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激励,让人力资源滚动增值

全方位激励,让人力资源滚动增值

一、全方位激励 让人力资源滚动升值(论文文献综述)

赵璐[1](2021)在《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各个大型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价值最大化,而企业要想占据更大优势就得依靠财务分析来提高决策的质量。到了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借助财务系统两者之间呈现日趋融合的现象,企业更希望通过业财融合,将财务延伸至业务前端发挥对业务的指导作用。建设财务共享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并满足大范围的流程规范和财务管控需求,有利于及时提取业财数据进并促进业财融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相关文献,依据资源配置、流程再造等理论,分析了T企业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状况,基于其建设财务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并形成战略、业务和核算的铁三角财务组织架构,本文在业务财务部门的基础之上,主要研究了业务财务对公司项目管理全过程和季度滚动预算中发挥的指导作用。指出了其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共享系统部分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业务财务对接矛盾突出、项目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参与不充分、预算管理过程业财融合不充分等,并针对问题给出优化建议,包括建立组织间协作制度、财务共享系统优化、强化财务BP项目全流程管控、增设财务BP季度预算管理工作等,最后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希望对T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边云涛[2](2021)在《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研究》文中提出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缓慢、遭遇“资源诅咒”制约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而产业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资源型区域资源产业依赖导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缓慢,产业演进中形成了低端锁定现象。而加快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的实践已经经历较长时间,但产业转型升级依然是资源型区域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学术界对资源型区域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关注较多,但较少聚焦到资源型区域脆弱的产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基于产业生态视角对资源型区域的产业低端锁定与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产业关联等理论,促进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利用机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计量检验、案例研究等方法,基于产业生态视角,以工业部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两类数据,研究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首先,在梳理产业演进、产品空间、资源产业依赖与转型升级等文献基础上,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阐释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机理;其次,利用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中国资源型省域产业空间网络图,检验资源依赖与产业演进的逆向关系;然后,利用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生态对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接着,对典型资源型城市长治市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为:(1)借鉴生态学思想提出产业生态系统概念与模型,搭建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与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利用生态系统构成与演替模型理论,构建由产业基础、产业要素、产业服务、产业设施等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及其演进模型,产业发展通过正向关联带动其他产业是促进模型,产业发展不影响其他产业发展呈中性是随机模型,产业发展排挤其他产业是抑制模型。在工业部门,资源依赖形成通过对制造业、生产要素、优质服务、基础设施的挤出导致产业生态恶化,产业生态恶化带来产业结构逆向演进,形成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的抑制模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开展资源产业管制避免资源依赖,形成有利于制造业新产业成长的随机模型,接着政府引导资源收益转化,加速培育制造业新主导产业进入促进模型第一阶段,最后通过制造业新主导产业内生关联驱动,实现产业生态与产业演进良性互动的促进模型第二阶段。在工业部门假定下提升产业多样化水平、产业关联程度是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拓展产品空间理论解释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低端锁定。使用2003至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四位代码行业数据,重点在邻近度计算中将赋值范围从传统[0,1]拓展为[-1,1],构建中国正、负产业空间网络基准图。正产业空间网络呈“核心致密—边缘稀疏”结构,核心区域为纺织、电气机械与器材、电子通信设备等高邻近度制造业,边缘区域为采矿业、炼焦、金属冶炼等低邻近度资源型产业。负产业空间网络呈许多小范围一个产业与多个产业之间构成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与“外围”产业为互斥、抑制关系。“中心”多是采矿业等资源型产业,与之相连的是受资源型产业“抑制”的装备制造、纺织等产业。高资源依赖的山西、青海等资源型省份优势产业数量少、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和产业密度均较低。计量结果显示资源依赖度提升会导致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显着下降,也就是资源依赖导致产业逆向演进。(3)以工业部门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产业生态对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基于“省份—行业—年份”三维数据研究发现被解释变量滞后期、产业密度滞后期对产业升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具有路径依赖特征,高资源依赖省份最显着。“省份—年份”二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产业演进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高资源依赖组呈“U型”关系,资源依赖是资源型区域工业升级的动力。从产业生态角度分析发现产业基础、要素禀赋、产业服务、产业设施对产业演进产生显着影响,产业生态的改善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升级。机制检验表明,资源依赖会通过挤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降低人口密度等产业要素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资源依赖也通过挤出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产业密度、路网密度影响经济发展活力,阻碍区域产业演进。最后以产业多样化指数、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替代原被解释变量进行了拓展检验。(4)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全国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长治“二三一”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缓慢,工业结构中资源依赖、重工业化明显,但呈下降趋势;产业空间网络图中长治优势产业处于正产业空间网络边缘、负产业空间网络“中心”位置。长治产业演进呈现路径依赖、路径创造、路径中断等特点。长治通过煤炭产业管制导致主导地位缓降与产业素质提升,以改善产业要素、产业服务、产业设施为主的产业生态改良为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助力长治产业演进由抑制模型向随机、促进模型转变。(5)提出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资源型区域可以通过产业再造、产业延伸、产业退出等实现路径依赖式产业升级,也可以通过产业植入、产业培育、产业融合等实现路径突破式产业升级。最后从以产业关联促进产业群落化发展、改善生产要素禀赋、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优化产业生态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可能的创新之处:一是尝试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由产业基础、产业要素、产业服务、产业设施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及其演进模型,进而基于产业生态视角搭建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与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资源依赖导致产业生态恶化与产业结构逆向演进的抑制模型,提出资源管制、政府引导、内生关联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随机模型、促进模型。二是将传统产品空间理论邻近度范围[0,1]拓展至[-1,1]来显示产业生态演进抑制模型,提出正、负产业空间概念揭示资源型区域存在的典型产业负向关联,资源产业依赖会排挤制造业发展。三是综合运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为衡量产业演进变量,以及对长治的案例研究是论文特色之处。

刘斌[3](2020)在《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很多油田随着数十年的高速开采,特别是东部油田,浅中层油藏或被探明,或者正在开发,其中诸多区块已经处于特高含水期,储量的认识和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必须立足当前的客观实际,不断提高认识,掌握油气水储量状况,采取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储量增值保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针对特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的储量价值评价研究也显得迫切和极为重要。基于上述目的,本文开展特高含水期的储量价值评价,选择开发四十年并且综合含水大于90%的ZY油田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对油气储量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掌握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结合石油行业油气储量价值评价目前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了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发现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到储量价值评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地质可靠性与经济可行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勘探维度、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定性维度的四个维度出发,筛选并确定了评价研究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确立了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层级关键指标进行权重设计,形成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标准。通过针对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较好地解决了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确保综合评价结论能为ZY油田的管理体系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提升,以促使特高含水期的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朱昀[4](2020)在《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聚了较高的金融风险。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从2018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资管新规及其配套实施细则,这些监管新规在银行资管业务组织机构、商业模式、管理能力、产品类型、客户营销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加详尽的要求,这对现有银行资管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研究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以及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策略。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本文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金池模式的终结;刚性兑付的打破;期限错配的禁止;通道业务的清理;多层嵌套的压缩;杠杆比例的限制等。在案例研究中,本文选取了招商银行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出台后招商银行坚决贯彻监管指示并迅速采取行动,其主要应对措施包括:迅速筹建招银理财,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选育一流的人才,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同时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招商银行所采取的这些应对措施值得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和学习。为有效解决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问题,本文在综合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从组织架构角度看,建议商业银行积极申请筹建理财子公司并明确其定位;从商业模式角度看,建议商业银行战略上彻底打破资金池模式,战术上聚焦配置债券类资产;从管理能力角度看,建议商业银行构建专业化的人才体系,并设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从产品类型角度来,建议商业银行推进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构建不同风险层次和久期的产品体系;从客户营销角度看,建议商业银行持续长周期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提升客户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从风险控制角度看,建议商业银行借力数字金融科技构建一个全面面向资管新规的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体系。本文对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已有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深化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影响的认识,并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不仅如此,本文首次选用招商银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资管新规对招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并对资管新规背景下招商银行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系统整理,这些措施对于其他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吴思竺[5](2020)在《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能帮助公司达成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它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整合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并优化配置,对公司健康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仍有许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不够完善,在具体实践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来,船舶制造行业一直处于低谷态势。贸易战对国际远航运输业务的影响,加大了船舶制造行业经营的不确定性。W公司是我国船舶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汇总,以W公司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不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帮助公司用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来实现战略目标的落地,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对同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赵可歆[6](2020)在《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实施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汉得信息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股权激励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缓解委托代理矛盾,同时能够降低骨干人员的流失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所以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推行的是一两期股权激励计划,且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也多是短期性的。连续多期股权激励是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战略转变而动态调整的新型股权激励方案,它通过高频率、连续性的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使股权激励效果更具有长期性和有效性。所以探究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及经济后果将对许多激励效果欠佳的上市公司大有裨益。但是当前关于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较少,也尚未有文献作出系统的梳理。因此本文将用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及经济后果展开研究。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次数最多的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汉得信息201 1年在创业板上市后,为促进主营业务的发展,已经连续推出了八期股权激励,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前六期股权激励均已顺利解锁,其主营业务——高端ERP实施服务发展也迈向新高度,正朝着数字化生态综合服务商的目标不断前进。为了探究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及经济后果,本文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搭建了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在案例研究部分,本文分析了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结合其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理清了连续多期股权激励对汉得信息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将汉得信息与软件行业均值的财务数据对比进行经济后果研究。最后本文得出,连续多期股权激励通过动态激励机制对企业的资本市场反应、财务绩效、创新能力表现等都产生重要作用。

祝凯家[7](2020)在《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模式研究 ——以中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投资建立海外产业园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际贸易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与外汇储备的不断提升以及其他经济体不断对中国外贸出口筑起贸易壁垒的背景下,向海外地区投资共建产业园区,是打开对外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应对之举。目前中国企业在外已建设了不少产业园区,而新规划中的企业园区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未知领域。在这其中进行战略决策的模式和方法论有迹可循、有方可依、有例可比。我国的海外产业园区目前虽然没有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但是从各个园区的发展情况和主导产业来看,已经初具规模的经贸、产业合作区从功能上可划分为市场开拓型、出口导向型、技术研发型、资源开发型和综合发展型。本文通过对中国已建、在建的境外合作区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中国境外合作区的产业选择与该区的牵头企业的优势产业和当地的优惠政策、资源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不同区位的合作区所接纳的产业同时具有了中国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东道国的特点。总体来看,中国目前投资运营的海外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位大概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本文以中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为例,分析了该产业园区启动的动因和建设效应,描绘了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产业结构、区域特点、政策优惠、发展模式。最终总结了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政府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海外产业园区能否顺利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宏观层面指导及协调、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完善海外园区相关投资及建设法律规范制定、建立海外投资开发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推动中国园区标准的国际化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合作和培养。

施达健[8](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优化研究 ——以中房集团为例》文中认为商业地产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它的繁荣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内商业地产经历十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开始步入存量时代。经济增速放缓加上电商的冲击,商业空置及运营价值缺失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存量商业的运营管理越发受到开发企业所重视。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优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首先,本文对商业地产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引用价值链理论、微笑曲线、价值链重构及流程再造理论,分析商业地产价值链各参与主体利益如何实现,论述商业地产价值组成及价值活动过程。其次,笔者重点对中房集团的商业项目运营管理现状进行论述,针对中房集团商业地产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接着从价值链视角对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找出价值链中需要优化的五个活动环节。然后,笔者构建商业地产企业内部价值链、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引用流程再造和价值重塑理论,提出中房集团商业地产价值链优化提升的总体策略,并针对组织架构、产品规划、招商管理、运营模式、资金管理五个环节制定具体的优化措施。最后,针对价值活动薄弱环节优化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介绍运营管理优化的预期效果,由此笔者得出新形势下商业地产价值链统一运营管理的管控模式,实现了价值链的价值提升,在现实中能够为同类型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图38幅,表14个,参考文献72篇。

申琪[9](2020)在《股权激励对恒瑞医药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2017年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以及《关于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重点强调了医药制造业作为维护公众健康的主力,在政府鼓励其进行研发创新的前提下,需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以及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那些打着低价格幌子,实质上却是生产劣质药品的医药制造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创新型医药制造企业的鼎力支持。所以,在市场环境处于利好的状态下,医药制造企业急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扩大企业研发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从而达到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但是,企业往往可能存在代理冲突的矛盾,管理人员不愿意冒险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技术创新,作为缓解这一问题的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重视起来。依照目前整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来看,股权激励研究的方向已朝着企业技术创新不断蔓延。目前,有关股权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相对较少。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是否有效?以及怎样的股权激励方案对技术创新更有效?针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协助医药制造企业更好地把握股权激励方案,尤其是在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也就此引出研究重点,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是否有效。因此,本文选取医药代表企业恒瑞医药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对股权激励、技术创新以及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相关的理论基础梳理。第三部分进入案例分析,通过对恒瑞医药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发现其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特点,为下一部分的数据分析提供相应的铺垫。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纵向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股权激励前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转化的数据对比,以及将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作为对比变量组,将技术创新的三个阶段指标具体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论证恒瑞医药股权激励实施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横向运用功效系数法,分别收集同行业实施复合型股权激励方案的以岭药业、股票期权方案的三诺生物以及未实施股权激励的江中药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及研发转化的相关指标数据,根据综合打分的排名情况来进一步验证恒瑞医药实施的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最终综合纵横分析,得出恒瑞医药实施的股权激励对其技术创新是有效的,以及有关恒瑞医药实施股权激励的相关启示。

白骏杰[10](2020)在《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机制研究 ——以昆药集团为例》文中认为2018年《公司法》的修改对股份回购的内部决策程序、回购资金来源和持股数额等作出了优化调整,同时在第142条回购条款中明确了公司可以将回购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这无疑为公司通过股份回购进行限制性股票激励带来了利好消息,而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也是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展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为此本文对我国的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展开研究,发现目前推行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以民营企业为主,从行业来看医疗保健、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激励方案数量较多,从公司层面来看昆药集团的实施次数最多,而从激励方案的内容来看,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具有激励覆盖面较小、激励力度较弱以及业绩考核指标较为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这些公司股权激励预案公告日附近的股票错误定价水平后发现,股权激励具有市场效应,且多数公司选择在股价被低估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回购并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特别是在医疗保健行业、日常消费和房地产行业中比较明显。随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与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实施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公司的业绩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了提升。随后本文选择属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昆药集团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昆药集团的概况,探究其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动因,介绍四期股权激励方案内容和实施概况并总结激励方案的特点,随后对激励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并探析激励效果,即探究激励对公司市场业绩、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的影响。在对激励方案设计合理性的分析中,总结出其激励方案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和灵活性,但激励方案存在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激励覆盖面和激励力度不足的问题。在研究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后发现激励对公司的市场业绩、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随着股权激励期数的增加而减少,此外还发现了激励方案可能存在信息提前泄露和择时行为。最后归纳研究结论:笔者发现与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开展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业绩得到了提升,市场也在短期内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同时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具有择时性。而在对昆药集团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昆药集团“股份回购+累进制考核”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较新颖,激励效果显着,但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欠缺合理性,股权激励力度和激励覆盖面待提升,行权条件标准较低,激励方案具有福利性质。进而得出研究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公司应注重股权激励模式的适用性和创新性,设置科学合理的行权指标,制定合理的激励覆盖面和激励力度,建立完备的公司内部监管体系,加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以及监事会的独立性,而从外部环境来看还应构筑完善的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股权激励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

二、全方位激励 让人力资源滚动升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方位激励 让人力资源滚动升值(论文提纲范文)

(1)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资源配置理论
        2.1.3 流程再造理论
    2.2 财务共享相关概述
        2.2.1 财务共享
        2.2.2 财务共享的发展方向
    2.3 业财融合相关概述
        2.3.1 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
        2.3.2 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路径
第三章 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案例分析
    3.1 企业概况
        3.1.1 组织架构
        3.1.2 主要业务情况
        3.1.3 财务状况
    3.2 T企业财务共享状况
        3.2.1 财务共享的建设概况
        3.2.2 财务共享系统的内容
        3.2.3 业务流程
    3.3 T企业业财融合情况
        3.3.1 财务部门组织设置情况
        3.3.2 财务BP参与项目管理情况
        3.3.3 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管理情况
    3.4 T 企业业财融合访谈及现状调查情况
        3.4.1 财务主管访谈情况
        3.4.2 调查问卷发放以及回收情况
        3.4.3 调查结果统计
    3.5 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3.5.1 部分业务流程不合理
        3.5.2 业务财务对接矛盾突出
        3.5.3 项目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参与不充分
        3.5.4 预算管理过程业财融合不充分
        3.5.5 参与人员业财融合意识不够,专业储备和能力不足
第四章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建议
    4.1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目标
        4.1.1 优化财务部门组织管理程序
        4.1.2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4.2 建立组织间协作制度
        4.2.1 设立组织机构及制度
        4.2.2 制定协作工作流程
        4.2.3 协作示例
    4.3 相关业务流程优化
        4.3.1 费用报销流程优化
        4.3.2 采购付款流程优化
        4.3.3 销售收款流程优化
    4.4 强化财务BP项目全流程管控
        4.4.1 参与投标阶段报价编制
        4.4.2 参与项目设计方案审核
        4.4.3 加强项目采购成本动态管控
    4.5 增设财务BP季度预算管理工作
        4.5.1 财务BP参与制定季度预算计划
        4.5.2 完善月度预算分析内容
第五章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预期效果
        5.1.1 提升业财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协作
        5.1.2 优化流程,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5.1.3 项目运营管理更加高效
    5.2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保障措施
        5.2.1 公司管理层的支持
        5.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5.2.3 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5.2.4 加强管理会计工具使用
        5.2.5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产业生态与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文献综述
    2.1 产业演进研究
        2.1.1 产业演进的内涵
        2.1.2 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
        2.1.3 产业演进的路径选择
    2.2 产业生态与产品空间研究
        2.2.1 产业生态的研究进展
        2.2.2 产品空间理论研究进展
    2.3 资源型区域产业锁定与转型升级研究
        2.3.1 资源型区域产业锁定及其成因
        2.3.2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措施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产业生态视角下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理论框架
    3.1 从生态系统到产业生态系统
        3.1.1 生态系统的构成
        3.1.2 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演替模型
        3.1.3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3.1.4 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演进模型
        3.1.5 本文后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与模型
    3.2 产业生态恶化与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抑制模型
        3.2.1 基本假定
        3.2.2 资源丰裕、资源繁荣与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恶化
        3.2.3 产业生态恶化、低端锁定与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逆向演进
    3.3 产业生态改良与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随机、促进模型
        3.3.1 资源管制、资源依赖弱化与资源型区域产业中性演进:随机模型
        3.3.2 政策引导、资源收益转化与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改良:促进模型 1
        3.3.3 产业生态改良、内生驱动与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模型 2
    3.4 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数理解析
        3.4.1 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分析
        3.4.2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分析
    3.5 三次产业演进与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拓展分析
        3.5.1 三次产业演进、经济发展阶段与工业部门产业演进关系
        3.5.2 资源依赖与三次产业演进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的实证分析
    4.1 省级层面中国资源型区域的划分依据
    4.2 中国资源型省份产业演进的测度与特征: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4.2.1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测度概念与方法
        4.2.2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构建方法
        4.2.3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的总体特征
    4.3 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升级能力评价
        4.3.1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与产业空间网络特征
        4.3.2 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特征
        4.3.3 生产能力禀赋与产业密度特征
    4.4 资源依赖对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实证检验
        4.4.1 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4.4.2 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
        4.4.3 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生态对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计量检验
    5.1 产业基础对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基于三维数据
        5.1.1 三维数据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5.1.2 三维数据模型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
        5.1.3 三维数据模型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
    5.2 产业生态对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研究
        5.2.1 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5.2.2 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
        5.2.3 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
    5.3 资源依赖抑制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中介机制检验
        5.3.1 中介效应模型设定与样本选取
        5.3.2 资源依赖“诅咒”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
        5.3.3 资源依赖影响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的中介效应检验
        5.3.4 资源依赖影响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的中介效应检验
    5.4 拓展检验:替代原有被解释变量
        5.4.1 资源依赖与区域产业低端锁定的实证检验
        5.4.2 产业生态对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实证检验
        5.4.3 资源依赖对产业生态的影响:机制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的典型案例研究:以山西长治为例
    6.1 长治产业演进的总体特征与产业空间网络格局
        6.1.1 长治经济发展与产业演进的总体特征
        6.1.2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中的长治格局
    6.2 长治产业演进的路径探索与转型方向
        6.2.1 长治产业演进的路径依赖
        6.2.2 长治产业演进的路径创造
        6.2.3 长治产业退出导致路径中断
        6.2.4 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
    6.3 长治产业生态改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阐释
        6.3.1 煤炭产业管制促进主导地位缓降与产业素质提升
        6.3.2 产业生态改良为长治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6.3.3 制造业、新兴产业助力长治产业演进向随机、促进模型转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优化生态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建议
    7.1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7.1.1 资源型区域路径依赖式产业升级
        7.1.2 资源型区域路径突破式产业升级
    7.2 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优化的政策建议
        7.2.1 以产业关联推动资源型区域产业群落化发展
        7.2.2 促进资源型区域生产要素禀赋升级
        7.2.3 提升资源型区域产业服务能力
        7.2.4 完善资源型区域产业基础设施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附表 1“省份—行业—年份”三维数据Probit回归结果
附表 2 1999-2019 年长治市主要工业品产量
附图 1 2013 年中国正产业空间网络基准图
附图 2 2013 年中国负产业空间网络基准图

(3)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1.4 储量价值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石油储量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石油储量分类与分级
        2.1.1 石油储量概念
        2.1.2 石油储量分类及分类结构图
    2.2 储量价值评价内涵
    2.3 储量价值评价影响因素
        2.3.1 地质因素
        2.3.2 开发因素
        2.3.3 经济因素
    2.4 储量价值评价相关方法
        2.4.1 国外储量价值评价方法
        2.4.2 国内储量价值评价方法
        2.4.3 储量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ZY油田简介
        3.1.1 ZY油田石油地质概况
        3.1.2 ZY油田地层岩性特征
        3.1.3 ZY油田开发概况
    3.2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现状分析
        3.2.1 评价依据和指标确定
        3.2.2 评价指标体系
        3.2.3 评价结果
    3.3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3.4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的必要性
第四章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方案设计
    4.1 评价优化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2 评价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4.3 储量价值评价指标的确定
        4.3.1 勘探价值维度
        4.3.2 技术价值维度
        4.3.3 经营价值维度
        4.3.4 定性价值维度
        4.3.5 储量价值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
    4.4 储量价值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4.2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4.4.3 评价指标的取值及处理
        4.4.4 储量价值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4.5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4.5.1 评价油藏的选取
        4.5.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4.5.3 评价指标的取值及处理
        4.5.4 储量价值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综合技术集成应用确保精细认识
    5.2 采取调整与挖潜措施落实分类治理
    5.3 强化经营管理实现成本有效管控
    5.4 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银行资管业务
        2.1.2 资管新规
        2.1.3 业务转型
    2.2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产组合理论
        2.2.2 金融中介理论
        2.2.3 金融抑制理论
    2.3 资管新规中新监管措施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监管套利理论
        2.3.3 影子银行理论
    2.4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
        2.4.1 发展战略转型理论
        2.4.2 产品体系转型理论
        2.4.3 营销理念转型理论
        2.4.4 数字驱动转型理论
第3章 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动因与问题分析
    3.1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和进程
        3.1.1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
        3.1.2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进程
    3.2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动因
        3.2.1 资金供给者角度的动因
        3.2.2 银行角度的动因
        3.2.3 资金需求者角度的动因
    3.3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刚性兑付的问题
        3.3.2 期限错配的问题
        3.3.3 资管能力的问题
第4章 资管新规的影响及银行资管业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4.1 资管新规概述
        4.1.1 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遵循的原则及适用的范围
        4.1.2 资管新规的政策目标
    4.2 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
        4.2.1 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直接影响
        4.2.2 资管新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间接影响
    4.3 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4.3.1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3.2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可行方向
第5章 资管新规背景下招银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案例分析
    5.1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5.1.1 发展历程和组织架构
        5.1.2 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5.2 资管新规对招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
        5.2.1 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下降
        5.2.2 非标资产有序压缩整改困难
        5.2.3 理财产品真实净值化转型困难
        5.2.4 销售渠道和目标客户迁徙困难
    5.3 资管新规背景下招银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5.3.1 明晰招银理财未来发展中的定位
        5.3.2 全面提升招银理财的资产管理能力
        5.3.3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体系
    5.4 资管新规背景下招银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具体措施
        5.4.1 构建真实净值型理财产品体系
        5.4.2 组建资管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5.4.3 资产配置上聚焦债券类资产
        5.4.4 将数字化经营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
        5.4.5 借力金融科技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第6章 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建议
    6.1 战略上积极筹建理财子公司,战术上聚焦配置债券类资产
        6.1.1 战略上积极申请筹建理财子公司
        6.1.2 战术上聚焦配置债券类资产
    6.2 组建资管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真实净值型理财产品体系
        6.2.1 组建资管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6.2.2 构建真实净值型理财产品体系
    6.3 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借力数字科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6.3.1 长期持续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
        6.3.2 借力数字科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全面预算管理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全面预算管理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文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分析
    2.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2.1.3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2.1.4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
    2.2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的联系
        2.2.1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相互作用
        2.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2.2.3 作业管理理论
3 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分析
    3.1 W公司概况
    3.2 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2.1 公司全面预算制度体系
        3.2.2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3.2.3 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
        3.2.4 公司全面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3.2.5 公司全面预算的考核
    3.3 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全面预算组织结构不健全
        3.3.2 预算目标制定存在局限性
        3.3.3 预算编制方法及流程不合理
        3.3.4 信息化建设落后,预算执行效率低
        3.3.5 预算控制力度弱,预算分析不充分
        3.3.6 预算考评体系单一
4 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4.1 完善全面预算组织结构
    4.2 导入战略思维,优化预算目标
    4.3 确定科学的编制方法,优化编制流程
    4.4 加强信息化水平,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4.5 强化预算控制与分析,建立反馈机制
    4.6 建立多维度的业绩考评体系
结论及讨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6)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实施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汉得信息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股权激励
        2.1.2 连续多期股权激励
    2.2 理论基础
        2.2.1 激励理论
        2.2.2 强化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人力资本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股权激励动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2.3.2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文献综述
        2.3.3 股权激励经济后果分析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评述
3 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理论分析
    3.1 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3.1.1 连续多期股权激励已成常态化
        3.1.2 人才密集型行业倾向于连续多期股权激励
    3.2 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特点
        3.2.1 实施频率高
        3.2.2 授予数量少价格低
        3.2.3 着重对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激励
        3.2.4 合理的有效期限
    3.3 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动因分析
        3.3.1 人力资本升值
        3.3.2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需要
        3.3.3 强化激励模式的需要
        3.3.4 前期股权激励成功实施的经验
        3.3.5 福利型动因
    3.4 作用路径
4 案例研究样本的选取及介绍
    4.1 案例公司选取标准
    4.2 汉得信息公司概况
        4.2.1 公司简介
        4.2.2 股权结构
        4.2.3 经营概况
        4.2.4 发展优势
    4.3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分析
        4.3.1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模式
        4.3.2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被激励对象
        4.3.3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激励期限及解锁比例
        4.3.4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标的物授予数量及授予价格
        4.3.5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指标
    4.4 汉得信息股权激励解锁情况
5 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5.1 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动因分析
        5.1.1 绑定核心员工的需要
        5.1.2 提高主营业务竞争力
        5.1.3 从解决方案服务商向数字化生态综合服务商转型
        5.1.4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5.2 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分析
        5.2.1 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资本市场反应
        5.2.2 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财务效果分析
        5.2.3 汉得信息连续多期股权激励的创新能力表现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优化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6.2.2 完善内部治理环境
        6.2.3 完善市场监管与法律法规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模式研究 ——以中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框架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园区
        2.1.2 海外产业园区
        2.1.3 中俄贸易的阴影——“灰色清关”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群理论
        2.2.2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3 “增长极”理论
        2.2.4 “雁行理论”和边际产业理论
        2.2.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产业转移理论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产业园区的发展目的及海外产业园区的选址研究
        2.3.2 海外产业园区的投资因素分析
        2.3.3 海外产业园区的必要性和相关政策研究
        2.3.4 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分析及时代机遇研究
    2.4 国外研究现状
    2.5 文献总结及评述
3 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企业已建海外产业园区基本类型
        3.1.1 按功能分类
        3.1.2 按开发主体分类
    3.2 中国企业已建海外产业园区总体布局
        3.2.1 中国企业已建海外产业园区概况
        3.2.2 中国已建海外产业园区产业特点
        3.2.3 中国已建海外园区发展特征
        3.2.4 中国已建海外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
4 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投资战略要素分析
    4.1 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走向海外的需求分解
    4.2 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发展的共性机遇
    4.3 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发展的共性挑战
5 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建设决策分析
    5.1 海外产业园区的选址
        5.1.1 选址原则
        5.1.2 选址思路
    5.2 海外产业园的产业选择
        5.2.1 总体思路
        5.2.2 产业选择与导入的系统分析
    5.3 海外产业园区开发主体
        5.3.1 开发主体分类
        5.3.2 战略合作者的选择
    5.4 海外产业园区投融资模式
        5.4.2 资本市场融资
        5.4.3 项目融资
        5.4.4 政府主导型融资
    5.5 海外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5.5.1 开发模式
        5.5.2 开发流程
        5.5.3 开发策略
    5.6 海外产业园区招商模式
6 案例分析-以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为例
    6.1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发展概况
    6.2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设动因分析
        6.2.1 中国企业的宏观需求
        6.2.2 乌苏里斯克的微观优势
    6.3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效应分析
        6.3.1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对俄经济拉动情况
        6.3.2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
    6.4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分析
    6.5 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暴露的问题及展望
7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7.1 加强宏观层面指导及协调
    7.2 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参与
    7.3 完善海外园区相关投资及建设法律规范制定
    7.4 建立海外投资开发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7.5 推动中国园区标准的国际化推广
    7.6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确保智力保障支持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价值链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优化研究 ——以中房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创新点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理论概述
    2.1 商业地产相关概念
        2.1.1 商业地产概念
        2.1.2 商业地产分类
        2.1.3 商业地产特点
        2.1.4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
    2.2 价值链相关理论基础
        2.2.1 价值链理论
        2.2.2 微笑曲线理论
        2.2.3 价值链重构
        2.2.4 流程再造
    2.3 商业地产价值活动主体及内容
        2.3.1 商业地产价值活动主体
        2.3.2 商业地产的价值活动内容
3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中房集团概况
        3.1.1 中房集团简介
        3.1.2 中房集团商业项目概况
    3.2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3 基于价值链中房集团商业地产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价值链基本活动
        3.3.2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价值链辅助活动
        3.3.3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价值链活动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优化内容
    4.1 商业地产价值链模型的构建
        4.1.1 商业地产内部价值链构建
        4.1.2 商业地产横向价值链构建
        4.1.3 商业地产纵向价值链构建
    4.2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价值链优化总体提升策略
        4.2.1 基于内部价值链的流程再造
        4.2.2 基于横向价值链的产业协同
        4.2.3 基于纵向价值链的价值重构
    4.3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价值链优化的实施内容
        4.3.1 统一管理,组织架构优化
        4.3.2 统一设计,产品规划优化
        4.3.3 统一招商,招商管理优化
        4.3.4 统一运营,运营模式优化
        4.3.5 统一融资,资金管理优化
5 中房集团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优化保障措施及效果预测
    5.1 运营管理优化保障措施
        5.1.1 不断优化价值链实施的组织体系
        5.1.2 重点抓好价值链核心环节管理
        5.1.3 整合价值链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5.1.4 微笑曲线延伸,提升价值链后端服务价值
    5.2 运营管理优化预期效果
        5.2.1 商业价值方式转变,实现稳定租金收益
        5.2.2 产品标准化提速,产品竞争能力增强
        5.2.3 管理流程规范,项目运营质效提升
        5.2.4 资金效率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加强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股权激励对恒瑞医药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的模式
        1.2.2 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2.3 股权激励有效性评价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性的基础理论
    2.1 股权激励的概述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1.2 股权激励的模式
        2.1.3 股权激励对象
        2.1.4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
    2.2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评价指标
        2.2.1 技术创新的概念
        2.2.2 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
    2.3 股权激励有效性的概念与评价方法
        2.3.1 股权激励有效性的概念
        2.3.2 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2.4 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2.4.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4.2 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第3章 恒瑞医药股权激励实施方案
    3.1 恒瑞医药简介
        3.1.1 恒瑞医药业务概要
        3.1.2 恒瑞医药主要经营情况
    3.2 恒瑞医药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分析
        3.2.1 内部动因
        3.2.2 外部动因
    3.3 恒瑞医药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情况
        3.3.1 恒瑞医药股权激励方案基本情况
        3.3.2 恒瑞医药股权激励分配情况
        3.3.3 恒瑞医药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标准
    3.4 恒瑞医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特点
        3.4.1 采用的模式为限制性股票激励
        3.4.2 滚动性实施激励计划对象不断扩大
        3.4.3 解锁考核标准独特
第4章 股权激励对恒瑞医药技术创新有效性的纵横分析
    4.1 实施股权激励前后对恒瑞医药技术创新的纵向有效性分析
        4.1.1 恒瑞医药创新投入分析
        4.1.2 恒瑞医药创新产出分析
        4.1.3 恒瑞医药创新转化能力分析
    4.2 实施股权激励前后对恒瑞医药创新的横向有效性分析
        4.2.1 比较企业的基本情况
        4.2.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评价指标原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及标准值的确定
    4.3 股权激励对恒瑞医药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分析结果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2.1 恰当选择激励模式,有效推动技术创新
        5.2.2 设置滚动性激励计划,持续发挥激励创新效果
        5.2.3 运用科学解锁考核标准,激发技术人员研发热情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企业相关指标实际值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机制研究 ——以昆药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文献综述
    五、论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限制性股票激励界定
        一、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概念和原理
        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理论溯源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双因素理论
第二章 我国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实施现状
    第一节 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基本情况
        一、上市公司历年统计数据
        二、实施主体一般性特征
        三、激励方案考察
    第二节 股票错误定价水平研究
第三章 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变量的选择
    第四节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实证模型结果分析
        一、模型摘要与方差分析
        二、回归系数分析表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章 案例介绍
    第一节 昆药集团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经营状况
        三、公司治理及员工构成
    第二节 昆药集团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
        一、股份授予
        二、股份解锁
        三、激励方案的要素比较
    第三节 昆药集团激励方案的特点
        一、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模式
        二、双重考核机制的业绩解锁条件
        三、累进制的激励基金提取式激励
        四、灵活的滚动式激励机制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股权激励方案合理性分析
        一、行权条件
        二、激励覆盖面
        三、股权激励力度
        四、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小结
    第二节 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一、公司市场业绩评估
        二、公司财务业绩影响
        三、公司非财务业绩影响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能促进公司业绩
        二、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具有择时性
        三、“股份回购+累进制考核”激励模式效果显着
        四、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激励力度和覆盖面待提升
        五、昆药集团激励方案具有福利性质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注重股权激励模式的创新和适用性
        二、设置科学的行权指标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覆盖面与激励力度
        四、建立完备的公司内部监管体系
        五、完善股权激励实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样本公司股权激励草案公告日前后相对市净率统计
    附录二 :昆药集团四期股权激励期间AR与CAR统计
    附录三 :2008-2018年中药行业公司财务绩效综合得分排名
致谢

四、全方位激励 让人力资源滚动升值(论文参考文献)

  • [1]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D]. 赵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研究[D]. 边云涛.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研究[D]. 刘斌.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5)
  • [4]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研究[D]. 朱昀.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5)
  • [5]W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 吴思竺. 贵州大学, 2020(01)
  • [6]上市公司连续多期股权激励实施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汉得信息的案例分析[D]. 赵可歆. 苏州大学, 2020(03)
  • [7]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模式研究 ——以中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为例[D]. 祝凯家.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8]基于价值链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优化研究 ——以中房集团为例[D]. 施达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9]股权激励对恒瑞医药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分析[D]. 申琪.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10]回购式限制性股票激励机制研究 ——以昆药集团为例[D]. 白骏杰.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全方位激励,让人力资源滚动增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