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神客运专线接触网索基础施工技术

秦神客运专线接触网索基础施工技术

一、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及拉线基础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丁为民[1](2020)在《中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历史演变》文中提出本文对中国电气化铁路60多年来接触网的设计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有助于接触网相关从业人员深刻了解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发展历史和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业。

马迎春[2](2016)在《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基接触网基础旋挖钻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因质量控制不到位而造成大量返工现象,通过对其各工序的卡控,合理选用机械以及自制的模具卡具等设备,增加了施工速度和精度,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为国内类似的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积累了经验。

金波[3](2014)在《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气化高速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能源利用率高、运输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电气化高速铁路承担铁路运输量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作为高速铁路的建设核心基础,必须要有满足可行、可靠、安全的施工技术作为支撑。因此,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解决。本文以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为主体,分步介绍说明其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供电方式、电源电压、接触网特性等多方面分析了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技术特点,并较详细说明了合宁高速铁路概况。随后,从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的设计与施工工艺控制入手阐明了设计所需依据及相关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的各项设计指标,并对其中施工工艺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在介绍了其测量定位与基础施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说明了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支柱立整、硬横梁施工、上部支持装置的安装、恒张力架线、弹性吊弦的计算安装,以及线岔安装调整和自动过分相调整,每部分从施工工艺着手,研究其具体相关技术;其次分析了施工后的检测与措施,主要分为静态检测、动态检测以及安全、质量和环保措施。通过对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提炼给出了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及施工流程,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说明了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杨媛[4](2011)在《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铁路作为快捷舒适、超大运量、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解决客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铁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已有8358公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铁路运输保障。牵引供电系统为高速列车提供动力,电力供电系统为行车提供信号、通信用电,整个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满足高可靠性、高可用度、低维修费用和低风险的要求。目前,国外对于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评估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60674005)”,根据高速铁路的供电层次,分别对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三方面的评估理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在可靠性评估方面,就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供电的可靠性、牵引变电站主接线和10kV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接触网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展开研究。(1)结合牵引供电系统的实际,建立了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供电可靠性的解析模型,提出并推导了考虑牵引变电站越区供电能力前提下定量评估外部电源供电可靠性的9个指标,开发了启发式就近削负荷和直流灵敏度削负荷两种快速算法。IEEE-RTS 79算例结果证明该解析模型可准确定位电力系统的供电薄弱环节,通过改善灵敏度高的元件可靠性参数,可使整条铁路的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2)开发邻接终点矩阵生成最小割集算法程序以快速查找牵引变电站上下行供电点的各阶故障,建立7个可靠性指标评估变电站主接线的可靠性大小,京津客运专线220kV牵引变电站算例验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运用最小割集算法得到10kV电力负荷点的各阶故障,通过4个可靠性指标比较单双贯通线的供电可靠性,比较贯通线的敷设方式对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程度,京津客运专线亦庄至永乐段10kV电力供电系统算例说明了评估过程及结果;(3)概述了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备分类,统计了关键设备的缺陷(故障)及处理措施;介绍了接触网设备可靠性分布参数拟合的平均秩法和K-S、χ2两种常用的优度检验方法,应用以上方法统计分析了京津客运专线开通以来的故障数据,对接触网设备及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和评估,为建立接触网的动态可靠性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可维修性方面,建立了周期预防性维修活动下接触网设备及系统的动态可靠性模型和维修费用模型,将接触网预防性维修计划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在NSGA-Ⅱ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对初始种群的混沌生成、保持种群的多样性、避免个体早熟和增强全局收敛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沌自适应进化算法(CSEA)并对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维修计划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同时该算法对其它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安全性评估方面,基于风险理论对恶劣天气下外部电源供电、接触网供电及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1)对恶劣天气进行建模确定了输电线路的动态故障率,将可靠性评估的概率指标转化为考虑时变天气状态的风险指标,对外部电源供电风险进行评估;(2)定义了风偏风险和积冰风险两种严重程度函数来描述接触网在大风和冰冻雨雪天气下的供电风险事件,通过接触网的最大风偏量和合成载荷值进行风险估计,确定了接触网各区段的实时供电风险;(3)建立了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确定度下准则层的权重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应用灰色最大关联度法计算目标层的风险值;(4)通过RBTS算例验证本文提出的时变风险指标及其算法可以准确计算牵引供电系统各部分和整体的时变风险值,确定系统的安全运行风险。结合数字天气预报,本文提出的风险模型及其算法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综合风险的实时定量评估和风险预警,为铁路调度部门应对极端天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汪自杰[5](2009)在《时速250km以上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探讨》文中认为探讨了时速在250km以上的电气化接触网施工的工艺方法、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接触网类型的选择。

刘勇杰[6](2008)在《月山电气化枢纽亿吨扩能改造接触网施工研究》文中指出论文首先介绍了月山电气化枢纽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背景、工程特点,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与新建电气化工程在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环境、施工流程和物资配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月山枢纽接触网改造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对施工关键技术,如:换线程序与工艺、恒张力换线、腕臂装配计算、吊弦计算与安装、施工安全与防护,施工误差控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对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的换线程序和工艺、接触网过渡施工工艺、软横跨吊装工艺进行了优化设置。对“V”停条件下的施工防触电技术的安全距离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得出了接地线的最佳设置距离。论文最后对扩能改造工程在施工安全管理、物流配送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既有线接触网扩能改造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永红[7](2007)在《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规模修建客运专线已经开始。作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接触网系统的相关工程技术方案,包括主要技术规格参数、关键工程技术方案和接口设计等必须尽快完成标准定型。虽然有前期的科研基础和部分建设经验,但与世界水平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根据我国的气象环境条件及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系统特有的技术条件,对铁路客运专线触网系统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是以我国多年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铁道部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工作、客运专线国际咨询成果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成果,参照采用欧洲最新技术动态如TSI、EN50119及IEC、UIC最新国际技术标准,重点借鉴了法国的地中海线接触网、德国的Re330及SiCatH 1.0接触网和西班牙EAC-350接触网工程的建设经验,研究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的工程技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受流质量评价的标准、接触网悬挂类型及系统主要技术参数、接触线类型的选择、接触网支柱及基础类型、接触网电分相形式及自动过分相方式、接触网的主要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的选型、道岔处接触网布置方式、接触网系统的接地防雷及安全防护、接触网系统设计的相关接口设计等课题,提出了系列接触网标准及相关技术方案,为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工程设计、四电系统集成提供参考。

朱飞雄[8](2006)在《《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接触网部分)宣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客运专线接触网工程及其相关工程设计将大量采用的国内外“四新技术”和先进标准将影响到客运专线接触网施工验收暂行标准的制定,着重对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从制定的依据、思路、方法、背景、相关要求和执行时的注意事项予以解释。

张跃新[9](2006)在《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和经济效益,特别是高速接触网的性能好坏,不仅涉及到运营安全,而且还涉及到受电弓网的取流质量。弓网关系己成为制约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弓网关系的因素很多,接触网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速接触网的施工与常速接触网的施工,在技术和要求上均有许多不同之处,国内外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建设经验和运行维护经验都表明:要保证高速弓网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除在弓网系统设计时选用高质量、高性能的受电弓和高速运行指标优异的接触网,并保证二者具有良好的匹配外,还必须针对不同形式的高速弓网系统找出接触网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控制点,并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其施工的关键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消除因施工对弓网系统造成的附加干扰。 本文结合我国电气化接触网的施工情况和自身工作实践,对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控制点、施工中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初步地系统地研究,重点探讨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施工定测技术、基础施工与支柱安装技术、支持结构计算及装配技术、恒张力架线技术、整体吊弦施工技术、组合定位装置施工技术、刚性接触网施工技术、接触导线高度偏差控制,提出了许多符合高速接触网施工特点的新技术和新观点,为进一步研究高速接触网施工技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单圣熊,许建国,赵海量[10](2005)在《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现状》文中提出本文将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从下部工程和上部工程2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详细给出了发达国家及本国的接触网施工的技术参数,从而为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提供了参考。

二、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及拉线基础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及拉线基础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历史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接触网悬挂方式
2 接触网线材
    2.1 接触线
    2.2 承力索
    2.3 附加导线
    2.4 关于接触线的安全系数
3 接触网张力体系
4 接触网吊弦
    4.1 环节吊弦
    4.2 整体吊弦
    4.3 绝缘吊弦
5 接触网支柱及横跨结构
    5.1 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
    5.2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5.3 格构式钢支柱
    5.4 钢管支柱
    5.5 H型钢支柱
    5.6 横跨结构
        5.6.1 软横跨
        5.6.2 硬横跨
6 接触网基础
    6.1 支柱基础
    6.2 拉线基础
7 接触网装配
    7.1 腕臂及定位装置结构
    7.2 张力补偿装置
    7.3 中心锚结
8 接触网锚段关节
9 道岔处接触网布置形式
1 0 接触网电分相
    1 0.1 接触网电分相形式
    1 0.2 列车过分相形式
1 1 接触网接地方式
    1 1.1 成排支柱接地
        1 1.1.1 直接供电方式
        1 1.1.2 BT供电方式
        1 1.1.3 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和AT供电方式
        1 1.1.4 设有综合地线的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和AT供电方式
    1 1.2 零散支柱接地
    1 1.3 装有设备的支柱接地
1 2 结语

(2)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基接触网基础旋挖钻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3 施工方法
    3.1“二点一线”定位
    3.2 旋挖钻机应用于接触网基础的施工
    3.3 组合钢模及“套管式”固定套板的应用
4 施工工艺
    4.1 施工准备
    4.2 场地平整
    4.3 点位放样、标高测量
    4.4 钻机就位、钻孔
    4.5 模板安装
    4.6 钢筋笼安装
    4.7 预埋螺栓安装与定位
    4.8 混凝土的浇筑
    4.9 拆模、养护
5 施工注意事项
6 质量控制
7 结束语

(3)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1.3 合宁高速铁路概况
        1.3.1 主要技术标准
        1.3.2 工程范围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合宁高铁电气化施工设计说明及施工工艺控制
    2.1 施工设计说明
    2.2 施工工艺控制
        2.2.1 主要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
        2.2.2 接触网施工主要工艺和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宁高铁电气化工程测量定位与基础施工
    3.1 测量定位
        3.1.1 测量施工准备工作
        3.1.2 基坑定测
    3.2 基础施工
        3.2.1 工艺流程
        3.2.2 基坑开挖
        3.2.3 基坑清理
        3.2.4 基坑定位
        3.2.5 基础浇注与养护
        3.2.6 清场完工
        3.2.7 机具设备
        3.2.8 安全保证措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
    4.1 支柱立整
        4.1.1 工艺流程
        4.1.2 施工准备
        4.1.3 基础清理
        4.1.4 支柱组立
        4.1.5 支柱整正
        4.1.6 基础处理
    4.2 硬横梁施工
        4.2.1 工艺流程
        4.2.2 施工准备
        4.2.3 硬横梁基础复核
        4.2.4 组立硬横梁钢柱
        4.2.5 硬横梁的运输
        4.2.6 硬横梁的安装
    4.3 上部支持装置的安装
        4.3.1 施工工艺
        4.3.2 建立计算模型、编制软件
        4.3.3 支柱状态、线路参数测量
        4.3.4 数据输入、计算并输出结果
        4.3.5 腕臂安装
    4.4 恒张力架线
        4.4.1 施工工艺流程
        4.4.2 架线准备
        4.4.3 起锚
        4.4.4 导线展放
        4.4.5 落锚连接加固
        4.4.6 落锚
        4.4.7 清场收工、劳动组织及机具设备
    4.5 弹性吊弦计算安装
        4.5.1 施工流程
        4.5.2 施工准备
        4.5.3 施工测量及计算
        4.5.4 弹性吊索预制
        4.5.5 跨中整体吊弦安装
        4.5.6 弹性吊索预装
        4.5.7 弹性吊弦安装
        4.5.8 检查定位器限位范围
        4.5.9 后续工作
    4.6 线岔安装调整和自动过分相调整
        4.6.1 交叉线岔的安装
        4.6.2 自动过分相锚段关节调整
第5章 工程施工后检测与措施
    5.1 施工后检测
        5.1.1 静态检测
        5.1.2 动态检测
    5.2 施工后相关保证措施
        5.2.1 安全保证措施
        5.2.2 质量保证措施
        5.2.3 环境保护措施
结论及展望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未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1.1.2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
        1.1.3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理论的研究内容
        1.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研究现状
        1.2.3 安全性评价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4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及框架结构
2 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供电的可靠性评估
    2.1 外部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解析模型
        2.1.1 时序Monte-Carlo法模拟外部电力系统评估状态
        2.1.2 外部电源供电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及灵敏度分析
    2.2 基于交流潮流的启发式就近削负荷可靠性评估
        2.2.1 算法原理
        2.2.2 程序框图及实现
    2.3 基于直流潮流的灵敏度削负荷可靠性评估
        2.3.1 算法原理
        2.3.2 程序框图及实现
    2.4 IEEE-RTS 79算例分析
        2.4.1 网络结构及评估状态生成
        2.4.2 供电可靠性指标及灵敏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牵引变电站主接线及10kV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3.1 可靠性评估指标
        3.1.1 牵引变电站主接线的可靠性评估指标
        3.1.2 10kV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指标
    3.2 最小割集的基本理论与搜索方法
        3.2.1 网络割集的若干定义
        3.2.2 系统n阶割集的搜索与概率计算
        3.2.3 邻接终点矩阵算法搜索最小割集原理
        3.2.4 任意网络最小割集计算程序设计
    3.3 FMECA分析牵引变电站主接线故障判据
    3.4 京津客运专线牵引变电站主接线的可靠性评估
    3.5 京津客运专线10kV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3.6 本章小结
4 接触网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4.1 设备可靠性分布参数拟合及检验方法
        4.1.1 设备可靠性分布参数拟合
        4.1.2 拟合结果的优度检验
    4.2 系统概述及设备故障分类
        4.2.1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备概述
        4.2.2 接触网设备缺陷(故障)及处理措施分类
    4.3 京津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4.3.1 各工区接触网设备运行情况及检修方式概述
        4.3.2 设备运行缺陷数据统计
        4.3.3 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建模
        4.3.4 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接触网系统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多目标优化
    5.1 周期预防性维修活动下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模型
        5.1.1 设备动态可靠性及故障率模型
        5.1.2 系统动态可靠性及维修费用模型
    5.2 多目标优化方法和关键问题
        5.2.1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5.2.2 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s)及其关键理论
    5.3 可靠性-维修费用双目标维修计划的优化
        5.3.1 优化问题描述
        5.3.2 混沌自适应进化算法
    5.4 京津客运专线接触网周期性预防维修计划的多目标优化
        5.4.1 与NSGA-Ⅱ算法结果比较
        5.4.2 优化结果及维修计划的选择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风险理论的牵引供电系统安全性评估
    6.1 恶劣天气下外部电源的供电风险评估
        6.1.1 大风、冰冻雨雪天气下电力输电线的故障率建模
        6.1.2 恶劣天气下外部电源供电风险指标
        6.1.3 评估方法及过程
    6.2 考虑风冰载荷的接触网系统风险评估
        6.2.1 接触网悬挂系统风偏值的建模与计算
        6.2.2 接触网悬挂系统冰载荷的建模与计算
        6.2.3 接触网悬挂系统的合成负载
        6.2.4 考虑风偏和覆冰的接触网供电风险评价
    6.3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和灰度最大关联度法的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
        6.3.1 层次分析理论计算风险指标权重
        6.3.2 灰度最大关联度法定量评估牵引供电系统供电风险
        6.3.3 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模型
    6.4 恶劣天气下RBTS对某高速铁路的供电风险综合评估
        6.4.1 RBTS对高速铁路供电风险评估
        6.4.2 接触网供电风险评估
        6.4.3 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7.2 创新性成果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发表论文列表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时速250km以上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250 km以上电气化接触网施工的工艺工法及技术要领
    2.1 2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的工艺工法
    2.2 高速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操作要领
        2.2.1 施工测量
        2.2.2 开挖基坑
        2.2.3 浇制基础
        2.2.4 支柱安装整正
        (1) GQ400圆杆安装、整正。
        (2) 硬横梁钢柱安装、整正。
        (3) GQ400支柱安装、整正。
        2.2.5 吊装硬横梁
        2.2.6 安装吊柱
        2.2.7 支柱预配安装
        2.2.8 安装下锚拉线
        2.2.9 架设承力索
        2.2.10 承力索超张拉
        2.2.11 架设接触线
        2.2.12 接触线超张拉
        2.2.13 安装接触线中锚
        2.2.14 安装吊弦和定位装置
        2.2.15 分相关节安装调整
        2.2.16 无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2.2.17 检测车检测
        2.2.18 包络线检测
        2.2.19 克服缺点
        2.2.20 送电开通
3 高速电气化接触网施工关键部位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
    3.2 施工关键技术
        3.2.1 导线恒张力架设技术
        3.2.2 弹性吊索安装技术
        3.2.3 吊弦预制和安装
        3.2.4 预留基础质量控制
4 我国250 km/h以上客运专线接触网悬挂类型的选择
    4.1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趋势
    4.2 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悬挂
        4.2.1 弓网受流性能比较
        4.2.2 设计技术比较
        4.2.3 施工技术比较
        4.2.4 运营维护技术比较
        4.2.5 接触线使用寿命比较
        4.2.6 经济性能比较
        4.2.7 接触网零部件制造要求
5 高速电气化接触网施工的安全措施
6 结束语

(6)月山电气化枢纽亿吨扩能改造接触网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工程背景
        1.1.2 月山枢纽改造前后的经济运量及行车组织
    1.2 月山枢纽站场的站前改造工程
    1.3 月山枢纽扩能改造接触网工程概述
        1.3.1 接触网改建范围
        1.3.2 月山枢纽站场接触网扩能改造的内容
        1.3.3 月山枢纽站场接触网扩能改造的进度安排
    1.4 月山接触网扩能改造工程中的突出矛盾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月山接触网扩能改造施工组织
    2.1 多专业配合施工内容及其特征
        2.1.1 多专业交叉施工的生产组织
        2.1.2 月山枢纽接触网改造内容
    2.2 新旧接触网过渡
        2.2.1 新旧接触网过渡施工流程与工艺
        2.2.2 接触网支柱装配过渡
        2.2.3 接触悬挂过渡方案
第3章 关键技术及主要工艺
    3.1 接触网施工测量与定位
    3.2 特殊基坑开挖和隧道打灌
    3.3 承力索换线
        3.3.1 技术特点
        3.3.2 施工流程
    3.4 接触线换线
        3.4.1 施工技术要求
        3.4.2 恒张力换线
        3.4.3 施工组织方案
        3.4.4 换线施工程序
        3.4.5 安全注意事项
    3.5 软横跨吊装工艺
    3.6 接触网电分相区的改造
        3.6.1 施工方案
        3.6.2 注意事项
    3.7 计算与测量
        3.7.1 吊弦计算与安装
        3.7.2 腕臂计算
        3.7.3 激光测距
第4章 施工误差控制技术
    4.1 施工误差
    4.2 误差控制
第5章 扩能施工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
    5.1 施工安全管理
        5.1.1 施工安全预案
        5.1.2 施工安全监控
        5.1.3 施工安全总结
    5.2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5.2.1 既有线Ⅴ停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5.2.2 月山枢纽改造工程带电作业规定
    5.3 接触网施工防止触电技术
        5.3.1 带电区段与无电区段的分割处理
        5.3.2 电磁感应影响区段绝缘处理
第6章 扩能改造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6.1 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6.1.1 物流的地位
        6.1.2 物流的作用
        6.1.3 物流管理
    6.2 物资采购标准
        6.2.1 供方的选择与控制
        6.2.2 供方的评估与更新
        6.2.3 工程物资申请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6.2.4 采购合同的编制和审批
        6.2.5 采购产品的验证
        6.2.6 物资的供货标准
    6.3 接触网施工过程中的物资采购管理和物流配送技术
        6.3.1 电气化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技术
        6.3.2 接触网施工过程中的物流配送技术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和完成论文情况

(7)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现状
    1.2 我国200km/h及以上接触网现状
        1.2.1 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
        1.2.2 遂渝铁路接触网系统
        1.2.3 沪宁段250km/h接触网系统
    1.3 接触网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受流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2.1 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弓网受流评价
        2.1.1 欧洲高速接触网的弓网受流评价
        2.1.2 日本高速接触网受流评价
    2.2 接触网-受电弓系统的受流评价标准的研究
        2.2.1 静态标准
        2.2.2 动态标准
    2.3 弓网受流评价标准的建议
第3章 接触网悬挂类型及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研究
    3.1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3.1.1 日本高速铁路接触网主要技术参数
        3.1.2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主要技术参数
        3.1.3 法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主要技术参数
        3.1.4 西班牙高速铁路接触网主要技术参数
    3.2 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3.3 客运专线接触网悬挂类型的研究
        3.3.1 确定接触网悬挂类型的手段
        3.3.2 接触网悬挂类型的研究
    3.4 接触网悬挂主要技术参数
        3.4.1 接触导线高度
        3.4.2 接触网锚段关节
        3.4.3 接触线预留弛度和弹性吊索
        3.4.4 接触网跨距
        3.4.5 接触网结构高度
        3.4.6 接触网的计算温度
        3.4.7 接触网锚段长度
        3.4.8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
        3.4.9 接触网绝缘泄露距离
        3.4.10 接触网中心锚结形式
        3.4.11 承力索材质及张力
        3.4.12 接触线张力
        3.4.13 附加导线的安装形式
        3.4.14 接触网设计风速的选取
第4章 接触线类型的选择
    4.1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线的应用
    4.2 国内铁路接触线的应用
    4.3 各类型接触线的技术比较
        4.3.1 铜锡合金接触线与铜镁合金接触线的比较
        4.3.2 铜银合金接触线与铜锡、铜镁合金接触线的比较
    4.4 接触线类型的选择
第5章 接触网支柱及基础类型的研究
    5.1 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研究的主要内容
    5.2 接触网支柱类型的研究
        5.2.1 国外接触网支柱主要类型
        5.2.2 国内接触网支柱主要类型
        5.2.3 客运专线接触网支柱类型的确定
    5.3 接触网基础类型的研究
        5.3.1 国外接触网基础主要类型
        5.3.2 国内接触网基础主要类型
        5.3.3 桥上接触网基础类型的研究
        5.3.4 路基段接触网基础类型的研究
        5.3.5 隧道内接触网基础类型的研究
    5.4 研究结论及建议
        5.4.1 接触网支柱类型
        5.4.2 接触网基础类型
第6章 接触网电分相形式及机车自动过分相方式的研究
    6.1 国外接触网电分相形式和机车过分相方式
        6.1.1 接触网锚段关节电分相的形式
        6.1.2 自动过电分相的方式
    6.2 国内接触网电分相形式和机车过分相方式
        6.2.1 接触网电分相的形式
        6.2.2 自动过电分相的方式
    6.3 客运专线接触网电分相形式和机车过分相方式的研究
        6.3.1 接触网电分相的形式
        6.3.2 机车自动电分相的方式
第7章 接触网主要装配形式及主要器材选型的研究
    7.1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
        7.1.1 德国铁路接触网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
        7.1.2 法国铁路接触网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
        7.1.3 日本铁路接触网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
    7.2 中国铁路接触网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
    7.3 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装配形式和主要器材的确定
        7.3.1 接触网腕臂支持结构形式
        7.3.2 接触网定位装置结构形式
        7.3.3 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结构形式
        7.3.4 接触网用绝缘器件形式
    7.4 接触网用主要器材技术要求
        7.4.1 接触网关键零部件技术参数
        7.4.2 接触网关键绝缘器件技术参数
第8章 道岔处接触网布置方式的研究
    8.1 道岔处接触网布置的方式及基本条件
    8.2 我国既有传统交叉布置方式
    8.3 新型交叉布置方式
    8.4 无交叉布置方式
    8.5 结论
第9章 接触网系统的接地、防雷及安全防护的研究
    9.1 客运专线接触网接地系统
        9.1.1 国外高速铁路接地系统概况
        9.1.2 我国既有电气化铁路接地系统概况
        9.1.3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必要性分析
        9.1.4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的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
    9.2 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设计
        9.2.1 国外高速铁路防雷设计概况
        9.2.2 国内接触网防雷设计概况
        9.2.3 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研究
        9.2.4 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建议
    9.3 客运专线接触网的安全防护设计
第10章 接触网系统的相关接口设计及管理
    10.1 接触网系统接口设计原则
        10.1.1 土建预留基础接口设计原则
        10.1.2 综合接地要求的接口设计原则
    10.2 接触网系统接口关系及管理
        10.2.1 接触网系统的接口关系
        10.2.2 接触网系统的接口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高速接触网的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国外高速接触网的施工现状
        1.1.1 支柱与基础
        1.1.2 腕臂安装
        1.1.3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架设
        1.1.4 新线初伸长的处理
        1.1.5 吊弦及定位装置的安装
        1.1.6 静动态检测与验收交接
    1.2 国内高速接触网的施工现状
        1.2.1 支柱基础的安装与整正
        1.2.2 硬横跨和吊柱安装
        1.2.3 腕臂和定位装置的安装
        1.2.4 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架设及超拉
        1.2.5 整体吊弦的安装
        1.2.6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查及动静态施工检测
        1.2.7 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
    1.3 高速接触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3.1 施工队伍存在的问题
        1.3.2 施工标准和工艺存在的问题
        1.3.3 施工技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2章 高速接触网施工控制点及其技术分析
    2.1 高速接触网的施工控制点
    2.2 施工定测
    2.3 基础施工
        2.3.1 基坑开挖
        2.3.2 基础浇制
        2.3.3 膨胀土地段支柱基础的处理
        2.3.4 桥隧基础
    2.4 支持装配的安装调整及其计算
        2.4.1 支柱装配调整计算的数学模型
        2.4.2 支柱装配的安装调整
    2.5 软硬横跨的安装调整及其计算
        2.5.1 硬横梁的安装调整
        2.5.2 软横跨的安装调整
    2.6 整体吊弦施工技术
        2.6.1 技术特点
        2.6.2 影响分析
        2.6.3 计算误差分析
        2.6.4 安装误差分析
        2.6.5 工艺流程
    2.7 高速接触网线岔布置技术
        2.7.1 线岔的结构形式
        2.7.2 道岔区接触网的定位原则和工程方案
        2.7.3 正线无交叉线岔标准定位的调整
    2.8 恒张力架线
        2.8.1 技术特点
        2.8.2 技术要求
        2.8.3 恒张力架线设备的基本要求
        2.8.4 恒张力架线设备的选定
        2.8.5 架线张力与导线弛度的关系计算
        2.8.6 恒张力架线工艺流程
    2.9 组合定位装置施工技术
        2.9.1 技术特点
        2.9.2 施工工艺流程
        2.9.3 国外吊弦及定位装置的设计与安装
    2.10 接触线高度偏差技术分析
        2.10.1 我国现行铁路轨面标高建设偏差标准
        2.10.2 我国现行接触线高度建设标准
        2.10.3 轨面标高和接触线高度建设标准分析
        2.10.4 接触线高度建设偏差标准建议
第3章 高速电气化接触网的程序化施工法
    3.1 程序化施工方法简介
    3.2 物流配送
第4章 高速电气化接触网的工程验收
    4.1 竣工验收的程序
        4.1.1 静态检测
        4.1.2 滑行试验
        4.1.3 送电开通
    4.2 国外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施工验收
        4.2.1 德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验收
        4.2.2 日本和法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验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及拉线基础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历史演变[J]. 丁为民. 电气化铁道, 2020(S1)
  • [2]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基接触网基础旋挖钻施工技术[J]. 马迎春. 铁道建筑技术, 2016(06)
  • [3]合宁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 金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3)
  • [4]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D]. 杨媛.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5]时速250km以上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探讨[J]. 汪自杰. 铁道建筑技术, 2009(03)
  • [6]月山电气化枢纽亿吨扩能改造接触网施工研究[D]. 刘勇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3)
  • [7]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D]. 刘永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5)
  • [8]《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接触网部分)宣贯要点[J]. 朱飞雄. 铁道标准设计, 2006(03)
  • [9]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研究[D]. 张跃新.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10]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的现状[A]. 单圣熊,许建国,赵海量. 中国电气化铁路两万公里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

标签:;  ;  ;  

秦神客运专线接触网索基础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