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透性乳化沥青的开发与应用

高渗透性乳化沥青的开发与应用

一、高渗透力乳化沥青的开发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玉梅,杨婉怡,王剑[1](2021)在《高渗透型乳化沥青的配制及其渗透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半刚性基层表面空隙较小,因而一般的乳化沥青产品在半刚性基层表面的渗透性能较差,而规范要求透层油的渗透深度大于5 mm。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渗透性,以煤油作为渗透剂,研发了一种高渗透型乳化沥青,通过室内渗透试验确定了最佳煤油掺量、乳化沥青最佳洒布量及洒布时机,并通过实体工程对高渗透型乳化沥青的渗透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煤油掺量为12%的高渗透型乳化沥青,当洒布量为1.2 kg/m2,常温养护3 d后,平均渗透深度可达12 mm左右,满足现有规范要求。

王松[2](2020)在《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材料设计和施工问题,沥青路面存在离析造成局部空隙率过大,服役过程中易滞留雨水,诱发坑槽、唧浆、松散等早期水损害,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现有对于离析的处治主要采用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但成本较高,且封堵深度有限,在局部地方仍然有可能因开裂存在渗水通道,而且目前常用的路面灌缝材料也不适用于局部大空隙的处治。因此,针对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开展养护材料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基于渗水空隙特征,设计制备出3种沥青路面处治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渗透性和技术指标的影响,确定了煤油稀释沥青按照稀释比例为4:6进行制备;采用E5乳化剂制备的普通乳化沥青综合性能较好;通过研究油水比、乳化剂用量、渗透剂掺量对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影响,发现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油水比为45:55,乳化剂用量为1.5%,渗透剂掺量为0.8%时,制备的高渗透乳化沥青综合性能较佳。对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机理研究表明,掺入渗透剂,减小油水比,增加乳化剂用量可以降低高渗透乳化沥青的表面张力和粒径,提高渗透性能。研究了空隙特征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渗水系数的影响,确定沥青路面水损坏临界空隙率为8%;成型了不同渗水空隙率沥青混合料试件,研究了处治材料用量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发现处治材料对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抗渗性能均有改善。3种处治材料中,高渗透乳化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最好,当空隙率为8%时,推荐用量为1.5L/m2,空隙率为12%时,推荐用量为2.0L/m2。研究了处治材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试件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构造深度和摆值随着处治材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处治材料涂刷后可以通过洒布金刚砂来提高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摆值,洒布量推荐采用3.0kg/m2。

王刚[3](2019)在《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层间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因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通常基层的厚度都大于施工规范要求的最大碾压厚度,不得不分层施工。为了节省工期,提高基层的整体性,特别是近年来大功率摊铺和碾压设备的发展,业主和承包商都希望加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碾压厚度。然而,一些高速公路项目的大厚度(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厚度超过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大功率压实机具导致大厚度基层顶面及上部过度碾压,压实度超过102%,粗集料大量压碎,骨架遭到破坏,这种一味满足基层整体压实度,却导致大厚度基层整体力学性能存在缺陷。另一方面,2015年出版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摊铺碾压、层间处治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原材料要求方面:4.75mm以上粗集料含量、集料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断级配骨架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然而,骨架类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试验规程及评价标准基本都是延用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基层使用,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不应该格外强调密实,即不需要过度的碾压,在水泥胶浆的固结下,主要依靠混合料优良的骨架结构就可以实现大厚度基层的承载作用,应以骨架结构是否优良作为该混合料级配评价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兼顾其空隙率与密实性即可。如何设计具有优良骨架结构并且无需大吨位及大功率机具超压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是其面向于大厚度一次性摊铺碾压施工的前提。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评价什么样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骨架结构;没有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没有一种专门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更没有合适的室内试验评价标准。另外,基层作为下部承载的非表面层,施工质量及表面现状历来不被工程施工人员重视,在上部沥青面层的覆盖下,大厚度基层的质量问题被忽略,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基-面层之间的过渡存在薄弱,甚至基-面层之间出现破碎夹层,严重影响大厚度基层的路用性能和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基-面层层间处治也需专门研究。为解决以上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用存在的难题,首先,本文从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突破以往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仅依靠室内试验的短板,采用离散元建模,根据分级掺配的级配设计方法,从混合料内部结构的骨架+结点+空隙三个细观层次来评价及设计具有优良骨架稳定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同时依托室内试验,提出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及室内振动成型参数,并且根据力学性能试验提出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室内试验评价标准,最终完成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其次,采用离散元建模模拟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振动压实施工,提出具体参数指导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际工程应用。最后,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基-面层层间工作环境,对基-面层之间的层间力学响应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并对层间工作状态进行分级,研发高性能的渗固型透层,提出“特殊路段特殊处理”的原则,对基-面层层间结合进行处治,提出不同分级状态下层间处治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创新成果如下:(1)根据分级掺配的级配设计方法,采用离散元建模从骨架+接触点+空隙三方面详细的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细观结构,并提出了一系列骨架稳定结构评价及控制指标,如:应力传递消减比、悬浮粗集料含量、“非悬浮”粗集料平均配位数、应力集中接触点的数量、应力集中接触点平均增量、平均空隙率减量、空隙率平均变异系数。并且采用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设计出三种具有优良骨架稳定特性的级配(G4、G7、G11)面向于大厚度基层应用。(2)采用细观结构评价指标定义了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筛孔通过率累计差作为混合料级配衰变的评价指标确定了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成型方式为振动压实法,确定其振动成型参数: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1.5mm、静面压力小于100KPa、激振力为50007000N、偏心角为60o、振动时间为120s。引入加州承载比(CBR)作为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的骨架稳定性室内试验评价指标;结合强度评价指标,提出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评价标准为:骨架稳定性CBR值不低于450%、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28天弯拉强度不低于1.2MPa。(3)骨架稳定型(级配G4、G7、G1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大厚度施工振动压实时间不应低于120s,也不应超过180s,作为大厚度基层施工时其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后厚度不宜超过35cm;振动压实120s后,骨架稳定型(G4、G7、G11)水泥稳定碎石上层和下层离析程度平均约为5%,中层离析约2%,离析程度显着小于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选择骨架稳定型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应用于大厚度施工可以有效的减小施工离析。动水冲刷后,骨架稳定型(G4、G7、G11)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冲刷性能明显优于悬浮密实型。(4)以“特殊路段特殊处理”为基本理念,基于单因素对基-面层层间工作状态划分为:“1”、“2”、“特殊”,三个等级;研发渗固型透层,并对基层顶面进行糙化处治,提出质量控制指标,提出不同分级路段层间透层与糙化处治的措施:“1”级处治措施为:乳化沥青透层+基层顶面构造深度≥1.2mm;“2”级处治措施为:高渗透乳化沥青透层+基层顶面构造深度≥1.2mm;“特殊”级处治措施为:渗固透层+基层顶面构造深度≥1.2mm。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设计适用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完成其目标配合比设计,提出适用于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模拟振动压实施工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解决基-面层层间粘结的难题,为逐渐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厚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许文[4](2018)在《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改进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解决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所带来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一种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存在强度较低和空隙率较高、水损害严重、耐久差等问题。了解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改善乳化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性、提高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开展了关于水泥用量、外掺水量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空隙率影响机理的研究,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进方法,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不同水泥用量、不同外掺水量的乳化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空隙率研究,结合混合料胶浆的流变特性、试件的残留水量以及扫描电镜图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混合料空隙率随着外掺水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规律。水泥用量的变化对混合料空隙率没有明显影响。混合料劈裂强度随着外掺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外掺水量较多时,混合料成型时会更加密实,胶浆对集料的渗透包裹能力较好。但会导致胶浆内部孔隙较多、胶浆结构疏松。水泥用量增加可以降低混合料胶浆中的孔隙,提高胶浆密实度。降低混合料试件中的残留的可蒸发水,减少了水分对胶浆强度的影响。外掺水量较少时,水泥用量增加会降低胶浆流动性,降低胶浆对集料的包裹效果。为提高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通过使用减水剂、使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改进混合料的拌和方式、改变混合料成型方式等方法进行改进研究。研究表明:使用减水剂可以提高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降低混合料空隙率。外掺水量较少时,使用高渗透乳化沥青可以提高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推荐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拌和方法:首先将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外掺水进行搅拌,使得粗细集料、矿粉、水泥与外掺水充分接触,在表面形成水膜;最后加入乳化沥青进行拌和。在混合料外掺水量较低时,推荐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采用一次击实成型(即试件双面各击实75次成型)的方式。在采取改进措施的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改进后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满足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对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抗车辙能力。虽然改进后的水泥乳化沥青胶浆对集料的包裹性有所提高,但其抗剥落能力仍然较低。以上研究,明确了水泥用量及外掺水量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空隙率的影响机理。初步解决了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较低,胶浆粘结力较差等问题。改进后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具有应用于高等级路面的中面层或下面层的可行性。但其抗剥落能力较低,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张璐[5](2018)在《高渗透乳化沥青机理、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路基面层之间粘结不良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层间滑移、拥包等道路病害,透层油的使用有效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目前市场中常以乳化沥青作为透层油进行洒布,但由于乳化沥青的渗透性能较差,未经改良的乳化沥青较难渗入基层,乳化沥青在喷洒后形成油膜覆盖于基层之上,大大降低了乳化沥青作为透层油作用。鉴于此,本文开展了乳化沥青渗透机理分析、高渗透乳化沥青制备、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能与粘结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液体渗透相关理论,定性分析决定乳化沥青渗透能力的自身性质条件。分析表明,乳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沥青颗粒的大小都会对乳化沥青的渗透能力造成影响,表面张力越小、沥青颗粒粒径越小、粘度越低,乳化沥青的渗透性能越好。以乳化沥青渗透能力的决定条件为依据,确定合适的添加剂,提出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制备高渗透乳化沥青。在此基础上,对所制得高渗透乳化沥青进行技术指标评价,并确定影响乳化沥青自身性质的因素。结果表明,添加润湿剂、增大乳液的稀释程度、增加生产沥青固含量及乳化剂掺量可以有效改变乳化沥青自身性质条件。在制备出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基础上,对所制备的高渗透乳化沥青进行渗透性试验,提出以平均渗透深度评价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方法,并分析了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的自身、外界影响因素,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最佳使用量。结果表明,提高乳化沥青的固含量及乳化剂掺量、添加润湿剂可以有效提高乳化沥青的渗透性能,且当润湿剂的掺量为0.5%时,乳化沥青的渗透效果最好。在确定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自制了一种评价基、面层层间粘结性能的试验夹具,并研究了高渗透乳化沥青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润湿剂的添加,固含量及乳化剂的增高在增强渗透性能的同时,也增强了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渗透性与粘结性具有相关性。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乳化沥青的渗透机理,确定乳化沥青自身性质条件与渗透能力的关系,简化了高渗透乳化沥青制备工艺,制得高渗透乳化沥青,并对其渗透性能与粘结性能进行评价,为高渗透乳化沥青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李洪珍,周雄[6](2013)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透层油材料的试验分析》文中认为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沥青类面层之间良好的结合,必须撒布适宜材料的透层沥青。从煤油稀释沥青、普通乳化沥青、高渗透力乳化沥青出发,进行了渗透深度试验、剪切力试验。通过试验对比,提出性能优良的透层油材料,最后对于研制出综合性能优良的透层油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纪鑫和[7](2013)在《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文中指出高渗透乳化沥青作为新型的透层材料以其良好的渗透效果而受到道路工作者的青睐,但针对透层产品的研究往往止步于渗透深度的比较,从而使高渗透乳化沥青仅仅沦为稀释沥青及高稀释乳化沥青的环保替代品,忽略了透层油作为层间过渡时其粘结性能对于保证路面结构整体性的重要性。为制备出粘结性能好、渗透效果及防水效果优良的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本文首先研究了透层油的渗透机理,制备出性能稳定的改性乳化沥青,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乳化剂、稀释剂、渗透剂及改性剂等材料对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影响,从而初步确定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原材料配比,然后结合层间粘结效果的抗剪强度试验,对方案进行优化,确保了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取得良好渗透深度的同时具备足够的粘结强度,最后通过施工中常用检测手段和室内试验与市售性能较好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本产品渗透深度与MC-70稀释沥青相近,但抗剪强度0.91MPa要远大于MC-70稀释沥青0.21MPa的抗剪强度。本文开发的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作为一种优良的透层材料,可有效解决普通乳化沥青渗透性差、稀释沥青粘结强度低等问题,通过性能对比与验证,效果良好,并结合不同交通等级路面结构对透层乳化沥青的性能要求,制备了两种不同的透层乳化沥青,均能满足规范大于5mm的渗透深度要求,且具备较高的粘结强度,可有效地改善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的粘结状况。

何亚军[8](2013)在《HTC-08型透层油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基层和面层之间的层间破坏问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因此,设计上采用透层油来增强半刚性基层和沥青层面之间的结合,作为过渡层,使两者层间的结合尽可能接近完全连续状态。透层的层间过渡作用十分关键。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透层油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常见透层油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透层油应具有良好的层间粘结、渗透、抗冲刷、固结及养生功能,并研发了一种不含挥发性稀释剂的透层油。通过室内性能试验、试验路初试、中试及大面积试验,以及工厂生产、指标制定及检测,全面介绍了HTC-08型透层油的研究及应用过程。论文研究的HTC-08型透层油不含挥发性稀释剂,具有增强基层表面强度,养生功能,有效改善了半刚性基层的层间粘结效果,延缓病害的发生,推动了透层材料和技术的发展,符合绿色办交通及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于丹[9](2013)在《基于道路工况的透层油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形式多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与面层的结合往往比较薄弱,严重影响到路面结构整体性和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公路修筑水平的提高,沥青路面层间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透层作为基层表面洒布的可渗入基层一定深度的沥青薄层,已成为基-面层间处理的关键性措施。但是,目前市场上透层材料种类较多且性能良莠不齐,我国路面设计施工规范在透层材料类型选择和用量标准、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等方面又没有明确规定,透层的设计施工多依据经验进行,缺少对道路具体工况的考量,导致材料和用量选择混乱,渗透效果和层间结合质量难以保证。鉴于此,本文系统开展了针对我国透层材料质量标准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深入调查了国内暨陕西省高速公路透层材料类型及应用情况,全面分析工程实践中透层处理存在的问题,为透层处治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2)计算分析了不同层间接触状态下的路面受力状态和寿命,并系统研究了道路线形、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工况对路面层间受力状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工况分级区间划定,并提出了基于最不利受力状态的工作状态分级标准。(3)结合透层材料功能特性,探索性地提出了透层材料关键性能——渗透性、流动性和粘结性的试验评价方法和指标。(4)通过不同洒布量下的室内渗透试验和直接剪切拉拔试验,确定了不同透层材料的最佳用量,并建立了洒布量与层间抗剪强度的关系式;并结合层间抗疲劳剪切试验结果,建立了透层材料的疲劳模型,进行了透层材料综合性能排序。(5)根据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剪切试验结果,对比工况分级最大剪应力标准值,推荐了不同分级工况的透层材料选择标准。(6)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界面分级处理标准和以原材料关键指标标准、洒布量精度、最佳洒布时机、洒布速度等为关键控制参数的透层施工工艺标准,结合依托工程十天高速提出了透层质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并全面提出了透层质量评价体系,确定了基于道路工况分级的透层油标准。

郑磊明,刘丹,李晓[10](2012)在《浅议高渗透乳化沥青应用技术》文中指出通过参与高渗透乳化沥青在高速公路应用的研发与施工,对国内的高渗透乳化沥青的生产与应用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提出与同行交流。

二、高渗透力乳化沥青的开发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渗透力乳化沥青的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渗透型乳化沥青的配制及其渗透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乳化沥青渗透性的措施
2 高渗透型乳化沥青配制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乳化剂
        2.1.3 渗透剂
        2.1.4 添加剂
    2.2 渗透深度及最佳煤油掺量确定
        1)渗透深度的检测方法
        2)最佳煤油掺量确定
    2.3 高渗透型乳化沥青配制[7-8]
3 最佳洒布量及洒布时机的确定[9]
    3.1 最佳洒布量确定
    3.2 最佳洒布时机确定
4 实体工程
5 结论

(2)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空隙和水损坏
        1.2.2 沥青路面破损病害处治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与处治材料技术要求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煤油
        2.1.3 乳化剂
        2.1.4 渗透剂
        2.1.5 矿料
    2.2 处治材料技术要求
        2.2.1 处治材料渗透分析
        2.2.2 处治材料技术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优化
    3.1 稀释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3.1.1 稀释沥青的制备
        3.1.2 稀释沥青技术性质
        3.1.3 稀释沥青渗透性评价
    3.2 普通乳化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3.2.1 普通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
        3.2.2 普通乳化沥青关键制备工艺参数
        3.2.3 普通乳化沥青渗透性评价
        3.2.4 普通乳化沥青技术性质
    3.3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制备与评价
        3.3.1 高渗透乳化沥青关键制备工艺参数
        3.3.2 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性质
        3.3.3 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渗水临界空隙率研究
    4.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1 矿料级配
        4.1.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2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4.2.1 不同空隙率试件的制备
        4.2.2 空隙率对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的影响
        4.2.3 空隙率对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
    4.3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5.1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1.1 试验方法
        5.1.2 处治材料对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2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5.2.1 试验方法
        5.2.2 处治材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5.2.3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5.2.4 冻融劈裂强度比
    5.3 处治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影响
        5.3.1 试验方法
        5.3.2 处治材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处治材料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试验方法
    6.2 处治材料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2.1 处治材料用量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2.2 金刚砂洒布量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6.3 灰色关联分析
        6.3.1 灰关联分析计算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层间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
        1.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1.2.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及数值模拟
        1.2.4 基层与面层层间处治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PFC2D建模
    2.1 大厚度的定义
    2.2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多尺度评价研究方法的选择
    2.3 PFC2D建模主要细观参数的确定
    2.4 PFC2D建模主要宏观参数及其定义
    2.5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PFC2D建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多尺度评价
    3.1 基于骨架结构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3.1.1 目前对骨架结构的认识
        3.1.2 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的定义和构成
        3.1.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力传递规律
        3.1.4 应力传递消减比
        3.1.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骨架结构应力传递图解析
        3.1.6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骨架结构的稳定性评价
    3.2 基于接触点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3.2.1 细观结构接触点的定量描述
        3.2.2 采用应力集中接触点及平均增量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细观骨架结构
    3.3 基于空隙率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3.3.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空隙的描述
        3.3.2 空隙率的统计分析方法
        3.3.3 基于空隙率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4.1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
        4.1.1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级掺配设计方法
        4.1.2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级配
    4.2 骨架稳定型最佳级配的选择
        4.2.1 基于骨架结构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比选
        4.2.2 基于结点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比选
        4.2.3 基于空隙率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比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及评价标准研究
    5.1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认知及定位
        5.1.1 多种碎石混合料细观结构变形机理对比分析
        5.1.2 骨架稳定型水稳混合料的认知及定位
    5.2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成型方法研究
        5.2.1 总体试验方案
        5.2.2 原材料技术指标
        5.2.3 成型过程
        5.2.4 不同成型方式下不同级配的衰变规律
        5.2.5 不同级配不同成型方式下的干密度与含水量曲线
    5.3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成型参数研究
        5.3.1 成型设备及试验方案
        5.3.2 振动频率的确定
        5.3.3 振幅的确定
        5.3.4 静面压力的确定
        5.3.5 激振力的确定
        5.3.6 偏心角的确定
        5.3.7 振动时间的确定
    5.4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5.4.1 试验方案
        5.4.2 成型过程
        5.4.3 各级配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5.5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5.1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及评价分析
        5.5.2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弯拉强度强度试验及评价分析
    5.6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5.6.1 收缩试验方法
        5.6.2 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试验结果分析
        5.6.3 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温缩试验结果分析
    5.7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改善方法试验研究
        5.7.1 添加乳化沥青的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试验结果分析
        5.7.2 添加乳化沥青的各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温缩试验结果分析
    5.8 面向于大厚度施工的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试验评价标准研究
        5.8.1 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室内试验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
        5.8.2 骨架稳定性室内试验评价标准
        5.8.3 室内试验综合评价标准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离散元建模的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施工模拟
    6.1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施工的PFC2D建模
        6.1.1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卸料的PFC2D模拟
        6.1.2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模型的参数设置
    6.2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过程力学响应
    6.3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过程位移响应
    6.4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施工离析模拟
    6.5 骨架稳定型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压实成型后抗冲刷性能评价
        6.5.1 基于DEM-CFD流固耦合的大厚度骨架稳定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动水冲刷模拟
        6.5.2 基于DEM-CFD流固耦合的动水冲刷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面层层间工作状态及分级研究
    7.1 层间有限元建模分析
        7.1.1 层间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7.1.2 路面结构有限元计算参数的确定
        7.1.3 沥青路面结构层间力学响应
    7.2 基面层层间工作状况分级
        7.2.1 基面层层间工作状态综合分析
        7.2.2 工作状况分级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大厚度基层与沥青面层层间处治技术研究
    8.1 渗固透层材料室内试验研究与性能评价
        8.1.1 渗固透层的研发
        8.1.2 渗固透层路用性能评价研究
    8.2 不同层间状况分级的基面层层间处治
        8.2.1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处治及质量控制指表研究
        8.2.2 层间工作状况分级汇总及处治
    8.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论文主要创新点
    3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改进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工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物理与力学影响机理
    2.1 试验材料与方案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件制备
        2.1.4 测试方法
    2.2 物理与力学指标
        2.2.1 空隙率
        2.2.2 劈裂抗拉强度
    2.3 水泥用量、外掺水量的影响机理研究
        2.3.1 混合料空隙率分析
        2.3.2 混合料残留水量分析
        2.3.3 胶浆对集料裹附状况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改进方法研究
    3.1 改进方法
        3.1.1 减水剂
        3.1.2 高渗透乳化沥青
        3.1.3 混合料拌和方式
        3.1.4 混合料成型方式
    3.2 减水剂的影响
        3.2.1 减水剂的改进效果
        3.2.2 减水剂的改进作用机理分析
    3.3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影响
        3.3.1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改进效果
        3.3.2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改进作用机理分析
    3.4 混合料拌和方式的影响
        3.4.1 改进混合料拌和方式的效果
        3.4.2 改进混合料拌和方式的作用机理分析
    3.5 混合料成型方式的影响
        3.5.1 改进混合料成型方式的效果
        3.5.2 改进混合料成型方式的作用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水稳定性研究
        4.1.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1.2 冻融劈裂试验
        4.1.3 试验分析
    4.2 高温稳定性研究
        4.2.1 车辙试验
        4.2.2 试验分析
    4.3 抗剥落性研究
        4.3.1 肯塔堡飞散试验
        4.3.2 试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渗透乳化沥青机理、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机理及制备研究
    2.1 渗透机理分析
    2.2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制备
        2.2.1 原材料准备
        2.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2.2.3 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评价
    2.3 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机理研究
        2.3.1 表面张力研究
        2.3.2 沥青颗粒粒径研究
        2.3.3 沥青粘度研究
    2.4 本章小节
3 高渗透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研究
    3.1 基层制备及渗透深度评价方法
        3.1.1 基层材料试验
        3.1.2 基层级配试验
        3.1.3 基层成型与渗透深度评价方法
    3.2 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自身影响因素
        3.2.1 乳化剂掺量
        3.2.2 生产沥青固含量
        3.2.3 稀释沥青固含量
        3.2.4 润湿剂
    3.3 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外界影响因素
        3.3.1 基层级配
        3.3.2 养护龄期
        3.3.3 洒布量
    3.4 本章小节
4 高渗透乳化沥青粘结性能研究
    4.1 试验设计
        4.1.1 试验原理
        4.1.2 模具加工
        4.1.3 试件制作
    4.2 粘结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4.2.1 荷载速率
        4.2.2 试验温度
    4.3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
        4.3.1 稀释沥青固含量
        4.3.2 添加剂
    4.4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透层油材料的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渗透材料的渗透试验
    1.1 煤油稀释沥青
    1.2 普通乳化沥青
    1.3 高渗透乳化沥青
        1.3.1 选择乳化剂
        1.3.2 选择渗透剂
2 结论

(7)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
    2.1 主要原材料
        2.1.1 稀释剂
        2.1.2 乳化剂
        2.1.3 渗透剂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阴离子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3.1 原材料及设备
    3.2 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
        3.2.1 生产工艺
        3.2.2 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制备
    3.3 阴离子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3.3.1 改性沥青的制备
        3.3.2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材料掺量对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影响
    4.1 基层材料及渗透深度检测方法
        4.1.1 基层材料
        4.1.2 渗透深度检测方法
    4.2 材料掺量对乳化沥青渗透性能的影响
        4.2.1 正交试验方案制定
        4.2.2 试验控制条件
        4.2.3 乳化沥青渗透深度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渗透乳化沥青粘结性能研究
    5.1 试验材料及粘结性能检测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粘结性能检测方法
    5.2 高渗透乳化沥青粘结性能研究
        5.2.1 乳化沥青洒布量对粘结性的影响
        5.2.2 稀释剂掺量对粘结性的影响
        5.2.3 改性剂掺量对粘结性的影响
    5.3 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配方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对比
    6.1 不同透层材料的渗透性对比试验
    6.2 不同透层材料的粘结性对比试验
    6.3 不同透层材料的抗水损害对比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8)HTC-08型透层油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应用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关键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透层油作用及性能评价方法
    2.1 透层油的作用
    2.2 透层油性能评价方法
        2.2.1 渗透性能
        2.2.2 粘结性能
        2.2.3 表面固结和抗冲刷性能
    2.3 透层油现状调研及分析
        2.3.1 透层材料要求
        2.3.2 透层要求与应用效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TC-08 型透层油研制及性能试验
    3.1 研究思路
    3.2 HTC-08 型透层油试配及性能验证
        3.2.1 HTC-08 产品试配及技术指标
        3.2.2 HTC-08 型透层油性能
    3.3 HTC-08 型透层油的改进与性能验证
        3.3.1 HTC-08 型透层油作用机理
        3.3.2 改进思路
        3.3.3 产品技术指标
        3.3.4 改进 HTC-08 型透层油性能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TC-08 型透层油生产工艺研究
    4.1 生产设备
    4.2 生产工艺
        4.2.1 生产前准备工作
        4.2.2 生产
        4.2.3 生产后工作
    4.3 质量检测与控制
        4.3.1 检测方法
        4.3.2 主要技术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与经济社会效益
    5.1 在半刚性基层上的应用研究
        5.1.1 试验路工程概况
        5.1.2 试验路初试研究
        5.1.3 试验路中试研究
        5.1.4 试验路大面积试用研究
        5.1.5 小结
    5.2 在级配碎石基层上应用研究
        5.2.1 试验路概况
        5.2.2 级配碎石上透层油施工现状
        5.2.3 级配碎石与中面层之间的结构层方案试验研究
        5.2.4 级配碎石上 HTC-08 型透层油应用研究
        5.2.5 试验路
        5.2.6 经济性分析
    5.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3.1 社会效益分析
        5.3.2 经济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内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道路工况的透层油质量控制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层间结合力学计算的研究
        1.2.2 层间处治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 透层油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面透层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2.1 透层作用机理
    2.2 常用透层油类型和经济性分析
        2.2.1 国内常用几种透层油材料
        2.2.2 透层油材料经济性调查分析
    2.3 透层油处治效果调查分析
        2.3.1 国内高速公路透层油应用状况调查
        2.3.2 陕西省高速公路透层油应用状况调查
    2.4 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面基面层间受力状态研究
    3.1 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受力响应的影响
        3.1.1 力学分析模型确定
        3.1.2 路面结构及计算点位的选择
        3.1.3 基面层间接触状态对层间受力状态的影响
        3.1.4 基面层间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寿命的影响
    3.2 基于道路工况的基面层间工作状态研究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基于受力状态的道路工况分级
        3.3.1 层间受力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分析
        3.3.2 工况分级标准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层油原材料技术指标研究
    4.1 透层材料常规性能指标测试
    4.2 透层材料关键指标研究
        4.2.1 透层材料功能特性分析
        4.2.2 渗透能力评价方法和指标
        4.2.3 常温流动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4.2.4 粘结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层油类型和用量选择标准研究
    5.1 原材料组成
    5.2 半刚性基层上透层油的渗透性能研究
        5.2.1 煤油稀释沥青的渗透性能
        5.2.2 乳化沥青的渗透性能
        5.2.3 改性乳化沥青的渗透性能
        5.2.4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渗透性能
        5.2.5 不同种类透层油渗透性能对比分析
    5.3 半刚性基层上透层油的抗剪性能研究
        5.3.1 煤油稀释沥青的抗剪性能
        5.3.2 乳化沥青的抗剪性能
        5.3.3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抗剪性能
        5.3.4 不同种类透层油抗剪性能对比分析
        5.3.5 透层油最佳用量确定
    5.4 透层材料抗疲劳剪切性能研究
        5.4.1 剪切疲劳失效机理
        5.4.2 剪切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5.4.3 剪切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5.4.4 剪切疲劳方程确定
    5.5 基于工况分级的透层材料选择
        5.5.1 透层材料性能排序
        5.5.2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5.5.3 不同工况下的透层材料选择标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透层施工质量标准研究
    6.1 界面处理工艺及标准
        6.1.1 界面处理工艺研究和应用现状
        6.1.2 常用界面处理工艺介绍
        6.1.3 不同界面处理方式研究
        6.1.4 界面处理标准确定
    6.2 透层施工关键控制参数
        6.2.1 原材料关键指标标准
        6.2.2 洒布量精度
        6.2.3 最佳洒布时机
        6.2.4 洒布速度控制
        6.2.5 其他注意事项
    6.3 透层处治效果检测方法
        6.3.1 渗透深度的检测
        6.3.2 层间抗剪强度的检测
    6.4 透层质量控制合理标准研究
        6.4.1 层间抗剪指标
        6.4.2 表面渗透指标
        6.4.3 基于道路工况的透层质量检测标准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参与的科研项目
    2、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所获专利
致谢

(10)浅议高渗透乳化沥青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应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概况
2. 对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开发与应用
    2.1 RPS-2型高渗透性乳化沥青简介
    2.2 RPS-2型高渗透性乳化沥青的施工应用
    2.3 RPS-2型高渗透乳化沥青主要特点
3. 国内应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存在的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国内应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技术指标的缺失, 对高渗透乳化沥青缺少定性定量以及便于操作的室内和现场试验检测方法。
    3.2 高渗透乳化沥青对国产的乳化沥青生产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主要体现在要求乳液粒径细、均匀。
    3.3 通过对国内的资料了解以及对实际应用的认识, 高渗透乳化沥青能渗透入基层一定的深度是其最主要的产品特征。
    3.4 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施工工艺, 国内公路界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认识, 比如喷洒时间:
4. 高渗透性乳化沥青应用前景
结束语

四、高渗透力乳化沥青的开发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渗透型乳化沥青的配制及其渗透性评价[J]. 高玉梅,杨婉怡,王剑. 市政技术, 2021(04)
  • [2]沥青路面渗水空隙处治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松. 长安大学, 2020(06)
  • [3]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其层间处治技术研究[D]. 王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机理、改进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D]. 许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5]高渗透乳化沥青机理、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璐.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透层油材料的试验分析[J]. 李洪珍,周雄. 石油沥青, 2013(05)
  • [7]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D]. 纪鑫和. 长安大学, 2013(06)
  • [8]HTC-08型透层油研究及应用[D]. 何亚军. 长安大学, 2013(06)
  • [9]基于道路工况的透层油质量控制标准研究[D]. 于丹. 长安大学, 2013(05)
  • [10]浅议高渗透乳化沥青应用技术[J]. 郑磊明,刘丹,李晓. 科技与企业, 2012(15)

标签:;  ;  ;  ;  ;  

高渗透性乳化沥青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