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领袖”

各种“领袖”

一、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论文文献综述)

邹红军[1](2021)在《“打开”黑箱:如何认识大学排行——一个现象学式的批判视角》文中认为作为排行方法论在教育领域的技术性布展,大学排行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诸多"熵增"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学理上严肃对待。整体来看,已有研究涉及大学排行的本质、价值、主体、方法与目的等"五个问题"。"五个问题"虽然勾勒出较为周延的大学排行的认识论框架,但对其的实质性揭示则稍显不足。通过现象学式的回到大学排行本身,作为一种技术的大学排行具有自身的技术逻辑,表现为以技术代科学的潜在公设、彻底计算理性的理论逻辑、不可为而为之的实践逻辑以及规训权力意志的目的逻辑。由此不难发现已有研究的诸多局限,即"本体论"有欠充分、"价值论"不够有力、"主体论"对象割裂、"方法论"过于简单以及"目的论"有失全面。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为更好地回答大学排行的"五个问题"打开了更多可能。

张雪奇[2](2020)在《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以《月曜夜未央》与《可以跟你去你家吗?》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日本电视传播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逐渐发展成熟,其受众群体与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多年的创新与实践使其在节目内容模式、创新性思维和后期制作上都有许多成功范例,作为日本电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特点及发展动因的深入分析,从国内对其一贯“低俗、无下限”的刻板印象评价中跳脱出来,探究其在日本社会发展潮流中所承载的特殊价值体现。进而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制作模式、内容创新以及深夜档节目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二章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以及几大基本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第三、第四章以两档不同类型的深夜档案例节目《月曜夜未央》和《可以跟你去你家吗?》为切入口,比较分析两档节目在内容模式、后期制作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而以窥探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基本特征。第五章则是基于前文分析下,从不同视域探讨其具有以上特征的根本原因。最后一章基于中日两国综艺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相似性,分析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能给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如今的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经过长阶段的摸索与修正,早期突出的恶俗特征已逐步被摒弃、呈现规范化发展。其低成本、小制作的原生特性催使优秀的深夜档综艺往往具备以下特征:独特的原创性题材和新颖形式、丰富有趣的综艺元素以及为满足受众需求而呈现出的高度包容性、开放性。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的基本特征也折射出当今日本社会突出的消费主义文化以及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受众需要也证明了深夜档电视综艺在当今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在拥有相似文化土壤的我国,其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陈文武[3](2020)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7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正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尚处在空白期,为了解决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古典名着《水浒传》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本研究以金圣叹评点本《水浒传》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水浒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通过问卷调查对高中生阅读《水浒传》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在阅读时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不足,之后针对这一阅读现状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并以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案例研究。研究从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了《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并对“趣读”“精读”“研读”“交流”四个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通过本研究发现在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当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精心设计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从而培养起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

刘晓飞[4](2019)在《排行榜研究意义初探——以音乐排行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榜"和"排行"入手,分析了排行榜尤其是音乐排行榜的性质和意义:音乐排行榜作为一种音乐栏目或节目类型,是音乐流行强度的统计结果和音乐传播的反馈机制。各种音乐排行榜数量的增长,是音乐节目形式增多和音乐风格多样性增强的表征,同时也映射出音乐流行的开放性特点。

黄伟[5](2019)在《国内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今后1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在此背景下,国内、国外各种不同机构的大学综合评估工作快速的地开展起来,关于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研究也不断进行,层出不穷。这些评价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它们的侧重点是什么?对其进行比较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也为进一步得到合理的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众所周知,理念反映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也决定了评价主体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分配。论文首先从各排行榜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入手进行分析;接着对各排行榜的指标体系进行纵横向比较;然后借助实际数据,对各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评判;最后,针对前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给出综合评价的一些建议。通过不同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横向比较发现:从内容比较来看,各排行榜在教育投入类、过程类、产出类指标中均有涉及,不同点只是在于各排行榜在不同方面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注重从投入类指标来对大学衡量,有的则注重从产出类指标来对大学进行衡量;从绝对、相对指标分析来看,网大榜最注重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结合,武书连榜和中评榜注重绝对指标(即“规模”)对于大学排名的影响,校友会则不涉及相对指标。通过同一排行榜指标体系的纵向比较发现:校友会榜各一级指标的替代指标内容更加丰富,注重高质量指标对大学排名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指标的国际标准;网大榜是唯一一个一直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排行榜,注重“总量”和“人均指标”相结合对大学进行综合评价;武书连榜和校友会榜指标体系较为稳定,指标和权重变动不大,只是三级指标有一定的波动,尤其是校友会榜,指标和权重有时候连续多年不发生改变。针对所选取的2016-2018年各排行榜前100名大学排名的具体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发现:不同排行榜的大学排名之间具有一致性,并且排在前50名的大学比排在后50名的大学更具有一致性;同一评价主体相近年份的大学排名之间具有稳定性。以武汉市部分高校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微观验证,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合。经过上述分析,针对各排行榜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于排名机构而言,(1)将大学分类,建立多元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2)注重对指标体系的完善;(3)评价机构评估过程信息透明化。对于高校而言,(1)理性看待并积极回应大学排行榜;(2)坚持自身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协调发展;(3)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齐头并进。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1)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2)公众应该结合自身发展和未来发展定位,多方面了解信息,从而提高单位选择人才、学生择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朱剑[6](2019)在《“三大核心”:拿什么来取而代之?——学术评价的困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与评价机构的"缠斗"已不下二十年,之所以难分胜负,是因为评价机构有着自己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其以"三大核心"为代表的排行榜得到了行政权力事实上的采信;但因专业能力的缺乏,其理论、数据和算法及结果都有经不起推敲之处,其排行榜在学术评价实践中的运用更是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在现行科研体制下,行政权力既不能无视排行榜带来的问题,但在资源分配与科研管理中又无法舍弃它,故而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代价就是学术评价陷于困境、学术研究遭受伤害。清理"四唯""五唯"行动迈出了重建学术评价机制实质性的一步,但关键还在于能否找到"三大核心"的替代品,而被寄予希望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和"代表作评价制度"因条件所限很难取而代之。在这一背景下"三大核心"制作者的进路选择也值得关注。

胡雪婵[7](2018)在《汉语成语语义韵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成语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和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概念溯源展开,基于单语语料库和平行语料库,通篇选取书面语语料,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本体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展开探索。本文除引论和结语外,共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对成语和语义韵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一方面梳理成语的内涵与归属、特点、来源和发展途径、结构与意义、认知研究概况;另一方面追溯语义韵的概念源头、整合语义韵的界定、特征、分类、生成机制和语用功能、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评判标准、提取方法和计算方法等问题。第二章,界定汉语成语语义韵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首先在对置于EUM核心地位的汉语成语及其语义韵进行界定并解析的基础上,区分与汉语成语语义韵相关的几个概念。其次对汉语成语语义韵进行分类和举例,分为消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和积极语义韵。第三章,通过例证,总结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特征包括:稳定性、可开发性、隐秘性、评价性、连续性和可传递性;功能体现为对汉语成语形式、意义和功能界面的整合。第四章,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历时发展进行描述并阐释原因。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特点是:语义倾向的稳定性、语义韵强度的连续性、演变的不平衡性。推动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因素有二:(1)保持汉语成语语义韵稳定发展的因素,包括成语来源的沿袭性、成语意义的稳定性、成语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句法位置的固定性;(2)造成汉语成语语义韵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包括搭配项和句法位置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压制、隐喻认知模式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修整、言后行为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约束、从俗从简心理对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影响。第五章,首先对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进行分类,包括节点词换字、搭配项异质、类联接和替换成分的异质、语义韵异质及强度不和谐引起的冲突;其次讨论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的意义,即促使汉语成语产生新的义位、实现特殊交际效果;最后讨论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消解的几个阶段,包括语义韵的稳定阶段、语法位置发生变化、搭配项义范围扩大、局部语义韵使用数量增多和新语义韵常模固化。第六章,探讨汉语成语英译问题。首先,梳理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论基础;其次阐释确立跨语言对应单位的过程;最后通过例证,探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语义与语义韵的接口,包括静态与动态的接口,形式与意义的接口。第七章,探讨语义韵理论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首先,以“五花八门”和“形形色色”为类例,探讨同义成语辨析的新途径,并对对外汉语同义成语辨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其次,从语义韵角度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偏误,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提出建议;最后,梳理和评价现有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尤其是成语部分)的编纂问题,强调语义韵提示是现阶段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应该重视并解决的突出问题。本论文关于语义韵理论进行的新视角的梳理和探索、关于将语义韵理论运用于汉语成语研究的初步尝试,对汉语成语理论、汉语成语英译、成语词典编纂、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旷群[8](2018)在《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期学成归国人员数量增长迅猛,虽然海外文凭随之逐渐失去光环,留学的经济收益并不乐观,但留学需求仍然持续强劲。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些重要问题:人们放弃境内高等教育机会而选择出国读大学的驱动原因是什么?留学决策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除了经济因素,人们的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生是否受到其他社会文化的因素的推动?留学目的国和学校的选择受到什么影响?我国境外高等教育需求是否存在着盲目性?本研究将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看做连续的发生过程,结合消费者行为理论、院校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等重构了个人境外高等教育需求过程发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文献梳理、小样本测试等方式整理出需求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按照新划分的六个维度归类建构新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研工具以了解境外高等教育动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选择境外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者实地走访了全国15个城市的27所公立高中和1所中外合作大学,收集问卷2500余份。问卷的发放以国际部学生为主,选择少量在同一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的学生作为比较群体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在校学生、老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已经在国外大学就读的学生、留学中介六大群体进行了访谈,访谈人数达到140人次,访谈时间超过100小时。研究发现:1)我国高中生留学意愿强烈,需求产生时间较早,高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生,但也造成了许多被动需求;2)境外高等教育满足了我国社会多元化的教育诉求,人们对留学的投资收益预期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对消费性收益的预期较高;3)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的差异推动了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海外高校的市场营销策略拉动需求,个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诉求构成了强烈的内部驱动力;4)中国的民族性对留学动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根文化、孝文化、面子文化作用明显;5)经济因素对境外高等教育需求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对需求的内容(留学国家、学校)的影响较大,人们更偏好学费和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6)对留学者安全的担忧、国内的情感因素和跨文化能力欠缺是阻碍留学的主要原因;7)国外高等教育质量是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国外高校的社会声望(包括雇主评价、预期收入、就业前景、社会认可),高校的市场推广策略和教育国际化的合作活动等市场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研究同时发现我国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非理性。决策主体缺乏对境外高等教育的正确认知,同时也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兴趣、能力、智力的理性认知,未形成清晰的留学规划,从众跟风行为严重。境外高等教育选择过于单一与集中,在留学院校和专业选择上喜欢扎堆,过度依赖排行榜信息。信息不对称和中国社会心理导致的认知偏差是盲目留学的主要根源。需求主体的信息意识较强,但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利用能力弱无法获得充分的、准确的信息,容易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认知与判断,低估留学风险,从而导致盲目的留学决策。研究认为我国普通高中生的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学成归国发展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扩大。在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下,个体留学将逐渐从以家庭投资决策行为为重点转向消费决策行为为重点,需求主体将从关注留学所带来的身份职业变化转变为对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注重。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媒体、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合作构建一个合理的高中生出国留学保障体系,规避留学风险,提升境外高等教育消费体验满足感。由于研究者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有限,调研完成较为仓促。抽样样本的地区分布稍显不均匀,不留学群体的样本偏少。此外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研究难免有疏漏,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不够全面与深入。

李响[9](2017)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中法科院校评价排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受到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以及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放大,我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复苏到膨胀的快速发展过程,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了无论院校还是师生数量都稳居世界第一的庞大体系。但大未必就强,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日益暴露出了诸多弊端,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是最明显例证。因此,在供给侧改革思维引导下,通过完善健全针对法科院校的评价排名机制,建立一种以优胜劣汰为宗旨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系统,有利于我国法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王之康[10](2017)在《考生,你该如何看待排行榜》文中研究表明最近,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填报志愿成为万千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此时,网上的大学排行榜、学科排行榜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2017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大学毕业生高薪职业类排行榜”、英国泰晤?

二、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论文提纲范文)

(1)“打开”黑箱:如何认识大学排行——一个现象学式的批判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大学排行及其特征
三、大学排行的“五个问题”
    (一)何为大学排行的本质?
    (二)为什么需要大学排行?
    (三)谁来为大学排行?
    (四)如何为大学排行?
    (五)大学排行达到目的了吗?
四、大学排行的技术逻辑
    (一)潜在公设:以技术代科学
    (二)理论逻辑:彻底的计算理性
    (三)实践逻辑:实不可为而为之
    (四)目的逻辑:规训的权力意志
五、重新思考“五个问题”
    (一)大学排行的“本质论”有欠充分
    (二)大学排行的“价值论”不够有力
    (三)大学排行的“主体论”对象割裂
    (四)大学排行的“方法论”过于简单
    (五)大学排行的“目的论”有失全面
六、结语

(2)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以《月曜夜未央》与《可以跟你去你家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日本对其本土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对日本电视综艺节目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对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日本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述
    2.1 日本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1.1 日本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史
        2.1.2 日本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
    2.2 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2.2.1 1960至1980年代中期的萌芽摸索期
        2.2.2 19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快速发展、多样类型涌现
        2.2.3 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各成体系、逐渐规范化的稳步发展
    2.3 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基本分类
        2.3.1 谈话类脱口秀节目
        2.3.2 纪行类真人秀节目
        2.3.3 整人恶搞类搞笑节目
        2.3.4 偶像团综类节目
第三章 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的节目特征分析
    3.1 案例选取依据
        3.1.1 选取《月曜夜未央》的依据
        3.1.2 选取《可以跟你去你家吗?》的依据
    3.2 《月曜夜未央》节目特征分析
        3.2.1 《月曜夜未央》节目基本概述
        3.2.2 《月曜夜未央》的内容设计
        3.2.3 《月曜夜未央》的主体人物
    3.3 《可以跟你去你家吗?》节目特征分析
        3.3.1 《可以跟你去你家吗?》节目基本概述
        3.3.2 《可以跟你去你家吗?》的主题呈现
        3.3.3 《可以跟你去你家吗?》的主体人物
第四章 《月曜夜未央》和《可以跟你去你家吗?》的异同点比较
    4.1 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比较
        4.1.1 场景呈现上的差异性
        4.1.2 视觉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性
        4.1.3 听觉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性
    4.2 价值导向上的趋同性分析
        4.2.1 自由包容传递多元价值,平等话语弱化“说教”色彩
        4.2.2 议题内容关注边缘群体,平民视角显示人文关怀
        4.2.3 悲观表象反衬积极内涵,百态人生传递正能量
第五章 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动因探析
    5.1 消费文化视域下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动因探析
        5.1.1 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商品本质
        5.1.2 深夜档电视综艺中的符号建构与消费
        5.1.3 收视率至上原则刺激深夜档低俗内容滋生
    5.2 传播学视域下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动因探析
        5.2.1 受众的扩大化及其情感需要的满足
        5.2.2 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呈现迎合受众需求
    5.3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动因探析
        5.3.1 后情感主义思潮泛起的推波助澜
        5.3.2 社会文化诉求促其承载社会文化价值
第六章 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6.1 发展深夜档综艺节目的现实意义
        6.1.1 市场竞争格局变动,深夜受众群体增多
        6.1.2 补充延伸其他时段,丰富综艺节目类型
        6.1.3 对夜间经济消费的刺激与促进
    6.2 我国发展深夜档综艺节目的可行性
    6.3 我国对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的借鉴策略
        6.3.1 关注观众心理需求,精确定位目标群体
        6.3.2 摆脱题材形式同质化、提高开发制作水准
        6.3.3 注重节目价值观构建,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内容和对象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和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及相关论述
    第一节 “整本书”概念的界定
        一、“整本书”的概念
        二、“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
        一、高中生阅读现状的需要
        二、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第三节 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浒传》的研究成果与教学价值
    第一节 《水浒传》的研究成果与教学价值
        一、《水浒传》研究成果
        二、《水浒传》教学价值
    第二节 《水浒传》阅读版本选定与教学目标确定
        一、《水浒传》阅读版本的选定
        二、《水浒传》阅读目标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过程设计
    第一节 《水浒传》阅读的课时规划和学程设计
    第二节 “趣读”——整体感知
        一、水浒达人秀——我最喜爱的英雄评选
        二、水浒兵器谱——水浒英雄战力排行榜
        三、水浒风俗画——北宋民间风俗趣闻录
    第三节 “精读”——任务群设计
        一、梁山好汉——人物形象研讨
        二、说书艺术——章回结构研讨
        三、市井风情——语言风格赏析
        四、逼上梁山——主题思想探究
    第四节 “研读”——意蕴探究
        一、英雄情结与偶像崇拜——中学生的偶像问题研讨
        二、替天行道与锄强扶弱——中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法制意识思考
        三、水浒遗风与文化传承——中学生的价值观引领
    第五节 “交流”——成果展示
        一、经典回眸——课本话剧展示
        二、唇枪舌剑——微博话题讨论
        三、独出机杼——学写专题论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
        一、兴趣激发的措施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研读的支架
    第二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反思
        一、课型设计的丰富化
        二、效果评价的多元化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排行榜研究意义初探——以音乐排行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排行榜的性质与意义
    1.1 排行榜是系统统计的结果
    1.2 排行榜是一种栏目或节目形式
    1.3 排行榜是一种信息
    1.4 排行榜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2 音乐排行榜
    2.1 音乐排行榜是音乐栏目或节目类型
    2.2 音乐排行榜是音乐流行度的统计结果
    2.3 音乐排行榜是音乐传播的反馈机制
3 音乐排行榜研究意义

(5)国内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特色
第2章 已有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比较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比较
        2.1.1 校友会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2.1.2 网大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2.1.3 武书连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2.1.4 中评榜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2.2 评价指标体系横向比较
        2.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比较
        2.2.2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比较
    2.3 评价指标体系纵向比较
        2.3.1 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纵向比较
        2.3.2 网大排行榜指标体系纵向比较
        2.3.3 武书连排行榜指标体系纵向比较
        2.3.4 中评排行榜指标体系纵向比较
    2.4 结论及其分析
        2.4.1 指标体系横向比较的结论及其分析
        2.4.2 指标体系纵向向比较的结论及其分析
第3章 指标体系一致性与稳定性分析
    3.1 定量分析的理论根据与样本数据的选取
        3.1.1 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3.1.2 样本数据的选取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分析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3.4 武汉市部分高校大学排行榜的一致性
        3.4.1 以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
        3.4.2 以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3.5 结论及其分析
第4章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指标体系的相同点
        4.1.2 指标体系的特色
        4.1.3 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4.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三大核心”:拿什么来取而代之?——学术评价的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7)汉语成语语义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论
    0.1 选题缘由
    0.2 研究内容
    0.3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3.1 理论价值
        0.3.2 现实意义
    0.4 研究方法
    0.5 语料说明
§1 汉语成语和语义韵理论研究综述
    1.1 汉语成语理论研究
        1.1.1 成语的内涵与归属问题
        1.1.2 成语的特点
        1.1.3 成语的来源与发展途径
        1.1.4 成语的结构与意义
        1.1.5 成语的认知研究
    1.2 语义韵研究综述
        1.2.1 语义韵概念溯源
        1.2.2 语义韵的界定
        1.2.3 语义韵研究的五要素
        1.2.4 语义韵的特征
        1.2.5 语义韵的分类
        1.2.6 语义韵的生成机制和功能
        1.2.7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实证研究
        1.2.8 语义韵的提取方法和计算方法
        1.2.9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方向及其发展趋势
§2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1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基本概念
        2.1.1 置于EUM核心地位的汉语成语及其语义韵
        2.1.2 与汉语成语语义韵相关的几个概念区分
    2.2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分类
        2.2.1 消极语义韵
        2.2.2 中性语义韵
        2.2.3 积极语义韵
    2.3 小结
§3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特征与功能
    3.1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特征
        3.1.1 相对稳定性
        3.1.2 可开发性
        3.1.3 隐秘性
        3.1.4 评价性
        3.1.5 连续性和可传递性
    3.2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功能
        3.2.1 形式与功能的界面:汉语成语搭配项和语用目的的共选
        3.2.2 意义与功能的界面:汉语成语语义趋向和语用目的的共选
        3.2.3 形式与意义的界面:汉语成语类联接和语义趋向的共选
    3.3 小结
§4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历时发展及其阐释
    4.1 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特点
        4.1.1 汉语成语语义趋向的稳定性和语义韵强度的连续性
        4.1.2 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不平衡性
    4.2 推动汉语成语语义韵演变的因素分析
        4.2.1 保持汉语成语语义韵稳定发展的因素
        4.2.2 造成汉语成语语义韵不平衡演变的原因
    4.3 小结
§5 汉语成语语义韵的冲突及其消解
    5.1 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的分类
        5.1.1 节点词换字引起的语义韵冲突
        5.1.2 搭配项异质引起的语义韵冲突
        5.1.3 类联接与替换成分的异质引起的语义韵冲突
        5.1.4 语义韵异质及强度不和谐引起的冲突
    5.2 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的意义
        5.2.1 促使汉语成语产生新的义位
        5.2.2 实现特殊交际效果
    5.3 汉语成语语义韵冲突的消解
        5.3.1 语义韵的稳定阶段—语义韵冲突消解的起点
        5.3.2 语法位置发生变化—语义韵冲突消解的句法基础
        5.3.3 搭配项义范围扩大—冲突变为局部特征的的语义基础
        5.3.4 局部语义韵使用数量增多—新语义韵特征固化的基础
        5.3.5 新语义韵常模固化—语义韵冲突消解的完成
    5.4 小结
§6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语义与语义韵的接口
    6.1 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论基础
    6.2 汉语成语英译研究的工作定义及方法
    6.3 汉语成语英译的桥梁—跨语言对应单位的确立
        6.3.1 研究设计
        6.3.2 结果与讨论
        6.3.3 启示
    6.4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翻译对等的情感意义与语义韵极性的关系分类研究
        6.4.1 EUM五要素与利奇的七种意义类型
        6.4.2 研究设计
        6.4.3 结果与讨论
    6.5 EUM模型研究与现代语义研究的接口
        6.5.1 静态与动态的接口
        6.5.2 形式与意义的接口
    6.6 小结
§7 汉语成语语义韵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
    7.1 基于语义韵的汉语同义成语类例辨析
        7.1.1 基于本族语语料库的“五花八门”和“形形色色”语义韵分析
        7.1.2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五花八门”和“形形色色”的考察
        7.1.3 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汉语同义成语辨析的建议
    7.2 基于语义韵的HSK作文偏误分析
        7.2.1 基于语义韵的HSK作文偏误分析及原因简释
        7.2.2 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建议
    7.3 基于语义韵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考察
        7.3.1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撰及其研究的成果
        7.3.2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撰及其研究的现存问题
        7.3.3 对编纂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建议
    7.4 小结
§8 结语
    8.1 本文的论述过程和结论
        8.1.1 汉语成语语义韵本体理论探索
        8.1.2 汉语成语语义韵实际应用问题研究
    8.2 本文的创新点及价值
        8.2.1 研究内容的创新
        8.2.2 研究方法的创新
    8.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8)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境外高等教育
        二、留学与留学生
        三、教育需求
        四、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国际市场学生流动的研究及述评
        二、我国出国留学现象的研究及述评
        三、留学意愿与动机的研究及述评
        四、留学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及述评
        五、留学行为的研究总评
第二章 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本质
    第一节 作为市场行为的留学活动
        一、境外高等教育市场的客观存在
        二、高等教育市场的国际供需配置
        三、留学市场行为的发生过程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框架下的境外高等教育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形式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视角下的留学活动
    第三节 作为有限市场的境外高等教育市场
        一、境外高等教育供需双方受到限制
        二、境外高等教育兼顾公私属性
        三、境外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信息有限性
        四、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缺乏清晰的产权利益结构与售后保障
    第四节 作为家庭决策的留学选择
        一、个体留学是家庭决策行为
        二、家庭投资视角下的个体留学行为
        三、家庭消费视角下的个体留学行为
        四、我国家庭境外高等教育决策特点
第三章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理论框架构建
    第一节 多学科视域下的留学行为研究
        一、留学行为的经济学视角
        二、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视角
        三、留学行为的社会心理视角
    第二节 个体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生机制分析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生的条件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三、个体境外高等教育消费过程
        四、我国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过程模型
    第三节 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基于文献的影响因素梳理
        二、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分阶段影响因素指标
        三、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章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的研究设计与过程
    第一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的预调研
        一、预调研问卷的构成与优化
        二、预调研过程与调研对象
        三、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研究设计
        一、问卷的设计与修订
        二、访谈设计
        三、样本选取
    第三节 第一阶段调研过程
        一、问卷的再次验证与修改
        二、调研过程
    第四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第二阶段调研
        一、问卷的最后修订
        二、问卷的发放
    第五节 调查情况汇总
        一、调研学校汇总
        二、问卷调查样本描述
        三、访谈过程与访谈样本描述
第五章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研究发现
    第一节 样本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二节 高中生接受境外高等教育的意愿分析
        一、高中生接受境外高等教育的意愿描述性分析
        二、个体特征对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
    第三节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分析
        一、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二、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
        三、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解释
        四、高中生出国留学阻碍因素分析
    第四节 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分析
        一、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子分析
        二、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数分析
        三、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解释
第六章 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社会心理解释
    第一节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外部环境解释
        一、政策打造积极的留学环境
        二、经济发展保障有利的留学环境
        三、国际化大环境与中国文化共同营造留学社会氛围
        四、国内教育环境推动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五、境内高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挥重要影响
        一、高等教育选择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个体拥有的信息能力有限
        三、家长对子女的能力与心理特征所掌握的信息不充分
        四、掌握的教育质量信息不完全不准确
        五、错误利用排行榜信息
    第三节 感知消费性价值对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影响
        一、消费性收益驱动留学需求
        二、感知收益价值偏差导致盲目性需求
        三、低估留学决策风险
    第四节 社会流动诉求促进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一、社会阶层流动的诉求驱动家庭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二、资本转化机制激发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第五节 中国社会文化影响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一、中国消费者选择偏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二、根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留学动机
        三、“面子”在需求发生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从众行为是导致社会留学热潮的重要原因
        五、民族记忆促进了境外高等教育的狂热需求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结论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特点
        二、非理性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根源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变化趋势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与归国需求都将持续增长
        二、消费结构升级改变我国社会的留学消费观念
        三、个体留学从以投资行为为重点转变为以消费行为为重点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学校层面
        四、家庭层面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问卷(第一阶段)
    附录二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问卷(第二阶段)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四 学校老师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五 国际部主任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六 家长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七 已经留学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八 访谈学生名单
    附录九 访谈教师名单
    附录十 访谈国际部主任名单
    附录十一 访谈家长清单
    附录十二 已留学学生访谈名单
    附录十三 部分数据分析图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考生,你该如何看待排行榜(论文提纲范文)

多样排名是一种进步
协商性评估更有意义
排行榜仅可作为参考

四、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论文参考文献)

  • [1]“打开”黑箱:如何认识大学排行——一个现象学式的批判视角[J]. 邹红军. 大学教育科学, 2021(02)
  • [2]日本深夜档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以《月曜夜未央》与《可以跟你去你家吗?》为例[D]. 张雪奇. 广西大学, 2020(07)
  • [3]《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 陈文武.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排行榜研究意义初探——以音乐排行榜为例[J]. 刘晓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3)
  • [5]国内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D]. 黄伟.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6]“三大核心”:拿什么来取而代之?——学术评价的困境[J]. 朱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7]汉语成语语义韵研究[D]. 胡雪婵.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1)
  • [8]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D]. 旷群.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9]供给侧改革视域中法科院校评价排名机制研究[J]. 李响.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7(04)
  • [10]考生,你该如何看待排行榜[N]. 王之康. 中国科学报, 2017

标签:;  ;  ;  ;  ;  

各种“领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