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栽培技术

五味子栽培技术

一、五味子的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秀宁,彭晓邦,郭耀东,陈凤娥[1](2022)在《商洛五味子人工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文中研究表明五味子是商洛地区重要的中药材,而人工栽培的五味子易发生病虫害。该文分析了商洛五味子人工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盲目选种、土壤选择与处理不当、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等,并提出了改变观念、科学选用种苗、持续开展技术培训等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商洛五味子获得高产、优质提供参考。

郭宝珊,郭赞,田凌鸿[2](2021)在《不同种源地五味子在李子林场栽培试验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陇山林区野生五味子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优势。通过采集7个地区的野生五味子种子在李子林场区域内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发现栽培效果最好的为黑龙江方正县、李子林场、龙门五林场。通过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在生长过程中对P的需求最为明显,其次为K、N在五味子生长初期比较关键,但是需要严格控制。为此,建议:在以后五味子的栽培过程中使用大田育苗,以避免营养富集造成五味子的生长。

马亚东[3](2021)在《小陇山林区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五味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藤本植物,尤其药用价值极高,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本文以小陇山林区为例,结合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特征,从肥水管控、修剪搭架、松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李京虎,陈子康,李锦[4](2021)在《韩国农村开发政策演变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和韩国比邻而居,同属亚洲国家,具有相似的农耕社会历史和农业经营环境,韩国乡村振兴的经验对中国近年来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极具借鉴意义。通过回溯韩国各个时期的农村开发政策,并深入分析这些政策的发展导向、整体目标及成果;同时,特别关注近期韩国农村开发项目的模式,通过深入分析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推进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村从业人才的引进。(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有资源。

张和,李教社,刘永红,李蛮林[5](2021)在《秦岭南五味子发展现状调研》文中指出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以果实入药,是我国传统名贵地道中药材之一。近年来,五味子的各种用途被不断开发,受到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市场行情不断看好,五味子有南北之分,秦岭山区遍布野生五味子资源,属于南五味子,南五味子目前多属于野生状态,广大药农在采摘的同时,对于部分品质较好的野生五味子也进行了移栽,播种育苗等相关试验,由于技术限制,成效不够显着,成活率不高,没有形成规模,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我省秦岭西安周至和宝鸡陇县的南五味子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樊春雪[6](2020)在《五味子果实发育转录组及木脂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的木质藤本植物,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中,以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具有收敛固涩,补气生津,静心凝神的功效。五味子作为食物添加剂和酿酒原材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现已进入人工栽培的阶段;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栽培技术、资源、种质培育等方面,对五味子遗传背景信息知之甚少,因此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五味子果实发育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五味子优质的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以五味子坐果期(S1)、幼果期(S2)、生长期(S3)、成熟期(S4),四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作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的测序,建立转录组数据库,对最终得到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1.对五味子四个不同时期果实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过滤,纠错,去冗余后一共得到122,289条转录本序列,最长的转录本长度为12,722bp,最短的转录本长度为109bp,所有转录本的平均长度为2,592bp,N50长度为4,232bp,GC含量为49%,相关性系数为0.98,表明测序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得到的全长转录本序列可以用于后续分析以及作为二代数据的参考转录本序列。2.在果实四个不同发育时期共得到7,225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一共有3,593条,下调基因一共有3,632条。将得到的转录组数据与NR,GO,KOG,KEGG,Swiss-Prot五个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97,923(80.08%)、53,054(43.38%)、33,205(27.15%)、37,133(30.36%)、68,793(56.25%)条转录本序列注释到这五个库中,其中,有24,280条转录本序列未注释到任何一个数据库中。3.对获得的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4条通路中,为结合作用、催化活性、代谢过程和细胞过程;显着富集通路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最多的为苯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4.经过比对和搜索,筛选出木脂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的26个关键酶基因序列,涉及到9种关键酶,选择其中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序列进行qRT-PCR验证,相对表达量的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的FPKM值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于东霞,颜廷林,周如军,李自博[7](2020)在《五味子创新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味子别名北五味子、五梅子、辽五味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近年来,五味子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国内外需求量加大,五味子价格持续上升。传统人工栽培模式存在问题多,且易受不良环境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导致五味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药农收入难以实现稳定增长。五味子栽培技术和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本文根据五味子的生长特点,按照建园、病虫害防治和采后加工三个步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五味子新型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以期为五味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荣涵[8](2020)在《不同栽培方式对五味子生长及结果的影响》文中认为针对影响五味子丰产稳产的几个关键环节,本实验分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以5年生五味子品种(系)‘早红’和‘嫣红’植株为试材,开展不同栽培架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以明确五味子叶片发生早衰的生理机制;开展园艺地布覆盖、自然生草和清耕三种土壤耕作方式的对比研究,通过五味子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树体生长及果实产量的综合评价,以明确五味子园适宜的土壤耕作方式;以2年生五味子品种(系)‘早红’组培植株为试材,对五味子地下茎实施全部去除、2/3去除和不去除三种方式处理,研究五味子地下茎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生长量、营养物质积累、翌年萌芽率以及雌花分化比率、坐果率等的影响,以明确五味子地下茎适宜的处理方式,为五味子的丰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早红’棚篱架叶片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低于篱架,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和捕获的光能(TRo/RC)高于篱架,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较低,而过剩光能并没有以热的形式有效耗散,从而激发活性氧的产生,膜结构发生破坏,五味子‘早红’品种棚篱架叶片在生长后期则表现为早衰。而不同栽培架式的‘嫣红’叶片均受到光抑制,反映了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与叶片早衰也存在一定关系。2.园艺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的土壤耕作方式与清耕相比,土壤含水量都有所提高。与清耕相比,园艺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生草的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均显着增加。自然生草和园艺地布覆盖对五味子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具有良好促进作用,两者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着高于清耕。自然生草和园艺地布覆盖植株的根颈粗度、中长枝数量、雌花比例和产量均显着大于清耕,自然生草和园艺地布覆盖之间没有显着差异。3.地下茎全部去除有利于五味子植株的营养生长。过多的地下茎不利于五味子植株生殖生长,地下茎2/3去除可显着提高植株的雌花比例、花朵结实率、心皮结实率。

孙丹,王振兴,艾军,石广丽,赵滢,张苏苏,郭建辉[9](2020)在《五味子新品种‘金五味1号’选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五味子新品种。方法:采用实生选种的方法,从多份五味子种质资源中筛选五味子优良实生单株,经无性繁殖定植于选种圃,对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评价,并开展区域试验,选育出优质、丰产、抗病的黄色果实五味子新品种,并命名为‘金五味1号’。结果:分别于2012~2014年在长白县十四道沟镇、集安市通胜街道、吉林市左家镇开展‘金五味1号’品种比较试验,该品种与对照品种‘红珍珠’相比,树势相对旺盛,果实黄色,果穗较大,增产10%以上。2012年‘金五味1号’3年生园平均产量4 298.2 kg/hm2,比对照增产21.3%;2013年‘金五味1号’4年生园平均产量7 584.2 kg/hm2,比对照增产5.4%;2014年‘金五味1号’5年生园平均产量12 415.1 kg/hm2,比对照增产10.1%。果实中含可溶性固形物9.90%,总酸含量5.63%,出汁率67.46%;干果含五味子醇甲0.555%,五味子醇乙0.090%,五味子乙素0.294%,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要求。结论:五味子新品种‘金五味1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强等特点,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李曼[10](2020)在《发展五味子种植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文中认为针对五味子种植产业中存在的种植技术不够成熟、投资风险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力度、坚持科学发展、做好科技和信息服务、政府引导等思路,助力脱贫攻坚。

二、五味子的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味子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商洛五味子人工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五味子人工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选种
    1.2 土壤选择、处理不当
    1.3 科学管理水平较低
    1.4 忽视病虫害防治
2 解决措施
    2.1 改变观念
    2.2 科学选育(用)种苗
    2.3 选择适宜的种植
    2.4 持续开展技术培训
    2.5 适度加大五味子产业扶持力度
3 结语

(2)不同种源地五味子在李子林场栽培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种源及播种方法
        2.2.2 土壤营养成分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源五味子出苗结果分析
    3.2 大田与营养钵各种源地五味子株高
        3.2.1 不同种源五味子、不同株高五味子土壤成分结果分析
        3.2.2 大田与营养钵五味子土壤营养成分结果分析
4 结论

(3)小陇山林区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陇山林区概况
2 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
3 五味子的生态学特征
4 小陇山林区五味子人工栽培管理技术
    4.1 选圃、整地
    4.2 育苗及移栽
        4.2.1 繁殖。
        4.2.2 大田栽植。
    4.3 田间管理
        4.3.1 肥水管控。
        4.3.2 搭架修剪。
        4.3.3 松土除草。
    4.4 病虫害防治
        4.4.1 叶枯病。
        4.4.2 根腐病。
        4.4.3 白粉病。
        4.4.4 黑斑病。
        4.4.5 卷叶虫。

(4)韩国农村开发政策演变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韩国农村政策变迁历史及其特征
2 农村开发案例
    2.1 闻庆五味子村庄
        2.1.1 闻庆五味子村庄的特色农产品环境优势
        2.1.2 闻庆五味子村庄的设立背景
        2.1.3 闻庆五味子村庄的经营模式
        2.1.4 闻庆五味子村庄的经营成果
    2.2 阿尔卑斯村庄
        2.2.1 阿尔卑斯村庄的发展过程
        2.2.2 阿尔卑斯村庄的成功模式
        2.2.2. 1 阿尔卑斯村庄运营结构
        2.2.2. 2 因地制宜利用农村资源
        2.2.2. 3 经济效益
        2.2.2. 4 阿尔卑斯村庄的中长期战略
3 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3.1 推进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3.2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3 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村从业人才的引进
    3.4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有资源

(5)秦岭南五味子发展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五味子的立地条件调查
2 南五味子的形态特征
3 五味子的生长习性
4 五味子的生长状况
5 引种情况
    5.1 压条或分株
    5.2 播种育苗
6 栽培现状
7 结语

(6)五味子果实发育转录组及木脂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五味子的研究概况
        1.1.1 种质资源研究
        1.1.2 栽培技术研究
        1.1.3 化学成分研究
        1.1.4 药理作用研究
    1.2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3 木脂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1.3.1 苯丙氨酸解氨酶
        1.3.2 香豆酸-3-羟化酶
        1.3.3 肉桂醇脱氢酶
        1.3.4 蛋白氧化酶
        1.3.5 松脂醇-落叶松脂酚还原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录组测序与组装
    3.2 转录组功能预测
    3.3 RNA-seq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4 转录组表达水平分析
    3.5 样品相关性分析
    3.6 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3.7 木脂素类含量测定
    3.8 木脂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转录组功能注释
        4.1.2 转录组测序技术
        4.1.3 木脂素合成途径研究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五味子创新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五味子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1.2 生物学特性
2 五味子建园
    2.1 选地、整地、休耕
    2.2 定植
3 建园后管理
    3.1 施肥灌水
    3.2 除草
    3.3 架式
    3.4 整形修剪平茬更新
    3.5 除萌蘖及地下横走茎
4 病虫害防治
5 采收与加工

(8)不同栽培方式对五味子生长及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架式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1.1 架式和树形结构对光系统Ⅱ的影响
        1.1.2 架式对果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 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果树生长的影响
        1.2.1 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2.2 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2.3 土壤耕作方式对果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 根状茎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4 五味子栽培技术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五味子栽培架式与叶片早衰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1.4 JIP-TEST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五味子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特性分析
        2.2.2 五味子叶片WK、VJ、PIABS及 FV/Fm比较
        2.2.3 两种架式叶片叶绿素荧光比活性参数的比较
        2.2.4 叶片光合机构的比活性的变化模式比较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五味子园土壤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2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4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2.5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五味子地下茎生长与分布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地下茎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生长量测定
        4.1.3 生理指标测定
        4.1.4 地下茎淀粉积累的石蜡切片观察
        4.1.5 植株萌芽率、雌花比例、结实率的调查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植株生长量动态调查
        4.2.2 地下茎不同处理对植株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地下茎石蜡切片观察
        4.2.4 地下茎不同处理对植株萌芽率、雌花比例及结实率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9)五味子新品种‘金五味1号’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1.2 选育过程
        1.2.1 区域试验:
        1.2.2 植株特征调查:
        1.2.3 品质性状测定:
        1.2.4 抗病性鉴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统计
    2.2 植株特征
        2.2.1 植物学特征:
        2.2.2 品质分析:
        2.2.3 物候期:
        2.2.4 抗病性:
        2.2.5 产量性状:
3 栽培要点
    3.1 育苗
    3.2 栽植
    3.3 田间管理
    3.4 修剪
    3.5 病虫害防治
    3.6 适应区域
4 讨论

(10)发展五味子种植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五味子种植发展产业出现的问题
    1.1 种植技术不够成熟
    1.2 宏观调控措施不足,投资风险较高
    1.3 有产量无产品的问题
2 五味子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
    2.1 加大科研力度,促进五味子栽培技术可持续发展
    2.2 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做好技术和信息服务,确保五味子栽培健康发展
    2.4 通过政府引导,促进五味子产业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四、五味子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商洛五味子人工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吴秀宁,彭晓邦,郭耀东,陈凤娥.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 [2]不同种源地五味子在李子林场栽培试验初报[J]. 郭宝珊,郭赞,田凌鸿. 绿色科技, 2021(15)
  • [3]小陇山林区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J]. 马亚东. 乡村科技, 2021(17)
  • [4]韩国农村开发政策演变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 李京虎,陈子康,李锦. 农业展望, 2021(05)
  • [5]秦岭南五味子发展现状调研[J]. 张和,李教社,刘永红,李蛮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21(04)
  • [6]五味子果实发育转录组及木脂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分析[D]. 樊春雪.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7]五味子创新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研究[J]. 于东霞,颜廷林,周如军,李自博. 新农业, 2020(16)
  • [8]不同栽培方式对五味子生长及结果的影响[D]. 荣涵.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五味子新品种‘金五味1号’选育研究[J]. 孙丹,王振兴,艾军,石广丽,赵滢,张苏苏,郭建辉. 中药材, 2020(04)
  • [10]发展五味子种植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J]. 李曼. 山西农经, 2020(08)

标签:;  ;  ;  ;  ;  

五味子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