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中历史教科书解读的看法

我对高中历史教科书解读的看法

一、高中历史教材阐释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宋娜[1](2021)在《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材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历史教师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历史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在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与方式,按照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由部分到整体的逻辑顺序,对历史教材的作用、地位、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找到教科书内容与课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合理地调整、补充与开发的能力。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到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使用,广大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概念多、跨度大、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亟待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以应对这些变化。高中历史教师进一步提升其教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为统编历史教材的研究添砖加瓦,构建更加完整的历史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为历史学科的发展踵事增华;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通过教材分析深入理解编者的编写思想及教材的逻辑结构,指引其进行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有利于把握教学方向,确定符合学情、契合课标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论文首先对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基于教师终身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深度教学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其次,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对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材分析能力方面存在的理论、思想以及实践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原因探析;最后,在分析问题、探究原因的基础上,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例,结合具体的课时与单元进行教材分析,从理论、思想和实践三方面提出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的相应策略。

陈霖[2](2021)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仕婷[3](2021)在《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文中认为中学历史教科书既是教本,也是学本,其编纂既要考虑初高中的统一规划,也要考虑初高中各自的阶段性,做好区别与贯通。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实现有效衔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教师的历史教学和历史教科书编纂学的发展来说都有积极意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与准绳,两学段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建议四部分,对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一致与差异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课标规定,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体例与呈现方式的衔接上,两者均为课题体的通史,但呈现方式由初中的“点—线”结合发展为高中的“点—线—面”结合。在课文系统的衔接上,两者在内容选材、涵盖知识和叙事表述上既有一致性,也体现出差异性。在课文辅助系统的衔接上,两者的辅栏皆注意发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但初中辅栏注重基础,仅对学生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发展提出低层次要求。高中辅栏强化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高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衔接上的一致与差异,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利用教科书时要把握教科书特点,恰当实施教学;整合教科书知识,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教科书要求,提高专业素养。在明晰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状况与使用要求基础上,论文以教科书中的秦代历史为例,设计初高中教学衔接案例,以期能为历史教师利用统编历史教科书有效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启发。

吴鑫[4](2021)在《核心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核心概念是指在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与概念体系中居于中心和主导地位的关键概念,它反映了历史事实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透过核心概念理解历史知识,通过核心概念带动历史教学,成为概念学习和概念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前正在推行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知识,其主要特点就是内容庞杂且涉及概念众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教材知识体系中历史核心概念的发掘与研究,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教学,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教学。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概念的应用为研究主题。第一章绪论部分基于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深化对“核心概念”的认识和运用。第二章主要解决“什么是历史核心概念”的问题,由“概念”到“核心概念”、由“历史概念”到“历史核心概念”,逐步分析历史核心概念的内涵与特征,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了核心概念运用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意义。第三章从基本依据和基本步骤两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论述了“如何筛选历史核心概念”的问题。第四章在第二和第三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案例,呈现完整的教学设计思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应用历史核心概念”的问题。第五章是对历史核心概念教学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的反思,包括注意区分历史名词与历史概念、注重厘清历史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处理历史核心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表述历史核心概念要科学严谨、通过核心概念探寻历史规律等五个方面。

董倩[5](2020)在《坚持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文中指出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不仅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更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本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繁难的问题,且近年来,受西方史观和某些不负责任的公众媒体、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等影响,一些中学生在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时,存在着以当下之见衡量历史人物、以碎片盖全面、以“好人”或“坏人”为基准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现象。是以,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是当下中学历史教学中亟待厘清的重点和难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离不开史观的引导。众所周知,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首,也是其他史观的主导。因之,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教学的核心和最终旨归。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总标准和总原则,包括标准、原则和具体方法三个范畴。在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面,应坚持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标准,具体来说,要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放在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坐标中,综合考察其实践活动是否满足了时代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民主的要求;在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方面,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原则以及阶级分析法;在历史人物评价的具体方法方面,应实现阶段论、方面论、综合论和心理活动分析法相结合。除此之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授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应引导学生辩证处理唯物史观与其他史观之间的关系、有效进行“历史神入”、运用案例比较的方法。具体到实践层面,以李鸿章为教学案例,结合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演示如何将唯物史观人物评价标准运用到“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提升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广度和深度,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核心要义,无疑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亟待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亦惟其如此,方能克服当前“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拓宽历史学科的育人维度。

萧晓真[6](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落实和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要求和任务。本文希望设计和实施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引导中学生更加关注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息息相关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不仅关注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言行,还探索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挖掘历史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达到“眼里有人”和“心里有人”的教育目标。历史离不开人物,历史人物是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资源,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反之,历史核心素养也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追求目标。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普遍重事轻人的现象,普遍缺少具体完整地描述历史人物、缺乏关注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性特点等问题,一方面揭示了实施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客观揭示了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局限性。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但笔者依然希望能够努力引导学生由关注冷冰冰的“事”转变为关注有温度的“人”及其人性,感受生动鲜活的历史,进而实现立德树育的教育宗旨。为此,笔者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历史校本课程三方面分别提出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策略。主题课堂教学应以人带事:一是钻研课标,精选人物;二是以人带事,提炼主题;三是以事带人,联系主题;四是拓展史料,服务主题;五是以人为魂,升华主题。历史课外活动应以人见史:一是调查乡土历史人物;二是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三是举办历史人物主题展览。校本课程开发应以人激趣:积极开发历史人物主题校本课程,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尝试“馆校合作”。此外,坚持按照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正面性原则选择和提炼历史人物主题,因课制宜地设计和实施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根据以上策略和原则,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分别选取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一课和初中历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进行主题教学案例分析。

寇曦文[7](2020)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历史课程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两个阶段的历史学科在课程标准、教科书、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历史学科产生了不能完全被消除且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过渡衔接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若此台阶过渡不好,会逐渐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成绩。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尽快使高一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降低因衔接问题而产生的教学风险。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界定了教育衔接的概念并进一步引出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概念,对国内教育衔接相关研究作了归纳整理,指出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最近发展区”和结构主义的教学论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河南省两所中学为研究样本,采用了文本搜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产生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措施。最后得出结论: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辅以各方面的改进,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由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良而引起的教学问题,防止学生厌倦历史,从而发挥出历史学科独特的学科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李鑫诺[8](2020)在《历史教学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之一。目前高中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信,但还存在文化忧患意识淡薄、文化行为自觉性欠佳等问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上述情况已经引起有关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有些一线历史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2017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的目标要求。但由于2019年投入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的编排方式和内容发生变化,加之部分教师自身的文化认知程度较低、高中升学压力大等原因,历史教学在培养高中生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机制缺失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研究文化自信的培养之道。首先教师必须将文化自信确定为教学目标之一,以便为历史教学任务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其次教师要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系统地挖掘教材内容与文化自信素养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再次教师应该活跃文化自信培养的教学方法,抛弃单一的讲述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对中华文化的感知到认知再到认同的内化。同时教师应该开展外出参观、观看视频、开展历史研究性活动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最后还应完善文化自信培养的评价机制,树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转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在培养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提炼文化的共性与精髓、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知识与现实的联系中发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文化观。

沈嘉鑫[9](2020)在《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理解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历史性思维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由此产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举措,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具体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具有民族特色。时空观念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中,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历史学习中,任何人物与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产生的,想要真正理解历史、走进历史,加强自身的时空观念,构建时空框架是至关重要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年级学生正面临着由初中到高中的知识过渡阶段,对于历史的学习和之前相比会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进行重塑,改变学生以往面对复杂繁多的历史知识而感到枯燥无趣、难以理解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时空观念,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性地去感知历史,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历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通过高一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时空观念渗透效果较差,而学生对于时空观念的认识也仅仅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形成内在素养。本文以时空观念的具体概念及教育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教材在高一年级的使用,分析时空观念的运用策略。面对高中生时空观薄弱的现状,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对时空观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时空观,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史料、历史地图、时间轴等方法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理论联系实际,使时空观念真正运用到历史教学当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郭秋梅[10](2020)在《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入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首要环节,虽然其在课堂中展示时间有限,也非教学重点,但却起着重要作用。故事导入是历史教学导入方法之一,在上课伊始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不仅有利于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堂环节的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提升教学效率。当前,学术界对导入的理论研究不胜枚举,但鲜有学者对作为其分支的故事导入法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专注于对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试图为高中历史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探讨,针对故事导入法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意见。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关于故事导入法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故事导入的相关概念、导入故事的分类、故事导入的理论基础,并对故事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实践调查,调查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现状,从调查结果中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三章,根据调查呈现的问题及相关原因,提出故事导入的一些应用原则和策略。第四章由理论回归实践,依据故事导入法的相关理论,设计部分故事导语,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反思。

二、高中历史教材阐释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中历史教材阐释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解析
    (二)理论依据
二、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新教材带来的挑战
        3.新高考改革的需求
    (二)可行性
        1.历史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与依据
        2.适应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
三、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研究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材分析的理论学习
        1.坚持唯物史观引领
        2.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二)转变对教材分析的思想观念
        1.树立课标意识
        2.树立学生意识
        3.培养创新与整合意识
        4.培养素养意识
    (三)落实历史教师教材分析实践
        1.全面理解历史教材分析内容
        2.遵循一般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3.明确新高中历史教材的特性
        4.注重与初中历史教材的衔接
        5.参加相关的教材培训与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对“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对“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3)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意义与要求
    2.1 初高中历史教科书有效衔接的意义
    2.2 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要求
3 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1 教科书体例与呈现方式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2 教科书课文系统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3 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4 基于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使用建议
    4.1 把握教科书特点,恰当实施教学
    4.2 整合教科书知识,突出教学重点
    4.3 明确教科书要求,提高专业素养
5 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秦代历史”教学衔接案例
    5.1 案例缘由
    5.2 案例呈现
    5.3 案例分析
    5.4 案例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核心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路径
    1.4 创新与不足
2 历史核心概念及其教学意义
    2.1 历史核心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2.2 历史核心概念的教学意义
3 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概念的筛选
    3.1 筛选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基本依据
    3.2 筛选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基本步骤
4 核心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4.1 历史核心概念教学的备课
    4.2 历史核心概念教学的上课
    4.3 历史核心概念教学的评估
5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核心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5.1 注意区分历史名词与历史概念
    5.2 注重厘清历史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5.3 正确处理历史核心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5.4 表述历史核心概念要科学严谨
    5.5 通过核心概念探寻历史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坚持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概念界定
一、“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问题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2.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重要组成
        3.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向
    (二)“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1.“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
        2.当前“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二、坚持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
        1.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2.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
        3.唯物史观是其他史观的主导
    (二)坚持唯物史观人物评价标准的方法论
        1.历史人物评价应坚持的标准
        2.历史人物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3.历史人物评价应坚持的具体方法
三、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唯物史观与其他史观的关系
    (二)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神入”
    (三)引导学生运用案例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案例: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以评价李鸿章为例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学历史教学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概念界定
        1.历史人物
        2.主题教学
        3.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
    (三)研究综述
        1.历史人物教学
        2.历史学科主题教学
        3.中学历史教学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历史人物与历史教学、历史主题教学的关系
    (一)历史人物与中学历史教学之间的关系
        1.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
        2.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二)历史人物与历史主题教学的关系
        1.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的可行性
        2.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的必要性
    (三)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1.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的追求目标
二、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调查
    (一)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基本情况调查
        2.历史人物教学情况调查
        3.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情况调查
    (二)教师的访谈与分析
    (三)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基本情况调查
        2.学习兴趣调查
    (四)学生的访谈与分析
三、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策略与原则
    (一)主题课堂教学应以人带事
        1.钻研课标,精选人物
        2.以人带事,提炼主题
        3.以事带人,联系主题
        4.拓展史料,服务主题
        5.以人为魂,升华主题
    (二)历史课外活动应以人见史
        1.调查乡土历史人物
        2.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
        3.举办历史人物主题展览
    (三)校本课程开发应以人激趣
    (四)选择历史人物主题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典型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正面性原则
四、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案例分析
    (一)《鸦片战争》一课的案例分析
        1.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案例分析
        1.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结语
附录1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附录2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4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学生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7)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设计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
    一、学生的问卷调查
    二、教师的访谈记录
第二章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章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历史学习动机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整理历史发展线索
    三、转变历史教学观念,注重提高教学衔接意识
第四章 教学衔接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一、初中《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二、高中《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生历史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一学生历史学习情况调问卷查
附录3 :初高中历史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8)历史教学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文化自信的重视
        (二)应对多元文化对青少年冲击的需要
        (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二、研究综述
        (一)文化自信培养的一般研究
        (二)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
        (三)历史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
    三、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调查研究法
第一章 历史教学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概述
    一、文化自信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
    二、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
        (一)了解认知中华文化
        (二)理性审视中华文化
        (三)肯定认同中华文化
        (四)包容借鉴外来文化
        (五)践行弘扬中华文化
    三、历史教学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关系
        (一)历史教学培养高中生文化自信的优势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第二章 历史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历史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现状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过程
        (三)问卷设计思路
    二、高中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一)对中华文化有一定认知,但不够深入
        (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但文化忧患意识淡薄
        (三)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但行为自觉性缺失
    三、历史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现状分析
        (一)多数教师的文化素养较高
        (二)对文化自信培养重视程度较高
        (三)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四)教学方法单一
        (五)教学评价机制缺失
第三章 历史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文化自信培养的课程资源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文化自信教学资源
        (二)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三、活跃文化自信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增加学生文化情感体验
        (二)利用比较研究法培养学生文化批判思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一)外出参观
        (二)观看视频
    五、完善文化自信培养的评价机制
        (一)形成多元评价主体
        (二)整合多元评价方式
第四章 历史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唯物史观的渗透
    二、注意提炼文化的共性与精髓
    三、注意文化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9)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时空观念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时空观念的理论依据
    (三)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二、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一)应用现状调查
    (二)成因分析
三、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根据时空观念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引导
    (三)运用时空观念对历史知识总结归类
    (四)历史与现实结合共同把握时空观念
四、时空观念运用案例与教学反思
    (一)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教学设计
    (二)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故事导入法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导入
        二、故事
        三、故事导入法
    第二节 导入故事的分类
        一、历史故事
        二、神话故事
        三、民间故事
        四、历史小说故事
        五、教师自编故事
    第三节 故事导入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首因效应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先行组织者理论
        五、学习兴趣理论
    第四节 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唤醒动机
        二、沟通感情,营造气氛
        三、搭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道
        四、丰富学生知识
        五、集中学生注意力
        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七、明确学习目标
        八、立德树人
第二章 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故事导入法实际应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第二节 应用故事导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故事导入法的重视度不足
        二、故事导入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节 针对故事导入法应用现状提出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
        二、加强自我研修
        三、为教师减负
第三章 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
    第一节 故事导入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精简性原则
        六、多样性原则
        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第二节 故事导入策略
        一、故事搜集策略
        二、故事呈现策略
        三、故事语言策略
        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第四章 故事导入案例分析
    第一节 故事导入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案例二《伟大的抗日战争》
        三、案例三《外交关系的突破》
        四、案例四《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五、案例五《罗马人的法律》
    第二节 案例实施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高中历史教材阐释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历史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研究[D]. 宋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D]. 陈霖.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D]. 张仕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核心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为例[D]. 吴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坚持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D]. 董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中学历史教学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D]. 萧晓真.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7]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 寇曦文.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历史教学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D]. 李鑫诺.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 沈嘉鑫.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秋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我对高中历史教科书解读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