquist指数模型进行综合应用,分别从静态及动态的角度、截面和面板的层次出发,对运行效率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PanelData-Tobit模型对于外部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其相关关系;最后,通过总结分析结果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目前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基本整合,但在运行情况及运行状态上,各地市差异化明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存在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基金运行过程中可持续性不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超半数的地市运行情况未达到有效的状态,整体的运行状况还不稳定;外部因素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存在显着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科学整合城乡医保,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衡发展(2)筹资标准多元化发展,构建稳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结构;(3)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及医保基金,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4)加强政府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袁照曼[3](2020)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的研究 ——以山东曹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健康是人民全面发展的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事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医疗保障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提出我们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为了解决我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农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我国在2009年作出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确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层农村的重要地位。科学高效地使用新农合资金,确保新农合资金合理使用,使新农合资金达到最优配置,可以维护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新农合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在资金筹集、资金支付等各个管理环节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认可和信任,参合率日益提高,新农合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受益面积越来越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本论文以山东省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为研究对象,以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的现状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相关数据资料和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情况、支付情况和补偿受益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曹县新农合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曹县在新农合资金监管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效:1、提高了曹县新农合运营的工作效率;2、提高了曹县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3、减轻了曹县人民的就医负担。但是,新农合资金在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操作;2、资金管理存在漏洞;3、补偿机制不完善;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5、参合人民缺乏监督意识。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操作,支付环节出现较多问题,导致了新农合资金的大量流失。同时,政府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就医需求,在筹资时将会增加个人和财政补助额度,从而增加农民和政府的经济负担。针对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通过对监管体质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过程的监管;2、增强参合人民的监督意识;3、完善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4、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5、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去贯彻落实,以确保新农合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得新农合资金达到最优配置,从而维护参合人民的合法权益。

刘帅[4](2020)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化迅速发展,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9.6%,城镇人口8.3亿人。随着大量农民进城,也出现了一些的新问题和矛盾。因此,建立科学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找出发展中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本文以笔者工作所在地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系统分析等方法,对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特性分析,总结了“西张”发展模式,具体分析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建设过程中破解“土地”与“资金”难题、配套服务发展现状、产业经济发展现状等要素。综合评价分析了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对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为目标层,以“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城乡统筹”为准则层,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25个具体指标作为指标层,构建了三层五维二十五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指数和法来构建定量计算模型对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综合分析。通过评价分析,从总体发展情况看,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总体发展质量得分指数为0.78,基本达到了预期发展目标;从五大要素各自发展情况来看,各个要素之间发展存在着差异,2018年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三项要素的评价得分指数均超过0.9,基本达到了2020年目标期望值,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要素评价得分指数为0.4和0.6,得分指数相对较低,离2020年目标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综合评价分析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对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目前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分析,发现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还在管理服务、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和欠缺,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支撑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坚持产城互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对策建议,推动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更好发展。

郎杰燕[5](2019)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政治学发展的始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性制度,其改革、发展与完善不仅能够分散农民疾病风险、降低农民医疗负担、增进农民健康福祉,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政权合法性。可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体现其社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建国之初的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到如今城乡一体化整合期的“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走过一条“跌宕起伏”的制度变迁之路。时至今日,仍存在管理经办体制不顺畅、筹资结构不合理、待遇支付制度不健全、监督控费机制不完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国家能力和政府信任带来巨大挑战。诚然,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对于由宏观管理、筹资、待遇支付三项核心要素制度构成,关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市场”,关涉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及农民个人等多元利益,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而言,单一角度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真实过程”与内在逻辑。综合“结构”、“行动”与“历史”要素全面解释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一个广阔视角,以期探寻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为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依据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划分制度变迁阶段的方法,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7)、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新世纪初期(2002-2008)、城乡一体化加速期(2009-今)五个阶段。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归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着重探寻其变迁的内在逻辑。由此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复杂变迁历程与多元变迁特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五次重大变迁。并且,每次大的制度变迁阶段下均有制度创新、制度扩散、制度完善等连续的、有所差异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形成分层分序的变迁路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行、内源性与外源性交揉、渐进性与突变式共存、合意性与意外性同在的多样化变迁方式,以及利弊相随的制度变迁绩效。其二,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遵循“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逻辑。制度环境通过粘嵌耦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结构性影响,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中的宏观管理、筹资和待遇支付制度分别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粘嵌,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性变迁。行动主体通过价值偏好与利益博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自主性影响,即建国初期农民的共同行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整体性动员,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医疗机构、农民等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新世纪初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以及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人社与卫生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争夺,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主性变迁。另外,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近百年变迁历史中形成对“国家主导”、“自愿合作”以及“二元保障”路径的强劲依赖,并且还受到诸多偶然性事件以及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的深刻影响。其三,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应在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突破路径依赖、把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公平、健康、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李健[6](2019)在《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文中指出贫困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我国目前正处于“十三五”建设的重要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攻坚难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攻坚脱贫战,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实现脱帽摘帽。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的新思路,在减少贫苦人口,提升扶贫效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必须要严格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当前我国贫困问题在农村和城镇都存在,尤以农村贫困问题最为突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机制来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对国内外扶贫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分析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其次,总结概括了贫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机制的概念内涵,并详细介绍了多元治理理论、目标瞄准型减贫理论、协同理论,为本文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根据山东省农村贫困现状及扶贫机制现状,对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指明了山东省农村扶贫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根据国内学者对贫困指标的总结,确定了经济水平、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政治权利四个维度21个指标,构建山东省农村多维度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创新体系,选取代表性的山东省重点贫困县——莒南县进行问卷调研,获取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统计方法对山东省农村精准识别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以及模型效果预测;再次,从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驱动政府调控两个方面对山东省农村精准治贫机制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博弈论模型对治贫过程中政府、市场以及贫困户三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山东省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林雪[7](2019)在《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山东医疗保障体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可以保证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但安全水平相对较低,个体严重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很难遏制严重疾病引起的贫困现象的发生,抵御严重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重大疾病保障的安全机制。2014年山东省出台《关于开展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意见》、《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两个文件标志着山东省居民重病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并进入实施过程。随着城乡居民重大疾病保险的实施,筹资渠道单一,补偿能力弱,补偿标准不合理,监督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重大疾病保险基金的运作机制的问题。因此,优化重大疾病保险基金运行机制,实现重大疾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性分析法、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解释了大病保险运作机制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其次对山东省大病保险基金的筹资机制、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进行分别具体阐述及问题分析,最后提出有关完善大病保险运作的相关建议及保障措施。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是以大病保险基金为主体而形成的包含基金的筹集、补偿和监管功能的,相互制约而又保持平衡的有机整体。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形成基金运作的三个方面有效协调发展运作,促进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2)山东省目前实行的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是通过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定额划分筹资,这种模式是结合山东省的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时间出来的。政府的职责始终贯穿于大病保险基金运作的每个环节中,对大病保险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筹资机制存在着筹资渠道单一、统筹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科学地构建大病保险基金的筹资机制显得至关重要,在实施目前的筹资机制基础上逐步提升筹资标准,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开放个人缴纳权限,允许社会捐赠等方式。(3)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金的补偿机制存在补偿标准设置不合理、补偿水平偏低尚未建立健全待遇调整机制等问题。在通过构建ARIMA模型,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金结余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大病保险金结余数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将会达到2.8亿元,表明山东省在大病保险金补偿方面的控制工作较好;预测时序图显示预测区间内大病保险金结余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山东省在未来应当加强大病保险基金的筹资,控制大病保险金的补偿,完善大病保险基金的监管。(4)目前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运作较好,但仍存在着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应当提高有关大病保险基金运作的信息透明度、完善监管人的多元化等建议。

谭淑浈[8](2019)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提出我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以来,在1999-2017年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6.9%涨至11.4%。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的医疗养老问题,引起国家对老年群体的医疗养老问题的重视。在国家层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缴费群体的占比不断缩小,不用再缴费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障的群体不断增多,也就是缴费群体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医疗费用代际平衡压力,同时给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带来更大的运营压力。在老年人层面,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大幅下降,同时面临更高的疾病率。特别在慢性病上,65岁以上老年群体的患病率为全人群的3.2倍,住院率为全人群的2.21倍1,这意味着老年群体在医疗费用上面临着比全人群更高的缺口。考虑到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没有独立地针对老年群体进行保障的医疗制度,本文根据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特征,认为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吻合老年人容易产生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需求。同时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自2012年全国试点至今,已经有不少地方运营良好甚至略有盈余,开始在赔付设计、筹资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良。所以本文把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结合起来,建议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做出向老年人待遇保障倾斜的制度设计,以分担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和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本文基于两点原因选取了山东省作为倾斜研究的对象,一是山东省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且老龄化比率一直领跑全国平均水平,向老年群体进行倾斜的意义更大;二是山东省大病医疗保险是在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上进行省级统筹的,对制度改革而言有先天优势。本文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中的山东省数据作为本文实证分析的对象,通过把山东省最近一个月是否看过门诊以及最近一次门诊费用作为被解释变量,验证年龄因素对门诊利用率以及门诊费用的显着影响。再通过划分年龄区间进行对门诊费用的显着性检验得到根据年龄段区分赔付标准最优的年龄界限为65岁。在此基础上把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的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控制在该年龄层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内;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的人均自付费用控制在该年龄层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内。以这两个条件为设计原则,得到对65岁以上老年群体最优的倾斜设计。最后为我国大病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更可持续做出完善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概述。本章分为两小节,第一节是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本章根据发展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12-2013年的局部试点阶段、2014-2016年的全国推广阶段、2017年至今为全面调整升级阶段。第二节是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及创新案例、倾斜设计的大病保险案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第三章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典型性分析。本章主要分析山东省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上具有的制度以及地域特色。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并轨的省份,其大病医疗保险上也是建立在城乡统一了的基本医疗保险上的,而且全省政策统一。对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进行政策调整而言,减少了很多阻力。除此,山东省不仅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开展大病医保,也对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开展大病医保,但是城乡居民大病的待遇保障水平明显较低,与职工大病差距较大。第四章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向老年群体倾斜的必要性分析。本章主要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收入水平、老年人医疗损失数据特征三方面验证老年群体需要倾斜优惠。首先验证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正向增长作用,老年人面临着更大的医疗费用支出。其次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上验证老年人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全人群水平,相同的医疗费用对他们而言经济压力更大。最后从老年人医疗损失数据,分别是最近一个月是否看过门诊、最近一次门诊费用两个变量,通过广义线性模型中的Logistic、正态分布回归来验证年龄对两个变量的显着性。并通过费用的回归得到对医疗费用影响最显着的年龄段。第五章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对老年群体进行倾斜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本章分别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在保障老年人医疗损失上的优势、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运营良好、山东省大病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费用预测、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四方面验证倾斜的可行性。首先,老年群体在慢性病等重大疾病上有较高的发病率,更容易产生更高的医疗费用,这跟大病保险的设计初衷吻合。其次,通过分析山东省大病保险自身运营条件以及财政补助力度来考察倾斜后的财务可行性。第六章完善大病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对策—以山东省为例。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老年人保障倾斜的制度设计,第二部分是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第一部分把起付线、人均自付费用均控制在65岁以上人群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来设计起付线与赔付比例。第二部分分别从政府以及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的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待遇保障进行倾斜来提高我国老年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进而让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保基本、广覆盖向重点帮扶延伸。在具体做法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医疗费用的显着程度进行区分,得到山东省以65岁为年龄界限区分的两个年龄段对医疗费用的显着程度差异最大,并以此进行待遇保障的倾斜构想。不足之处就是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数据(CHARLS2015)年份滞后且样本量不够大,由此得到的倾斜依据以及倾斜设计会偏离真实情况,本文更多的是研究向老年人倾斜的方法思路,具体措施还是需要根据真实数据进行设计。

王国文[9](2016)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中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和与疾病进行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凭借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经济学优势和显着的服务效益,对于解决现价段“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现行的中医药服务发展相关政策中,部分政策不能够很好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诸多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险政策的作用十分关键。而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急需研究的问题:一是医保政策在项目管理上如何更好地兼顾中医药服务的特殊性;二是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在医保支付标准方面的缺陷性;三是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在医保报销政策方面的局限性。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工作,强化城乡居民医保中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的政策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特点,扩大医保的影响力,提高医保基金的保障能力,有利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缓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解决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目标。研究目的本研究在政策梳理、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情况及城乡居民医保对其补偿情况,分析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的政策方向。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对部分省市的中医药服务提供与使用纳入医保扶持政策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的威海市、东营市和淄博市作为样本地区,对该市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情况进行调查。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每个地市随机抽取1个区和1个县,选择该区(县)的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进行调查,每个样本区(县)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20户家庭进行调查,总计720户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情况、城乡居民医保对其补偿情况和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等。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前后县级医院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情况和典型地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方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对中医药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医保对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扶持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医保报销优惠政策和开展中医药服务支付方式改革等;2.样本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情况较好,参保率都在98%以上;3.对比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前后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发现,中医药服务在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方面都呈增长态势,门诊服务增长率为0.80%~36.75%,住院服务增长率为9.24%~41.15%。但是,中医药服务人次在门急诊服务中所占的比例均较低,最低的仅为2.29%;4.通过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对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补偿情况发现,医保对中药的报销比例较高,报销比例均高于60%,而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报销比例较低。讨论与政策方向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前后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情况上看,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有逐步弱化的现象,尤其是门诊中医药服务的提供与使用出现萎缩,这与城乡居民医保对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有关。影响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依据的影响,中医药服务虽有其自身的规律,但从医保基金管理的角度较难兼顾其特殊性;二是衡量标准的影响,医保政策在针对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医疗标准衡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性;三是医疗目标的影响,医保政策在针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提供的报销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可以运用鼓励性策略、强制性策略和优先保障策略来强化医保对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扶持,并提出以下需要加强的政策方向:1.提高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的报销比例;2.实行对中医优势病种报销的优惠政策;3.推动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杜宪玲[10](2015)在《基层医疗卫生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泗水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新农合制度,该制度是我国农村居民告别“自费医疗”,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的开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新农合制度自试点推广以来取得了显着成效,参合人数和受益人次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末,参合人数达8.05亿人,参合率高达98.3%。十多年来,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从试点到逐步推广铺开,从保基本到济大病,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构建了抵御疾病风险的安全屏障。村卫生室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与农民的健康息息相关,也与新农合的实施状况紧密相连。通过2013年1月对山东省泗水县农民的抽象调查,发现超过80.2%的被调查者在感觉身体不适时会首选村卫生室就医,但是此次调查还发现该县村卫生室医疗实施普遍较差,医务人员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农民的就医需求,降低新农合的效率,从而制约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了解泗水县村卫生室具体状况,寻找制约新农合发展的客观因素,从村卫生室的角度提出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调查人员于2014年1月对泗水县村卫生室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得了重要数据。本文以基层医疗卫生实施状况为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首先,结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遇到的问题,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演变过程,并且分别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即全国、山东省和泅水县三个层次对新农合目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选定山东省泗水县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县2007—2013年新农合具体数据,借鉴2013年1月针对该县农民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参合、筹资、补偿三个角度分析该县新农合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此次村卫生室实地调查结果,主要从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后,在对泗水县研究的基础上向全国延伸,提出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交代研究问题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详细说明文章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阐明文章的创新与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论综述。分别从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医疗卫生服务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结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引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与推广。然后分别从三个层次,即:中国、山东省、泅水县,总结2003年以来,新农合制度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泗水县新农合实施现状及村卫生室调查分析。结合该县2007—2013年新农合具体数据,分别从参合、筹资、补偿三个角度分析该县新农合运行状况。然后利用调查数据,分别从医疗设施、医务人员方面深入分析该县基层医疗现状吗,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推广延伸,从宏观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进行总结。第五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对新农合可持续的影响研究。分析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六部分:政策建议。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二、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翻訳任务の绍介
    1.1 原书の绍介
    1.2 原书の特徴
    1.3 厳复の翻訳理论
第二章 翻訳事例の分析
    2.1 语汇の翻訳
        2.1.1 医疗?福祉専门用语
        2.1.2 组织名称
        2.1.3 その他の语汇
    2.2 文の翻訳
        2.2.1 论理补完
        2.2.2 论理変换
        2.2.3 论理再构成
第三章 翻訳実践报告のまとめ
    3.1 翻訳実践のまとめ
    3.2 翻訳についての心得
参考文献
付録Ⅰ:原文
付録Ⅱ:訳文
谢辞

(2)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1.2 效率
        2.1.3 运行效率
    2.2 理论基础
        2.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2 社会公平理论
        2.2.3 公共物品理论
3 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3.1 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展历程分析
        3.1.1 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发展阶段(建国-2004 年)
        3.1.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并行发展阶段(2003-2013)
        3.1.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阶段
    3.2 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机制分析
        3.2.1 组织管理机制
        3.2.2 资金筹集机制
        3.2.3 补偿机制分析
        3.2.4 监管机制分析
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4.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1.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1.4 投入产出指标综合分析
    4.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4.2.1 运行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运行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5 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评价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研究方法
    5.2 基于DEA模型的整体静态分析
        5.2.1 运行效率测算
        5.2.2 综合效率(crste)分析
        5.2.3 综合技术效率分解分析
        5.2.4 非有效决策单元改进意见
    5.3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分析
        5.3.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5.3.2 结果分析
6 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1 变量及实证模型的选取
        6.1.1 变量选取
        6.1.2 Tobit模型设定
    6.2 相关检验及模型影响形式确定
        6.2.1 平稳性检验
        6.2.2 模型影响形式的确定
    6.3 回归数据结果分析
7 主要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整合,运行程度差异化明显
        7.1.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可持续性不足
        7.1.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有待提高,整体运行状况不稳定
        7.1.4 外部因素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存在显着影响
    7.2 对策建议
        7.2.1 科学整合城乡医保,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衡发展
        7.2.2 筹资标准多元化发展,构建稳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结构
        7.2.3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及医保基金,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
        7.2.4 加强政府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的研究 ——以山东曹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东省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机制
    2.1 新农合资金监管机制概览
    2.2 新农合资金监管机制
        2.2.1 监管对象
        2.2.2 监管依据
        2.2.3 监管方式
第三章 山东省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现状
    3.1 新农合资金运行情况
        3.1.1 资金筹集情况
        3.1.2 资金使用情况
        3.1.3 补偿受益情况
    3.2 曹县新农合资金监管措施和成效
        3.2.1 提高了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
        3.2.2 提高了服务水平
        3.2.3 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
第四章 新农合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4.1 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操作
    4.2 参合群众缺少监督意识
    4.3 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4.4 补偿机制不完善
    4.5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五章 对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的建议
    5.1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5.1.1 优化资金支付方式
        5.1.2 加强医院网络化监管
        5.1.3 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监管机制
        5.1.4 完善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措施
        5.1.5 明确监管职责与范围
        5.1.6 培养专业化的监管队伍
    5.2 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5.3 强化人民在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5.4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5.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可行性分析
    1.5 研究创新之处
    1.6 城镇化相关研究综述
2 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2.1 西张庄镇基本概况
    2.2 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
    2.3 新型城镇化“西张”模式发展状况分析
3 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
    3.1 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分析
    3.2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3.3 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4 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城镇内在品质不高,管理服务软实力弱
    4.2 产业布局不完善,特色主导产业不明显
    4.3 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之间存在差距
5 提升西张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5.2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5.3 坚持产城互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6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几点启示
    6.1 科学规划,加强监督管理
    6.2 建立机制,多元化筹措资金
    6.3 突出特色,推动产城互动发展
    6.4 完善配套,构建服务支撑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阐释
        (一)制度及制度变迁
        (二)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视角:历史制度主义
        (二)分析框架:环境·主体·时间与制度变迁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六、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总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1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1.1.1 制度生成:米山联合保健站建立
        1.1.2 制度扩散: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推广
    1.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1.2.1 制度创新:稷山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建立
        1.2.2 制度扩散: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大力推广
        1.2.3 制度衰退:国民经济调整下暂时性式微
        1.2.4 制度高潮:“六·二六”指示下走向“顶峰”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1.3.1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雪崩式”解体
        1.3.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次恢复重建失败
        1.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度恢复重建无果
    1.4 新世纪初期“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
        1.4.1 制度创新:新农合政策出台
        1.4.2 制度试验:新农合试点启动
        1.4.3 制度扩散:试点扩大与“全覆盖”
    1.5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1.5.1 制度创新:地方自发探索城乡医保制度整合
        1.5.2 制度扩散:中央顶层政策倡导性整合
        1.5.3 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式整合
    小结
第2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2.1 分层分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路径
        2.1.1 分层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2.1.2 分序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
    2.2 多样并存: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方式
        2.2.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
        2.2.2 内源性制度变迁与外源性制度变迁交揉
        2.2.3 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变式制度变迁共存
        2.2.4 合意性制度变迁与意外性制度变迁同在
    2.3 利弊相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绩效
        2.3.1 农村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2 “集体福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式”变迁绩效
        2.3.4 “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5 农村“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
    3.1 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3.1.1 粘嵌耦合: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3.1.2 农村医疗保险与制度环境的嵌入关系
    3.2 政治嵌入性:政治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2.1 国家缺位与“俱乐部式”管理
        3.2.2 “全能主义”与官僚化管理
        3.2.3 行政分权与管理主体缺失
        3.2.4 民生政治与政府垄断性管理
        3.2.5 政府治理变革与社会化管理
    3.3 经济嵌入性:经济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3.1 合作经济与农民自愿集资
        3.3.2 封闭性集体经济与强制性筹资
        3.3.3 经济性分权与医疗保险筹资不力
        3.3.4 经济发展奇迹与财政主导型筹资
        3.3.5 分配格局调整与社会化筹资
    3.4 社会嵌入性:社会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4.1 社会弥散与低水平医疗保健
        3.4.2 “总体性社会”与集体医疗福利
        3.4.3 社会转型与医疗自费
        3.4.4 社会权利诉求与初级医疗保险待遇
        3.4.5 社会公正与统一医疗保险待遇
    小结
第4章 自主性变迁:行动主体与农村医疗保险
    4.1 偏好与博弈:行动主体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4.1.1 价值偏好:单一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1.2 利益博弈:多元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4.2.1 国家/政府的利益诉求
        4.2.2 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
        4.2.3 农民的利益诉求
    4.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4.3.1 农民的共同行动与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4.3.2 国家的整体性动员与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4.3.3 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4.3.4 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与“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保
        4.3.5 管理权之争与“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小结
第5章 历史性变迁:时间中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5.1 路径依赖、偶然事件、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1.1 自我强化: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1.2 意外结果:偶然事件与制度变迁
        5.1.3 “遗产”的产生与再生产: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2.1 “国家主导”路径的依赖
        5.2.2 “自愿合作”路径的依赖
        5.2.3 “二元保障”路径的依赖
    5.3 偶然事件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5.4 关键节点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三重逻辑与未来改革
    6.1 “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制度变迁逻辑
    6.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6.2.1 共享、健康与幸福:制度改革目标
        6.2.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6.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6.3.1 优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环境
        6.3.2 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
        6.3.3 突破路径依赖
        6.3.4 注重关键节点
    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讨论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的基本概念
        2.1.2 精准扶贫的概念
        2.1.3 精准扶贫机制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治理理论
        2.2.2 目标瞄准型减贫理论
        2.2.3 协同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农村贫困现状与扶贫机制现状剖析
    3.1 山东省农村贫困现状与特征分析
        3.1.1 山东省农村贫困现状
        3.1.2 山东省农村贫困特征分析
    3.2 山东省农村扶贫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3.2.1 山东省农村扶贫机制现状
        3.2.2 山东省农村扶贫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精准扶贫经验借鉴
    4.1 国外农村扶贫开发的经验
        4.1.1 英国多元扶贫开发
        4.1.2 巴西社会发展战略扶贫
        4.1.3 孟加拉乡村银行
    4.2 国内农村扶贫开发的经验
        4.2.1 广东省“双到”扶贫开发
        4.2.2 河南省特色产业扶贫开发
        4.2.3 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开发
    4.3 国内外扶贫开发经验对山东省的启示
        4.3.1 强化政府和社会性组织合作机制
        4.3.2 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
        4.3.3 分类推进全面实施精准扶贫
        4.3.4 重视提高脱贫能力
        4.3.5 建立扶贫开发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
第五章 山东省农村贫困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创新
    5.1 自下而上的贫困对象自主申报机制
    5.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贫困户多维度精准识别机制
        5.2.1 Logistic回归模型概述
        5.2.2 指标选取原则
        5.2.3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5.2.4 数据的来源
        5.2.5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
        5.2.6 Logistic模型的检验与效果预测
    5.3 多方参与的贫困对象筛选监督机制
第六章 山东省农村精准治贫机制创新
    6.1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下的精准扶贫机制
        6.1.1 改革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机制
        6.1.2 政府“兜底”的精准扶贫机制
        6.1.3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下的扶贫资源合作模式
        6.1.4 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力转移合力机制
    6.2 市场驱动政府调控下的精准扶贫机制
        6.2.1 贫困户参与各类生产组织的脱贫致富机理
        6.2.2 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中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6.2.3 产业一体化精准治贫建议
第七章 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机制对策建议
    7.1 强化动态贫困识别机制
    7.2 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
    7.3 鼓励社会参与扶贫和贫困人口自我脱贫
    7.4 加强多方参与产业扶贫的互动合作关系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博期间主要工作

(7)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相关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3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3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分析
    3.1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发展历程
        3.1.1 山东省探索时期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机制分析
        3.1.2 山东省现行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模式
    3.2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结构分析
        3.2.1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主体分析
        3.2.2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结构分析
    3.3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3.3.1 筹资渠道单一
        3.3.2 统筹水平较低
    3.4 国内外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的实践及其启示
        3.4.1 国内外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的实践
        3.4.2 国内外大病保险基金筹资机制的启示
4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金补偿机制分析
    4.1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金补偿水平分析
        4.1.1 起付线与封顶线
        4.1.2 补偿比例
    4.2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金补偿条件
        4.2.1 依照疾病病种补偿
        4.2.2 依照医疗费用补偿
    4.3 基于ARIMA模型对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金补偿能力预测
        4.3.1 ARIMA模型介绍
        4.3.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4.3.3 平稳性检验
        4.3.4 自相关检验
        4.3.5 模型的建立
        4.3.6 预测结果检验
        4.3.7 预测结果的分析
    4.4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4.4.1 补偿能力较弱
        4.4.2 补偿标准不合理
5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分析
    5.1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管理体系的内部监管
        5.1.1 省级和地市级大病保险社保机构
        5.1.2 各个市级、区级以及县级的社保机构
        5.1.3 社会、社区以及乡镇事务所
        5.1.4 社区以及村协办员
    5.2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管理体系的外部监管
        5.2.1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管理体系的外部监管体系
        5.2.2 大病保险基金管理体系的外部监管体系的构成
    5.3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5.3.1 大病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5.3.2 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监管
        5.3.3 大病保险基金监督的专业化程度低
        5.3.4 大病保险基金监督系统难以形成合力
        5.3.5 尚未建立风险预警监督机制
6 完善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对策
    6.1 逐步完善筹资机制的设计
        6.1.1 提高筹资标准
        6.1.2 鼓励城乡居民个人支付重大疾病保险费
        6.1.3 逐步与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并轨
        6.1.4 广泛吸收社会慈善捐赠
    6.2 优化补偿机制的设置
        6.2.1 科学厘定起付线
        6.2.2 逐步取消封顶线
    6.3 加强大病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
        6.3.1 提高有关大病保险基金运作的信息透明度
        6.3.2 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
        6.3.3 完善监管人的多元化
    6.4 加大有关大病保险的宣传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 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
    2.2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2.2.1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及创新案例
        2.2.2 倾斜设计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案例
3.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典型性分析
    3.1 山东省大病保险建立在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上
    3.2 山东省居民大病保险实行省级统筹
    3.3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偏低
4.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向老年群体倾斜的必要性分析
    4.1 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费用增长
        4.1.1 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4.1.2 人口老龄化拉动医疗费用增长
    4.2 山东省实际调查数据证实必须向老年人保障倾斜
        4.2.1 老年人收入水平
        4.2.2 老年人医疗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5.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对老年群体倾斜的可行性分析
    5.1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对保障老年人的优势
    5.2 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运营良好
    5.3 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
6.完善大病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设计与对策
    6.1 完善对老年人保障具体倾斜制度的设计
        6.1.1 起付线的确定
        6.1.2 报销比例的确定
    6.2 完善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6.2.1 拓宽筹资思路,提高人均筹资额
        6.2.2 合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职工大病保险,提高统筹层次
        6.2.3 加强商业保险公司对医院的费用管理
        6.2.4 丰富大病保险对老年人的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致谢

(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中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政策方向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10)基层医疗卫生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泗水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
    1.5 创新点与不足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
    2.1 福利经济学
    2.2 医疗卫生服务
    2.3 可持续发展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3.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起源
    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3.2.1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3.2.2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3.2.3 泗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4 泗水县新农合实施现状及村卫生室调查分析
    4.1 泗水县卫生供给概况
    4.2 泗水县新农合实施现状
        4.2.1 参合情况
        4.2.2 筹资情况
        4.2.3 补偿受益情况
    4.3 村卫生室调查分析
        4.3.1 村卫生室概况分析
        4.3.2 医疗设施方面
        4.3.3 乡村医生方面
    4.4 泗水县村卫生室发展现状
        4.4.1 卫生室整体现状
        4.4.2 医疗设施方面
        4.4.3 医务人员方面
    4.5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4.5.1 基层医疗卫生投入方面
        4.5.2 基层医疗队伍方面
5 基层医疗卫生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1 参合农民方面
    5.2 基金管理方面
6 政策建议
    6.1 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建议
        6.1.1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6.1.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医疗设施质量水平
        6.1.3 壮大基层医疗队伍,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6.2 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6.2.2 创新筹资模式,拓宽新农合筹资渠道
        6.2.3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结语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亚医疗及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其可持续性》翻译实践报告[D]. 吕玉环.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 张庆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的研究 ——以山东曹县为例[D]. 袁照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D]. 刘帅.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5]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D]. 郎杰燕. 山西大学, 2019(01)
  • [6]山东省农村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D]. 李健.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7]山东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 林雪.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向老年人保障倾斜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谭淑浈.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中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研究[D]. 王国文. 山东大学, 2016(02)
  • [10]基层医疗卫生对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泗水县为例[D]. 杜宪玲.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