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

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

一、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荣[1](2021)在《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汉语教师志愿者持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而信息的传递,既需要语言交际发挥主要作用,也需要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倾力配合。如何让汉语教师志愿者重视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并以合理的方式将课堂非语言交际运用于海外汉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海外汉语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在相关理论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调查了在泰国任教的73位汉语教师志愿者,了解其基本教学情况和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运用情况,同时也对136位泰国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课堂上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接受程度。接着通过对五名来自不同学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课堂非语言交际的使用情况和在泰国的文化适应情况。结合问卷和访谈,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分别研究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有利于汉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汉语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汉语教师志愿者会忽视服饰、时间、个体距离、环境等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反馈也没有很重视,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使用也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志愿者要加强对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认识,重视客体语、环境语对汉语学习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积极的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加强对学习者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理解,减少师生之间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提高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使用的效率。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因其强大的辅助功能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志愿者常常借助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语言和文化教学。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使用不仅可以让汉语教师志愿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传播中华文化,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对于初级汉语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李天爱[2](2021)在《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语言交际是除了语言之外的一切交际手段。非语言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可以表达和传递更多的交流信息,对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起到补充、调节、替代等重要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活动。非语言交际能力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合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能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汉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关系。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本文本着师生对比的原则,设计了针对教师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围绕非语言交际的四个维度),调查教师对非语言交际的关注度和课堂中使用不同非语言交际手段的频率和方法以及学生对于教师使用的不同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效果反馈和认知。本次访谈对象选择了 5名对外汉语老师和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笔者希望通过访谈了解师生对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认知和理解、重视和期盼程度以及对于如何提升师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看法,深挖当今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现状。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笔者搜集和挑选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对外汉语教学示范课视频,对初级对外汉语课堂进行观察,并准确记录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数据,笔者进一步了解了非语言交际对教师汉语教学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力。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尽管当今不少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中使用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要好于预期。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问题,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因而本次研究具有实践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对外汉语教育界乃至教育界的重视,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意识与能力,从而为当今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帮助。

鲍军航[3](2021)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以泰国BanHuaikrabok学校为例》文中指出非语言交际是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辅助手段。非语言交际作为对外汉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完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意义。非语言交际分为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四种,而每种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又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本文以泰国Ban Huaikrabok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这四个方面对泰国初级汉语课堂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存在的交际禁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演示法)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分析。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以及研究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意义,然后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二、从非语言交际的内涵、分类和功能三个方面,对非语言交际进行具体阐释。三、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具体表现进行阐释。分别从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和副语言四个方面,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详细的分类,并且深入分析课堂中非语言交际不同类型的特点。四、以泰国Ban Huaikrabok学校为例,通过对泰国学生的问卷及访谈,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语言交际的效果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涉及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四个方面,通过学生的反馈,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五、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为基础,分别从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禁忌,以及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使用建议。六、选取三种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典型的、以非语言交际作为教学方法的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分别为全身反应法、暗示法和演示法,展现非语言交际作为教学方法对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产生的重要作用。

刘桂伊[4](2020)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研究概况——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科学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我国近三十年(1987~2019)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研究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主题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研究历程可大致分为外语课堂优化、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和多维度研究三个阶段;研究热点包括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各学段非语言交际、具体语言技能训练、非语言交际不同类别及心理因素五个主题领域。基于分析结果,作者提出未来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研究应向学生中心化、研究实证化和非语言交际信息化转变。

张娟[5](2020)在《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最近十年间,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始对非语言交际展开研究和探索,但是国内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了跨文化交际方面,并且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如何解决将非语言交际实际应用到接下来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在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共分了五章:首先是引言部分,大致阐述了本文选择课题的原因,简要描述了研究的目标,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二章是理论介绍部分,阐述了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及非语言交际的分类。第三章分析总结了非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偏误来源;第四章论述了如何将非语言交际行为更好的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笔者通过对现存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结合本人实习期间的具体实践经验,以发展的眼光长远地去看未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实际需求,从非语言交际本身入手,浅谈如何将非语言交际行为更好的实践在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

周佳鹏[6](2020)在《非语言交际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们在进行交际活动时,我们首先会想到语言交际,但是语言不是我们相互交流的唯一方式,人们通过很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其他信息,这些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是将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除了依靠目的语和媒介语进行言语交际,还需要非语言交际辅助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者需要掌握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四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说明了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关于此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非语言交际相关理论的阐述,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界定、分类、特点及功能,本文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个方面,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第三部分是对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使用的具体调查,调查运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三种方式,第四部分探讨了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王南[7](2020)在《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中级视听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实际上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场合。对于跨文化交际者来说,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交际及二语学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行文过程中,首先阅读了大量的有关非语言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文章,从中汲取营养确认文章的框架。首先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进行了研究和说明。其次本文从体态语、客体语和环境语三个角度进行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来了解留学生对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理解,发现大部分留学生都不能完全理解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且需要教师的讲解。之后对教师进行了有关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访谈,来了解中级汉语视听课程中视听素材内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教学的现状,发现教师对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缺乏系统和规范的认知且基本没有对其进行教学。接着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差异因素及其表现以及对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启发。综合上述教学启发以及对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和教师访谈的思考和研究,本文对中级汉语视听说课程中视听素材内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进行了教学设计。本次研究可以有助于教师关注并讲解视听素材中重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尊重并理解多元文化,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海燕[8](2019)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亚国家体态语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交往增强且愈加密切。体态语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发现各国不同体态语的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交谈对象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了解在合作交往中应注意的行为,从而进行正确地跨文化交际,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体态语研究状况,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并明确体态语的概念、分类、功能等问题,围绕头势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体触行为、体态姿势五大类别,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中亚五国体态语特征进行了分类描述,并阐述体态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通过调查发现,中亚五国体态语受其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在不同语境、场合、对象面前,体态动作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认识上的误区、刻板印象与民族中心主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等,导致跨文化体态语交际存有一定的障碍,为此,笔者提出了克服障碍的方式:树立跨文化交际差异意识、克服刻板印象与民族中心主义、注意体态语的得体性、发展移情能力。

范氏红明[9](2019)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越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中国与越南一直处于良好的邻邦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国人民的交往也愈发深入。交际可以分为非语言型以及语言型这两大类,二者之间具有很微妙的关系,起到共同促进的效果。语言交流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极为重要的方式,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下非语言的适用性更强。伯德克斯戴尔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语言传达的信息,不过占整体35%,剩下的65%则通过谈吐风度、动作、姿势、时间、空间等非语言的手段来表达1。由此可知,在跨文化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语言交际所带来的效果更为明显。但在过去,研究者主侧重于有声语言,而忽视无声语言,研究成果屈指可数。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非语言交际行为受着地域文化的制约,所以虽然中越两国都属于亚洲国家,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实际上来自两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世界观的两个民族在非语言行为上难免会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时会对正常交际形成阻碍,严重时还会因误解而引发冲突,所以必须对非语言交际所涉及到的各种手段进行分析。非语言形式丰富多样与人类交际活动密切相连,随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非语言动作的意义差异有别。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作为基本出发点,阐述其历史与现状,对其进行分类,并简单论述了非语言行为与跨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建立在毕继万分类法的基础之上,综合体态语、环境语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展开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在两国非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共同性与不同点。第二章:建立在非语言交际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分析其给交际所带来的阻碍,并且提出了解决交流障碍的有效解决方案,由此增强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为对外汉语教学以供借鉴。第三章:建立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非语言行为的基础之上,由此总结出教师使用非语言行为辅助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一步深化师生的感情,渲染出足够温馨的课堂氛围,全面深化教学效果。第四章:对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做出总结,明确了非语言交际存在的必要性,对中越两国之间的非语言行为做以更深层次的认知,由此避免产生文化偏见现象,从根本上消除文化冲突问题。希望本论文可以为喜欢越南文化的学习者提供文献参考,同时也为中越两国良好关系添上多彩一笔,对中国文化传播到越南有所帮助。

郭英杰[10](2019)在《中泰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研究 ——以泰国Photharam Technical College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着名学者王佐良先生曾说过,如果不懂得语言中的社会文化,那么没有人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宗教在世代的流传中,已经累积在了文化的底层,在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文化在作支撑,而宗教是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宗教占据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要克服文化差异这一难关,就需要重视与语言相关的宗教背景,关注宗教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价值。中国和泰国的文化差异很大,大多数中国人是无神论者,只有少数人信仰佛教,而泰国可以说是全民信佛,因此中泰双方的文化差异如何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现是本文的重要内容。非语言交际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个部分: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和副语言。体态语是最基本的非语言交际方法之一,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体态语的研究。当然,非语言交际也受到文化的约束,这类似于语言交际,当人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处于跨文化交际的情形中时,经常会有尴尬的场景出现,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有时会产生误解甚至是敌意,从而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其中,非语言交际的比例相当大,因此,传授非语言交际的知识和技能与教授目的语文化同时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结合笔者于泰国Photharam Technical College学校教授汉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中泰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本篇论文将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作为重点来进行论述。不同文化背景对非语言交际产生的影响,直接决定交际双方能否顺利的进行跨文化交际。笔者针对非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在应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些思路。应对措施包括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培养跨文化意识,并且要做到把知识和意识融入实际交流中。本文根据作者在泰国的实习经验,分析了中泰文化的差异,并在教学实例中找出了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参考权威着作、期刊和其他观点,进行案例研究。从教师的角度为在泰国从事教学的汉语教师们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带给即将赴泰的汉语教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研究
        1.2.2 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
    1.3 研究说明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对象
        1.3.4 问卷设计
    1.4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概述
        1.4.1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含义
        1.4.2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
        1.4.3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研究
    2.1 体态语概述
        2.1.1 体态语的含义
        2.1.2 体态语的理论基础
    2.2 汉语教学中不同类别的体态语研究
        2.2.1 面部表情
        2.2.2 眼神接触
        2.2.3 手势、身势
        2.2.4 体触
第三章 汉语教学中的副语言研究
    3.1 副语言概述
        3.1.1 副语言的含义
        3.1.2 副语言的理论基础
    3.2 汉语教学中不同类别的副语言研究
        3.2.1 语调、语气
        3.2.2 音量
        3.2.3 停顿和沉默
第四章 汉语教学中的客体语研究
    4.1 客体语概述
        4.1.1 客体语的含义
        4.1.2 客体语的理论基础
    4.2 汉语教学中不同类别的客体语研究
        4.2.1 服饰
        4.2.2 气味
        4.2.3 妆容和饰品
第五章 汉语教学中的环境语研究
    5.1 环境语概述
        5.1.1 环境语的含义
        5.1.2 环境语的理论基础
    5.2 汉语教学中不同类别的环境语研究
        5.2.1 教室环境
        5.2.2 教具
        5.2.3 时间语
        5.2.4 空间语
第六章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6.1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6.1.1 汉语教师志愿者忽视非语言交际使用的文化差异
        6.1.2 汉语教师志愿者缺乏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技巧
        6.1.3 汉语教师志愿者对课堂非语言行为的认知不足
        6.1.4 汉语教师志愿者对汉语学习者的非语言行为反馈不重视
    6.2 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优化建议
        6.2.1 尊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认同
        6.2.2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技巧
        6.2.3 提升认知,树立意识,优化效果
        6.2.4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及时反馈
第七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教师问卷(汉语志愿者的非语言行为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附录3 汉语教师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运用的调查——学生问卷(中文版)
附录4 汉语教师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运用的调查——学生问卷(泰语版)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1.1.2 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不足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访谈法
        1.4.3 课堂观察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5.2 关于教师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5.3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二、非语言交际概述
    2.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2.2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2.2.1 体态语
        2.2.2 副语言
        2.2.3 客体语
        2.2.4 环境语
    2.3 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2.3.1 无意识性
        2.3.2 文化差异性
        2.3.3 真实性与直观性
        2.3.4 持续性
        2.3.5 立体性
    2.4 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与意义
        2.4.1 补充语言信息
        2.4.2 代替语言信息
        2.4.3 强调功能
        2.4.4 表达情感
        2.4.5 树立教师形象
        2.4.6 辅助阐释部分教学内容,服务于语音、词汇、汉字和语法教学
        2.4.7 帮助教师更好地获得课堂反馈、约束及控制课堂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应用情况调查
    3.1 调查问卷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访谈
        3.2.1 访谈对象及访谈方法
        3.2.2 访谈问题的设计
        3.2.3 访谈结果分析
    3.3 课堂观察
        3.3.1 课堂观察对象及观察方法
        3.3.2 课堂观察的重点及内容
        3.3.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课堂中非语言交际出现的问题
        4.1.1 师生之间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大
        4.1.2 教师的负面非语言交际行为影响较大
    4.2 对于课堂中非语言交际出现问题的建议
        4.2.1 教师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非语言交际文化
        4.2.2 教师规范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
        4.2.3 教师高效地将非语言交际应用于语言要素的教学过程中
        4.2.4 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非语言交际文化的讲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以泰国BanHuaikrabok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语言交际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的内涵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二、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第三节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一、重复功能
        二、代替功能
        三、补充功能
        四、否定功能
        五、调节功能
第二章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体态语
        一、体态语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体态语的特点
    第二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客体语
        一、客体语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客体语的特点
    第三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环境语
        一、环境语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环境语的特点
    第四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副语言
        一、副语言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二、副语言的特点
第三章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及对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问卷和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查
        二、课堂体态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三、课堂客体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四、课堂环境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五、课堂副语言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第四章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禁忌及建议
    第一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禁忌
        一、体态语的使用禁忌
        二、客体语的使用禁忌
        三、环境语的使用禁忌
        四、副语言的使用禁忌
    第二节 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建议
        一、体态语的使用建议
        二、客体语的使用建议
        三、环境语的使用建议
        四、副语言的使用建议
第五章 非语言交际作为教学方法在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全身反应法
        一、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全身反应法教学案例
        二、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全身反应法的应用分析
    第二节 暗示法
        一、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暗示法教学案例
        二、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暗示法的应用分析
    第三节 演示法
        一、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演示法教学案例
        二、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演示法的应用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研究概况——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1. 文献来源与处理。
    2. 分析方法与工具。
三、结果与分析
    1. 发展脉络。
    2. 研究热点主题。
四、讨论与建议

(5)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起源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第2章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1 概念
    2.2 功能
        2.2.1 非语言交际替代语言交际
        2.2.2 非语言交际补充语言交际
        2.2.3 非语言交际调节语言交际
    2.3 分类
第3章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差异分析
    3.1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3.2 差异分析
        3.2.1 思维方式不同
        3.2.2 价值观取向不同
第4章 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和应用
    4.1 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
        4.1.1 辅助信息传递
        4.1.2 提高课堂效果
        4.1.3 延长学生记忆
    4.2 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
        4.2.1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4.2.2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2.3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6)非语言交际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文献分析法
    四、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三)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第二章 非语言交际相关问题阐释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二、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一)体态语
        (二)副语言
        (三)客体语
        (四)环境语
    三、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功能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二)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特性
    注释
第三章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应用情况调查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对象及观察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重点及内容
        (三)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三、访谈
        (一)访谈的对象及访谈方法
        (二)访谈问题的设计
        (三)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课堂中非语言交际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非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障碍
        (二)教师的消极非语言交际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师忽略课堂中学生的非语言反馈
        (四)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当
    二、对于课堂中非语言交际所出现问题的建议
        (一)教师正确面对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二)教师应规范自身非语言交际行为
        (三)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消极非语言行为进行管理
        (四)学生应该建立非语言交际自觉意识
        (五)学校应开展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相关讲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中级视听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标
    1.3 文献综述
        1.3.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分类
        1.3.2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成果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本研究采用的教学资料
第二章 视听说课程非语言交际的教学考察
    2.1 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的类型
        2.1.1 体态语及其文化涵义
        2.1.2 客体语及其文化涵义
        2.1.3 环境语及其文化涵义
    2.2 学生问卷调查
        2.2.1 调查对象
        2.2.2 问卷设计
        2.2.3 结果分析
    2.3 教师访谈分析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要点及内容分析
    2.4 考察结论
第三章 跨文化差异因素对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启发
    3.1 影响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3.1.1 文化差异
        3.1.2 文化冲突
        3.1.3 心理因素
    3.2 跨文化差异因素影响留学生理解非语言交际文化的表现
    3.3 跨文化差异因素对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设计的启发
        3.3.1 教学原则
        3.3.2 教学方法
        3.3.3 教学手段
第四章 视听说课程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设计
    4.1 体态语的教学设计
    4.2 客体语的教学设计
    4.3 环境语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家有儿女》教学材料简介
附录二 :《留学生对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理解》电子问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详情

(8)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亚国家体态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1.1 体态语的起源研究
        1.4.1.2 体态语的形式和内涵研究
        1.4.1.3 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2.1 体态语的起源研究
        1.4.2.2 体态语的特点及功能研究
        1.4.2.3 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1.4.2.4 体态语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对象
    1.7 理论基础
        1.7.1 体态语概念界定
        1.7.2 体态语的分类
        1.7.3 体态语的功能
2 中亚国家体态语调查
    2.1 头势动作
        2.1.1 中亚五国头势动作
        2.1.2 头势动作对比
    2.2 面部表情
        2.2.1 眼部动作与目光交流
        2.2.1.1 眼部动作
        2.2.1.2 交谈中的目光交流
        2.2.2 嘴部动作
        2.2.3 面部表情对比
    2.3 手势动作
        2.3.1 命令性手势与请求性手势
        2.3.1.1 命令性手势
        2.3.1.2 请求性手势
        2.3.2 暗示性手势
        2.3.3 方位、指示性手势
        2.3.3.1 方位性手势
        2.3.3.2 数字指示性手势
        2.3.4 夸奖赞扬性手势与侮辱性手势
        2.3.5 情绪态度显示性手势
        2.3.5.1 情绪显示性手势
        2.3.5.2 态度显示性手势
        2.3.6 进攻与防御性手势
        2.3.7 手势动作对比
    2.4 体触行为
        2.4.1 中亚国家体触行为
        2.4.2 体触行为对比
    2.5 体态姿势
        2.5.1 立姿
        2.5.2 屈姿
        2.5.3 体态姿势对比
3 中亚国家体态语影响因素探究
    3.1 文化因素
        3.1.1 价值观念
        3.1.2 民族性格
        3.1.3 自然环境
        3.1.4 宗教信仰
    3.2 心理因素
        3.2.1 思维方式
        3.2.2 心理环境
    3.3 角色关系
    3.4 行为规范
4 影响跨文化体态语交际的障碍因素与克服方式
    4.1 影响跨文化体态语交际的障碍因素
        4.1.1 认识上的误区
        4.1.2 刻板印象与民族中心主义
        4.1.3 表达方式的差异
    4.2 克服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亚国家体态语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中亚国家体态动作汇总表
    附录三 中亚国家与中国数数手势对比
后记

(9)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越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1.2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非语言交际具体分类
    1.4 非语言交际的特征及功能
    1.5 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 中越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对比
    1.1 二者非语言行为相同之处
        1.1.1 体态语
        1.1.2 副语言
        1.1.3 客体语
        1.1.4 环境语
    1.2 二者非语言行为不同之处
        1.2.1 体态语
        1.2.2 副语言
        1.2.3 客体语
        1.2.4 环境语言
第二章 中越非语言行为差异给交际带来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2.1 非语言交际差异给交际带来障碍的成因
    2.2 避免交流障碍的办法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运用
    3.1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
    3.2 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3.3 教师使用非语言行为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泰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研究 ——以泰国Photharam Technical College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非语言交际本体研究现状
        1.2.2 非语言交际与中泰文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2.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2.2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2.3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2.4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3 中泰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及原因
    3.1 体态语差异
        3.1.1 手势语
        3.1.2 身势语
        3.1.3 餐桌礼仪与文化
        3.1.4 头部、脚部禁忌
    3.2 副语言差异
    3.3 客体语差异
    3.4 环境语差异
4 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的策略
    4.1 储备宗教文化知识
    4.2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4.2.1 了解泰国文化背景
        4.2.2 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4.2.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D]. 王亚荣.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李天爱.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3]泰国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以泰国BanHuaikrabok学校为例[D]. 鲍军航.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研究概况——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刘桂伊. 校园英语, 2020(33)
  • [5]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D]. 张娟.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6]非语言交际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周佳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视听素材中非语言交际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中级视听课为例[D]. 王南.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亚国家体态语研究[D]. 张海燕.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越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D]. 范氏红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10]中泰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研究 ——以泰国Photharam Technical College学校为例[D]. 郭英杰.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