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初探

硬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初探

一、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浅探(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21)在《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标准化构件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空间也越来越拥挤,建筑物的兴建所遇到的基坑工程问题也成为当今工程界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根据基坑的受力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基坑工程围护结构: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因其特殊的截面形式,抗弯刚度更大、抗弯承载力更高、自重较轻,与水泥土桩(墙)组合使用不仅可以挡土、止水还可以大大减少桩体入土的阻力和挤土效应,提高施工的便捷性。与传统围护结构形式相比具有节约造价、质量可靠、施工省时、绿色环保、适应性高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及要求,对水平连接形式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一种燕尾槽自锁式竖向连接接头。给出了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在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中使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以某科技楼基坑工程为例给出了详细计算过程。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对设计的两种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建模对设计的空腹T型桩及燕尾槽预制围护桩墙进行了抗弯分析,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所得到的开裂弯矩及抗弯承载力相近,验证了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2)在等截面积和荷载条件下,将空腹T型桩与工字形、矩形、圆形截面桩进行抗弯分析,对比发现空腹T型桩的抗弯能力远大于圆形截面桩,优于矩形截面桩,工字形截面桩抗弯能力与空腹T型桩基本相同,但空腹T型桩因其特殊的截面形式,受拉区可配置更多受拉钢筋,抗弯能力更高;(3)燕尾槽预制围护桩墙的截面空心率与桩身抗弯能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在同等荷载条件下,36.9%截面空心率比31.9%截面空心率的桩身最大位移增加了约8%,而31.9%的截面空心率比26.9%截面空心率的桩身最大位移仅增加了约1.4%;(4)通过增加水泥土与预制围护桩墙组合结构受压侧水泥土墙厚度的方式来提高组合结构刚度可以有效减小桩体位移;(5)在保持内部预制围护桩墙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受压区水泥土厚度的增加,预制围护结构截面所占组合结构截面比重的降低,水泥土对组合结构刚度的提高就越多。图[53]表[8]参[51]

丁云[2](2020)在《基于等效原理的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堤坝排水管沟漕基坑开挖支护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针对沿河流中被填土隔断的堤坝走向布置的市政排水管沟漕基坑开挖支护问题,提出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支护方案。为解决按单排柱列式排列组成的内插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等效成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计算理论问题,以及堤坝两侧的河水水压力对基坑稳定影响问题。根据相应的基坑设计规范,假设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墙是弹性材料,借助等效原理,使用MIDAS/GTS NX数值模拟软件将河水水压力和等效原理结合起来,建立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堤坝排水管沟漕基坑开挖支护中应用的数值模型进行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稳定性分析和变形计算,利用最小安全系数、现场监测数据、监测报警值和最大基坑计算变形限制值进行基坑稳定的判别。

姜鹏[3](2020)在《TRD墙桩一体防渗与支护机理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对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大量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铁车站、建筑基坑等工程的止水帷幕成为保证工程安全建设的基础,等厚水泥土连续墙(TRD)工法作为一种新型止水帷幕,具有止水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现已在全球大量应用。同时,可通过内插H型钢替代钻孔桩,实现止水和支护的“两墙合一”,形成墙桩一体的新型支护形式,因型钢可回收,不仅节约了工期,同时降低了工程成本。现有TRD工法防渗和支护机理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多以施工经验或借鉴其他工法而来,本研究针对TRD工法防渗和支护机理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模拟试验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以提高TRD工法施工质量、安全和经济性为目标,针对成墙质量影响机制、TRD混合模型试验和抗渗性分析、墙桩一体支护机理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得各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形成了 TRD工法墙桩一体的设计依据,并进行工程应用。本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通过不同配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综合含水率和养护周期对的水泥土强度和抗渗能力影响机制,获得了 TRD工法适合青岛地区的最优水泥掺量为20%;水泥土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渗透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含水率越低时,作用越明显;水泥土的强度与综合含水率呈现负相关,综合含水率与渗透系数呈现正相关,且随水泥掺量的不断作用越发显着;龄期对水泥土强度和渗透系数-影响较小。(2)TRD混合过程是影响地层和水泥混合均匀的重要过程,研发了TRD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混合参数和砂层参数对墙体质量的影响,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验证模型试验装置的正确性,以混合均匀度为监测对象,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不同埋深的砂层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出各参数对成墙质量的影响程度,基于统计学理论定义了混合指数,评价TRD工法的混合均匀程度;利用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描述土体混合不均的差分函数,研究墙体混合均匀性对不同厚度和入土深度墙体的基底涌水量的影响;(3)通过型钢水泥土支护工作机理的分析,建立计算模型;得到了有无冠梁条件下,墙体力矩、转角和水平位移的随深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以协调变形和水泥土抗拉强度为边界条件,研究了水泥土承载力,并开展大型现场试验,验证各公式计算准确性,并以基坑水平位移控制标准为条件,获得了型钢插入间距的计算公式。(4)TRD稳定性作为安全施工的基础,通过分析TRD工法槽壁失稳形态,采用极限平衡法,建立TRD槽壁稳定模型,获得了槽壁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分析泥浆屈服强度工作区间和上覆荷载条件,得到了适用于TRD工法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获得了典型分段安全系数曲线图,并分别研究了地下水、泥浆屈服强度、荷载大小与距离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定义了荷载安全距离,为TRD安全施工提供了理论基础;(5)基于研究成果,依托青岛地铁1号线工程实践,对TRD工法设计进行优化,形成保证基坑高效抗渗的TRD设计方法和成墙质量检测方法。

苏林林[4](2020)在《钢板桩及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基坑工程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复杂的基坑工程项目,基坑开挖的规模和深度越来越大,基坑工程对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决定着基坑工程的成败,对整个基坑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基坑特点,采用多种传统支护结构协同进行基坑支护的新型支护结构应用而生。文章以武汉琴台美术馆基坑工程为依托,创新型的采用单排钢板桩、双排钢板桩、单排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双排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混合支护方式,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各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规律。采用天汉软件和理论计算对各支护结构内力、变形进行验算,将现场监测值、模拟值、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验证多种支护方式在同一基坑中协同工作的可行性。基坑工程施工完毕后,对钢材回收再利用的深基坑围护系统进行简述。主要内容如下:(1)简述了土压力理论及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理论。(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对支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基坑整体稳定性、基坑抗倾覆稳定性、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进行计算;使用天汉软件计算支护结构的土压力、水平位移、弯矩、剪力,并验算基坑整体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初步验证了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的运用效果。(3)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基坑开挖模型,分析各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弯矩等特征的变化规律;改变支护结构的影响因素(桩长、桩径等)的参数值,分析不同参数值下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并得出安全合理的参数范围值,对比分析后确定最佳参数值,既确保了基坑的安全,又能满足经济性要求。(4)对基坑开挖实施全过程监测。对桩顶位移、桩身倾斜、周边地表及建筑物位移和沉降、基坑内土体隆起等进行监测,能够实时了解基坑动态变形规律,从而信息化指导施工;将实际监测值和模拟值对比,分析基坑整体变化形式,找出数据差异化的原因,能够客观的反应出支护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5)简述了型钢回收的意义并介绍了型钢拔出过程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影响型钢回收的因素和提高型钢回收率的措施,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多种支护方式在同一基坑工程中协同作业,将各支护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共同承担外力、抵抗变形,确保支护结构发挥最大作用,保证了基坑稳定性。这种新型支护结构能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对基坑工程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姚和康[5](2020)在《HCMW工法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内插预制工字型钢筋混凝土桩是一种新型支护工法(HCMW工法),该工法具有减少支护体系的空间占地、节材环保、免回收等优点,目前已在较多工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促进该工法更好地推广应用,还需对其设计方法及其支护机理、支护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室内模型试验和常州某工程案例两个角度,对HCMW工法的设计方法与支护应用效果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总结归纳,给出了工字型的两种等效设计方法与水泥土桩桩径与入土深度确定方法。并系统性的阐述了支护体系的承载力与稳定性验算方法,为HCMW工法设计提供参考。(2)从土压力沿深度的分布、随开挖工况的变化、与朗肯极限土压力的比较三方面来讨论模型试验土压力测试结果。得到支护体系中桩背土压力在深度上呈现处近似梯形分布。同时由于支护结构位移中转动效应的影响使得实测主动土压力比朗肯主动土压力稍大。(3)对模型试验中桩顶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支护结构变形过程可以分为初始、稳定、位移增长及破坏四个阶段,联系其嵌固深度得到该模型体系的临界嵌固比λ=0.46。基于最小势能原理,计算得到了考虑水泥土刚度贡献度的桩顶最大水平位移解析解。同时研究也表明支护结构变形受到水泥土的影响,水泥土为支护结构提供了刚度贡献为39.001%。(4)结合flac3d软件对实际工程中桩身位移、桩顶沉降、地表沉降以及土体变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设计满足二级基坑对变形控制的要求。同时通过flac3d软件分析了不同水泥土刚度对支护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桩身最大位移与水泥土弹性模量之间呈现非线性变化规律。桩身应力则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工程中应将水泥土弹性模量控制400-600MPa左右为宜。

于晓洋[6](2019)在《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MW工法作为一种安全且经济的支护形式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很多软土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威海地区的SMW工法基坑主要采用锚拉式支挡结构。本文以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支护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资料收集、案例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及类比分析等方法,较深入地研究了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的方案设计、施工、计算模型及变形规律等特点,探讨了该类型基坑在极限状态下桩体、锚杆、土体的受力特征及桩体、土体的变形特点,建立了基坑主要安全性控制指标。经过分析表明:上软下硬的地层沉积单元结构是威海地区基坑工程普遍选择锚拉式SMW工法支护形式的地质基础,具有低嵌固、多锚索、便于开挖施工的特点,经应用证明该支护形式是一种经济合理的选型。锚拉式SMW工法支护上部两排锚索和嵌固段岩土层选择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和安全性的关键。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支护基坑深度不超过13m时,桩顶水平位移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为0.15%,桩顶竖直位移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为0.12%。该论文有图40幅,表14个,参考文献71篇。

林祯杰[7](2019)在《锚索与SMW工法桩复合支护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了为各种形式建筑物地下施工提供支护条件的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多年来,沿海城市的发展极为迅猛,而SMW工法技术的引入为沿海地区拓展地下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虽然SMW工法技术在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上较为成熟,但是锚索与SMW工法复合技术在福州地区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需要结合福州地区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该技术在福州地区的推广提供宝贵经验。本文以高新区葛岐群升安置房基坑项目为依托,根据现场勘查的地质水文条件与周边环境情况分析得到,该基坑的支护方案选用锚索与SMW工法桩复合支护的形式,通过对锚索与SMW工法桩的理论计算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研究锚索与SMW工法桩复合支护形式下深基坑的变形情况,并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结构设计验算,同时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所得数据与现场测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所得模型模拟不同型钢布设方式、锚索预应力值以及坡顶附加荷载对SMW工法桩变形与内力的影响。所得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基坑项目的特点,通过方案比选得到锚索与SMW工法桩复合结构在项目中的应用,不仅起到挡土与止水功能,还具备易于施工与经济性的特点。(2)选取基坑项目典型的6-6支护段,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支护设计计算,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值出现在距坑底2m左右,最大位移值为24.59mm满足要求,位移曲线呈现出“C”型状,同时基坑安全稳定性验算结果均符合要求。(3)运用Midas/GTS NX软件模拟得到,土体水平位移值越远离基坑所得值越趋向于零,隆起量随着远离基坑侧壁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态势,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趋势呈现出“凹”槽型,锚索轴力的最大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自由段与锚固段上。(4)模拟所得锚索预应力值、桩身水平位移值及沉降值与基坑监测值对比,趋势上大致相同,虽然二者之间仍然存在较小误差,但二者值均在容许范围内,因此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可靠。(5)通过单一变量控制法改变型钢的布设间距、锚索预应力、基坑周边所受荷载三种因素,可以得到桩身变形与内力变化的规律,分析模拟结果得到,型钢布设间距的缩小使得支护桩的位移与弯矩也变小,锚索预应力值的增大使得支护桩的位移值减小而弯矩值增大,坡顶荷载值的增大会引起桩身位移与弯矩值的增大,三种影响因素下的位移与弯矩曲线分别呈现出“勺子”状与反“S”状。

周玉石[8](2018)在《基坑围护中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选型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基坑围护中应用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作挡墙具有高效、经济等特点。通过试验方式选取合理的材料、确定最优的构件截面及合理的接头形式,并在考虑施工现场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定制专项围护构件及施工设备,最终形成一种依托于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新型围护体系。经实践,该围护体系可有效替代传统钻孔灌注桩围护,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郎德伸[9](2018)在《大直径PHC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桩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桩型,它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初凝前向其中心插入PHC管桩而形成的复合桩。目前对以大直径PHC管桩为内芯的复合桩的应用经验不多,对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三根内插直径800mmPHC管桩的水泥土复合桩现场原位试验测试结果,及ABAQUS有限元变参数分析,对大直径管桩水泥土复合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本课题通过在管桩钢筋上加设钢筋计,准确测得竖向不同位置桩身轴力,推导出大直径管桩桩侧阻力分布;为便于大直径管桩沉桩,研究在不同土质条件下水泥土桩材料配比及搅拌方式;通过足尺试验验证大直径PHC管桩连接的可靠性。(2)采用锚桩法对3根大直径PHC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试桩的Qs曲线为缓降型;对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合桩测量得到的桩侧阻力高于地勘报告提供的侧阻力,大直径管桩桩端的土塞效应系数可取1;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规程中的公式及参数进行修正,得到适用于大直径复合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大直径复合桩的沉降,并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3)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试桩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复合桩进行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桩桩顶沉降随桩径的变大和桩身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水泥土弹性模量变化对复合桩沉降影响较小;当桩土摩擦系数μ由0.2增大到0.35时可显着减小复合桩沉降,当μ由0.35增大至0.45时,复合桩沉降减小幅度较小。

李光华[10](2018)在《大直径水泥土加劲桩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广东软土地区基坑支护工程中,经过工程师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改进创新,发展出了一种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与普通水泥土搅拌桩相比,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具有一次性成桩直径大、强度高、抗渗能力好,切土能力强的特点。在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中浇筑一定长度的钢筋混凝土桩,再配合宽大压顶板形成了一种新的基坑支护结构。这种组合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大,对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明显,能够减少内支撑的使用和增大内支撑间距,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鉴于目前对此种组合结构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在已有水泥土复合挡墙的研究基础上,对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内浇混凝土灌注桩组合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此组合支护结构的特点,分析其与重力式水泥土挡墙、SMW工法作用机理及计算方法的差异,总结探讨了此组合支护体系的设计计算方法。(2)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此组合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作性状,基于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探讨了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长度、强度,内芯混凝土灌注桩长度、直径、与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相对位置等因素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桩中加劲桩的含芯率越小,水泥土旋喷搅拌桩的刚度贡献越大;当水泥土旋喷搅拌桩达到嵌固效果时,增长内芯混凝土灌注桩对控制基坑水平位移的作用不明显,由此可以适当截去内芯混凝土灌注桩的长度,节约造价。(3)参考已有的冠梁研究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悬臂支护时的基坑开挖过程,探讨了压顶板宽度、厚度、跨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压顶板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压顶板能显着减小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增加压顶板宽度对基坑位移控制明显;压顶板的变形形态较为复杂,在和组合桩连接处及基坑开挖侧中部,应加强配筋。(4)将上述计算方法和数值模拟结果应用于实际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原传统支护方案进行对比,验证此组合支护结构的优越性;并建立基坑整体有限元模型,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分析的合理性和支护结构的有效性。

二、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标准化构件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装配式基坑围护结构研究现状
        1.2.1 型钢装配式围护结构研究现状
        1.2.2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围护结构研究现状
        1.2.3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水平接头的研究现状
        1.2.4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竖向接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研究路线
2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标准化构件的设计与制作
    2.1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标准化构件的接头设计
        2.1.1 水平连接缝接头设计
        2.1.2 竖向接缝连接设计
    2.2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标准化构件的截面设计
    2.3 劲性复合空腹T型围护结构的设计
    2.4 劲性复合燕尾槽预制围护墙的设计
    2.5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的制作(以空腹T型桩为例)
        2.5.1 空腹T型桩的模具设计
        2.5.2 空腹T型桩的制作
        2.5.3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的制作要求
        2.5.4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的质量控制要点
    2.6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在围护结构中的设计计算与理论
    3.1 围护结构设计步骤
        3.1.1 设计资料准备
        3.1.2 截面等效计算
        3.1.3 水平荷载计算
    3.2 围护结构内力计算
    3.3 抗弯承载力计算
    3.4 抗剪承载力计算
    3.5 预应力损失计算
    3.6 桩身抗裂弯矩计算
    3.7 吊装时混凝土法向应力验算
4 有限元分析
    4.1 模型与单元
    4.2 材料的本构模型及破坏准则
        4.2.1 材料的本构模型
        4.2.2 破坏准则
    4.3 空腹T型桩模型分析
        4.3.1 基本概况
        4.3.2 材料性质
        4.3.3 网格划分及约束
        4.3.4 有限元结果分析
        4.3.5 有限元计算与理论计算对比
        4.3.6 与常规圆形、矩形、工字形截面桩的抗弯能力比较
    4.4 燕尾槽预制围护墙模型分析
        4.4.1 基本概况
        4.4.2 材料性质
        4.4.3 网格划分及约束
        4.4.4 有限元结果分析
        4.4.5 有限元计算与理论计算对比
        4.4.6 截面空心率对抗弯能力的影响
    4.5 水泥土与预制围护桩的共同作用分析(以燕尾槽预制围护墙为例)
        4.5.1 水泥土特性
        4.5.2 燕尾槽预制围护墙与水泥土组合结构的工作原理
        4.5.3 劲性复合燕尾槽预制围护墙有限元模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围护结构设计计算
        5.2.1 抗弯配筋计算
        5.2.2 抗剪配筋计算
        5.2.3 起吊验算
    5.3 两种方案对比
    5.4 围护结构施工要点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等效原理的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堤坝排水管沟漕基坑开挖支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2 等效原理
    2.1 等效面积法
    2.2 等效刚度法
3 MIDAS/GTS NX数值模拟
    3.1 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
    3.2 模型计算域与边界条件
    3.3 计算模型参数的选取
    3.4 求安全系数-强度折减法(SRM)
    3.5 基坑稳定的判别
4 工程实例
5 结论

(3)TRD墙桩一体防渗与支护机理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工法简介
        1.1.3 研究意义
    1.2 TRD工法
        1.2.1 工法原理
        1.2.2 工法优缺点
        1.2.3 主要设计参数和标准
        1.2.4 TRD工法用途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TRD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2 TRD抗渗性研究现状
        1.3.3 TRD支护机理研究
        1.3.4 TRD成墙稳定性研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影响TRD成墙质量的因素与机制
    2.1 试验方案设计
        2.1.1 试验研究内容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块制作与养护
    2.2 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2.2.1 水泥参量影响结果分析
        2.2.2 综合含水率影响结果分析
        2.2.3 龄期影响结果分析
    2.3 渗透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2.3.1 水泥参量影响结果分析
        2.3.2 综合含水率影响结果分析
        2.3.3 龄期影响结果分析
    2.4 其他影响因素
        2.4.1 地下水
        2.4.2 原位土腐殖质和pH值
        2.4.3 水泥土养护温度
    2.5 提高墙体质量方法
        2.5.1 地质勘探
        2.5.2 水泥参量
        2.5.3 不良地质条件
        2.5.4 技术经验交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D混合模型试验与抗渗性分析
    3.1 TRD混合过程分析
        3.1.1 混合参数
        3.1.2 砂层参数
    3.2 模型试验系统
        3.2.1 模型试验装置
        3.2.2 相似度计算
        3.2.3 模型试验材料
    3.3 现场试验验证
        3.3.1 现场试验概况
        3.3.2 试验结果对比
    3.4 TRD混合模型试验
        3.4.1 混合参数
        3.4.2 砂层参数
        3.4.3 试验结果
        3.4.4 混合均匀评价
    3.5 TRD抗渗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3.5.1 差值函数描述混合均匀度
        3.5.2 计算模型与参数
        3.5.3 落底式TRD
        3.5.4 悬挂式TRD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RD墙桩一体支护机理研究
    4.1 型钢水泥土受力计算方法
        4.1.1 数值模拟法
        4.1.2 实验法
        4.1.3 能量法
        4.1.4 MVSS综合刚度法
    4.2 墙桩一体数学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变形控制标准
    4.3 关键参数计算
        4.3.1 无冠梁基坑
        4.3.2 有冠梁基坑
        4.3.3 算例
    4.4 墙桩一体协调变形机制
        4.4.1 水泥士变形
        4.4.2 型钢承载力验算
    4.5 型钢回收
        4.5.1 H型钢回收机理
        4.5.2 影响型钢回收因素
        4.5.3 型钢推出试验
    4.6 现场试验
        4.6.1 试验地点概况
        4.6.2 水文地质
        4.6.3 试验内容
        4.6.4 试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RD施工槽壁稳定性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施工稳定性
        5.2.1 TRD槽壁安全系数计算
        5.2.2 考虑泥浆屈服强度的槽壁安全系数
        5.2.3 考虑上覆荷载的槽壁安全系数
        5.2.4 算例
    5.3 基地稳定性
        5.3.1 基地隆起
        5.3.2 基底抗涌砂稳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践应用
    6.1 依托工程概况
        6.1.1 车站概况
        6.1.2 水文地质条件
        6.1.3 TRD主机
        6.1.4 工程治理难点
    6.2 TRD设计
        6.2.1 切削搅拌参数
        6.2.2 墙体参数
        6.2.3 槽壁安全系数计算
        6.2.4 施工材料
    6.3 TRD施工
    6.4 TRD质量检测
        6.4.1 抗渗性检测
        6.4.2 芯样强度检测
        6.4.3 电磁波钻孔雷达检测
        6.4.4 高清钻孔电视检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发表专利
参与项目
获得奖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钢板桩及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传统基坑支护类型
        1.2.1 放坡开挖
        1.2.2 土钉墙
        1.2.3 地下连续墙
        1.2.4 灌注桩排桩
    1.3 钢板桩和型钢水泥土搅拌桩
        1.3.1 钢板桩
        1.3.2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
        1.3.3 钢板桩与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对比分析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钢板桩及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理论及计算方法
    2.1 经典土压力理论
        2.1.1 静止土压力
        2.1.2 朗肯土压力理论
    2.2 钢板桩支护结构的计算
        2.2.1 悬臂式钢板桩计算方法
        2.2.2 单撑(单锚)式钢板桩计算方法
        2.2.3 多撑(多锚)式钢板桩计算方法
        2.2.4 钢板桩型号的确定
    2.3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
        2.3.1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设计参数的确定
        2.3.2 单排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稳定性验算
        2.3.3 双排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结构设计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琴台美术馆工程基坑支护设计
    3.1 琴台美术馆工程案例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1.3 琴台美术馆基坑支护方案
    3.2 支护结构计算分析
        3.2.1 基坑D1E段受力分析
        3.2.2 基坑EE1段受力分析
        3.2.3 基坑BC段受力分析
        3.2.4 基坑AB段受力分析
    3.3 天汉软件验算
        3.3.1 软件介绍
        3.3.2 型钢水泥土搅拌单排桩模拟计算结果
        3.3.3 钢板桩模拟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板桩与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4.1 关于MIDAS GTS NX
    4.2 MIDAS GTS NX功能特点
        4.2.1 MIDAS GTS NX分析功能
        4.2.2 MIDAS GTS NX建模分析操作流程
    4.3 钢板桩与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4.3.1 工程概况
        4.3.2 拟采用的基坑支护方案
        4.3.3 计算参数
    4.4 模型建立
    4.5 模拟计算过程
        4.5.1 水平位移分析云图
        4.5.2 竖向位移分析云图
    4.6 模拟结果分析
        4.6.1 单排钢板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特征
        4.6.2 双排钢板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特征
        4.6.3 单排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特征
        4.6.4 双排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特征
        4.6.5 土体沉降与隆起分析
    4.7 双排桩间土体加固深度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4.8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长度对支护结构影响
    4.9 桩径对支护结构影响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5.1 基坑监测方案
        5.1.1 监测目的
        5.1.2 监测原则
        5.1.3 监测项目
        5.1.4 监测设备
        5.1.5 监测点位
        5.1.6 监测预警
    5.2 现场监测
        5.2.1 桩顶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5.2.2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2.3 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监测
        5.2.4 周边地表、建筑物裂缝监测
    5.3 监测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5.3.1 支护桩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5.3.2 地表沉降对比分析
        5.3.3 基坑隆起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型钢芯全回收的基坑围护技术
    6.1 型钢回收
        6.1.1 型钢回收的意义
        6.1.2 型钢回收原理
        6.1.3 型钢起拔过程
        6.1.4 型钢起拔力计算
    6.2 影响型钢回收的因素
    6.3 提高型钢回收率的措施
    6.4 实际工程中型钢回收率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HCMW工法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预制桩—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1.2.2 HCMW工法研究现状
        1.2.3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HCMW工法设计方法
    2.1 HCMW工法介绍
    2.2 HCMW工法设计内容
        2.2.1 工字型桩承载力设计
        2.2.2 工字型桩等效设计
        2.2.3 水泥土桩设计
        2.2.4 水泥土桩与工字型桩排布形式
        2.2.5 冠梁设计要求
    2.3 设计结果验算
        2.3.1 支护结构截面承载力验算
        2.3.2 预应力支护桩墙对水泥土桩桩身局部受剪承载力验算
        2.3.3 稳定性验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3.1 模型试验参数标定
        3.1.1 相似原理
        3.1.2 模型试验参数标定
    3.2 模型试验装置
        3.2.1 模型试验材料
        3.2.2 模型槽系统
    3.3 试验监测仪器与内容
        3.3.1 土压力监测
        3.3.2 位移监测
        3.3.3 应变监测
    3.4 试验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1 土压力分析
        4.1.1 土压力随深度分布
        4.1.2 土压力随开挖工况的变化
        4.1.3 实测值与朗肯土压力比较
    4.2 桩顶位移分析
        4.2.1 最优嵌固比分析
        4.2.2 水泥土对水平位移影响分析
    4.3 水泥土刚度贡献分析
        4.3.1 模型桩桩身应变分析
        4.3.2 水泥土刚度贡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HCMW工法工程应用与数值模拟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场地介绍
        5.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5.2 HCMW工法设计方案
        5.2.1 等效计算及板桩选用
        5.2.2 等效灌注桩法计算过程
        5.2.3 支护方案确定
    5.3 数值计算模型与参数
        5.3.1 本构参数的选择与标定
        5.3.2 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
        5.3.3 开挖过程设计
    5.4 监测与模拟结果分析
        5.4.1 桩身位移分析
        5.4.2 地表沉降分析
        5.4.3 桩顶沉降分析
        5.4.4 基坑土体变形分析
        5.4.5 锚索轴力分析
    5.5 水泥土刚度影响性分析
        5.5.1 桩身位移影响性分析
        5.5.2 地表沉降影响性分析
        5.5.3 桩身应力影响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成果
    6.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威海地区地质特征及SMW工法基坑应用概况
    2.1 威海地区地质特征
    2.2 威海地区SMW工法应用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威海地区某SMW工法基坑事故概况
    3.1 基坑工程概况
    3.2 基坑周边环境
    3.3 基坑岩土工程条件
    3.4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5 基坑事故及后续处理
    3.6 本章小结
4 事故基坑的反演及类比分析
    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4.2 土体模型的选择
    4.3 计算参数的选取
    4.4 计算工序
    4.5 基坑周边土体及桩体变形分析
    4.6 桩后土体受力及变形分析
    4.7 桩体受力分析
    4.8 锚索受力分析
    4.9 整体稳定性分析
    4.10 基坑事故的总结分析
    4.11 本章小结
5 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基坑工程主要特点及其安全性关键控制因素
    5.1 威海地区SMW工法设计及施工特点
    5.2 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支护体系计算模型的选择
    5.3 威海地区SMW工法支护体系的破坏、变形规律及基坑安全性指标
    5.4 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基坑工程安全性关键控制因素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锚索与SMW工法桩复合支护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MW工法研究现状
        1.2.2 锚索支护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支护结构简介
    2.1 预应力锚索介绍
        2.1.1 预应力锚索的构成
        2.1.2 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
        2.1.3 预应力锚索常用类型
        2.1.4 预应力锚索适用条件
        2.1.5 预应力锚索特点
    2.2 SMW工法桩介绍
        2.2.1 SMW工法桩的概念
        2.2.2 SMW工法桩作用机理
        2.2.3 SMW工法适用条件
        2.2.4 SMW工法特点
    2.3 复合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理论
        2.3.1 弹性支点法
        2.3.2 有限元法
    2.4 SMW工法桩稳定性验算
        2.4.1 整体稳定性验算
        2.4.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4.3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2.5 本章小节
3 高新区葛岐群升安置房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3.1 工程概况
    3.2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3 基坑支护形式选取
        3.3.1 基坑支护类型
        3.3.2 选择形式
    3.4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3.4.1 支护方案和设计基本参数
        3.4.2 各工况结构计算结果
        3.4.3 整体稳定性验算
        3.4.4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3.4.5 抗隆起验算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MIDAS/GTX NX工程数值模拟
    4.1 MIDAS/GTX NX软件介绍
    4.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2.1 本构模型的确定
        4.2.2 计算基本假定
        4.2.3 几何尺寸确定与网格划分
        4.2.4 边界条件与荷载情况
        4.2.5 模型材料参数设定
        4.2.6 施工工况定义
    4.3 MIDAS/GTS NX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4.3.1 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4.3.2 土体竖向位移分析
        4.3.3 桩身水平位移分析
        4.3.4 锚索轴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坑工程监测与数值对比
    5.1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5.1.1 监测目的
        5.1.2 编制依据
    5.2 监测内容及项目
        5.2.1 基坑检查
        5.2.2 仪器监测
    5.3 监测方法及精度
        5.3.1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
        5.3.2 坡顶水平位移
        5.3.3 坡顶沉降
        5.3.4 邻近建筑物沉降
        5.3.5 道路、地下管线沉降
        5.3.6 锚索应力
        5.3.7 地下水位
        5.3.8 现场监测平面布置图
    5.4 监测频率
    5.5 监测预警值及应急措施
        5.5.1 监测预警值
        5.5.2 应急措施
    5.6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5.6.1 预应力锚索应力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6.2 桩身水平位移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6.3 周边地表沉降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影响因素分析
    6.1 型钢的布设方式对桩身变形与内力的影响
    6.2 锚索预应力变化对桩身变形与内力的影响
    6.3 坡顶附加荷载变化对桩身变形与内力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坑围护中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选型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采用预制构件的新型围护体系概述
2 新型围护结构的需求分析
3 预制构件性能试验
    3.1 混凝土强度及钢筋类型的确定
    3.2 PC钢棒在纯弯构件中的性能试验
        3.2.1 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H形预制构件桩材性能试验
    3.4 预制H形围护桩接头性能试验
        3.4.1 接头的抗弯试验
        3.4.2 接头的抗剪试验
    3.5 预制构件桩材及接头试验总结
4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围护应用设备研究
    4.1 土体软化及止水帷幕设备的选取
    4.2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植入设备的选取
    4.3 工艺的流程设计
        4.3.1 施工流程
        4.3.2 施工参数
5 工程案例
    5.1 工程概况
    5.2 设计方案
6 结语

(9)大直径PHC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复合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直径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的原型试验
    2.1 试验准备和设计
        2.1.1 试验准备
        2.1.2 试桩设计
    2.2 复合桩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2.2.1 PHC管桩桩身轴力分布的测量
        2.2.2 水泥土搅拌桩材料配比和搅拌过程控制
        2.2.3 大直径PHC管桩的连接质量研究
    2.3 试桩制作及施工
        2.3.1 复合桩内芯制作
        2.3.2 复合桩施工
    2.4 大直径复合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直径复合桩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3.1 试验结果整理
    3.2 试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土塞效应对复合桩承载力的影响
        3.2.2 桩周土体强化作用的影响
        3.2.3 水泥土对PHC管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3.3 复合桩承载力研究
        3.3.1 三种规程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3.3.2 本文修正的复合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3.3.3 复合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3.4 复合桩沉降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直径复合桩沉降的ABAQUS有限元分析
    4.1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使用的适用性
    4.2 ABAQUS中材料的本构关系
        4.2.1 PHC管桩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4.2.2 PHC管桩钢筋的本构关系
        4.2.3 水泥土及桩周土体的本构关系
    4.3 复合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复合桩模型的尺寸及接触属性
        4.3.2 复合桩模型的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4.3.3 复合桩的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
        4.3.4 复合桩模型的地应力平衡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4.5 大直径复合桩竖向荷载作用下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4.5.1 内芯桩长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4.5.2 内芯桩径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4.5.3 外芯水泥土弹性模量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4.5.4 不同桩土界面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大直径水泥土加劲桩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加筋复合水泥土挡墙的研究
        1.3.2 压顶板(冠梁)的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组合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1 引言
    2.2 支护结构分析
    2.3 设计理论
    2.4 设计流程
    2.5 大直径旋喷搅拌桩设计
        2.5.1 宽度设计
        2.5.2 长度设计
    2.6 混凝土灌注桩设计
        2.6.1 长度的确定
        2.6.2 桩径和桩间距的确定
    2.7 压顶板设计
    2.8 组合结构稳定性验算
        2.8.1 整体稳定性验算
        2.8.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8.3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的建立
        3.2.1 地层本构模型的选取
        3.2.2 三维接触面模型的选取
        3.2.3 模型假定
        3.2.4 模型参数
    3.3 计算模型及工况
        3.3.1 计算模型
        3.3.2 施工工况
    3.4 大直径旋喷搅拌桩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3.4.1 大直径水泥土旋喷搅拌桩嵌固深度的影响
        3.4.2 大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强度的影响
        3.4.3 混凝土灌注桩长度的影响
        3.4.4 混凝土灌注桩桩径的影响
        3.4.5 混凝土灌注桩相对位置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顶板对基坑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普通冠梁刚度的计算
    4.3 模型参数与建立
        4.3.1 计算模型
        4.3.2 施工工况
    4.4 压顶板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4.4.1 压顶板宽度的影响
        4.4.2 压顶板厚度的影响
        4.4.3 压顶板跨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
        5.1.3 水文条件
    5.2 基坑支护设计
        5.2.1 总体方案设计
        5.2.2 组合桩设计
        5.2.3 压顶板设计
        5.2.4 内支撑设计
    5.3 常规排桩内支撑方案与大直径水泥土搅拌桩组合支护方案对比
    5.4 组合支护体系的整体模拟计算
        5.4.1 模型参数的选取
        5.4.2 有限元整体模型
    5.5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5.1 支护桩位移
        5.5.2 支护桩弯矩
        5.5.3 支护桩应力
    5.6 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7 施工效果
    5.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浅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预制围护桩墙标准化构件设计与性能研究[D]. 陈晨.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基于等效原理的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堤坝排水管沟漕基坑开挖支护中的应用[J]. 丁云.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03)
  • [3]TRD墙桩一体防渗与支护机理研究及应用[D]. 姜鹏. 山东大学, 2020(08)
  • [4]钢板桩及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 苏林林.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5]HCMW工法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姚和康. 扬州大学, 2020(04)
  • [6]威海地区锚拉式SMW工法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D]. 于晓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7]锚索与SMW工法桩复合支护技术应用研究[D]. 林祯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8]基坑围护中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构件选型及应用技术研究[J]. 周玉石. 建筑施工, 2018(06)
  • [9]大直径PHC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研究[D]. 郎德伸. 天津大学, 2018(07)
  • [10]大直径水泥土加劲桩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D]. 李光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硬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设计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