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钛酸锂交换器液态锂矿的制备、机理及提锂

偏钛酸锂交换器液态锂矿的制备、机理及提锂

一、偏钛酸型锂交换体制备、机理及其从液态锂矿提锂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思敏[1](2021)在《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及其成型结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锂的需求与日俱增,固态提锂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的需求。因此,液态提锂技术的发展,或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1][2]。目前液态吸附提锂技术主要采用钛系离子筛、锰系离子筛及掺杂型离子筛三种技术[3],其中,锰系离子筛具有高吸附性能、制备方式简单、成本低、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等众多优势[4]。但锰系粉体离子筛也具有锰损率高、流失率较大[5]等诸多问题。因此,本论文主要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在新的条件进行了新型离子筛前驱体的合成,制备出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吸附容量的LiMn2O4型离子筛及成型结构,以有效地的降低了LiMn2O4型离子筛的流失率,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以醋酸锰为锰源、硝酸锂为锂源,按照一定比例的锂、锰摩尔比,将醋酸锰及硝酸锂在60℃的水浴中混合一定时间,得到凝胶溶液。随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12h得到红棕色凝胶固体,研磨成粉,以8℃~10℃/min升温至400℃,保温6h,随炉降温至室温。将成品再次混合均匀,以一定温度于马弗炉中保温2h进行二次煅烧,再次随炉降温,得到LiMn2O4型离子筛的前驱体。(2)将制备的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进行解析-吸附及循环实验。采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解析2h,达到解析平衡状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盐湖卤水与离子筛前驱体混合均匀,吸附10h,对锂离子的吸附达到吸附平衡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对锂离子的首次选择性平衡吸附容量可达到27mg/g,选择性循环平衡吸附容量可达到24.5mg/g,首次解析平衡锰损为2.9%,循环解析平衡锰损为1.33%。(3)通过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首次解析之前的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结构存在一定的杂质,主要为未反应完全的锂源、锰源以及反应生成的Li2O和MnO等物质,而之后循环的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均一性,表明结构纯净,有利于循环吸附。(4)按照一定比例的聚乙烯醇(PVA)、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致孔剂,在一定温度下合成胶状形态的混合体,摊铺、成型,制备出LiMn2O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通过解析、吸附实验数据得到,首次平衡吸附容量可达到26.6mg/g,循环平衡吸附容量可达到23.5mg/g,首次锰损率为2.8%,循环解析平衡锰损率为1.25%。另外,通过LiMn2O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与LiMn2O4型离子筛流失率对比表明,LiMn2O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的流失率在循环10次后,其流失率与LiMn2O4型离子筛循环10次后对比分析,降低了87.5%。因此,通过对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可以发现,采用新型材料及反应条件可以在保证吸附容量的基础上降低LiMn2O4型离子筛的锰损率。而对于LiMn2O4型PVA杂化膜的制备及研究,可有效地在保证LiMn2O4型离子筛的性能基础上,降低循环过程中粉体的流失率。

杨贵翔[2](2021)在《钛基锂离子筛的制备及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锂资源的开发已有百年多的历史,从最初的矿石提锂,到目前的盐湖卤水提锂,盐湖卤水中锂的含量约占全球锂资源的70%到80%,逐渐减少矿石提锂转而使用盐湖卤水提锂。盐湖卤水的提锂方法有很多,其中离子筛吸附法是较为绿色和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提锂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的盐湖卤水中锂的含量较低,镁锂元素比高,现有锂离子筛的吸附率和稳定性不高,因而需要对锂离子筛进行改性,提高其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钛基锂离子筛(层状型结构)的制备工艺以及进行了一部分改性研究,提升吸附和洗脱的性能和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采用晶型为锐钛型的二氧化钛作为钛源,碳酸锂作为锂源,分散介质为无水乙醇,干燥之后,使用马弗炉采用高温固相法得到锂离子筛前驱体(Li2TiO3)。将得到的前驱体通过XRD和SEM等一系列表征工具,证实各元素比例,以及通过对锂的脱出率、钛的溶损率和锂的吸附量这三个性能因素的对比和探究最终得出了合成制备锂离子筛吸附剂前驱体偏钛酸锂(Li2TiO3)的最佳条件:锂钛摩尔比为2.1,焙烧温度为850℃,焙烧时间为10 h。二、锂离子筛吸附剂(H2TiO3)是通过使用盐酸作为洗脱剂对前驱体(Li2TiO3)进行洗脱制备得到。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探究不同的酸洗温度、不同的盐酸浓度以及不同的酸洗时间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的酸洗条件:将酸洗温度定为65℃,同时盐酸浓度定为0.5 mol·L-1,酸洗时间定为24 h,固液比为1∶100。在该条件下制备锂离子筛吸附剂时,锂的脱出率能达到86.15%,钛的溶损率在0.23%。三、通过在原料中加入硝酸锂作为锂源,称取一定量的原料置于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混合均匀后进行干燥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放入马弗炉中进行高温焙烧后得到改性锂离子筛吸附剂前驱体。通过对改性前后的前驱体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后发现适量的硝酸锂用作锂源能够提升锂的脱出速率和锂的吸附速率。四、将锂离子筛吸附剂前驱体的制备条件和锂离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固定,本实验着重探究锂离子筛吸附剂在LiOH和Li Cl溶液中的吸附性能和循环性能。随着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的增加锂的吸附容量随之增加,平衡时在LiOH溶液中的吸附容量为36.78 mg·g-1,在Li Cl溶液中的吸附容量为30.16 mg·g-1。五、模拟锂离子筛吸附剂在复杂的盐湖卤水中的吸附,探究锂离子筛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对离子的选择性和分离性以及最终的循环性能。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容量也随之增大,吸附时间在48 h时吸附容量在20.131 mg·g-1;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在第六次循环后增加到29.24 mg·g-1;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钛的溶损率逐渐减小,最后钛的溶损率会稳定在1.3%左右。锂离子筛吸附剂对锂离子有着很高的选择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锂离子筛吸附剂对离子的选择性增加,对锂的吸附更加有利。

郭佳明[3](2020)在《硝酸锂改性钛系锂离子筛制备及吸附性能》文中指出锂及其化合物被誉为“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用于工业各领域。近年来,矿石锂资源日益枯竭,而液态锂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吸附法对于提取低浓度锂资源具有较大的优势,其中比较有工业前景的吸附剂之一是钛系锂离子筛。本文针对钛系锂离子筛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有待提高的问题,进行了合成改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首先使用硝酸锂作为锂源进行了钛系锂离子筛的合成和表征,优化了合成温度,测试了酸洗后锂离子筛的吸附性能,并对酸洗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硝酸锂可以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在500℃的优化温度下煅烧生成偏钛酸锂,经过0.2 mol·L-1的盐酸溶液在25℃优化温度下酸洗,得到了偏钛酸。该晶体具有不规则立方体形貌,在Li+浓度为2.3 g·L-1的氢氧化锂溶液中吸附24h,吸附量达33.65 mg·g-1,并且吸附量会随着氢氧化锂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最后趋于稳定。偏钛酸锂分为Li层和Li Ti2层,酸洗和吸附并不改变其层状结构,吸附过程为Li+和H+的离子交换过程。然后,对常见锂源——碳酸锂,使用硝酸锂和碳酸锂混合进行改性,合成了改性钛系锂离子筛。确定了最佳混合比例,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晶型、颗粒直径、比表面积,并测试了改性前后锂离子筛的吸附效果,还对改性后锂离子筛的离子选择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锂离子筛具有较小的颗粒直径:434.5 nm和较大的比表面积49.15 m2·g-1。硝酸锂的添加比例为0.9时,混合效果最好。该锂离子筛具有良好的锂离子选择性和再生性能。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吸附量仍然保持稳定。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控制。该锂离子筛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可以在4 h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动力学常数可以达到0.2762 g·(mg·h)-1,高于其它固相反应合成偏钛酸锂的研究。本研究为液态锂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吸附速率较快和吸附性能较优的锂离子筛吸附剂。

漆贵财[4](2019)在《锂离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元素,锂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现今随着新能源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大量推广应用,各国的锂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全球的锂矿石不断减少,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盐湖卤水和海水中的锂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从盐湖卤水和海水中提锂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之下,盐湖卤水中锂储量约占锂资源总量的61.8%,并且与锂矿石提锂相比,其提取成本低,比较环保,今后盐湖卤水将逐渐取代锂矿石成为锂资源的主要来源。目前提锂方法众多,相比之下,离子筛吸附法具有众多优势,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比较有前途的盐湖卤水提锂方法。锰氧化物型锂离子筛由于吸附容量相对较高、循环使用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备受各界关注。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锰基锂离子筛的吸附容量、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是实现锰基锂离子筛工业应用的关键。鉴于此,本论文着眼于高分散、高吸附容量富锂锰基型锂离子筛的合成、制膜并应用于水溶液中提锂研究。采用改进碳化法合成了MnCO3并焙烧制备了高分散介孔球型Mn2O3锰源。利用CO2为碳源,乙二醇为溶剂通过改进碳化法成功制备了球型MnCO3,经过实验条件的探索,在60°C条件下反应4 h较为合适,能得到分散性良好的球型MnCO3,MnCO3的制备过程中没有加入任何表面活性剂,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与文献报道的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制得MnCO3微球的在550°C下焙烧氧化成功制得高分散介孔球型Mn2O3,其比表面积约为36.71 m2/g,孔径集中分布在23.4 nm处,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由于Mn2O3材料的介孔特性及良好的分散性,其用于吸附刚果红染料分子时体现出了较好的吸附性能,后续实验以此介孔球型Mn2O3为锰源制备Li1.6Mn1.6O4。采用两步固相法合成了高分散球型前驱体,酸浸后得到球型锂离子筛MnO2·0.5H2O并研究了其Li+吸附性能。将前述合成的球型Mn2O3和商用的LiOH·H2O进行研磨混合,通过固相合成法成功合成了多孔尖晶石型球型Li1.6Mn1.6O4前驱体,作为对比,通过改变溶剂合成立方块型Mn2O3并合成了相应的立方块型Li1.6Mn1.6O4,前驱体酸浸后得到了多孔立方块型锂离子筛。经对比,制备的球型锂离子筛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介孔孔隙,因而具有较高的Li+吸附容量,高达42.46 mg/g,Li+在球型锂离子筛的吸附过程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来解释。此外,多孔球型锂离子筛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和较高的Li+选择性,所制备的多孔球型锂离子筛在包括盐湖卤水和海水在内的水性环境中提取Li+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Li1.6Mn1.6O4前驱体膜并研究了其对应离子筛膜的Li+吸附性能。将合成的Li1.6Mn1.6O4粉体添加到PVDF铸膜液中,成功制得PVDF-Li1.6Mn1.6O4多孔杂化膜,酸洗脱锂后得到具有提锂性能的PVDF-MnO2·0.5H2O锂离子筛膜。吸附实验表明,在Li+溶液中,锂离子筛膜对Li+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酸洗脱锂和吸附速率都比较快。铸膜液中Li1.6Mn1.6O4的负载量会影响吸附性能,研究发现,当Li1.6Mn1.6O4的负载量为11.9%时,其对应的PVDF-MnO2·0.5H2O锂离子筛膜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404 mg/m2,循环实验和选择性试验表明制得的锂离子膜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和较高的Li+选择性,与Li1.6Mn1.6O4粉体相比,制膜后其Mn溶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粉末锂离子筛由于流动性差造成的不便操作问题,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潘鑫,曾文文,何周坤,罗楠,詹浩然,梅军[5](2019)在《钛系锂离子筛盐湖提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锂需求量的显着增长,锂提取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是盐湖锂资源大国,盐湖锂储量约占全国锂总储量的78%。但是,中国的盐湖锂资源镁含量高,不易分离提取高纯度锂工业产品;因此,研究开发盐湖提锂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众多的盐湖提锂技术当中,锂离子筛吸附提锂,因其选择性好,对镁的分离效果好,适用于镁锂比高的盐湖卤水体系,这对解决盐湖提锂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选择近年来发展比较热的钛系锂离子筛,从提锂机理、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对钛系离子筛进行一个综述,最后对钛系离子筛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漆贵财,海春喜,周园[6](2018)在《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型吸附剂提锂进展》文中提出作为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元素,锂在现代社会中的各方面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对锂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全球锂矿逐渐减少,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而海水和盐湖卤水中的锂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从海水和盐湖卤水中提锂具有重大意义。众多提锂方法中,吸附剂法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复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吸附剂法的关键是吸附剂材料,锰氧化物锂离子筛绿色、高效,是一种理想的吸附剂。这里介绍了锂离子筛的概念,锰氧化物锂离子筛的结构及锂嵌入/脱嵌机理,详细综述了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吸附剂提锂的研究现状,包括前驱体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筛成型应用,最后对锰氧化物锂离子筛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与展望。

许惠[7](2018)在《富锂型锂锰氧化物及其锂离子筛的制备、性能及应用》文中认为作为重要的能源金属,锂的开发和应用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液态盐湖锂资源来源较为丰富,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离子筛吸附法是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液态锂资源提锂方法,而目前研究最多、性能最好的无机锂离子吸附剂是锰氧化物离子筛,该离子筛是由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经过脱锂而得,对溶液中的锂离子显示出特有的选择性,可用于盐湖卤水等液态锂的提取及废旧锂电池等含锂资源的回收。但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之前,锰氧化物离子筛还需要解决锰溶损性大、稳定性差和造粒成型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持续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以减少锰的溶损、提高离子筛的吸附容量为主要目标,研究制备高性能尖晶石型富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合成条件,并将合成的离子筛用于从低锂天然卤水中提取锂。首先,借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MnCO3和LiOH为起始物,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正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LiMn2O4前驱体及相应离子筛,并探讨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前驱体结构的影响,以及盐酸浓度、酸浸时间对前驱体锂的脱出率和锰的溶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600℃下制备的纯相LiMn2O4,酸浸时Li的脱出率为96.22%,Mn的溶损率为11.15%。XRD及SEM分析表明,酸浸后所得离子筛保持了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脱锂后的锂离子筛在pH为12.10的纯锂溶液中吸附平衡时间为24h,最大吸附容量为30mg/g。富锂型Li4Mn5O12因过量的锂离子取代锰离子,其Mn的存在价态皆为+4价,可有效抑制Mn的溶损,提高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本文采用水热-低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型Li4Mn5O12及相应离子筛。以水热法自制的γ-MnOOH和LiOH为原料,于空气气氛中低温煅烧制备锂离子筛前驱Li4Mn5O12,研究了锂锰配比、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目标产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锂锰比为0.8、在400℃下煅烧32h,可得到几乎纯相的尖晶石Li4Mn5O12,酸浸时Li的脱出率为96.84%,Mn的溶损率为2.86%。酸浸后所得离子筛保持尖晶石的结构,离子筛及前驱体均具有原料γ-MnOOH的一维棒状形貌。脱锂后的离子筛在pH为12.10的纯锂溶液中吸附平衡时间为20h,最大吸附容量为38.2 mg/g,吸附容量随着溶液pH的升高而增大。为进一步提高前驱体中的锂含量,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简化,以LiNO3和Mn(NO3)2·4H2O为原料,采用EDTA-柠檬酸络合法在空气气氛中低温合成了富锂型锂锰氧化物Li2O·nMnO2(n=1.75、2.0、2.25、2.5、3.0),并通过XRD、SEM、XPS等检测手段进行表征。实验发现,当n=2.5及n=2.25时可以获得理想的尖晶石富锂型锂锰氧化物Li1.33Mn1.67O4和Li1.45Mn1.64O4。400℃下煅烧24 h合成的目标产物是具有纯相尖晶石结构的Li1.45Mn1.64O4,在酸浸过程中Li的脱出率为96.35%,Mn的溶损率0.86%。脱锂后的离子筛在pH为12.10的纯锂溶液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0h,最大吸附容量为42.8 mg/g,吸附容量随着溶液pH的升高而增大,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论文详细研究了以EDTA-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离子筛SMO在LiCl-LiOH纯锂体系中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温度、初始Li+浓度及液固比等工艺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子筛的吸附等温线同时满足Freudlich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小于零,离子筛吸附锂可自发进行,熵是推动锂离子从液相到离子筛相吸附的动力,吸附为吸热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离子筛吸附锂的动力学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活化能为15.7kJ/mol。整个吸附过程受内扩散控制,但在吸附初期,边界层阻力也不能忽略。通过离子交换平衡曲线、分配系数研究了离子筛SMO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其选择顺序为Li+>Mg2+>Ca2+>K+>Na+。由于粉状离子筛直接工业应用难度大,液固分离困难,粘附损失严重,固定床操作时流动性和渗透性极差,床层阻力大,为适用于工业应用,论文选择改性乙基纤维素对粉末离子筛进行了造粒,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粘结剂改性乙基纤维素用量为8%,干燥温度为65℃,致孔剂KCl添加量为粘结剂的1/10,挤压孔径为1 mm,经120℃固化1h得到颗粒离子筛,造粒后的粒状离子筛比表面积减小,孔容增加。造粒后离子筛的吸附容量有所降低,在pH为12的纯锂溶液中,经过预处理的粒状离子筛的锂吸附容量是粉末离子筛锂吸附容量的70%,对二次卤水中锂的吸附容量为17.52 mg/g。循环5次后吸附容量保持率为86%,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最后,论文还对盐湖卤水固定床提锂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制得碳酸锂产品。考察了不同上柱流量对固定床锂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越快,穿透点出现的越早,导致吸附剂的利用率和吸附容量降低。利用0.5 mol/L盐酸溶液在5mL/min的流速下,对Li+进行解吸,解吸率为96%,解吸液中锂离子浓度为928mg/L。通过5次吸附-洗脱循环实验,离子筛的吸附容量为12.54 mg/g,锰溶损率为0.98%,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采用所制备离子筛从天然卤水中提锂,效果较好。所得碳酸锂产品的锂总收率90%,且Li2CO3纯度较高,质量优于国家工业一级产品Li2CO3标准。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采用离子筛吸附技术直接从低锂天然卤水体系中提取锂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杨宇彬[8](2018)在《球型正钛酸锂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锂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材料,在汽车、风电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国际市场对锂产品的需求量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导致锂产品市场价格成倍暴涨。盐湖中蕴藏有全球70%以上的锂资源,从盐湖卤水中提锂已经成为国内外生产锂盐的主要途径。我国锂资源丰富,在世界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中居第二位,其中液态矿锂资源占我国锂资源的80%左右,但是大部分盐湖卤水存在高镁低锂的特点,少量锂离子与大量镁离子共存,且镁离子和锂离子的性质相似,这使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成为公认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盐湖提锂的技术中,吸附法是全球公认的最理想的技术途径之一。该法研究的吸附剂主要有锰系和钛系吸附剂:锰系吸附剂由于性质不稳定、循环可利用率低而未投入工业应用;钛系吸附剂具有性质稳定,循环利用率高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钛系吸附剂(Li2TiO3)存在吸附容量较低(锂吸附容量小于30mgLi/g)、吸附推动力小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钛系吸附剂的缺点,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球型正钛酸锂吸附剂,较深入的研究了吸附剂的合成条件,吸附-解吸条件等,并用XRD、SEM等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该正钛酸锂吸附剂合成优化条件为:以偏钛酸和氢氧化锂作为原料,锂钛比(摩尔比)为0.83,研磨混合均匀后,放入马弗炉焙烧,优化煅烧温度和时间为:500℃,保温2h;升至700℃,保温8h,之后自然冷却备用。首次使用正钛酸锂吸附剂需进行酸洗转型,优化条件为:固液比1:150,在温度65℃下用1mol/L的硫酸酸洗3h。采用该吸附剂对高镁锂比卤水进行提锂实验,吸附优化条件为:调节pH=9,固液比1:20,常温下搅拌时间2h,在该条件下,吸附容量达39.98mgLi/g;解吸条件为:稀硫酸浓度为1mol/L,固液比1:150,搅拌时间3h,在该条件下,Li+的脱附率为92%。本吸附剂对卤水中的锂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其对卤水中主要离子的分离能力排序为K+>Na+>Mg2+>Ca2+。对不同状态下的吸附剂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吸附操作前后,吸附剂的尖晶石结构未发生变化,这说明本吸附剂对Li+吸附和解吸具有良好的可逆性。通过五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Li+的吸附容量、解析率变化小,表明本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球型正钛酸锂吸附剂合成方法,本吸附剂对Li+具有良好选择性且吸附容量高,结构稳定,适合于我国高镁锂比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提锂应用。

杨宇彬,钟辉[9](2018)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吸附剂H2TiO3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高镁锂比卤水提锂一直是国内外攻克的技术难题。针对目前锂吸附剂吸附容量低、溶损率大、吸附时间长等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吸附剂前驱体Li2TiO3,进而制备出高交换容量、低溶损率、短吸附时间的H2TiO3锂吸附剂。采用热重、XRD、SEM等手段,深入探讨了煅烧温度、n(Li)∶n(Ti)、煅烧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Li)∶n(Ti)=2.2,干凝胶在750℃下煅烧18h可以得到纯相Li2TiO3,该吸附剂对锂的吸附容量为39.1mg/g,Li+洗脱率可达98.92%,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单次循环过程中Ti4+溶损率低于0.020%,极适合于盐湖卤水提锂。

柏春,郭敏,张慧芳,吴志坚,李权[10](2017)在《离子筛型锂吸附剂吸附法从盐湖卤水/海水中提锂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金属锂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需求与日俱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传统的从矿石中提锂步骤繁琐、能耗大,且资源量日益减少,因此,从液态锂源如盐湖卤水、海水中提取锂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者对液态提锂的方法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而离子筛型锂吸附剂以其绿色而高效的优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液态提锂方法之一。本文对离子筛型锂吸附剂进行了分类,综述了锰系氧化物、钛系氧化物以及掺杂型离子筛这3种典型锂离子筛型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制备方法、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离子筛型吸附剂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离子筛型锂吸附剂的改进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偏钛酸型锂交换体制备、机理及其从液态锂矿提锂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偏钛酸型锂交换体制备、机理及其从液态锂矿提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及其成型结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锂的应用现状及资源分布
        1.1.1 应用现状
        1.1.2 资源分布
    1.2 锂资源的提取技术
        1.2.1 固态提锂技术
        1.2.2 液态提锂技术
    1.3 离子筛吸附提锂技术优势及现状分析
        1.3.1 技术优势
        1.3.2 现状分析
    1.4 离子筛吸附提锂研究进展
        1.4.1 离子筛吸附提锂机理研究进展
        1.4.2 离子筛吸附提锂技术研究进展
    1.5 离子筛成型结构吸附提锂研究进展
        1.5.1 粒状离子筛
        1.5.2 膜状离子筛
    1.6 明确问题及解决方案
    1.7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1.7.3 研究意义
        1.7.4 名词解释
        1.7.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技术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水质
        2.1.3 实验设备
    2.2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制备方法
    2.3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前驱体制备方法
    2.4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及其成型结构解析-吸附性能研究方法
        2.4.1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及其成型结构解析性能研究方法
        2.4.2 LiMn_2O_4型离子筛及其成型结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方法
    2.5 LiMn_2O_4型离子筛及其成型结构流失率研究方法
    2.6 LiMn_2O_4型离子筛及其成型结构选择性分离系数
    2.7 表征技术
        2.7.1 热重表征技术
        2.7.2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技术
        2.7.3 扫描电镜表征技术
        2.7.4 比表面积表征技术
第三章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制备原料热重表征分析
    3.2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制备实验
    3.3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
    3.4 LiMn_2O_4型离子筛不同阶段比表面积表征分析
    3.5 LiMn_2O_4型离子筛不同阶段扫描电镜表征分析
    3.6 LiMn_2O_4型离子筛前驱体首次解析-吸附实验性能分析
        3.6.1 不同酸进行酸洗实验的解析性能研究结果分析
        3.6.2 不同酸进行解析实验后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分析
    3.7 LiMn_2O_4型离子筛循环解析-吸附实验性能分析
        3.7.1 LiMn_2O_4型离子筛循环解析性能研究结果分析
        3.7.2 LiMn_2O_4型离子筛循环吸附特性研究结果分析
    3.8 LiMn_2O_4型离子筛性能对比分析
    3.9 LiMn_2O_4型离子筛循环实验中流失率研究结果分析
    3.10 LiMn_2O_4型离子筛选择性分离系数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制备实验
    4.2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表征分析
        4.2.1 外观表征分析
        4.2.2 不同致孔剂扫描电镜表征分析
        4.2.3 不同实验阶段扫描电镜表征分析
    4.3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不同阶段比表面积表征分析
    4.4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首次解析-吸附实验性能分析
        4.4.1 不同致孔剂解析性能研究性能分析
        4.4.2 不同致孔剂吸附性能研究性能分析
    4.5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循环解析-吸附实验性能分析
        4.5.1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循环解析性能研究结果分析
        4.5.2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循环吸附特性研究结果分析
    4.6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性能对比分析
    4.7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循环实验中流失率研究结果分析
    4.8 LiMn_2O_4型PVA杂化膜离子筛选择性分离系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应用前景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
    5.3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2)钛基锂离子筛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锂的发展
    1.2 矿石提锂技术的发展
        1.2.1 硫酸焙烧法
        1.2.2 硫酸盐焙烧法
        1.2.3 氯化焙烧法
        1.2.4 石灰石焙烧法
        1.2.5 压煮法
    1.3 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发展
        1.3.1 蒸发浓缩沉淀法
        1.3.2 煅烧浸取法
        1.3.3 溶剂萃取法
        1.3.4 膜分离法
        1.3.5 离子交换与吸附法
    1.4 偏钛酸锂的结构和合成方法
        1.4.1 偏钛酸锂的晶体结构
        1.4.2 偏钛酸锂的合成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流程工艺
        2.2.2 实验步骤
    2.3 表征方式
第三章 偏钛酸锂的制备
    3.1 不同锂钛原料比对前驱体的影响
    3.2 不同的焙烧温度对前驱体的影响
    3.3 不同的焙烧时间对前驱体的影响
    3.4 总结
第四章 锂离子筛吸附剂的制备
    4.1 不同的酸洗条件对锂脱出率的影响
    4.2 不同的酸洗条件对钛溶损率的影响
    4.3 不同的酸洗条件对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
    4.4 洗脱和吸附前后的结构及形貌分析
    4.5 总结
第五章 改性锂离子筛吸附剂的制备
    5.1 改性后的锂离子筛吸附剂前驱体的对比
    5.2 改性后锂离子筛吸附剂的性能对比
        5.2.1 洗脱性能的对比
        5.2.2 吸附性能的对比
    5.3 总结
第六章 锂离子筛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6.1 在纯锂溶液中的吸附
        6.1.1 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6.1.2 吸附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6.2 在卤水溶液中的吸附
        6.2.1 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6.2.2 锂离子筛吸附剂在卤水中的循环性能
        6.2.3 锂离子筛吸附剂在卤水中的选择性吸附
    6.3 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成果
附录B 参与项目
附录C 获奖情况

(3)硝酸锂改性钛系锂离子筛制备及吸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锂资源的提取方法
        1.2.1 固态锂资源的提取方法
        1.2.2 液态锂资源的提取方法
    1.3 锂离子筛的种类
        1.3.1 锰系锂离子筛
        1.3.2 钛系锂离子筛
    1.4 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1.4.1 高温固相法
        1.4.2 微波烧结法
        1.4.3 溶胶凝胶法
        1.4.4 水热法
        1.4.5 其他方法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分析检测方法介绍
        2.3.1 差热-热重分析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4 红外光谱分析
        2.3.5 拉曼光谱
        2.3.6 粒度分布分析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8 BET比表面积分析
        2.3.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第3章 硝酸锂固相反应制备钛系锂离子筛的研究
    3.1 引言
    3.2 钛系锂离子筛的制备
        3.2.1 钛系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
        3.2.2 钛系锂离子筛前驱体的酸洗
        3.2.3 钛系锂离子筛在氢氧化锂溶液下的吸附性能
    3.3 合成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3.3.1 热重-差热分析
        3.3.2 合成温度对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影响
        3.3.3 煅烧时间对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影响
        3.3.4 正钛酸锂的合成探究
        3.3.5 酸洗温度对锂钛溶损率的影响
    3.4 吸附性能测试
        3.4.1 吸附时间对锂离子筛吸附量的影响
        3.4.2 溶液中Li~+浓度对锂离子筛吸附量的影响
    3.5 酸洗和吸附过程的机理分析
        3.5.1 层状钛系锂离子筛的结构
        3.5.2 SEM分析
        3.5.3 XPS分析
        3.5.4 FT-IR分析
        3.5.5 拉曼光谱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性锂离子筛的制备以及低锂浓度溶液下的吸附性能
    4.1 引言
    4.2 改性锂离子筛的制备
        4.2.1 改性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
        4.2.2 改性锂离子筛前驱体的酸洗
        4.2.3 改性锂离子筛在缓冲溶液下的吸附性能
    4.3 改性锂离子筛的表征
        4.3.1 差热-热重分析
        4.3.2 XRD分析
        4.3.3 SEM分析
        4.3.4 粒度分析
        4.3.5 BET分析
        4.3.6 锂离子筛前驱体酸洗时锂的脱出率和钛的溶损率
        4.3.7 硝酸锂添加比例的选择
    4.4 改性锂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4.4.1 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
        4.4.2 吸附量随溶液中锂离子浓度的变化
        4.4.3 吸附选择性
        4.4.5 循环吸附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学位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锂离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锂资源简介及应用
    1.2 锂资源分布情况
    1.3 盐湖卤水提锂方法
        1.3.1 沉淀法
        1.3.2 煅烧浸取法
        1.3.3 碳化法
        1.3.4 纳滤膜法
        1.3.5 溶剂萃取法
        1.3.6 吸附法
    1.4 锂离子筛简介及分类
    1.5 锰氧化物锂离子筛
        1.5.1 晶体结构
        1.5.2 锂嵌入/脱嵌机理
    1.6 Li_(1.6)Mn_(1.6)O_4型离子筛研究现状
    1.7 研究目的意义、实验流程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手段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表征手段
第3章 锂离子筛用高分散球型Mn_2O_3锰源的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Mn_2O_3的制备
        3.2.3 Li~+吸附实验
        3.2.4 CR染料分子吸附实验
        3.2.5 样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nCO_3 的表征结果
        3.3.2 Mn_2O_3的表征结果
        3.3.3 Mn_2O_3的形成机理
        3.3.4 Mn_2O_3的Li~+吸附实验
        3.3.5 CR染料分子吸附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球型锂离子筛MnO_2·0.5H_2O的制备及其Li~+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前驱体Li_(1.6)Mn_(1.6)O_4的制备
        4.2.3 锂离子筛MnO_2·0.5H_2O的制备
        4.2.4 Li~+吸附实验
        4.2.5 样品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i_(1.6)Mn_(1.6)O_4的表征结果
        4.3.2 Li~+脱嵌制MnO_2·0.5H_2O及脱嵌机理
        4.3.3 锂离子筛对Li~+的吸附及吸附动力学曲线
        4.3.4 吸附等温线
        4.3.5 pH及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4.3.6 吸附机理
        4.3.7 吸附选择性和循环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VDF基锂离子筛复合膜的制备及其Li~+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锂离子筛膜的制备
        5.2.3 Li~+吸附实验
        5.2.4 样品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形貌分析
        5.3.2 XRD及 FT-IR分析
        5.3.3 Li~+脱嵌
        5.3.4 Li~+的吸附
        5.3.5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
        5.3.6 吸附选择性和循环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创新性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钛系锂离子筛盐湖提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锂离子筛提锂机理
    1.1 层状结构H2TiO3吸锂/脱锂机理
    1.2 尖晶石结构H4Ti5O12吸锂/脱锂机理
2 锂离子筛的制备方法
    2.1 固相法
    2.2 液相法
        2.2.1 水热法
        2.2.2 溶胶凝胶法
    2.3 模板法
3 锂离子筛应用研究进展
    3.1 造粒法
    3.2 发泡法
    3.3 成膜法
4 展望

(6)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型吸附剂提锂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锂离子筛简介
2 锰氧化物离子筛锂嵌入/脱嵌机理
    2.1 晶体结构
    2.2 锂嵌入/脱嵌机理
        2.2.1 氧化还原机理
        2.2.2 离子交换机理
        2.2.3 复合机理
3 前驱体制备方法
    3.1 固相法
        3.1.1 高温固相法
        3.1.2 微波烧结法
    3.2 软化学法
        3.2.1 溶胶-凝胶法
        3.2.2 水热法
        3.2.3 共沉淀法
4 锂离子筛成型应用
5 结语

(7)富锂型锂锰氧化物及其锂离子筛的制备、性能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概述
        1.1.1 锂及其应用
        1.1.2 我国锂资源分布及利用概况
    1.2 提锂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沉淀法
        1.2.2 溶剂萃取法
        1.2.3 煅烧浸取法
        1.2.4 膜分离法
        1.2.5 离子交换吸附法
    1.3 锰系锂离子筛的研究进展
        1.3.1 离子筛前驱体的结构特征
        1.3.2 锂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
        1.3.3 脱锂与嵌锂反应机理
        1.3.4 离子筛的成型工艺
    1.4 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锂离子筛粉体的制备方法
        2.2.1 高温固相法
        2.2.2 水热-低温固相法
        2.2.3 EDTA-柠檬酸络合法
    2.3 锂离子筛的成型方法
    2.4 酸浸及再生实验方法
    2.5 离子筛的吸附实验方法
        2.5.1 吸附实验
        2.5.2 吸附热力学实验
        2.5.3 吸附动力学实验
        2.5.4 离子交换平衡线测定实验
        2.5.6 共存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实验
    2.6 分析测试方法
    2.7 离子筛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方法
3 高温固相法制备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
    3.1 引言
    3.2 不同温度下合成的前驱体LiMn_2O_4结构
    3.3 酸浸制备离子筛研究
        3.3.1 盐酸浓度对酸洗结果的影响
        3.3.2 时间对酸浸结果的影响
        3.3.3 温度对酸浸结果的影响
    3.4 酸浸前后的结构和形貌
    3.5 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3.6 离子筛吸锂后的再生循环
    3.7 本章小结
4 水热-低温固相法制备富锂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
    4.1 引言
    4.2 前驱体的制备
        4.2.1 不同锂锰摩尔比前驱体的结构与性能
        4.2.2 不同温度合成的Li_4Mn_5O_(12)的结构和性能
        4.2.3 不同煅烧时间合成的Li_4Mn_5O_(12)的结构和性能
    4.3 离子筛的结构与形貌
        4.3.1 离子筛的XRD分析
        4.3.2 离子筛的形貌分析
        4.3.3 红外分析
    4.4 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4.4.1 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4.4.2 溶液pH值对Li~+平衡吸附量的影响
    4.5 离子筛吸锂后的再生循环
    4.6 本章小结
5 EDTA-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富锂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
    5.1 引言
    5.2 Li_2O·nMnO_2的结构和性能
        5.2.1 Li_2O·nMnO_2的结构
        5.2.2 Li_2O·nMnO_2酸浸结果
        5.2.3 Li_2O·nMnO_2酸浸所得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5.3 Li_(1.45)Mn_(1.64)O_4的合成
        5.3.1 TG-DSC分析
        5.3.2 煅烧时间对前驱体结构的影响
        5.3.3 不同煅烧时间前驱体的酸浸结果
        5.3.4 不同煅烧时间所得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5.4 离子筛的结构与形貌
        5.4.1 离子筛的结构分析
        5.4.2 离子筛的形貌分析
        5.4.3 XPS分析
        5.4.4 红外分析
    5.5 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5.5.1 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5.5.2 溶液pH值对Li~+平衡吸附量的影响
    5.6 离子筛吸锂后的再生循环
    5.7 本章小结
6 离子筛的锂吸附性能
    6.1 引言
    6.2 吸附锂的影响因素
        6.2.1 初始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6.2.2 吸附温度的影响
        6.2.3 液固比的影响
    6.3 吸附等温方程及热力学参数
        6.3.1 吸附等温线方程
        6.3.2 离子筛的吸附等温方程
        6.3.3 吸附热力学参数测定
    6.4 吸附动力学过程
        6.4.1 吸附动力学概述
        6.4.2 离子筛吸附锂离子的动力学
    6.5 吸附机理分析
    6.6 离子筛对Li~+的选择吸附
        6.6.1 离子交换平衡线
        6.6.2 离子筛的选择性
    6.7 离子筛的循环性能
    6.8 本章小结
7 粒状离子筛的制备与静态吸附
    7.1 引言
    7.2 粒状离子筛的孔结构及表面形貌
    7.3 颗粒离子筛的吸附特性
        7.3.1 卤水预处理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7.3.2 粒状离子筛预处理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7.3.3 液固比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7.3.4 搅拌速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7.3.5 吸附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7.4 粒状离子筛的选择性
    7.5 粒状离子筛溶损性及循环再生性
        7.5.1 溶损性能
        7.5.2 酸洗时间的影响
        7.5.3 循环再生性能
    7.6 本章小结
8 固定床内粒状离子筛的吸脱附性能及应用研究
    8.1 引言
    8.2 固定床吸附及脱附
    8.3 上柱吸附
    8.4 水洗
    8.5 洗脱再生
    8.6 循环吸附-洗脱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本论文的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承担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8)球型正钛酸锂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锂元素的特点
        1.1.2 锂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2 锂资源需求预测
        1.2.1 电池领域对锂的需求预测
        1.2.2 其他领域领域对锂的需求预测
        1.2.3 全球锂需求的预测
    1.3 全球锂资源概况
        1.3.1 锂资源概况
        1.3.2 国内锂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
        1.3.3 国外锂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
    1.4 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研究现状
        1.4.1 沉淀法
        1.4.2 煅烧浸取法
        1.4.3 溶剂萃取法
        1.4.4 电渗析法
        1.4.5 吸附法
    1.5 锂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1.5.1 锰系吸附剂
        1.5.2 钛系吸附剂
        1.5.3 吸附剂存在的问题
    1.6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1.6.1 本研究的意义
        1.6.2 本研究的目的
        1.6.3 本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设备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流程
    2.4 分析方法
        2.4.1 锂的测定方法
        2.4.2 吸附剂性能测试及计算
        2.4.3 Mg~(2+)的测定
    2.5 表征方法
        2.5.1 热重分析
        2.5.2 物相分析
        2.5.3 表面形貌分析
        2.5.4 粒度分析
第3章 Li_4Ti_5O_(12)吸附剂前躯体的合成
    3.1 钛源与锂源的选择
    3.2 前驱体合成中锂钛比(摩尔比)的研究
    3.3 前驱体合成煅烧温度的研究
        3.3.1 热重差热分析
        3.3.2 煅烧温度的研究
    3.4 前驱体合成煅烧时间的研究
    3.5 吸附剂前驱体Li_4Ti_5O_(12)的XRD图
    3.6 形貌和粒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吸附剂前驱体Li_4Ti_5O_(12)的酸洗转型
    4.1 酸洗转型温度的研究
    4.2 酸浓度的研究
    4.3 酸洗转型时间的研究
    4.4 酸洗转型固液比的研究
    4.5 酸洗转型前后吸附剂的结构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H_4Ti_5O_(1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5.1 吸附过程中固液比的研究
    5.2 吸附时间与饱和吸附容量的研究
    5.3 吸附过程中pH值的研究
    5.4 吸附剂的循环性能
        5.4.1 吸附剂的解析条件研究
        5.4.2 Li_4Ti_5O_(12)吸附剂的多次循环性能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H_4Ti_5O_(12)吸附剂在卤水中的吸附性能
    6.1 吸附选择性
    6.2 卤水中吸附剂的吸附循环性能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溶胶-凝胶法合成锂吸附剂H2TiO3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过程
    1.3 样品表征
    1.4 吸附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合成锂吸附剂前驱体Li2TiO3
        2.1.1 热重分析
        2.1.2 不同煅烧温度的影响
        2.1.3 不同n (Li) ∶n (Ti) 的影响
        2.1.4 不同煅烧时间的影响
        2.1.5 粒度和形貌
    2.2 吸附剂前驱体的酸洗转型
        2.2.1 c (硫酸) 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2.2.2 不同酸洗时间的影响
        2.2.3 酸洗温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2.3 吸附剂的吸附原理与性能
        2.3.1 吸附剂的吸附原理
        2.3.2 吸附剂性能
3 结论

(10)离子筛型锂吸附剂吸附法从盐湖卤水/海水中提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子筛的种类
    1.1 锰系氧化物
    1.2 钛系氧化物
    1.3 掺杂型离子筛
2 离子筛型锂吸附剂的应用现状
    2.1 无机吸附剂不同类型之间的优缺点比较
    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3 建议及展望

四、偏钛酸型锂交换体制备、机理及其从液态锂矿提锂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LiMn2O4型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及其成型结构特性研究[D]. 田思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钛基锂离子筛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 杨贵翔.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硝酸锂改性钛系锂离子筛制备及吸附性能[D]. 郭佳明. 天津大学, 2020(02)
  • [4]锂离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漆贵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9
  • [5]钛系锂离子筛盐湖提锂的研究进展[J]. 潘鑫,曾文文,何周坤,罗楠,詹浩然,梅军. 云南化工, 2019(02)
  • [6]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型吸附剂提锂进展[J]. 漆贵财,海春喜,周园. 功能材料, 2018(11)
  • [7]富锂型锂锰氧化物及其锂离子筛的制备、性能及应用[D]. 许惠. 重庆大学, 2018(09)
  • [8]球型正钛酸锂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杨宇彬.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9]溶胶-凝胶法合成锂吸附剂H2TiO3及其性能研究[J]. 杨宇彬,钟辉. 化工科技, 2018(01)
  • [10]离子筛型锂吸附剂吸附法从盐湖卤水/海水中提锂的研究进展[J]. 柏春,郭敏,张慧芳,吴志坚,李权. 化工进展, 2017(03)

标签:;  ;  ;  ;  

偏钛酸锂交换器液态锂矿的制备、机理及提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