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物质资源优化与共享

福州大学城物质资源优化与共享

一、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论文文献综述)

王蒙[1](2020)在《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共享的大数据时代下,共享理念不仅是民营企业对资源发展的改革,也应该是社会各个阶层对未来资源合理发展提出的想法,尤其作为高校更加义不容辞。西青大学城作为天津市高校集聚区的代表,资源的合理利用寄托着天津师生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希望。本论文研究以天津市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据整理法等研究方法,以天津市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为研究前提,对天津市5所高校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及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西校区)中500名学生以及50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可行性与必然性进行分析;(2)对西青大学城运动场人均占地面积、体育资源配置情况以及高校师生对校际共享意愿进行调查;(3)通过对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上述调查研究内容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对策:1.天津市政府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在西青成立大学城体育资源协调组,建立一套完善的,有计划的共享平台。建立起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联合协调组对西青大学城内高校体育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利用,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体育资源配置现象制定合理的共享方法。2.西青高校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政府实现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战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对体育人才的管理模式;(2)加强体育人才思想建设;(3)高校之间真正的实现学分互认。使体育资源校际共享政策落实到实处,收益于大学城的每位师生。3.西青高校师生应积极参与到体育资源校际共享,通过以下途径:(1)师生可以利用快捷的自媒体进行宣传相关体育专业知识,加大体育资源校际共享宣传度;(2)教师可以开设体育特色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共享之中;(3)学生团体可以成立大学城相关兴趣社团,加快体育资源共享的普及。

王云峰[2](2018)在《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大学城”这一高等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大学城一转往常的教育模式发展,打破了高校之间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的状态,建立学校资源共享模式,盘活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虽然,我国有许多城市相继建立大学城,但并没有形成集群式发展,各个学校仅在距离上相互拉近,在资源上依旧处于传统、封闭的格局。这种发展趋势已经严重脱离了建立大学城目的本身,还会加大学校资源的浪费程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严重阻碍。本研究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13所院校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苏州国际教育园共享体育资源具有以下优势:作为一个大学城其体育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体育教学资源等成为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另外,苏州国际教育园院校体育教师资源丰富,教师数量庞大,其中包括拥有高水平的裁判和职称级别较高的老师。如此一来,便可形成一支大规模、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2制约苏州国际教育园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因有,共享动力不足,缺少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受教育体制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资源共享在各个高校实施开展一筹莫展;体育资源配置分配不均等、布局不合理,相关组织和机构不积极配合协调。3苏州国际教育园的13所院校主要以校内体育资源共享为主,仅能基本满足各学校校内学生对体育课程、体育设施、体育资料等需求,共享范围主要分为校内共享和校外共享,校内共享更多是对各自的学校内,而各校之间跨校的体育资源共享程度低下,没有有效的盘活各院校之间的体育资源。校外共享以有偿共享的方式为主,对其进行合理的收费。4苏州国际教育园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层次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只有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小部分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和体育教师资源实现了共享,其中许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都不对外开放,少数开放的只是有偿开放,体育资源在对外开放中大部分是自行交流与合作,政府部门没有正式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建立整体性的共享联盟,只是学校之间下发了一些相关的共享文件,没有形成有组织性、系统性的整体共享。

庄三舵[3](2017)在《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开放性和共享性是我国大学城在规划建设之初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和价值预期。我国大学城的物理形态形成后,在校际资源共享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与大学城规划目标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资源共享无论是在数量、内容、层次上,还是在质量、广度、深度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也落后于实践探索,现象描述、个案研究、经验性总结较多,系统性、普适性、理论性研究较少。本文按照“存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我国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开展研究。围绕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在界定、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必要性与可能性、支撑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两个角度剖析原因所在;最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度创新促进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在我国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中,存在着“经济人”特性、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制度、资源配置制度、评价制度、协调管理制度等制度安排方面的障碍,应该通过完善利益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健全法律政策制度、建设资源共享网络管理平台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促进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组织结构优化促进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我国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存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高校内部、高校外部、大学城等三类组织结构总体上呈现直线型形式,均难以横向协调各独立主体间的关系、(柔性)整合各类资源,难以为校际资源共享提供组织支撑:大学城组织结构中的地方政府、大学城管委会等两个组织机构,定位不准、角色不清、关系不畅、职责不明、支持不足。大学城应该建立校际矩阵式组织结构和网络式组织结构;地方政府应该履行服务协调、方向引领、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大学城管委会应该进行身份合法性确认,确立服务与协调的角色定位,职责职权不宜涉及一般性行政职权和社会事务,并通过各级政府纵向委托、授权和大学城各利益相关者横向分权协作,建立职能综合、机构精简、灵活高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从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的视角,研究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问题。(2)首次对地方政府以及大学城管委会在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中的角色定位、职能职责进行了分析。(3)首次对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现状、问题、原因、对策”进行系统考察、理性分析和梳理提炼。

甘子怡[4](2017)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四大职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其中,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与此同时,当下信息技术与共享经济融合得以超乎常态的推进,共享单车以及共享体育场地、共享体育资源等各种资源整合、形成共享的发展模式方兴未艾,犹如春雨潜入夜,悄然影响了大众的日常生活。福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丰富,具备承当服务与辐射周边居民体育活动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还可为教职工及大学生的有效利用场馆资源,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共享平台。基于此,本研究以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研究对象,对位于福州大学城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现状及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论证,探析福州大学城共享机制的影响因素,探寻共享理论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不仅具有功能设施齐全的体育场馆等硬实力,同时还具有赛事组织开展、文化娱乐、人才优势等软实力。在常规的教学和比赛之余这些资源大多处于闲置的状态,形成社会公共资源浪费。同时,周边居民及教职工、学生等群体对体育场馆有较大的需求。当前,影响福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认知、安全风险、资源冲突以及经营管理等因素。研究认为,福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具备了国家政策支持、场馆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信息技术支撑、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成本收益、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在从国家政策支持、场馆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信息技术支撑、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成本收益、风险管控等六方面充分论证场馆社会的可行性,搭建了在020商业模式下,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总框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该研究对于挖掘与利用体育资源,服务群众健身需求,开发高校健康产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胡丹枫[5](2016)在《武汉光谷大学城学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城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一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大学在上百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城”,其发展速度迅猛、发展规模宏大,是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大学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提高了教育效能,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各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在高校资源中体育资源无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最重要的功能作用。当前,我国大学城发展各自为政、各自发展,并没有实现集群式发展,这与实际的大学城发展的要求相背离。这种发展可能造成诸多资源浪费。这不仅增加高校办学的成本,也影响了环境污染。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发展态势是不可取的。因此,打破这种传统、自我、封闭的发展格局,建构新资源共享模式,以此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推动大学城的整体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大学城光谷学区(华科大、民大、财大、工程大、纺大、地大)六所高校体育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以此来说明体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武汉光谷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条件:一是六所高校所在的学区,地理位置相近、交通十分便利;二是六所高校的体育资源丰富,且高度集中;三是六所高校都对体育资源共享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四是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基于这几个优势,本文调查了六所高校目前实行体育资源共享的实际情况,显然,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有很大出入。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观念、学校体制、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该学区体育资源共享受阻。

邱智伟[6](2015)在《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研究 ——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学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大学城作为高校聚集的载体,展现出高等教育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其效应是教育资源共享所带来的教育品质提升和大学城产学研结合所带来的城市空间开发及产业升级,而产城融合则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对大学城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本文立足于当今大学城的发展现状,对大学城的两个关键问题——资源共享和产城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大学城资源共享和产城融合的实现途径,提出推动大学城向科学城转变建议。福州大学城,在历经十年的建设后初具规模,但其在资源共享和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例如共享不均衡与脱离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局限了其作为一个城市新区核心所发挥的集聚及带动作用,为此、有必要从功能布局及空间结构上进行分析,研究其优化调整的技术策略。本文以大学城、资源共享和产城融合为研究的切入点,应用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我国大学城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其对大学城所在城市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用比较式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外大学城的发展差异,从中提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用递进式的分析方法探寻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的关联性和拓展性,并对新时期大学城向科学城的发展转型提出建议。首先,界定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梳理大学城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大学城的产业集群以及其所产生的集群效应,为本研究有关大学城资源共享和产城融合等核心问题作铺垫;其次,通过国内外大学城资源共享的发展案例借鉴,结合对共享区规划的分析,对大学城的共享资源、共享模式及共享载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大学城资源共享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与建议;第三,从大学城的资源共享研究出发,结合新时期大学城发展趋势,基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及其经验启示,系统归纳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其原则,探讨大学城与城市中心区域间加强相互联系的功能互补、产业延伸及人口转移等问题;最后,对福州大学城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提出基于资源共享的福州大学城共享区弹性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技术策略,以及基于产城融合促进福州大学城高校大学园区与周边区域海西高新科技园等实现“学、产、城”联动的结构布局与功能空间定位及其功能关系的关键技术策略与建议,推进福州大学城向“产、学、研、城”联动、资源共享的科学城转型发展。

许春华[7](2014)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型与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探讨了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的共享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内容和管理模型,并构建基于外包化、信息化、内部强化、合作化的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齐大路,朱宏[8](2014)在《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大学城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校校相连,资源丰富,但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建议从政策引导、领导支持、教师自觉、资源共享和校际联合五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

刘宁[9](2014)在《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大规模的大学园区建设始于21世纪初,此后各地便纷纷兴起了建设大学园区的热潮。虽然在中国辽阔的国土面积上各地区各城市存在着极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况,但是对大学园区建设的热情与巨额投入却是不相上下的。虽然各地对绝大部分新建的大学园区都冠以“大学城”的称号,然而通过对大学城概念的辨析以及世界范围内大学与城市关系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目前建设的多所大学新校区的空间集聚即大学园区和国外的大学城或科学城有很大区别。大学园区现象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大学在城市中的存在形式。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与特殊的发展阶段,所以中国的城市与大学的发展方式也有其自身特色,自然中国的大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方式也就不同于国外。将郊区城市化以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问题与大学园区建设联系起来是知识社会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大学园区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关系,解读大学在城市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大学园区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内在规律,使大学园区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本论文共分7章。第1章导论提出问题。指出在当今中国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大学园区与城市发展之间关联的意义。对中国的大学园区建设做了回顾与总结。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关于大学与城市相互作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一梳理和总结。并提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章提出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方法。包括集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新体系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的城市化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并阐述了这些理论在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发挥影响中的应用。第3章从大学园区对城市有形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大学园区建设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大学园区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促进了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变了区域产业结构从而提升了城市化水平。分析了大学园区推动的城市化地区的特点并提出大学园区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种模式。还建立了一个大学园区选址的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评价方法用于对是否适宜作为大学园区选址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定量评价。并针对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选址实践进行了评价。还分析了廊坊东方大学园区由于选址不当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作为反例。第4章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大学园区对提升所在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大学园区主要从人力资本形成以及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居住与游憩环境的优化提升、城市社区多样性与包容性、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以及城市品牌塑造几个方面对所在城市的竞争力产生影响。此外针对大学园区知识共享机制创建了进化博弈模型。经过分析得出影响大学园区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第5章首先概括介绍了一些欧洲大学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案例,随后详细介绍了英国剑桥、美国斯坦福、日本筑波这三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并经过多年发展的大学与城市相互作用的案例。英国剑桥是大学校园与城市社区高度融合的典范,也是大学城发展成为现代高科技城市的典型代表。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区为基础发展的硅谷是大学与高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最成功案例。日本筑波学园都市是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依托开发建设新城的典型案例。它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可以给中国大学园区的发展以借鉴和启示。第6章是对大学园区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具体案例分析。以天津市正在建设中的大学园区即海河教育园区为例研究其与天津城市联动发展的关系。海河教育园区有效的促进天津的城市化,并且提升天津的城市竞争力。更进一步提出海河教育园区如何从大学园区向大学城的发展方向迈进。第7章是全文的主要结论,总结了大学园区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大学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中国大学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时间不长,所以一些问题尚未显现,因此未能对大学园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更本质化的研究。今后将继续跟踪研究各主要大学园区及其与所在城市联动发展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王玉坤[10](2013)在《呈贡大学城大学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研究》文中指出在相互依存、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势下,教育必须实现合作与交流和人才交叉培养,体现其开放性特征。大学城是教育高速发展的一个产物,它的特征是:独立与共享;开放与互动;产学研精密结合。初衷之一是实现资源共享,但是从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入驻至今,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际运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充分的得到提升。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入驻呈贡大学城九所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共享现状进行研究,并呈提出贡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对策。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呈贡大学城大部分高校都非常希望体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2、呈贡大学城各学校层次多、类别多、规模参次不齐,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现状严重不平衡;3、呈贡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教师资源和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处于自行交流与合作状态,体育教学内容资源几乎没有合作交流,体育信息资源也很少实现交流;4、呈贡大学城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没有组织协调机构,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体育教学资源共享不能规范有序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和借鉴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的成功经验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1、呈贡大学城各高校要树立独立与共享并存的理念;2、建立大学体育联盟或教学共同体;3、创建体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4、形成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从而推进大学城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进程。

二、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论文提纲范文)

(1)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1.4.1 .国外有关研究
        1.4.2 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领域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系统分析法
        2.2.4 数据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3.1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可行性及必然性
        3.1.1 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可行性
        3.1.2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的必然性
    3.2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配置及师生共享意愿调查
        3.2.1 西青大学城内高校体育资源配置调查
        3.2.2 西青大学城内师生共享意向调查
    3.3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现状调查
        3.3.2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的研究对策
        3.4.1 政府及学校应带头转变传统观念
        3.4.2 建立西青大学城高校内有效的、有组织管理体系平台
        3.4.3 制定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未来发展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附件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研究(学生问卷)
    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研究(教师问卷)
致谢

(2)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关于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2.2.1 大学城资源共享
        2.2.2 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大学城
    3.2 体育资源
    3.3 学校体育资源
    3.4 高校体育资源共享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调查访谈法
        4.2.3 实地考察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2.5 逻辑分析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优势和劣势分析
        5.1.1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优势分析
        5.1.2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劣势分析
    5.2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5.2.1 苏州国际教育园院校体育资源共享内容
        5.2.2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方式
        5.2.3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范围
    5.3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 苏州国际教育园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合作
        5.3.2 苏州国际教育园资源共享的覆盖面过窄
        5.3.3 体育管理方法落后
        5.3.4 体育经费紧张,且体育资源闲置现象明显
    5.4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发展对策
        5.4.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新理念
        5.4.2 拓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
        5.4.3 完善各项制度以实现规范管理
        5.4.4 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联盟,改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5.4.5 构建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信息资源网络平台
        5.4.6 创设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5.4.7 优化整合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
        5.4.8 发挥地缘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3)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概况
        1.2.2 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视角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2.2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2.1 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2.2.2 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2.3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范围、内容与层次
        2.3.1 资源共享的范围
        2.3.2 资源共享的内容
        2.3.3 资源共享的层次
    2.4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
        2.4.1 制度理论
        2.4.2 组织理论
第3章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现状与问题
    3.1 资源共享的现状
        3.1.1 硬件资源共享
        3.1.2 软件资源共享
    3.2 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3.2.1 规划目标与实际进展
        3.2.2 共享内容与层次
        3.2.3 共享质量与受益面
第4章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制度安排分析
        4.1.1 “经济人”特性分析
        4.1.2 交易费用分析
        4.1.3 委托代理制度分析
        4.1.4 资源配置制度分析
        4.1.5 评价制度分析
        4.1.6 协调管理制度分析
    4.2 组织结构分析
        4.2.1 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分析
        4.2.2 高校外部组织结构分析
        4.2.3 大学城组织结构分析
        4.2.4 地方政府在大学城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4.2.5 大学城管委会角色分析
第5章 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对策研究
    5.1 制度变迁与创新
        5.1.1 利益保障机制的完善
        5.1.2 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
        5.1.3 法律政策制度的健全
        5.1.4 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
    5.2 组织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5.2.1 校际矩阵结构
        5.2.2 网络式结构
        5.2.3 地方政府职责的厘清
        5.2.4 大学城管委会角色的重构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共享经济模式下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共享经济概念及体育行业共享经济模式
        2.2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概念
        2.3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相关政策
        2.4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2.5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经营管理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专家访谈法
        1.2.3 问卷调查法
        1.2.4 实地考察法
        1.2.5 数理统计法
        1.2.6 逻辑分析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现状
        2.1.1 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基本情况
        2.1.2 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利用基本情况
        2.1.3 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
        2.1.4 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第二节 大学城周边人群与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2.2.1 大学城周边人群与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2.2.2 大学城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2.2.3 大学城周边人群与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对比
    第三节 福州大学城高校对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态度
        2.3.1 高校领导对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态度
        2.3.2 在校学生及周边群众对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态度
    第四节 影响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及其博弈研究
        2.4.1 影响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
        2.4.2 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行为博弈
    第五节 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可行性分析
        2.5.1 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具有政策依据
        2.5.2 福州大学城高校具有相对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
        2.5.3 福州高校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具有地理优势
        2.5.4 福州高校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具备信息技术条件
        2.5.5 福州高校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具备收益增值条件
        2.5.6 福州高校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具备风险可控条件
第三章 共享经济模式下福州高校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
    第一节 通过共享经济模式突破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困境
        3.1.1 共享经济的社会意义
        3.1.2 共享经济使闲置资源交换利用
        3.1.3 新兴的经营模式
    第二节 基于O2O模式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总体架构
        3.2.1 O2O商业模式
        3.2.2 O2O共享经济模式下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总体架构
    第三节 O2O共享经济模式下场馆社会化的组成要素
        3.3.1 健康人群(需求方)
        3.3.2 高校体育场馆(供给方)
        3.3.3 O2O运营平台
    第四节 共享经济模式下场馆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
        3.4.1 构建保障信任体系
        3.4.2 增强专业化管理
        3.4.3 提供增值定制服务
        3.4.4 形成多渠道盈利模式
        3.4.5 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5)武汉光谷大学城学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目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总体评价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1.1 大学城概念及武汉大学城的界定
        4.1.2 学区体育
        4.1.3 体育资源
        4.1.4 资源共享
    4.2 武汉大学城光谷学区体育资源优势分析
        4.2.1 资源优势分析
        4.2.2 地理优势分析
        4.2.3 需求优势分析
    4.3 武汉大学城光谷学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
        4.3.1 光谷学区资源共享的内容现状
        4.3.2 光谷学区资源共享的方式现状
        4.3.3 光谷学区资源共享的范围现状
    4.4 武汉大学城光谷学区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4.4.1 体育资源共享覆盖面过窄
        4.4.2 合作层次较低
        4.4.3 体育管理方法落后
    4.5 光谷学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
        4.5.1 观念保守的因素
        4.5.2 管理体制因素
        4.5.3 机构设置因素
        4.5.4 资源配置因素
        4.5.5 校园文化冲突的制约
    4.6 武汉大学城光谷学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对策
        4.6.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新理念
        4.6.2 设立体育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发挥其公益性功能
        4.6.3 推动学区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4.6.4 实现光谷学区体育资源的多元化共享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研究 ——以福州大学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难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难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大学城与大学城共享区
        1.5.2 科技园区与科学城
        1.5.3 产城融合
    1.6 研究综述
        1.6.1 关于大学城建设发展的研究
        1.6.1.1 国外发展研究
        1.6.1.2 国内发展研究
        1.6.2 关于大学城共享的研究
        1.6.3 关于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1.6.4 关于大学科技园区的研究
第二章 大学城的产业集群及其效应分析
    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2.1.1 产业集群理论
        2.1.2 规模经济理论
        2.1.3 增长极理论
        2.1.4 集聚效应理论
    2.2 大学城的产业集群
        2.2.1 大学城教育产业集群
        2.2.2 大学城产业集群的形成
        2.2.2.1 硅谷产业集群的形成
        2.2.2.2 中关村产业集群的形成
    2.3 大学城集群效应分析
        2.3.1 大学城集聚效应
        2.3.2 大学城规模效应
        2.3.3 大学城辐射效应
        2.3.4 大学城互动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城的资源共享与共享区研究
    3.1 大学的职能与场所设施分析
        3.1.1 大学的职能
        3.1.2 大学场所的职能配置及其共享性
    3.2 大学城共享资源的分类与共享形式
        3.2.1 共享资源的分类
        3.2.1.1 传统意义上的分类
        3.2.1.2 基于集群效应的分类
        3.2.2 大学城资源的共享形式
        3.2.2.1 大学城高校间的资源共享
        3.2.2.2 大学城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3.2.2.3 大学城与城市的资源共享
        3.2.3 共享资源的分层
    3.3 大学城共享区规划的相关研究
        3.3.1 国外大学城共享区研究
        3.3.2 国内大学城的空间结构
        3.3.3 国内大学城共享区的功能布局模式
    3.4 国内外大学城共享区对比及发展启示
    3.5 大学城共享区弹性空间结构的规划设想
        3.5.1 弹性空间的提出
        3.5.1.1 非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
        3.5.1.2 弹性空间的定义
        3.5.2 弹性空间的设想
        3.5.2.1 设立弹性空间的意义
        3.5.2.2 大学城共享区的弹性规划
        3.5.2.3 大学城共享区弹性空间的具体设想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城的产城融合研究
    4.1 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引入
        4.1.1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
        4.1.2 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
    4.2 国内外大学城产城融合的案例研究
        4.2.1 国外大学城的产城融合
        4.2.1.1 美国硅谷
        4.2.1.2 英国剑桥
        4.2.1.3 日本筑波
        4.2.2 国内大学城的产城融合
        4.2.2.1 台湾新竹
        4.2.2.2 北京中关村
        4.2.2.3 武汉东湖
        4.2.3 经验借鉴与启示
    4.3 大学城与城市的产城互动
        4.3.1 大学城与产业的互动
        4.3.1.1 大学城内部的产业互动
        4.3.1.2 大学城与城市的产业互动
        4.3.2 大学城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
        4.3.2.1 发展作用
        4.3.2.2 发展模式
    4.4 大学城与城市的演变
        4.4.1 国外大学城与城市的空间演变
        4.4.2 我国大学城与城市的空间演变
        4.4.3 大学城与城市关系的演变
        4.4.4 从大学城与城市的演变看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4.5 研究型大学城向科学城的转变
    4.6 大学城产城融合的动力机制
        4.6.1 外部动力机制
        4.6.2 内部动力机制
    4.7 我国大学城产城融合的途径
        4.7.1 协调动力机制
        4.7.2 完善城市功能
        4.7.3 加强与城市的互动
        4.7.4 大学城与科技园区的融合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的福州大学城研究
    5.1 福州大学城基本情况分析
        5.1.1 产生背景
        5.1.2 发展定位
        5.1.3 发展目标
        5.1.4 总体规划与空间结构分析
    5.2 基于资源共享的福州大学城共享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研究
        5.2.1 福州大学城中心共享区功能布局分析
        5.2.1.1 福州大学城中心共享区功能布局
        5.2.1.2 福州大学城中心共享区问题分析
        5.2.2 我国大学城共享区的发展误区
        5.2.3 福州大学城中心共享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5.2.4 对我国大学城共享区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5.3 基于产城融合的福州大学城功能调整与空间优化研究
        5.3.1 区位背景
        5.3.2 海西高新科技园区概况
        5.3.3 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3.4 大学城产城分离的形成与原因分析
        5.3.5 空间结构优化
        5.3.5.1 功能构成的调整
        5.3.5.2 空间结构的优化
        5.3.5.3 道路交通的梳理
        5.3.5.4 配套设施的完善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型与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内容
2 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模型的构建
3 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3.1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3.2 基于外包化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3.3 基于合作化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3.4 基于内部强化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8)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1.1.1 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1.1.2 体育经费投入现状
    1.2 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1.3 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1.4 行为文化建设现状
2 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2.1 政策引导
    2.2 通力合作
    2.3 教师自觉
    2.4 资源共享
    2.5 校际联合
3 结论

(9)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市和大学的关系
    1.1.2 中国大学园区的建设兴起的时代背景
    1.1.3 大学园区已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
    1.1.4 大学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大学城
    1.2.2 大学园区
    1.2.3 相似称呼的区别
    1.2.4 中国大学园区的类型划分
1.3 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1.3.1 国外学者关于大学对城市影响的研究
    1.3.2 国内学者关于大学园区的研究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点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方法
    1.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评述
2.1 涉及大学园区自身功能的相关理论
    2.1.1 集聚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创新系统理论
    2.1.4 增长极理论
2.2 城市化相关理论
    2.2.1 城市化概念的提出
    2.2.2 城市化的作用机制与类型
    2.2.3 城市化的空间方式及大学园区发挥的作用
2.3 城市竞争力相关理论
    2.3.1 城市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2.3.2 城市竞争力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2.3.3 大学园区在城市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 第3章 大学园区对城市化的影响
3.1 大学园区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
    3.1.1 非城市用地改变为城市教育用地
    3.1.2 非城市用地转化为城市居住用地
    3.1.3 大学园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3.2 大学园区促使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3.2.1 交通与城市化的关系
    3.2.2 大学园区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化的促进
    3.2.3 大学园区交通系统对城市新区开发的作用
3.3 大学园区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
    3.3.1 大学园区的经济效应
    3.3.2 大学园区服务业的发展
    3.3.3 大学园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3.4 大学园区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城市化
3.4 对大学园区选址的评价
    3.4.1 建立大学园区选址的评价方法的意义
    3.4.2 层次分析法(AHP)
    3.4.3 基于AHP的模糊评价
    3.4.4 构建层次结构
    3.4.5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大学园区选址评价中的应用
    3.4.6 选址不适宜的廊坊东方大学园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园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4.1 大学园区对人才竞争力的影响
    4.1.1 大学是为现代社会提供人才的首要来源
    4.1.2 大学园区由资源共享产生集聚效益
    4.1.3 大学园区集聚效益有利于培养多样化复合型人才
    4.1.4 大学园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4.2 大学园区对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影响
    4.2.1 大学园区的生态环境营造
    4.2.2 大学园区的环境特点提升了所在城市社区的生活品质
4.3 大学园区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影响
    4.3.1 大学园区有利于多种思想和文化的融合
    4.3.2 大学园区创造多样化包容性的城市社区氛围
    4.3.3 大学园区有利于塑造城市品牌
4.4 大学园区知识共享效果的定量分析
    4.4.1 大学园区知识共享的界定
    4.4.2 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论模型
    4.4.3 对模型的分析
    4.4.4 参数分析
    4.4.5 大学园区知识共享促进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经验对中国大学园区的借鉴
5.1 国外大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5.1.1 大学对城市产业界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
    5.1.2 大学对接本地区优势产业培养专门人才
5.2 剑桥:大学校园、城市社区、高技术产业区融为一体
    5.2.1 剑桥的发展历程
    5.2.2 剑桥的特征分析
5.3 斯坦福:研究园区带动大学与高科技企业互助发展
    5.3.1 斯坦福(Stanford)大学研究园区的发展历程
    5.3.2 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区的特征分析
5.4 筑波:政府主导建设科技与产业集聚的学园都市
    5.4.1 筑波(Tsukuba)学园都市的发展历程
    5.4.2 筑波学园都市的特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河教育园区与天津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6.1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背景
    6.1.1 新的时代对大学园区服务城市方式的要求
    6.1.2 天津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大学的发展情况
    6.1.3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动因
6.2 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概况
    6.2.1 海河教育园区的位置与整体形态
    6.2.2 海河教育园区内部结构
6.3 海河教育园区对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6.3.1 海河教育园区促进其邻近的津南区中心镇的发展
    6.3.2 海河教育园区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契合
    6.3.3 海河教育园区促进津南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6.3.4 海河教育园区促进形成新的天津城市空间结构
6.4 海河教育园区对天津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6.4.1 海河教育园区对人力资本优化的作用
    6.4.2 通过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打造优质的社区生态环境
    6.4.3 以海河教育园区为契机形成具有新文化氛围的天津新城区
6.5 海河教育园区由大学园区向大学城发展的过程
    6.5.1 海河教育园区向海河大学城发展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6.5.2 海河教育园区向大学城进化的策略构想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呈贡大学城大学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大学城建设的背景
        1.1.2 呈贡大学城建设的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1.2.1.1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1.2 满足学生对运动的多样化需求和实现学生受教育公平的需要
        1.2.1.3 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需要
        1.2.2 我国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释义
        2.1.1 大学城的概念
        2.1.2 资源
        2.1.3 体育资源
        2.1.4 高校体育资源
        2.1.5 资源共享
    2.2 国内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
        2.2.1 体育资源共享
        2.2.2 学分互认
    2.3 国外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
    2.4 大学城内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分析
        2.4.1 竞合理论及其分析
        2.4.2 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竞合分析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呈贡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及共享
        4.1.1 体育场馆设施配置及共享现状分析
        4.1.2 体育教师配置及共享现状分析
        4.1.3 体育课程涉及项目配置及共享现状分析
        4.1.4 体育教学期刊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以及共享现状分析
    4.2 影响呈贡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原因分析
        4.2.1 教育体制的影响
        4.2.2 观念保守
        4.2.3 缺少相关政策的支持
        4.2.4 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制约
        4.2.5 全面共享的时机还不成熟
第5章 呈贡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1 呈贡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5.1.1 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层次处于初级阶段
        5.1.2 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缺乏组织机构与交流平台
        5.1.3 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
        5.1.4 各高校办学内部系统的稳定性
    5.2 呈贡大学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对策研究
        5.2.1 借鉴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5.2.2 呈贡大学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对策
        5.2.2.1 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独立与共享并存的理念
        5.2.2.2 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共享的相关政策组织协调各高校资源共享
        5.2.2.3 建立大学体育联盟或教学共同体,制定共享规章制度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呈贡大学城高校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研究的调查问卷(专家问卷)
    附录 B 呈贡大学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以及共享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C 呈贡大学城大学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的访谈纲要
    附录 D 呈贡大学城高校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的专家效度检验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青大学城体育资源校际共享研究[D]. 王蒙.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2]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D]. 王云峰. 苏州大学, 2018(04)
  • [3]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庄三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2)
  • [4]共享经济模式下福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研究[D]. 甘子怡.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5]武汉光谷大学城学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的研究[D]. 胡丹枫. 武汉体育学院, 2016(03)
  • [6]大学城资源共享与产城融合研究 ——以福州大学城为例[D]. 邱智伟. 福州大学, 2015(05)
  • [7]福州地区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型与体系[J]. 许春华. 海峡科学, 2014(12)
  • [8]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 齐大路,朱宏. 军事体育学报, 2014(04)
  • [9]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 刘宁.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5)
  • [10]呈贡大学城大学校际体育资源共享研究[D]. 王玉坤.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福州大学城物质资源优化与共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