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基耐磨白口铸铁的研究现状

铬基耐磨白口铸铁的研究现状

一、铬系耐磨白口铸铁研究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醇[1](2021)在《钼含量与热处理对高钼耐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骞瑾[2](2021)在《合金元素对ZTA/高铬铸铁界面润湿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ZTA(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作为大型工况设备中立式磨机、反击式破碎机的磨辊、板锤等耐磨件被广泛应用。由于陶瓷相和金属相的理化性能差异过大,二者润湿性特别差,因此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非常弱,在外力作用下,界面处极易产生裂纹而发生断裂失效。故本文通过向Al2O3及ZrO2陶瓷粉体中掺杂合金元素Ti、Ni,来改善高温下固/液界面的润湿性、结合强度与元素扩散效果,为ZTA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对高铬铸铁中基体金属Fe与合金元素Ti、Ni以及Fe-Ti、Fe-Ni固溶体的各晶体结构、晶面结构分别进行了优化,并计算其不同晶面的表面能,为合金元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Al2O3粉末、3Y-ZrO2粉末与合金元素为原料,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ZTA-Ti/Ni复合陶瓷基片,通过高温座滴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高铬铸铁在各复合ZTA陶瓷基片上的润湿性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Fe、Ti、Ni三种金属晶体的最稳定晶面表面能依次按Ti(0001)、Ni(111)、Fe(100)升高,利用低表面能的合金元素Ti、Ni能够与Fe形成Fe-Ti、Fe-Ni固溶体,来改善铸铁与陶瓷的润湿性。2.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的各ZTA基片的致密度均在99%以上,氧化铝和氧化锆高温下会形成置换固溶体。Ti与Al2O3高温下生成TiO2和TiAl及少量的Ti3Al,基片硬度有所提升;Ni与ZTA基体中的各成分未发生化学反应,基片硬度有所下降。3.纯ZTA与高铬铸铁之间完全不润湿,合金元素的加入使二者的润湿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且Ti对其的润湿性贡献大于Ni。当Ti与Ni含量分别为15wt.%ZTA与10 wt.%ZTA时,ZTA陶瓷/高铬铸铁的润湿效果最好。同时铁液在陶瓷表面的扩散深度与接触角呈现出较显着的线性关系,接触角越小,扩散深度越大。剪切实验后,在陶瓷基片表面留下三个同心环形的溶蚀坑,溶蚀坑中心为Fe-Al-Ti/Ni三相共生区,此处高铬铸铁的扩散深度最大,剪切断裂也发生在此处。4.在润湿体系中,接触角随基片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接触角随保温时间延长先大幅下降再保持恒定,且保温时间对接触角的影响大于基片表面粗糙度。在非润湿体系中,接触角随基片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保温时间对接触角基本无影响。5.ZTA-Ti/高铬铸铁的界面硬度随Ti含量增多而增大,剪切强度随之先增大后降低;ZTA-Ni/高铬铸铁的界面硬度与剪切强度都随Ni含量增多而增大。

董琦[3](2020)在《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压铸造技术用于合金铸造,可以通过改变凝固参数来优化合金的凝固组织,提高合金力学性能。铬系白口铸铁的耐磨性受限于其凝固组织中粗大、连续的碳化物,而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与合金的凝固参数有关。以PF1214板锤试件作为实验对象,选取亚共晶、近共晶成分的铬系白口铸铁,在常压~170MPa的铸造压力下进行试样制备。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对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的相组成进行表征,采用Jade软件进行物相分析及标定。最后,对试样的硬度、韧性以及冲击磨损性能进行检测。对比常压与压力铸造下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形貌,研究共晶组织、碳化物相演变过程和相关力学性能。得出压力条件下铬系白口铸铁的凝固行为规律,建立了共晶组织、碳化物的长大控制机制,并得到以下结论:(1)提高凝固压力,能使亚共晶和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组织都得到明显的细化,使共晶组织中各相分布变得较为均匀。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组织由常压下尺寸较大的板条状转变为短棒状和等轴状;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凝固组织中出现了块状、多边形的初生碳化物,共晶组织从常压下的长直板条状向曲面板条、短棒状和多边形转变。(2)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形貌的影响作用随合金凝固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板锤试件不同位置取样的组织对比,得出在靠近模具即凝固速率较大的组织中,压力对于凝固组织形貌(共晶间距、共晶含量、初生相尺寸)的改变作用比较小。而在试件中部即凝固速率较小时,压力作用明显。(3)凝固压力能够改变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中共晶的生长方式。压力使共晶组织中的奥氏体与碳化物由相互平行的生长方式转变为相互交替的竞争生长。凝固压力改变了共晶凝固时固-液界面的稳定性,使铬系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生长方式由小平面转变为非小平面生长。(4)铬系白口铸铁中的碳化物的形核率和含量随凝固压力的提高显着增加。凝固压力达到160MPa时,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中碳化物体积分数为常压凝固下的2倍,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含量增加了约1.5倍。(5)凝固压力的提高,可以使碳化物向稳定性更高的类型转变,增加凝固压力可以使低铬白口铸铁中的M3C型碳化物的量减少,M7C3型碳化物增多;使高铬白口铸铁中的M23C6型碳化物含量减小,M7C3型碳化物增多。(6)当凝固压力提高到170MPa时,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的抗冲击磨损性能比常压铸造下提高到近1.5倍,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也提高到近1倍。加压铸造的两种铬系白口铸铁的硬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冲击韧性不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魏世忠,徐流杰[4](2020)在《钢铁耐磨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钢铁耐磨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综述了高锰钢、高铬铸铁、高钒高速钢3类典型耐磨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磨损性能、抗磨机理和改性技术。以高锰钢为代表的耐磨钢依靠高强韧性的基体抵抗磨损,而以高铬铸铁和高钒高速钢为代表的耐磨合金主要依靠高硬度的耐磨相抵抗磨损,高钒高速钢比高铬铸铁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与VC硬度高、形态好的特性有关。提出了高性能耐磨材料应具备3个要素:高强韧基体,高硬度多尺度协同作用的优质耐磨相,耐磨相与基体良好结合。

周丰[5](2020)在《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属材料的在工业中,大多因为材料的磨损导致零部件失效,从而不能继续被使用。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能良好等优点,用于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承受摩擦磨损的工作部件表面,使零部件的性能得到改善,从而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成本。借助激光熔覆工艺,在耐热钢材表面制备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观察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发现熔覆后的试样结合较好,从基体到熔覆层表面随着组织的生长,出现细小树枝晶和较大的胞状晶,该材料由Fe-Cr固溶体、α-Fe和Cr Fe8Si组成。对熔覆层的表面和纵面进行硬度测试,发现其表面的硬度变化不大,随着距离熔覆层表面越远,材料中的Cr元素减少,纵面硬度逐渐降低。在室温摩擦磨损实验中,相同情况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磨损量远小于45#材质的对比试样。实验开始时,材料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试样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剥落和粘着磨损,当载荷应力增加,磨损机制转变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微观切削。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磨损量在高温条件下远小于45#钢材质的对比试样。在不同高温实验中,试样的摩擦系数慢慢减小,当加大载荷,摩擦系数先减小再增大。高温磨损时,磨损机制主要在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剥落断裂和粘着磨损之间转换。图30幅;表16个;参75篇。

张敬业[6](2019)在《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的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采煤机截齿作为采煤机的刀具,是采煤过程中消耗最大的零件之一,截齿的提前失效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还造成了材料的浪费。本文选用金属型镶铸法制备采煤机截齿,齿头选用耐磨性能优异的高铬白口铸铁,齿体选用兼具韧性和硬度的低合金钢。将齿体金属液浇入预先放置齿头的镶铸模具中,机械加工后进行分段热处理,制成金属型镶铸截齿。镶铸法使得齿头与齿体间能够产生冶金结合,再结合齿头圆台形结构的设计,使得齿头能够牢牢固定在齿体中。本文对金属型镶铸截齿的材料成分、模具、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设计,保证制造工艺简单、两种材料的镶铸效果好、热处理后截齿的组织与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对不同热处理态的金属型镶铸截齿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对金属型镶铸截齿进行了采煤现场测试。得到以下结果:金属型齿头的共晶碳化物尺寸远小于砂型齿头。齿头材料在淬火后,组织由奥氏体+马氏体+共晶碳化物转变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经过淬火后,齿头材料的硬度为6568HRC。从930℃升高到950℃,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增加,但增幅不大。相较于不含钨元素的齿头材料,含钨齿头由于钨元素溶入基体和形成碳化物的原因,经过930℃淬火后,含钨齿头中的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含钨齿头的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但是通过分析可知,钨和钼的碳化物会偏聚在基体的晶界处,导致材料部分偏析,并且难以消除。金属型齿体铸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正火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由于铸钢在铸造时冷速过快,导致铸态组织存在大量魏氏组织,降低材料性能,通过淬火和正火处理后,能够消除魏氏组织,经过回火后,淬火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正火组织没有变化,是为了消除截齿的内应力,保证材料性能。齿体材料淬火态的硬度为55HRC,淬火+回火的硬度下降较小,正火态的硬度为45.6HRC,回火后硬度基本没有变化,齿体材料的铸态冲击韧性为143,正火态冲击韧性为172,齿体的硬度、冲击韧性均高于《MT/T 246-2006采掘机械用截齿》的要求,能够保证截齿耐磨的同时不发生弯曲或断裂。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结合区的分析表明:结合区处发生了冶金结合,使得结合处有宽度约为17.5μm的融合区,镶铸区域平均剪切强度为188.83MPa。通过热膨胀系数和应力分析表明:齿头材料内应力较小,齿体材料受到压应力。通过对齿头与齿体距端部不同距离的组织分析,齿头材料和齿体材料均呈现出缓慢变化的组织形貌,齿头越靠近端部,其基体、碳化物越细小,组织越均匀;靠近端部齿体出现马氏体组织,距端部越远,马氏体组织越少,直到马氏体组织全部消失,组织位铁素体+珠光体。经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和鹤岗市的采煤现场测试表明: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的齿头不发生脱落,齿头随齿体一同磨损,截齿使用寿命直到齿头全部磨损为止,并且齿体没有发生断裂,仅有少数截齿发生了弯曲。金属型镶铸截齿在高硬度的煤矿中,使用寿命与奥德截齿接近,但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在普通硬度的煤矿在,使用寿命优于传统钎焊截齿。

姜良朋,张克平,姚亚萍[7](2016)在《铬系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铬系白口铸铁是应用广泛的耐磨材料,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是影响其组织与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铬系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改善铬系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作用,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铬系白口铸铁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于杨[8](2013)在《高铬白口铸铁凝固组织的控制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铬耐磨铸铁因其高硬度、高耐磨性广泛的应用在矿冶、建材、航空航天等,在耐磨材料领域内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高铬铸铁在应用中“高硬度、低韧性的软肋”的问题一直存在,不但限制了使用范围,而且加速了零部件的失效速度。高铬铸铁的韧性主要取决于碳化物形态、尺寸和分布以及基体的微观组织。本文选择15Cr、28Cr两种高铬铸铁合金,试图通过加入变温体以改变高铬铸铁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改变各个区域高低温区的分布,以得到有明显特征的凝固组织。通过观察并分析凝固过程中温度场改变后的组织形貌和元素分布,深入探讨高铬铸铁凝固过程中温度场对组织结构的形成机理以及微区合金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铬铸铁熔体凝固过程中,在其芯部插入变温体可以起到改变凝固过程温度场分布的作用。最终获得同一横截面处试样,高铬铸铁熔体与变温体接触界面处低温区碳化物细小,且分布均匀。熔体内部高温区碳化物明显粗化且带有一定的方向性。熔体最外部处(靠近铸型)低温区的碳化物方向性很强并且尺寸粗大。利用变温体改变28Cr高铬铸铁的凝固过程中温度场。高铬铸铁熔体与变温体界面处低温区的碳化物呈细小的块状组织;随着距离变温体界面距离的增加,熔体的温度升高,碳化物尺寸粗大且分布不均,而熔体最外部处(靠近铸型)低温区组织尺寸粗大且带有明显的方向性的。高铬铸铁熔体与变温体界面区域有较高的碳和铬原子扩散。利用同样的变温体改变15Cr铸铁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高铬铸铁熔体与变温体界面处低温区组织尺寸非常细小并且弥散,碳化物分布均匀主要是呈现针状和杆状分布并带有不明显的方向性;随着距离变温体界面距离的增加,高温区处的试样组织中碳化物未发现明显变大趋势,但出现了碳化物连接的现象,略带有方向性;而熔体最外部处(靠近铸型)低温区试样碳化物粗化并且带有方向性。通过改变变温体尺寸,使得高铬铸铁凝固过程温度场分布的变化幅度大小不一,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形态及分布等。较大尺寸的变温体,改变温度场能力更强。同时也会在它周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不仅有利于碳化物长大,同时也使得碳化物沿温度梯度生长,表现出较明显的方向性。

李升[9](2013)在《工艺条件对铬系白口铸铁组织及耐腐蚀性的影响》文中指出高铬铸铁因其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较好的耐酸碱腐蚀等性能,在冶金、矿山、建材加工领域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腐蚀介质中,尤其是在强酸性介质中,高铬铸铁会发生明显的晶间腐蚀。随着腐蚀的加剧,基体对组织中共晶碳化物的支撑作用减弱,在浆料的冲刷作用下,碳化物会发生整体破碎或者断裂,这严重影响了其良好耐磨性的发挥。本文选取不同含Cr量的铬系白口铸铁,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来改变铸铁微观组织形貌及耐磨相分布,并深入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基体组织及碳化物析出量、形态及分布的影响规律,同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释在腐蚀过程中呈现出的诸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含铬量分别为10%,12%,15%,18%,23%,28%的共晶白口铸铁系列,随着冷却条件的改变,同种含铬量的试样凝固组织会呈现出显着变化,尤其是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形貌及分布等变化更为突出,进而影响试样在腐蚀实验中的测试结果。上述铬含量的铸铁系列,砂型浇注(慢冷)出的试样,凝固组织中碳化物尺寸相比其他条件浇注(较快冷速)普遍偏大,且一般会呈板状,较低含铬量(10%)下还会出现少量间距较大的网状M3C碳化物,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其耐磨性及抗腐蚀性能。随着冷速的逐渐加快,凝固组织中的初生奥氏体的析出量会增加,相应的共晶组织的量会减少。通过不同放大倍数下对凝固组织的观察发现,相邻铬量不同冷速也可能得到类似的组织,即某铬含量的金属型试样组织与较低铬量的水冷试样类似,碳化物尺寸及分布都相当。这说明含铬量与冷却条件均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产生影响,且由铬量不同造成的耐腐蚀性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也可通过对冷速的控制来减小。对于较低含铬量(10%、12%、15%)的铸铁,砂型(慢冷)试样的凝固组织中M7C3型碳化物呈板状和块状交叉分布,碳化物和共晶团尺寸相对较大;金属型(较快冷)试样组织中的碳化物则多以块状出现,菊花状共晶团数量增多;水冷(快冷)试样中碳化物尺寸减小,并且有趋于粒状的倾向,组织细小且碳化物分布比较均匀,耐腐蚀性也较好。较高含铬量(18%、23%、28%)的铸铁,组织差异与前述类似,但由于铬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差异有所不同。水冷(快冷)条件下,不仅使得奥氏体基体中固溶的碳量和铬量均增加,而且也使得碳化物的类型、尺寸、形态和分布更为理想,降低了奥氏体基体与相邻碳化物之间的电极电位,从整体上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这说明当铬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由于基体组织的改变,其耐腐蚀性受碳化物参数的影响程度会减弱。不同冷却条件对铬系铸铁的耐腐蚀性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是对凝固过程中基体内铬元素分布产生作用。铬元素的含量不仅与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和厚度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体与碳化物的电极电位差。所以通过调整高铬铸铁的含铬量以及改变工艺条件都可以达到延缓工件腐蚀的目的,使得高铬铸铁件在腐蚀环境下也能发挥良好的耐磨性能。

李秀兰[10](2013)在《铬系耐磨合金凝固组织性能控制关键技术基础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铬系铸铁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耐磨材料。高硬度碳化物与不同基体组成“复合材料体系”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主要受控于碳化物的结构、尺寸、形态、分布及基体组织的成分、结构等因素。所以凝固组织中碳化物结构、尺寸、形态、分布及基体组织的成分、结构控制一直为铬系铸铁多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凝固理论和铬系铸铁的液态结构和性能特点探讨凝固组织中碳化物形核、长大机理和基体的凝固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其性能特征,以期为今后开发高性能的铬系耐磨铸铁奠定基础。论文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以金属凝固形核理论为指导,以高铬铸铁中碳原子位于M7C3型碳化物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计算和推导建立了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的形核模型。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晶体结构为六方点阵,熔体中的四面体和八面体原子团簇存在向六方多面体晶核合并的热力学内在条件,由四面体合并成六方形多面体的驱动力远大于八面体合并成六方形多面体的驱动力,同时形核也受动力学条件影响,八面体间隙大于四面体间隙,为Fe,Cr所构成的原子团簇捕获碳原子提供了有利条件。体系中存在着四面体和八面体的竞争形核。(2)对铬系铸铁碳化物析出热力学条件及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碳化物固液界面微观结构对碳化物类型转变及生长方式有重要影响。Jackson因子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碳化物生长固液界面光滑程度增加,降低了网状M3C型碳化物的“疯长”程度。Cr量的增加改变了铸铁液态原子结构,提高了铁液共晶转变温度而降低了铁液导热系数,加剧了碳化物晶格畸变程度。解释了在不同凝固条件下铬系铸铁碳化物类型发生临界转变的内在原因,初步揭示了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的生长过程。运用周期键链理论、传热和传质原理解释了初生M7C3型碳化物的生长机制。认为初生碳化物在初始生长阶段以平界面形式向液体中生长,当沿碳化物某一面凝固潜热散热快而熔体中C原子来不及扩散至碳化物界面时,碳化物以向内包抄形式生长。过共晶高铬铸铁的最终形态不仅与碳化物晶体内部结合键、各个晶面间的相对生长速率和晶体缺陷等因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冷却速度快时碳化物向内包抄的面积小,容易长成实心状,冷却慢时则呈现L型、U型或六方形状。(3)研究铬系铸铁在H2SO4水溶液和石英砂形成PH3.5的浆料中的冲刷腐蚀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磨屑中是否具有大量的Cr2O3与试样含Cr量有关,而且影响其腐蚀磨损抗力。在本课题实验条件下,含Cr量分别为10%、12%和15%试样,冲刷腐蚀磨损后磨屑几乎没有检测到Cr2O3,其冲刷腐蚀耐磨抗力小;含Cr量为23%和28%的试样,冲刷腐蚀磨损后磨屑检测到大量的Cr2O3,的,其冲刷腐蚀耐磨抗力大。(4)在静态热碱腐蚀条件下,凝固速度对腐蚀抗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对碳化物与基体间的腐蚀电位差和晶界能双重作用机制的竞争结果。凝固速度的提高,基体成分更加均匀,降低了碳化物与基体的腐蚀电位差,提高了合金腐蚀抗力;同时凝固速度提高使凝固组织更加细小,导致晶界面积和晶界能增加,增加了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了合金腐蚀抗力。在本课题的试验条件下,含Cr量为15%的试样,随着腐蚀的进行,凝固速度的提高,晶界能增加占主导地位,降低了腐蚀抗力;而含Cr量分别为10%、12%、23%和28%的试样,随着凝固速度增加,成分的均匀性使其晶间的腐蚀电位差的减小占主导,从而提高腐蚀抗力。

二、铬系耐磨白口铸铁研究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铬系耐磨白口铸铁研究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2)合金元素对ZTA/高铬铸铁界面润湿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耐磨材料研究现状
        1.1.1 高锰钢
        1.1.2 耐磨合金钢
        1.1.3 耐磨白口铸铁
        1.1.4 耐磨复合材料
    1.2 接触角常用理论模型
        1.2.1 Yong模型
        1.2.2 Wenzle模型
        1.2.3 Cassie模型
    1.3 接触角的测量方法
        1.3.1 座滴法
        1.3.2 落滴法
        1.3.3 移滴法
    1.4 润湿性的改善方法
        1.4.1 活化物质
        1.4.2 基片表面粗糙度
        1.4.3 保温时间
    1.5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2 实验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金属基体和陶瓷增强颗粒的选用
        2.1.2 合金元素的选用
    2.2 技术路线
    2.3 实验设备
    2.4 试样制备方法
        2.4.1 铸铁试样的制备
        2.4.2 复合ZTA陶瓷基片的制备
        2.4.3 ZTA/高铬铸铁高温座滴实验
    2.5 组织分析与性能测试
        2.5.1 相组成分析
        2.5.2 显微组织分析
        2.5.3 面粗糙度测试
        2.5.4 致密度测试
        2.5.5 硬度测试
        2.5.6 剪切强度测试
3 金属表面能的计算
    3.1 计算金属晶体表面能
        3.1.1 铁表面能的计算
        3.1.2 钛表面能的计算
        3.1.3 镍表面能的计算
        3.1.4 各金属晶体表面能的比较
    3.2 计算铁钛固溶体、铁镍固溶体的表面能
    3.3 本章小结
4 高铬铸铁及陶瓷的理化性能分析
    4.1 铸铁试样的理化性能分析
        4.1.1 铸铁试样的物相
        4.1.2 铸铁试样的显微组织
        4.1.3 铸铁试样的硬度
    4.2 陶瓷的物相与性能分析
        4.2.1 陶瓷粉末的物相
        4.2.2 复合ZTA基片的物相
        4.2.3 复合ZTA基片的显微组织
        4.2.4 复合ZTA基片的致密度
        4.2.5 复合ZTA基片的硬度
    4.3 本章小结
5 ZTA与高铬铸铁之间的润湿性研究
    5.1 不同因素对接触角的影响
        5.1.1 合金元素
        5.1.2 基片表面粗糙度
        5.1.3 保温时间
    5.2 样品截面的微观组织分析
        5.2.1 纯ZTA/高铬铸铁
        5.2.2 ZTA-Ti/高铬铸铁
        5.2.3 ZTA-Ni/高铬铸铁
    5.3 Fe液在陶瓷中的扩散行为分析
        5.3.1 ZTA-Ti/高铬铸铁
        5.3.2 ZTA-Ni/高铬铸铁
        5.3.3 扩散层厚度与接触角的关系
    5.4 ZTA-Ti陶瓷/高铬铸铁的界面成分分析
        5.4.1 Al_2O_3/Ti反应过程的微观结构分析
        5.4.2 Fe-Ti两相区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5.5 样品界面的力学性能分析
        5.5.1 界面硬度
        5.5.2 界面剪切强度
        5.5.3 剪切后试样的溶解驱动润湿现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铸造铬系合金研究现状
        1.1.1 铬系合金的分类
        1.1.2 铸造铬系合金的凝固组织
        1.1.3 铬系合金凝固组织的调控技术
    1.2 加压铸造铬系合金研究现状
        1.2.1 压力对凝固影响的理论成果
        1.2.2 凝固参数对铬系合金组织的影响
        1.2.3 铬系合金加压铸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过程及试样制备
        2.3.1 合金熔炼
        2.3.2 合金浇注
        2.3.3 加压铸造
        2.3.4 试件冷却
        2.3.5 取样方案
    2.4 微观组织分析方法
        2.4.1 制样
        2.4.2 组织观察
        2.4.3 相组成分析
    2.5 力学性能测试
        2.5.1 硬度测试
        2.5.2 冲击韧性
        2.5.3 冲击磨损
3 凝固压力对铸造铬系白口铸铁共晶组织的影响
    3.1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共晶组织形貌的影响
        3.1.1 凝固压力对亚共晶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形貌的影响
        3.1.2 凝固压力对近共晶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形貌的影响
    3.2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共晶间距的影响
    3.3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含量和尺寸的影响
    3.4 压力作用下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生长机制
    3.5 压力作用下铬系白口铸铁共晶凝固的位置效应
    3.6 本章小结
4 凝固压力对铸造铬系白口铸铁碳化物的影响
    4.1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碳化物含量及数量的影响
        4.1.1 凝固压力碳化物总量的影响
        4.1.2 凝固压力对初生碳化物与共晶碳化物含量的影响
    4.2 凝固压力对碳化物形貌与分布的影响
        4.2.1 凝固压力对共晶碳化物形貌与分布的影响
        4.2.2 凝固压力对初生碳化物形貌与分布的影响
        4.2.3 凝固压力对碳化物生长方式的影响机制
    4.3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的影响
        4.3.1 凝固压力对碳化物类型的影响
        4.3.2 压力作用下的碳化物转变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凝固压力对铸造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硬度的影响
    5.2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冲击韧性的影响
    5.3 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钢铁耐磨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磨损的基本认识
2 代表性的钢铁耐磨材料
    2.1 高锰钢
        2.1.1 高锰钢国家标准与化学成分
        2.1.2 高锰钢组织特征
        2.1.3 高锰钢的强化机制
        2.1.4 改性高锰钢发展状况
    2.2 高铬铸铁
        2.2.1 铬系白口铸铁国家标准与化学成分
        2.2.2 高铬铸铁组织特点
        2.2.3 高铬铸铁的磨损性能
        2.2.4 超高铬铸铁
        2.2.5 碳化物改善途径
    2.3 高钒高速钢
        2.3.1 高钒高速钢的化学成分
        2.3.2 高钒高速钢的凝固组织
        2.3.3 热处理工艺
        2.3.4 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
3钢铁耐磨材料发展展望

(5)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耐磨材料概述
        1.1.1 金属耐磨材料的分类及发展
    1.2 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和分类
        1.2.1 磨损概述
        1.2.2 磨损的分类
    1.3 激光熔覆技术
        1.3.1 激光熔覆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1.3.2 激光熔覆的材料体系
        1.3.3 激光熔覆技术工艺方式
        1.3.4 激光熔覆技术工艺参数
    1.4 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
        1.4.1 Fe-Si合金
        1.4.2 Si-Cr合金
        1.4.3 Fe-Cr-Si三元合金材料
        1.4.4 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制备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基体材料
        2.1.2 熔覆材料
    2.2 激光熔覆设备及工艺方案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金相组织观察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扫描电镜观察
        2.3.4 硬度测试
        2.3.5 摩擦磨损实验
第3章 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研究
    3.1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纵面金相组织
    3.2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表面显微组织
    3.3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硬度
        3.3.1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试样纵面硬度
        3.3.2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试样表面硬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的干滑动磨损性能
    4.1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量
    4.2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4.3 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的高温滑动磨损性能
    5.1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行为
        5.1.1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量
        5.1.2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摩擦系数
        5.1.3 不同温度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机理
    5.2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材料涂层的磨损行为
        5.2.1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量
        5.2.2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摩擦系数
        5.2.3 不同载荷下Fe-Cr-Si三元系合金涂层材料的磨损机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采煤机截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 镶铸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铬系白口铸铁概述
        1.3.1 铬系白口铸铁的分类
        1.3.2 高铬白口铸铁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3.3 高铬白口铸铁的凝固组织
        1.3.4 高铬白口铸铁的热处理工艺
    1.4 低合金钢概述
        1.4.1 低合金钢的分类
        1.4.2 低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
    1.5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5.2 研究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截齿齿头材料
        2.1.2 截齿齿体材料
    2.2 金属型镶铸模具设计
        2.2.1 齿头金属型模具的设计
        2.2.2 金属型镶铸模具的设计
    2.3 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的设备及铸造工艺
        2.3.1 截齿齿头的设备及铸造工艺
        2.3.2 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的设备及铸造工艺
        2.3.3 热处理工艺
    2.4 成分分析及组织观察
        2.4.1 成分分析
        2.4.2 显微组织观察
        2.4.3 SEM及EDS分析
        2.4.4 电子探针分析
        2.4.5 X射线衍射分析
        2.4.6 热膨胀系数分析
    2.5 力学性能测试及采煤现场测试
        2.5.1 硬度测试
        2.5.2 冲击韧性测试
        2.5.3 剪切强度测试
        2.5.4 采煤现场测试
3 金属型铸造截齿齿头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
    3.1 齿头耐磨合金成分分析
    3.2 显微组织分析
        3.2.1 砂型齿头与金属型齿头显微组织分析
        3.2.2 不含钨金属型齿头显微组织分析
        3.2.3 含钨金属型齿头显微组织分析
    3.3 物相分析
        3.3.1 不含钨高铬耐磨合金齿头物相分析
        3.3.2 含钨高铬耐磨合金齿头物相分析
    3.4 SEM及EDS分析
        3.4.1 不含钨金属型齿头SEM及EDS分析
        3.4.2 含钨金属型齿头SEM及EDS分析
    3.5 电子探针分析
    3.6 洛氏硬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金属型铸造截齿齿体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
    4.1 齿体低合金钢成分分析
    4.2 显微组织分析
        4.2.1 砂型齿体与金属型齿体显微组织分析
        4.2.2 金属型齿体显微组织分析
    4.3 物相分析
    4.4 力学性能分析
        4.4.1 洛氏硬度分析
        4.4.2 冲击韧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金属型镶铸截齿结合部位的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5.1 显微组织分析
        5.1.1 不含钨齿头截齿的结合部位显微组织分析
        5.1.2 含钨齿头截齿的结合部位显微组织分析
        5.1.3 镶铸截齿淬火+回火处理后齿头显微组织分析
        5.1.4 镶铸截齿淬火+回火处理后齿体显微组织分析
    5.2 SEM分析
    5.3 电子探针分析
        5.3.1 金属型镶铸截齿结合区点分析
        5.3.2 金属型镶铸截齿结合区线分析
        5.3.3 金属型镶铸截齿结合区面分析
    5.4 镶铸部位应力及力学性能分析
        5.4.1 热膨胀系数分析
        5.4.2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
        5.4.3 剪切强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采煤现场测试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铬系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铬系白口铸铁的类型
    1.1低铬白口铸铁
    1.2高铬白口铸铁
    1.3中铬白口铸铁
2化学成分对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2.1碳含量对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2.2铬含量对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Cr/C对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热处理工艺对铬系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1淬火工艺
    3.2回火工艺
4结论及展望

(8)高铬白口铸铁凝固组织的控制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铬系白口铸铁
        1.1.1 提高铬系白口铸铁韧性的研究
        1.1.2 铬系白口铸铁的分类
    1.2 高铬白口铸铁的组织特征
        1.2.1 凝固组织
        1.2.2 高铬铸铁中的碳化物和基体
    1.3 凝固过程中温度场的影响
        1.3.1 影响温度场的因素
        1.3.2 金属凝固的温度场
    1.4 课题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合金成分
        2.1.1 合金化学成分选择
    2.2 熔炼设备
        2.2.1 合金熔炼设备
        2.2.2 辅助熔炼设备
    2.3 熔炼工艺
    2.4 试样分析
        2.4.1 取样
        2.4.2 试样制备
        2.4.3 试样分析方法
3 温度场变化对高铬铸铁组织形态的影响
    3.1 控制高铬铸铁凝固的温度场模型
    3.2 实验结果
        3.2.1 比较正常凝固试样和变温体影响后试样组织
        3.2.2 高铬铸铁顶部和底部试样的组织
        3.2.3 直径为 10mm 的变温体对 15Cr 高铬铸铁和 28Cr 高铬铸铁的影响
        3.2.4 比较不同尺寸变温体对 28Cr 高铬铸铁的影响
        3.2.5 对变温体影响 28Cr 的高铬铸铁进行保温处理
    3.3 分析与讨论
        3.3.1 比较正常凝固试样和变温体影响后试样组织
        3.3.2 试样顶部和底部的组织分析
        3.3.3 直径为 10mm 的变温体对 15Cr 和 28Cr 高铬铸铁凝固组织的控制
        3.3.4 直径为 8mm 和 10mm 的变温体对 28Cr 高铬铸铁凝固组织的影响
        3.3.5 对变温体影响 28Cr 的高铬铸铁试样进行保温处理试样的分析
4 温度场变化对高铬铸铁元素分布的影响
    4.1 合金铸铁凝固过程中的传质
        4.1.1 扩散机理
        4.1.2 控制材料偏析的办法
    4.2 实验结果
        4.2.1 界面处的元素扩散
        4.2.2 比较预先处理和未处理的变温体对结合界面的影响
        4.2.3 变温体影响高铬铸铁凝固材料低温保温后内部的元素分布
    4.3 分析与讨论
        4.3.1 直径 8mm 的变温体对 28Cr 和 15Cr 的高铬铸铁元素扩散比较
        4.3.2 分析比较预先处理和未处理的变温体对结合界面的影响
        4.3.3 变温体影响高铬铸铁凝固材料低温保温后内部的元素分布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9)工艺条件对铬系白口铸铁组织及耐腐蚀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铬系白口铸铁
        1.1.1 低铬白口铸铁
        1.1.2 中铬白口铸铁
        1.1.3 高铬白口铸铁
        1.1.4 铬系白口铸铁的组织成分
    1.2 高铬耐磨铸铁
        1.2.1 高铬铸铁的凝固组织
        1.2.2 高铬铸铁的碳化物和基体组织
    1.3 合金元素在高铬铸铁中的作用
    1.4 耐磨铸铁抗腐蚀性的研究概况
        1.4.1 腐蚀的机理
        1.4.2 耐磨铸铁工况下腐蚀的影响因素
        1.4.3 耐腐蚀性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试样的化学成分
    2.2 试验设备
        2.2.1 熔炼设备
        2.2.2 其他设备
    2.3 熔炼及试样的浇注
    2.4 腐蚀及电化学试验过程
        2.4.1 宏观失重测试
        2.4.2 电化学腐蚀测试
    2.5 显微组织观察及成分分析
        2.5.1 金相组织观察
        2.5.2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3 非平衡凝固对共晶组织铬元素分布的影响
    3.1 共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
        3.1.1 共晶合金非平衡凝固特点
        3.1.2 非平衡溶质分配理论
    3.2 非平衡凝固对基体元素分布的影响
4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4.1 铬量变化及工艺条件对共晶铸铁凝固组织的影响
        4.1.1 共晶合金的凝固特征
        4.1.2 铬量变化的实验结果
        4.1.3 铬量变化对铸铁凝固组织的影响分析
        4.1.4 工艺条件变化的实验结果
    4.2 铬系铸铁耐腐蚀性的结果及分析
        4.2.1 铬系铸铁在热碱中的宏观腐蚀过程
        4.2.2 铬系铸铁的电化学测试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铬系耐磨合金凝固组织性能控制关键技术基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凝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 多元合金的凝固
        1.3.1 多元合金液态金属结构
        1.3.2 多元合金凝固热力学
        1.3.3 多元合金中的扩散
    1.4 铬系铸铁的凝固
        1.4.1 铬系耐磨铸铁的发展
        1.4.2 铬系铸铁凝固过程
    1.5 铬系铸铁凝固组织的控制
        1.5.1 合金化
        1.5.2 变质处理
        1.5.3 不同的铸造技术
        1.5.4 热处理
    1.6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试验设备及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熔炼设备
    2.3 原材料
    2.4 显微组织观察
        2.4.1 金相组织观察及能谱分析
        2.4.2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2.4.3 物相分析
    2.5 力学性能测定
        2.5.1 冲击韧性
        2.5.2 硬度试验
第三章 铬系铸铁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
    3.1 材料及试验方法
        3.1.1 试样化学成分
        3.1.2 试样制备过程
    3.2 铸铁凝固过程中的传热模型
        3.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2.2 控制方程
        3.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2.4 凝固潜热的处理
        3.2.5 模型的计算参数
        3.2.6 模拟结果
    3.3 传热模型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共晶高铬铸铁碳化物形核与长大
    4.1 高铬铸铁液态结构特征
    4.2 M_7C_3型碳化物晶体结构
    4.3 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的形核
        4.3.1 四面体晶核合并成六方十二面体的过程
        4.3.2 八面体晶核合并成六方三十六面体的过程
    4.4 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的长大
        4.4.1 高铬铸铁碳化物的生长特点
        4.4.2 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生长过程
        4.4.3 初生 M_7C_3型碳化物内空洞的形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元微合金化对高铬铸铁凝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原材料及试样编号
        5.1.2 熔炼浇注
        5.1.3 碳化物的萃取
        5.1.4 冲击磨损试验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组织演化结果
        5.2.2 碳化物析出的热力学分析
        5.2.3 碳化物细化原因分析
        5.2.4 合金元素的加入与碳化物生长之间的关系
    5.3 多元微合金化对试样硬度影响
    5.4 多元微合金化冲击韧性的影响
        5.4.1 冲击试验结果
        5.4.2 冲击断口形貌及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5.5 冲击磨损试验结果及分析
        5.5.1 磨损试验结果
        5.5.2 磨损表面 SEM 分析
        5.5.3 磨损后物相分析
        5.5.4 冲击磨损过程中的动力学特点
        5.5.5 基体与 M_7C_3碳化物的界面能对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5.5.6 基体在冲击磨损过程中的作用及磨损机理
        5.5.7 碳化物在冲击磨损过程中的作用及磨损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艺条件变化对铬系铸铁凝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1 材料及试验方法
        6.1.1 试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
        6.1.2 试样化学成分及编号
        6.1.3 锤击试验
        6.1.4 冲刷腐蚀磨损试验
        6.1.5 静态 NaOH 溶液浸泡腐蚀试验
    6.2 工艺条件对铸态凝固组织的影响
        6.2.1 铸态组织的演化
        6.2.2 冷却速度对铬系铸铁共晶结晶温度范围及共晶团的影响
        6.2.3 冷却速度对固液界面推移速度的影响
        6.2.4 冷却速度对碳化物类型临界转变的影响
        6.2.5 Cr 含量与碳化物类型
        6.2.6 Cr 含量对碳化物固液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6.3 锤击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锤击试验结果
        6.3.2 锤击试样的断口形貌分析
        6.3.3 锤击断裂分析
    6.4 冷却速度的变化对铬系铸铁冲刷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
        6.4.1 冲蚀试验失重结果
        6.4.2 冲刷腐蚀磨损形貌
        6.4.3 基体和碳化物在冲刷腐蚀磨损中的作用
        6.4.4 冲刷腐蚀磨损机理探讨
        6.4.5 冷却速度的变化对冲刷腐蚀磨损速度的影响
    6.5 铬系铸铁抗热碱静态腐蚀性能
        6.5.1 静态腐蚀试验结果
        6.5.2 铬系铸铁抗热碱静态腐蚀机理
        6.5.3 Cr 含量对腐蚀速度的影响
        6.5.4 冷却速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变质处理对铬系铸铁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1 试验条件与过程
        7.1.1 原材料
        7.1.2 试样制备
        7.1.3 试样编号
    7.2 变质处理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7.2.1 变质处理与铸态组织
        7.2.2 不同变质剂对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的影响
    7.3 不同变质剂对初生碳化物的变质机理分析
        7.3.1 提高初生碳化物的异质形核质点
        7.3.2 抵制碳化物的择优生长方向
        7.3.3 Al-Mg 变质机理
        7.3.4 V-Ti 变质机理
        7.3.5 Al-Mg+V-Ti 变质机理
    7.4 变质处理与冲击韧性
    7.5 变质处理与硬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铬系耐磨白口铸铁研究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钼含量与热处理对高钼耐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 王正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合金元素对ZTA/高铬铸铁界面润湿性的影响[D]. 骞瑾.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凝固压力对铬系白口铸铁凝固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D]. 董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钢铁耐磨材料研究进展[J]. 魏世忠,徐流杰. 金属学报, 2020(04)
  • [5]Fe-Cr-Si三元合金系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研究[D]. 周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6]金属型镶铸采煤机截齿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 张敬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7]铬系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研究进展[J]. 姜良朋,张克平,姚亚萍. 铸造技术, 2016(06)
  • [8]高铬白口铸铁凝固组织的控制与研究[D]. 于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9]工艺条件对铬系白口铸铁组织及耐腐蚀性的影响[D]. 李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10]铬系耐磨合金凝固组织性能控制关键技术基础问题研究[D]. 李秀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铬基耐磨白口铸铁的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