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肾盂癌脾转移瘤一例

左肾盂癌脾转移瘤一例

一、来源于左肾盂癌的脾转移性肿瘤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锦,祝安惠,胡智军[1](2009)在《肾占位病变的CT误诊分析(附2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原因及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误诊的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恶性肿瘤13例,其中11例误诊为其他类型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良性肿瘤5例,均误诊为肾癌。感染性病变3例,其中1例肾结核CT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脓肿CT均误诊为肾癌。结论:CT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对大部分肿块能准确诊断。但对少数表现不典型的肿块,应行术中冰冻切片或肾穿刺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学方法的功能成像均有可能为这类病变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霍力[2](2007)在《碳-11-乙酸盐(~(11)C-Acetate)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11C-醋酸盐(11C-Acetate,11C-AC)PET显像对泌尿系统肿瘤和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及能否弥补18FDG PET显像在上述肿瘤诊断中的不足。资料与方法11C-AC的制备:11CO2由RDS111型加速器生产,利用美国CTI公司提供的模块合成11C-AC,格氏反应为合成路线,蒸馏法提纯最后产品,全部合成过程控制在15min之内,使用前进行质量控制。18FDG为本中心提供。PET显像仪为SIEMENS/CTI EXACT HR+。18FDG PET按常规进行。11C-AC显像时,患者禁食4h以上,双时相法:静脉注射111-625MBq立即行上腹局部早期显像10分钟,然后行全身延迟显像。动态图像:只采集上腹局部,10s/帧x24帧。用勾画感兴趣区(ROI)方法计算不同时相病灶/脏器局部对11C-AC的标准摄取值(SUV)及靶/本比值(T/B),动态图像用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描述肝、脾、肾、胰腺内11C-AC变化。PET显像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者,根据其他影像学资料所示的病灶位置,用视觉融合的方法在相对应部位勾划与病灶相同大小ROI。两种显像方法比较时以T/B值为半定量指标,T/B值>1,为“+”,T/B≤1为“-”。根据所得数据比较肿瘤病灶摄取11C-AC和11FDG之间及与病理类型和分级的关系。正常志愿者3例,均为女性,2例行早期局部及全身延迟显像,1例行全身延迟及脑显像,观察11C-AC全身分布情况。肾癌患者1例,女性,行上腹局部动态显像,观察肝脏、脾脏及肾脏(健侧)内放射性随时间变化情况。肝癌患者1例,女性,3天内分别注射药物剂量96和614MBq后行11C-AC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注射剂量对肿瘤病灶的影响。临床疑泌尿系统肿瘤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行11C-AC PET肾脏局部早期及全身延迟显像,其中23例患者在一周内行18FDG PET检查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有近期其他影像学检查(CT、MRI或B超)对照。所有原发病灶及6个转移灶经手术病理或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余转移病灶根据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用Furhman法对肾透明细胞癌、WHO标准对肾盂输尿管肿瘤进行病理分级,按AJCC标准进行临床分期。临床疑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一周内分别行18FDG和11C-ACPET检查,16例经病理证实并进行分级,4例为随访结果,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全部患者PET检查前均行影像学检查(B超、CT和/或MRI、ECT),其中13例存在争议,16例为单发病变,4例多发。20例均有血AFP检查。结果一、11C-AC的制备: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合成99次,产量在0-2060MBq波动。二、11C-AC体内分布早期及延迟期,胰腺始终为全身放射性摄取最高脏器;心、肾内放射性分布与时间有关;肝脾有中度摄取;唾液腺内有明显放射性分布;骨髓、纵隔、膀胱、子宫、胃壁对11C-AC有轻度摄取;肌肉放射性摄取变化较大。早期显像反映血流灌注,延迟期反映代谢情况。药物注射剂量过低影响肿瘤病灶的观察。三、泌尿系统肿瘤肾皮质肿瘤患者21例,原发病灶18个(透明细胞癌15个、乳头状细胞癌1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个)。11C-AC早期显像,16个恶性病灶摄取明显低于正常皮质,延迟显像“+”13个,18FDG“+”4个,阳性率分别为10/13和3/13,p<0.05,二者差异具有显着性,其中透明细胞癌Ⅲ级病灶1个,两种显像均未检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对11C-AC有明显吸收。11C-AC与18FDG对透明细胞癌转移灶的诊断能力基本相同,但部分肺透明细胞癌转移灶只对11C-AC摄取增高。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9例,18FDG均“+”,11C-AC“+”2例。炎症所致输尿管狭窄患者2例,病灶对11C-AC均无摄取。发生远处转移患者3例,18FDG可清晰显示转移病灶,11C-AC除1例股骨的转移灶有摄取外,其余均“-”。四、肝脏肿瘤20例肝内占位患者,16例病灶直径<5cm,13例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或误诊。3例良性病变,病灶对11C-AC和18FDG均无明显摄取。癌前病变2例,早期及延迟11C-AC显像均为“+”,18FDG“-”。5例肝腺癌、血管肉瘤及转移癌对18FDG均有明显摄取,但11C-AC均为“-”。HCC患者10例,6例有肝炎病史,6例AFP明显升高,高中分化HCC 8例,11C-AC全部“+”,且早期显像的SUV均高于延迟显像;2例低分化者为“-”。18FDG检出8例,2例高分化病灶未显影。结论1、利用CTI提供的合成模块,合成出的11C-AC经一系列质量控制后,基本符合临床使用要求。11C-AC的产量不稳,是影响其临床推广使用的障碍。2、11C-AC显像前空腹、安静休息,有利于病灶的观察;双时相采集,早期反映血流灌注,延迟期反映代谢;肾脏内的放射性分布与时间密切相关,早期显像正常肾皮质的高摄取可能影响对肾肿瘤血流灌注情况的观察;注射剂量>185MBq更利于病灶观察及半定量计算。3、11C-AC对于恶性程度较低的肾肿瘤阳性率明显高于18FDG显像,可以弥补18FDG PET肾肿瘤诊断的不足,但不能替代18FDG,两者是互补的关系。至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尚待进一步研究。肾肿瘤的诊断,18FDG仍为首选药物,当18FDG PET阴性或不能确定时,建议行11C-AC检查。4、18FDG与11C-AC联合显像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阳性率、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原发或继发以及估测肿瘤的恶性程度。11C-AC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虽有肯定的价值,但不能取代18FDG,首先使用18FDG,如肝内病灶为“+”,则提示恶性程度高的肝原发或转移瘤的可能,如为“-”,可除外上述情况,并进一步行11C-AC PET显像。

张兆祥,朱忠尧[3](2006)在《脾转移癌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脾转移癌(MCS)少见,临床漏(误)诊率高。对MCS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文献综述,以提高对MCS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增强对MCS的诊断意识,提高MCS的诊断水平和检出率。

李祎[4](2005)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PN)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泌尿男生殖系MP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对我院1998~2005年间遇到的19例泌尿男生殖系MP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泌尿男生殖系MPN的相关问题;并就MPN诊断标准、分类型、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结果:泌尿男生殖系MPN占同期收治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的3.9%。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双癌或其中之一癌发生在膀胱者占63%。同时性MPN27.3%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异时性MPN60%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其中2例三重癌均有家族史。11例同时性,1例失访,4例死亡(40%),存活时间平均7.25月。余6例在14月~60月仍存活。

涂朝勇,周新木,邵初晓[5](2002)在《来源于左肾盂癌的脾转移性肿瘤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涂朝勇,周新木,邵初晓,王向阳,童健勇[6](2002)在《脾脏肿瘤32例诊治体会》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32例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经 2 3例进行 CT检查。5例转移性脾肿瘤行选择性脾动脉造影 ,术后病理示 :良性肿瘤 12例 ,原发性恶性肿瘤 15例 ,转移性肿瘤 5例 ,均行脾切除术 ,无手术死亡 ,良性肿瘤预后好 ,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肿瘤主要诊断方法 ,良性肿瘤应行脾切除术 ,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二、来源于左肾盂癌的脾转移性肿瘤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来源于左肾盂癌的脾转移性肿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肾占位病变的CT误诊分析(附2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扫描方法
    1.3 三维重组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病理结果
    2.3 CT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
3 讨论
    3.1 恶性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1.1 肾癌与肾盂癌的鉴别诊断
        3.1.2 肾癌与肾脏恶性NHL的鉴别
        3.1.3 肾癌与转移瘤的鉴别
    3.2 良、恶性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2.1肾癌与少脂肪错构瘤鉴别
        3.2.2乏血供肾癌与肾囊肿的鉴别
        3.2.3肾癌与嗜酸细胞瘤的鉴别
    3.3 肾炎性病变与肾脏恶性肿瘤的鉴别

(2)碳-11-乙酸盐(~(11)C-Acetate)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1)C-Acetate PET显像基础研究
    一、~(11)C-Acetate的制备
        合成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二、~(11)C-Acetate PET图像采集及体内分布.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1)C-Acetate PE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前言
    一、泌尿系统肿瘤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二、肝脏肿瘤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论文正文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四、综述
五、致谢

(6)脾脏肿瘤3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治疗与预后
2 讨论
    2.1 发病情况
    2.2 临床表现与诊断
    2.3 治疗与预后

四、来源于左肾盂癌的脾转移性肿瘤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肾占位病变的CT误诊分析(附21例报告)[J]. 张晓锦,祝安惠,胡智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4)
  • [2]碳-11-乙酸盐(~(11)C-Acetate)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D]. 霍力.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6)
  • [3]脾转移癌的研究进展[J]. 张兆祥,朱忠尧. 中国肿瘤临床, 2006(01)
  • [4]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D]. 李祎. 浙江大学, 2005(05)
  • [5]来源于左肾盂癌的脾转移性肿瘤一例[J]. 涂朝勇,周新木,邵初晓.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12)
  • [6]脾脏肿瘤32例诊治体会[J]. 涂朝勇,周新木,邵初晓,王向阳,童健勇. 肝胆外科杂志, 2002(02)

标签:;  ;  ;  ;  ;  

左肾盂癌脾转移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