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网络文学盘点

2002年网络文学盘点

一、2002年网络文学大盘点(论文文献综述)

田芝[1](2021)在《2020文化热词大盘点》文中研究表明我们根据网络大数据,盘点出代表性文化热词。希望这些内心的片刻记忆,能转化为我们奔向2021的能量。2020年不易,但具有一份强大的"韧性",让中国人在困境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于危机中育出新机。我们根据网络大数据,盘点出代表性文化热词,串联整个2020年。它们带给我们的有感动,有心痛,有自豪,亦有思考。

尤达[2](2020)在《场域理论视域下的体育题材网络剧》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时代,体育题材电影相对缺失,电视剧相较以往数量减少,唯有网络剧在持续发展:播出数量年年递增;涉及体育项目越来越广,越来越新;内容热度逐渐上升。立足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观察这一现象的本质,发现该场域内的行动者、惯习、资本已然发生变化,而造成场域架构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底层逻辑共同作用下,场域特征层面的波纹效应和共振效应产生变化。场域理论深刻联系着实践,由此可以分析出体育题材网络剧未来的发展态势。

欧阳友权[3](2020)在《网络文学价值的三个维度》文中提出网络文学切入"网络性"与"文学性"之间的价值关联,需要从网络时代社会变迁和网络作家人文审美的主体选择上考辨网络文学价值律成的必然性,据此可探寻的维度如:网络文学的虚拟体验,蕴含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在赛博空间的梦想与抵抗;网络技术平权下的读者本位,规制了网络作家平视审美的价值立场;而类型小说的"套路"叙事,则是网络创作中艺术适配创新性的价值选择。

熊曼[4](2019)在《风格·抵抗·收编: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网民全民化的发展态势,网络中的文化表达成了筑建社会舆论场的中坚力量。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孕育的青年亚文化景观,它风靡虚拟世界,渗透现实生活,备青年群体的喜爱。本文首先对网络流行语这一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刻的概念阐释,然后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出发,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围绕“风格”、“抵抗”、“收编”这三个关键词窥探了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本质。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仪式风格解读、实践抵抗分析及收编嬗变反思之后,笔者发现:网络流行语呈现出了与西方传统亚文化不同的抵抗风格即退却式抵抗,这种以退为进的迂回反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语言交往和认知行为;网络流行语将亚文化的抵抗性藏匿在了“温和”的表象之后,强而有力地实现了青年亚文化解构传统、僭越阶级、自我发声的文化功能;网络流行语还在接受收编的过程中又不断进行着反收编,这令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不再处于永远的对立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暧昧而复杂。这样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在客观了解青年亚文化的前提下,改变固化思维,避免站在主流文化居高临下的视角阔谈网络流行语的收编和抵制,应该有所取舍地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并将这股创造欲望引向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

方良坤[5](2019)在《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以阅文集团为考察对象》文中指出经过21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从文学的边缘逐步走到文学舞台的中央。网络文学数量之多,受众之广,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有着相当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学的生产源头和下游消费出发,以“一超多强”网文公司中的阅文集团为考察对象,试图理清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发现一些新现象,提出笔者的一些拙见。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的兴盛全面复活了民国时代的通俗文学,它深刻地包含了90后乃至00后的审美和世界观。它如此朝气蓬勃自由烂漫似乎不受任何的约束,而它的受众又是如此之广,以它独特的神秘趣味吸引了世界的眼光,让学术界不得不注意它,看到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文学第一次与商业联系如此紧密,一部部文学作品居然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文化价值。从生产到消费,它都散发出浓郁的金钱味道,迸发出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本文旨以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公司阅文集团为考察对象,陈述该公司前世今生的内容生产情况和消费的新趋势,指出该公司在新时代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一章,本文简述了目前国外内的研究现状,阐释了网络文学的概念,简单介绍了阅文集团的来龙去脉;第二章,本文陈述了阅文集团一直以来的生产机制,对公司麾下的作者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用户画像分析,说明了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形式、如何分发出去、与传统文学有何关系、文学性与市场性的联系等;第三章,对阅文集团的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用户属性与新的消费形式之间的联系,对近几年新出现的消费行为做了较为详尽的叙述。粉丝经济和网文出海作为两种特殊现象,笔者也做了简单介绍;第四章,是全文的结论所在。本文对陈述了笔者对网络文学界的期许,也针对阅文集团的运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网络文学受众的年轻化趋势,打赏和虚拟道具等奉献性消费现象,粉丝作为积极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共同构建了这“有爱的经济”,阅文集团等公司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关爱作者团体,维护良好的网文生产生态。

杜瑜[6](2018)在《晋江文学城IP运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P运营在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营机制。在国内,随着泛娱乐产业链的形成,IP运营在迅速发展,参与IP产业活动的公司和资本越来越多,IP剧、IP游戏等IP产品层出不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的IP运营多指将优秀的作品通过互联网手段强化其“粉丝效应”,将其原作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和周边产品等。IP运营通过各种类型的改编,扩大原作的影响力和用户范围,形成IP品牌。网络文学的IP运营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其IP运营涉及的产业链层级多,本文从网络文学网站这一 IP运营的源头的角度出发,研究其IP运营的策略和模式,了解其在IP的培养及开发方面做出哪些努力和评价IP价值的标准,力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想出解决的方法。本文以知名网络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为例,从内容运营、作者运营、渠道运营、产业链运营等方面,分析了其运营策略。本文通过各种案例对晋江文学城的IP运营模式作了分析,挖掘其对国内IP运营和泛娱乐产业发展有所帮助之处。从整体来看,晋江文学城对所有IP的运营模式是全版权运营。从单一作品开发的角度来看,晋江的对其开发是一种自发型的运营模式。通过对晋江文学城IP运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其IP运营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文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在研究相关文献、查阅相关数据后,以媒介融合理论和产业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对晋江文学城的IP运营作了多方位的研究。研究发现晋江文学城的IP已有成功案例,但仍存在版权侵权事件频发、开发方式粗放等问题,而且其产业链运营尚不成熟,需要重点改进这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版权保护,提高读者版权保护意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IP的价值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IP,并拓展产业链运营的形式等建议。

阚敏[7](2018)在《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梳理研究了2005年网络视频诞生以来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的变迁,分析了这一变迁过程中的产品、市场和组织机构融合现象,并论述了这种融合变迁背后追求协同效应的动因,试图对传媒内容生产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所推进。就产品融合来说,不论是产品形态还是传播平台都表现为多元共存的景象。网络视频产品形态经历了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化传统电视节目、用户生产的恶搞视频、网络剧/网络大电影,拓展至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视频电商、VR视频等多种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视频内容生产的主体多元化,产品本身的功能也日益多元化,从信息传递、休闲娱乐向作为生产消费、社会服务的工具拓展。而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的传播平台从在线视频网站向移动终端、客厅电视拓展,移动终端日益常态化,带动了短视频、各类直播内容的大爆发。而但在云平台的作用下,传播平台的队伍将不断扩大,新的内容形式也将日益丰富,不同终端的差异性日渐弱化,用户依据场景选择相应的终端。而且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内容呈现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方向发展。就市场融合来说,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内容市场中,网络视频平台与传统电视台关于内容产品、用户群和广告资源的争夺,与上游影视制作公司合作,获取内容自主权。而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不同市场间,视频市场与下游终端制造商、泛娱乐市场、电商市场和旅游等市场,通力合作开发与原市场差异化的产品,在多个市场间与原本并不相关的产业展开竞争,实现用户群的扩大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广告得以从单一贴片广告向多元互动广告转变;用户付费及多种增值服务进一步稀释了广告的份额,以及跨界合作也带动了精准营销和衍生品的深度开发。就组织融合来说,市场融合带来市场竞争关系的改变也促使生产主体或者说组织机构形成各种融合。传媒产业内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了横向市场企业间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视频平台间,目的在于扩大市场规模。纵向市场与上游影视制作机构的融合在于控制成本,与横向市场一样,它们都属于媒介融合的范畴。而与下游制造业的融合在于多样化经营,拓展产业链,与混合并购同属于产业融合。网络视频企业与互联网等非传媒产业的混合并购,组成产业联盟,在于利用网络强外部性,布局全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目前网络视频行业以形成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为首产业联盟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而网络视频内容生产的另一重要主体——用户,也呈现团队化和组织化的倾向,并实现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等多重身份的融合。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呈现出这种融合特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全行业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为不同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基础。而企业间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扩展用户市场,或提供多种经营,降低风险,即追求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也积极寻求产业外的融合。

黄秋婷[8](2017)在《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研究 ——以掌阅iReader畅销小说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网络的普及推广,网络小说呈井喷之势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小说继承传统小说的衣钵,成为最为活跃的文学形式。网络小说有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独特风格和野性,自成一脉,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创作行式,语言风格,并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迅速逆袭。本文以掌阅ireader2016年年中盘点的十二部畅销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一定数量的读者进行调查,呈现出样本小说在传播效果上喜忧参半的现状。“喜”在于样本小说的各项数据可观,读者覆盖面大,于作者而言收入不菲,达到了其预设的传播效果。“忧”在于样本小说同样存在着文笔幼稚、情节低俗暧昧、错别字连篇等问题,从大众媒介的教育意义上来看,样本小说远未达到相应的传播效果。其次,笔者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作者和读者四个角度对样本小说呈现的传播效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文章从加强内容把关、促进分享与传播以及拓展IP衍生传播三个角度提出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和展望。

何白[9](2017)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领域的产业融合引人瞩目。在传媒业与电信业相互融合的交汇处,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诞生并迅速风靡于我国的互联网。自2006年网络视频产业发轫,历经跑马圈地式的野蛮扩张,泥沙俱下式的市场洗牌,再到步履稳健的理性成长;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规制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地完善,产业布局逐渐多元。作为产业融合边界处诞生的边缘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受到融合因素的深刻影响。数字融合使广电、出版、电信三大产业的信息产品属性趋同,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内容传播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多种产业力量均可以在互联网上布局网络视频业务。同时,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广电网、电信网与互联网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在技术标准上趋于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业务上彼此渗透;多样化的视频传播终端被催生。融合的扩散还使娱乐、文化、教育等产业经由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加入到信息产业大汇融的队伍之中。面对产业之间广泛融合的大背景,网络视频内容运营面临内容来源多元化、传输渠道多元化、播出终端多元化的局面;网络视频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也拥有极为广阔的延伸拓展空间。当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面临融资、内容版权、政策规制等各方面的现实阻碍,视频企业之间在内容领域的白热化竞争令运营成本年年攀升,行业长期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如何找寻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良性发展路径?此问题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析,从中探寻破除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在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上,本论文首先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脉络、发展特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梳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其二,结合产业融合趋势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机理与动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建立起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其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产业融合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网络视频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最后,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选题创新:我国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网络视频产业的研究更为匮乏,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本研究将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在研究选题角度较为新颖,具备了创新性。第二,内容创新:本文在第三章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弥补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在第四章中,提出我国网络视频融合发展的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第五、六、七三章分别对产业融合环境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企业的发展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上研究内容在本研究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三,方法创新:本研究应用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范式对网络视频产业进行分析。在第五章中,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研究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第六章中,通过产业链整合理论和价值系统、价值网等的理论工具对网络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进行研究。在网络视频研究领域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第四,结论创新: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注重对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第八章中,系统性地分析了阻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矛盾,提出推动网络视频行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建立新环境下版权治理机制以及如何科学制定产业规制、推动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李金花[10](2015)在《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全面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改变了中国文学创作与接受方式,改变了人们日常的文学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文学现象。新媒体带来的文学变化,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文学生产机制的变化——中国当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主体与组织形式,创作观念与表现形式,发表渠道与传播方式,文学接受与批评方式,以及文学生活等方面。新媒体在文学活动中的介入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本文将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文学生产与传播出现的新现象,从生产方式、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等四个主要环节,对新媒体时代中国的文学生产机制做系统研究,并通过在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演变中,在不同时期特别是在传统与信息时代的不同文学生产机制的对比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发现和总结新媒体条件下出现的新文学现象,并给予阐述与批评。本文认为,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的中国文学生产受到政治、经济权力的双重规约,同时也受到科学技术的干预和影响。新的数字媒体创造了文学生产与传播、接受与评价的新平台和多重新的艺术空间,丰富和拓展了文学的传统构成要素,具体体现在作家的组织形式突破“一体化”的体制规约,文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了由精英向平民的身份转变,多样的文学社团以新媒体的交往方式在民间自发创建;作家的创作观念、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开始转型,出现了繁荣的“类型文学”,“小叙事”与“超长篇”等新文体;美学品质则是崇高、优美、滑稽、悲剧、丑的多元并存;自媒体的写作和传播给文学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浅阅读”演进为时代的阅读取向;普通大众参与到文学批评活动中来;网络文学与主流评价的价值在冲突中调和……从媒介的角度对文学进行研究,考察信息时代的文学生产机制是一个学术难题,任何从单一的环节来讨论当下的文学活动,都是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联性的认识不足。从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来看当下的文学活动,是将文学生成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纳入研究视野,认识到文学不仅是创作主体的个人行为,也不只是一种孤立的精神存在。对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当下文学生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当代文学的现场。

二、2002年网络文学大盘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网络文学大盘点(论文提纲范文)

(2)场域理论视域下的体育题材网络剧(论文提纲范文)

1 2014-2019年体育题材影视剧发展概况
2 场域生成:体育题材网络剧的场域架构
    2.1 行动者的扩容与重构
    2.2 惯习的形成
    2.3 资本的转向
3 效应改变:体育题材网络剧的场域特征
    3.1 同构性:场域波纹效应
    3.2 自主性:场域共振效应
4 结语

(3)网络文学价值的三个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网络文学的虚拟体验,蕴含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在赛博空间的梦想与抵抗
网络技术平权下的读者本位,规制了网络作家平视审美的价值立场
类型小说的“套路叙事”,是网络创作艺术适配创新性的价值选择

(4)风格·抵抗·收编: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源起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网络流行语刍议
    2.1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2.2 网络流行语的诞生背景
    2.3 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划分
    2.4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3 退却式风格——网络流行语呈现的亚文化表征
    3.1 示弱的智慧:去规训化的萌
    3.2 幽默的表达:人格矮化的污
    3.3 主动污名化:颓废姿态的丧
4 潜在性抵抗——网络流行语实现的亚文化功能
    4.1 颠覆了官方正统和社会现实
    4.2 消解了世代隔阂和阶级矛盾
    4.3 满足了边缘群体的心理需求
5 温和型收编——网络流行语难以逃脱的亚文化命运
    5.1 意识形态破壁:从妖魔化到常态化
    5.2 消费主义招安:从收编到反收编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以阅文集团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网络文学的概念
    1.5 本文的考察对象
第二章 网络文学的生产
    2.1 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
    2.2 网络文学的生产者
    2.3 网络文学的生产内容
第三章 网络文学的消费
    3.1 消费者的基本信息
    3.2 网络文学的消费内容
    3.3 消费的形式
    3.4 粉丝经济
    3.5 网文出海
第四章 结论
    4.1 网络文学要有“匠心”精神
    4.2 阅文集团的责任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录三
致谢

(6)晋江文学城IP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与文献综述
        1.2.1 IP运营的相关理论基础
        1.2.2 网络文学网站的研究现状
        1.2.3 IP运营的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网络文学网站
        1.3.2 IP
        1.3.3 IP运营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晋江文学城的IP运营现状
    2.1 晋江文学城的简介与IP资源状况
        2.1.1 晋江文学城的简介
        2.1.2 晋江文学城的IP资源状况
    2.2 晋江文学城的读者分析
        2.2.1 晋江文学城用户的基本属性
        2.2.2 晋江文学城读者的阅读偏好
        2.2.3 读者对IP衍生品的态度
    2.3 内容运营
        2.3.1 实行精品策略,让小说百花齐放
        2.3.2 大力推荐作品签约,为作者代理版权
    2.4 作者运营
        2.4.1 晋江文学城的作者签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2.4.2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
        2.4.3 重视作者的版权保护,为受到侵害的作者维权
        2.4.4 举办征文比赛,挖掘有潜力的新作者
    2.5 渠道运营
        2.5.1 顺应移动化趋势,推出wap版及手机客户端
        2.5.2 与无线平台合作,进一步拓展内容分发渠道
    2.6 产业链运营
第3章 晋江文学城的IP运营模式分析
    3.1 全版权运营模式
        3.1.1 晋江文学城的全版权运营模式分析
        3.1.2 晋江文学城全版权运营的案例分析
    3.2 自发型IP运营模式
        3.2.1 晋江文学城的自发型运营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3.2.2 晋江文学城的自发型IP的开发策略
第4章 晋江文学城IP运营存在的问题
    4.1 版权问题频发
        4.1.1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
        4.1.2 抄袭现象严重,影响原创和IP的运营
        4.1.3 版权授权期内未及时开发,抢占版权到期前开机
    4.2 产业链运营方式单一
    4.3 版权开发方式粗放
第5章 对晋江文学城IP运营的建议
    5.1 加强版权保护
        5.1.1 采取防盗版技术,加大盗版难度
        5.1.2 坚决打击抄袭行为,维护原创
        5.1.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5.2 增加产业链运营形式
    5.3 版权开发时注重质量,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五、概念与理论
第二章 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变迁中的产品融合
    第一节 产品形态:从UGC视频向复合内容的拓展与融合
        一、网络视频内容1.0:用户自制(UGC)短视频广泛传播
        二、网络视频内容2.0: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制内容呈精品化发展
        三、网络视频内容3.0:多产业作用下的复合内容兴起
        四、网络视频内容产品与服务的融合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传播平台:从大众点播向个性化服务终端融合
        一、网络视频传播平台1.0:在线视频网站的大众点播
        二、网络视频传播平台2.0:电视终端网络化和移动终端分众化趋势
        三、网络视频传播平台3.0:云平台和物联网智能个性化服务
        四、网络视频传播平台的融合特征和趋势
第三章 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变迁中的市场融合
    第一节 网络视频市场与其他产业市场范围的渗透与融合
        一、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市场的替代型融合
        二、网络视频与泛娱乐市场的互补型融合
        三、网络视频与电商市场的互补型融合
        四、网络视频与旅游市场的互补型融合
    第二节 网络视频产业盈利模式的拓展与融合
        一、从单一贴片广告向多元互动广告转变
        二、用户付费和其他增值服务稀释广告收入
        三、产品跨界融合中的产业链延伸
第四章 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变迁中的主体与组织融合
    第一节 横向环节的组织机构融合
        一、网络视频平台间的合作与并购
        二、网络视频平台与传统电视台融合
    第二节 纵向环节的关联与协同融合
        一、网络视频企业与上游内容生产企业的并购
        二、网络视频企业与下游终端制造商的合作
    第三节 斜向环节的组织机构融合
        一、网络视频平台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集团内多方资源的协同和调配
        三、共同开发新产品,带动市场升级
    第四节 用户多重身份融合
        一、用户作为视频内容生产者
        二、用户作为视频内容传播者
        三、用户作为视频商品消费者
第五章 网络视频内容生产融合中的协同效应分析
    第一节 管理协同效应
        一、大集团内部机构重组
        二、互联网企业高效地管理经验与网络视频企业的融合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协同效应
        一、平均成本减少
        二、收入机会提升
        三、生产流程创新
    第三节 财务协同效应
        一、资金良性循环
        二、融资能力加强
        三、偿债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增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图表附录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研究 ——以掌阅iReader畅销小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选题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掌阅iReader畅销小说传播效果及文本分析
    2.1 掌阅iReader畅销小说传播效果现状
    2.2 掌阅iReader畅销小说文本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网络小说读者访谈与调查
    3.1 读者访谈
        3.1.1 访谈对象分析
        3.1.2 访谈内容分析
    3.2 读者问卷
        3.2.1 调查结果
        3.2.2 题项得分统计
        3.2.3 项目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网络小说传播效果原因分析
    4.1 传播内容因素
    4.2 传播渠道因素
    4.3 传播者因素
    4.4 读者因素
    4.5 小结
第五章 提升网络小说传播效果策略分析
    5.1 加强网络小说的内容把关
    5.2 加强网络小说分享与传播
    5.3 拓展网络小说的衍生传播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1.1.2 网络视频的勃兴与媒介变局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1 网络视频
        1.3.2 网络视频产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前沿性与创新性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资源
        2.1.1 产业融合理论
        2.1.2 产业链相关理论
        2.1.3 研究中使用的分析工具
    2.2 研究综述
        2.2.1 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2.2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2.3 网络视频产业研究述评
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3.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
        3.1.1 市场导入期:“播客”风潮下的业态萌芽(1994-2005)
        3.1.2 产业萌芽期:资本“盛宴”下的行业爆发(2006-2007)
        3.1.3 市场调整期:市场洗牌后的秩序重构(2008-2009)
        3.1.4 理性成长期:资源困境中的“合纵连横”(2010-2012)
        3.1.5 融合发展期:多元布局下的跨界经营(2013-)
    3.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特征
        3.2.1 内容生产模式多元化
        3.2.2 传播终端移动化、多屏化
        3.2.3 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3.2.4 企业营利模式多样化
        3.2.5 政府管理规范化、细致化
    3.3 小结
4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背景、机理与动因
    4.1 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背景
        4.1.1 传媒业与电信业的融合
        4.1.2 基于互联网的更大范围的融合
        4.1.3 一些融合型的产业概念
    4.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4.2.1 网络视频产业的核心层——视频内容产业
        4.2.2 网络视频产业的外延层——视频衍生产业
    4.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分析
        4.3.1 信息技术的驱动
        4.3.2 资产通用性的提高
        4.3.3 视频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
        4.3.4 规制放松与政策的推动
    4.4 小结
5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SCP分析
    5.1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结构分析
        5.1.1 市场集中度高
        5.1.2 差异化程度较低
        5.1.3 市场进入壁垒高
        5.1.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结构的影响
    5.2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行为分析
        5.2.1 网络视频市场的价格协调
        5.2.2 网络视频市场的非价格行为
        5.2.3 网络视频企业的并购与联合
        5.2.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行为的影响
    5.3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绩效分析
        5.3.1 规模增长与长期亏损并存
        5.3.2 行业收入格局的转变
        5.3.3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绩效的影响
6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触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产业链整合
    6.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形态特点
    6.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整合
        6.2.1 网络视频企业的水平整合
        6.2.2 网络视频企业的跨产业垂直整合
    6.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价值链的网状嬗变
        6.3.1 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基本模型
        6.3.2 价值网: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高级形态
    6.4 小结
7 网络视频企业的融合成长——基于多案例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分析框架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方法
        7.2.2 样本选择
        7.2.3 数据收集
    7.3 案例一:乐视网的“生态”构建
        7.3.1 案例背景
        7.3.2 乐视网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3.3 乐视网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3.4 讨论与启示
    7.4 案例二:芒果TV的融合成长
        7.4.1 案例背景
        7.4.2 芒果TV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4.3 芒果TV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4.4 讨论与启示
    7.5 小结
8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阻碍
        8.1.1 行业盈利困局尚未破除
        8.1.2 企业同质化竞争仍较严重
        8.1.3 版权保护不断面临挑战
        8.1.4 政策倾斜成为产业发展掣肘
    8.2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2.1 持续推动视频行业的技术创新
        8.2.2 鼓励视频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
        8.2.3 建立新环境下的版权治理机制
        8.2.4 加速三网融合促进跨产业竞合
        8.2.5 科学制定政策推动融合发展
9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文关键词的界定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媒体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新媒体创造了文学活动的新环境
        一、全民自由参与的虚拟时空
        二、新媒体带来新的文化逻辑
    第二节 新媒体改变了文学活动的主体与组织形式
        一、作家身份的嬗变:从精英到大众
        二、作家的组织形式:体制的“逾越”
        (一)“体制内作家”与“自由撰稿人”并存
        (二)多样的新文学群落:文学同人的聚集
    第三节 新媒体促成了新的经济化文学生产模式
        一、文学网站的文学生产线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生产形式
第二章 新媒体改变了文学创作观念与形式
    第一节 文学创作观念的重塑:从言志载道到娱情快意
    第二节 作品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转型
        一、网络新文体:“小叙事”与“超长篇”
        二、类型化题材:充斥着本能欲望的虚构世界
        三、多媒体语言:声像并茂的逼真体验
    第三节 文学美学品质的变异:从追求崇高到美学追求的多元化
第三章 新媒体改变了文学传播方式
    第一节 数字媒体实现了超时空的即时传播
    第二节 新媒体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传播平台
    第三节 全媒体融通促进了文学多种艺术形式的传播
        一、线上文学的线下出版
        二、畅销作品的影视改编
        三、网络文学的游戏制作
第四章 新媒体使中国文学产生新的接受与批评方式
    第一节“浅阅读”演变为大众的文学接受方式
    第二节 精英批评的式微与大众批评的兴起
    第三节 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的建构
        一、主流评价与网络文学的价值冲突
        二、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体系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2002年网络文学大盘点(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文化热词大盘点[J]. 田芝. 金桥, 2021(02)
  • [2]场域理论视域下的体育题材网络剧[J]. 尤达. 体育与科学, 2020(04)
  • [3]网络文学价值的三个维度[J]. 欧阳友权. 江海学刊, 2020(03)
  • [4]风格·抵抗·收编: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 熊曼. 暨南大学, 2019(02)
  • [5]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以阅文集团为考察对象[D]. 方良坤. 武汉大学, 2019(06)
  • [6]晋江文学城IP运营研究[D]. 杜瑜.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7]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网络视频内容生产模式变迁研究[D]. 阚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1)
  • [8]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研究 ——以掌阅iReader畅销小说为例[D]. 黄秋婷. 广西大学, 2017(02)
  • [9]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D]. 何白. 厦门大学, 2017(01)
  • [10]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 李金花. 沈阳师范大学, 2015(10)

标签:;  ;  ;  ;  ;  

2002年网络文学盘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