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月季花中槲皮素、绿原酸和咖啡酸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月季花中槲皮素、绿原酸和咖啡酸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玫瑰花中的槲皮甙、绿原酸和咖啡酸(论文文献综述)

高意[1](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具有高压、高效、高速、高灵敏度、操作简单等优点。现如今,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食品卫生、生物工程、环境安全和石油化工等多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流动相对分析成分洗脱过程中,各个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时间不一致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在实际应用检测过程中,分析物在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前处理过程,以达到有效萃取分析成分、富集痕量组分的目的,样品前处理的好坏决定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了实现实验数据更加精准,各种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应运而生。如何让前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绿色、快速、简单成为广大化学研究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由两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和研究报告。第一部分简单论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草药、黄酮、有机酸成分以及部分样品前处理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第二部分研究报告中反应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几种针对不同中草药成分中的黄酮和有机酸成分的分析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仙鹤草中6种黄酮建立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仙鹤草中芦丁、花旗松素、香豆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芹菜素6种黄酮及其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6种成分;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5℃。6种成分在15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n=6),平均回收率均在97.78%104.4%(RSD<1.20%,n=3)。结论: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靠,可用于仙鹤草的质量监控。2.HPLC测定香椿中的有机酸和黄酮等7种活性成分以超声辅助萃取为前处理方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香椿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儿茶素、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7种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对7种成分进行分离检测;流动相采用甲醇-0.1%乙酸溶液;在紫外波长290 nm下,以0.8 m L﹒min-1为流速,柱温恒定为35℃。回收率范围保持在99.23%104.5%(RSD%<1.26%,n=3)。本实验前处理选择超声波法萃取,操作方法简单有效,实验数据真实可靠,为香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HPLC法同时测定紫花地丁中6种活性成分建立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咖啡酸、芦丁、柚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6种活性成分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6种活性成分;流动相:甲醇-0.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5℃。6种成分在15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1,n=8),平均回收率范围:102.13%104.55%(RSD%<1.20%,n=3)。本实验采用甲醇-超声波法提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数据可靠。4.离子液体辅助萃取—高效液相法测定6种草药中的6种活性成分以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为前处理方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艾叶、车前草、鱼腥草、荆芥、半枝莲、蒲公英6种药店中常见的中草药中咖啡鞣酸、芸香甙、槲皮素、木樨草素、山奈酚和芹菜素6种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6种成分;高效液相仪器设置条件优化分别为:流动相:甲醇-0.1%乙酸溶液;流速:0.8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5℃。6种成分可在13 min内达到良好的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r>0.9991,n=3),平均回收率在99.68%104.9%(RSD%<1.70%,n=3)。本实验采用离子液体辅助萃取法具有简单、快速、萃取效果良好等优点,可用于艾叶、车前草、鱼腥草、荆芥、半枝莲、蒲公英的质量监控。

凯赛尔·阿不拉,沙拉麦提·艾力,苏来曼·哈力克[2](2013)在《玫瑰花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玫瑰花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硅胶G预制板,以乙酸乙酯-甲酸-水(15∶0.4∶0.5)为展开剂,进行TLC鉴别;以色谱柱Allteck-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进行RP-HPLC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色谱清晰;RP-HPLC测定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196 8~5.904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1%,RSD 0.70%,槲皮素进样量在0.005 5~0.165 6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20.0%,RSD 1.42%。结论:所用TLC和RP-HPLC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

苏迪[3](2012)在《兼容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文中认为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法(MEKC-MS)兼具了胶束电动色谱(MEKC)可以分离带电物质的同时,可以使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无法分离的中性物质得到分离的优异性能,和质谱(MS)给出物质信息的能力。MEKC-MS很好地解决了成分复杂样品分析时所需要的高效分离性能和仅靠组分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时可能出现结果可靠性差的问题。但是MEKC常使用非挥发性的表面活性剂和缓冲盐,会导致大气压电喷雾电离源(ESI)的电喷雾效率下降和离子源的污染,限制了MEKC-MS的联用。本论文在MEKC-MS适用的表面活性剂月桂酸的基础上,合成了不同基团和不同碳链的一系列表面活性剂,并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和MEKC-MS兼容性的测试。最后利用选出的月桂酰苹果酸酯作为胶束,建立了以月桂酰苹果酸酯为表面活性剂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清胃黄连丸有效成分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优势及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在兼容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表面活性剂的探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合成了15种表面活性剂,包括Gemini型1种:双月桂酰酒石酸酯;阴离子型5种:月桂酰柠檬酸酯、月桂酰抗坏血酸酯、月桂酰苹果酸酯、月桂酰苦杏仁酸酯、月桂酰磺基水杨酸酯;两性型6种:月桂酰谷氨酸、月桂酰甘氨酸、月桂酰缬氨酸、月桂酰苯丙氨酸、月桂酰半胱氨酸、月桂酰蛋氨酸;非离子型3种:月桂酰麦芽糖酯、月桂酰葡萄糖酯、月桂酰果糖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这15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2.对合成的不同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MEKC-MS兼容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不同基团对月桂酸类表面活性剂MEKC-MS兼容性的影响,发现月桂酰苹果酸酯的兼容性最佳。3.合成了6种不同碳链的脂肪酰基苹果酸酯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对其CMC和MEKC-MS兼容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碳链长度对酰基苹果酸酯表面活性剂MEKC-MS兼容性能的影响,发现月桂酰苹果酸酯的兼容性最佳。4.建立了以月桂酰苹果酸酯为表面活性剂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清胃黄连丸中黄连碱、巴马汀、芍药苷、连翘苷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新方法。在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84cm×50μm)中,以20mmol·L-1月桂酰基苹果酸酯和100mmol·L-1氨水溶液(含20%的乙腈作有机改性剂,pH8.5)为缓冲液,分离电压25.0kV,进样时间4s,电喷雾质谱采用60%异丙醇水溶液(含3mmol·L-1醋酸)作为鞘液,4种组分能在15min内完全分离。因此,月桂酰苹果酸酯可以作为月桂酸的新替代表面活性剂。

周一鸣,周小理,崔琳琳[4](2010)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电解质溶液以20mmol/L硼砂-硼酸溶液(pH8.4)作为缓冲液,在25℃、20kV压力条件下进行电泳,245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10min内黄酮类化合物完全分离,符合定性研究和定量测定的要求。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可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张玉,孙磊,黎桂辉,张治军[5](2010)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天然黄酮类物质测定中的应用评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天然黄酮类物质分离中的应用,简要概括了不同分离模式的应用情况,并列举了部分黄酮物质的分离实例.

伊爱芹[6](2010)在《加杨叶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杨又称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黑杨组(Sect. Aigeitos Duby)植物。早在19世纪中叶被引入我国,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繁殖容易,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广泛分布。本论文以加杨叶为研究材料,对其中有效成分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加杨叶总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法,确定了加杨叶中总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波功率为500W,液料比40:1,温度55℃,超声提取30min。在此条件下,总类胡萝卜素提取率为50.57mg/100g。(2)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中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并确定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测定加杨叶中芦丁的最佳条件:以pH为9.3的50 mmol/L的硼酸盐为缓冲液,在20 kV电压、温度25℃、254 nm波长下分离检测,加杨叶甲醇提取液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分离。利用此方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加杨叶中芦丁含量,确定了采集利用加杨叶的最佳时期为10月份。(3)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相关成分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加杨叶中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与其他相关成分的关系。

卢佳,孙成均,叶利明,钱广生[7](2010)在《HPCE测定保健品及中药中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文中认为目的分离测定中药和保健品中黄芩素、异鼠李素、芦丁、儿茶素、槲皮苷、木樨草素、芹菜素等7种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法。运行缓冲液为50mmol·L-1Na2BO4·10H2O-50mmol·L-1H3BO3(pH9.5),分离电压20kV,温度20℃,检测波长245nm。结果黄芩素、异鼠李素、芦丁、儿茶素、槲皮苷、木樨草素、芹菜素分别在2.79~33.5、12.2~244、68.5~1370、4.70~470、5.75~345、2.33~28、19.9~398μg·mL-1与各自的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80、0.9940、0.9974、0.9990、0.9986、0.9996、0.9979,检出限分别为1.340、0.976、0.685、2.350、1.725、0.244、0.398μg·mL-1。结论7种物质在16min内可得到良好的分离。

马猛华[8](2009)在《玫瑰花渣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文中研究说明玫瑰花渣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糖、黄酮、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及矿物质营养元素,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天然原料。玫瑰多糖和黄酮是其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有增强免疫力,防衰老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以玫瑰花渣为原料,对多糖和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多糖分离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到玫瑰粗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研究了乙醇沉淀多糖的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5h、料液比1:30,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0.6%;浓缩液中多糖含量在5g/L、乙醇为80%时沉淀效果最好。研究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醇析+Sevag法对玫瑰花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evag法、三氯乙酸法、醇析+Sevag法的脱蛋白率分别为40%,66%,39%,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0%,54%和64%。Sevag法较适合于玫瑰花多糖的脱蛋白。采用树脂脱色法和H2O2氧化脱色对玫瑰多糖的脱色进行了研究。树脂脱色法采用了5种大孔树脂,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D101的脱色效果最好,为50.34%,多糖保留率为73.45%。H2O2氧化脱色工艺研究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脱色工艺条件:A3 B2 C2,双氧水用量40%,温度为40℃,脱色时间为2.5h。经验证,在此脱色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80.3%。采用阴离子交换柱DEAE-52对玫瑰花多糖进行初步分离,结果分离出4个组分,即RPS1、RPS2、RPS3、RPS4。采用Sephadex G-75对RPS3进一步纯化,结果得到1个组分。其高效液相色谱图呈一个对称的色谱峰,即认为RPS3是一个纯的多糖。分别研究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到玫瑰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5h,料液比为1:25,乙醇浓度为75%,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2.54%。

廖伟[9](2009)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发光分析(chemiluminescence,CL)是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确定物质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由于不需要任何光源,避免了杂散光的干扰,因此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正因为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仪器简单等优点,将其与流动注射(FI)的快速分析和高精度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因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逐渐成为在药物分析方面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综述介绍了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化学发光的最新进展,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高锰酸钾-罗丹明6G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咖啡酸基于在酸性条件下,咖啡酸能极大地增强高锰酸钾-罗丹明6G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且增加的发光强度与咖啡酸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测定咖啡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咖啡酸浓度在1.0×10-6-1.0×10-4 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相对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6.16+3.77×106 C,检出限为2.4×10-8mol/L,对4.0×10-6 mol/L的咖啡酸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方法已用于咖啡酸片中咖啡酸含量的测定。第三章:硫酸铈-罗丹明B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原儿茶醛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Ce(Ⅳ)可以氧化原儿茶醛产生较弱的化学发光,罗丹明B可以大大增强此发光,且增加的发光强度与原儿茶醛的浓度在2.0×10-5-4.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1.72+1.49×106C,检出限为3.77×10-8 mol/L,由此建立了测定原儿茶醛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对4.0×10-8 mol/L的原儿茶醛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87%。该法已用于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第四章:高锰酸钾-罗丹明6G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槲皮素基于在酸性介质中槲皮素对高锰酸钾-罗丹明6G体系的增强作用建立了槲皮素含量的简单、灵敏和快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槲皮素浓度在5.0×10-8-7.0×10-5 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相对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2.22+8.51×106C,检出限为3.77×10-9mol/L。对1.0×10-5 mol/L的槲皮素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复方鱼腥草片中的槲皮素含量的测定。第五章: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体系测定咖啡酸基于碱性介质中咖啡酸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咖啡酸含量的抑制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关因素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咖啡酸浓度在3.0×10-8-1.0×10-7 mol/L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1974.45+2.31×1010C,检出限为2.5×10-12 mol/L。对4×10-8 mol/L的咖啡酸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该方法简便、迅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用于咖啡酸片中咖啡酸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此外,探讨了该抑制化学发光体系的作用机理。

刘小莉[10](2008)在《十一种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酚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之中的一类复杂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组分。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黄酮和其它化合物。其中,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着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论文结合离线柱前反应和流动相添加剂增敏等多种手段,建立了十一种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研究对于一些中药材、中药制剂及蔬菜中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拓宽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四章,作者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四点:1、建立了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咖啡酸和黄芩苷,半枝莲药材中原儿茶酸、p-香豆酸和木樨草素及杜仲叶中没食子酸、绿原酸、p-香豆酸、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HPLC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液中咖啡酸和黄芩苷的回收率分别为99.7%和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和1.6%;半枝莲药材中三种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95.3~106.4%之间,RSD均在1.5~5.6%之间;杜仲叶中五种酚类成分的回收率均在97.8~106.4%之间,RSD均在1.6~3.3%之间。该研究为双黄连注射液中咖啡酸和黄芩苷两种成分的同时测定、半枝莲药材和杜仲叶的进一步开发及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HPLC-DAD-ECD)联用技术同时分离测定鱼腥草、小蓟、马齿苋和蒲公英等药食两用品中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芦丁、槲皮素和木樨草素等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六种酚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0.9996),回收率在94.0%~102.5%(RSD≤2.8%)之间。与HPLC-DAD法相比较,对于测定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化合物,HPLC-ECD法更灵敏。与HPLC-DAD或HPLC-ECD单一方法相比较,HPLC-ECD-DAD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对多种化合物实现同时测定的优点。3、采用离线的柱前反应,建立了HPLC-ECD-DAD联用技术研究绿原酸、阿魏酸和槲皮素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中草药杜仲、紫花地丁、桑叶、白毛根和金银花等清除·OH能力的研究。研究表明,绿原酸、阿魏酸、槲皮素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顺序为:绿原酸>阿魏酸>槲皮素;每毫升含5毫克杜仲、紫花地丁、桑叶、白毛根和金银花粉末样品的50%甲醇提取液的清除率分别为:58.3%,6.5%,10.2%,8.6%,37.3%。该法为识别中药中抗氧化组分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途径。4、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增敏剂,建立了测定三种中药材和两种蔬菜中芹菜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的新方法。实验表明,芹菜素的线性范围为0.14~177.27μg·mL-1(r=0.9999);回收率为96.0~103.7%(RSD≤2.5%)。与HPLC-DAD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灵敏度更高。

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玫瑰花中的槲皮甙、绿原酸和咖啡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玫瑰花中的槲皮甙、绿原酸和咖啡酸(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2. 中药的研究近况和发展
    3.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4. 有机酸的研究近况和发展
    5. 样品前处理技术
    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仙鹤草中6种黄酮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三章 HPLC测定香椿中的有机酸和黄酮等7种活性成分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四章 HPLC法同时测定紫花地丁中6种活性成分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五章 离子液体辅助萃取—高效液相法测定6种草药中的6种活性成分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兼容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
        1.1.1 胶束电动色谱
        1.1.2 胶束电动色谱在中药检测中的应用
        1.1.3 毛细管电泳中质谱检测器的优势
        1.1.4 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
        1.1.5 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
    1.2 表面活性剂
        1.2.1 表面活性剂
        1.2.2 胶束电动色谱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2.3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征方法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基团月桂酰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表面活性剂合成
        2.2.3 提纯方法
        2.2.4 分析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表面活性剂合成
        2.3.2 表面活性剂分离提纯
        2.3.3 表面活性剂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基团月桂酰基表面活性剂MEKC-MS兼容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
        3.2.3 MEKC-ESI-MS条件
        3.2.4 溶液配制
        3.2.5 不同基团月桂酰基表面活性剂MEKC-MS兼容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基团月桂酰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3.3.2 不同基团月桂酰基表面活性剂MEKC-MS兼容性能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碳链脂肪酰基苹果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表面活性剂合成
        4.2.3 提纯方法
        4.2.4 分析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月桂酰苹果酸酯的反应条件优化
        4.3.2 月桂酰苹果酸酯的表征
        4.3.3 不同碳链脂肪酰基苹果酸酯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碳链脂肪酰基苹果酸酯MEKC-MS兼容性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和试剂
        5.2.2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
        5.2.3 MEKC-ESI-MS条件
        5.2.4 溶液配制
        5.2.5 不同碳链脂肪酰基苹果酸酯MEKC-MS兼容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碳链脂肪酰基苹果酸酯的临界胶束浓度
        5.3.2 不同碳链脂肪酰基苹果酸酯MEKC-MS兼容性能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月桂酰苹果酸酯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清胃黄连丸中的四种有效成分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和试剂
        6.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6.2.3 样品的制备
        6.2.4 仪器工作条件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电泳条件的优化
        6.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6.3.3 样品的电泳图与定性结果
        6.3.4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6.3.5 样品的精密度
        6.3.6 样品的稳定性
        6.3.7 回收率实验
        6.3.8 样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2 样品溶液制备
        1.2.3 电泳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 稳定性实验
    2.3 精密度实验
    2.4 重复性实验
    2.5 加样回收率实验
3 结论

(5)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天然黄酮类物质测定中的应用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毛细管区带电泳
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3 结论

(6)加杨叶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杨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1.1.1 类胡萝卜素
        1.1.1.1 类胡萝卜素性质
        1.1.1.2 类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
        1.1.1.3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
        1.1.1.4 类胡萝卜素的分离测定方法
        1.1.2 芦丁
        1.1.2.1 芦丁的性质
        1.1.2.2 芦丁的生理功能
        1.1.2.3 芦丁的提取方法
        1.1.2.4 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
        1.1.3 黄酮类化合物
        1.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1.1.3.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1.4 花青素
        1.1.4.1 花青素的性质
        1.1.4.2 花青素的生理功能
        1.1.5 酚酸
        1.1.5.1 酚酸的性质
        1.1.5.2 酚酸的生理功能
        1.1.6 糖类
        1.1.6.1 糖类的性质
        1.1.6.2 糖类的生理功能
        1.1.7 蛋白质
        1.1.7.1 蛋白质的性质
        1.1.7.2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2 植物的新陈代谢
        1.2.1 新陈代谢产物的分类
        1.2.1.1 初生代谢产物
        1.2.1.2 次生代谢产物
        1.2.1.3 异常次生代谢产物
        1.2.2 植物代谢产物的主要合成途径
        1.2.2.1 乙酸途径
        1.2.2.2 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
        1.2.2.3 氨基酸途径
        1.2.2.4 混合途径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2 加杨叶中总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2.1 超声波提取法原理
    2.2 类胡萝卜素的分光光度测定
        2.2.1 分光光度法原理
        2.2.2 类胡萝卜素的分光光度测定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仪器
        2.3.2 试剂与材料
        2.3.3 实验方法
        2.3.3.1 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3.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3 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
        2.3.3.4 加杨叶类胡萝卜素的粗提工艺优化
        2.3.4 结果与讨论
        2.3.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2 单因素实验
        2.3.4.3 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分析
    2.4 结论
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
    3.1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3.1.1 毛细管电泳原理
        3.1.2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3.1.2.1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3.1.2.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或MEKC)
        3.1.2.3 毛细管等电聚焦(CIF)
        3.1.2.4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3.1.2.5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3.1.2.6 毛细管电色谱(CEC)
        3.1.3 毛细管电泳检测方式
        3.1.3.1 紫外检测
        3.1.3.2 荧光检测法
        3.1.3.3 电化学检测方法
        3.1.3.4 质谱法(MS)
        3.1.4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中的相关因素
        3.1.4.1 工作电压的选择
        3.1.4.2 缓冲液的选择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及试剂、材料
        3.2.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3.2.1.3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2.1 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制备
        3.2.2.2 电泳条件
        3.2.3 结果与讨论
        3.2.3.1 缓冲体系的确定
        3.2.3.2 检测波长的确定
        3.2.3.3 进样时间的确定
        3.2.3.4 工作电压的确定
        3.2.3.5 温度的确定
        3.2.4 工作曲线的建立
        3.2.5 精密度实验结果
        3.2.6 重复性实验结果
        3.2.7 回收率实验结果
        3.2.8 样品中芦丁的定性与定量测定
        3.2.8.1 定性测定结果
        3.2.8.2 定量测定结果
    3.3 结论
4 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相关成分关系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及试剂、材料
        4.1.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4.1.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4.1.1.3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2.1 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4.1.2.2 花青素相对浓度的测定
        4.1.2.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4.1.2.4 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
        4.1.2.5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4.1.3 结果与讨论
        4.1.3.1 不同时期各成分含量
        4.1.3.2 各指标间相关分析
        4.1.3.3 主成分分析
        4.1.3.4 多元回归分析
    4.2 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果与讨论
        5.1.1 加杨叶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5.1.2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
        5.1.3 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相关成分关系的研究
    5.2 本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玫瑰花渣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玫瑰花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玫瑰花的化学成分
        1.1.2 玫瑰花的生理活性
        1.1.3 药用价值
        1.1.4 玫瑰花的应用
    1.2 多糖研究概述
        1.2.1 多糖的提取
        1.2.2 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1.2.3 多糖的纯度鉴定
        1.2.4 多糖含量的测定
        1.2.5 多糖的结构分析
        1.2.6 多糖的应用与商品化
        1.2.7 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8 多糖的应用前景
    1.3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3.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3.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3.4 黄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目前我国玫瑰行业存在的问题
        1.4.3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4.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玫瑰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和醇沉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2 换算因子的测定
        2.2.3 样品含量测定
        2.2.4 稳定性实验
        2.2.5 精密度实验
        2.2.6 重现性实验
        2.2.7 回收率实验
        2.2.8 玫瑰花渣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2.2.9 玫瑰花渣中多糖提取单因素最佳参数的确定
        2.2.10 玫瑰花渣中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测定波长和显色温度的选择
        2.3.2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建立
        2.3.3 换算因子的测定
        2.3.4 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
        2.3.5 稳定性实验
        2.3.6 精密度实验
        2.3.7 重现性实验
        2.3.8 样品回收率实验
        2.3.9 液固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10 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11 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12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13 玫瑰花渣中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2.3.14 乙醇沉淀条件的确定
        2.3.15 乙醇用量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16 多糖浓度对其得率的影响
        2.3.17 乙醇沉淀的脱色效果
        2.3.18 多糖的干燥
        2.3.19 讨论
第三章 玫瑰多糖的脱蛋白、脱色研究
    3.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脱蛋白方法的优选
        3.2.2 多糖的乙醇脱色
        3.2.3 树脂脱色
        3.2.4 H_2O_2 脱色工艺研究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
        3.3.2 不同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3.3.3 大孔树脂脱色效果
        3.3.4 H_2O_2 用量对多糖溶液脱色率的影响
        3.3.5 脱色时间对玫瑰多糖溶液脱色率的影响
        3.3.6 温度对玫瑰多糖溶液脱色率的影响
        3.3.7 H_2O_2 脱色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水溶性玫瑰多糖的初步纯化
    4.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玫瑰多糖的制备
        4.2.2 玫瑰多糖的酸碱性测定
        4.2.3 紫外和红外光谱检测
        4.2.4 多糖的分离纯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玫瑰多糖的酸碱性测定
        4.3.2 玫瑰多糖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4.3.3 玫瑰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4.3.4 离子交换层析
        4.3.5 玫瑰多糖的凝胶层析
        4.3.6 玫瑰多糖的纯度鉴定
        4.3.7 小结和讨论
第五章 玫瑰花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玫瑰花提取液的定性检测
        5.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5.2.3 玫瑰花渣中黄酮的提取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玫瑰花提取液的定性检测
        5.3.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5.3.3 乙醇浓度单因素实验结果
        5.3.4 料液比单因素实验结果
        5.3.5 提取温度单因素实验结果
        5.3.6 提取时间单因素实验结果
        5.3.7 有机溶剂提取正交试验
        5.3.8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化学发光及其基本原理
    1.2 化学发光分析法介绍
    1.3 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原理
    1.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5 化学发光最新进展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高锰酸钾-罗丹明6G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咖啡酸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硫酸铈-罗丹明B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原儿茶醛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机理分析
第四章 高锰酸钾-罗丹明6G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槲皮素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咖啡酸
    5.1 实验
    5.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致谢

(10)十一种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1.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十种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2.1 双黄连注射液中咖啡酸和黄芩苷的HPLC-DAD-ECD法测定
        2.1.1 仪器和试药
        2.1.2 方法与结果
        2.1.3 讨论
        2.1.4 结论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枝莲药材中3种化合物的含量
        2.2.1 仪器和试药
        2.2.2 方法与结果
        2.2.3 讨论
        2.2.4 结论
    2.3 HPLC-DAD-ECD联用技术测定杜仲叶中5种成分的含量
        2.3.1 仪器和试药
        2.3.2 方法与结果
        2.3.3 讨论
        2.3.4 结论
    2.4 HPLC-DAD-ECD联用技术测定四种野菜中6种酚类化合物
        2.4.1 仪器和试药
        2.4.2 方法与结果
        2.4.3 讨论
        2.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种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和试药
        3.1.2 溶液制备
        3.1.3 色谱条件
        3.1.4 ·OH的检测与清除研究
    3.2 结果与讨论
    3.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芹菜素的色谱电化学测定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和试药
        4.1.2 溶液制备
        4.1.3 色谱条件
    4.2 结果与讨论
    4.3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玫瑰花中的槲皮甙、绿原酸和咖啡酸(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高意. 西南大学, 2017(02)
  • [2]玫瑰花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J]. 凯赛尔·阿不拉,沙拉麦提·艾力,苏来曼·哈力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4)
  • [3]兼容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D]. 苏迪. 广西大学, 2012(02)
  • [4]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J]. 周一鸣,周小理,崔琳琳. 食品科学, 2010(20)
  • [5]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天然黄酮类物质测定中的应用评述[J]. 张玉,孙磊,黎桂辉,张治军. 化学研究, 2010(04)
  • [6]加杨叶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D]. 伊爱芹.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1)
  • [7]HPCE测定保健品及中药中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J]. 卢佳,孙成均,叶利明,钱广生. 华西药学杂志, 2010(02)
  • [8]玫瑰花渣中有效成分的提取[D]. 马猛华.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9(03)
  • [9]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廖伟. 西南大学, 2009(10)
  • [10]十一种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D]. 刘小莉. 西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月季花中槲皮素、绿原酸和咖啡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