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胜败原因分析

昆阳胜败原因分析

一、昆阳之战胜败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艺怀[1](2021)在《西南典型磷矿区表生环境铀的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磷是粮食种植过程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西南地区海相成因的磷矿富含铀等有毒与放射性元素,磷矿的开采开发造成了矿区及其下游环境污染,查明铀等元素在矿区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与分配机制,对于理解表生环境中铀的迁移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西南地区三个典型海相沉积型磷矿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矿床地质特征,查明了矿区土壤、水体、降尘及矿石铀等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比对,综合探讨了三个磷矿区不中铀的迁移转化行为。通过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昆阳磷矿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中谊村组,矿层上覆地层主要为黑色粉砂岩,矿层直接顶板为硅质白云岩,稳定性较好。沱江流域磷矿产出层位有3个,上震旦统“绵竹式”含磷岩系、下寒武统“清平式”磷矿、上泥盆统“什邡式”磷矿。开阳磷矿有两个含矿层位,上磷矿层产于洋水背斜两翼寒武系底部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下磷矿层产于洋水背斜近核部的陡山沱组之中。三个矿区赋存磷矿地层大致相同,成矿年代均为寒武系。(2)查明了典型磷矿区不同介质中铀的分布特征。矿区土壤的铀含量为:昆阳6.96μg/g、开阳4.59μg/g、清平2.85μg/g,明显地壳丰度(铀:2.70μg/g)值;河水的铀含量为:昆阳0.82ng/m L、开阳0.89ng/m L,小于我国河流平均水平(1.66ng/m L)(不包括沱江2.02ng/m L),但是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0.31ng/m L)明显更高;沉积物中铀为:昆阳5.80μg/g、沱江2.50μg/g、开阳5.43μg/g,高于我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平均值(2.21μg/g)。此外,对沉积物内的钍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三个矿区钍元素平均值(沱江2.51μg/g、昆阳5.80μg/g、开阳5.43μg/g)均小于钍元素背景均值(9.33μg/g)。(3)由于沉积型磷矿矿区资源开采导致铀元素主要在地表迁移,,其中铀主要是通过水体为迁移载体,对比三个矿区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样和矿石中铀含量,沱江流域中铀含量最大,开阳磷矿与昆阳磷矿水中U含量相似,含量范围开阳磷矿较大,水系沉积物中以昆阳磷矿最大,开阳磷矿次之。昆阳磷矿矿石中U含量,明显大于另外两矿区中矿石含量,三个矿矿石中U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同的矿区中铀在水、土、沉积物中的富集机制存在显着差异,铀主要以磷酸型与碳酸型络合物形式存在。

邢耀方[2](2020)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文中认为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是战国末期一部非常重要的史料,它的出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出土至今,学者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目前学界关於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注释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且按照一定的体例,形成了比较全面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本文共分为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学界对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价值,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上编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一章至第十四章集注,中编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集注,下编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七章集注。

曹雨杨[3](2020)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及释文校注》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据碳14年代测定为战国中晚期,文字风格主要为楚系。经整理,2010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内容包含《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金縢)》《皇门》《祭公之顾命(祭公)》《楚居》等九篇;2011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内容包含《系年》一篇;2012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内容包含《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赤鹄之集汤之屋》等八篇;2013年12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内容包含《筮法》《别卦》《算表》等三篇;2015年4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内容包含《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汤处於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等六篇;2016年4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内容包含《郑武夫人规孺子》《管仲》《郑文公问太伯(甲、乙)》《子仪》《子产》等五篇;2017年4月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内容包含《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越公其事》等四篇。本文主要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柒)》的三十六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对简文中一些未能解决、讨论较多的疑难字词进行串联集释,收集各家观点以及研究成果,同时对诸家观点尽量客观分析并补充自己的意见,下编在归纳总结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简文进行重新校注,力求反应当下学界的研究成果。限於篇幅,本论文仅选择《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部分。

贺鹏飞[4](2019)在《贺贻孙《水田居诗文集》校注及其遗民心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贺贻孙,字子翼,号水田居士,永新人,明末副榜贡生。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江西“豫章社”成员,与万时华(1590-1639)、徐世溥(1608-1657)、陈弘绪(1597-1665)、艾南英(1583-1646)等人交谊颇深。明亡,隐匿不出。顺治七年(1650),学使樊缵前素慕其名,特列贡榜,不应。顺治十四年(1657),御史笪重光以博学宏词特荐,贺贻孙曰:“吾逃世而不逃名,名之累人实甚,吾将从此逝矣!”遂入禾山隐居。康熙朝之初,犹屡获征辟,然绝意仕进,拒不应征。晚年家益落,布衣蔬食无愠色,惟日以着述自娱。着作颇丰,有《水田居文集》《水田居存诗》《激书》《诗筏》《骚筏》《诗触》《易触》等,以《水田居文集》《水田居存诗》《激书》三种最为重要,集中反映了贺氏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其《水田居文集》因未注明刊刻时间,故学界观点不一,主要有康熙十六年(1677)刻本、道光至同治年间(1821—1874)刻本、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刻本三种观点。笔者采用避讳原则,以及贺氏其他着作的序跋、地方志的相关记载,认为《水田居文集》初刻于乾隆年间,且在乾隆四十年(1775)之前。同时,笔者结合各大图书馆所藏《水田居文集》的收文数量及个别文章的刻迹差异,对《水田居文集》的增刻、翻刻时间做了推测。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水田居文集》《水田居存诗》作了详细校注。校注以江西省图书馆藏《水田居全集》本《水田居文集》和《水田居存诗》为底本。《水田居文集》凡五卷,分史论、序、策、记、传、颂、赋、启、疏、书、辨、字说、祭文、墓铭、行述、纪事十六种文体,共215篇文章;《水田居存诗》刊刻于同治九年(1870),凡三卷,附有《诗余》及贺稚圭《眠云馆诗集》。康熙初年,随着大规模反清运动的结束,清廷的统治得以加强,社会由乱而治,遗民渐趋分化。延至三藩之乱后,在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下,清朝初具繁荣之象,遗民社会趋于解体,遗民大多由反清变为附清。贺氏终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作为社会大环境下的个体,其对清廷态度的渐次软化在所难免。在校注贺氏诗文集的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方志、贺氏亲友的诗文集,对其入清后遗民心态作了研究:国变后,贺氏大致经历了从“遗民”到“遗隐”——兼具“遗”“隐”两重身份者,再从“遗隐”到“隐士”的心理嬗变,其最初强烈的遗民意识,最终极大程度地淡化,并基本承认了清王朝的统治。三藩之乱时,其遗民意识虽有所悸动,但终于在三藩殄破之际再次熄灭。

单蓉[5](2019)在《试论万历朝鲜战争中的陈璘》文中研究表明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经历第一次东征与议和失败后,派出以陈璘为水军最高统帅的军队到朝鲜进行救援。自1592年五月战争爆发后被起用到1599年四月回国,陈璘主要参与并指挥了顺天战役与露梁海战,将日军从朝鲜的土地上尽数驱逐出去。本文从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陈璘的被征调论述至战争第二阶段入朝救援,参与战斗的主要经历。以其参与的战斗及其与明军其他将领、朝方将领的合作为主要内容,对陈璘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重新定位以陈璘为代表的明朝东征将士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作用。本文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的情况以及陈璘在这一时期的相关活动。第二部分是陈璘援朝期间参与的主要战斗和他的战功,并通过与刘綎进行对比的方式,简要分析他在顺天战役中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研读,剖析露梁海战前其让路小西行长的真实意图。第三部分介绍了陈璘与朝鲜将领李舜臣之间的交往,并对二者之间的功劳争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部分是针对朝韩学界对于明朝东征将士的历史评价问题,以陈璘为例进行深入分析,给予以陈璘为代表的明朝东征将士以合理的历史定位。在文中,笔者着重指出两点:第一,陈璘在露梁海战前与日将小西行长之间的接触并非向其让路,而是以让路为名诱敌深入的作战布局;第二,陈璘在万历朝鲜战争水路战场表现有勇有谋,陈璘的首功来源于其自身的运筹帷幄与奋勇杀敌,而非李舜臣的功劳。

王准[6](2019)在《明清云南辞赋与地域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清两代是汉文化和汉文学在云南发展的重要阶段,明清时期的云南辞赋就是汉文学在云南取得新成就的标志之一。学术界有关明清云南辞赋和云南地域文化的研究关注较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明清云南辞赋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从整个中国文学和地方文学发展的轨迹来看,云南辞赋渊源于汉、晋,发轫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涵盖了包括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在内的多种赋体。明清云南辞赋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共同造就了造成明清云南辞赋繁荣。其中,文化因素诸如兴儒学、开科举等对明清云南辞赋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云南地域文化,以史学、文学地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明清云南辞赋是本文的特色,明清云南辞赋与云南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现存众多的明清云南辞赋中,描写历史、地理、物产、宗教、民俗的辞赋比较突出的体现了云南辞赋与云南地方文化的关联,彰显了云南地域文化的多样化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云南地域文化中“汉文化滇化”与“滇文化汉化”这种中原文化与云南地域文化双向交流,相互依存的特点。凸显了内地文人和云南本土文人在创作云南题材赋时的不同创作心态。集中体现明清两代云南文人的巧妙构思,是对云南地方价值的体认与再发现,也扩大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版图。从整个辞赋发展史来看,明清时期云南辞赋的繁荣也同样是对整个中国古代辞赋表现领域的拓展。云南文人和流寓云南的中原文人以具体的创作有力地推动了赋体文学在明清两代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云南辞赋在明清时期的全国赋坛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明清云南辞赋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为赋史价值,对清代边疆舆地赋的贡献和方志价值。集中体现了赋体文学苞扩宇宙总览人物的包容精神和恢弘气势,发挥了赋体文学的文体优势,在明清文学和云南地方文学领域都有其独特价值。

谭迪[7](2019)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与批评中的天人感应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人感应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官方意识形态,而且对于民间文化以及俗文学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小说的作者大多是地位较为低下的平民,深受民间感应故事,灾异传说的影响。而明代历史演义作家又需要借鉴史书,敷衍故事。史书往往会从天人相感的角度对帝王将相进行一定的神化,这些内容很多都被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家几乎原封不动写进小说中。所以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相比于明代其他类型的小说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更深。无论是小说的指导思想,还是小说中写人叙事的情节都明显能看出这些文字背后体现的就是天人感应的思想。无论是明代前期历史演义小说的天命观思想,还是明代中后期时事小说中的善恶报应思想,其实都是天人感应思想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体现。因此研究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于帮助我们分析明代历史演义小说文本内涵以及作者创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学术界对于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天人感应思想的研究较为薄弱,并且没有整体的、专题性的研究,所以笔者希望从天人感应思想的角度对明代历史演义小说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审视,并且对于天人感应思想的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立意、叙事、批评中的作用,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新的看法和拙见,也希望通过对该选题的研究,吸引一些学者的目光,让更多人参与其中,集合众人的力量对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天人感应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彭大成[8](2019)在《“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王船山论东汉光武帝刘秀》文中研究说明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中从刘秀与刘邦平定天下之难易的比较、刘秀的运筹决胜、平治天下的雄才大略、刘秀处理其他人事关系之得失等方面给了光武帝刘秀"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帝允冠百王矣"的评价。

邱剑敏[9](2018)在《中国战争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弱胜强决不是任何战争必然出现的现象,而是建立在实现强弱转化的基础之上。本文着力探讨以弱胜强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条件,指出以弱胜强既要求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又要求弱势一方采取正确的策略,自觉遵循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原则。只有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强弱之间才有可能实现转化。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尤其缺乏正确的策略和战争指导原则,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实现强弱之间的转化是不可能的,因而也就不会出现以弱胜强的结局。

姚振文[10](2018)在《刘秀“柔武”思想对《孙子》兵学理论的贡献》文中研究表明刘秀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其长期的经国治军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形成了柔武制胜的军事思想特色。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刘秀柔武思想对《孙子》兵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宽仁恤民,注重教化,发展了《孙子》的道胜思想;远交近攻,不战屈人,完美诠释《孙子》的全胜思想;以智克力,以谋胜敌,灵活运用《孙子》战术思想;"文吏典军","泛爱容众",补充完善《孙子》治军思想。

二、昆阳之战胜败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阳之战胜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典型磷矿区表生环境铀的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含铀磷矿资源概况及研究现状
        1.2.1 我国含铀磷矿资源概况
        1.2.2 磷矿区放射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昆阳磷矿概况
        2.1.1 昆阳磷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昆阳磷矿区地质概况
    2.2 沱江流域磷矿区概况
        2.2.1 沱江流域磷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2.2.2 沱江流域地质概况
    2.3 开阳磷矿区概况
        2.3.1 开阳磷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2.3.2 开阳地质概况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3.1 样品采集
        3.1.1 水样
        3.1.2 水系沉积物样
        3.1.3 土壤样
        3.1.4 岩石样
    3.2 样品分析
        3.2.1 铀元素及其他元素总量分析
        3.2.2 铀元素形态分析
第4章 典型矿区铀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昆阳磷矿区铀的地球化学特征
        4.1.1 磷矿矿石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1.2 水环境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1.3 土壤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1.4 沉积物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1.5 昆阳磷矿沉积物、土壤和矿石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2 沱江流域磷矿区铀的地球化学特征
        4.2.1 磷矿矿石及土壤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2.2 水环境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2.3 沉积物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2.4 沱江流域沉积物、土壤和矿石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3 开阳磷矿矿区铀的地球化学特征
        4.3.1 磷矿矿石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3.2 水环境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3.3 土壤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3.4 沉积物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3.5 开阳磷矿沉积物及矿石中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4 小结
第5章 典型矿区铀的迁移转化机制
    5.1 矿山环境中铀的地球化学特征
        5.1.1 铀的价态
        5.1.2 铀的化学平衡的研究及水解
    5.2 铀的化学形态研究
    5.3 不同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与富集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战国纵横家书》基本情况
    二、《战国纵横家书》研究现状
        (一)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定名、分批、抄写年代研究
        (二)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文学、史学研究
        (三)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语法研究
        (四)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文本校读相关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价值
    四、相关问题说明
上编
    一 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
    二 苏秦使韩山献书燕王章
    三 苏秦使盛庆献书於燕王章
    四 苏秦自齐献书於燕王章
    五 苏秦谓燕王章
    六 苏秦自梁献书於燕王章(一)
    七 苏秦自梁献书於燕王章(二)
    八 苏秦谓齐王章(一)
    九 苏秦谓齐王章(二)
    十 苏秦谓齐王章(三)
    十一 苏秦自赵献书於齐王章(一)
    十二 苏秦自赵献书於齐王章(二)
    十三 韩献书於齐章
    十四 苏秦谓齐王章(四)
中编
    十五 须贾说穰侯章
    十六 朱己谓魏王章
    十七 谓起贾章
    十八 触龙见赵太后章
    十九 秦客卿造谓穰侯章
下编
    二十 谓燕王章
    二十一 苏秦献书赵王章
    二十二 苏秦谓陈轸章
    二十三 虞卿谓春申君章
    二十四 公仲倗谓韩王章
    二十五 李园谓辛梧章
    二十六 见田仆於梁南章
    二十七 麛皮对邯郸君章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及释文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前言
上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节 《尹至》
        第二节 《尹诰》
        第三节 《程寤》
        第四节 《保训》
        第五节 《耆夜》
        第六节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第七节 《皇门》
        第八节 《祭公之顾命(祭公)》
        第九节 《楚居》
    第二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节 《系年》
    第三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疑难字词集释
        第一节 《说命上》
        第二节 《说命中》
        第三节 《说命下》
        第四节 《周公之琴舞》
        第五节 《芮良夫毖》
        第六节 《良臣》
        第七节 《祝辞》
        第八节 《赤 之集汤之屋》
下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释文校注
    第一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释文校注
        第一节 《尹至》
        第二节 《尹诰》
        第三节 《程寤》
        第四节 《保训》
        第五节 《耆夜》
        第六节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第七节 《皇门》
        第八节 《祭公之顾命(祭公)》
        第九节 《楚居》
    第二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释文校注
        第一节 《系年》
    第三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释文校注
        第一节 《说命上》
        第二节 《说命中》
        第三节 《说命下》
        第四节 《周公之琴舞》
        第五节 《芮良夫毖》
        第六节 《良臣》
        第七节 《祝辞》
        第八节 《赤(?)之集汤之屋》
附录一:全文全称简称对照表
附录二:引用文献及简称
附录三:《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论着知见录
    凡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尹至》篇知见录
        《尹诰》篇知见录
        《程寤》篇知见录
        《保训》篇知见录
        《耆夜》篇知见录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篇知见录
        《皇门》篇知见录
        《祭公之顾命(祭公)》篇知见录
        《楚居》篇知见录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存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存目)
    综论知见录(存目)

(4)贺贻孙《水田居诗文集》校注及其遗民心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上篇:《水田居文集》版本考及叙例
    一、《水田居文集》版本考
        (一)《水田居文集》之汇编
        (二)《水田居文集》的初刻
        (三)《水田居文集》的增刻与翻刻
        (四)小结
    二、叙例
中篇:《水田居诗文集》校注
    一、《水田居文集》校注
        文集自序
        《水田居文集》目录【计五卷】
        水田居文集一卷
        水田居文集二卷
        水田居文集三卷
        水田居文集四卷
        水田居文集五卷
    二、《水田居存诗》校注
        序
        永新贺子翼先生诗集序
        水田居存诗目录【文水李谦庵先生选】
        水田居存诗卷一
        水田居存诗卷二
        水田居存诗卷三
下篇:贺贻孙遗民心态研究
    一、子翼遗民观
    二、从“遗民”到“遗隐”
        (一)甲申写怨,流寇为忧
        (二)心系故国,志存恢复
        (三)复明无望,超然远遁
        (四)追思明亡,罪究食肉
    三、从“遗隐”到“隐士”
        (一)“遗隐”之持,因穷而动
        (二)遗民意识淡化,基本认同清廷
        (三)恢复之心,悸而复息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试论万历朝鲜战争中的陈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万历朝鲜战争的爆发与陈璘的赴朝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入侵朝鲜的战争
        一、日本发动侵朝战争
        二、朝鲜向明廷求援
    第二节 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的陈璘
        一、明廷出兵朝鲜
        二、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陈璘的活动
第二章 朝鲜战争第二阶段陈璘的表现
    第一节 顺天战役中的陈璘
        一、战役经过
        二、陈璘的表现分析
    第二节 露梁海战与陈璘
        一、露梁海战的发生
        二、陈璘在露梁海战中的作用
    第三节 露梁海战中的陈璘与李舜臣
        一、李舜臣其人
        二、陈璘与李舜臣初期的交往
        三、露梁海战中陈李二人的联合作战
第三章 陈璘等将领的功绩评价问题
    第一节 关于陈璘与李舜臣功劳的争端问题
    第二节 陈璘等将领对战争的贡献
    第三节 关于明朝将领的评价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明清云南辞赋与地域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本论文创新之处
    (四)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明清云南辞赋的繁荣与成因
    第一节、云南辞赋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明清云南辞赋繁荣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明清云南辞赋繁荣的成因
第二章、明清云南辞赋中的云南历史
    第一节、云南历史和云南历史题材赋
    第二节、《征南赋》与《黔宁昭靖王庙赋》
    第三节、《八表荡平赋》《平滇赋》与《哀滇南赋》
第三章、明清云南辞赋中的云南地理
    第一节、云南地理和云南地理赋创作
    第二节、云南疆域的整体描写
    第三节、山岳
    第四节、江河
    第五节、湖泽
    第六节、温泉
    第七节、都邑
第四章、明清云南辞赋中的云南物产
    第一节、云南物产和云南物产赋创作
    第二节、动物
    第三节、植物
    第四节、井盐
    第五节、其他物产
第五章、明清云南辞赋中的云南佛教
    第一节、云南佛教和佛教题材赋创作概况
    第二节、高僧事迹
    第三节、佛教名山与佛教名胜
    第四节、赋体文学与佛教关系的再发现
第六章、明清云南辞赋中的云南民俗
    第一节、云南民俗和云南民俗赋创作概况
    第二节、云南火把节
    第三节、云南民间歌舞
    第四节、云南槟榔及有关民俗
    第五节、云南民间信仰
    第六节、云南民间神话、传说
    第七节、辞赋与民俗关系的动态呈现
第七章、明清云南辞赋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节、文学地理学视阈中的明清云南辞赋
    第二节、明清云南辞赋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第三节、明清云南辞赋与文人创作心态
第八章、明清云南辞赋的价值
    第一节、明清云南辞赋的赋史价值
    第二节、清代云南地理赋对清代边疆舆地赋创作之贡献
    第三节、明清云南辞赋的方志价值
结语
附录 云南历代辞赋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7)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与批评中的天人感应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天人感应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天”的含义及其演变
    第二节 天人感应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本文中天人感应思想内涵的界定
第二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天人感应思想的立意功能
    第一节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天命观
    第二节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宿命观
    第三节 天命观和宿命观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交叉混融
第三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天人感应思想的叙事功能
    第一节 天人感应思想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第二节 天人感应思想对情节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批评中的天人感应思想
    第一节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批评中的天命观与宿命观
    第二节 天人感应思想的叙事功能批评
    第三节 天人感应思想与人物形象批评
    第四节 关于正统观的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王船山论东汉光武帝刘秀(论文提纲范文)

一、刘秀与刘邦平定天下之难易
二、运筹决胜、平治天下的雄才大略
三、处理其他人事关系之得失

(9)中国战争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弱胜强的科学内涵
    (一) 强与弱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二) 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以弱胜强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
三、以弱胜强必须遵循的战争指导原则

(10)刘秀“柔武”思想对《孙子》兵学理论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宽仁恤民, 注重教化, 深化发展《孙子》道胜思想
二、远交近攻, 不战屈人, 完美诠释《孙子》全胜思想
三、以智克力, 以谋胜敌, 灵活运用《孙子》战术思想
四、“文吏典军”“泛爱容众”, 补充完善《孙子》治军思想
    1. 文吏典军, “倚为干城”。
    2. 以诚待将, 以信治军。
    3. 公正严明, 重赏轻罚。
    4.“泛爱容众”“广施恩德”。

四、昆阳之战胜败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典型磷矿区表生环境铀的地球化学特征[D]. 苏艺怀.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2]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集注[D]. 邢耀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疑难字词集释及释文校注[D]. 曹雨杨. 吉林大学, 2020(08)
  • [4]贺贻孙《水田居诗文集》校注及其遗民心态研究[D]. 贺鹏飞.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5]试论万历朝鲜战争中的陈璘[D]. 单蓉.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6]明清云南辞赋与地域文化研究[D]. 王准. 云南大学, 2019(09)
  • [7]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与批评中的天人感应思想研究[D]. 谭迪.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王船山论东汉光武帝刘秀[J]. 彭大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9]中国战争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思考[J]. 邱剑敏. 孙子研究, 2018(06)
  • [10]刘秀“柔武”思想对《孙子》兵学理论的贡献[J]. 姚振文. 管子学刊, 2018(03)

标签:;  ;  ;  ;  

昆阳胜败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