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对策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对策

一、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冯思琪[1](2021)在《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中医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不对称原因,大多数中医医院以西补中求发展,淡化特色求生存,照搬综合性医院的管理模式,中医医院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医疗质量三级结构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和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为理论依据,研究中医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改善中医医院内部管理难题,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界定医疗质量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再通过政策研究了解有关医院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评审标准和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等政策文件;接下来,选取M三甲中医医院作为案例,通过研究分析该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效果,总结分析该院值得借鉴学习的管理经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问卷调研法对湖北省11家不同级别中医医院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吸收、运用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中医医院管理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特色,构建一套科学全面、适合中医医院内部日常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考评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内包含若干规范和要求,而且每个子体系都具有中医元素和中医特点,从而形成立体网状式全面科学、具有中医特色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目前中医医院照搬综合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医医院西医化运行,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导致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方法。一套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医疗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医疗质量考评评价方案以及医疗质量支撑保障措施。本文在立论分析过程中,力求探索和寻求解决中医医院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期望能够为中医医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鲍秀红[2](202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了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现状,并研究其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抽取符合标准的3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工具是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描述;经检验,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别间的自我感受负担进行差异比较;双变量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以自我感受负担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有效调查对象为283例,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9.54±6.75)分;其中身体因素(14.76±2.99)分,情感因素(11.88±3.82)分,经济因素(2.90±0.93)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水平,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占7.0%,轻度占35.7%,中度占51.6%,重度占5.7%。(2)LDH患者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为(9.19±2.35)分,处于可疑存在焦虑状态。抑郁为(8.79±2.17)分,处于可疑存在抑郁状态。(3)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功能(RE)及精神健康(MH)分别是(36.02±14.20)分、(22.88±20.52)分、(31.77±12.93)分、(40.19±10.93)分、(37.42±9.33)分、(40.90±14.78)分、(40.13±28.20)分和(53.70±11.48)分。(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在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有无医保、患病时长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呈正相关(r=0.382,P<0.05)、与抑郁呈正相关(r=0.320,P<0.05)、与生活质量中的PF、RP、BP、VT、SF、RE、MH呈负相关(r分别是-0.154、-0.219、-0.255、-0.258、-0.361、-0.372、-0.502,P<0.05),与GH没有相关性(P>0.0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疼痛程度、焦虑和生活质量中的PF、VT、SF、RE及MH是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子,共解释其自我感受负担的53.3%的变异量。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水平,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生活质量较差。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提供全面的关怀与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有无医保、患病时长及疼痛程度,护理患者要因人施护。(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4)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疼痛程度、焦虑和生活质量中的PF、VT、SF、RE及MH是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子。

姜春英,张华秀,王小凤[3](2020)在《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弹性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弹性。方法:使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南昌市4所综合性三甲医院207名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门诊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弹性。结果:207名门诊护士的压力源总均分为(2.62±0.30)分,其中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平均分最低,而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平均分最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平均分排在前2名,第3名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候诊区拥挤"。207名门诊护士的心理弹性量表总均分为(2.41±0.42)分,其中自强平均分最高。自强维度的"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应对压力使我感到有力量"平均分排在前2名,第3名为坚韧维度的"我认为自己是个坚强有力的人"。结论:门诊护士主要压力源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护理管理者应关心门诊护士工作和生活,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措施来提高门诊护士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稳定护理队伍,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

郑喜灿,赵丽,潘文文,李玲,谢峻[4](2020)在《区域联动模式在多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军队体制编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组建的医院多数呈现1+X的组成模式,工作面临多城多区相距较远、人员队伍结构断层、专科内涵参差不齐、质量标准多元差异、科研创新低端分散等问题。通过分析改革后新组建的某院护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总结区域联动模式实践运用经验,以就近相邻原则,突出优势学科的酵母带动作用,开启医院间、医院门诊部间区域联动,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实现护理质量同质化、人才培育梯次化、学科建设专科化、科研创新集成化。形成多地资源互补、护理质量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模式,助推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邱孝丰[5](2019)在《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现状调查及护理内容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心肌梗死患者认知与需求-Ⅱ期心脏康复开展与管理-护士工作体验”三层面展开调查,充分了解患者对Ⅱ期心脏康复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以及护理现状,并构建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为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提高Ⅱ期心脏康复护理质量,从而改善Ⅱ期心脏康复认知现状及护理现况。研究方法1.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诊断为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80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Ⅱ期心脏康复的认知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2.北京地区部分医院Ⅱ期心脏康复开展及管理现状调研。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北京地区10所三级医院Ⅱ期心脏康复现况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开展情况、康复团队组建情况、康复护理管理情况以及设施配备情况等,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7名心脏康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以深入了解心脏康复护士工作体验。3.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构建。采用循证方法,基于PIPOH方法确定研究问题,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专业协会网站中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和最佳实践证据总结,使用国际指南研究与评价协会制定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 Ⅱ)对指南进行评价,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提取与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护理相关的内容形成初稿,经两轮Delphi专家咨询论证,最终形成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研究结果1.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知需求调查。本研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4.28±10.67)岁,80.10%为男性,12.9%的患者对Ⅱ期心脏康复有所了解,72.5%患者认为Ⅱ期心脏康复会给其带来益处,75.40%的患者能够认识到Ⅱ期心脏康复于自身的重要性,82.4%的患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Ⅱ期心脏康复的知识,63.2%的患者表示出院后愿意参加Ⅱ期心脏康复。文化程度、运动习惯以及回归工作需求是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和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2.北京地区部分医院Ⅱ期心脏康复护理现况调研。本研究共调查北京地区10所三级医院,其中4所医院开展了 Ⅱ期心脏康复项目,1所为心脏专科医院,3所为综合性医院,开展规模为5~10张床位,周开诊天数在1~5天不等,心脏专科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心脏康复科,3所综合医院的Ⅱ期心脏康复隶属心内科管理,2所医院具备心脏康复应急预案,4所医院均缺乏相应的心脏康复护理实践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Ⅱ期心脏康复护士工作体验部分析出“护患关系和谐”、“担忧护理风险”和“工作待完善”三个主题,“工作待完善”主题下包含“护理评估不全面”、“缺乏护理内容规范”、“缺乏岗位规章制度”及“缺乏心脏康复培训”四个观点。3.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构建。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构建部分,共纳入指南11份,4份为中文,7份为英文,经文献分析,提取与Ⅱ期CR护理相关的推荐主题7个,分别是信息收集、患者评估、运动康复、协调沟通、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支持与延续护理;经两轮专家咨询,形成7个部分、22个类别、124条目的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研究结论1.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对Ⅱ期心脏康复了解程度较低、了解途径单一、获得的院内心脏康复教育较少,参与心脏康复的需求较高,亟需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力度普及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2.在调查的医院中开展Ⅱ期心脏康复的医院数量少,场地设备不完善,心脏康复护理工作内容不明确,护理管理制度尚欠缺,护理内容缺乏标准规范,实施心脏康复的护士对心脏康复内容了解不全面,难以满足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需求。3.科学合理地构建并论证了包含7个方面、22个类别、124条目的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内容框架条目全面、结构合理、贴合临床、实用性强,为规范心肌梗死患者的Ⅱ期心脏康复护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郭颖珏[6](2018)在《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上海X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的一年,同时也是形成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完成医疗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医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薪酬机构及评价指标制度,为了建立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随着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的逐步更新,对医院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激励医务人员,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平衡计分卡来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优化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的绩效管理,提高儿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儿科医生高流失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的归纳和总结,对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指标体系相关概念的厘定,运用平衡计分卡(BSC)的理论模型中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发展这四个维度,以上海X医院儿科科室为例,通过对专家的访谈,分析现有儿科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存在的问题并将现有指标纳入平衡计分卡(BSC)指标库进行了设计。然后,通过对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和儿童专科医院科室绩效评估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上海X医院为例,通过对比主要科室门诊量及科室工作量,发现了以关键指标(KPI)为主的科室绩效考核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通过平衡计分卡(BSC)理论模型来优化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本文作者邀请了16位医院管理和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具体分析了量表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结合专家的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等相关变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具体有效的三级指标,并予以权重赋值,最终构建了一套由4个维度、12个2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X医院儿科科室为例实施模拟应用,对实施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并予以评价,对优化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管理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胡玉洁[7](2018)在《某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模式的应用情况、门诊患者以及分诊护士在该分诊模式下的就诊和工作现状,分析目前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相关问题,依据现况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构建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通过临床应用,评价该分诊模式在优化门诊分诊模式、提高分诊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的作用,为预检分诊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供决策依据,为门诊质量管理和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方法:一是回顾国内外文献和综述,了解门诊预检分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通过现况调查,分析目前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就诊患者对预检分诊的相关需求和满意程度、分诊护士的人员组成结构和分诊效率等情况,为创新门诊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提供实际依据;二是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皮肤病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二级预检分诊模式的各项分诊依据、分诊指标及具体分诊内容;三是系统培训分诊护士,掌握皮肤病门诊患者二级预检分诊模式的具体操作内容,运用该分诊模式对皮肤病门诊就诊患者实施预检分诊,统计分析该分诊模式运用前后的分诊准确率、排队等候时间、更换医师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评价该模式对提高分诊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优化门诊分诊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1)现况调查结果:门诊现状调查:(1)2016年皮肤病门诊就诊量共计65.29万人次,日均高达2306人次,门诊就诊量常年居高不下;(2)目前皮肤科门诊专科主要包括普通皮肤科、皮炎湿疹专科、银屑病专科、白癜风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真菌及性病专科、医疗美容专科、皮肤外科、皮肤激光、损容性皮肤十个特色专科;(3)目前门诊分诊模式为先挂号再分诊后就诊的一次分诊一次候诊的模式。门诊患者调查:(1)就诊患者平均年龄(29.97±11.52)岁,排队等候时间<15分钟的患者占15.87%,15-30分钟的患者占16.73%,30-45分钟的患者占23.14%,45-60分钟的患者29.57%,>60分钟的患者占15.87%;(2)退换号原因中挂号信息错误占比22.42%,就诊时段不合适占比19.39%,就诊专科不符占比15.76%,等候时间过长占比13.94%,改换专家号占比12.12%,接诊医师建议更换7.88%,指定医生未出诊占比6.06%,其他原因占比2.42%;(3)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为(3.97±0.74),就诊流程为(3.81±1.09)、就诊环境为(3.90±0.82)、排队等候时间为(3.34±0.97)、护士分诊专业水平为(4.28±0.81)、人文关怀为(3.94±0.88)。分诊护士调查:(1)护士平均年龄(25.81±3.85)岁,专科学历10人,占比62.5%,本科学历6人,占比37.5%;护士9人,占比56.25%,护师5人,占比31.25%,主管护师2人,占比12.5%;工作年限小于3年的4人,占比25%,3至5年的10人,占比62.5%,大于5年的2人,占比12.5%;(2)分诊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就诊信息、维持诊区秩序、安排患者分级就诊、协助患者选择就诊医生、提醒等候患者就诊、协调出诊医生、评估患者基本病情、记录和反应患者相关建议等方面;(3)分诊工作效率中工作压力得分为(4.25±0.59)、实施难度为(3.96±0.71)、完成时间为(4.04±0.59)、内容广泛度为(4.52±0.51)、操作复杂度为(4.22±0.75)、技术水平度为(3.19±0.68)、需求满足度为(3.74±0.90)。(2)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构建:经过了二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一级4项分诊依据,7项分诊指标,21项具体指标内容,二级4项分诊依据,18项分诊指标,17项具体指标内容,专家积极性为100%,权威系数达0.9,专家对咨询内容的协调系数达0.663,协调程度较好,咨询结果可信度较高。(3)该模式在门诊实际应用研究:两组分诊准确率比较,常规组为89.08%,干预组为96.01%;两组平均排队等候时间比较,常规组为(47.07±20.57)min,干预组为(35.76±16.98)min;两组更换医师发生率比较,常规组为13.24%,干预组为3.25%;两组就诊满意度比较,常规组在就诊流程、就诊环境、等候时间、专业水平、人文关怀五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4.75±0.45)、(4.56±0.63)、(4.06±0.68)、(4.69±0.48)、(4.38±0.62),干预组为(3.12±1.02)、(3.5±0.82)、(2.69±0.79)、(3.94±0.93)、(3.56±0.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病门诊患者就诊量大,分诊护士人力资源有限,现有的分诊模式下难以实施准确、有效的预检分诊,因此,急需构建一种适用于目前就诊现状的预检分诊模式,提高分诊质量;二级预检分诊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强调了诊前预检和有效评估的重要作用,重视分清疾病隶属专科、了解患者需求及疾病严重程度,实现有效分流患者、减少患者退换号现象、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在提高护士分诊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优化门诊分诊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真正发挥了预检分诊的实际作用。

黄洪清,李春刚,张成程,杨红兰,刘娅萍,魏婕亚[8](2017)在《军队中心医院大门诊部管理浅谈》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和军队改革正逐步推向深入。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医院特别是中小型中心医院的发展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1-2]。某院作为滇南地区仅有的两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一,承担的为驻地及周边军民健康服务的任务较为繁重。门诊部作为医院直接面向社会和官兵服务的窗口部门,是连接医院和患者的"桥梁",是医院整体水平的直接体现[3]。为此,

王向荣[9](2015)在《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是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最主要的提供者之一。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医院顺利运转,提供有效服务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种保障制度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意识得到极大提升。但卫生人力资源的有限供给和不断拓展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又加剧了这一矛盾。特别是综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内部人力资源失衡现象更显着,一方面医护人员绝对数量不足,劳动压力和负荷过大,而行管后勤等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综合医院人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进展缓慢,医院内同岗不同责、同工不同酬等普遍存在。这些情况带来了医疗安全隐患,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当前卫生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已经引起医院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尽管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相关行业标准相对滞后,通过床工比等进行测算的老标准、老办法已明显不适用。真正可供指导医院实践,管用好用的方法不多,成为掣肘医院管理的短板。本研究从医院内部管理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综合医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并探索出一种能够符合医院实际、易于操作掌握、方便动态调整的综合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并对有关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现场调研、专家访谈、集中分析等的方法,分析我国医院医疗服务及卫生人力的基本情况;利用北京地区人口和医疗卫生基本统计数据分析北京市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情况和医疗服务能力效率;采用灰色预测法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系统分析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寻找合理可行的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标准;重点是以某总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岗位(目标)负荷均衡法开展整体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的编制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北京市卫生服务需求逐年递增,且未来将进一步持续增加。门诊及住院服务量增长速度超过卫生人力增长速度,综合医院医疗服务供给能力面临挑战。预测到2021年,北京市医院将接待5亿人次的患者,三级综合医院将接待将近1亿人次患者,相应的,医师的年均接待患者人次将进一步增加。2.北京市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持续升高,且高于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将会达到每千人口14床左右,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同样是有所增加的,但目前实际情况是,千人口医师数及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将会逐年降低。3.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床位增加强度小于全市所有医院的总体水平,但工作效率仍将不断提升。三级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将在2017年突破100%,而全市病床使用率2021年才能接近100%。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日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20年三级综合医院将降到8日左右,而二级住院日将保持14天左右水平。4.北京市三级综合性医院床工比、人员构成比等已发生明显变化。根据以往的综合医院组编制原则,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床工比已高达1:2.3,床护比也已达到1:0.884。各类人员构成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比已超过80%,其中医师占比达到27.1%,护士38.5%,管理和后勤人员占比合计不足15%。5.采用岗位(目标)负荷均衡法对某总医院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某总医院2013年应配置各类卫生人员2620人,其中执业医师755人、注册护士994人、药师93人、技师167人、工程技术人员61人、管理人员109人。并提出应结合教学培训任务对“四生”进行人力折算,对医院工勤技能人员现状进行客观评价。6.明确了使用岗位(目标)负荷均衡法进行综合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注意事项,强调配置方案应坚持从医院自身实际出发,与医院规划、计划目标一致并动态调整,倡导对各类方法工具的综合运用,并要参考同地区同级别医院的总体情况。

彭晓蓉,任君,褚珈乐[10](2012)在《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门诊部门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突出护理管理工作重点,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水平。方法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门诊部门护理管理工作的现况和特点,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的对策,以提高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水平。结果患者的就诊程序减少,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对于急症重症患者的输送救治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结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医院的需求不断提高,门诊部门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通过正确的对策解决了其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部分。提高了管理护理工作的质量。

二、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1.2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1.1.3 中医医院在新医疗改革大环境下面临较多困难
        1.1.4 中医医院套用综合医院管理模式,偏离中医医院宗旨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质量
        2.1.2 医疗质量管理
        2.1.3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医疗质量三级结构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3 中医学理论体系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2 国内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3 研究评述
    2.4 构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1 重要性分析
        2.4.2 必要性分析
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
    3.1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3.1.1 M中医医院简介
        3.1.2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3.1.3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3.1.4 M中医医院的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依据
        4.1.4 体系框架
    4.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4.2.1 健全四级中医组织架构
        4.2.2 组织层级职责分工
    4.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
        4.3.1 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4.3.2 标准体系的内容设计
    4.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监控体系
        4.4.1 建立质控网络
        4.4.2 完善质控流程
        4.4.3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4.4.4 开展多样化监控方式
        4.4.5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反馈机制
    4.5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考评体系
        4.5.1 制定中医考评方案
        4.5.2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评价
        4.5.3 建立考评督查机制
        4.5.4 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奖惩
        4.5.5 不断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
    4.6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
        4.6.1 中医内涵建设
        4.6.2 建立健全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
        4.6.3 中医人才梯队建设
        4.6.4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
        4.6.5 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
        4.6.6 推进信息化建设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2.1 创新之处
        5.2.2 不足之处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问卷
    附录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1 研究背景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现状
        1.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1.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现状
        1.2 自我感受负担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自我感受负担研究现状
        2.2 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
        2.2.1 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
        2.2.2 焦虑抑郁因素
        2.2.3 生活质量因素
    3 自我感受负担评估工具
    4 理论框架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剔除标准
        1.2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1.1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1.2 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
        2.1.3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2.1.4 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
    3 资料收集方法
    4 质量控制
        4.1 设计阶段
        4.2 资料收集阶段
        4.3 数据录入阶段
        4.4 数据统计处理阶段
    5 统计分析
    6 医学伦理原则
    7 预调查
    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1 LDH患者一般特征
        1.1 LDH患者人口学资料分布情况
        1.2 LDH患者疾病相关资料分布情况
    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
        2.1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2.3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3 LDH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3.1 LDH患者焦虑水平
        3.2 LDH患者抑郁水平
    4 LDH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5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5.1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一般资料的分析
        5.1.1 自我感受负担与人口学相关资料的分析
        5.1.2 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相关资料的分析
        5.1.3 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相关资料的分析
        5.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5.3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6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1 自我感受负担相关因素的赋值
        6.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LDH患者一般资料
        1.1 LDH患者人口学资料
        1.2 LDH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急需降低
    3 LDH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有待改善
    4 LDH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5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一般资料
        5.1.1 患者年龄
        5.1.2 家庭人均月收入
        5.1.3 照顾者身体状况
        5.1.4 疼痛程度
        5.2 焦虑、抑郁
        5.3 生活质量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患者方面
        2.2 护理方面
        2.3 家庭方面
        2.4 社会方面
    3 研究的创新性
    4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弹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门诊护士压力源量表得分结果
    2.3 门诊护士心理弹性量表得分结果
3 讨论
    3.1 门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
    3.2 门诊护士的心理弹性结果分析

(4)区域联动模式在多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整合后面临的问题
    1.1 多城多区位置分散
    1.2 人才队伍结构失衡
    1.3 内涵建设多元差异
    1.4 科研创新低端分散
2 解决对策
    2.1 根据医院发展战略
    2.2 融合区域优质资源 制定多区同质管理标准
        2.2.1 实施同质化管理
        2.2.2 遵循差异化发展
        2.2.3 持续专科化建设
    2.3 结合区域人员现状 制定总体人才培养规划
        2.3.1 培养学科带头人 外引内培发力
        2.3.2 实现“双上双下” 资源流动共享
        2.3.3 挖掘各类人员潜能 多种形式培养
    2.4 整合区域科研力量 提升科研成果显性价值
        2.4.1 实现科研方向从“散”到“聚”的转变
        2.4.2 发挥护理专业学组引领作用
3 效果评价
    3.1 区域联动模式下储备骨干力量
    3.2 区域联动模式下实现同质化管理
    3.3 区域联动模式下带动专科内涵质量的提升
    3.4 区域联动模式下完成科研力量的聚优增效
4 小 结

(5)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现状调查及护理内容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心肌梗死患者Ⅱ期心脏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北京地区医院Ⅱ期心脏康复开展及管理现状调研
    1. Ⅱ期心脏康复开展及管理现状调查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2. Ⅱ期心脏康复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构建
    1. 初步拟定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
        1.1 研究方法
        1.2 结果
    2. Delphi法论证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框架
        2.1 研究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上海X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现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医院的绩效管理
        二、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
        三、三甲综合医院
        四、儿科科室绩效评估
        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建立医院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平衡计分卡(BSC)
        一、平衡计分卡(BSC)的内容
        二、平衡计分卡(BSC)在医院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第二节 关键绩效指标(KPI)
        一、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
        二、关键绩效指标(KPI)在医院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三甲综合医院科室绩效评估的现状
        一、三甲综合医院科室绩效评估的方法
        二、三甲综合医院科室绩效的分配
    第二节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与儿童专科医院科室的绩效评估的比较
        一、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概况
        二、儿童专科医院科室绩效评估概况
        三、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与儿童专科医院科室的绩效评估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儿科科室关键指标的战略导向不明确
        二、忽视了儿科科室医疗服务的特征
        三、儿科科室与儿科医务人员缺少横向协调
        四、绩效评估的结果缺乏及时反馈和有效沟通
    第四节 造成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科室所处的医院环境不受重视
        二、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落后
        三、医院的战略目标未向儿科倾斜
        四、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不平衡
第四章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
        一、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
        二、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的遴选
    第二节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第一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
        二、第二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
        三、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五章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BSC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及完善的建议
    第一节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BSC绩效指标体系模拟运行
        一、模拟运行的实施流程
        二、模拟运行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
        一、未充分考虑科室发展战略的影响
        二、评分标准受专业水平和主观因素的限制
        三、BSC绩效指标体系实施成本较大
    第三节 完善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绩效考核从科室层面向个人层面推荐
        二、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提升儿科管理
        三、建立平衡计分卡与激励机制的联系
        四、儿科医疗资源优化整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专家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 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某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现况调查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操作步骤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皮肤病门诊基本现状调查
    3.2 皮肤病门诊患者基本情况调查
    3.3 皮肤病门诊分诊护士基本情况调查
4 讨论
    4.1 有效的预检分诊是维持门诊就诊秩序的需求
    4.2 有效的预检分诊是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需求
    4.3 有效的预检分诊是提高护士分诊工作效率的需求 第二部分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构建
1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
    1.1 一级预检分诊内容的制定
    1.2 二级预检分诊内容的制定
2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专家咨询
    2.1 成立协调小组
    2.2 专家人数的确定
    2.3 专家的纳入标准
    2.4 问卷的发放
    2.5 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专家一般资料分析
    3.2 专家积极性分析
    3.3 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3.4 专家意见汇总分析
    3.5 专家协调性分析
4 讨论
    4.1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内容设置的全面性
    4.2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构建方法的科学性
    4.3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部分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分诊准确性分析
    3.2 两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分析
    3.3 两组患者更换医师发生情况分析
    3.4 两组患者就诊满意度分析
4 讨论
    4.1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对提高护士分诊效率的影响
    4.2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
    4.3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对优化门诊分诊模式的影响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3.1 研究不足
    3.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患者调查问卷
附录2 分诊护士调查问卷
附录3 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专家咨询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军队中心医院大门诊部管理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门诊部构架的建立
    1.1 传统的门诊部管理模式
    1.2 某院大门诊的构架
2 大门诊部的运行管理
    2.1 坚持为兵服务宗旨不放松
    2.2 挂号室实行导医和分诊护士负责制
    2.3 收费室靠前服务
    2.4 医保办主动对接
    2.5 门诊医生实行挂牌上岗
    2.6 严格执行专家门诊制度
3 小结

(9)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2 相关文献回顾
第二章 医院人力资源、医疗服务情况及发展趋势
    2.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2 近十年我国医院及卫生人力基本情况分析
    2.3 北京市卫生人力资源及医疗服务情况分析
    2.4 北京市医院医疗服务和人力资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3.1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
    3.2 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基本运营情况
    3.3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情况
    3.4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综合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及数量论证研究
    4.1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内容
    4.2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方案编制技术路线
    4.3 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方法
    4.4 行政管理人员配置方法
    4.5 工勤技能人员
    4.6 小结
第五章 讨论及结论
    5.1 多种因素影响制约综合医院人力资源配置
    5.2 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规模仍将持续增加
    5.3 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总结
    5.4 主要创新点
    5.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1.1 分散就诊集中的人群
    1.2 人员流动较快, 咨询时间较短
    1.3 隔离具传染性病人, 抢救急症重症病人
2 综合性医院门诊部重点护理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简化就诊方式

四、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冯思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2)
  •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 鲍秀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弹性调查研究[J]. 姜春英,张华秀,王小凤.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8)
  • [4]区域联动模式在多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郑喜灿,赵丽,潘文文,李玲,谢峻.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09)
  • [5]心肌梗死Ⅱ期心脏康复现状调查及护理内容构建研究[D]. 邱孝丰.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6]三甲综合医院儿科科室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上海X医院为例[D]. 郭颖珏.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7]某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胡玉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8]军队中心医院大门诊部管理浅谈[J]. 黄洪清,李春刚,张成程,杨红兰,刘娅萍,魏婕亚. 西南国防医药, 2017(10)
  • [9]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 王向荣. 第三军医大学, 2015(02)
  • [10]综合性医院门诊部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与对策研究[J]. 彭晓蓉,任君,褚珈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9)

标签:;  ;  ;  ;  ;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特点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