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育种者的遗传资源、现状和未来的风暴

棉花育种者的遗传资源、现状和未来的风暴

一、Genetic Resources for Cotton Breeder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torms Ahead(论文文献综述)

康浩东[1](2020)在《陆地棉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的解剖学与细胞学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显着的杂种优势。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棉花需求的不断提高,棉花的研究价值也在不断增升。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研究杂种优势的利用,这不仅对了解植物生命内部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奠定了基础。但迄今为止,植物杂种优势在棉花生产上仍未大规模栽培利用,其原因是前人研究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主要为哈克尼西棉。但因其细胞质单一,恢复系少,杂种优势不强,有的杂交组合出现负效应。因此,发掘新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质资源仍是棉花杂种优势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周瑞阳教授选育的6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针对不同花蕾发育时期所确定的大小进行测量及细胞学观察,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通过对6种不同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观察,发现这6种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花药的败育时期均开始于花粉母细胞时期,在四分体时期彻底败育。中16S、276S、07-113S、J-4S、NS11-10S、H06S的败育特征表现为:花粉母细胞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正常,核大质浓,四层细胞壁排列紧密,结构清晰完整;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开始发生降解现象,细胞核溶解,呈空泡化现象,绒毡层还是紧密的同其他细胞壁连在一起,未发生变化,并未观察到四分体;单核早期,随着小孢子的降解,花粉囊内细胞核存在穿透细胞膜和细胞壁现象,且降解后呈半月形形状,后续随着小孢子的解体,腔内仅剩下部分胼胝质;单核晚期,降解的小孢子弥散于腔内,细胞核存在高度液泡化,中层也未发生退化现象;后续小孢子降解完毕,只留有少量残体;成熟花粉粒时期,绒毡层开始呈径向增长,花粉囊内无花粉粒,后续向内收缩成实心状。2、通过对这6种棉花不育系花药绒毡层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6个质核异源雄性不育系材料在造孢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排列紧密、表皮层细胞、中层及内皮层均无异常现象,结构完整清晰,排列规则,花粉囊腔里的花粉母细胞被着色较深的胼胝质包裹。后续在单核晚期,绒毡层出现膨化现象,腔内留有解体后少量残迹。药室内壁未出现条纹状木化增厚现象,且中层不能正常退化。但在成熟花粉粒时期时发现07-113S中的C3鄂长2号A出现异常,中层存在严重膨化现象,推测是中层进一步发育导致膨胀化。后续随着花粉囊腔的绒毡层细胞继续伸长、膨大,挤压腔体,最终变成周缘质团。

陈耕,赵俊侠[2](2019)在《陆地棉新品种生物学特性与品质特性鉴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棉花种质资源对棉花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本文对2016—2017年引进的62个陆地棉新品种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特性的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收集的新材料以中早熟棉为主,铃重以中等大小为主,衣分中等,悬殊较大,马克隆数值普遍偏大。

梁欢欢[3](2018)在《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第一大天然纤维作物,也是世界第六大油料作物。它可以提供天然的纺织纤维,棉籽也是重要的油料来源。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国民需求,对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产量高、纤维长、强度适中、细度好的棉花品种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本研究以来自中国、巴基斯坦、美国、巴西、乌干达等国家的20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两年3个试点(河北、江苏、新疆)的田间调查以及统计分析棉花单铃重、衣分、衣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6项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到产量、品质性状优良的棉花种质材料,为育种提供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特异性突出的种质资源。主要结果如下:1.产量性状分析和品质性状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铃重的变幅为3.34 g7.48 g,衣分的变幅为22.83%46.97%,衣指的变幅为3.65 g8.74 g,产量性状中衣指的改良潜力最大,纤维长度变幅为23.81 mm33.08 mm,不同品种的比强度变幅为24.47 cN/tex32.11 cN/tex,相差7.63 cN/tex;马克隆值变幅为2.995.27,变异系数最大。2.方差分析表明,全部6个产量、品质性状在环境和品种间的变异都达到极显着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衣指与铃重、衣分、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纤维长度与铃重、断裂比强度呈现极显着正相关,衣分和马克隆值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马克隆值和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的相关性,在沧州和均数环境下呈现极显着水平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陆地棉种质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5.48%,可反映大部分遗传差异信息。3.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构建聚类图,根据6个产量、品质性状将200个品种分别划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6个类群,阐明了这些种质的遗传基础,类群I为产量性状突出的类群,代表品种有苏优6108等,类群IV为品质性状突出的类群,代表品种有鲁棉研28号等,类群V为综合性状最好的类群,代表品种有新陆早36等。4.根据铃重、衣分、衣指主要产量性状和3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筛选出铃重大于6.2 g的品种13个、衣分高于40%的品种84个、衣指大于7.5 g的品种49个、纤维长度大于30 mm的品种60个、断裂比强度大于30 cN/tex的品种5个、马克隆值属于A级范围的品种23个和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12个,这些优异的特异性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丰富、遗传多样性强,为现代育种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综上可知,这些来自于不同大洲、不同国家和不同流域的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本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棉花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品质育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现代育种做好资源上的准备,并为鉴定各具特性优良种质和现代育种奠定物质基础。

聂新辉[4](2016)在《陆地棉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优异位点挖掘》文中研究指明自1920s-1950s期间陆地棉引进中国,我国就开始了自育的陆地棉品种选育,目前在棉花生产中陆地棉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90%。本研究以从美国和前苏联引种及我国自育品种503份种质构建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河南原阳、湖北黄冈及新疆石河子和库尔勒棉区对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8环境表型鉴定,利用R语言编程对8环境的表型数据以盒图形式表示其在多环境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同时利用494对覆盖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进行扫描,基因型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连锁不平衡及群体结构分析,运用TASSEL软件基于全基因组扫描的关联分析混合线性模型MLM(G+Q+K)方法对以上鉴定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关联与品质和产量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解析从引种到自育的育种过程主效的QTL及演化规律,利用鉴定携带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及载体材料应用到分子设计育种。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获得179个具有多态性标记,检测出42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77,变化范围:0.012-0.89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为0.336,变化范围:0.012-0.887。2.基于426个等位基因位点基因型数据进行PCA分析、Nei’s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及使用STRUCTURE软件获得K值分析将503份种质群体划分为7个亚群,与群体种质资源本身的系谱来源和地理生态分析具有一致性。3.基于426个SSR多态性标记位点形成11628对两两连锁不平衡的位点组合,较高LD水平位点分布在1、2、15、19、21、24、26号染色体;当r2<0.03和D’=0.25时,遗传距离降至0-5 cM。4.基于6个纤维品质和10个产量性状8环境BLUP的表型数据综合分析,6个纤维品质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范围:0.80%(FU)-9.31%(FE),遗传力变化范围:84%(SF)-93%(FUHML);10个产量相关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范围:2.85%(WPG)-12.31%(FFSH),遗传力变化范围:46%(FSBN)-93%(LP);6 个纤维品质和10个产量性状在8环境变化趋势相对稳定。5.179对多态性SSR标记(426个等位基因位点)分别和6个纤维品质和10个产量相关性状表型数据基于MLM(G+Q+K)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在P<0.05的水平下,216个标记位点与纤维品质性状关联,其中P<0.01的水平下检测出27个(6.34%)标记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PVE)的范围为0.58%(MON-DPL0042b)-5.12%(NAU3084c),平均值为 2.70%。品质性状鉴定出21个标记位点与他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8个标记位点被检测出来具有相同的关联性状,7个QTL与纤维发育基因具有相关功能注释。同时,鉴定出48份聚合优异等位基因位点的载体材料;在P<0.05的水平下,共计有261个标记位点与10个产量相关性状关联,P<0.01的水平下检测出54个(20.69%)标记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PVE)的范围为0.48%(NAU4884a和NAU3468a)-3.89%(NAU3377db)平均值为1.30%。产量相关性状鉴定出41标记位点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其中11个标记位点被检测出来和本研究关联相同的性状。四个育种阶段选育聚合多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数目分别为44份(正效应)和62份(负效应)。6.从BS1至BS4阶段对表型效应依次呈现递增趋势的标记位点共计29个,递减的为 26 个,其中 NAU3607a(SW 和 LW)、MONCGR5399c(LW 和 FP)、MONDPL0544(FFSBN、FP、WGP)对多个产量性状从BS1至BS4阶段依次呈现递增效应,NAU2858a(SW 和 WGP)、NAU3774a(LW 和 LP)、HAU0197a(LP 和 FSBN)、NAU3966b(EBN、FP、WGP)、MONCGR5866a(FFSBN和WGP)对多个产量性状从BS1至BS4阶段依次呈现递减效应。

朱爱爱[5](2016)在《棉花陆海种间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既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作物。伴随着近几年科技巨大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棉花纤维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良纤维品质成了棉花育种者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基于表型选择的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进展缓慢,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作物育种方法。棉属(Gossypium)包括45个二倍体种和7个四倍体种。四倍体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adense L.)棉纤维产量分别占世界棉产量的95%和2%左右。陆地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但纤维品质较差;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抗黄萎病,但纤维产量低。构建海陆群体高密度种间遗传连锁图谱,对棉花基因组结构研究、重要农艺性状QTL的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中棉所35×Pima S-7)BC1群体遗传图谱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新获得的SSR多态性引物对遗传图谱进行标记加密,构建了高度饱和的种间遗传连锁图谱。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SR引物多态性筛选利用7024对SSR引物对亲本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5和海岛棉品种Pima S-7进行引物多态性筛选,共获得978对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例为13.9%。2.回交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利用978对多态性引物对[(中棉所35×Pima S-7)×中棉所35]BC1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共得到1071个多态性位点。对新增的1071个位点和实验室前期获得的1241个位点(共计2312个标记位点)进行χ2检测,有204个位点偏离孟德尔1:1分离比例(P<0.05),占总位点数的8.8%。3.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对2312个SSR标记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括2312个位点,图谱长度3804.6cM,标记间平均距离1.65cM。定位于A亚组的标记为1121个,总长为1898.7cM,标记间平均距离1.69cM;定位于D亚组的标记为1191个,总长为1905.9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1.60cM。本研究根据重复位点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分布发现有4对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倒位。

文国吉[6](2010)在《彩色长绒棉的杂种优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文中指出天然彩色棉是纤维本身带有颜色的棉花的总称。彩色棉由于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经历色素的积累和显色,可省去纤维化学染色的工艺程序,不但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染色过程中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的应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彩色棉在纺织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彩色棉在农业生产中并不十分受欢迎:一方面,天然彩色棉的产量偏低和品质偏差;另一方面,天然彩色棉的色彩单一;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彩色棉的发展。杂种优势利用一直被认为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F1,可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还可显着提高纤维品质,是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一条可行途径。然而,目前有关彩色长绒棉(彩色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本论文主要以彩色长绒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杂种优势、植株叶片和纤维的生理生化基础进行分析,以揭示彩色长绒棉产量、品质与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彩色长绒棉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为解决彩色棉的缺陷,尤其是其品质性状缺陷,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彩色长绒棉杂种优势的表现以彩色陆地棉与白色海岛棉、白色陆地棉为材料,通过配置彩色长绒棉(海陆种间杂种)和常规彩色棉杂种(陆陆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杂交棉品种(湘杂棉2号)作为对照,研究了两种类型彩色棉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通过种间杂交得到的彩色长绒棉在单株铃数、果枝数、果节数、不孕籽率、株高和茎叶干重方面均显着高于陆陆种内杂交组合,而在单铃重、衣分方面则不同程度的低于陆陆种内杂交组合。单株铃数种间杂种最高的有27.58个,而种内杂种只有19.13个。产量方面,由于铃数的显着提高,试验中多个彩色长绒棉组合皮棉产量超过了陆陆种内杂交组合。如2个棕色长绒棉的产量要显着高于对应的陆陆杂种,亦显着高于对照。在纤维品质性状方面,除了马克隆值与陆陆杂种没显着差异外,彩色长绒棉在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方面都要极显着的优于陆陆种内杂种和对照,尤其是在纤维长度方面,绿色长绒棉最长的达到35.00m,甚至超过了海岛棉亲本,表现出极强的超亲优势。2彩色长绒棉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特性光合作用是棉花各器官包括纤维在内的生长、发育的基础,但有关彩色长绒棉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报道不多。为此,本研究在比较彩色长绒棉及其亲本在产量和品质差异的基础上,对不同生育期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花粉育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彩色棉亲本相比,虽然彩色长绒棉植株叶片果糖含量偏低,花粉育性也偏弱;然而由于彩色长绒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营养物质供应充足,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较大。这或许是彩色长绒棉高产和优质的重要光合生理特性。3彩色长绒棉纤维生理与纤维品质的关系棉花是以收获纤维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作物。棉株产量的高低以及品质的优劣不仅与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相关,而且与纤维的发育也密切相关。与白色棉不同的是,彩色棉在纤维素形成和沉积的同时,还伴随着色素的形成和沉积,因此彩色棉的纤维发育过程比白色棉更加复杂。本试验主要从纤维发育角度来研究彩色长绒棉品质改良的生理生化基础,通过对纤维发育不同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纤维素含量、总黄酮含量(色素物质)以及纤维的pH值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各个时期的平均值来看,杂种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其彩色棉亲本的含量要高,且海陆杂种的含量要高于陆陆杂种。比较两种颜色的彩色棉,绿色棉纤维的蔗糖含量高于棕色棉纤维蔗糖含量,棕色棉杂种的葡萄糖含量比绿色棉杂种的含量要高。此外,棕色棉杂种的葡萄糖含量要比其棕色棉亲本高,而绿色棉杂种的葡萄糖含量却稍低于其绿色棉亲本。成熟纤维中,彩色长绒棉的纤维素含量明显比其彩色棉亲本高,然而彩色棉亲本的总黄酮含量与pH值却比4个杂种都高。相关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纤维各指标(马克隆值除外)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表明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能促进纤维细胞的快速伸长;总黄酮含量、纤维细胞研磨液的pH值与纤维各指标(马克隆值除外)呈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表明色素的沉积对纤维发育有负面影响,过高的pH值亦不利于纤维细胞的快速伸长。

于霁雯[7](2006)在《短季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重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QTL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为纺织工业提供了大部分的天然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在世界及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短季棉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类型,在我国未来棉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对短季棉种质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RAPD评价了短季棉的遗传多样性,使育种工作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早熟短季棉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基础,并且为指导早熟短季棉育种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29份不同年代不同生态区的早熟短季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从6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122条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在29个短季早熟棉品种中共产生181个多态性位点。采用Jaccard’s相似系数,使用NTSYS-pc 2.10数据分析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对数据进行聚类,对不同年代品种间平均相似系数进行了分析以及和系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上推广的短季棉品种的遗传基础很窄,短季棉育种要取得新突破,必须收集与创新优良种质资源。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更新(环锭纺纱发展到气流转子纺纱到正在发展的喷气纺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棉花品种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棉花的产量和纤维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而且是负相关的;另外,陆地棉遗传基础狭窄,迫切需要引进海岛棉以及其它野生棉的优质基因。但是陆海种间杂交又存在连锁累赘等问题,传统育种很难打破性状间的连锁和同时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改良。利用分子标记可以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可以对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并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多种类型(TRAP、SRAP、AFLP和SSR)的分子标记,以陆地棉×海岛棉F2为作图群体,构建高密度的栽培棉的连锁图谱,并对纤维、产量、早熟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母本,海岛棉品种“海7124”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F1,F1自交后代的222个F2单株(“永久”F2群体)的宿根活体长期保存于海南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野生棉种植园,选取186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2.利用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对两个作图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进而利用多态性引物分析186个F2单株的基因型,共得到1250个分子标记。包括198个TRAPs,758个SSRs,143个AFLPs,151个SRAPs。同时考察了两个形态标记:黄色花药和基部红斑。将1252个标记位点进行X2适合性检验,在5%的水平上共有249个(19.9%)标记位点不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表现显着偏分离。SSR、TRAP、SRAP和AFLP的偏分离标记分别有124、38、24和27个,偏分离比例分别为19.2%、18.9%、15.9%和16.3%。3.利用MapMaker/EXP.3.0对所得到的1252个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最终有1097个标记进入35个连锁群,包括SSR 697个,TRAP 171个,SRAP 129个,AFLP 98个和两个形态标记。图谱总长4536.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1cM。根据锚定或公共的SSR标记确定连锁群,最后确定了和26条染色体对应的大连锁群和4个未知的小连锁群。每个连锁群的长度在3.5-235.1 cM,标记位点个数为2到63个不等,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11.9 cM。其中最长的连锁群染色体9,长度为235.1 cM,含有56个标记。NL1-NL8这8个小的连锁群共有17个标记,长118.6 cM。染色体A亚组有590个标记,遗传距离2215.2 cM,平均距离3.8 cM;D染色体亚组有490个标记,共220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1 cM。其中45个SSR重复位点建立了异源四倍体棉花13对同源染色体中的11对同源关系。构建到连锁群上的偏分离标记有198个,占图谱总标记的18.1%,其中SSR标记116个、TRAP标记42个、SRAP标记18个、AFLP标记22个,两个形态标记也是偏分离。大部分偏分离标记位点在连锁群上表现为明显的不同程度聚集现象,主要聚集在连锁群的中上部或中下部或末端。有几个可能是偏分离热点区。4.本研究首次利用新型标记TRAP构建棉花的遗传连锁图谱。TRAP(Target Regl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是一种新型的基于PCR的标记。本研究根据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cDNAs或ESTs设计了57条TRAP锚定引物,和SRAP的随机引物随机组合,其中93对引物组合共得到198个多态性位点,每个引物组合可产生1—7个不等的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1个多态性位点。共显性标记有19个(9.6%),偏分离标记有45个(22.7%)。最终,有171个TRAP(86.4%)标记进入所构建的连锁图谱上,除了三个小的连锁群上没有TRAP标记外,其它连锁群上都有TRAP标记,主要分布在染色体c2、c4、c5、c6、c9、c10、c14、c20、A02、A03等染色体上。5.考查F2单株纤维产量及品质性状以及F2:3家系的产量(因为未收到足够的纤维,F2:3没能考察纤维品质性状)和早熟性状(包括果枝始节和各个生育期)。利用软件QTL Cartographer V2.0,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检测,当LOD=3.0时,共检测出79个QTLs:纤维品质性状25个QTLs,能解释8.69%(qFU-c6-1)到23.19%(qFL-c1-2)表型变异;产量性状共检测出36个;F2检测出16个QTLs,F3共检测出20个QTLs,每个性状有1到6个QTLs不等。早熟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QTLs。对于同一性状,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既有来自母本方的,也有来自父本方的,即高值或低值亲本都可能存在对性状增效的等位基因。6.与纤维品质QTLs相连锁的TRAP标记。8个TRAP标记分别和纤维长度、整齐度和马克隆值相关的QTLs连锁。有的TRAP标记和QTL紧密连锁,例如,染色体c1上的关于纤维长度的一个QTL(qFL-c1-2)和TRAP标记T16E2c紧密连锁(0.01cM内),TRAP标记T16E2c的T16是根据参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一个β-微管蛋白基因GhTub1设计的锚定引物而来,而GhTub1基因可能在纤维细胞延伸阶段的极性延伸中具有功能;而有的位于QTL区间内。例如与纤维整齐度相关的QTL(qFU-c17-1),位于QTL的标记T9E10b-JESP195区间。T9是根据棉花纤维优势表达基因。GhCAP设计的,GhCAP基因是编码腺苷环化酶相关蛋白CAP,可能是细胞骨架改建中的信号。说明了利用TRAP标记不仅能增加图谱的饱和度,而且能增加目标QTL区域的标记饱和度,并且和性状相关联。

祝水金[8](1994)在《棉花半配合生殖与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棉花半配合生殖和半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棉花半配合生殖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利用半配合生殖产生半倍体的棉花单倍体育种途径;关于棉花半配合生殖的遗传、陆地棉半配合材料的选育和杂合致死半配合材料(HEHP品系)的选育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利用半配合生殖的棉花单倍体育种现状;讨论了棉花半配合生殖的优缺点,并就棉花单倍体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Genetic Resources for Cotton Breeder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torms Ahea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enetic Resources for Cotton Breeder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torms Ahead(论文提纲范文)

(1)陆地棉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的解剖学与细胞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1.1 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
        1.1.2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1.2 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2.1 细胞质雄性不育
        1.2.2 细胞核雄性不育
    1.3 花药发育与绒毡层研究进展
        1.3.1 植物花药发育过程
        1.3.2 植物绒毡层发育研究
    1.4 植物CMS细胞学败育特征
        1.4.1 棉花形态学研究
        1.4.2 棉花细胞学研究
    1.5 棉花雄性不育细胞学机理研究
        1.5.1 棉花CMS胞质效应研究
        1.5.2 棉花在细胞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1.5.3 石蜡切片方法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棉花材料与来源
        2.1.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石蜡切片的制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16S细胞质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3.1.1 棉花不育系C1PK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1.2 棉花不育系C1 新陆中47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1.3 不育系C1 中棉41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1.4 不育系C10520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2 H276S细胞质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3.2.1 不育系C2PK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2.2 不育系C2 新陆中47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2.3 不育系C2 中棉41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2.4 不育系C20520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3 07-113S细胞质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3.3.1 不育系C3PK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3.2 不育系C3 鄂长2 号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3.3 不育系C3 中棉41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3.4 不育系C30520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4 J-4S细胞质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3.4.1 不育系C4PK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4.2 不育系C4 鄂长2 号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4.3 不育系C40520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5 NS11-10S细胞质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3.5.1 不育系C5PK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5.2 不育系C5 新陆中47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5.3 不育系C5 鄂长2 号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5.4 不育系C50520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6 H06S细胞质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结果
        3.6.1 不育系C6PK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6.2 不育系C6 鄂长2 号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6.3 不育系C6 中棉41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6.4 不育系C60520A棉花花药细胞学结构观察
    3.7 六种同质异核CMS的不育株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程度的关系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质核同源雄性不育系与质核异源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败育特征与败育时期的关系
        4.1.2 绒毡层延迟解体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
        4.1.3 花药败育与胼胝质的研究
    4.2 结论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陆地棉新品种生物学特性与品质特性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2 株高
    2.3 铃重
    2.4 衣分
    2.5 马克隆值
3 结论与讨论

(3)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陆地棉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1.1.1 产量性状研究进展
        1.1.2 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1.3 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1.2 陆地棉种质资源的研究
        1.2.1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1.2.2 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2.3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1.3 陆地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3.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1.3.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供试棉花材料产量、品质性状调查
    2.4 统计分析方法
        2.4.1 描述性统计
        2.4.2 基于欧式距离的聚类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表现和分析
        3.1.1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3.1.2 供试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3.2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3.2.2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
        3.2.3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3.2.4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5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3.3 供试品种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3.3.1 基于主要产量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3.3.2 基于主要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3.3.3 基于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4 讨论
    4.1 目前陆地棉基于表型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改良途径
    4.2 陆地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4.3 陆地棉种质资源评价
    4.4 陆地棉种质资源研究方向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详细摘要

(4)陆地棉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优异位点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1.1.1 棉花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1.2 棉花的种属分类
        1.1.3 我国陆地棉资源研究的重要性
    1.2 陆地棉种植资源遗传特征研究
        1.2.1 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研究进展
        1.2.2 陆地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2.3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研究
    1.3 植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3.1 关联分析的概述
        1.3.2 关联分析的原理
        1.3.3 关联分析的统计和分析
        1.3.4 关联分析策略
        1.3.5 关联分析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陆地棉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和DNA提取
        2.2.2 SSR标记基因型和遗传多样性统计分析
        2.2.3 群体结构分析方法
        2.2.4 连锁不平衡(LD)和LD衰减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遗传多样性
        2.3.2 群体结构分析
        2.3.3 连锁不平衡分析
    2.4 讨论
        2.4.1 关联分析自然群体的构成
        2.4.2 分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2.4.3 关联分析中群体结构的评价
        2.4.4 关联分析中连锁不平衡分析
第三章 陆地棉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表型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田间试验和表型数据的调查
        3.2.2 表型数据的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表型变异和遗传力的分析
        3.3.2 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间相关性的分析
        3.3.3 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在多环境的变化趋势
        3.3.4 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环境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纤维品质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
        3.4.2 产量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
第四章 陆地棉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关联分析模型的选择
        4.2.2 纤维品质性状和不同育种阶段产量性状表型效应的统计分析
        4.2.3 挖掘优异等位基因及相关功能基因注释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4.3.2 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4.4 讨论
        4.4.1 与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关联的QTL
        4.4.2 育种中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503份种质资源的系谱信息
    附录2 与纤维品质性状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在亚洲棉基因组比对结果
    附录3 与纤维品质性状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在雷蒙德氏棉基因组比对结果
    附录4 与纤维品质性状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在陆地棉基因组比对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棉花陆海种间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1.2 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
        1.2.1 棉属的分类
        1.2.2 棉属的起源与进化
        1.2.3 棉花种质资源
        1.2.4 野生棉种与棉属近缘植物
    1.3 我国棉花育种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DNA分子标记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4.1 RFLP
        1.4.2 RAPD
        1.4.3 AFLP
        1.4.4 SSR
        1.4.5 其他分子标记
        1.4.6 DNA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5 DNA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5.1 作图群体的建立
        1.5.2 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
    1.6 棉花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的研究进展
        1.6.1 陆地棉种内遗传图谱
        1.6.2 海陆种间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1.7 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方法
    3.1 植物材料
    3.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3.3 实验试剂
        3.3.1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试剂
        3.3.2 SSR扩增及产物检测主要试剂
    3.4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3.5 SSR标记检测
        3.5.1 SSR引物来源
        3.5.2 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3.5.3 SSR扩增产物检测
    3.6 海陆种间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6.1 筛选亲本间多态性引物和检测BC1群体标记基因型
        3.6.2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引物多态性筛选与分析
    4.2 回交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4.3 偏分离标记检测
    4.4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4.5 染色体结构变化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作图亲本选择及其多态性
    5.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5.3 偏分离标记分析
    5.4 染色体结构变化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作图亲本与多态性
    6.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6.3 偏分离标记
    6.4 染色体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彩色长绒棉的杂种优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彩色棉的研究与利用
        1.1 彩色棉的历史及现状
        1.2 彩色棉产业的市场前景
        1.3 彩色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彩色棉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4.1 传统杂交育种的利用
        1.4.2 分子育种的利用
    2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
        2.1 陆陆种内杂种优势的研究
        2.2 海陆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3 棉花纤维品质的改良研究
        3.1 国内外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研究状况
        3.2 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的途径
    4 彩色棉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4.1 植株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4.2 纤维发育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5 棉纤维伸长的研究
    6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6.1 立题依据
        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彩色长绒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和杂种的表现
        2.1.1 彩色长绒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2.1.2 彩色长绒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
        2.1.3 彩色长绒棉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
        2.2 彩色长绒棉和陆陆杂种的杂种优势
        2.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杂种优势
        2.2.2 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2.2.3 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
    3 讨论
第三章 彩色长绒棉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特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2.1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2.2 叶片光合指标的测定
        1.2.3 花粉育性的测定
        1.2.4 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1.2.5 产量和品质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色长绒棉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2.2 彩色长绒棉的叶片光合指标
        2.3 彩色长绒棉的花粉育性
        2.4 彩色长绒棉的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
        2.4.1 淀粉含量
        2.4.2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
        2.5 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彩色长绒棉纤维生理与纤维品质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2.1 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1.2.2 纤维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1.2.3 纤维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2.4 纤维pH值的测定
        1.2.5 纤维品质指标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色长绒棉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及比较
        2.2 彩色长绒棉纤维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比较
        2.3 彩色长绒棉纤维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及比较
        2.4 彩色长绒棉纤维pH值含量的变化及比较
        2.5 彩色长绒棉纤维生理与纤维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7)短季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重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短季棉遗传多样性研究
    1 文献综述
        1.1 短季棉的概念及类型
        1.2 短季棉育种进展及成效
        1.3 早熟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核心种质资源
        1.3.2 早熟种质
        1.3.3 遗传多样性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方法与结果分析
        2.1 材料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棉花总DNA的抽提
        2.1.3 RAPD分析
        2.1.4 谱带的记录及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RAPD多态性引物分析
        2.2.2 品种间相似系数与品种的系谱比较
        2.2.3 不同年代品种间平均相似系数比较
        2.2.4 UPGMA聚类结果分析
    3.讨论
        3.1 金字棉是我国短季棉育种中主要早熟基因源
        3.2 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与系谱相比较
第二章 棉花早熟性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1.文献综述
        1.1 棉属的分类与进化
        1.2 分子标记及其在棉花上的应用
        1.2.1 分子标记的类型
        1.2.2 新型分子标记
        1.2.2.1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
        1.2.2.2 SSR和EST-SSR
        1.2.2.3.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 TRAP)
        1.2.2.4 cAFLP(cleaved AFLP analysis)
        1.2.2.5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
        1.3 棉花的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1.4 棉花数量性状QTL定位
        1.4.1 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1.4.1.1 单标记分析法(Single marker analysis)
        1.4.1.2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
        1.4.1.3 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ive Interval Mapping,CIM)
        1.4.1.4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
        1.4.2 QTL动态定位
        1.4.3 QTL的精细定位
        1.4.3.1 近等基因系
        1.4.3.2 QTL精细定位的新途径—QIRs
        1.4.4 数量性状的MAS(Ma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1.4.5 棉花QTL定位研究进展
        1.4.5.1 早熟相关性状
        1.4.5.2 产量相关性状
        1.4.5.3 纤维品质性状
        1.4.5.4 抗病性
        1.4.5.5 形态学性状
        1.4.5.6 生理性状
        1.5 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群体构建
        2.1.1 实验材料
        2.1.2 作图群体的构建
        2.2 性状考察
        2.2.1 农艺性状考察
        2.2.2 形态性状的考察
        2.3 标记基因型分析
        2.3.1 DNA抽提
        2.3.2 TRAP分析
        2.3.3 SSR、SRAP、AFLP标记分析
        2.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3.4.1 带型记载及标记命名
        2.3.4.2 连锁图谱分析
        2.3.4.3 QTL定位
    3 结果与分析
        3.1 双亲和分离群体的数量性状的表现
        3.2 性状相关性分析
        3.2.1 产量性状的世代间相关分析
        3.2.2 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3 多态性引物筛选及F_2基因型分析
        3.4 偏分离标记检验
        3.5 连锁分析及图谱构建
        3.6 偏分离标记的分布
        3.7 异源四倍体棉花的同源转化群(Homoeologies)
        3.8 QTL定位结果
        3.8.1 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3.8.2 和QTL连锁的TRAP标记
        3.8.3 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
        3.8.3.1 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
        3.8.3.2 F_3其它农艺性状QTL定位
        3.8.4 相同性状的QTL在不同世代的表达
        3.8.5 不同性状的QTL在相同连锁群上的表达
    4 讨论
        4.1 新型标记TRAP
        4.2 遗传连锁图
        4.3 异源四倍体棉花连锁图谱的长度
        4.4 偏分离标记分析
        4.5 同源转化群(homoeologous pairs)
        4.6 异源四倍体棉花染色体C3和C14之间的易位证据
        4.7 棉花QTL定位
        4.7.1 纤维品质性状QTL的分布
        4.7.2 棉花QTL定位的一致性问题
        4.8 利用海岛棉进行种间杂交育种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附录

四、Genetic Resources for Cotton Breeder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torms Ahead(论文参考文献)

  • [1]陆地棉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的解剖学与细胞学观察[D]. 康浩东. 广西大学, 2020(07)
  • [2]陆地棉新品种生物学特性与品质特性鉴定分析[J]. 陈耕,赵俊侠.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 [3]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D]. 梁欢欢.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4]陆地棉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优异位点挖掘[D]. 聂新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1)
  • [5]棉花陆海种间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D]. 朱爱爱. 西南大学, 2016(02)
  • [6]彩色长绒棉的杂种优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D]. 文国吉. 浙江大学, 2010(11)
  • [7]短季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重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QTL定位[D]. 于霁雯.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8]棉花半配合生殖与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 祝水金. 江西棉花, 1994(03)

标签:;  ;  ;  ;  

棉花育种者的遗传资源、现状和未来的风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