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的研究现状

饲料中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的研究现状

一、饲料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研究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康芳菲[1](2021)在《库存稻谷营养价值和喂养效果的初步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稻谷库存增多,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给国家粮食储备造成巨大压力。如何合理应用库存稻谷,为稻谷去库存提供技术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采集我国中央储备粮黑龙江、安徽和湖南粮库不同储存年份的稻谷样品,脱壳制得糙米后分别测定其营养物质组成和有害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以猪为试验动物模型,选取代表性稻糙米样品采用回肠末端T型瘘管法测定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其消化能和代谢能值,并通过喂养试验考察库存稻糙米对机体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免疫功能、小肠酶活以及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黑龙江粮库库存粳稻糙米、安徽库存中晚籼稻糙米和湖南库存早籼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较稳定,氨基酸平衡性较好。黑龙江粮库储存4年、安徽粮库储存2年和湖南粮库储存3年以上糙米的脂肪酸值稍高稍高于当年新收获稻糙米。黑龙江和湖南粮库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霉菌毒素含量较为稳定,安徽粮库储存时间较长的稻糙米呕吐毒素含量稍高于当年新收获稻糙米,但均低于有关规定的限值。与常用能量原料玉米相比,4个稻糙米(黑龙江库存稻糙米、新收获稻糙米,安徽库存稻糙米、新收获稻糙米)的消化能值、代谢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显着升高,而黑龙江和安徽库存稻糙米和新收获稻糙米的消化能值、代谢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与新收获糙米相比则无显着差异。玉米生长猪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4.57和14.35 MJ/kg,4个库存稻糙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4.88和 14.70 MJ/kg。玉米组与2个稻糙米(黑龙江库存稻糙米、新收获稻糙米)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组织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仅稻糙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着低于玉米组。库存稻糙米组猪十二指肠脂肪酶、糜蛋白酶和空肠胰蛋白酶的活性,以及小肠乳糖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着低于玉米组,且与新收获稻糙米相比,库存稻糙米组猪十二指肠和回肠乳糖酶的活性显着降低。说明糙米替代玉米对机体小肠脂肪酶、蛋白酶和二糖酶的活性会产生一定影响,是评价库存稻糙米喂养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库存稻糙米应用于生长育肥猪对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我国黑龙江、安徽和湖南粮库库存稻糙米的脂肪酸值和霉菌毒素含量稍高于新收获稻糙米,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较小,氨基酸的消化率和有效能值较高,对机体各项生理代谢指标影响较小,可替代玉米取得良好的喂养效果。

康芳菲,何贝贝,王永伟,李爱科[2](2021)在《稻米资源在畜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优质饲料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拓宽饲料资源的种类和应用技术,对缓解优质饲料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稻谷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若将不宜食用的超期库存稻谷合理用作畜禽能量饲料,既可缓解玉米供需波动,又能为稻谷去库存提供技术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稻米及其加工副产物在畜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贾倩[3](2020)在《禽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海水养殖桶循环系统中进行养殖实验,探究了动物性蛋白源-禽肉骨粉和植物性蛋白源-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均重(11.4±0.2)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将禽肉骨粉按0%、25%、37%和50%的比例替代鱼粉配制四种等氮(粗蛋白48%)等脂的饲料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在室内海水养殖桶循环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主要实验结果如下:大菱鲆处理组间的肥满度(CF)、肝体比(VI)、肠体比(HSI)无显着性差异(P>0.05);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在替代比例为25%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37%和50%组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呈显着下降(P<0.05)。该结果表明禽肉骨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鱼粉,但替代率超过25%会对大菱鲆的部分生长性能造成损伤。不同处理组间的大菱鲆刷状缘膜酶活力即碱性磷酸酶(AKP)、麦芽糖酶(MAL)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无显着差异(P>0.005);不同处理组间的免疫酶活力即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无显着性差异(P>0.005);不同处理组间的抗氧化酶活力即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无显着性差异(P>0.005);谷胱甘肽含量(GSH)和丙二醛水平(MDA)在禽肉骨粉替代量为25%时无显着性差异(P>0.005),但随着替代比例增加,37%和50%组的谷胱甘肽含量活力显着下降(P<0.05),丙二醛水平(MDA)的氧化性指数则明显升高(P<0.05)。该结果表明在该实验中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在替代比例25%时,对大菱鲆肠道酶活力无显着性影响,当替代率超过25%时会对大菱鲆的部分肠道酶活力产生负面影响。观察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肠粘膜皱褶的高度、粘膜皱褶的融合程度、肠上皮细胞-吸收空泡数量、粘膜下层的宽度和细胞(白细胞)浸润度的观察,未发现不同处理组间的样品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禽肉骨粉可在一定替代比例下(25%)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不产生显着性影响,但是超过这一比例,将会对大菱鲆部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即在本实验中禽肉骨粉在大菱鲆鱼粉替代上可达到25%的替代比例。2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均重(11.4士0.2)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将玉米蛋白按0%、20%、30%和40%的比例替代鱼粉配制四种等氮(粗蛋白48%)等脂的饲料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在室内海水养殖桶循环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SGR)在替代比例为20%时处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05)、当替代比例超过20%时,呈现显着性下降(P<0.05);而饲料效率(FER)、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d)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DCp)各替代组和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着(P<0.05)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按照该实验中玉米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会对大菱鲆的生长、生物学参数产生负面影响。研究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酶活力的影响,大菱鲆的刷状缘膜酶活力即:CGM20和CGM0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05),但随着玉米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CGM30、CGM40处理组呈现显着性下降(P<0.05);CGM20、CGM30和CGM40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麦芽糖酶(MAL)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呈现显着性下降(P<0.05);免疫指标即:溶菌酶(LZM)处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05),酸性磷酸酶(ACP)、补体3(C3)、补体4(C4)和免疫球蛋白(IGM)在玉米蛋白替代比例为20%时无显着性差异(P>0.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CGM30和CGM40处理组呈现显着(P<0.005)下降;丙二醛水平(MDA)的氧化性指数随着玉米蛋白替代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05),而超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抗氧化性指数随着玉米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的增加呈现显着性降低的变化(P<0.005),不同处理组间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05)。该结果表明在该实验中,玉米蛋白替代鱼粉会对大菱鲆部分肠道酶活力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本实验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组织结构的影响,CGM20组相较于CGM0组的肠粘膜皱褶高度、粘膜皱褶融合、固有层细胞浸润、粘膜下层宽度、粘膜下层浸润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且随着CGM替代比例的增加,CGM30和CGM40组出现显着性下降;CGM20组与CGMO组的固有层宽度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CGM30和CGM40组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蛋白替代鱼粉随着其替代比例的增加,在玉米蛋白替代比例为20%时,部分生物学参数如特定生长率、部分肠道酶活力如碱性磷酸酶等无显着性变化。但整体来看,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将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产生显着负面影响。

杨汉卿[4](2013)在《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陕西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绩显着,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饲料产品中违禁药物连续6年未检出,但重金属超标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全国市场新型β激动剂等出现,饲料中违禁药物监管形势依然严峻。本研究主要从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入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文献查阅与实证考察相结合,以及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饲料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系统调研,分析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控制、人员文化素质、企业科研投入、企业管理以及政府监管体系、监管手段等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原料把关不严、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科研投入和员工素质偏低等因素是制约陕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效率,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监测能力滞后,检测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质量监测开展不平衡,也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环节。本研究进一步针对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省省情,提出了加强饲料质量安全工作,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的5项对策建议:(1)以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宣传惯彻为契机,严把企业准入门槛,大力提升企业自身管理能力。(2)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4)加强饲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5)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和信息发布渠道,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更加顺畅。本项目的开展,将为提升陕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基础,同时对促进陕西畜产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刘钰[5](2013)在《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转基因农作物在1996年首次被商业化应用,此后发展迅速,至今全球已有24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可以说,各国已经把转基因技术已做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重点。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也被我国高度重视,并且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要基因发掘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2009年农业部颁发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更是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奠定了先决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农产品贸易也日趋频繁。欧盟和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然而,不论欧盟还是美国,转基因水稻及其他作物的种子和食品进口前,都应当经过当地主管机构的安全审批。我国同其他国家(或组织)尤其是欧盟、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不尽相同,在申请主体、申请费用、申请材料、申请流程上存在较大差异。理顺并比较我国与欧盟、美国制度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采取差别化的申请策略,适时调整国内审批制度,是解决我国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出口的关键。此外,鉴于我国湖北省最有可能成为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区域,而出口欧盟、美国转基因水稻更多以食品(米制品)为主,即出口加工产品,所以欧盟、美国转基因加工产品安全审批制度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针对上述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从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角度,分析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制度设计提供指示性的参考。第二,域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主要是对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介绍以及对亮点的评述和对我国的启示上。以欧盟和美国为样本探寻安全审批的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以及程序做具体评述。同时进一步挖掘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相关国际条约。第三,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分别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分析,尤其是审批主体、安全标准、评价原则、审批程序等。第四,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比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国际化进程中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应对。从国内、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规定以及运行现状出发,对比和分析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在管理机关、形式要件、实质要件、审批程序的差异。此外,从适格主体、基本程序、材料要求、费用分担等方面提出我国申请国外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对策。建议我国政府,建立转基因作物提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保障,对转基因作物提请国外审批的予以资金支持并积极探索数据上的外交互认。

尹喜海,姜夙,王伟杰[6](2012)在《米糠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米糠是一种优质的能量饲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米糠油、米蜡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亦由于米糠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致使米糠在饲料中不能大量添加。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米糠中的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血凝素、生长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学几个方面对其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王昌禄,刘洋,陈志强,高岚,张爱琳,王文杰[7](2008)在《土壤中蓖麻变应原降解菌脱毒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以蓖麻饼粕中的变应原为底物,从种植蓖麻的土壤中筛选出脱毒能力强及生长旺盛的菌株B202,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6.0,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70%,接种量15%,发酵时间3d。经脱毒试验,对变应原的脱除率约为92%。

黄勤楼[8](2008)在《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文中提出禾本科牧草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口性好等优点,是草食动物的主要草类。本论文开展了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等方面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狼尾草属牧草良种的选育和基因型与品质的相关研究采用Co60-γ射线400Gy(辐射剂量率为1.6Gy/min)对杂交狼尾草的杂种一代种子进行辐射,选育出牧草良种—闽牧6号,通过RAPD、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闽牧6号的基因型和性状等区别于其它16种牧草品种(品系)。闽牧6号具有株形中等,分蘖数、产草量、粗蛋白产量高,茎叶比低,粗纤维含量偏高等特点,具体为分蘖数为24.4个,为17个品种次高,比推广品种(V1)低19.5%;鲜草产量为58.07t/hm2,比V1高35.1%,干草产量为9.04t/hm2、比V1高50.7%;粗蛋白产量为2.78t/hm2,比V1高19.8%;茎叶比为0.32,比V1低15.8%。17种狼尾草属牧草(V1-V17)的大田对比试验表明:狼尾草属牧草品种(品系)间的分蘖数、株高、茎叶比、产量、粗蛋白含量差异较大,分蘖数平均为17.4个,其中最高为V1(30.3个),最低为V2(12.0个);株高平均为118.2cm,其中最高为V2(138.7cm),最低为V5(69.5cm);茎叶比平均为0.49,其中最高为V8(0.79),最低为V12和V16(0.32);干草产量平均为5.99t/hm2,其中最高为V16(9.04t/hm2),最低为V5(3.92t/hm2);粗蛋白含量平均为11.95%,其中最高为V3(14.40%),最低为V16(10.34%);而品种(品系)间的粗脂肪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差异较小,粗脂肪含量平均3.06%,最高为V3(3.56%),最低为V14(2.55%);大田ADF含量平均32.50%,最高为V16(34.51%),最低为V3(30.52%);NDF含量平均53.20%,最高为V11(56.16%),最低为V1(47.46%);ADL含量平均27.85%,最高为V16(29.04%),最低为V2(25.78%)。RAPD分析表明,17种狼尾草属牧草的协同因素较大,都在0.66以上,说明17种狼尾草属牧草遗传距离较近,而V2和V8、V5和V7、V9和V10、V14和V17这8种牧草两两间遗传距离非常近,协同因素都在0.97以上,有可能是同种不同名。2、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10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10种禾本科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转化小白鼠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饲大狗尾草和杂交狼尾草是15N肥料利用率最高的2种牧草,分别达31.734%和30.568%,坚尼草达26.144%,与俯仰臂形草差异不显着,与黑籽雀稗差异也不显着,墨西哥玉米和黑麦草较低,分别为17.744%和14.816%,苏丹草最低,只有5.213%。10种15N标记牧草在小白鼠体内的15N消化率在27.67%~75.65%之间,从大到小为饲大狗尾草(75.65%)、饲用玉米(74.63%)、黑麦草(68.20%)、苏丹草(65.73%)、墨西哥玉米(62.10%)、杂交狼尾草(58.79%)、俯仰臂形草(57.65%)、坚尼草(55.68%)、高羊茅(51.20%)和黑籽雀稗(27.67%),鼠体中15N的回收率在22.62%~43.90%之间,从大到小为苏丹草(43.90%)、饲大狗尾草(43.10%)、俯仰臂形草(43.03%)、高羊茅(42.19%)、黑麦草(31.12%)、墨西哥玉米(30.54%)、饲用玉米(30.38%)、杂交狼尾草(28.14%)、坚尼草(25.48%)和黑籽雀稗(22.62%),饲大狗尾草的15N消化率和鼠体15N回收率都高,而杂交狼尾草的15N消化率和鼠体15N回收率指标均居中。通过15N肥料施用牧草并最后转化为鼠体蛋白质的效果分析,饲大狗尾草和俯仰臂形草的转化效果好,分别比杂交狼尾草提高59.7%和22.2%。3、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规律研究研究5种氮肥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对牧草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氮肥的作用减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时,有些农艺性状还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2种夏季牧草(杂交狼尾草和墨西哥玉米)表现为移栽后30d粗蛋白含量最高,其中杂交狼尾草的N4和墨西哥玉米的N5分别达23.23%和25.80%,随着牧草的生长5个施肥水平的粗蛋白含量都降低;2种冬季牧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则表现为移栽后40d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31.70%和31.58%,同样随着牧草的生长5个施肥水平的粗蛋白含量都降低。对移栽后40d黑麦草氨基酸含量测定表明,随着施氮量提高黑麦草的氨基酸含量也提高,N5时黑麦草的氨基酸含量达33.68%,占粗蛋白含量的82.21%,N5比N1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15.6%,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43.3%,说明盆栽黑麦草施用氮肥能够转化为氮基酸的效率高。随着施氮量的提高,4种牧草的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都逐步提高,但其氮素生产效率(DMPE、CPPE和NARR)却逐步降低。在红壤土栽培情况下,4种牧草的5次测定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低依次为高羊茅>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但由于杂交狼尾草的生物量大,因此杂交狼尾草的DMPE、CPPE和NARR大幅度高于墨西哥玉米、黑麦草和高羊茅。4种牧草的SPAD值与牧草茎叶粗蛋白含量都成正相关,其中杂交狼尾草还呈极显着相关。4、4种禾本科牧草硝酸盐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对氮肥的响应在4种施氮水平下,研究4种禾本科牧草的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与施氮水平和2种氮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样施氮肥不平下,冬季牧草的硝酸盐含量高于夏季牧草,夏季牧草中墨西哥玉米的硝酸盐含量高于杂交狼尾草,冬季牧草中高羊茅的硝酸盐含量显着高于黑麦草。4种牧草的硝酸盐含量和2种氮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同一种牧草不同施氨水平的变化趋势相近。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杂交狼尾草叶NO3-含量、根NO3-含量、叶NR活性、根NR活性和根GS活性都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提高了47.89%,根NO3-含量提高了51.43%,叶NR活性提高了7.79%,根NR活性提高了29.90%,根GS活性提高了12.50%,而叶GS呈先降后升趋势;墨西哥玉米叶NO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根NO3-含量、叶NR活性、根NR活性、根GS活性都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降低了25.20%,根NO3-含量提高了63.94%,叶NR活性提高了25.81%,根NR活性提高了11.39%,根GS活性提高了19.57%;而叶GS活性水平比杂交狼尾草高且都呈下降趋势;黑麦草叶NO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根NO3-含量和叶NR活性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提高了8.90%,根NO3-含量提高了77.88%,叶NR活性提高了26.69%,而根NR、叶GS活性和根GS活性都呈下降趋势,叶GS活性下降趋势明显,达23.96%;高羊茅叶NO3-含量和根NO3-含量都呈先升后降趋势,叶GS活性呈逐步提高趋势,N4比N1叶NO3-含量提高了68.01%,根NO3-含量提高了53.87%,叶GS活性提高了29.65%,而叶NR活性、根NR活性和根GS活性都呈下降趋势,叶NR活性下降趋势明显,达36.96%。相关性分析表明,杂交狼尾草叶NO3-含量与施氮量和根的NO3-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墨西哥玉米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相关,与叶NR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黑麦草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相关,与根NO3-含量呈显着正相关.5、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生物学特性和硝酸盐含量的动态规律研究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6个尿素施肥水平和4种施肥方式对黑麦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黑麦草的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和施氮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明显提高黑麦草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且与不施氮肥间差异均显着.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对黑麦草的作用增幅变小,氮素生产效率降低,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超过100kg/hm2时,氮肥还能较好促进黑麦草粗蛋白含量提高,而不能有较促进氨基酸含量的提高,氨基酸含量基本趋于稳定,提高的粗蛋白含量不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多数是以其它氮形式存在;当每次刈割施氮肥量达250kg/hm2时,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也随之提高,特加是当每次刈割后施氮肥量超过150kg/hm2时,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部分刈割期的黑麦草的硝酸盐含量还超过0.25%的致毒标准。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硝态氮含量6个测定指标相互间均呈正相关,黑麦草的产量与施氮量只有在撒施情况下呈显着相关,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多数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相关。深施对黑麦草的分蘖数和株高产生影响,但能同时促进黑麦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综合分析认为黑麦草以深施的施肥方式为好,施肥水平以每次刈割后施氮肥量为100kg/hm2即可满足黑麦草高产优质的生产需求。6、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革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规律研究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4种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和各种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显着提高杂交狼尾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N2-N4处理间分蘖数差异不显着,N3-N4处理间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杂交狼尾草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分蘖数、株高和施氮量相互间都呈正相关,其中鲜草产量与施氮量、分蘖数和粗蛋白含量呈显着相关,与株高和干草产量呈极显着相关;干草产量与施氮量和分蘖数呈显着相关,与株高呈极显着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也呈显着相关。杂交狼尾草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牧草的干物质积累总量、粗蛋白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也越多,而牧草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都逐渐降低。在施纯氮量为100kg/hm2~300kg/hm2时,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表观回收率为25.73%~45.12%,氮素回收率只有16.68%~20.35%。7、杂交狼尾草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及其在畜牧和治污上的利用研究采用“猪—沼—草”生态模式,研究杂交狼尾草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及其在饲养育肥猪和治污上的效果。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在每次刈割后施用150t/hm2的沼液后粗蛋白含量可达13.78%,比不施肥的提高46.75%,在施沼液的基础上再增施一定量的尿素后杂交狼尾草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5.84%,比只施沼液的还提高14.95%。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育肥猪效果表明,处理Ⅱ(基础日粮+施沼液的草浆0.25kg/头.d)、Ⅲ(基础日粮十施沼液的草浆0.5kg/头.d)、Ⅳ(基础日粮+施沼液和尿素的草浆0.5kg/头.d)比处理Ⅰ(基础日粮)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4g,40.4g和48.4g,料肉比分别降低了4.62%、3.96%和7.26%,每头猪效益分别提高了26.0元、34.3元和44.6元,猪肉氨基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添加增施尿素的牧草浆后,肥育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经济效益最好。利用“猪—沼—草”生态模式,猪场配套种植一定面积耐肥的杂交狼尾草,在牧草生长季节内每公顷草地可消纳1400头左右肥育猪产生的沼液,同时施沼液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效果,连续三年施用沼肥的草地比不施肥的有机质提高了182.096,全N提高了58.7%,全P提高了166.3%,但全K降低了36.7%。因此,长期种植牧草且只施沼肥的草地缺K,需要补施K肥以弥补土壤K养分过度流失。

刘洋[9](2008)在《蓖麻变应原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条件的优化》文中指出目前,很多国家都把开发油料饼粕作为解决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探讨新的蛋白质资源的开发技术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扩大动物饲料蛋白来源出发,力求探讨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蓖麻饼粕脱毒方法。主要研究了蓖麻饼粕中蓖麻变应原的提取分离和纯度检测,降解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对变应原降解条件的优化和脱毒效果。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对从蓖麻饼粕中提取变应原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提取2次,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液比为1:11,提取时间为9h,提取温度为82℃。提取的变应原经过SDS-PAGE电泳检测,变应原提取物只出现一条区带,表明所提取的变应原为纯品,其位置略低于标准蛋白中鸡蛋清溶菌酶(分子量为14400道尔顿)的区带。以蓖麻变应原为唯一碳源,从饲喂蓖麻饼粕的牛胃液、种植蓖麻的土壤和敞开发酵的蓖麻饼粕中,通过富集、初筛、复筛等步骤,筛选出N313、B202、B305菌株,分别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环境因素对菌株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及脱毒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利用变应原为碳源的菌株N313、B202、B305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这三株菌均为好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20~40℃;B202、B305菌生长pH范围为5~10,N313菌生长pH范围为5~7。N313、B305菌的对数生长期为5~16h,B202菌的对数生长期为3~14h。确定了N313、B202、B305菌对蓖麻饼粕脱毒的优化条件。三株菌的脱毒效果都能达到90%左右。对B202和对蓖麻碱降解率高的菌株B31进行复配发酵,两株菌生长情况良好,对变应原和蓖麻碱的降解率分别为74%和76%左右。

王西耀,刘京堂,朱学军[10](2007)在《饲料卫生问题与提高安全性的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分析了影响饲料卫生的诸多因素,综述了提高饲料卫生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二、饲料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研究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研究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库存稻谷营养价值和喂养效果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Abbreviations)
1 绪论
    1.1 稻谷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喂养中的应用
        1.1.1 我国稻谷的种植、生产和利用情况
        1.1.2 稻谷及其加工产品和副产物的营养价值
        1.1.3 稻谷和糙米在喂养中的应用
    1.2 稻谷在储存期间的品质变化
        1.2.1 稻谷的储存
        1.2.2 稻谷在储存期间品质的变化
    1.3 库存稻谷在喂养中的应用及其营养改善
        1.3.1 库存稻谷在喂养中的应用
        1.3.2 库存稻谷的营养改善措施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主要技术路线
2 库存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检测方法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库存地区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2.3.2 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2.3.3 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脂肪酸值
        2.3.4 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霉菌毒素含量
    2.4 本章小结
3 库存稻糙米的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
        3.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3.2.3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库存稻糙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
        3.3.2 库存稻糙米的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
    3.4 本章小结
4 库存稻糙米喂养效果的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
        4.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4.2.3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库存稻糙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组织器官指数的影响
        4.3.3 库存稻糙米对机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3.4 库存稻糙米对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5 库存稻糙米对机体小肠酶活的影响
        4.3.6 库存稻糙米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稻米资源在畜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米资源的营养特性
    1.1 稻谷、糙米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1.2 稻谷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
    1.3 库存稻谷的营养价值
2 稻米资源的抗营养特性及营养改善措施
    2.1 稻谷和糙米
    2.2 稻谷加工副产物
    2.3 库存稻谷
3 稻米资源在畜禽和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1 稻谷和糙米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3.2 稻谷和糙米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
    3.3 稻谷加工副产物在畜禽和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4 库存稻谷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小结

(3)禽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前言
    1.1 鱼粉的应用现状
        1.1.1 影响替代蛋白源选择的因素
        1.1.1.1 鱼类的种类和食性
        1.1.1.2 蛋白源的氨基酸平衡
        1.1.1.3 蛋白源的抗营养因子及适口性
    1.2 禽肉骨粉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2.1 禽肉骨粉的加工工艺
        1.2.2 禽肉骨粉的氨基酸含量
        1.2.3 禽肉骨粉的特点
        1.2.4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的应用
    1.3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进展
        1.3.1 玉米蛋白的加工工艺
        1.3.2 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含量
        1.3.3 玉米蛋白粉的特点
        1.3.4 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饲料
        2.2.2 实验动物及饲养
        2.2.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2.2.3.1 样品采集
        2.2.3.2 生长指标计算和统计方法
        2.2.3.3 统计分析
        2.2.4 肠道切片形态的观察
        2.2.5 实验鱼肠道酶活力的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2.3.2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酶活力的影响
        2.3.2.1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刷状缘膜酶活性的影响
        2.3.2.2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3.2.3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3 禽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组织切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
    2.4 讨论
    2.5 展望
第三章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赛辉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动物与饲养
        3.2.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3.2.3.1 样品采集
        3.2.3.2 生长指标计算与统计方法
        3.2.4 肠道切片形态的观察
        3.2.5 实验鱼肠道酶活力反应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
        3.3.1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性能、消化率的影响
        3.3.2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酶活力的影响
        3.3.2.1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刷缘膜酶活性的影响
        3.3.2.2 玉米蛋白对大菱鲆肠道抗氧化酶指标的影响
        3.3.2.3玉米蛋白对大菱鲆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
        3.3.3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3.3.3.1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组织结构影响的测定指标
        3.3.3.2 玉米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肠道组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
    3.4 讨论
    3.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二

(4)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畜产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1.2.2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3 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2.4 对陕西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研究的意义
    1.3 饲料质量安全的范畴
        1.3.1 饲料质量安全的含义及特性
        1.3.2 饲料质量安全的范畴
    1.4 国内外关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1.4.1 国外有关饲料安全的法律法规
        1.4.2 国外饲料监管体系
        1.4.3 国内有关饲料安全的法律法规
        1.4.4 国内饲料监管体系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陕西省饲料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现状
    2.1 陕西省畜牧业概况
        2.1.1 陕西省地理概况
        2.1.2 陕西省畜牧业主要种类和产量
    2.2 陕西省饲料产业现状
        2.2.1 陕西省饲料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2.2.2 陕西省饲料企业情况
    2.3 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3.1 检测范围
        2.3.2 检测品种
        2.3.3 检测项目
        2.3.4 结果判定
        2.3.5 监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饲料生产企业因素
        3.1.1 企业管理
        3.1.2 从业人员素质因素
        3.1.3 安全意识因素
        3.1.4 科技水平因素
    3.2 监督管理因素
        3.2.1 监管机制
        3.2.2 监管保障体系
        3.2.3 质量监测检验
        3.2.4 经费保障
    3.3 养殖环节饲料保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企业管理,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4.1.1 注意生产环境控制
        4.1.2 强化企业管理
        4.1.3 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
        4.1.4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4.2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饲料监督
        4.2.1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打击力度
        4.2.2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饲料监督
        4.2.3 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4.3 加强技术指导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终端饲料质量
    4.4 强化饲料产品质量监测
        4.4.1 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建设
        4.4.2 保障饲料监测经费,加强饲料检测,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5.2 影响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5.3 提高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础理论
        1.2.2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审批制度的研究
        1.2.3 对国际条约中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制度的研究
        1.2.4 述评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转基因作物的界定
        2.1.2 安全审批的界定
        2.1.3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界定
    2.2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学理论
        2.2.2 经济学理论
        2.2.3 法学理论
第三章 欧盟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3.1 概述
        3.1.1 欧盟转基因法规体系概览
        3.1.2 相关主管机构
        3.1.3 欧盟法规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3.2 转基因封闭使用审批
        3.2.1 确定GMM的有害特性(危险)
        3.2.2 对风险进行初步分类
        3.2.3 确定最终的分类和控制措施
    3.3 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及投放市场审批
        3.3.1 通报前的准备性评估
        3.3.2 通报的基本形式
    3.4 越境转移审批
        3.4.1 用于环境释放的越境转移的审批
        3.4.2 用于加工转基因生物及已经加工完成的食品和饲料的越境转移审批
    3.5 产品上市审批
        3.5.1 概述
        3.5.2 基本程序和要求
        3.5.3 有关方法有效性的确认问题
        3.5.4 对特殊饲料或食品的豁免
第四章 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4.1 概述
        4.1.1 管理协调框架的形成
        4.1.2 管理框架的完善和细化
    4.2 农业部的安全审批制度
        4.2.1 关于《作为植物有害生物或有理由认为植物有害生物的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引入》
        4.2.2 关于《特定转基因生物的进口、洲际转移和环境释放》
    4.3 食品安全局的自愿咨询程序
        4.3.1 FDA相关指导的制度概览
        4.3.2 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的特色
        4.3.3 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的内容
    4.4 环境保护部的植物内置式农药限量免除程序
        4.4.1 植物内置式农药登记
        4.4.2 残留限量的容忍和豁免
第五章 国际条约中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5.1 条约概述
    5.2 各条约中的具体制度
        5.2.1 WTO框架下相关协定
        5.2.2 联合国(包括联合国下设组织)
        5.2.3 CAC安全指导(FAO/WHO)
    5.3 特别分析:以SPS协定为核心的WTO转基因安全审批制度
        5.3.1 SPS协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基本态度
        5.3.2 SPS的对转基因农产品规制的核心内容
    5.4 特别分析:以BSP协定为核心“事前知情同意”的预防主义
        5.4.1 BSP协定背景
        5.4.2 BSP协定的适用对象
        5.4.3 事前知情同意程序
        5.4.4 BSP协定的效力
        5.4.5 BSP协定的核心内容——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管理的行政许可
第六章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比较
    6.1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考察
        6.1.1 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立法现状
        6.1.2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
    6.2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共性
        6.2.1 具有总体性的部门和法规支撑
        6.2.2 实现了全面覆盖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审批制度
        6.2.3 形成了“层次多样、宽严相济”的审批制度
        6.2.4 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
    6.3 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与欧盟、美国的差异
        6.3.1 对转基因作物的基本态度不同
        6.3.2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主要负责机关不同
        6.3.3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程序和实质要件不同
        6.3.4 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不同
    6.4 评析
第七章 我国转基因作物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应对——以转基因水稻为例
    7.1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欧盟及美国安全审批的条规适用、申请材料及程序
        7.1.1 欧盟
        7.1.2 美国
    7.2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必要条件
        7.2.1 申请的适格主体
        7.2.2 申请的时间
        7.2.3 申请的材料要求及数据互认
        7.2.4 申请的费用分担
    7.3 我国转基因水稻申请国外生产应用安全审批的应对
        7.3.1 策略选择:在初期适度放弃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主要申请国
        7.3.2 策略支持:实施与国际条约相一致的安全审批制度
        7.3.3 策略实施:主体确定、资金支持与数据互认
        7.3.4 策略救济: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8)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牧草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
        1.1 牧草营养品质的组成因素及其基本内涵
        1.2 牧草营养品质的评定方法
        1.3 牧草中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3.1 蛋白质含量变化对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1.3.2 蛋白质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3.3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1.4 牧草中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4.1 牧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分类
        1.4.2 牧草碳水化合物对草食动物的作用
        1.5 牧草中纤维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5.1 纤维的组成与分类
        1.5.2 纤维在牧草营养品质中的评价和影响
        1.5.3 纤维在草食动物的作用
        1.5.4 影响牧草洗涤性纤维的因素
        1.5.5 洗涤性纤维与其他养分的关系
        1.5.6 洗涤性纤维在牧草评价中的应用
        1.6 牧草中粗脂肪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6.1 粗脂肪含量变化对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1.6.2 粗脂肪对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7 矿质营养元素对牧草品质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7.1 氮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7.2 磷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7.3 钾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1.7.4 钙对牧草及草食动物生长的作用
    2.施肥与环境对牧草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1 土壤肥力及施肥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 施肥对牧草茎叶比、株度、干物率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天然草地牧草的营养动态
        2.4 人工草地牧草的营养动态
        2.5 施肥对牧草营养动态的影响
    3.牧草品质育种的评价体系与研究进展
        3.1 牧草不同品种和基因型对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3.2 牧草品质育种的评价体系
        3.3 牧草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
    4.牧草氮肥效应及转化效率研究进展
        4.1 氮素形态对牧草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4.1.1 氮素形态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4.1.2 氮素形态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2 牧草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调控的研究进展
        4.3 氮素形态对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基因型牧草氮代谢的特点
        4.5 氮素对牧草生长的作用与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4.5.1 氮素利用率与对牧草作用的研究进展
        4.5.2 氮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5.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狼尾草属牧草的良种选育和基因型与品质的相关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狼尾草属牧草良种选育设计
        1.2.2 狼尾草属牧草基因型与品质的相关研究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选育出狼尾草属牧草良种
        2.2 狼尾草属牧草的RAPD分析
        2.3 狼尾草属牧草的分蘖数分析
        2.4 狼尾草属牧草的株高分析
        2.5 狼尾草属牧草的草层高分析
        2.6 狼尾草属牧草的产草量分析
        2.7 狼尾草属牧草的茎叶比分析
        2.8 狼尾草属牧草粗蛋白产量分析
        2.9 狼尾草属牧草粗脂肪含量分析
        2.10 狼尾草属牧草纤维素含量分析
        2.11 狼尾草属牧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聚类分析
        2.12 牧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与牧草基因型关系分析
    3.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同位素~(15)N标记氮素转化牧草效果试验设计
        1.2.2 同位素~(15)N标记牧草转化小白鼠效果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
        2.2 牧草~(15)N丰度分析
        2.3 牧草~(15)N含量和~(15)N肥料利用率分析
        2.4 牧草在小白鼠体内的转化效率分析
        2.5 ~(15)N肥料施用牧草后转化为鼠体蛋白质的效果分
        2.6 牧草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和结论
第四章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规律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分蘖数的影响
        2.2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株高的影响
        2.3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SPAD读数的影响
        2.4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物量的影响
        2.5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6 施氮水平对黑麦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7 黑麦草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分
        2.8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氮素生产效率的影
        2.9 不同施氮水平下牧草粗蛋白含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
    3.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4种禾本科牧草硝酸盐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对氮肥的响应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2 施氮水平对4种禾本科牧草NR和GS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施氮水平下4种牧草NR和GS活性的时空变化
        2.4 不同施氮水平牧草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与NR和GS活性的相互关系
    3.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产量、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测定与分析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分蘖数的影响
        2.2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株高的影响
        2.3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2.4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4.1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全生育期平均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4.2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不同刈割期粗蛋白含量的影
        2.5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6 黑麦草的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
        2.7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硝态氮的影响
        2.8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2.9 四种施氮方式黑麦草的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随施氮量动态变化
    3.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测定与分析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分蘖数的影响
        2.2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株高的影响
        2.3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的影响
        2.4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2.6 杂交狼尾草施氮量与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二次曲线分析
        2.7 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
    3.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杂交狼尾草对不同类型肥料的响应以及在治污和畜牧上的利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1:杂交狼尾草施用不同类型肥料的效果研究
        1.2 试验2:沼肥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1.3 试验3:不同施肥处理的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育肥猪效果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对杂交狼尾草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2 规模化猪场废弃物及养分产出量分析
        2.3 杂交狼尾草消纳猪场沼液的效果
        2.4 杂交狼尾草草地长期施用沼液后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5 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育肥猪对其增重与饲料报酬的影响
        2.6 饲喂杂交狼尾草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2.7 饲喂杂交狼尾草经济效益分析
    3.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缩略词
牧草与植物学名
致谢
作者简介

(9)蓖麻变应原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条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蓖麻饼粕的研究概况
        1.1.1 蓖麻饼粕的成分
        1.1.2 蓖麻籽及榨油后饼粕的营养价值
        1.1.3 蓖麻饼粕中的有毒成分
    1.2 植物类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类变应原的种类
        1.2.2 植物类变应原分子的功能研究
        1.2.3 植物变应原基因的克隆和体外重组
    1.3 蓖麻饼粕脱毒的研究进展
        1.3.1 蓖麻饼粕脱毒的意义
        1.3.2 蓖麻饼粕脱毒的方法
        1.3.3 脱毒蓖麻饼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蓖麻变应原提取工艺的优化
        2.2.2 蓖麻变应原脱毒菌株选育的研究
        2.2.3 蓖麻变应原脱毒菌株降解条件的研究
        2.2.4 蓖麻变应原和蓖麻碱降解菌复配发酵的综合评价
3 结果与讨论
    3.1 蓖麻变应原提取工艺的优化
        3.1.1 蓖麻饼粕中变应原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3.1.2 单因子实验的考察
        3.1.3 正交实验优选蓖麻变应原提取工艺条件
        3.1.4 变应原的电泳检测
    3.2 蓖麻变应原脱毒菌株选育的研究
        3.2.1 脱毒菌株的筛选
        3.2.2 脱毒菌株的形态观察
        3.2.3 脱毒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3.2.4 环境因素对脱毒菌株的影响
    3.3 蓖麻变应原脱毒菌株降解条件的研究
        3.3.1 种子培养条件的确定
        3.3.2 脱毒条件的优化
        3.3.3 优化条件下菌种的脱毒效果
    3.4 蓖麻变应原和蓖麻碱降解菌复配发酵的综合评价
        3.4.1 蓖麻饼粕发酵脱毒蓖麻碱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3.4.2 B31、B202复合后对蓖麻饼粕中毒素的降解
4 结论
    4.1 蓖麻变应原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4.2 脱毒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4.3 脱毒菌株培养条件的确定及降解条件的优化
    4.4 复配发酵的综合评价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四、饲料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研究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库存稻谷营养价值和喂养效果的初步评价[D]. 康芳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稻米资源在畜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康芳菲,何贝贝,王永伟,李爱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08)
  • [3]禽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生物学参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D]. 贾倩. 山东大学, 2020(12)
  • [4]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汉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2)
  • [5]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审批制度研究[D]. 刘钰.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6]米糠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研究进展[J]. 尹喜海,姜夙,王伟杰. 吉林畜牧兽医, 2012(05)
  • [7]土壤中蓖麻变应原降解菌脱毒效果的研究[J]. 王昌禄,刘洋,陈志强,高岚,张爱琳,王文杰. 饲料研究, 2008(06)
  • [8]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D]. 黄勤楼.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9]蓖麻变应原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条件的优化[D]. 刘洋. 天津科技大学, 2008(06)
  • [10]饲料卫生问题与提高安全性的措施[J]. 王西耀,刘京堂,朱学军.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7(03)

标签:;  ;  ;  ;  ;  

饲料中固有毒物——抗营养因子的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