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水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中草药水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一、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孙浩丁[1](2021)在《贯叶连翘不定根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的抑菌和抗菌生物膜研究》文中认为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但近年来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人工栽培产量和质量也难以满足产品生产的需求。因此,不定根培养就成为获取贯叶连翘新植物材料的重要途径。目前,贯叶连翘不定根生物反应器培养体系已建立,但不定根的药理活性尚不清楚,这影响着不定根的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以生物反应器培养的贯叶连翘不定根为材料,利用闪式提取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进而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粗提物进行萃取,研究了粗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抑菌和抗生物膜的作用,为今后将不定根应用于相关产品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提取溶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甲醇对不定根黄酮的提取效果好于乙醇和水。因此,以甲醇为溶剂,在单因素实验中对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及液料比的最佳水平进行了筛选,进而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和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条件为提取时间65.44 s,甲醇浓度77.46%,液料比52.13m L g-1,此条件下提取物中黄酮得率高达10.57%。抑菌研究结果表明,不定根粗提物(CE)和石油醚(PET)、二氯甲烷(DCM)、乙酸乙酯(Et OAc)、正丁醇(n-Bu OH)、水(AQE)萃取物对六种供试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包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PET与DCM综合抑菌活性最强,且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因此,本研究进而探究了PET和DCM对此三种菌细胞通透性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PET与DCM处理增加了三种菌细胞内AKP酶、电解质、核酸和蛋白质的泄漏,表明菌细胞渗透性的增加。PET与DCM处理后,三种菌的呼吸受到明显抑制,但两种萃取物参与调控的呼吸代谢途径不同。即,PET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的戊糖磷酸(HMP)途径,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羧酸循环(TCA)途径;DCM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的HMP途径,蜡样芽胞杆菌己糖二磷酸(EMP)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MP和HMP两种途径。在抗生物膜研究中,CE、PET、DCM、Et OAc、n-Bu OH、AQE中,n-Bu OH的抗生物膜综合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对生物膜内细菌也具有杀伤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贯叶连翘不定根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生物膜作用,因此,不定根作为原材料应用于抑菌及抗生物膜相关产品生产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乔芊芊[2](2021)在《蛇莓提取物体外抑菌、抗氧化、抗炎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蛇莓作为中草药,全株供药用,有散瘀消肿、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研究表明,蛇莓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酚酸及酚酸脂类、甾醇类、多糖、生育酚等,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据报道,蛇莓在畜禽的细菌、寄生虫、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尚未有针对蛇莓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报道,且尚未有针对蛇莓多糖在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炎作用的研究。本论文针对不同条件下获得的蛇莓提取物,开展化学组分分析和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从抗炎的角度入手探究蛇莓多糖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试验一:分别用60%、70%、80%和100%乙醇85℃回流提取得4种蛇莓醇提物,得率差异不显着;100%的醇提物在总多糖、还原糖、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方面均显着低于其它醇提物(P<0.05)。在70℃、85℃和沸水条件恒温提取得3种蛇莓水提物,得率差异不显着;沸水条件下提取的水提物在总多糖、还原糖、总多酚含量方面高于其它温度条件的水提物。利用水提醇沉法制备了蛇莓多糖,结果显示其总多糖含量为32.62±0.91%、还原糖含量为13.41±0.18%、总黄酮含量为1.07±0.07%、总多酚含量为12.16±0.27%。试验二:采用牛津杯法和MIC法评估蛇莓醇提物、水提取物和蛇莓多糖的抑菌活性,采用FRAP法、ABTS法、DPPH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检测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蛇莓多糖无抑菌活性,蛇莓醇提物对4株G+细菌和3株G-细菌有抑菌活性,蛇莓水提物对3株G+细菌和3株G-细菌有抑菌活性。蛇莓多糖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着高于蛇莓醇提物和蛇莓水提物(P<0.05),与Vc活性作用相近;3种提取物的总抗氧化力(FRAP)无明显差异,但显着低于Vc和BHA(P<0.05);3种提取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与Vc、BHA无显着性差异。试验三:采用CCK-8法确定了蛇莓多糖的工作浓度,分别测定蛇莓多糖和LPS共同作用RAW264.7细胞24h后上清中NO含量、MDA含量和总SOD活性,用q PCR测定炎症因子iNOS、COX-2、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ERK、p-ERK、p38、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00μg/m L蛇莓多糖和100 ng/mL地塞米松可显着抑制由LPS引起的NO、MDA含量增加(P<0.05),显着改善LPS引起的SOD酶活性变化;蛇莓多糖能显着抑制由LPS引起的i NOS、COX-2、TNF-α、IL-6、IL-1βm RNA表达升高,与地塞米松无明显差异;蛇莓多糖能显着抑制由LPS诱导的NF-κB-p65、p-ERK、p-p38蛋白表达升高。综上所述,60-80%乙醇制备得蛇莓醇提物在得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异;沸水条件下制备得蛇莓水提物在得率和主要化学成分方面优于70℃和85℃;蛇莓多糖在体外无抑菌活性,蛇莓醇提物和水提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等G+菌和沙门氏菌等G-菌有抑菌效果;蛇莓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于蛇莓醇提物和水提物,能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蛇莓多糖可能通过NF-κB/ERK/p38信号通路调节IL-6、IL-1β、TNF-α等促炎因子的过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

魏玉娇[3](2021)在《土茯苓醇提物生物活性及其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土茯苓是双子叶植物菝葜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部)已将其收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抑菌、镇痛、利尿等活性,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淋浊、筋骨疼痛、头痛、痛风等症状。同时,土茯苓也属于原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具有除湿解毒,健脾胃等功效。本文以土茯苓为原料,对其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究了醇提物及落新妇苷的抑菌活性、抗氧化性,以及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糖尿病小鼠为模型,研究了醇提物及落新妇苷的体内降血糖降血脂效果;研发土茯苓咀嚼片,为开发土茯苓功能性食品提供良好技术支撑。(1)土茯苓乙醇提取工艺优化以土茯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落新妇苷为定量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查乙醇浓度、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土茯苓提取液中落新妇苷含量的影响,以此确定土茯苓乙醇提取优化工艺。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7.7%,提取时间为87.5 min,料液比为1:10.3时,土茯苓提取液中的落新妇苷含量的预测值为0.0621mg/m L。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为1.61%,最终确定土茯苓中落新妇苷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90 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实验测定土茯苓提取液中落新妇苷平均含量为0.0614 mg/m L。(2)土茯苓醇提物和落新妇苷抑菌活性分别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土茯苓醇提物、落新妇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并且探究土茯苓醇提物中落新妇苷含量与其抑菌效果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土茯苓醇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0 mg/m L,2.5 mg/m L,0.625 mg/m 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80±1.20 mm,19.58±0.58 mm,20.91±0.52 mm,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空白对照(70%乙醇);落新妇苷浓度在3.125~25 mg/m L范围内,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2.30±0.92 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4.98±0.48 mm,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02±0.98 mm。表明在实验测试浓度下醇提物及落新妇苷对3种供试菌株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落新妇苷与醇提物中其他成分之间存在联合抑菌效果,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着联合抑菌优势。(3)土茯苓醇提物和落新妇苷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茯苓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性。结果表明,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6.64%和96.38%。在实验测试浓度下其IC50分别为0.35 mg/m L和0.55 mg/m L;落新妇苷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5.36%和60%;醇提物的总还原能力A700显着优于阳性对照VC。表明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显着优于落新妇苷。(4)土茯苓醇提物和落新妇苷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以酶标仪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测试浓度下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0.54%和72.73%,IC50分别为0.051 mg/m L和0.021 mg/m L。落新妇苷对两种酶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1.2%和56.5%。通过绘制两种酶的荧光强度光谱图发现,随着实验浓度的不断增大,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可以与酶结合,逐渐熄灭两种酶的内源性荧光强度,引起最大发射波长红移。表明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醇提物的抑制作用大于落新妇苷。(5)土茯苓醇提物体内降血糖作用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探究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对糖尿病小鼠体重、血糖、肝脏指数、肾脏指数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糖尿病对照组(MC)相比,阳性对照组(PC,二甲双胍)与醇提物高剂量组(RSG-H)对糖尿病小鼠体重下降有缓解效果,醇提物高剂量组(RSG-H)能显着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较,醇提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着降低(p<0.05);落新妇苷对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的TC含量有显着性影响(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较,醇提物高剂量组、醇提物中剂量组、醇提物低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显着降低(P<0.05),醇提物高剂量组的肾脏指数显着降低(P<0.05);落新妇苷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显着降低(p<0.05),肾脏指数无显着性影响。表明醇提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落新妇苷具有降血脂作用;醇提物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小鼠的肝脏肿大,醇提物高剂量能明显抑制糖尿病小鼠的肾脏肿大。(6)土茯苓醇提物咀嚼片工艺及质量研究以醇提物为主药,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填充剂、矫味剂、湿润剂进行了筛选;采用混料设计试验研究处方中不同成分的不同配比组合对咀嚼片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处方。最终取0.205 g的醇提物,加入0.239 g预胶化淀粉,等量多次混匀,加入0.06 g微晶纤维素,混匀,再加入适量的70%乙醇制软材;湿法制粒(18目筛),50℃烘干7分钟,整粒,加入0.03 g木糖醇,0.045 g结晶麦芽糖醇,0.015 g柠檬酸,混合均匀,压片,制成土茯苓咀嚼片;制得的咀嚼片表面光滑圆整,色泽均匀,酸甜适中,口感良好。按照药典标准进行干颗粒和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分析表明咀嚼片的平均硬度为42.2 N,片重范围在0.570~0.630 g之间,片重差异检查、硬度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干颗粒休止角平均值为28.15°,水分含量为4.93%,平均堆密度为0.3225 kg/m3,均符合药典要求。土茯苓咀嚼片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2.48%,落新妇苷的含量为0.03496 mg/g。

张奎[4](2021)在《山奈的生药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山奈进行生药学鉴定、化学成分初步分析、红外光谱规律研究、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山奈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奠定其质量标准的基础,为更好地开发山奈这一天然药用植物的潜在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直接观察并记录新鲜山奈、山奈饮片、山奈粉末的性状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制作山奈根茎组织横切面装片,采用药典规定的方法制作山奈粉末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特征并进行拍照;分别向山奈粉末滴加不同试剂浸润,采用紫外分析仪观察浸润的药材粉末在365 nm紫外光下的荧光颜色;采用紫外光谱仪分别对山奈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石油醚浸提液进行紫外光谱检测。采用两种及以上检识方法,观察试验反应现象,如颜色反应、沉淀反应及其他相关反应对山奈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使用Spectrum Two型红外光谱仪对山奈原药材及其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在OMNIC软件中将红外光谱数据制作成图,并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18批山奈原药材的原始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用批次山奈中的总糖及多糖、总氨基酸、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TLCS法和HPLC法对7个不同批次山奈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分析生态尺度对这两种方法分析过程的绿色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平板打孔法考察了山奈中主要药效成分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链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测定该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详细描述了山奈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并将相关的图片资料整理归类,选择特征清晰的图片放置于文中。采用两种及以上检识方法对山奈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山奈中含有糖类成分、有机酸、鞣质及酚类、甾体、皂苷类、生物碱、强心苷、香豆素、内酯及其他酯类、氨基酸、黄酮类成分。分别对山奈原药材及其水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整体特征解析,并将这三种物质的红外谱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各谱图之间的峰形和出峰位置差异明显;18批山奈原药材红外光谱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相差不大,范围在0.932-0.999之间,双侧显着性检验P?0.01,具有显着相关性,并且结合各谱图之间基本一致的峰形及出峰位置来看,这18批山奈含有的官能团基本一致,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对18批山奈红外谱图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距离为5时,可将1-7、9-15、17号分为一类,16、18号分为一类;8号为一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8批山奈总糖的含量为33.53%-59.68%,多糖含量为15.68%-45.91%,总氨基酸含量为0.52%-2.53%,总多酚含量为0.119%-0.362%。HPTLCS法的测定条件良好,薄层板上样品斑点清晰,无杂质干扰,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扫描测定7个批次山奈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含量为1.57%-2.69%,HPLC法测得含量为2.76%-3.82%;以分析生态尺度对这两种方法分析过程的绿色度评价来看,HPTLCS法属于优异的绿色分析技术,HPLC法属于可接受的绿色分析技术(分析生态尺度得分:HPTLCS法得分为83;HPLC法得分为75),可以认为HPTLCS法是更为绿色环保的分析手段。从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来看,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强度的抑制效果(浓度为40.0、20.0 mg/m L时,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3.77?0.15 mm、9.22?0.11 mm,MIC为1.25 mg/m L)。结论:本课题为山奈的生药学鉴定提供了详实的鉴定依据,对山奈进行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山奈的红外光谱规律研究、山奈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建立HPTLCS法与HPLC法对山奈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测定与两种方法绿色程度的比较以及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山奈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为山奈的质量评价及进一步开发山奈潜在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何怡[5](2020)在《黔产罗汉果抗炎抑菌谱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罗汉果抗炎抑菌谱效关系模型,分析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药效成分差。方法:(1)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NO、IL-6、TNF-α3个炎性因子释放量为指标,研究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2)利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研究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对体内抗炎活性的影响;(3)采用滤纸片法,以细菌的抑菌圈大小为依据,研究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色谱条件,建立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确定罗汉果不同极性指纹图谱共有峰;(5)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建立罗汉果抗炎抑菌谱效关系模型。结果:(1)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5个极性提取物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下,均能抑制NO、IL-6、TNF-α的释放,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乙酸乙酯提取物较其他4个极性提取物抑制作用强。(2)体内抗炎活性研究发现罗汉果5个极性提取物对小鼠耳肿胀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3)抑菌结果表明罗汉果5个极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对于粪肠球菌,罗汉果提取物中只有水、甲醇、乙醇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3个极性提取物有抑菌活性,而对于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最差,只有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有抑菌活性。(4)建立了罗汉果5个极性提取物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并成功指认8、9号峰,分别为11-O罗汉果皂苷V和罗汉果皂苷V;(5)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是通过复合成分来达到抗炎抑菌药效活性的,并初步确认了罗汉果抗炎抑菌活性主要药效贡献峰。结论:基于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数据,结合抑菌实验及体内外抗炎活性的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初步确定罗汉果抗炎抑菌活性的谱效关系。本研究有效地分析了罗汉果抗炎抑菌活性药效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罗汉果抗炎抑菌活性药效物质基础,为罗汉果质量控制和抗炎抑菌活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姜慧[6](2020)在《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大蒜素(Allicin,Diallyl thiosulfinate),即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具有广谱抑菌、抑制肿瘤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活性,由于其巨大的保健和医疗价值,在食品、药品、农业、养殖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大蒜素结构中硫代亚磺酸基团及烯丙基的存在,使大蒜素极不稳定,对空气、温度、pH和有机溶剂等均敏感,易降解成各种有机硫化合物,使其活性大大降低,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大蒜素中的硫代亚磺酸基团能与多肽或蛋白上的巯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物。乳清分离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蛋白,容易获取,可用来制备大蒜素-蛋白结合物。不过要获得与大蒜素理想的结合效果,还需要提高乳清分离蛋白中的巯基含量。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超声波处理可以使蛋白中的巯基含量增加。本研究以提取的新鲜大蒜素为原料,通过超声预处理乳清分离蛋白,再与大蒜素反应生成结合物,并优化其反应条件;分析不同结合率的结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和抑菌活性研究,为开发大蒜素新型稳定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TS-WPI)结合物的制备研究。以纯水提取大蒜素的得率(1.21 mg/g)与使用浓度为40%、80%乙醇溶液的得率(分别为1.22和1.26 mg/g)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超声处理(40℃、20+40 kHz、20 min和50 W/L)使乳清分离蛋白的巯基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5.05%(p<0.05),从而提高了蛋白与大蒜素的结合能力。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大蒜素与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Smol:-SHmol=2.2,pH 4.5,在25℃下反应时间34 min,最高结合率为61.56%。将大蒜素与蛋白的结合过程进行拟合,发现Elovich模型(qt=m+nln(t),R2=0.9778)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大蒜素与蛋白结合过程的变化规律。大蒜素在70℃下保存0.5 h后,质量保留率仅为7.45%。大蒜素和乳清分离蛋白的结合物在不同温度下贮藏14 d后,质量保留率都在90%以上,结合物比大蒜素稳定,不易分解。(2)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功能特性研究。蛋白与大蒜素结合物的结合率越高,表面疏水性越大,荧光强度降低的越明显。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蛋白与大蒜素结合后,蛋白结构趋向伸展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S-WPI结合物的在酰胺I区吸收峰明显增强。随着结合率的增加,结合物Zeta电位的绝对值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大蒜素影响了蛋白分散体系的静电、疏水相互作用,使同性电荷减少。蛋白结合大蒜素之后小分子量组分增加。扫描电镜显示,WPI与TS结合后,表面平滑,由球状转为片状分布,原因可能是蛋白中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球状结构丧失。TS-WPI结合物的溶解性相比于TS(溶解度为2.5%,10℃)明显提高,超声预处理后的结合率为61%的结合物显示出最高的乳化活性(49.56 m2/g)和乳化稳定性(10.06 min)。(3)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研究。乳清蛋白和结合物都在胰蛋白酶阶段更容易水解、消化。大蒜素不会影响蛋白在胃肠内的水解度,不同结合率的结合物的消化率无显着性差异。结合物的胃肠消化产物的粒径都比蛋白消化产物的粒径大(p<0.05),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变广。结合物经过模拟胃肠消化产物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量靠近,小分子量组分含量增加,因此结合物与蛋白相比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大蒜素提取液与结合物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逐渐降低,消化产物在肠内的挥发性成分更为复杂,大蒜素与蛋白结合后的消化产物在胃肠内的含硫化合物的成分与大蒜素提取液的消化产物的组成成分相同。(4)大蒜素水提取物及TS-WPI结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结合物与大蒜素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显着性差异。大蒜素水提物会溶解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流,结合物对细胞结构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结合物与大蒜素水提物会使菌悬液电导率增加,大分子物质泄漏,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菌体蛋白合成能力的抑制效果相当。与大蒜素水提物相比,结合物处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降更快,对菌的呼吸抑制率更高,从而影响菌的生理代谢及呼吸代谢过程。

闫元景[7](2019)在《夹竹桃粗提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夹竹桃中含有大量的强心苷和生物碱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本实验开展了夹竹桃粗提物提取工艺的研究、夹竹桃粗提物抑菌效应研究、夹竹桃纯水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细胞膜透性和物质代谢的影响3个部分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夹竹桃源生物农药提供依据。(1)以夹竹桃树皮、叶和花的鲜样和干样为材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夹竹桃粗提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X1)、液料比(X2)和提取温度(X3)3个因素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优化来夹竹桃叶纯水粗提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夹竹桃活性粗提物质量得率均有显着影响,且影响夹竹桃粗提物质量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X1)>液料比(X2)>提取温度(X3)。优化后得到夹竹桃粗提物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液料比12:1、温度49℃。此条件下的夹竹桃粗提物质量得率实测值为(9.75±0.31)%与理论值9.87%十分相近。(2)以白花型夹竹桃树皮、叶、花的鲜样和干样为实验材料,分别用纯水、纯乙醇、50%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对其进行浸提,制备获得夹竹桃不同部位的纯水粗提物、夹竹桃鲜叶不同溶剂的粗提物和不同浓度的夹竹桃鲜叶纯水粗提物,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其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辣椒盘长孢菌和刺盘孢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夹竹桃树皮、叶、花的鲜样和干样纯水粗提物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应,其中鲜样的纯水粗提物的抑菌效应要好于干样的抑菌效应;夹竹桃鲜叶不同溶剂的粗提物对3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纯水粗提物抑菌效应最好,50%乙醇粗提物次之,其它粗提物抑菌活性较差。夹竹桃鲜叶的纯水粗提物对刺盘孢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其次为辣椒盘长孢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应显着低于前两种菌。(3)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利用生物化学手段,开展夹竹桃纯水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透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夹竹桃纯水粗提物能够增加立枯丝核菌细胞膜透性,使小分子糖类外泄,但对蛋白质大分子物质的选择性透过功能无影响,同时夹竹桃粗提物能抑制过氧化物酶体的活性并对菌丝造成直接伤害,促使菌丝断裂。

李花[8](2019)在《海南四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种的茶很多,但同一地域茶之间的比较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象为来自海南的鹧鸪茶(MO)、苦丁茶(KD)、大叶种茶(DY)和白沙绿茶(BS)四大海南特有茶品种,并分别比较研究四者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通过四种茶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来比较四种茶的生物活性强弱。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煎煮法对四种茶进行提取,获得四种茶水提物粉末,并测定四种茶水提物的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其中鹧鸪茶水提物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20.05±25.65 mg GAE/g DW,其次为大叶种茶、白沙绿茶和苦丁茶水提物;苦丁茶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91.60±19.47 mg RE/g DW,其次为大叶种茶、白沙绿茶和鹧鸪茶水提物。2.采用六种体外抗氧化方法及酿酒酵母评价四种茶的抗氧化活性以及五种细菌评价茶的抑菌活性。综合六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高价铁离子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鹧鸪茶>大叶种茶>白沙绿茶>苦丁茶;而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总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大叶种茶>鹧鸪茶>白沙绿茶>苦丁茶。抑菌活性为:四种茶水提物对五种细菌的抑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大叶种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为1.56 mg/mL;鹧鸪茶对五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活性较为广谱。3.对四种茶水提物进行大孔树脂柱层析以及硅胶柱层析后分别获得四种大孔树脂提物及八个层析物。本实验测定其组分的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并运用EPR技术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大叶种茶组分中DY-fraction Ⅱ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669.55±4.74 mg GAE/g DW;DY-fraction Ⅰ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 974.22 ± 5.31 mg RE/g DW;DPPH 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 DY-fraction Ⅱ,IC50为4.13±0.70 μg/m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BS-fraction I,IC50为0.63±0.17μg/mL,两者均强于阳性对照阿魏酸。4.通过UPLC-PDA-ESI-(-)-HRMS分析了四种茶的成分,鹧鸪茶鉴定出14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前三种化合物是槲皮素、1-O-没食子酸-6-O-叶黄素-α-葡萄糖和山奈酚-3-O-洋槐糖苷;苦丁茶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前三种化合物是4,5-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4-二咖啡酰奎尼酸;大叶种茶鉴定出16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前三种化合物是咖啡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儿茶素;白沙绿茶鉴定出16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前三种化合物是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5.利用受到H2O2胁迫的野生型酿酒酵母WT及基因缺陷型酿酒酵母sod1△测试四种茶对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其结果为:鹧鸪茶在降低细胞内氧化水平,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的作用最强。苦丁茶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率的作用最强。大叶种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改善效果最好,光晕实验中白沙绿茶活性最高,且两者的POD酶活性较强。6.通过使用细胞抗氧化活性测定(CAA)方法测定四种茶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由强至弱的结果为:鹧鸪茶>大叶种茶>白沙绿茶>苦丁茶。此结果与鹧鸪茶的最高含量化合物是槲皮素相关,而大叶种茶的活性比白沙绿茶高在于大叶种茶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儿茶素含量比白沙绿茶的含量高,且二咖啡酰奎尼酸的抗氧化活性低于前三者。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四种茶的生物活性,可知:四种茶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鹧鸪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大叶种茶、白沙绿茶和苦丁茶;同时大叶种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而鹧鸪茶的抑菌活性较为广谱。以上此结论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晓杰[9](2019)在《饲料添加剂用油橄榄叶提取物制备性能及其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抗生素类的抗氧化剂、促生长剂广泛地应用于家禽饲养中,所引发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非常必要。油橄榄叶富含多酚、黄酮、糖类、有机酸、皂苷、萜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油橄榄叶提取物制备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对比了不同提取方式对油橄榄叶活性物质提取得率的影响,研究提取物粉末的理化性质、抑菌特性和稳定性,通过喂养实验测试其对肉鸡生长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以亚临界水萃取优化提取油橄榄叶活性物质,考察了亚临界水萃取工艺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压力等因素对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得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提取物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含量。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油橄榄叶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20℃、提取压力2 Mpa、提取时间20 min和料液比1:40。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0.90%±0.01%,总多酚含量为4.00%±0.12%,橄榄苦苷含量为3.42%±0.08%。对比不同提取工艺对油橄榄叶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和热回流浸提工艺条件下油橄榄叶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亚临界水提取,热回流浸提法所得总多酚含量为亚临界提取的1.20倍,总黄酮为1.16倍。对油橄榄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热回流浸提工艺进行放大实验,运用一级衰减指数函数模型对萃取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发现曲线拟合效果较好,且随乙醇浓度的升高,曲线拟合效果越好。将脱除乙醇的提取液在进风温度150℃、进料速率15m L/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并运用AB-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总多酚含量由9.68%提高到31.65%,总黄酮和橄榄苦苷分别提高到10.98%和20.38%。测定干燥后的提取物粉末部分理化性质,测定可知,水分含量、密度和孔隙率相差不大,水提取物拥有更好的水溶性,80%乙醇则拥有更好的活性物质含量。同时测试了市售的3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产品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含量以及水分含量、吸湿性、水溶性、抗氧化性和抑菌性能等理化性能,3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产品具有低含水量和低吸湿性,且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能力。对比自制油橄榄叶提取物与市场购买油橄榄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市售的油橄榄叶提取物抑菌效果优于自制的油橄榄叶提取物。对油橄榄叶提取物制剂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油橄榄叶提取物制剂在光照、高温、高湿和加速试验中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0%总多酚的油橄榄叶提取物拥有更好的水溶性、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性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提取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小,活性物质的损失量在5%以下,湿度对于油橄榄叶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总多酚、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损失量都超过5%。在三种活性物质的检测中,总黄酮更易受的高温和高湿的影响,损失量较大。运用三维扩散模型对橄榄苦苷含量进行降解动力学分析,根据降解动力学预测产品的货架期和半衰期。为探明油橄榄叶提取物对肉鸡生长的影响,在肉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含有30%总多酚的油橄榄叶提取物,添加量分别为0.1%、0.2%、0.3%、0.4%和0.5%。选用体重相近的一日龄AA肉仔鸡72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实验组Ⅰ(0.1%)、实验组Ⅱ(0.2%)、实验组Ⅲ(0.3%)、实验组Ⅳ(0.4%)和实验组Ⅴ(0.5%),进行为期42 d的喂养实验。结果表明,低添加量的油橄榄叶提取物促进肉鸡的生长,当添加量超过0.4%时,油橄榄叶提取物影响肉鸡的进食量,导致肉鸡体重降低,对肉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添加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实验组肉鸡饲料转化率都要高于不添加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对照组,说明油橄榄叶提取物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通过对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而知,油橄榄叶可以提高胸腺指数。从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两方面考虑,添加0.1%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基础日粮,肉鸡的饲养效果更好。

廖石榴[10](2018)在《苋菜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蛋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苋菜具备作为植物源生防资源潜力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苋菜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旨在从苋菜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抑菌物质,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克隆和分离苋菜抑菌基因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抑菌机理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辣椒疫霉和黄瓜疫霉的分子鉴定:收集在20℃培养箱中培养4d的供试菌株辣椒疫霉和黄瓜疫霉菌丝,采用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进行DNA提取,以此作为模板,真菌ITS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所测序列与NCBI登录号KM369965.1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和JN054403.1黄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100%匹配。2苋菜水提取物的提取和活性测定:(1)提取和活性测定:称取苋菜干粉50g,以无菌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0,30℃振荡24h,50℃减压旋转浓缩定容至80mL即为苋菜水提取物;将苋菜水提取物制成带药平板,以黄瓜疫霉和辣椒疫霉为供试菌,结果表明,抑菌率分别为100%和60.08%,抑菌效果显着,说明苋菜水提物中有抑菌物质;(2)提取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确定苋菜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振荡温度30℃、振荡时间24h,在此条件下,苋菜水提取物的提取率最大为7.62%,苋菜水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为66.74%;(3)毒力测定:采用2倍稀释法将苋菜水提取物配制成5个不同的浓度梯度,以黄瓜疫霉和辣椒疫霉作为供试菌,甲霜灵溶液为阳性对照,无菌水为阴性对照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测得苋菜水提取物对黄瓜疫霉和辣椒疫霉的EC50分别为110.90mg/mL和303.39mg/mL。3苋菜水提取物的分离及分离物毒力测定:苋菜水提取物经截留量为100KD的超滤管在4℃的低温离心机中8500r/min离心30min,重复3次操作收集滤出液为苋菜小分子水提取物,管内液为苋菜大分子水提取物。苋菜小分子水提取物对黄瓜疫霉的抑菌率达到100%,对辣椒疫霉无抑菌活性,100℃条件下苋菜小分子水提取物不完全失活,对黄瓜疫霉的抑制率仍达55.11%,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苋菜大分子水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的抑菌率达59.80%,对黄瓜疫霉无抑菌活性,100℃条件下完全失活,苋菜大分子水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为EC50=84.52μg/mL,相关系数r=0.9930;辣椒叶片离体接种,以经甲霜灵溶液和无菌水处理的辣椒叶片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表明,苋菜大分子水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的预防作用防效为88.80%。治疗作用防效为66.70%;基于大分子和高温失活初步认为苋菜大分子水提取物为蛋白类物质(文中称为苋菜水提粗蛋白),苋菜水提粗蛋白与苋菜水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的EC50值相比显着降低,毒力提高,说明苋菜水提取物中抑菌物质通过超滤离心得到了初步纯化,其抑菌活性相应提高了。4苋菜水提粗蛋白的基本性质及分离纯化:(1)蛋白含量测定:采用Bradford法,制作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标准曲线为y=0.0095x+0.0571,用分光光度仪在595nm波长下测得苋菜水提粗蛋白的OD595nm=2.291,对应标准曲线得知苋菜水提粗蛋白的浓度为235.15μg/mL;(2)苋菜水提粗蛋白稳定性:苋菜水提粗蛋白在pH=39的条件下,抑菌活性较稳定,而当pH=11时,其抑菌活性几乎完全失活;苋菜水提粗蛋白在60℃以下抑菌活性保持稳定,高于60℃后,其抑菌活性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降低,在80℃时,抑制率仅6.18%,100℃高温时,苋菜水提粗蛋白完全失活;苋菜水提粗蛋白在紫外灯的照射下416h均能保持稳定的抑菌活性,未随着紫外灯照射时间的延长其抑菌活性发生显着性变化,说明其抑菌活性能在紫外灯短时间的照射下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将苋菜水提粗蛋白在4℃和-20℃的条件下贮藏均能保持稳定的抑菌活性。(3)对辣椒疫霉菌丝的形态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经苋菜水提粗蛋白处理后的辣椒疫霉菌丝,形态上表现为畸形、局部肿大膨胀、菌丝分支增多,表明苋菜水提粗蛋白能够使辣椒疫霉菌丝发生畸形且抑制菌丝的正常生长。(4)水提粗蛋白进一步分离与纯化:采用GE公司的AKTA Explor层析系统(Amersham AKTA Explore system)对苋菜水提粗蛋白进行阴离子柱层析纯化,依据A280的值收集洗脱的蛋白,获得7个洗脱峰,依次编号为X1、X2、X3、X4、X5、X6和X7。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发现7个洗脱峰均对辣椒疫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高温处理后失去抑菌活性。经SDS-PAGE电泳检测出现条带且多数集中在25116KD以内,与超滤管截留分子量的大小相符合,结果表明苋菜水提粗蛋白即为抑菌蛋白。5苋菜抑菌蛋白的鉴定:采用LC-MS/MS技术分析获得的7个洗脱峰蛋白裂解碎片电荷、峰图等相关信息,在可信度conf≥95%,Unique peptides≥1时,与各洗脱峰匹配值最高的一共有3个蛋白序列分别为AGAMOUS protein、malate dehydrogenase、amarandin-S,其匹配率分别为2.85%、64.24%、26.41%。AGAMOUS protein蛋白质序列长度为246bp,分子质量为28.5KD,在植物花器官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也至关重要;Malate dehydrogenase蛋白质序列长度为344bp,分子质量为36.5KD,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菌等各种生物体中,是生物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能催化苹果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可逆转换;Amarandin-S蛋白质序列长度为284bp,分子质量为32.0KD,Amarandin-S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在真菌和细菌中有少量分布,已有研究表明,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表现出对真菌、昆虫等的抑杀作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遗传转化已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毒植物。

二、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贯叶连翘不定根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的抑菌和抗菌生物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录 缩写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1.2.1.1 单因素试验
        1.2.1.2 响应面试验设计
        1.2.1.3 闪式提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的比较
        1.2.2 粗提物和萃取物的制备
        1.2.3 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2.3.1 总黄酮
        1.2.3.2 总多糖
        1.2.3.3 总酚
        1.2.3.4 金丝桃素
        1.2.4 抑菌研究
        1.2.4.1 供试菌种及其培养
        1.2.4.2 抑菌活性研究
        1.2.4.3 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研究
        1.2.4.4 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菌呼吸代谢的影响研究
    1.3 抗生物膜研究
        1.3.1 生物膜清除能力的测定
        1.3.2 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1.3.3 生物膜内活菌数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工艺的研究
        2.1.1 单因素试验
        2.1.2 提取条件优化研究
        2.1.3 闪式提取方法与其它提取方法的比较
    2.2 粗提物和萃取物中有效物质含量
    2.3 抑菌研究
        2.3.1 贯叶连翘不定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2 抑菌能力综合评估
        2.3.3 不定根提取物有效物质与抑菌能力相关性分析
        2.3.4 抑菌机制的研究
        2.3.4.1 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2.3.4.2 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物对细菌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2.3.4.3 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物对细菌吸代谢的影响
    2.4 抗生物膜研究
        2.4.1 不定根提取物对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
        2.4.2 抗生物膜综合评估
        2.4.3 不定根有效物质与抗生物膜能力相关性分析
        2.4.4 不定根提取物对细菌生物膜内菌落总数的影响
        2.4.5 不定根提取物对细菌生物膜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黄酮闪式提取工艺优化
    3.2 抑菌研究
    3.3 抗生物膜研究
    3.4 TOPSIS评价模型应用的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蛇莓提取物体外抑菌、抗氧化、抗炎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蛇莓的产地生境和性状特征
    1.2 蛇莓的化学成分
    1.3 蛇莓的药理作用
        1.3.1 抗肿瘤作用
        1.3.2 抗病毒作用
        1.3.3 抑菌作用
        1.3.4 抗氧化作用
        1.3.5 抗炎作用
    1.4 蛇莓的临床应用
        1.4.1 兽医临床应用
        1.4.2 现代农业应用
    1.5 中草药多糖的药理作用
    1.6 LPS对 RAW264.7细胞的影响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蛇莓不同提取物的制备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2.1 材料
        2.1.1 药材
        2.1.2 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蛇莓醇提物的制备
        2.2.2 蛇莓水提物的制备
        2.2.3 蛇莓多糖的制备
        2.2.4 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2.2.5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2.6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7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2.8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蛇莓的鉴定
        2.3.2 蛇莓不同提取物的得率
        2.3.3 蛇莓不同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蛇莓不同提取物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3.1 材料
        3.1.1 药物
        3.1.2 菌株
        3.1.3 仪器
        3.1.4 主要试剂
    3.2 方法
        3.2.1 蛇莓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检测
        3.2.2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3.2.3 总抗氧化力测定
        3.2.4 ABTS自由基清除测定
        3.2.5 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
        3.2.6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测定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蛇莓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
        3.3.2 蛇莓提取物对不同菌株的MIC值
        3.3.3 蛇莓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蛇莓多糖对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4.1 材料
        4.1.1 仪器
        4.1.2 细胞
        4.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4.2 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CCK-8法测细胞活力
        4.2.3 细胞NO含量、MDA含量、总SOD活性检测
        4.2.4 qPCR检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
        4.2.5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RAW264.7细胞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
        4.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
        4.3.1 CCK-8 法测定细胞活力
        4.3.2 蛇莓多糖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4.3.3 蛇莓多糖对LPS引起的RAW264.7细胞促炎介质mRNA表达的影响
        4.3.4 蛇莓多糖对LPS引起的RAW264.7细胞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土茯苓醇提物生物活性及其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土茯苓及落新妇苷的研究现状
    1.1 土茯苓生物活性
        1.1.1 抗炎活性
        1.1.2 抗氧化
        1.1.3 抗肿瘤
        1.1.4 免疫活性
        1.1.5 抗菌活性
        1.1.6 辅助降糖活性
        1.1.7 辅助减肥活性
    1.2 落新妇苷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1.3 土茯苓开发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土茯苓乙醇提取工艺优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土茯苓原料预处理
        2.2.2 土茯苓超声提取工艺流程
        2.2.3 落新妇苷含量的测定
        2.2.4 土茯苓乙醇提取单因素实验
        2.2.5 响应面法优化土茯苓乙醇提取工艺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实验分析
        2.3.2 响应面结果分析
        2.3.3 响应曲面分析
        2.3.4 验证实验结果
    2.4 结论
3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抑菌活性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菌种
        3.1.4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菌种的活化与菌悬液的制备
        3.2.2 土茯苓醇提物的制备
        3.2.3 土茯苓醇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3.2.4 醇提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3.2.5 醇提物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3.2.6 落新妇苷含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醇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3.3.2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3.3.3 醇提物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3.3.4 落新妇苷浓度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3.3.5 醇提物中落新妇苷含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3.4 结论
4 土茯苓醇提物和落新妇苷体外抗氧化活性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土茯苓醇提物的制备
        4.2.2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4.2.3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4.2.4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的总还原能力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4.3.2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4.3.3 土茯苓醇提物及落新妇苷的总还原性
    4.4 结论
5 土茯苓醇提物和落新妇苷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醇提物及落新妇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5.2.2 醇提物及落新妇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5.2.3 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对胰脂肪酶荧光强度的影响
        5.2.4 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对α-葡萄糖苷酶荧光强度的影响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醇提物和落新妇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5.3.2 提取物和落新妇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5.3.3 醇取物和落新妇苷对酶的结合作用
    5.4 结论
6 土茯苓醇提物体内降血糖作用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1.1 实验动物
        6.1.2 药物及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药物的制备及溶液的配制
        6.2.2 四氧嘧啶最佳剂量的确定
        6.2.3 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6.2.4 动物分组及给药
        6.2.5 小鼠空腹血糖及体重的测定
        6.2.6 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6.2.7 小鼠血清指标检测
        6.2.8 数据分析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四氧嘧啶最佳剂量的确定
        6.3.2 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
        6.3.3 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6.3.4 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耐受量的影响
        6.3.5 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6.3.6 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肾脏指数的影响
    6.4 结论
7 土茯苓醇提物咀嚼片工艺及质量研究
    7.1 土茯苓咀嚼片工艺研究
        7.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7.1.3 最佳处方及工艺确定
        7.1.4 土茯苓咀嚼片工艺验证
    7.2 土茯苓咀嚼片干颗粒及质量测定
        7.2.1 材料与仪器
        7.2.2 干颗粒测定实验方法与结果
        7.2.3 咀嚼片质量测定
        7.2.4 咀嚼片有效成分鉴定
    7.3 结论
8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山奈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山奈的生药学鉴定
        1.1 仪器、药材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2.山奈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2.1 仪器、药材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3.山奈的红外光谱规律研究
        3.1 仪器、药材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4.山奈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4.1 仪器、药材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5.HPTLCS与 HPLC测定山奈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5.1 仪器、药材与试剂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6.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6.1 仪器与试剂
        6.2 实验方法与步骤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山奈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黔产罗汉果抗炎抑菌谱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罗汉果概述
    2.罗汉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1 葫芦烷素三萜皂苷类
        2.2 黄酮类
        2.3 多糖类
        2.4 维生素C
        2.5 油脂类
        2.6 其他类
    3.罗汉果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1 镇咳、祛痰、平喘
        3.2 抗炎作用
        3.3 抑菌作用
        3.4 降血糖作用
        3.5 抗肿瘤作用
        3.6 保肝作用
        3.7 抗凝血作用
        3.8 抗氧化作用
        3.9 免疫调节作用
        3.10 其他作用
    4.罗汉果谱效关系研究进展
        4.1 谱效关系研究
        4.2 罗汉果谱效关系研究进展
    5.研究目的与意义
    6.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6.1 研究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炎症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和主要器材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器材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细胞材料制备
        2.2 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2.3 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结果
        2.4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抗炎活性测定
        2.5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抗炎活性测定结果
    3.小结
    4.与讨论
第三章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内抗炎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和主要器材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器材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
    5.讨论
第四章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和主要器材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器材
    2.实验方法
        2.1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的制备
        2.2 细菌的复苏
        2.3 细菌的计数
        2.4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
    3.实验结果
        3.1 细菌的计数
        3.2 罗汉果不同极性提取物抑菌活性
    4.小结
    5.讨论
第五章 罗汉果HPLC指纹图谱研究
    1.实验材料和主要器材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器材
    2.罗汉果HPLC指纹图谱研究
        2.1 样品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考察
        2.3 方法学考察
        2.4 共有峰研究
    3.实验结果
        3.1 色谱条件考察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3.3 共有峰研究结果
    4.小结
    5.讨论
第六章 罗汉果抗炎抑菌谱效关系模型的建立
    1.实验方法
        1.1 数据标准化
        1.2 灰色关联度分析
        1.3 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2.实验结果
        2.1 数据标准化
        2.2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2.3 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
    3.小结
    4.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蒜素概述
        1.1.1 大蒜素的生成
        1.1.2 大蒜素的制备
        1.1.3 大蒜素的生理活性研究
        1.1.4 大蒜素的应用
    1.2 大蒜素稳定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大蒜素的稳定性
        1.2.2 大蒜素微胶囊
        1.2.3 大蒜素脂质体
        1.2.4 大蒜素聚合物胶束
        1.2.5 大蒜素与巯基物质的结合研究
    1.3 食物的模拟消化
        1.3.1 体外模拟消化
        1.3.2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消化特性
    1.4 大蒜素抑菌活性研究
        1.4.1 大蒜素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1.4.2 相关结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大蒜素的提取
        2.3.2 大蒜素浓度的测定
        2.3.3 大蒜素半衰期及分解动力学研究
        2.3.4 乳清分离蛋白溶液的制备
        2.3.5 超声预处理乳清分离蛋白
        2.3.6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2.3.7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反应的单因素试验
        2.3.8 响应面试验优化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反应条件
        2.3.9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2.3.10 大蒜素及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2.3.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溶剂的大蒜素得率
        2.4.2 大蒜素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贮藏稳定性
        2.4.3 大蒜素的分解动力学结果
        2.4.4 超声预处理对乳清分离蛋白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影响
        2.4.5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反应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4.6 乳清分离蛋白与大蒜素反应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4.7 响应面最优条件验证结果
        2.4.8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2.4.9 贮藏时间和温度对TS及 TS-WPI结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合率对TS-WPI结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WPI及不同结合率的TS-WPI结合物的制备
        3.3.2 WPI及 TS-WPI结合物疏水性测定
        3.3.3 WPI及 TS-WPI结合物内源性荧光测定
        3.3.4 WPI及 TS-WPI结合物圆二色谱测定
        3.3.5 WPI及 TS-WPI结合物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
        3.3.6 WPI及 TS-WPI结合物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测定
        3.3.7 WPI及 TS-WPI结合物Zeta电位的测定
        3.3.8 WPI及 TS-WPI结合物的粘度测定
        3.3.9 WPI及 TS-WPI结合物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
        3.3.10 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量测定
        3.3.11 WPI及 TS-WPI结合物扫描电镜测定
        3.3.12 WPI及 TS-WPI结合物的原子力显微镜测定
        3.3.13 WPI及 TS-WPI结合物溶解度测定
        3.3.14 WPI及 TS-WPI结合物乳化特性测定
        3.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3.4.2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的Zeta电位的影响
        3.4.3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表观粘度的影响
        3.4.4 WPI及 TS-WPI结合物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3.4.5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4.6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3.4.7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S-WPI结合物的体外消化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模拟消化样品的制备
        4.3.2 模拟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的测定
        4.3.3 模拟消化过程中消化率的测定
        4.3.4 模拟消化过程中粒径大小的测定
        4.3.5 体外消化样品分子量分布
        4.3.6 体外消化产物的气质联用测定
        4.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的影响
        4.4.2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4.4.3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
        4.4.4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分子量分布影响
        4.4.5 TS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的气质联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TS-WPI结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菌种活化及培养基的选择
        5.3.2 最适菌悬液浓度的选取
        5.3.3 样品的制备
        5.3.4 双层板法抑菌试验
        5.3.5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结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5.3.6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貌观察
        5.3.8 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作用
        5.3.9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含量的测定
        5.3.10 β-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
        5.3.11 呼吸抑制率的测定
        5.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5.4.2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结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5.4.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
        5.4.4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貌
        5.4.5 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作用分析
        5.4.6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含量
        5.4.7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5.4.8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代谢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夹竹桃粗提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源粗提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1.1 超声提取法
        1.1.2 微波萃取技术
        1.1.3 溶剂提取法
        1.1.4 超临界流体萃取
        1.1.5 半仿生提取法
        1.1.6 酶解提取法
    1.2 夹竹桃提取物的生物防治作用
        1.2.1 抑菌作用
        1.2.2 杀虫作用
        1.2.3 化感作用
    1.3 植物提取物抑菌机理的研究
        1.3.1 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
        1.3.2 细胞呼吸过程受到抑制
        1.3.3 酶或功能蛋白活性受到抑制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夹竹桃粗提物提取工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提取工艺单因素对夹竹桃粗提物质量得率的影响
        2.2.2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夹竹桃鲜叶纯水粗提物的提取工艺
    2.3 讨论
第3章 夹竹桃粗提物对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菌种
        3.1.3 主要试剂
        3.1.4 培养基
        3.1.5 主要仪器
        3.1.6 夹竹桃粗提液的制备
        3.1.7 抑菌实验
        3.1.8 夹竹桃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田间抑制实验
        3.1.9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夹竹桃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应
        3.2.2 夹竹桃粗提物对辣椒盘长孢菌的抑菌效应
        3.2.3 夹竹桃粗提物对刺盘孢菌的抑菌效应
        3.2.4 夹竹桃鲜叶纯水粗提物对三种植物病原菌室内平板抑菌效应的比较
        3.2.5 夹竹桃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田间抑制实验
    3.3 讨论
第4章 夹竹桃纯水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通透性和物质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供试菌种
        4.1.3 主要试剂
        4.1.4 培养基
        4.1.5 主要仪器
        4.1.6 实验方法
        4.1.7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夹竹桃叶水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2.2 夹竹桃叶水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菌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3 夹竹桃叶水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菌体脂肪含量的影响
        4.2.4 夹竹桃叶水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菌体还原性糖含量的影响
        4.2.5 夹竹桃叶水粗提物对立枯丝核菌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文章目录

(8)海南四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研究概况
    1.2 植物活性天然产物提取方法
    1.3 植物活性天然产物成分分析鉴定方法
    1.4 植物活性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
    1.5 植物活性天然产物抑菌评价方法
    1.6 海南四种特色茶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7.1 本研究目的、意义
        1.7.2 本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菌种
        2.1.3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茶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2.1.1 茶水提物制备
        2.2.1.2 茶水提物总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1.3 茶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2.2.2 茶水提物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2.2.1 茶水提物的大孔树脂提取物及层析馏分的制备
        2.2.2.2 UPLC-PDA-ESI-(-)-HRMS法测定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2.2.2.3 总多酚含量测定
        2.2.2.4 总黄酮含量测定
        2.2.2.5 EPR法检测DPPH·清除活性
        2.2.2.6 EPR法检测HO·清除活性
        2.2.3 茶组分的体内抗氧化活性
        2.2.3.1 酿酒酵母细胞活力的测定
        2.2.3.2 茶提取物细胞摄取的测定
        2.2.3.3 MDA水平测定
        2.2.3.4 ROS水平检测
        2.2.3.5 光晕测定
        2.2.3.6 酿酒酵母酶活性的检测
        2.2.4 细胞抗氧化活性测定
        2.2.5 茶水提物对五种致病细菌的抑菌作用
        2.2.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茶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3.1.1 茶水提物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
        3.1.2 茶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
        3.1.3 茶水提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
        3.1.4 茶水提物的FRAP作用
        3.1.5 茶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
        3.1.6 茶水提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
        3.1.7 茶水提物总抗氧化能力
    3.2 茶水提物的大孔树脂提取物和层析馏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3.2.1 茶馏分的UPLC-PDA-ESI-(-)-HRMS结果分析
        3.2.2 茶馏分的总酚类和类黄酮含量
        3.2.3 EPR法检测DPPH·和HO·清除活性
    3.3 茶组分对酿酒酵母在H_2O_2胁迫下的保护作用
        3.3.1 酿酒酵母细胞活力
        3.3.2 细胞对四种茶提取物的摄取
        3.3.3 MDA水平检测
        3.3.4 ROS水平检测
        3.3.5 光晕测定
        3.3.6 酿酒酵母酶活性的测定
    3.4 细胞抗氧化活性测试
    3.5 茶水提物对五种细菌的抑菌作用
4. 讨论
    4.1 茶水提物的总酚和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
    4.2 茶树脂提物和层析物的总酚和黄酮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
    4.3 茶对H202诱导的氧化应激下酵母细胞的抗氧化活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个人简介及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饲料添加剂用油橄榄叶提取物制备性能及其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项目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橄榄叶活性成分及功能性
        1.2.2 常用提取工艺
        1.2.3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特性及功能评价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不同提取方法制备油橄榄叶活性成分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亚临界水提取工艺条件的选择
        2.3.2 四种提取方式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橄榄叶活性成分的提取放大试验及分离纯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方法
        3.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油橄榄叶活性物质效果对比
        3.3.2 油橄榄叶活性物质提取动力学
        3.3.3 油橄榄叶提取物粉末的制备及损失率的计算
        3.3.4 油橄榄叶粗提取的解吸附和纯化结果
        3.3.5 不同油橄榄叶提取物粉末的质量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橄榄叶提取物抑菌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油橄榄叶提取物物化性质
        4.3.2 油橄榄叶提取物抑菌性能
        4.3.3 油橄榄叶提取物稳定性评价
        4.3.4 橄榄苦苷降解动力学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饲料中添加油橄榄叶提取物对肉鸡生长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及分组
        5.2.2 饲养试验
        5.2.3 肉鸡生长性能测定
        5.2.4 数据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添加油橄榄叶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油橄榄叶提取物对肉鸡免疫器官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苋菜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蛋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苋菜简介
    1.2 黄瓜疫霉和辣椒疫霉研究简况
    1.3 植物源抑菌蛋白的研究进展
        1.3.1 凝集素
        1.3.2 硫蛋白素
        1.3.3 蛋白酶抑制剂
        1.3.4 核糖体失活蛋白
        1.3.5 病程相关蛋白
    1.4 植物粗蛋白提取的研究进展
        1.4.1 水溶液提取法
        1.4.2 有机溶剂提取法
        1.4.3 酶提取法
        1.4.4 酸碱沉淀法
    1.5 植物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1.5.1 根据分子大小分离纯化
        1.5.2 根据电荷不同分离纯化
        1.5.3 根据对配体的特异亲和力分离纯化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菌种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试剂
        2.1.5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活化及鉴定
        2.2.2 苋菜水提取物的提取和活性测定
        2.2.3 苋菜水提取物提取条件优化及毒力测定
        2.2.4 苋菜水提取物的分离及分离物毒力测定
        2.2.5 苋菜水提粗蛋白的基本性质及分离纯化
        2.2.6 苋菜抑菌蛋白的鉴定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瓜疫霉和辣椒疫霉的分子检测
        3.1.1 PCR扩增结果
        3.1.2 测序结果
    3.2 苋菜水提取物的提取和抑菌活性测定
        3.2.1 提取和抑菌活性测定
        3.2.2 苋菜水提取物的提取条件优化
        3.2.3 苋菜水提取物的室内毒力测定
    3.3 苋菜水提取物的分离及分离物毒力测定
        3.3.1 苋菜水提取物分离
        3.3.2 苋菜小分子水提取物的毒力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3.3.3 苋菜水提粗蛋白的毒力测定
        3.3.4 苋菜水提粗蛋白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
    3.4 苋菜水提粗蛋白的基本性质及分离纯化
        3.4.1 苋菜水提粗蛋白的含量测定
        3.4.2 苋菜水提粗蛋白的稳定性研究
        3.4.3 苋菜水提粗蛋白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4.4 苋菜水提粗蛋白的纯化
    3.5 苋菜抑菌蛋白的鉴定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4.2.1 苋菜水提取物对辣椒疫霉和黄瓜疫霉的抑菌研究
        4.2.2 挖掘苋菜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潜力
    4.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贯叶连翘不定根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的抑菌和抗菌生物膜研究[D]. 孙浩丁. 延边大学, 2021(02)
  • [2]蛇莓提取物体外抑菌、抗氧化、抗炎活性的研究[D]. 乔芊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土茯苓醇提物生物活性及其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D]. 魏玉娇. 成都大学, 2021(07)
  • [4]山奈的生药学研究[D]. 张奎.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5]黔产罗汉果抗炎抑菌谱效关系研究[D]. 何怡. 贵州大学, 2020(01)
  • [6]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D]. 姜慧. 江苏大学, 2020(02)
  • [7]夹竹桃粗提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 闫元景. 淮阴工学院, 2019(06)
  • [8]海南四种茶水提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研究[D]. 李花. 海南大学, 2019(06)
  • [9]饲料添加剂用油橄榄叶提取物制备性能及其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D]. 王晓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10]苋菜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蛋白的研究[D]. 廖石榴. 湖南农业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中草药水提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