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一、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项南,麻常雷[1](2021)在《“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文中指出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仅近海海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可开发量就高达数百吉瓦。近年来,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电力绿色转型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在介绍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重要进展的基础上,梳理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减排潜力,对"双碳"背景下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愿景进行展望,并对近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以及规模化开发利用重点进行分析。

薛碧颖,陈斌,邹亮[2](2021)在《我国海洋无碳能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主要进展》文中指出海洋可再生能源属于无碳能源,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风能等多种形式。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无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海洋无碳能源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以及我国海洋无碳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开发利用海洋无碳能源符合碳中和发展需求,在能源转换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沿海和海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郑蔚恒[3](2020)在《基于生态适宜性和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海岛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战略基地,随着人口和经济不断向沿海迁移,海岛逐渐成为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重点。相对于大陆来说,海岛生态系统具有孤立性、脆弱性以及生态调节与恢复的不可逆性,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海岛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评估,且大多只关注岛屿自身,较少考虑周围海域对海岛生态承载力的贡献。从研究区域来看,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多关注特大型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对中小型有居民海岛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作为海岛典型特色资源的旅游海滩,对海岛旅游开发起到了主要的承载作用,还是海岛岸线防护的重要保障,但现有的海滩管理体系研究以单方面研究为主,缺少足够的综合性研究,且未对大型海岛与中小型海岛旅游海滩管理进行区分。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生态适宜性研究与海岛可持续开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地质学理论、人-地关系理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采用野外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问卷调查、SWOT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和网络数据,基于中国海岛资源特征和开发现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a)基于陆海统筹的视角,将海岛周边海域对海岛生态系统的贡献纳入研究范围。(b)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测度框架,提出了以岛陆土地空间资源和淡水资源为前置条件的大型海岛综合开发、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海岛分类型开发框架,填补了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在中小型有居民海岛开发方面的缺失。(c)基于资源指数-关键生态因子的距离约束关系构建了中小型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框架,分析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及旅游海滩的管理现状及特点。(d)探讨陆海统筹视角下海岛与大陆、海岛与周边海域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模式,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陆岛统筹视角下海岛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互动平衡;基于陆海统筹协同发展模型,以湄洲岛港口岸线资源为例研究了海岛特色资源开发时机。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海岛开发将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通过渔业养殖等方式从周边海域获取生态承载力,但受海域资源禀赋限制;通过陆海统筹方式从大陆调配资源获取生态承载力,但受交通条件、成本等限制。由此可知可建设土地面积是制约海岛开发的最根本要素,人口数量与经济基础也是制约因子之一。只有岛陆面积较大、可以承载一定数量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海岛才具备综合开发基础,否则宜作为特色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2)大型海岛(县级以上驻地海岛)的综合开发必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限制海岛开发的生态制约因子主要是淡水资源和植被资源。在大型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在建设用地中提高园林绿地覆盖率和景观湿地水域的比例,避免破坏防风固沙的植被,严禁占用水资源生态区和破坏地下水层结构。(3)中小型海岛(乡镇级以下海岛和无居民海岛)适宜进行特色资源保护性开发,距离较近的岛群(群岛或列岛),可采取区块式集群开发。(4)基于陆海统筹管理思维,海岛与大陆之间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小型海岛与所在区域大陆具有较高的协同发展度时,海岛拥有的特色资源不妨留待未来开发。(5)中小型海岛海滩是极其重要且特殊的滨海资源,其旅游开发管理明显有别于大陆海滩和大型海岛海滩,需要从整个海岛开发的全局和统筹角度来考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被动、主动和发展平衡阶段。中小型海岛海滩对于维护海岛海岸稳定性和海岛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的角度,旅游海滩保护红线宜界定在海岸第一道防护线和海滩闭合深度线之间。

万祥春[4](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彭洪兵,吴姗姗,麻常雷,武贺[5](2017)在《我国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文中提出海洋能是应对全球化石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海洋能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海洋能产业总体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基于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沿海11个省(市、区)为评价单元,以海洋能资源禀赋、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开发利用基础、规划导向、基础设施条件为主要评价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研究提出我国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以期为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王燕,刘邦凡,赵天航[6](2017)在《论我国海洋能的研究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总体上是一个大陆文明的国家,对海洋的关注不如欧洲文明。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从目前现有文献看,我国对于海洋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其中,对于海洋能的深层次的研究就是一个重大的空白。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蕴藏巨大的海洋能。但对它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开始前的阶段,落后于西方国家上百年。我国目前已经提出海洋发展战略,为了促进我国海洋能研究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推进制度安排,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海洋能观测体系,完善科学评估机制;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构建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基础平台;基于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洋能;科学开发,加强海洋能资源保护。

韩增林,胡伟,钟敬秋,胡渊,刘天宝[7](2017)在《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文中提出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既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海洋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运用能值分析构建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能值测度。研究表明:(1)2013年,中国沿海各省的海洋生态经济总能值为1.70×1024sej,可更新资源能值占主体地位。(2)受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区域海洋资源储量影响,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能值密度分布差异较大,能值货币比率以上海为界,南高北低,高中低3种能值产出率结构并存且以中能值产出率结构为主。(3)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以高承载力和较高承载力为主,但局部地区海洋生态承载力偏低影响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负载率较大,环境负载率高的地区与我国海洋经济发达地区高度耦合。(4)从可持续发展指数来看,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整体可持续性较好,局部地区环境负载率过大和生态承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武贺,王鑫,李守宏[8](2015)在《中国潮汐能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回顾了我国潮汐能资源评估和开发利用状况,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几种重要的潮汐能开发利用形式,详细描述了国内外有关潮汐能资源储量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开展的4次潮汐能资源普查总体情况,统计分析了我国沿海潮汐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概述了仍在运行的我国部分潮汐电站的基本状况和规模,并提出了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陈绍钢,蒋国锋,朱学敏[9](2015)在《福建省水力机械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该报告从福建省水力机械学科发展现状及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我省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思路、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方向和近期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及建议。

罗国亮,职菲[10](2012)在《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瓶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矿物能源占能源供应总量的九成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矿物能源将日益紧缺。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储量大、可再生等特点,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改善能源结构,具有战略作用。但受制于技术成本、维护难度、设备质量等因素,海洋能发展较缓慢。我国海洋能发展要充分考虑技术成本、设备造价、输电线路成本、输电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

二、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3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3.1 潮汐能资源
    3.2 潮流能资源
    3.3 波浪能资源
    3.4 温差能资源
    3.5 盐差能资源
4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展
    4.1 技术进展
    4.2 产业发展
    4.3 存在的问题
5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展望
    5.1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主要路径
    5.2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重点方向

(2)我国海洋无碳能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主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海洋无碳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潮汐能开发利用现状
    1.2 潮流能开发利用现状
    1.3 波浪能开发利用现状
    1.4 温差能开发利用现状
    1.5 盐差能开发利用现状
    1.6 风能开发利用现状
2 我国海洋无碳能源调查状况
3 我国海洋无碳能源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3.1 潮汐能
    3.2 潮流能
    3.3 波浪能
    3.4 温差能
    3.5 盐差能
    3.6 风能
4 我国海洋无碳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开发利用前景分析及建议对策
    4.1 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2 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4.3 建议对策

(3)基于生态适宜性和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岛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响应研究进展
        1.2.2 海岛资源开发的生态适宜性研究进展
        1.2.3 海岛可持续开发研究进展
        1.2.4 陆海统筹研究进展
        1.2.5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岛
        2.1.2 海岛生态系统
        2.1.3 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
        2.1.4 陆海统筹
        2.1.5 海岛海滩及其稳定性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地质学理论
        2.2.2 人—地(岛)耦合理论
        2.2.3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
第三章 海岛开发陆海统筹思路及生态适宜性测度方法
    3.1 海岛开发的本质
        3.1.1 资源价值转化
        3.1.2 产业强化和转化
    3.2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开发理念
        3.2.1 陆海统筹的开发模式
        3.2.2 陆海统筹协同发展模型
        3.2.3 陆海资源调配与海岛资源开发时机分析
    3.3 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测度模型
        3.3.1 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3.3.2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盈亏测算
        3.3.3 海岛开发的生态适宜性测度模型
        3.3.4 海岛开发生态适宜性测度模型的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海岛分类型开发模式
    4.1 海岛分类型开发依据
    4.2 大型海岛综合开发模式
        4.2.1 综合开发的阶段性特征
        4.2.2 综合开发生态适宜性分析
        4.2.3 “三生”耦合协调度与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4.3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
        4.3.1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的类型
        4.3.2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的条件
        4.3.3 特色资源开发生态适宜性分析
    4.4 其他开发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型海岛综合开发生态化管理研究
    5.1 研究对象选择
    5.2 生态适宜性分析
        5.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5.2.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
    5.3 “三生”耦合协调度分析
    5.4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5.5 生态化管理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小型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生态化管理研究
    6.1 海岛特色资源开发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6.1.1 研究对象选择
        6.1.2 特色资源开发适宜性分析
        6.1.3 特色资源开发时机分析
    6.2 海岛旅游海滩特色开发管理
        6.2.1 研究对象选择
        6.2.2 旅游海滩管理框架
        6.2.3 海岛旅游海滩管理现状分析
        6.2.4 海岛旅游海滩管理模式
    6.3 其他特色资源开发的生态化管理
        6.3.1 海岛渔业资源特色开发生态化管理
        6.3.2 海岛港口资源特色开发生态化管理
        6.3.3 岛群区块式集群开发生态化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四、安全类型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一、安全观的含义
        二、安全观的类型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四、和谐海洋思想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5)我国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1.1 开展了一批海洋能开发利用实践
    1.2 形成一定规模的研发及产业化队伍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布局分散, 经济效益低下
        1.3.2 企业关联度不高, 配套产业严重滞后
        1.3.3 激励政策和产业引导缺乏
2 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方法
    2.1 评价单元
    2.2 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选取
        2.2.1 影响因素分析
        (1) 海洋能资源禀赋
        (2) 海洋能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
        (3) 海洋能开发利用基础
        (4) 规划导向
        (5) 基础设施条件
        2.2.2 评价指标选取
    2.3 评价方法
        2.3.1 综合得分计算
        2.3.2 指标数据标准化及权重的确定
        2.3.3 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1) 资源禀赋指标
        (2) 研发力量
        (3) 制造能力
        (4) 利用基础
        (5) 规划导向
        (6) 基础设施条件
    2.4 评价结果
3 我国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建议
    3.1 广东万山波浪能测试及运行维护产业集聚区
    3.2 浙江舟山潮流能测试及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3.3 山东海洋能综合测试及研发设计产业聚集区
4 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建议
    4.1 重视配套产业发展, 完善海洋能产业链条
    4.2 提高政策支持的重点, 促进海洋能产业化
    4.3 加快公共平台建设, 推进海洋能产业发展
    4.4 推进海岛海洋能开发利用, 促进成果转化
    4.5 开展海洋能产业数据统计与运行监测
5 结论

(6)论我国海洋能的研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论
2 我国海洋能研究概览
    2.1 海洋能定义和分类的研究
    2.2 海洋能开发技术的研究
    2.3 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研究
    2.4 海洋能规划和纲要概览
3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概况
    3.1 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情况
    3.2 波浪能的开发利用情况
    3.3 温差能的开发利用情况
    3.4 盐差能的开发利用情况
    3.5 海上风能资源
4 我国海洋能研究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推进制度安排,加强顶层设计
    4.2 建立海洋能观测体系,完善科学评估机制
    4.3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构建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基础平台
    4.4 基于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海洋能
    4.5 科学开发,加强海洋能资源保护

(7)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能值分析理论
        2.1.2 能值密度
        2.1.3 能值货币比率
        2.1.4 能值产出率
        2.1.5 环境负载率
        2.1.6 海洋能值-生态承载力
        2.1.7 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
    2.2 数据来源
3 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测度
    3.1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模型
    3.2 中国海洋生态经济能值测度
4 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4.1 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4.1.1 能值密度
        4.1.2 能值货币比率
        4.1.3 能值产出率
        4.1.4 海洋能值-生态承载力
        4.1.5 环境负载率
        4.1.6 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
    4.2 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特点
5 结论

(8)中国潮汐能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潮汐能的特点和开发形式
2潮汐能资源的估算方法
    2.1简易估算方法
    2.2数值模拟方法
    2.3各评估方法的优劣
3中国潮汐能资源评估现状
4中国潮汐能电站运行状况及规模
5总结与讨论

(9)福建省水力机械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我国及我省水力机械学科发展现状
3 国内外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3.1 潮汐能发电状况
    3.2 潮流能发电状况
    3.3 波浪能发电状况
    3.4 海上风力发电状况
4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4.1 潮汐能发电发展趋势
    4.2 潮流能发电发展趋势
    4.3 海上风力发电发展趋势
5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机遇
    5.2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
6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7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7.1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7.2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7.3 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8 我省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方向
    8.1 优先开发海上风力发电
    8.2 积极开发潮汐发电
    8.3 加大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科技投入
9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
    9.1 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9.2 完善政府定价上网制度
    9.3 设立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9.4 重点突破制约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
    9.5 完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市场融资制度和发展基金制度
    9.6 完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国内立法

(10)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瓶颈(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1.储量及分布情况。
        (1) 潮汐能。
        (2) 波浪能。
        (3) 潮流能。
        (4) 温差能。
        (5) 盐差能。
        (6) 近海风能。
    2.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发展现状。
        (1) 潮汐能。
        (2) 波浪能。
        (3) 潮流能。
        (4) 温差能。
        (5) 盐差能。
        (6) 近海风能。
    3.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有利条件。
        (1) 防范的资源储量。
        (2) 技术基础。
        (3) 政策支持。
三、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
    1.经济性障碍。
    2.并网难题。
    3.体制困境。
四、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四、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碳”目标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J]. 王项南,麻常雷. 华电技术, 2021(11)
  • [2]我国海洋无碳能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主要进展[J]. 薛碧颖,陈斌,邹亮. 中国地质调查, 2021(04)
  • [3]基于生态适宜性和陆海统筹视角的海岛分类开发管理研究[D]. 郑蔚恒.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4]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5]我国海洋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 彭洪兵,吴姗姗,麻常雷,武贺. 海洋技术学报, 2017(04)
  • [6]论我国海洋能的研究与发展[J]. 王燕,刘邦凡,赵天航. 生态经济, 2017(04)
  • [7]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 韩增林,胡伟,钟敬秋,胡渊,刘天宝. 生态学报, 2017(08)
  • [8]中国潮汐能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武贺,王鑫,李守宏. 海洋通报, 2015(04)
  • [9]福建省水力机械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陈绍钢,蒋国锋,朱学敏. 海峡科学, 2015(01)
  • [10]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瓶颈[J]. 罗国亮,职菲. 经济研究参考, 2012(51)

标签:;  ;  ;  ;  ;  

福建潮汐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